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汉献帝是昏君吗

发布时间:2020-08-18
1

当年的汉献帝是否无能 其实刘协当皇帝也是一个意外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刘协当皇帝是一个意外,其实整个东汉晚期都是一个意外。从汉冲帝继位百天即死开始,东汉的皇帝要么早死、要么无嗣。继任者不是权臣立的、就是太监立的,究竟谁当皇帝,皇家早就没了决定权。

刘协和他前面那些叔伯兄弟一样,如果不是董卓横插一杠子,就以陈留王的身份活一辈子也是有可能的。刘协的前任是自己的亲哥哥汉少帝刘辨,虽然刘辨成功地作为先皇太子继位,但没有改变此时东汉皇帝的命运。

掌权的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的宦官集团的火并,搞死了何进自己,弄乱了东汉朝廷,还带来了一个"魔王"董卓。

早就蠢蠢欲动的董卓,因为何进的愚蠢而有机会进京。无论是否一开始就有了做权臣的心,在北邙山遇见刘协和少帝的董卓,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少帝望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自然想问问情况,少帝却语无伦次,着实是一个吓坏了的孩童的状态。

刘协却完全不同,面对气势汹汹的董卓,不仅不慌不忙还帮自己的哥哥维护了皇家的尊严,指责董卓无礼惊驾。这可能和刘协自小的生活环境有关,虽然也是皇子,但刘协只是美人王荣的儿子。母亲品级不高,皇后何氏又嫉妒成性,所以刘协一生下来王美人就被杀,只得由祖母董太后抚养。

小时候就经历过责难的刘协,面对同样危急的情况,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毕竟此时当面与董卓呛声的刘协,仅仅九岁而已。

也算是有本事的董卓,不知是昏头还是天真,竟然废了少帝,让自己认为更贤能的刘协继位,《后汉书·董卓列传》了说"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不得不说他做了件最终害了自己,也可以说害了刘协的事情。无法知道刘协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莽撞"和勇气,可能年幼的刘协只是看不得自己的哥哥被欺负,但却因此成了皇帝,这很难说是刘协自己愿意的情况。

皇帝不是说当就能当的,但当皇帝也真的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愿意的。尤其在东汉末年当皇帝,估计只有像后世的司马衷那样啥都不懂才能心态正常。

无能无奈还是无欲则刚

"冒冒失失"废了一个皇帝想要独揽天下的董卓很快就被杀了,把自己心心念念立起来的刘协留给了接下来的权臣。

依然没有权力的刘协,只能再经历一次当初和哥哥逃亡一样的情况,在董卓死后不断地成为李傕、郭汜、张济、杨奉等人争夺的"香饽饽",虽然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对他好才抢着要他。

直到遇见了曹操,刘协看到了"救星",但也就此决定了之后的人生。作为一个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绝对权威的皇帝,面对曹操刘协应该也没有生过得到权力的念头。如果从后来的生活状况看,曹操对刘协来说确实算得上"救星",至少比被李傕郭汜这些人抢来抢去的好。只是刘协应该没有想到,曹操远比这些人聪明得多,虽然让自己过得稳定了,但却真的一点权力都没有给自己留。

平心而论,曹操并没有真的太对不起刘协,暂且不把曹丕篡位的罪责也归到...

查看详情>>
2

汉献帝是昏君吗 我们只能说他是生不逢时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汉献帝是昏君吗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 汉献帝刘协已为大家所熟悉。他既不昏庸, 又不残暴, 然而, 这个既不是昏君、又不是暴君的皇帝, 却偏偏成了亡国之君, 成了绵延400多年的两汉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生于公元181年, 9岁登基, 40岁逊位, 做了31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于公元234年病逝, 享年54岁。何谓“献”?献者, 贤也;根据古代谥法, 聪明睿智曰献。

袁绍、曹操等组织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焚烧洛阳宫室, 胁迫献帝西迁长安;王允等设计刺杀董卓, 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又进犯长安, 杀王允而为董卓报仇;李、郭二人大火拼, 李傕劫持了皇帝, 郭汜劫持了文武官员, 长安的宫阙又被焚毁殆尽;大臣杨奉、董承等护卫着献帝逃回了洛阳;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 镇东将军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 随即把东汉的都城也迁到此地, 称为许都。从这时开始, 16岁的汉献帝刘协才算结束了7年的颠沛流离之苦, 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

但即使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 只要偶然出现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汉献帝也尽力想将自己的这个国家治理好。比如说初平四年 (公元193年) 九月, 献帝让有关部门对40几个儒生进行了考试, 有关部门建议将考得最好的赐以郎中之职, 考得次一点的当太子舍人, 只有考得最差的才“罢之”。献帝却颁发诏书说:“孔子叹息‘学之不讲’ (《论语?述而》) , 不去讲求学问, 学到的知识也就逐渐忘却。如今有些60岁以上的老儒为了逃避战祸、谋求生计而不得不背井离乡, 不能专攻学业, 他们从孩童时开始学习, 直到头发白了还委身于乡野之间, 没有荣登仕途的希望。朕非常同情他们, 那些考得差的, 仍然让他们当太子舍人吧。”

鼓励学习, 提拔读书人是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献帝在那种环境下的这一政策, 至少说明了他亟盼国家得到治理的心情。兴平元年 (公元194年) , 14岁的汉献帝“加元服”, 表示已经成年, 可以亲自处理朝政了。谁知从四月到七月, 出现了少有的旱情, 献帝避开正殿以向苍天祈雨, 又令人至狱中重新审核、讯问囚徒, 有冤情的固然要平亾反, 轻罪的也予以释放。然而旱情并未减缓, 长安地区“谷一斛五十万, 豆麦一斛二十万, 人相食啖, 白骨委积”。献帝令侍御史侯汶拿出太仓的米豆, 为饥民亾煮粥赈济。哪知赈济之后, 饥民的死亡率并未下降。献帝怀疑其中有“猫腻”, 亲自量米煮粥测试, 终于发现了克扣现象, 便令侍中刘艾代表自己严厉地责备有关部门。这一来, 自尚书令以下的官员都来谢罪, 并声称已经逮捕了侯汶, 确实是他克扣了赈粮。献帝降诏道:“不忍心对侯汶施以重刑, 杖五十以示儆戒。”从这以后, 饥民“多得全济” (《后汉书?孝献帝纪》) 。这不是他用自己有限的权威, 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好事么?

那...

查看详情>>
3

汉朝皇帝汉献帝是否无能 当时的环境其实他也是没有办法的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说起汉朝最倒霉的皇帝,当属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了,这也是许多笔者认为的,那么为何会这样说呢?这一点我们从他的一生就可以看出,汉献帝从他继位到最后的让位都是被迫的,根本就不是他心中所愿,那么汉朝皇帝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出生于181年,从生下来就一直由祖母董太后一手抚养,因此又被人成为董侯。在汉灵帝去世之后,少帝继位,可是掌权的何进却因为处理失误,为了对付权势滔天的宦官董卓入京勤王。可是董卓还没有到的时候,就被宦官队伍所杀死。之后袁绍等人进入了皇宫,本着杀光所有宦官的目的,此时宦官们自知不是对手,便挟持了少帝跟随陈留王一起逃出了皇宫。在逃出皇宫之后,不久就遇到了正入京勤王的董卓,此时的少帝因为在宫中被吓坏,脸色惨白。此时年仅9岁的陈留王便站了出来,质问董卓是前来护驾还是趁机造反,见此董卓被吓得说是前来护驾的。也同时这个时候,尚书卢植亲自率兵赶来,一举诛杀了胆敢挟持皇帝的宦官,之后与董卓一起将皇帝送回了皇宫。

早在董卓之前,汉灵帝就一直想培养刘彻,一度设置了八校来计划。第一是如何将权力分何进,而是想把法让刘彻继承,这其中便欧曹操与袁绍,不过由于朝臣一口皇后的反对,最终作罢,在加上当时刘彻母亲很早就去世,因此刘彻势单力薄。可是此时皇后的哥哥却已经是一个权侵朝野的人物,因此这太子的位置,一直到汉灵帝去世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结果。但谁也想不到,在他死后不久。愚昧无知的何进竟引狼入室还不自知,引来董卓,这对董卓来说求之不得,同时也意外的满了汉灵帝的心愿。在何进死后,袁绍诛杀了所有宦官,只不过没有能力与董卓抗衡,之后西园八校尉就此解散。本来董卓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而进行的废立。根本不是为了朝廷 ,只不过是借助了霍光的名声。在成功树立了威望之后,自认为当朝太师,从此无法无天,手下军队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民不聊生。

曾经作为西园八校尉的袁绍与曹操,在刺杀失败之后,便开始逃走,游说各方势力一起对抗董卓。为此袁绍一度想将刘虞立为皇帝,只不过被其拒绝。之后关东军队,也因为内部的矛盾,而走上了瓦解的道路。

查看详情>>
4

末代皇帝汉献帝是否无能 其实他也并非昏庸之辈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末代皇帝汉献帝是否无能?每一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角色。但是能不能找对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看这一生是否有选择的机会了。在古代就有这么一个人,从小就喜欢木工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木匠,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却出生在皇室,还让他做了皇帝,最后皇帝也没有做好,木匠的心愿也没有完成。

然而汉献帝刘协却得到庇佑,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角色。汉献帝登基以来一直是个窝囊皇帝,没有实权。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废黜,贬居山阳,刘协带着老婆曹节来到了山阳县,被当地淳朴的民俗民风所感动。于是,他决心不再眷恋那皇位背后的勾心斗角的,放下帝王家族的尊贵,决心要与这里的人们同甘共苦。

山阳县的民众为了纪念汉献帝为当地作出的贡献,至今世代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民俗,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汉献帝被曹丕贬到山阳县后,并没有什么官职,但他曾经毕竟是皇帝,又是正统的皇室血脉,让当地老百姓最头痛的是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不可能直呼其名吧,但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称呼,当汉献帝到了山阳县后,当地官员以及百姓都纷纷出城去迎接他们,见到汉献帝进城了,众人皆跪不起,汉献帝看到后便立刻向前扶起一位地方官员说到:的“大人,你们有何必如此呢?我现在已经是庶民了,再者说您年长于我,又是我的长辈,您何故跪我呢?众人听到汉献帝这么说了,也就纷纷站立起来,觉得他没有皇帝的架子,还是一个尊敬长辈的君子。

然而地方官员回答道:“在这里您才是我们的大人,我虽年长于您,但你的身份高贵呀,于是众人都称汉献帝为大人”,而此时汉献帝的老婆也就是曹节看到百姓如此爱戴他们,感动的哭了,汉献帝见曹节在哭泣,便跑过去安慰说道“美人,你怎么哭了”,从此以后汉献帝刘协就被这里的人称为“大人”而刘协的老婆就被称为“美人”

刘协平时没事就专研医书,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当地也算的上是一位出色的郎中,他经常悬壶济世,救济了很多穷苦人的命,一次,当地发生瘟疫,很多人死于此病,人心惶惶,大家都害怕传染,几乎不敢上街,市井便越来越萧条。刘协见瘟疫泛滥成灾,便不辞辛劳,亲自上山去采药,苦心研究治疗瘟疫的药方,再多次的采药配方后得出了治疗瘟疫的药方,治愈了当地的瘟疫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市井也慢慢恢复,经济也好起来。

自这件事后,刘协在当地更是名声大作,当地百姓都称他妙手回春,悬壶济世,尊他为再生父母,这段佳话也就广为流传,民间纷纷效仿称自己的父亲为“大人”,称母亲为“美人”。后来就简化了,称父亲为“大”,称母亲为“美”。千百年来,这样的称呼一直流传,直到今天,焦作一带的农村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仍然称自己的父亲为“大”、母亲为“美”。

自刘协和老婆被贬来到山阳县后,曹节多年都没见到母亲,心中甚是挂怀,想回到魏国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但是曹丕不让啊,不许刘协一家人进入魏城,最后曹节没办法只能写书信来以表衷肠,然而每当卞太后看到女儿的书信便伤心流泪,而曹节因思念母亲不能...

查看详情>>
5

东汉时期的汉献帝是否无能 其实他并非等闲之辈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辩的异母之弟。由于并非是长子,所以他本不该成为皇帝。但无奈他生于汉统衰弱的乱世,在公元189年,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于是他坐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宝座。汉献帝终其一生都是不同人手中的傀儡,只是名义上的君王,并无实际权力又是亡国之君,所以常被后人认为是庸弱君主的典型。那东汉时期的汉献帝是否无能?

少时有胆略 有帝王风度

首先汉献帝刘协从小天资聪颖,处事得体,董卓拥立他为帝虽是出于更便于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风度”:当董卓率军来到洛阳郊外偶遇少帝刘辩和刘协时,刘辩当即就被吓得大哭不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年纪更小的刘协却临危不惧,对董卓提出的问题应答如流,这是很了不起的。由此看见,他年少时即有胆略,如何能说他是个庸弱之人。

培植势力,苦苦支撑。

其次,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是简单地利用与利用、胁迫与被胁迫的关系,而更近似于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朝廷之中,并非全部都是隶属于曹操的嫡系势力,也有很多听命于自己的大臣。当时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归汉,依旧怀有着强烈的拥护汉朝廷恢复天下一统、实现汉室中兴的志向和愿望,因此,他们奔着拥护汉献帝的目的才来到曹操的帐下,表面上是作为曹操谋士协助他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代表汉献帝与曹操合作。这里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

可以说,汉献帝离不了曹操,曹操也离不了汉献帝,如果没有汉献帝,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曹操。

由此观之,汉献帝绝非等闲之辈。汉朝虽然长达400多年但明君甚少,汉献帝却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无奈先辈给他留下的是一个残破的江山,汉室衰败已无法挽回,刘协也是无力回天。

查看详情>>
6

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是昏君吗 他也是一位无辜的受害者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是昏君吗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亦即公元220年,魏王曹丕登坛受禅,汉朝末代皇帝刘协将象征皇权的印绶诏册交于新生的大魏王朝,至此汉朝名实皆亡。

作为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一个毫无权力、任人摆布的木偶傀儡。

八岁那年,汉灵帝去世,他的兄长刘辩继位成为汉少帝,刘协则封陈留王。如果不是事出偶然,那么刘协很有可能会在这个王位上待一辈子。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竟然将他推向了历史漩涡的中心。

董卓在掌权后,废刘辩,立刘协。

刘协命途多舛的人生,由此正式开启,刘协开始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权臣的阴影之下,对他而言恢复大汉昔日的荣光已非人力所及,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一开始,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董卓迁都避避祸。之后在长安,王允、吕布又合谋杀掉了董卓。但转眼,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反攻,重新控制献帝——之前的董卓虽然是个粗人,但尚且有些斯文,而眼前的这两个大老粗,则让献帝斯文沦丧。很快,李傕、郭汜相攻,百官被劫为人质。在献帝宫中,甚至到了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的地步。

献帝逃出长安,但一路上备受艰险,甚至于皇后手里的布匹都被人持刀抢走。遇到曹操,对刘协来说应该是个转机。虽然后来两人相处不睦,但在当时,曹操的确是给了献帝应有的尊严。可在曹操那里,献帝依然只是个傀儡。献帝并不想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提线木偶,他也曾想过要复兴汉室,但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并不是他不努力,而是这条路实在是太难了。

在分析献帝为什么复兴汉室失败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略显宏大的问题:大汉王朝是如何灭亡的?大汉王朝的灭亡,肇始于黄巾之乱。但事实上,黄巾之乱只是导火索,从黄巾之乱开始,你将看到的,是王朝末年的种种乱象。

1、历代王朝,除了宋朝,其余的都将抑制土地兼并当做关系王朝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究其原因,首先就在于大量的土地兼并容易产生流民。土地一方面可以供给百姓生活,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土地,可以把农民绑在土地上。农民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土地,即形成流民。这种时候,如果恰好有人能用某种办法将这些流民组织起来,那么对王朝的统治会是极大的威胁。张角就是有这种能力的人,方法则是宗教。

2、不过,因与羌人作战多年,大汉朝的军队战斗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张角的黄巾之乱虽声势浩大,但不足一年即被剿灭。可黄巾之乱只是大汉王朝乱源的契机。张角虽死,但地方上大大小小的黄巾贼团体并未完全消失。因此,太常刘焉提议,在地方设置州牧,以便于统一剿匪,灵帝同意了这一提案。从此,大汉王朝的行政区划等级,由两级变为三级,由郡县制变成了州郡县制。两级和三级的区别,在于分权的不同。本来,在大汉王朝的两级行政体系中,最上一层为朝廷,然后是近一百个郡,每个郡下辖约十五个左右的县。很明显,朝廷面对的郡数量过多了,但这么设置的初衷在于,能够防止地方上割据的可能性——如果郡太大,那么朝廷很容易丧失控制能...

查看详情>>
7

历史上的汉献帝是昏君吗 一起看看刘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中国古代,一直都有上古贤君尧、舜、禹禅位的传说,但传说只是个传说,汉献帝刘协才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禅位的皇帝。

汉献帝在很多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是庸庸碌碌的,“傀儡”是天下人对他最直接的评价。他把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交到了异姓人手中,因此背负了昏庸无能的千古骂名。

历史上的汉献帝是昏君吗?其实,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不只不昏庸,还是一个集孝悌、宽厚、仁爱、聪慧为一身的人物。

1、自幼聪慧

汉少帝刘辩登基的时候,正赶上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大火拼,两边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宫变。少帝刘辩和他的兄弟,陈留王刘协被胁迫出宫。

兄弟俩被救回宫时,遇到率领大军前来的董卓。董卓上前与少帝说话,少帝吓得六神无主、语无伦次,话都说不明白。小小少年陈留王则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很是赢得了董卓的好感。

回京之后,董卓宣布废除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做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2、傀儡皇帝也能做大事

刘协人小志气大,并不甘心做董卓的傀儡。他知道吕布与董卓有嫌隙后,就设法派王允游说吕布,除掉董卓。董卓死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打败吕布,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东汉政权。刘协又一次被挟持。

被挟持期间,刘协还不忘赈济灾民。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天下大旱,物价飞涨,老百姓都没什么东西吃,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放粮,但是每天还是有很多人被饿死。

刘协怀疑是侯汶假公济私、监守自盗、发国难财。于是召集群臣,让侍从拿出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粥,他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侯汶作弊,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长安城中饥民得到了救济。这时,刘协年仅14岁。

计除董卓是智慧,惩治贪官、赈济灾民是仁德。

3、被压迫后的反抗

建安元年(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曹操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

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更不甘心再做傀儡,乃暗下“衣带诏”,命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情,便找了几个帮手,结果人多嘴杂,行动暴露了。曹操大开杀戒,将所有参与者全部杀掉,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衣带诏”事件是刘协试图夺回大权的一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刘协在满地的鲜血中看清了现实:大厦将倾,他也无力回天。接下来只需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体面地退出历史舞台。

刘协但能够平平安安地做二十多年傀儡皇帝,既没有被杀,也没有被废,这得需要多大的智慧啊。

4、选了最恰当的时机禅位

刘协是个聪明人,既然江山不保,那就保命吧。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病故,曹家兄弟开始夺权。占据地利的世子曹丕率先继承魏王王位,曹彰表示不服。曹彰是一员猛将,是曹操众多儿子中战斗力最强的,他手握重兵,对王位虎视眈眈。曹操死后,曹彰率领大军回朝,一看就是来者不善。

在曹家兄弟争位的紧急关头,刘协抓住时机,果断主动禅位给曹丕,曹...

查看详情>>
8

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是昏君吗 其实他也有聪明之处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这些年来关于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汉献帝始终是这些电视剧绕不开的人物,可能是因为各种文学作品的演绎,汉献帝一直是非常懦弱的形象,好像也没什么本事。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是昏君吗?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并不是个昏君,而且是一个很明白形势,很聪明的一个皇帝。

要说汉献帝也真是倒霉的很,一件坏事没做过,就成了东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过了一生的傀儡日子。汉献帝被曹操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只有十几岁,他很明白,从此刻开始自己就是个傀儡了。所以如何保命才是最要要紧的任务。

曹操从丞相一路做到魏王眼看在往前走一步就是天子了可是曹操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至于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的皇权正统思想还是束缚着他。而汉献帝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面对日益嚣张的曹操他选择先发治人。

有一次曹操去见汉献帝的时候,汉献帝上来就直接挑明了话,他对曹操说你若是真心辅佐我,就对我好一点,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干脆就杀了我,你来做这个皇帝,也别再折磨我了,这也算是你对我的恩德了。

其实这些话说的很巧妙,他把曹操给逼到了角落里,让他做选择。也告诉曹操自己不是傻子,什么都知道,不用来欺骗我了。曹操迫于当时的形势还真是不能杀汉献帝而且好要好吃好喝的待他。汉献帝比曹操年轻,所以汉献帝一直将曹操熬死了,曹丕继位之后可就不管老爹那一套了,直接废掉汉献帝自立为皇帝。汉献帝也很识相乖乖的将皇位让了出来。

有的野史小说中说曹丕登基之后便杀了汉献帝,其实不是,曹丕做了皇帝之后还是好好的待着汉献帝,汉献帝在曹操死后还活了好多年,一直到五十多岁才病死。

查看详情>>
9

东汉皇帝汉献帝是否无能 他看上去唯唯诺诺其实他也有着大智慧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东汉皇帝汉献帝是否无能

一个生错时代的帝王。在东汉建安25年,汉献帝,也就是刘协,将象征皇权的印绶诏册交给了曹丕,从此,汉朝相当于灭亡。刘协作为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诺诺无能,没有权利,任人排布,但是实际上这个人的智慧比历史上不少伟大君王的智慧还要丰富。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是谁上台,也不一定会有刘协做的好。

自打刘协成为皇帝以来,在一个又一个权臣的阴影下使得他做什么都受到了权限,能恢复大汉昔日的荣光已经是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那样危难的情形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一次危难中逃脱之后,刘协与一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团队,便是曹操,刘协心里其实很矛盾,因为曹操对他来说不仅是恩人也是仇人。对于刘协来讲,自己无势无权,肯定少不了曹操的作用,自然对曹操充满了恨意,但是曹操并没有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而且汉朝局面的造成也不是曹操做的。而且如果没有曹操多年来的南征北战,大汉的招牌恐怕很早就已经没有了。而且从大汉王朝的角度来说,,虽然刘协失去了权利,但是他作为一个皇帝,始终来说都是尊贵的,至少曹操在最后关头还是维护了大汉朝廷的一丝尊严。

刘协也曾经试图夺回大权,也就是著名的衣带诏事件,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且在这之后,皇权与相权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裂痕,刘协也明白了汉朝终究还是要灭亡了,接下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自己则是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体面的退出而已。

傀儡的生活其实一点都不好过,更别说做25年了,因为他不仅要保全自己的皇帝之位,还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可是刘协无权无势,所以这难道不是一件很需要智慧的事情吗?

在公元二二零年正月,曹操因病而死,而刘协苦苦等待的退场时机也终于来临。虽然说曹操众多的儿子当中曹彰是最会带兵打仗的那一个,而且曹彰手中拥有重权。但是只要刘协自己主动将皇位指让给曹丕,因为虽然说曹丕和曹彰争家产是私事,但是说如果皇位是皇帝指定让给曹丕,那么其他人就丧失了再去争夺的依据,曹彰也只能接受现状,而曹丕还要一辈子对刘协感恩戴德。曹丕上位之后,刘协成了山阳郡公,后面二女嫁给曹丕。234年,刘协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查看详情>>
10

历史上的汉献帝是昏君吗 其实他也是位治国奇才的皇帝

汉朝
汉献帝是否无能
汉献帝是昏君吗

历经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诸般祸乱,后又被曹孟德挟持以令天下,最终逊位于曹丕的刘协,全身而退。

历史上的汉献帝是昏君吗?

东汉王朝末代皇帝刘协,字伯和,汉灵帝汉灵帝和王美人的儿子。

伯和从小命途多舛,的幼年像是琼瑶剧开场那样,在他出生不久之后母亲就因宫廷斗争而被何皇后毒死。

父亲灵帝也谈不上喜欢他, 后来将他送到后宫暴室交给下人抚养,直到父亲驾崩,伯和或许看不到父亲的身影。

他的手下军阀起而作乱长安,更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气象,汉献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小小年纪就要去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

幸好后来何进的政治斗争目标转移到宦官身上,也或许是兄长刘辩的庇护,伯和才能留在皇宫之中,并无性命之忧。

东汉末年,汉末王朝里的豺狼虎豹一系列迅雷不及掩耳的政治清洗完成后,汉灵帝驾崩了,葬汉灵帝于文陵。

这时候就有人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的心了,袁本初等士人这边在灵帝似乎欧要求诛杀宦官,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何进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让何家成为一流的世家、不再是失势就变成人任人宰割的外戚。

另一边,在灵帝死后,何进的一封密信治好了董卓,即董仲颖的拖延症,这支武装火速入京护驾。

何进招董仲颖进京时,董卓一定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何进出身也很不怎么样,但现在好歹是武人首领。

到了京城,何进和十常侍都都死了,京城部队空虚,董仲颖发现自己成了最大的一股部队,此时不做一番功业让其他人看看怎么对得起这个机会?

董仲颖认为伯和比刘辩聪明,所以才有废立之意,外戚不都是喜欢“贪孩童以久其政”嘛?

当然玩“废立”;另一层深意,对于董仲颖个人来说,废立之后,自己能以冒牌外戚身份干政,使其家族从此进入权力高层,这政治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

扶植伯和,这样一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权势就能独揽了,再往后,董仲颖只要把自己的孙女董白嫁给他,外戚的身份就坐稳当了,安逸!

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董仲颖在迎帝回宫不久就废了少帝,伯和成了帝王,董仲颖因拥立之功,拜相国,封郿侯。

人的一生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不久后,伯和竟然真的做了皇帝,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尽的痛苦也随着而来……

无论是从历史书籍还是影视剧的形象,伯和的形象都并不那么令人待见,认为伯和本人就是一个懦弱怕事、既无权又无能的人物。

其实并不然,他是一个明大事、识大体、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治国才识的皇帝。

你说伯和并非胆小怕事,那为何不逆袭,这不就是孬种吗?

其实翻盘基本无望,因为他上位的时候就是个傀儡,就好比满洲国时期的溥仪,如果干掉操控他的人,那么他自己的处境反而更危险。

比如董仲颖被杀之后长安乱成啥样了,可以想一下衣带诏如果伯和真干掉了曹孟德,那么肯定会有人借着给曹孟德报仇的名义逼宫。

他自己的下场会怎么样不好说,与其那样还不如安安心心的当个傀儡,至少吃喝不愁又没有性命之忧。

而且当傀儡皇帝也是有操作空间的,当然,必须是权臣不反对的事。

说他还孬种的另一点就是,一生被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