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不平等条约

发布时间:2020-05-28
1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失败后中国签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签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看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是失败的,而且是惨败。下面就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经过以及失败的原因。

1840年6月,中国与西方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通过战争的方式进行较量,终于在英国人焦急的等待中到来了。决定与大清国开战的计划是在1839年10月由英国内阁作出的。内阁决定由懿律为侵华总司令。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懿律率领40余艘军舰和4000名官兵组成的舰队气势汹汹地驶入中国的洋面,由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一战,大清朝的门户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天朝上国”苦心经营数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被击得粉碎。

远隔重洋的大英帝国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地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这要从当时的环境和趋势说开去。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但是,作为当时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英国,在工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困扰。在法、美、俄等国也紧随其后地出现类似问题。1825年并为之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帝国的执政者坐不住了。他们急于向海外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当时被西方人视为老大帝国的英国首先把目光瞄向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中国。

英国人早在乾隆朝时就已觊觎中国市场,1793年,英国公使马嘎尔尼访问中国觐见乾隆皇帝时,就提出过贸易主张。马嘎尔尼的这次访华实际上是来中国探路,了解中国情况,为英国在中国开辟商务、外交打前站的。当年的9月14日,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了马嘎尔尼。接见中,马嘎尔尼提出,希望中英两国贸易通商,但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断然拒绝。

乾隆皇帝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大清国作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不需要与外夷互通有无,并警告说,英国人没有经过大清国的允许,不要再到天津、浙江等地从事贸易、经商了,否则将被“驱逐出境”。

事实上,乾隆皇帝拒绝马嘎尔尼的请求,有一个让他愤愤不平的原因。在接见之时,发生了一桩让史家评议纷纭的礼仪之争。乾隆皇帝和清廷的朝臣们要求马嘎尔尼使团按照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礼仪,对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而马嘎尔尼则不肯屈尊,坚持认为应该以觐见英王的礼仪,单膝下跪,行吻手礼。双方的僵持中,乾隆皇帝退让了一步,让马嘎尔尼以觐见英王的礼仪方式单膝下跪行吻手礼。乾隆皇帝不是同性恋患者,没有喜欢被男性同志吻手的嗜好。当马嘎尔尼轻吻乾隆皇帝的手时,这样的礼仪,乾隆皇帝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内心却十分反感,心中也在暗骂,你荒蛮外夷,不知中华礼仪,不知上下尊卑,还谈什么商贸往来。因而,马嘎尔尼的请求,乾隆皇帝断然拒绝。

马嘎尔尼碰了一鼻子灰,心情大为不快地离开了中国,回到了英国伦敦。在中国的碰壁,使他对大清朝存有偏见。因而,对于清朝的立国,予以全盘否定。他在其《纪事》中写道,清朝自立国以来,中国“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为什么退步了...

查看详情>>
2

李鸿章临死前一天还在签订不平等条约,被人们骂成是卖民贼

李鸿章
李鸿章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作为清末重臣之一的李鸿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人们骂成是卖民贼,可是李鸿章却是一个实实在在意图拯救清朝的重要人物,在洋务运动中,他所建设起来的北洋水师,在一定时间内还成为了亚洲的第一。而李鸿章总是作为代表清廷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人物,却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就连在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刻,俄国的公使甚至都还意图让他签下不平等的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还这么歌颂过李鸿章,“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是非之人”,就连中国近代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都为李鸿章的田地而感应悲痛不已,他说:“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可见,李鸿章这小我私家物在这些人心目中的职位,证明晰李鸿章这小我私家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不是一个只会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卖民贼。

李鸿章的一生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李福协定》、《马关条约》等等30多个条约,《辛丑条约》是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条约。

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开始,李鸿章就被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卖力和列强谈判。他和庆亲王奕劻配合四处找各国使节议和。面临各国高屋建瓴的姿态,李鸿章只能忍受着屈辱,和十一个国家不停举行斡旋,一直到1901年终于签订了《辛丑条约》。

而李鸿章从1900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患上了重病,再加上在他患病的这段时间里,又蒙受着庞大的心理压力,身心俱疲的他在1901年的7月份就已经到了险些要竣事生命的田地。

可是,李鸿章还是坚持到了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东交民巷西班牙使馆代表清廷签字的那一天。而签字的那一天,李鸿章的医生是让李鸿章好幸亏床上休息的,可是李鸿章却没有遵医生的嘱托,坚决要到场签字的仪式。

虽然李鸿章在自己依旧大口吐血的时候,指挥下级官员将外国列强最开始要求的十亿两白银的赔款,降到了四亿五千万两,可是却最终没能挽回自己的生命。签署完《辛丑条约》回来以后的李鸿章,开始大口地吐血,之后更是“痰咳不支,饮食不进”,经由诊断,李鸿章被诊断胃血管破裂。

面临这么一个已经走到人生止境的李鸿章,俄国的公使却依旧站在他的病床前,希望他能签下《交收东三省条约》,逼他画押。可是,最终却没有得逞,俄国公使脱离以后,李鸿章立即病逝,可以说是抱憾离世。

这么努力维护着清朝的利益,而且试图将已经腐烂到基本的清朝拯救回来的人,虽然也曾经据理力争,可是却始终无法改变中国已经落伍于世界的配景,作为这么一个羸弱的国家的臣子,一身傲骨的他,只能接受外国列强无理的要求。即即是他用了自己的生命,也没能让清朝振作起来。

查看详情>>
3

清廷对外国的不平等造就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

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由不平等条约串起来的屈辱史。列强的坚船利炮,列强的鸦片倾销,列强的侵略瓜分,列强的战争索赔,列强的治外法权……中国处处遭遇不平等,于是有人找到了规律——“落后就要挨打”。

其实,“落后”并非“挨打”的充分条件,近代中国的屈辱地位,从外因看问题,鸡同鸭讲,那是不同文明的对话;从内因看问题,也与满清王朝颟顸傲慢,妄自尊大不无关系。满清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可悲的,但却是以不平等的立国原则为前因的。满清王朝不明世界之大,不解全球格局,不懂现代外交,不循国际规则,以天朝上国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待邻国与世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闭关锁国,自以为是,蜗牛式的回避(如咸丰皇帝拒绝公使驻京),螳螂式的逞强(如慈禧太后挑战世界列强),挨打就是欠揍了。

清廷与列强的接触,始于明清之际,西方向中国伸出的只是文明触角,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18世纪末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已是世界强国,为开拓远东市场,发展对华贸易,借乾隆皇帝80大寿之机,向清廷派出了庞大的外交使团。此时的满清,许多人还停留在“天圆地方,天朝居中”的盲目优越之中,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五洲四洋,更不知道英国工业革命是什么状况,也不了解正在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当然更不清楚美国竟然是一个刚刚建立的民主国家。

英国使团到达大清帝国,乾隆皇帝对这个“世居西澥,地隔重瀛,名不隶于职方,事罕征乎史册”的英吉利一无所知,仍然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逻辑,把英国当作天朝的藩国,把英王当作大清的臣下,把外交当作臣属的朝贡,不仅对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礼品不屑一顾,而且对英国开展正当贸易的要求一口回绝,最后竟因英国使臣不肯施以跪拜大礼,而将该国使团“礼送”出境。妄自尊大的满清帝国就这样错过了与世界产业革命交流的机会。翻阅一下1793年10月4日乾隆皇帝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国书,就可看出清廷对于英国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不平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庭,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乾隆英使觐见记》,刘半农著,中华书局,民国五年,页57)“倾心向化”,“恭顺之诚”,这种睥睨天下的口气,英王乔治三世像不像被乾隆呼来喝去的“奴才”?看看乾隆对中英贸易的看法,就知道清廷是怎样的闭关锁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同上书,页59)自给自足,无求于人,小农经济的眼界,显然不知世界贸易为何物。

当时一位客居英国的学者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如此评论当时的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