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三国糜芳怎么死的?他投降东吴后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呢
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有,在陶谦去世,刘备接管徐州之后,他就与大哥糜竺一起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混了。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降了曹操。曹操曾想挖刘备的墙角,于是允诺给糜芳彭城相的职位,但糜芳并没有被曹操给打动,依旧跟着刘备这个当时看起来并不是很靠谱的老大东奔西跑,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这种日子一直到孙刘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并且拿下了稳定根据地后结束了。
后来刘备入蜀取西川,之后诸葛亮等人也走了,只留下了大将关羽,糜芳作为刘备阵营资历比较老的武将也被给予了重任,让他守重镇南郡。
不过由于关二哥一直对糜芳态度不咋好,看不起糜芳这种土豪出身的人,两人关系有点僵。关羽出兵北伐之前,又由于他与傅士仁没有完成供给军需的任务,又惹毛了关羽,关羽打算北伐回来找他两算账,这让糜芳很慌。后来吕蒙袭取荆州,麋芳并没有立马投降而是犹豫了一会,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后,他也选择投降了东吴。
糜芳的投降是三国里的一个迷,就和于禁一样,不知道他们二人当时是到底是如何想的?是一时冲动?还是另有打算?这个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那糜芳在投降东吴后到底结局如何呢?按演义来说,后来刘备伐蜀,糜芳与傅士仁于是杀了吴将马忠再次投蜀,他们认为刘备会放了他们,结果刘备依旧怒气不消,让关二哥儿子关兴剥去二人衣服,以刀剐杀,用来祭奠关羽。
那正史上糜芳真的是这样死的吗?其实不然,糜芳并没有这样死。他在投降东吴后,依旧活的好好的,还被孙权任命为将。但活的好,过的却不好,他在东吴饱受吴国大臣的讽刺。吴国大臣虞翻就三番两次痛骂他。
有一次,糜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糜芳的船夫于是喊道:“请回避我们将军的船!”听到这话,虞翻大怒,于是骂道:“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也能被称将军?”糜芳无言以对,只得让道。而这个故事只是他在东吴的一个缩影,证明他在东吴并不咋受待见。
糜芳和于禁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因为于禁也被虞翻骂的好惨,在留在东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不知道糜芳与于禁两人在东吴是否有过交流,反正本人是很想知道他们二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选择投降?
三国糜芳怎么死的?
不过糜芳虽然不被待见,但他至少还是个将领,也被孙权任用了,在此之后他还曾跟随东吴名将贺齐突袭曹魏蕲春,最终取得了胜利。再之后就没有了记载,应该是在东吴安度晚年了。
查看详情>>与“三国糜芳怎么死的?他投降东吴后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呢”相关的文章
三国里的樊城之战如果关羽赢了,东吴孙权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之一,与张飞一样的是,关羽也有万人敌的称号。不可否认的是,关羽的万人敌可不是空穴来风,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陈寿《三国志》中明确说“关羽、张飞皆称 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由此才有了张飞和关羽的万人敌。
现如今看来,在三国时期,关羽肯定是属于名将之一的。在各个方面关羽都是非常优秀的。可是这样的武将最终结局不好,在樊城之战后,关羽败走麦城,最终的关羽被潘璋所杀,无不气愤不已。万万想不到的是,一代名将,威震华夏,竟然转瞬之间,兵败如山倒。
更加难以相信的是,关羽的死竟然是被一个不怎么厉害的武将所杀。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在樊城之战中,关羽拿下樊城,那么结局会如何呢?首先来说,刘备对孙权想要夺取荆州的想法是心知肚明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两件事证明。
第一就是“湘水划界”。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不成竟然派鲁肃和吕蒙强取荆州三郡,《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这件事出现后,双方的关系大大下降。
第二就是东吴和曹操暗通款曲并不是在关羽北伐之后,早在关羽北伐之前,孙权就暗中与曹操联系。《三国志•吴主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对于这一点,刘备肯定是有所防范的。
毕竟刘备手中有顶级的谋士,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即使是在整个古代史中,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刘备阵营中的顶级谋士,诸葛亮在各个方面都肯定是想到的,早在刘备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诸葛亮就提出了隆中对的策略。
这就是让刘备能够一统天下的蓝本。诸葛亮和刘备对于孙权惦记荆州的事,内心肯定是明白的。对于孙权的野心和可能的动向不可能不防备,对此,让关羽镇守荆州就可以得到解释了。由于有关羽的镇守,即使是吕蒙想要偷袭荆州,也无能为力。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备早就对东吴有所防备。由于关羽北伐失利,深陷在襄阳和樊城战场无法自拔,吕蒙才得以偷袭成功。孙权与曹操暗中勾结,之后诸葛亮对此表示为“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要搞清这个问题,就首先要了解孙权的为人。在历史上,孙权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霸主,这样的性格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永远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仁义道德根本不是孙权要考虑的。在孙权眼里,曹操以攻打刘备为借口,实际上想吞并江东。
这就让孙权不得不防。赤壁之战后,周瑜苦战一年,总算拿下了荆州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南郡。可是刘备为了自己的发展,一直是想要借南郡,本来周瑜不同意出借,孙权刚开始也没同意。后来曹操连续在合肥增兵,给东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样一来,孙权为了两线作战,将南郡借给了刘备,扶植刘备对抗曹操。孙权肯定是一个务实的人,还有一件务实的事就是在濡须口之战期间。看到刘备在汉中和曹操死磕,合肥空虚,有机可乘,孙权开始向曹魏的淮南一线发动进攻。
可问题...
查看详情>>与“三国里的樊城之战如果关羽赢了,东吴孙权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相关的文章
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分立的局势,孙权为了东吴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国的局势在魏蜀吴成立以后便开始逐渐稳定,可是孙权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投注在自己的霸王事业里。
首先,孙权开始争夺荆州,进而控制长江。鲁肃是孙权的谋臣,在和孙权畅饮的时候,鲁肃就曾经向孙权提议这一战略,对孙权说占据长江的第一步便是剿灭黄祖。孙权也在公元208年的时候,派甘宁消灭了黄祖,控制了江夏。再来,便是开始讨伐刘表,最后是掌控益州。
孙权的第二个举动是进攻山越,平定国内的忧患。陆逊就曾经向孙权进言,山越会妨碍东吴的巩固与发展,一定要先除去。于是,孙权便展开了一连串的镇压和安抚,山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壮大了东吴的军事力量。
第三个举动是拓展岭南、夷州,开发江南。孙权一直想要开发江南的经济建设,常常倡导开荒屯田。于是,在孙权统辖的区域大都实行了屯田制。这种制度,不仅稳固了东吴的政权,还确保了足够的军粮,同时提高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东吴的耕地面积也大大地扩展了。农业的推进,使得交通跟着蓬勃发展,东吴的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佳境。在东吴的百姓也能安家乐业,东吴的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孙权在此期间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最后奠定了东吴的基础,成为了三国之中和曹魏周旋最久的国家。这些都得归功于孙权的上述三个举动。虽然后世有不少人对孙权没有兴师北伐这个举动颇为争议,觉得他偏守一方。但实际上,孙权他是一个不仅懂得创业,更是懂得守业的人。他精明进取,实施的制度都对人民有利,东吴才能够有那么扎实的基础。
查看详情>>与“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分立的局势,孙权为了东吴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相关的文章
东吴政权的建立对三国局面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汉未黄中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开始向江东发展。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建安元年献帝都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击破袁术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曲,并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徒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招附保据岭南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建安十六年孙权徒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三年以后(222)又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国出峡发展的可能。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
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嘉禾三年(234)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东晋南朝史籍中,关于山越的记载只偶尔一见。
孙权主要的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
查看详情>>与“东吴政权的建立对三国局面的形成有哪些影响?”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