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0-05-28
1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系列十六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篇1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作者是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三人。张荫麟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著有《中国史纲》。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先秦学术概论》。蒋廷黻是中国著名史学家、外交家,著有《中国近代史》。从作者阵容看,对于喜欢历史的读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本将三位史学大师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国通史》,即使不能将五千年发生的种。种叙述得十分详细,但该有的内容丝毫不少,就算不尽详细,却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对于读者而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而愉快的体验。

《中国的通史》的上部,从“文明之初”讲述到了“楚汉之战”,在这本书中,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史书的读者,还是需要有些文学功底的。因为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一本都不少,还有古代各种诗歌集等,包括《诗经》、《楚辞》等等。所以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不仅仅只是在看史书,还有看文言文文学的感觉。或许会觉得理解文言文会有点困难,但面对作者们如此信手拈来的资料,而且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会感叹他们绝对不仅仅只是史学家而已!光是这种感觉的产生,就会让你带着更多的感动和震撼继续阅读下去。一提起中国的历史,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可是这五千年是怎么来的,却并不了解。

这本书开始之初,就给出了答案: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详尽,想必解决了很多人关于这“五千年”由来的困惑。

当书一页一页翻过去,历史也渐渐朝着我们熟悉的方向前行。《中国通史》的下部,已经从明清讲到了中国现代经济、社会、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面对着这条历史的长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们真的会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历史事件,再次因为这本书印入我们脑海的时候;当那些熟悉的久违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真心让人觉得,读这么一本史书,真好!那些有关历史的答案,你终究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或许没有那么深入,却也可以给你指引方向。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有些知识在生活中不一定会用得着,但这些却会融入你的血液,让你变得有所不同。正如英...

查看详情>>
2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收藏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篇1

精美的史书是轻盈的蝴蝶飞跃光阴的记载,轻叩我们的心扉;它流传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记载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承载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王朝更替,镌刻着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与胜利,铭记着中国现代辉煌建设成就……

打开《中国近代史》,它是一部记载着我国由危亡走向复兴。

在鸦片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犹如一条毒蛇吞噬着,这时林则徐深明大义地上述朝廷请求严禁鸦片,从而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本国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洪秀全领导太平军奋起放抗。由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使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面对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挑起战端。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不畏生死,迎战敌舰,与日本军队同归于尽。面对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张学良,杨虎威发动西安事变,用“兵谏”的形式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林则徐、洪秀全、邓世昌、张学良、杨虎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生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敌面前,他们不畏困难,顽强拼搏。他们不顾个人生死,处处为过为民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身心之间。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冲破重重阻挠建立太平军,但是社会矛盾十分激化,面对如此境地,洪秀全不畏艰险,领导太平军同清政府、外国侵略者反抗。他们用行动进行反抗,用精神同他们斗争。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洪秀全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敬佩不已的人。

在抗日就往运动的推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抗体救过,对蒋介石实行了“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们不惧后果,一腔的热血随着抗日起伏。他们不希望国家再深陷于战火之中,用行动去证明。他们一刻不停地杀敌报国,心系国家安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是出来解国家之危,用生命去维护民族生死。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风云突变的局面,变幻莫测的'战场,他们毅然去之。面对随时有生命的危险,他们仍知生死可以决定时,但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为国家流血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积蓄能量在巡检释放和爆发了鲜红的光亮。

暗淡了刀光剑影。那些鲜活的身影在那火光四射的背影下退场了。他们有着时刻准备为国家牺牲的决心,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他们的身影尽管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品德,他们的精神永不泯灭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之上。

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愿为国家牺牲。他们是这样的勇敢,是维护国家脊梁的战士。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祖国,他们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面强敌时不畏困难的决心,学习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

查看详情>>
3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必备十一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近代史纲要课件

编辑挑选出这篇优质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希望大家都能收获满满。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我们会不断地发布这方面的资讯以满足您的需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篇1)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开始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使中国岌岌可危,而且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外来侵略、内部分裂的困扰,历经苦难,最终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

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鸦片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近代史进入到以封建主义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衍生出了很多重大事件。

二、重大历史事件引发的社会变革

1.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大事件。它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最广泛、最深刻、最严重的反封建、反侵略、反内外压迫的大规模革命运动。太平天国给中国带来的间接好处是:结束了清朝后期一贯的外交屈辱,振兴了中国国民精神,使2100万人口的广阔土地得到了紧缩,获得了一次相对了解。

2.戊戌变法

清朝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是晚清政府的变法运动,它的目的在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利用欧洲的经验消灭中国实现自我强大和振兴。但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过分激进,西方力量的反扑,以及启示录派的极端主义,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始。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发动了反清起义,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国家政治机构。辛亥革命让中国走向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高峰。

4.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它是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发动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它宣传了新文化运动和新式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5.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指的是1926年-1928年的中国国共合作,推动伟大复兴,将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成为现代的共和国。北伐战争虽然最终被阻挡,但它对中国民族之间的命运、民族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6.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一场全国性的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抗击日寇占领区部分战线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同时,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共同斗争,以及其后的合作,使中国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得以形成共同抗敌的统一战线,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

三、中国近代史的兴衰

中国近...

查看详情>>
4

2024中国近代史观后感15篇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

当我们从一部正能量影片中得出新的感悟时,这要归功于我们在观看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考。观后感可以展示作品对我们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它使我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您是否对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感到困惑?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的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将其收藏起来!

中国近代史观后感(篇1)

. 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一样,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没有翻修!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觉得学校这样的安排纯属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了很多次,但我们没有太多注意。即使有时很用心,但在处理完考试后,就放弃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习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

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本侵华,都得到了证实:

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

查看详情>>
5

2023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1)

而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丁汝昌和刘步蟾,传统史观上一直将他们作为英勇烈士来看待。但是,在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蒋先生还原了中日海战的真实场景:"我方原定舰队排'人'字阵势,由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先,称战斗之主力……刘下令把'人'字阵完全倒置,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后,两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

刘实胆怯,倒置的原故想图自全。这样一来阵线乱了,小船的人员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机先攻我们的弱点了"、"定远船上丁不懂英文,泰乐尔不懂中文,两人只好比手势交谈。不久炮手即开火,而第一炮就误中自己的望台, 丁受重伤,全战不再指挥,泰乐尔亦受轻伤“。

从这些详细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英雄的局限性。但蒋廷黻先生以不同于传统的眼光向我们揭示了历史真相。

蒋廷黻先生以其鲜明的观点和严谨的逻辑,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揭示历史。还给历史最真实的面目,这是我读完《中国近代史》后对它最深刻的印象。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2)

《中国近代史》是陈恭禄先生的代表作品,作于1934年,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初作为作者所在学校教学之用,后被其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为大学教科书;抗战前出过四版,抗战结束后又出四版;台湾商务印书馆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曾先后再版四次,[1] 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影印版,201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本书被誉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历史教科书,代表民国知识分子立场和最高学术水准的经典之作。

中国近代史的时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和挨打的屈辱史。这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道、实现自由民主的历史。这也是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推翻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富强的历史。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搞清楚社会为什么如此缓慢和曲折,但他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 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是中国近...

查看详情>>
6

看《中国近代史》有感(集锦12篇)

中国近代史有感

经过周到的分析小编为您撰写了“看《中国近代史》有感”,期待这些案例能够为你提供不同的思路。如果能够掌握好文档处理技巧就能有效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借鉴范文是提升写作技巧的杰出手段,阅读优秀的范文有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

看《中国近代史》有感(篇1)

原创: 丛之力

历史是天子的游戏。普通人觉得历史无用,不过是受限于自身角度太低、视野太窄罢了。

李世民曾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经走过许多弯路,他们把这些经验教训辅以文字解释,以诫世人。

对于我,母亲曾在《全球通史》的扉页上为我题跋“知史明志”四个字,至今已六年有余,慈祥之声仍绕耳不绝。

现把我的所感所想一并写下,你我共勉。

费正清道:“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这句话,就是对蒋廷黻先生所着的《中国近代史》的评价;蒋廷黻先生所着的《中国近代史》堪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步“皇皇巨着”,也许书中的内容并不如其他书一般详细,可以称为简明,但是其书中透出的观点却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先进。

蒋廷黻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着名的历史学家与外交家,1923年带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史学教授,与梁启超称为南开大学的史学奠基人;1935年受蒋介石赏识担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被誉为国民党“最知外交者”;1965年溘然长逝,享年70岁。

回到蒋廷黻这本“皇皇着作”,我们可以首先发觉本书围绕的中心是“近代化进步救国”,这也是他自身思想中心的映射;从书中,蒋廷黻先生虽为明说,但是字字句句中都透露出了“近代化”的必要性,而书中表达的“近代化”却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近代化,然而还有教育的近代化、治学手段与工具的近代化,从书中的历史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这样催化近代化历程,中国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近代史》以中英订立“邦交”为开端,从鸦片战争到国家自我复兴的尝试;蒋廷黻对那个屈辱岁月的思考也同时带动起来史学家们对于中国前途与出路的集体思考,并且也影响了相当一代中国人对于“西方现代化”的思考与尝试;并且,书中蒋廷黻先生对于中国近代的人物的介绍与评价也同时刷新了我对他们的认识。

一.“**上国,无奇不有”

书中的开篇,蒋廷黻先生就讲述了关于中英两国订立“建交”的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事件中,从英国皇室派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前往中国企图与中国建立国际关系,一直到最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强制打开中国闭塞多年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受到明朝与前清的影响所**在心的“**上国”的顽固思想导致了对自己的高估与对西方各国的蔑视,并且也同时限制了中国在近代开端的工业发展。

以书中1973年,英国皇室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前往中国希望订立邦交的事件为例。当马嘎尔尼勋爵带着贡礼见到在西方素有“模范的开明君主”乾隆皇帝并表明了自己到来的目的后,乾隆皇帝却因自己对于国家“**上国”的自大顽固,拒绝了英帝国送出的贡礼,并责令其...

查看详情>>
7

国宝大熊猫是怎么闻名世界的?

中国近代史
大熊猫
大熊猫闻名世界

1869年5月4日:法国传教士谭卫道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首次捉到野生大熊猫。

西方了解大熊猫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古代,熊猫并不是仅仅生活在中国,向南最远到达越南、泰国、缅甸的北部地区。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终熊猫成为中国的特有动物,主要生活在四川的深山老林中。

古代中国人对于动物并没有什么保护意识,熊猫甚至成为药物。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大熊猫的药用价值记载称: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

熊猫的皮,也经常被用来作为珍贵的装饰物。

唐代的685年,太后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70张“白罴”毛皮。此“白罴”经过考证,就是今天的大熊猫。

近代的熊猫数量很稀少,生活在偏僻地区的大山中。

很长一段时间,外国人并不知道有熊猫这种动物。

第一个发现熊猫的外国人,就是法国传教士谭卫道了。

谭卫道原名为阿尔芒·戴维德,是法国巴斯克人,19世纪的天主教神父。

谭卫道在1862年被派到中国来传教,是个出色的神父。

有意思的是,谭卫道还是一个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

他在传教士的闲暇时间,在中国进行了三次考察旅行(1862-1864,1868-1870,1872-1874),足迹遍及华北、东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地,获得了许多当时未知的动物和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基本都被送到法国的博物馆进行展览,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强烈兴趣。

这项工作他做了长达20多年,直到谭卫道离开中国为止。

资料中这样写道:谭卫道神父在中国发现了200多个种类的动物,其中63个种当时不为动物学家所知,并且发现了807种鸟,其中65种以前未被描述过。

他做了大收藏量爬行动物、无尾两栖动物和鱼类的工作,并把它们送给物种学家进行进一步研究。他还大数量地收集飞蛾和昆虫标本,大多数在当时都不为人所知。

谭卫道的工作完全出于兴趣爱好,并没有任何商业上的意义。

对于动物学上,谭卫道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在1866年发现了中国麋鹿。

麋鹿也就是四不像,是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在中国汉代就几乎灭绝。

到了元代,蒙古人将残存的麋鹿,当做珍惜的猎物进行狩猎,几乎将它们杀光。

到了清代,全中国已经没有野生麋鹿,只剩下人工饲养的麋鹿。这些式样麋鹿,全部生活在南苑皇家狩猎场里面,有200多头。

在谭卫道之前,欧洲人从没有见过麋鹿。

有意思的是,麋鹿之所以没有彻底灭绝,也有谭卫道的很大贡献。1865年,谭卫道很聪明支付了20两银子,从看守南苑的士兵手中,购买到了两张麋鹿皮和一副头骨,引起整个欧洲的轰动。

列强都向满清政府索要少量麋鹿,养在本国动物园。

1894年,南苑狩猎场围墙被永定河的洪水冲塌,没有被淹死的麋鹿四散逃走,被饥民们全部捕杀。当时满清政府忙着打甲午战争,哪里有精力去管什么麋鹿。

由此,中国境内的麋鹿彻底灭绝。

1956年,英国将本国的麋鹿送给中国北京动物园4头,中国这才又有了麋鹿。如果不是谭...

查看详情>>
8

清廷对外国的不平等造就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

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由不平等条约串起来的屈辱史。列强的坚船利炮,列强的鸦片倾销,列强的侵略瓜分,列强的战争索赔,列强的治外法权……中国处处遭遇不平等,于是有人找到了规律——“落后就要挨打”。

其实,“落后”并非“挨打”的充分条件,近代中国的屈辱地位,从外因看问题,鸡同鸭讲,那是不同文明的对话;从内因看问题,也与满清王朝颟顸傲慢,妄自尊大不无关系。满清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可悲的,但却是以不平等的立国原则为前因的。满清王朝不明世界之大,不解全球格局,不懂现代外交,不循国际规则,以天朝上国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待邻国与世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闭关锁国,自以为是,蜗牛式的回避(如咸丰皇帝拒绝公使驻京),螳螂式的逞强(如慈禧太后挑战世界列强),挨打就是欠揍了。

清廷与列强的接触,始于明清之际,西方向中国伸出的只是文明触角,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18世纪末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已是世界强国,为开拓远东市场,发展对华贸易,借乾隆皇帝80大寿之机,向清廷派出了庞大的外交使团。此时的满清,许多人还停留在“天圆地方,天朝居中”的盲目优越之中,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五洲四洋,更不知道英国工业革命是什么状况,也不了解正在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当然更不清楚美国竟然是一个刚刚建立的民主国家。

英国使团到达大清帝国,乾隆皇帝对这个“世居西澥,地隔重瀛,名不隶于职方,事罕征乎史册”的英吉利一无所知,仍然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逻辑,把英国当作天朝的藩国,把英王当作大清的臣下,把外交当作臣属的朝贡,不仅对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礼品不屑一顾,而且对英国开展正当贸易的要求一口回绝,最后竟因英国使臣不肯施以跪拜大礼,而将该国使团“礼送”出境。妄自尊大的满清帝国就这样错过了与世界产业革命交流的机会。翻阅一下1793年10月4日乾隆皇帝回复英王乔治三世的国书,就可看出清廷对于英国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不平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庭,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乾隆英使觐见记》,刘半农著,中华书局,民国五年,页57)“倾心向化”,“恭顺之诚”,这种睥睨天下的口气,英王乔治三世像不像被乾隆呼来喝去的“奴才”?看看乾隆对中英贸易的看法,就知道清廷是怎样的闭关锁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同上书,页59)自给自足,无求于人,小农经济的眼界,显然不知世界贸易为何物。

当时一位客居英国的学者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如此评论当时的中国,“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