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08-18
1

一代名相寇准怎么死的 没想到寇准还有着这样的爱好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1

最早知道寇准是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潘杨两家打官司,朝里的大臣都不敢审这个案子,无奈发金牌调寇,让寇准来解决这个难题。评书里面的寇老西每天扣扣索索,穷的喝圈儿茶(客人来没有茶叶,把墙头上晒了若干年的一个破草帽子泡茶壶里冒充茶叶),衙役们需要上街卖瓜子赚钱,养活知县大老爷。

和《亮剑》里李云龙说孔团长似的:每天和山西土财主似的,仨核桃俩枣的。

其实,寇准年轻时还真没那么穷过。

寇准祖上姓苏,远祖苏岔生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做得好,就把官职赐给他家做姓了。到寇准他父亲时,家族也还非常显赫,五代后晋被封为国公,死后追赠太师尚书令。

所以,寇准也是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标准的官二代。

那个时候改朝换代只换皇上,所以官员家族财产土地一般不受影响,寇准少年聪慧,19岁中进士,知巴东县,正处级。

2

宋朝是一个好的朝代,男人很性福。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人孟元老写的笔记体散文,他描述东京景象是这样的:

朱雀门外街巷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梨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至保康门街。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西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

潘楼东街巷

“先至十字街,曰鹩儿市,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鶏儿巷,皆妓馆所居。

寺东门街巷

“寺南即录事项妓馆。北即小甜水巷,巷内南食店甚盛,妓馆亦多。”

上清宫

“景德寺,在上清宫背,寺前有桃花洞,皆妓馆”。

……

感觉东京汴梁的妓馆比承德大街上的安徽板面都要多。

这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周边。

所以,徽宗皇帝出宫来找李师师,非常方便。

基本不会出现雷某从洗头房走过就被打死那样的情况出现。

那个时候国家层面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节特别多,基本全年都连到一起了,从春节到年底,有的活动持续五十多天。农历三月一日开始的“开明池琼林苑活动,皇帝率百官参加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四月八日。活动期间,各种演出、比赛、歌舞、娱乐不断,美食节、赏花节、射击节、足球比赛等等都非常吸引人。所以每天车马数万,熙熙攘攘。

回忆这些,孟元老还有几句抒情:

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佳况。

3

寇准很聪明,寇准很努力,寇准进步也很快。

一路辛苦,也一路奢华,当了宰相了,也不知节制。

一天,找几个歌女来府里,端着用黄金做的酒杯喝酒。喝酒、听歌。估计菜肴也不错,菜肯定也不是熬豆角和炖茄子,不配套呀。

据《东京梦华录》:1102到1125年间的著名一线歌手有: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四三等,还有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娘、毛团等。

现在的演员出名容易,上两次星光大道、央视春晚,基本就能卖钱了。

可那个时候不行,没有电台、电视、更没有网络微信什么的传播,所以那时候的名演员都有真功夫。

寇准请来的歌女估计也是一线当红歌星,唱到高兴处,是寇准高兴,赏绫缎一匹。

不少了,绫缎那时是可以充当货币的,白居易《卖炭翁》里...

查看详情>>
2

北宋良臣寇准怎么死的呢 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也导致了他的死亡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时代虽然进步了,但是人们依旧会回顾过去,借鉴过去的贤人志士的观点与做法。因为虽然现在的思想开放了,但是做人的道理依旧未改。谈及古代名人,寇准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一代良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出生于宋代,是陕西渭南人,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官至宰相。

提及宋朝宰相寇准,凡是看过《杨家将演义》的人都对这个人物赞不绝口。寇准足智多谋,主审潘仁美这个可谓是家喻户晓。潘仁美侄女是正宫娘娘,所以寇准在审理此案时遭遇重重阻力。后来寇准假扮阴曹,才得以将潘仁美正法。然而,小说终归是小说而非正史,在历史上寇准并没有审过潘杨一案。

寇准961年出生,而潘仁美因杨继业的事被削秩三等则是986年的事情,当时的寇准仅仅是一名20多岁的青年,论资历,他不可能充当主审官。据《宋史太宗纪》记载,潘仁美于淳化二年即991年6月死于太远,而寇准任开封府尹则在咸平五年也就是1002年,由此可以考证寇准并没有参与潘杨案件的审理,更谈不上运用计谋不畏权贵正法潘仁美。

虽然寇准从来没有审理潘杨一案,但是在人们心中,他就是一个秉公执法的贤臣,是集正能量与智慧的化身。历史上的寇准虽然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他为官正直,对北宋王朝功重如山,但他的最大悲剧就是参与了宫廷斗争。由于他的性格偏狭,过于直白,这是他为人处世的短板,于人于己都祸患无穷。

北宋良臣寇准怎么死的呢

宋太宗继位后,寇准的地位也开始渐渐的提升。对于皇帝立哪位皇子为太子是黄氏宗族的事情,寇准作为一名大臣,为官不能做到左右逢源,不知明哲保身,不顾刘皇后的反对,竟然主张立襄王赵恒为皇太子,于是引起了刘皇后一党的不满。

另外,寇老的人生最大败笔就在于选人用人上存在重大失误,不识真假人。他被奸臣丁谓蒙蔽了双眼,提拔重用了他,使得自己最终不得善终。遭到了刘皇后和丁谓两人的毒手,被贬到雷州参军。

寇准作为一介宰相,难以承受这巨大的打击,最终在贫困重病的境界中死去,让后人为之惋惜不已。

查看详情>>
3

北宋宰相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他死后就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北宋宰相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寇准,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大起之时,官拜宰相,而大落之时,墙倒众人推,最后更是被贬黜到了小小的雷州,位居参军。

寇准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结局,甚至在他死后,就连一口下葬的棺材都买不起,家中妻儿还只能恳请皇帝开恩,赐予封赏,将寇准的尸体运回家乡,但是谁想,封赏竟然不够,最终只能让寇准的尸体埋在了异乡。

寇准为什么会落得那般结局呢?

寇准是在宋太宗时期得到重用的,三十二岁拜参知政事,在宋太宗手底下,寇准是一个敢于顶撞太宗的人,宋太宗甚至将他比喻为自己的魏征,这样的比喻可以说是对他极大的重视了,当然了,也因为寇准的这种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他的职位一直都是忽高忽低的。

宋太宗可以重用他,信任他,不代表宋真宗也可以。

太宗薨,真宗即位,说起来宋真宗赵恒能够当上皇帝,还离不开寇准的帮助,寇准在太宗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将赵恒推荐了出去,这才有了真宗即为这一说。

寇准一生最大的功劳应该就是签署了澶渊之盟。

当年大辽大军南侵,北宋朝廷节节败退,宋真宗一度跟大臣们都商量好了,等到大辽攻打过来的时候,要将都城及时南迁,借此躲避祸患,但是寇准不同意,他直言宋真宗应该站在战斗一线,鼓舞士气,打击辽国南侵的步伐。

后来宋真宗听了寇准的话,果真将辽国南侵的急先锋击败,搓了大辽的锐气。

后来北宋与大辽签署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这一盟约暂时保住了北宋的命。

因为这一条约的签订,寇准的名气一时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这是城下之盟,但它的确是保住了北宋。

这之后宋真宗对他更是客客气气的,寇准的权势一时无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寇准权势这么大,底下的人自然想要将他扳倒,宋真宗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其实心里对他也是有所防备的,在王钦若等人的排挤之下,寇准最终辞去了相位。

试想,如果宋真宗真的对他无条件信任,任凭手下人如何劝谏,寇准都是倒不了的。

寇准不懂得朝堂之术,这样的结局也是必然。

其次寇准交友不慎。

在他又一次官拜宰相以后,曾经被他一手提携起来的丁谓等人竟然趁着寇准卷入宫廷祸患的事情,又一次直言进谏,将寇准又一次拉了下去。

被贬黜的时候,他接连遭受到了曾经政敌和故人的打击,墙倒众人推就是说的这个,最终将他贬黜到了偏远的雷州之地,官拜雷州司户参军。

寇准这个人没什么心眼,一般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而这种性格是最不适合待在朝堂之上的,宋太宗在的时候,寇准还有活路,但是宋太宗一去世,宋真宗无法对他保持完全的信任,他的垮台是必然之事。

而寇准的交友不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则是最终导致寇准官职一削再削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曾经的好友,还是曾经的政敌,竟然都成了他悲惨下场的推手,不得不说,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

查看详情>>
4

北宋名臣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他为北宋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就历史名人来说,自然是距离我们越近,知名度就越高,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名人,必然是民国多于清朝,多于明朝,至于元代时期的宰相,我相信大部分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让他说出两个皇帝的名字都费劲。

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流传至今的文学和资料也不再少数,因此我们还能说出几个人物来。

比较有意思的,基于宋代文学传播的发展,对于宋代人物,文学艺术上的人物明显比历史上的人物更加出名,比如历史上的包拯,几乎成为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的人物,然而人们对其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文学艺术作品中,真正历史上,包拯连宰相都没当过,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而类似王安石这样,官至宰相,无论是为政,还是文学上,都拥有登峰造极境界的一个人物,却因为没有被写入“传奇”“杂剧”中,反而在民间没有多大影响。

本文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既是历史上真正的名臣,也是文学艺术流传较广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北宋名臣寇准,单单是在京剧中就有n多关于他的作品,然而文学艺术形象塑造过多,就会让人忽略对其历史形象的了解。

19岁就高中进士甲科的宋代小天才

寇准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之家,也是读书世家,其父亲在五代后晋时高中进士甲科,寇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道也能有一个不错的人生,但是寇准有些另类,相对于学习来说更“颇爱飞鹰走狗”,后来经过父母的严厉教训,才开始把精力放到读书上。

宋太宗时期,寇准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只有19岁的寇准跟他父亲一样高中进士甲科,在北宋时期能够以这个年龄中进士的人物实在是不多,上面已经说到的王安石,已经是被称为天才级别的人物,也是22岁中的进士,同为散文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是在24岁中的进士。

寇准中的是进士甲科,按照科举制的惯例可以到地方担任知县,寇准被派遣到巴东担任知县,年仅19岁的知县估计历史上都少见,也正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寇准对巴东县展开了全面整治,取得了比较突出的业绩。

由于其拥有者较高的才干,在仕途当中一帆风顺,官运亨通。

然而仕途太过顺利使得寇准有些“肆无忌惮”,不把上级官员放到眼里,在朝堂之上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虽然得到太宗皇帝的青睐,年仅30对就已经担任枢密副使,成为名副其实朝堂大员。

正当寇准仕途正顺的时候,却被同僚实名举报,污蔑寇准有不臣之心,因为在朝堂上与举报他的同僚大声喧闹,最终被太宗贬青州知州。

在青州待了一年后,太宗又将寇准召回朝廷,当时太宗年岁已高,对立储之事没有下定决心,太宗认为寇准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就询问寇准谁可以继承大位,一般来说,涉及到立储的事情,朝廷大臣都不愿意回答的,虽然这是国家的事,但也是皇帝的家事,历史上因为立储而冤死的大臣不计其数,但是寇准并未隐瞒,最终让太宗下定了立储君的决心。随后不久,寇准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澶渊之盟中,寇准为北宋立下百年之功

宋太宗死后,宋真宗继位不久就开始重用寇准。这个时候北方辽国开始大...

查看详情>>
5

深受宋真宗喜爱的寇准怎么死的 他的死全是宋真宗听信了谗言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20万大军,进大宋境内劫掠,北宋朝臣惊恐不已,参知政事王若钦甚至提出,迁都金陵。

便在这危难之际,刚刚担任宰相1年的寇准站了出来,对宋真宗道:“要是抛弃太庙太社,人心崩溃,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知道迁都一事,是王若钦提出,寇准直接把王若钦调到前线,在寇准和毕士安的苦苦劝说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

虽然到达檀州城下的宋真宗,吓得两腿发软,但依旧极大鼓舞了北宋军民,使得北宋军民气势倍增,而此时的萧太后、辽圣宗已经劫掠大量物资,知道再打下去,也讨不到便宜,最终决定议和,双方签订《檀渊之盟》。

《檀渊之盟》虽然每年宋国要给辽国30万岁币,但在北宋历史上,也算是难得的一次对辽胜利。

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签订《檀渊之盟》,也让寇准名垂青史,那么,深受宋真宗喜爱的寇准怎么死的?

上文提到,为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寇准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王若钦。

《檀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沾沾自喜,认为是自己御驾亲征的功劳,对寇准当初的决策,也很欣慰,很是重用寇准。

王若钦见状,便问宋真宗:“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寇准有功吗?”。

宋真宗点了点头,王若钦又道:“《春秋》把城下之盟,当作一种耻辱,檀渊之盟其实就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为耻吗?”。

王若钦说完,宋真宗脸便拉了下来,但王若钦根本不在乎,继续对宋真宗道:“赌徒有一种心理,叫“孤注一掷”,现在想想,当初寇准让您亲征,你不过是寇准的“孤注”罢了,还真是危险啊!”。

宋真宗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啊,从此,开始冷落寇准。

见宋真宗开始笼络寇准,王若钦一派,开始猛攻寇准,终于,在公元1006年,寇准被免去相职,去陕州做了知府,这一去,便是13年,直到1019年,在丁渭的帮助下,才重返中央。

这丁渭,帮助寇准,是爱惜寇准吗?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丁渭,想当宰相,但自己声望不够,这才请寇准回来,让寇准当宰相,让寇准为自己服务。

但寇准此人刚正不阿,当上宰相后,寇准并不给丁渭面子,曾公开对宋真宗说:“丁渭是奸佞之人,不能辅佐少主。”。

此事,让丁渭怀恨在心,巧的是,刘太后与寇准,也有仇怨,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寇准挤出中央。

于是在1022年,寇准被贬到了雷州,据说,此事,是刘太后和丁渭私自下的决定,宋真宗都不知道,在寇准被贬后,宋真宗还问:“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

被贬到雷州后,寇准是忧愤交加,第二年,便病逝雷州,享年62岁。

寇准病逝后,其妻宋氏乞葬故里,当时的宋仁宗,因为年幼,只是个傀儡,朝堂被刘太后把持,朝廷虽然同意,但仅仅给宋氏拨了一点钱。

寇准的棺椁,到洛阳巩县后,钱便用完了,宋氏无奈,只能将寇准葬在巩县,寇准临终想葬家乡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查看详情>>
6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他的结局跟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为宋朝名满天下的大功臣,回顾寇准的后半生,可以说在权利漩涡中,性格过于刚直,缺乏逢迎和果断的政治手腕,于是,被政敌一而再再而三的贬斥,最后客死异乡。可悲可叹。寇准结局悲惨的主要原因是复杂的党争与权利斗争导致的。当然也与他刚直不阿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与澶渊之盟的主战主和关系不大。

寇准是真宗朝的宰相,一直刚正不阿。力劝真宗御驾亲征,结果在澶渊击退辽兵,促成代价极小的澶渊之盟。促成了宋辽两国几十年的和平,可以说功劳巨大。

在真宗朝,刘皇后宗人在四川犯法,真宗以皇后亲属之故,想赦免其罪。而寇准却偏提出要依法处置,所以与刘皇后早有芥蒂。此时寇准又站在太子立场上,想限制刘后之权,所以刘后早就想整一下这个寇老儿,便向真宗诬告,说寇准要太子监国将有异图,丁谓也在真宗面前极力诋毁寇准。而真宗不知是病体晕晕,还是出尔反尔,竟记不起自己曾允准过寇准的有关建议,便下诏罢去寇准的相位,以丁谓代之。

宦官周怀政在后宫很有权势,因伪造“天书”事,更恩宠有加。此次寇准欲令太子监国,怀政也想过这事。寇准因此被罢相,怀政亦遭斥责,并渐被疏离。怀政在忧恐之后,想挽回败局,便阴谋杀当时宰相丁谓,并废掉刘皇后,奉真宗为太上皇,立刻传位太子,并恢复寇准的相位。怀政与其弟怀信,潜召大臣杨崇勋、杨怀吉等人密谋,约以共同举事。不料,有人向丁谓告密,丁谓与枢密使曹利用计议后,入奏宫中。真宗立即下令逮捕有关诸犯,组成众大臣审理法庭,周怀政很快招供伏罪,被斩首示众。此案被牵连的有关官员、亲属有数十人,都被发配边远,寇准也因此被远贬,出知相州。

丁谓又揭发永兴军巡检朱能也是周怀政伪造“天书”的同党,朝廷接着便派使者去永兴军捉拿朱能等人,朱能自度不能兔罪,竟然武装反抗,杀死使者,率军造反。最后在数路大军的围剿下,很快溃败,朱能自缢而亡。而寇准曾是朱能上司,且联手进奉“天书”,所以再坐朱能反叛之事,贬为道州司马。

不久,真宗驾崩,仁宗即位,才十三岁,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丁谓更是飞扬跋扈,与太后再次将寇准贬为雷州司户参军。雷州半岛为广南最边远地区之一,与海南岛遥遥相望,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将寇准这位六十余岁的老人谪放此地,无疑是要将其置诸死地。

寇准在雷州尽心尽力,开发荒地,深得民心。可惜第二年,由于水土不服,寇准便病殁于雷州。

查看详情>>
7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年少的他就已经才华横溢了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寇准(961-1023),字平仲,陕西渭南人, 北宋政治家、文人。他敢于直言进谏,被誉为"当世魏征"。他的主要功绩是击退辽军的进犯,力主宋真宗亲征,促使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传世作品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诗集》。

一、少年成名:得太宗皇帝看重,出任国家要职

寇准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风很好。但寇准小时候调皮贪玩,荒废了学业。他的母亲怎么劝说也没用,生气之下便抓起手边之物,砸中了他的脚。在血的教训之下,寇准幡然领悟,开始用心读书。

寇准天赋极好,19岁就中了进士。自封建科举制度以来,很少有不满20岁能中进士的人,所以说,寇准被誉为"神童"也不为过。

当时高中进士的人,一般都是出任地方官。地方官主要有两大职责,一是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二是征收税赋。寇准上任以后,迅速处理了当地的大量积案,由于寇准的精明断案,百姓都称他为"青天"。他还治理了当地坑害民众的"三乱",就是乱收税,乱争议,乱摊牌。寇准上任以后,他将所有税赋明细都在衙前张榜公布,使那些不法之徒无计可乘,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

这位年轻的进士,在殿试之时,就给宋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他在地方官任上的出色表现,太宗皇帝发现他是一个王佐之才,就将他调回了京师。

当了京官之后的寇准,向宋太宗上表边境事宜,深得太宗皇帝看重。随即被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使直学士,也就是最高军事机关中的机要文书。于是,寇准成为了太宗皇帝的私人秘书。

寇准敢于向宋太宗直言进谏,但由于寇准言辞太过激烈,引起宋太宗的不满。宋太宗气的直接宣布退朝,谁知寇准一把拉住太宗的衣袖,继续陈述自己的意见。一般来说,这可是大不敬之罪。但宋太宗事后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是"宋朝的魏征"。

寇准的出色表现,得到宋太宗的进一步认可。于是,将寇准提拔到枢密副使,也就是军事二把手。从此,寇准进入到大宋王朝的领导核心。那年寇准30岁,他用了10年时间,从一县之长进身国之重臣。

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寇准,也招来了同行的嫉妒。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寇准被人诬陷,引起宋太宗不满,寇准被贬到青州。此时,距离寇准上任枢密副使,仅仅一年零三个月。

刚将寇准下放,宋太宗就后悔了。但是金口玉言,碍于面子,又不能将他召回来。后来宋太宗在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也就顾不得面子,将寇准召回朝,商议此事。寇准打了个马虎眼儿,对宋太宗说,"只要遵循您的心愿就可以了,不用听别人的说法"。宋太宗听后很满意,于是寇准又被晋升为副宰相。在太宗一朝,副宰相和宰相拥有相同等权利,由此可见太宗对他的信任。

结果不到两年,寇准又因为感情用事,和属下冯拯,因为座次排序问题发生争执。被冯拯弹劾"滥用职权",再次被贬为知州。

二、中年献计:劝说宋真宗亲政,促使"...

查看详情>>
8

北宋宰相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他死后连安葬的钱都没有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1004年秋,对于当时的大宋王朝而言,情况危急。辽国20万大军入寇,主帅为辽萧太后以及辽圣宗,而当时的大宋朝堂之上早已是畏敌如虎。在经过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几十年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之后,大宋王朝早已失去了刚武雄健的民族风貌,一时间一众文人们一如王钦若、陈尧叟纷纷上书劝勉宋真宗效法唐玄宗故事,迁都避难。纵然有武将杨嗣和杨延昭等人上疏,建议可以扼其要路,围而歼之,但一个早已经吓破了胆的皇帝,自然是不会采纳。

国家危难,此时的宰相寇准却跳出来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言说如此既能安稳民心,又能防止大宋江山沦丧,宋真宗虽然胆怯但到底也是皇帝,要一点脸面,被迫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前往檀州前线,而寇准还不忘和副手王旦来一出双簧,询问宋真宗如果“十日之间未有捷报”当怎么办?宋真宗这被逼迫无奈,只好说到如果遇到不测,二人可以商定另立太子。

如此一来宋真宗便前往檀州。而此前一直耀武扬威的辽军,却在宋将张环面前折了,宋真宗又在寇准的建议之下,亲临城门,一时间群情激动,气动山河。对面的辽军萧太后,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自然知晓在打下去,辽军即便是赢也会损失惨重,不如和谈作罢。

于是在双方都极其乐意的情况之下,檀渊之盟的谈判开始。而胆小怯懦的宋真宗自然想着早日结束这种局面,便嘱意谈判的曹利用“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

这件事,又一次让寇准听到了,而寇准则对曹利用直言,但凡是超过三十万,定然要砍了你的脑袋。

而经过谈判,最终檀渊之盟达成。宋辽结为兄弟之国,宋向辽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而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双方也互通有无,促进了文化、经济交流。这里面寇准的作用可以说乃是大功一件。

北宋宰相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但就在寇准立下如此大功之后,他却仕途浮沉,先是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后又早丁谓构陷,最终被贬到了雷州担任司户参军的微末官职,客死异乡。最为人扼腕叹息的是,连骸骨运回老家安葬的钱资都没有, 那么又是何原因导致寇准会有如此遭遇呢?

其实,这个就牵扯到了一个人的性格养成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名人巨擘便是明证,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忍胯下之辱的韩信,逞口舌之快的让梨小孩孔融、讽刺曹操的祢衡。而在这些名人背后,其最后的结局都有着性格的因素。

而寇准便又是一个性格上的怪人。这一点从其8岁所作的一首诗歌《咏华山》,便能窥见一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咏华山》

这首诗中,既体现了寇准的抱负,更体现了他的极其强烈的自高、自大、自满。而也就在他的成长之中,由于出类拔萃的才华,这种狭隘的自我意识也让他在仕途之上吃尽了苦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便高中进士。

而步入仕途之后,与同僚之间他可谓是为了能够上位,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在面对与他同科的王旦之时,因为王旦乃是谦谦君子,他尚能不为构陷。王旦本人在寇准被王钦若等人抨击被外放之时,利用自己担任宰相的职务...

查看详情>>
9

当年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所以说人在政治上还是得收紧自己的尾巴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当年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宋朝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朝代,因为赵匡胤是依靠军事政变,才登上皇帝宝座的。所以整个宋朝对武将的打压力度比较大,所以宋朝武将基本上很少在史书上留名。相反,宋朝的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影响时代发展的文人,比如寇准、包拯、王安石等等。

其中,寇准就是北宋初期比较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深得宋太宗和宋真宗两任皇帝的信任。他性格刚直,敢为直谏,善于治国理政。让寇准流芳百世的就是在澶州之战时,辽军南下、朝野慌乱,但是寇准力挽狂澜,稳定军心,并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使得辽与宋签订了“澶渊之盟”,维护了宋朝边疆的稳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忠臣,他的结局却不怎么好,那么他的结局到底如何呢?

前文说到,寇准在辽军南下的时候,力排众议,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并且取得了对辽战争的胜利。同时签订了“澶渊之盟”,为两国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寇准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而这个时候的寇准就有点飘飘然了,这样就引起了他政敌的不满,比如王钦若。

在辽军南下的时候,王钦若就是主张迁都南京,避开辽军的锋芒。但是寇准阻止了他的建议,并且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并且取得了胜利,这让主张迁都的王钦若颜面尽失。于是王钦若就找机会诋毁寇准。在一次朝会,寇准早早离开,王钦若就趁机说,“檀渊之盟”对于大宋皇帝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耻辱,这让宋真宗听了就有些不舒服。而为什么会发生“檀渊之盟”,是寇准拿着皇帝的性命做赌注才会发生的,所以寇准不是个好人呀。

王钦若的话句句都说到了宋真宗的心坎里去了,王钦若成功挑拨了宋真宗与寇准之间的关系,至此宋真宗不再信任寇准,并且把他贬到外地做官了。

不过后来,寇准又再次被启用,回到京城担任宰相。不过这个时候的京城已经不是宋真宗说了算了,而是皇后刘娥的天下,同时还有奸臣丁谓辅佐刘娥。寇准觉得丁谓是个祸国殃民的主,就上书建议应选择正大光明的大臣来辅佐太子监国。宋真宗对寇准的建议表示同意,于是寇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援亿辅政”。没想到这个计划泄露了,结果刘娥以宋真宗的名义,免去寇准宰相的职务。

这个时候,与丁谓有私怨的太监周怀政联络同党,企图发动政变,斩杀丁谓,复相寇准,尊宋真宗为太上皇,拥立皇太子即位。可惜,周怀政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刘娥知道了,刘娥迅速除掉了周怀政,寇准也遭到牵连被一贬再贬,一直贬到南部海滨雷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当时还没有开发,寇准到雷州的时候,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没过多久,寇准就死在了雷州。

纵观寇准的一生,虽然他一心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社稷,但是他为人太过正直,不懂得为官之道,处处树敌,最终被政敌打压,客死异乡。

查看详情>>
10

北宋名相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他的性格导致自己得罪了好多人

北宋
寇准怎么死的
寇准的结局怎么样

伟人耿直刚正,当然值得称道。

但是,耿直刚正到了彪悍强势的地步,也就会产生很多弊端。

寇准,一代名相,因为耿直刚正到不分事情、不分人物,因而得罪了很多人,照直很多对其进行诬陷加害。

对于寇准,人们一直认为他刚直不阿、他拯救了北宋王朝。

在澶州之战中,他督促北宋真宗御驾亲征,打败了进犯的辽兵,取得了胜利。

寇准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生无限风光、非常完美。

其实,真实的寇准与我们的想象具有很大的落差,他的人生坎坷不平、而且结局比较失意、甚至于可以说有点悲惨。

寇准之所以结局悲惨,主要因为在他身上凝聚了“三个一”。

一个没有主见的皇上

寇准服务了北宋两朝皇帝,他的人生起伏主要在第二个皇帝时期,这个皇帝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在大事方面真的缺乏主见,有时候头脑就像被大臣掌控的一样。

在皇上是否亲自渡过黄河这件事上,宋真宗反反复复很多次。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有的大臣主张避敌锋芒,宋真宗觉得有理,便要向南方迁都。

但是,寇准坚决主张:宋真宗必须渡过黄河,亲临前线,才能鼓舞士气,争取更大的胜利。

宋真宗举得寇准也有道理,就暂时没有迁都。

当辽兵直扑澶州城下时,情况就非常危急了,宋真宗急于逃离危险之地。

刚强的寇准督促皇帝亲自北上;

宋真宗的车子向北缓缓驶到韦城时,又有人劝谏宋真宗躲避,宋真宗又一次动摇,想往回撤退;

寇准再次坚持催促皇帝御驾亲征,宋真宗只得继续北行、到达澶州;

来到黄河边上,宋真宗再一次考虑向南方撤退;

寇准再一次坚持请求皇帝渡过黄河、亲临前线。

当真正的黄龙旗、真正的皇上站到澶州北城城楼之上的时候,北宋全军士气大受鼓舞、勇气倍增。

正是北宋将士的勇敢抵抗,才迫使辽国同意签订澶渊之盟,宋辽双方的边境才能够安宁下来。

宋真宗缺乏主见的德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份恶语伤人的情商

寇准性格直率,但是,讲话的情商确实太低,很多时候,无意之中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得罪了一批人,自己可能还认为做得好,为自己的表现暗中惊喜。

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推进。

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枢密副使陈尧叟提议迁都成都。

宋真宗本来无心抗敌,表现得惶恐不安,问寇准什么意见,王钦若、陈尧叟二人都在现场。

寇准对宋真宗说:“替陛下筹划迁都的人,应该杀头!”

王钦若、陈尧叟对寇准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寇准被贬后,丁谓主动邀请他回到朝廷再当宰相,希望与自己同心同德、振兴北宋。

可是,寇准不仅仅有点不识实务、简直就是不近人情。

一次朝臣聚会,寇准嘴巴上沾了一片菜叶,丁谓看见,便告诉寇准。

寇准顿时黑了脸色,当场训斥丁谓不顾场面,故意让自己丢人。

丁谓好心没得到好报,反而当场难堪。丁谓恼羞成怒,心中发狠早迟要给寇准颜色看。

寇准过分自以为是,不管不顾他人感受,实在不通人情世故。

寇准就这样得罪了很多同僚,自己却没有察觉,导致很多政敌暗算,自己却没有设防。

一批心狠手辣的政敌

澶渊之盟后,王钦若一心寻找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