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三国谋士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三国最强谋士是郭嘉还是诸葛亮?两者综合能力对比谁更聪明

三国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郭嘉和诸葛亮谁聪明

说起三国乱世的“最强大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想必绝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都是诸葛亮。作为罗贯中浓墨重彩所描写的一个人物,诸葛亮的演义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真实形象了,甚至连鲁迅先生都认为“诸葛之智多近妖”。然而在当时还有一位智谋卓绝之人,被许多人认为是比诸葛亮还要聪明的存在。

人正是曹操麾下的郭嘉,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足以证明后世对他的抬爱。但是两人所活跃的时间是一前一后,从未有过正面交锋,要比较二人哪个更胜一筹也的确有些困难

郭嘉字奉孝,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青年才俊。未及弱冠就已预料到天下将要大乱,待弱冠之后便开始隐居,期间广交天下英豪。袁绍占据河北后声势浩大,加上四世三公之名号,吸引了众多人才前往投奔。21岁的郭嘉也在其中,但当他见到袁绍之后便一眼看出他难成气候,即便他当时是天下诸侯中最强的。很快郭嘉便离开了袁绍重新隐居,这一走便是6年,直到荀彧将他推荐给曹操。当时曹操的实力远不如袁绍,但是郭嘉却认为他是可以辅佐的对象,这才有了他后来的舞台。

在曹操帐下,郭嘉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屡次为曹操献上奇谋。但是这样一位聪明绝顶的谋士,却在37岁时英年早逝,给曹操留下了诸多的遗憾。郭嘉只在曹操帐下效命了10年出头,却完成了许多谋士无法做到的功绩。用曹操的原话来说他“忠良渊淑,体通性达……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能得到曹老板如此高的评价,郭嘉的能力和贡献也可见一斑。郭嘉去世的第二年,诸葛亮初出茅庐,正式登上了三国的历史舞台。抛去罗贯中所移花接木过来的“草船借箭”和艺术加工的“借东风”,诸葛亮的军政能力依旧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诸葛亮并不输给郭嘉,在茅庐之中便已经有了“三分天下”的蓝图。而且他也知道挑选自己的明主,曹操和孙权再强,他也愿意辅佐实力最弱的刘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诸葛亮都是刘备集团内的重要角色,但并非是演义中的那般“近妖”。

众所周知,刘备得荆州后入蜀征战带的是庞统,诸葛亮则被留在荆州承担看守大本营的重任。在得到益州之后,刘备所倚仗的谋士则是法正。可以看出,诸葛亮在蜀汉集团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偏向于内政方面。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拜相,他治蜀的美名至今仍在流传。如果用更早的历史人物来做比较的话,郭嘉于曹操而言,更像是张良对刘邦的作用。而诸葛亮于刘备而言,则偏向于是刘邦的萧何。比较郭嘉和诸葛亮,就更比较张良和萧何是一样的。放在同时代而言,曹操帐下承担与诸葛亮相同职能的,应该是同样抓内政的荀彧而不是郭嘉。

换言之,郭嘉而诸葛亮根本不是一个领域的人才,那么将二人强行做比较要以什么为标准呢?是比奇谋妙计,还是比治国能力呢?所以说,二人根本没有可比性,所谓的“郭嘉不死卧...

查看详情>>
2

“三国第一谋士”郭嘉真的很厉害吗?和诸葛亮一比就知道了

三国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郭嘉和诸葛亮谁聪明

对中国人来说,汉末三国是大家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谋士扎堆,猛将如云,各种势力斗智斗勇,精彩纷呈,但在后来人看来,这段历史则是充满了争论,甚至产生了无数谣言。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句著名的话出现了。初读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郭嘉比诸葛亮厉害,他如果不死,诸葛亮就没机会出山施展才华了。据一条不知出自哪里的资料,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告诫诸葛亮、徐庶、庞统三人说:“奉孝锋芒太盛,他死之后,你们方能出山”,就连毛主席也夸赞郭嘉,说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于是,郭嘉声名鹊起,不仅得到了“鬼才”的称号,还得到了“三国第一谋士”的称号。

在《三国演义》中,郭嘉智谋超群,妙计频出,提出“十胜十败”之说鼓励曹操迎战袁绍,先是料死孙策,后是料死袁熙、袁尚,对天下大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只可惜他患病早亡,年仅38岁就死了。后来,曹操在赤壁战败,历尽艰难险阻,侥幸逃回南郡,曹仁置酒与曹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不解,便问其故,曹操答道:“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于是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闻言,一个个都默然自惭。

毕竟,《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是正史,想要了解真实的郭嘉,还必须回到《三国志》中,《三国志》对郭嘉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三国志》中的郭嘉

郭嘉,字奉孝,是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人)。他早年曾投奔名闻天下的袁绍,当他看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性格缺陷后,知道自己难和袁绍“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于是果断离开了袁绍。

后来,郭嘉在老乡荀彧的推荐下,接替另一个老乡戏志才的岗位,成了曹操身边的“筹画士”,担任司空军祭酒一职。郭嘉和曹操论天下事,志趣相投,对彼此都十分敬佩,于是一见如故。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东征吕布。吕布屡战皆败,固守下邳,曹操久攻不克,士卒疲惫,于是,曹操心生退堂鼓,便想撤兵。这时,郭嘉和荀攸一起劝曹操急攻已是强弩之末的吕布,吕布因此败亡。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尽有江东的孙策谋划渡江袭击许都,众人对此感到担忧,郭嘉却说孙策经常在江东杀戮豪杰,又轻而无备,必将死于刺客的手里。同年,孙策果然死在了刺客手里。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曹操进军河北,连败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诸将提议趁胜深入河北,郭嘉却持反对意见,建议曹操先南征刘表,待袁谭和袁尚发生内讧后再征讨河北,坐收渔翁之利。曹操依计行事,袁谭和袁尚果然在曹操撤兵后兵戎相见,袁谭被袁尚击败,被迫向曹操求援,曹操随后再次出兵河北,不费多大力气就占领了冀州。

河北平定后,曹操想要北征袁尚和三郡乌丸,众人又对占据荆州的刘表会派刘备袭击许都表示担忧,郭嘉却说袁尚借助三郡乌丸的力量重新崛起才是心头大患,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

查看详情>>
3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厉害?谁才称得上三国最厉害的谋士

三国
庞统和诸葛亮
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被人们称呼为一“龙”一“凤”。庞统号凤雏,而诸葛亮又自称卧龙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诸葛亮和庞统只要得到他们两个人中的一个,那么统一天下不成问题。”由此可见,这二人的能力那是老大了,那么他们两个人到底谁更厉害一点呢?

庞统有意要投奔刘备,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有了诸葛亮这个军师。在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找刘备来了,为了不让刘备难做,庞统甘愿才最基层做起。过了一阶段,庞统的才华被刘备所认可,就连诸葛亮也谦虚的承认道:“庞统的才华比我高十倍啊”

但是诸葛亮真的是这么想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史记中我们得知,庞统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入刘备的领导圈子,那是因为诸葛亮在攻打西川的时候无能为力了。所以庞统来了,二人一个镇守荆州,一个攻打西川,同时也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要说这庞统就是比诸葛亮有才,他让刘备直接和刘璋摊牌!然后选用了黄忠和魏延这两个诸葛亮看不上的将士就实现了西川的突破。

庞统立下大功,诸葛亮就沉不住气了,眼看别人就要取代了他第一军师的地位。于是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诸葛亮是想利用庞统对刘备的忠心和刘备对庞统的喜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可谓是一石二鸟。

在是否攻打西川上,诸葛亮和庞统意见不统一,刘备是不想看到他两闹意见的,于是决定折中,打算退回荆州。庞统这个时候已经看透了刘备,他知道自己和诸葛亮让刘备现在左右为难,现在刘备这种犹豫不决的做法让他很是失望,这个时候庞统对刘备的忠心已经是急剧下滑了。庞统有了让位的打算,不打算再和诸葛亮争了。第一他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他完全可以全身而退留住性命的,但是作为男子汉的性格不允许他这么做。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第二是为了不影响诸葛亮,可以让诸葛亮继续完成收服西川的大业。庞统的马一直以来都不曾出问题,偏偏在出战的时候马失前蹄,难道是马也知道要死了害怕???他知道刘备迷信,在和刘备换了马以后不仅没有取到好的战果,反而战死了,这个锅,刘备只能背了。

刘备的到了龙和凤的帮助都没有得到天下到底是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有真正的收服她们!不具备驾驭这些人才的能力,做不到物尽其用,浪费人才,这只能说是刘备的悲哀,也是这些谋士的悲哀。可惜庞统一代人才,最后落得一个死在无名小卒手里,实在可悲。


查看详情>>
4

三国演义有四大谋士,那董卓谋士李儒能排到第几呢?

三国
三国演义四大谋士
董卓谋士李儒

有很多时候,谋士狠起来,比武将杀伤力更大;现在来盘点下三国时期的四大谋士,简直一个比一个狠,尤其是排第一的存在,弹指间就能让无数人灰飞烟灭。

top、4 李儒

李儒在全书中共出现十一次,可以说全程见证了董卓集团的崛起与灭亡;李儒是董卓最重要的谋士,第一条计策就是让董卓进京勤王,从而占据主动;第二条计策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三条计策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后来李儒为了董卓的掌权,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但董卓后期也开始刚愎自用,虽然李儒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但董卓此时已经不听李儒之言,在董卓死后,李儒就此不知所踪。李儒之毒,主要是鸠杀少帝能有这样的魄力,也是不凡。

top、3 程昱

程昱是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公元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程昱之毒,还是因为西晋史学家郭颁写的《魏晋世语》中关于程昱的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程昱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这些行为令程昱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打击,更很可能是他毕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top、2 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公认的“毒士”,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曹丕称帝后,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贾诩是三国第一谋士,作为一个真正的谋士,他的谋略是非常成功的,几乎没有失误的时候,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但是因为他出谋划策往往都是先考虑自己,最后才回去考虑平民百姓,出的计谋常常会对老百姓造成损害,尤其是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时候,导致死伤无数,因而被后世的人称为毒士。

top、1 诸葛亮

谁能比贾诩更毒?那就只有诸葛亮了,诸葛亮辅佐刘备从一个落魄的小军阀,成为雄踞荆州、巴蜀的大诸侯,要不是关羽丢失了荆州,还真说不准能成就不世霸业;但是在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路上,那可是铺着的累累白骨;诸葛亮擅用火攻,几次用计杀敌都是用火。

典型的有火烧博望坡;在平南蛮的时候,火烧藤甲兵...

查看详情>>
5

三国谋士见识上存在这么大差距,就看君主识不识才

三国
三国有哪些谋士
三国谋士

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出英雄,在出现一大批执锐攻坚光芒四射的武将的同时,还同样出现了一大批纵横捭阖光彩夺目的谋士。在这些谋士当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命的长短不同,尤其是所跟随的主公所作出的业绩不同,所以他们最终的名声大小不同,尤其是最终的官位更是高低大不相同。在近期历史话题的热潮当中,三国更是一个长说不衰的时段,因而就有了谁是三国第一谋士的说法。其实,很多谋士只能是和武将们一样,就是一件大事来临,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看主公是否采纳,像诸葛亮一样,主公有耐心坐下来听取你纵论天下形势的不多。有句话叫“文无第一”,那么,三国不同集团的谋士们,他们的智慧以及所献出的谋略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

英雄所见略同,各个集团都有顶尖谋士,就看君主识不识才,能不能用

人们说起三国谋士,一般会提到荀彧、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原因是这些人成就了帝王的一番事业,其实,在一些失败的诸侯中,也有一些谋士,他们也是当时天下顶尖的人才,如袁绍手下的沮授等。在当时天下的一些重大问题上,顶尖人才的看法应该说是差不多的。汉献帝想回到洛阳,结果却是在几个军阀之间被扔来倒去。要不要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地盘上呢?袁绍的谋士们说是应该迎接。有两种说法,一是袁绍派遣郭图出使去见汉献帝,回来后郭图劝袁绍把皇帝迎接而来,把首都放在自己地盘中的邺城;二是沮授对袁绍说,“宜迎大驾”,也是把都城放在邺城,还有那句“挟天子以令诸侯”原版本,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不管是谁,说明袁绍集团中是有这个见识的人才的,只是袁绍没有采纳而已。曹操的谋士荀彧也让曹操迎接皇帝,曹操不但马上采纳了,还迅速派出了军队前去迎接。还有在皇帝安置的问题上,不管是袁绍的谋士还是曹操的谋士,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要把都城放在自己的地盘上,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控制这个皇帝。

诸葛亮有个隆中对,大致是不能和曹操争锋,要先有荆州,再夺取益州,这样就可以图谋天下了。鲁肃有个榻上对,也是先不要对付曹操,而是在得到荆州以后,再去“竟长江所极”,目标也是刘璋。袁绍的谋士沮授有个“并河北四州”之计,袁绍认真的实行了,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

还有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双方的武将和智谋之士心态是差不多的,武将都主张战,而智谋之士都在等。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不战,但他数次上表朝廷要求出战,皇帝都不予批准,还派了一个卫尉辛毗持节制约全军。对于这种情况,诸葛亮非常清楚司马懿在干什么,那就是对司马懿来说,战场上并没有十分有利的情况出现。司马懿所以数次请战,不过是做个样子给武将看看而已,如果司马懿有获胜的战机,他会到千里之外去请示吗?在这里,诸葛亮把司马懿的心思猜得透透的,而司马懿也知道,只要他不出战,诸葛亮也不会大举进攻,这就是双方的智慧。

真正的杰出人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所建树

三国各个集团都有很多谋士,能站得住脚的都是有所...

查看详情>>
6

细数曹操的102位谋士,撑起半个曹魏

三国谋士
曹操
谋士

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廙: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