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三国谋士见识上存在这么大差距,就看君主识不识才
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出英雄,在出现一大批执锐攻坚光芒四射的武将的同时,还同样出现了一大批纵横捭阖光彩夺目的谋士。在这些谋士当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命的长短不同,尤其是所跟随的主公所作出的业绩不同,所以他们最终的名声大小不同,尤其是最终的官位更是高低大不相同。在近期历史话题的热潮当中,三国更是一个长说不衰的时段,因而就有了谁是三国第一谋士的说法。其实,很多谋士只能是和武将们一样,就是一件大事来临,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看主公是否采纳,像诸葛亮一样,主公有耐心坐下来听取你纵论天下形势的不多。有句话叫“文无第一”,那么,三国不同集团的谋士们,他们的智慧以及所献出的谋略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
英雄所见略同,各个集团都有顶尖谋士,就看君主识不识才,能不能用
人们说起三国谋士,一般会提到荀彧、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原因是这些人成就了帝王的一番事业,其实,在一些失败的诸侯中,也有一些谋士,他们也是当时天下顶尖的人才,如袁绍手下的沮授等。在当时天下的一些重大问题上,顶尖人才的看法应该说是差不多的。汉献帝想回到洛阳,结果却是在几个军阀之间被扔来倒去。要不要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地盘上呢?袁绍的谋士们说是应该迎接。有两种说法,一是袁绍派遣郭图出使去见汉献帝,回来后郭图劝袁绍把皇帝迎接而来,把首都放在自己地盘中的邺城;二是沮授对袁绍说,“宜迎大驾”,也是把都城放在邺城,还有那句“挟天子以令诸侯”原版本,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不管是谁,说明袁绍集团中是有这个见识的人才的,只是袁绍没有采纳而已。曹操的谋士荀彧也让曹操迎接皇帝,曹操不但马上采纳了,还迅速派出了军队前去迎接。还有在皇帝安置的问题上,不管是袁绍的谋士还是曹操的谋士,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要把都城放在自己的地盘上,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控制这个皇帝。
诸葛亮有个隆中对,大致是不能和曹操争锋,要先有荆州,再夺取益州,这样就可以图谋天下了。鲁肃有个榻上对,也是先不要对付曹操,而是在得到荆州以后,再去“竟长江所极”,目标也是刘璋。袁绍的谋士沮授有个“并河北四州”之计,袁绍认真的实行了,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
还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双方的武将和智谋之士心态是差不多的,武将都主张战,而智谋之士都在等。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不战,但他数次上表朝廷要求出战,皇帝都不予批准,还派了一个卫尉辛毗持节制约全军。对于这种情况,诸葛亮非常清楚司马懿在干什么,那就是对司马懿来说,战场上并没有十分有利的情况出现。司马懿所以数次请战,不过是做个样子给武将看看而已,如果司马懿有获胜的战机,他会到千里之外去请示吗?在这里,诸葛亮把司马懿的心思猜得透透的,而司马懿也知道,只要他不出战,诸葛亮也不会大举进攻,这就是双方的智慧。
真正的杰出人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所建树
三国各个集团都有很多谋士,能站得住脚的都是有所...
查看详情>>与“三国谋士见识上存在这么大差距,就看君主识不识才”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