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武王伐纣中的商纣王有多残暴 百姓早就对纣王恨之入骨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纣。商纣王,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早年曾亲自率兵东征,与东夷进行了一场长期的战争。他作战非常勇猛,亲自带头冲锋,屡战屡胜,最后把东夷打的服服贴贴的。此次战争,他统一了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人。
然而,由于纣王的残暴腐败,横征暴敛,事情迅速发生了变化,最后使商王朝亡在他的手里。平定东夷的长期战争,消耗很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可恶的是,纣王根本不顾人民死活,一味贪图享受。本来,商朝从盘庚时代迁都到殷,就是想纠正已经在奴隶主贵族中开始蔓延的“腐败”。可实际上,武丁以后,腐败却日盛一日,到纣王时期达到最高潮,因为纣王不仅不反腐败,而且带头搞腐败。
为了打猎游玩,他不惜荒废耕地;招掳别人的奴隶,据为己有,供自己驱使;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他在朝歌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来的金银珍宝都藏在这里; 他又造了一个巨大的仓库,叫做“钜桥”,“不惜以酒为池,肉为林,男女相杂其间,为长夜之欢”。
纣王和他的宠姬妲己日夜酗酒,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且使用各种酷刑来镇压人民。其中一种刑具叫“炮络”,相传是一种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三个火门的大铜柱,里面用炭火烧红,凡是反对他的官员与百姓,纣王就把他抓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烫死。纣王如此腐败,惨无人道,人民反抗情绪日增。
商朝江河日下之时,在它西边的一个部落却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与商纣相反,当时的周文王实行“裕民”政策,鼓励百姓劳动致富。周文王勤劳俭朴,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到田地上劳动,了解农夫的辛苦以。这与腐化残暴的纣王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经过周古公璮父、周文王的努力,到武王的时候,周的力量已经超过了商,许多臣服于商的诸侯国也转而倾向于周了。周武王则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毕公等文武大将的协助下,完成了灭商大业。
武王继位后的第二年便做了一次伐纣的军事演习。他用车载着文王的牌位,率兵直指孟津。恨透了商纣王的各国诸侯一听到武王出兵的消息,不约而同地前来助战,一下子便有八百诸候自动赶到孟津与周武王会师。他们的纷建议武王直攻朝歌,灭掉商朝。但武王派人去朝歌刺探军情,认为时机还未完全成熟,周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把商一举灭掉,因此收兵回国,继续加强准备和等待有利的时机。
又过了两年,周武王听到商的许多重臣都被纣王杀的杀,关的关,逃的逃,知道商王朝已到一触即溃的腐朽程度了,便采用了太公望的意见,准备大举伐商,并通报各诸侯国说:“商纣王涂炭生灵,罪大恶极,有正义感的人都来参加灭商战斗啊!”武王率领了一支由三百辆兵车,三千人的敢死队和土兵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与前来助战的各方诸候会合于孟津,一路上所向披靡,驱师直指商都朝歌。
商纣王得知周武王率兵前来征伐,忙从东夷各地调驻商军,同时征发大批奴隶来编成军队,又调集了商都的亲军,卫队,拼凑了十七万人,与周军对阵于牧...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中的商纣王有多残暴 百姓早就对纣王恨之入骨”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后周武王怎么对待奴隶的 顺应民心的战争才会取得胜利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关于这场战争无人不知,很多人都认为武王伐纣是一场“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战争,将周武王写的英明神武,再加上一个神仙级别的姜子牙,而把商纣王写的却是如此昏庸不堪,事实真如此吗?
武王伐纣按照历史上来说,这场战争是这样的,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商朝大军在讨伐东夷的时候,周武王在牧野和众诸侯宣读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于是决定替天行道,率领约4.5万的大军准备攻打商朝。这个时候商朝的奴隶纷纷倒戈,商朝不攻自破,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
其实武王伐纣的真相并非如此,商纣王并非因昏庸无能而丧失商朝。武王伐纣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一个叫做胶鬲的人物在从中作祟。胶鬲是当时最大的盐商,可以用巨富来形容他。古代的战争从来都离不开经济,商纣王在讨伐东夷的时候,耗费了很多钱财,国力空虚,于是周文王举荐了胶鬲,帮助了商纣王摆脱困境。胶鬲是周文王的人,在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开始了灭商计划,而胶鬲这个人成为了周武王的卧底,和他商议灭商计划,并答应了他事成之后,可以为官等条件。
回到商朝之后,胶鬲就开始行动,成功的将能征善战的大臣都派到了东夷作战,等到周武王伐纣时,当时70万的商军都是他带领的,纷纷倒戈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武王伐纣时,并非奴隶自己主动倒戈,而是人为的作用。
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日的新乡市北部,包括了新乡市的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并非是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来说的,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
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古代历史上对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因为周武王讨伐商朝时有精密的讨伐策略,有说归功于以周部落为主的强大联盟军,也有说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朝的统治残暴,民心涣散;商朝的将士无心恋战。公元前1046年1月末,周武王亲自率三百乘战车,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于2月21日,周抵达孟津,与庸、卢、 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余人,相当于现在的六个师。联军冒雨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进攻战略是:趁商朝主力军在东南之时,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商朝的次都朝歌,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进而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和附属国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联盟军到达朝歌后,第一批紧急军情刚传到,联军大部队就跟了过来,朝歌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商朝的军队都在东南,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强将,又没有战车,单靠仅有的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方...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后周武王怎么对待奴隶的 顺应民心的战争才会取得胜利”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的战役发生在哪 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大获全胜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商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商纣王统治期间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宠幸爱妃妲己;在政治上不仅横征暴敛,还发明“炮烙酷刑”对待反抗之人。这样的暴戾统治怎会长久?
就在商朝纣王残酷统治的时候,在渭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由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周武王为了完成周文王遗愿,积极的策划灭商。周武王重用大臣姜尚等人,发动了著名的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之誓师伐纣,武王伐纣的第一个阶段是联合众诸侯来讨伐,在公元前1046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许多商朝谋臣纷纷投靠周武王,周武王知晓时机到来,决定联合诸侯讨伐商纣。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牧野大战,周武王在誓师会盟之后,于公元前1047年带领着周边的邻国以及诸侯,列阵在牧野。周武王高喊口号:“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招揽了邻国的很多君主,其中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等。商纣听说周武王到来,决定发兵七十万抵御敌,但是虽然军队人数多,但是由于人心涣散,最后都投靠了周武王,商朝溃不成军,纣王逃跑到城池中,在鹿台上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
武王伐纣时间
武王伐纣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中的未解之谜,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不能确定的,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时间点问题,那么所有的相关事件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所以武王伐纣时间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解决了它,其它的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中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是商朝走向灭亡、周朝即将建立的转折点。对武王伐纣的时间问题在史书《尚书牧誓》中曾经简略的记载过,这篇文献是了解这次战争的最早的资料。《尚书牧誓》中开篇说道:“时甲子昧爽”,仅仅记载了纪日,没有标明明确的年代,这样以来给后人留下了疑惑。
武王伐纣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呢?在我国的史料中记载了相关纪日的年份,始于公元前841年,在这个时间段之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都需要推算。人们对武王伐纣的时间有很多说法,大致有十二中,在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中有详细的记载: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前1150年、前1051年、前1050年、前1047年,以及梁启超提出的1027年,除此之外,唐兰曾提出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前1075年,丁山提出的前1029年,章鸿钊提出的前1055年,这十六种武王伐纣的时间,让年代问题变得更加破朔迷离,其中这些说法中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说最有代表性。一个历史事件的年份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结果,而且都有证据,难道这一时间纷纷然...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的战役发生在哪 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大获全胜”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的战役是什么 为何武王伐纣的胜利成为了必然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的地点在哪里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地点就是牧野之战的地点,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另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日的新乡市北部,包括了新乡市的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并非是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来说的,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是牧野,这个牧野在历史上指的是卫辉市,广义上的牧野还包括凤泉区、获嘉县中的部分地区。东汉的许慎在著作《说文解字》里将此地点说的最为明白,文中说道:“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牧野在距离商朝都城南边七十里的地方。在古代的70里等于现在的25公里,所以说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正是卫辉市区所在地。专题推荐:武王伐纣简介
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在商朝末年,诸侯会盟,进行武王伐纣的战役也是在此地发生。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
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简介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
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季历被封为“牧师”。因位高权重遭很多人的妒忌,最终导致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从此周与商之间就埋下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纣王野心很大,不断的侵略弱小部落。当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就献一美女妲己。帝辛本来就喜好喝酒,得到妲己后,对妲己言听计从。整日都在沙丘花园中饮酒作乐,还发明酒池肉林。使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渐渐的就有诸侯开始背叛他。而此时的姬昌推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后有商臣对帝辛进谗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于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里。周臣献给帝辛大批财宝与美女,才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翦商计划,广罗人才,国力日渐强大,诸侯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时的商帝辛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但是商军正在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征战以及残暴统治,已使商朝民怨...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的战役是什么 为何武王伐纣的胜利成为了必然”相关的文章
为何武王伐纣如此轻而易举 商纣王身边的军队都在哪
武王伐纣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按照史书的记载,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纷纷倒戈,结果周军不战而胜。纣王逃到鹿台后,引火自焚而死,至此商朝的统治宣告结束。但如果仔细阅读这段史料,就会发现问题,勇猛过人的纣王怎么连仗都没打,就一败涂地呢?
说起纣王来,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暴君,但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据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就是说纣王不仅天资聪敏,而且力大无穷,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是个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人物。纣王在位有三十年的时间,期间他不断对外用兵。
商纣通过一些列的军事行动,将商朝的势力范围推进到淮河、长江流域。我们再看看商纣重用的臣子,其中包括飞廉、恶来、费中,这些人能得到商纣的重用,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同样勇敢善战,“昔殷王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费中、恶来、崇侯虎”,“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也就是说在商纣王身边,有一群勇猛善战的将领,还有一支常年征战的军队,怎么可能在牧野之战中,还没交战就溃败了呢?我们再看看史官是怎么记载牧野之战的,周军“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也就是说武王伐纣,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取得了胜利。怎么可能呢?不仅我不信,就连古人都不信!
武王伐纣经过后世史官的美化,给周武王带上了圣人的光环,同时也掩盖了真正的历史真相,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牧野之战其实是一场血战,《武成》中甚至有“血流浮杵”的记载。但这个事情被孟子否定了,因为他相信“仁者无敌于天下”。我们通过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简书,以及相关的记载,可以大致还原牧野之战的情景。
周军、商军在牧野展开大战,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可就在这个时候,战场形势突变,勇猛善战的纣王意外被周军擒获,“禽(通假字,通擒)受(指纣王,他名受)”。接着周军将纣王斩首,然后将他的首级挂到了大白旗上。周武王亲自挥动大白旗,指挥各路诸侯军队。
各路诸侯军队望见纣王的首级后,军心振奋;而商军见主帅已死,战无斗志,四散奔逃。这时候,周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商朝都城。所以商纣王应该是在牧野之战中战死的,也正是因为他战死沙场,导致军队失去控制,一败涂地。而正史对于这段的记载漏洞百出,按照他们的说法,纣王战败后自焚而死。
然后武王进城,斩下纣王的首级,放到大白旗上。既然纣王都死在熊熊大火中,怎么可能还有留下首级,让周武王去砍呢?东汉文人王充一语道出了牧野之战的真相:“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查看详情>>与“为何武王伐纣如此轻而易举 商纣王身边的军队都在哪”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的真相你知道吗 原来武王伐纣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武王伐纣年代之谜,是研究三代纪年历史的拦路虎、绊脚石。
武王伐纣,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殷商的灭亡更是有其内外原因。周商本为同祖,契、弃更是同父异母之兄弟,远在尧舜时期,契,弃皆被尧帝委以重任,封为诸侯,皆有封地。契为子姓,封在邠,今之凤翔地区,弃为姬姓。封在邰,今日武功地区。兄弟两人后代,相处为安数世。只是到了文王祖辈亶父;父辈季历时,此种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在商代后期,大约从文丁开始,商代由于自身的缺点,及诸侯势力扩张,中央集权与地方诸侯产生了矛盾。而其时中央势力深感力不从心,便委派自己较信得过的周人季历,去进行讨伐镇压。季历南征北战,既扩大了自己的领地势力,又保护了中央集权政府的安全。
然此时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不知是季历有野心,还是文丁小心眼,他们之间竟也发生了兵戎相见,可能当时文丁因形势所逼,又因为以前季历杀敌有功,便封其为:牧师,即骑兵大元帅。仍令其东砍西杀。但季历不是常胜将军,在伐幽燕时吃了大败仗,被困塞库,得不到文丁的救助,因为这正是纣王祖父文丁所希望和需要的结果。
季历南征北战,以国人生命换得的领土,全归于商人文丁。季历被困二年,因年迈体弱,得以释放。此时文丁随即给予安抚,重封其为西伯,“受于九命”的最高奖赏,甚至对周进行政治联姻,嫁有莘女于文王。然而文丁权小,自身难保,人免天不免,文丁、季历同年归天。此年为公元前1065年。
三年丧事完毕,“纣王元年,初封九侯,西伯为昌”。因此在文王改元立国前,西伯昌与纣王纪年都是相同。两家亲戚相往,相处为安二十多年。文王善养老,以德治国,深得诸侯的尊敬,其势力也逐渐有加。其臣散宜生多次劝文王伐纣,文王都认为时机不成熟。
(尤其当纣王昏庸无道,强夺有苏氏民女妲己之后,更是由此女参政,而文王他们竟敢忠言相谏,以为自己是纣王亲戚,自己又是西伯侯,纣王不会拿自己怎样。所谓“红颜祸水,美女祸国”,此是对历代妇女的一种不公平。前之妹喜,此之妲己,后之女施,这些大美女在那封建王朝时期,只不过成为统治阶层讨价还价,或颠覆政权的政治工具而已!也是古代兵法中的“美人计”!)
于是文王便于公元前1042年,带领六州诸侯长,一起对纣王进行劝戒,然他那知道早有阴人崇侯虎、恶来等挑拨在前,纣王一怒之下,连杀几位诸侯,对其进行威吓。纣王一是考虑到他为亲戚,二是因文王在诸侯心中威望高,怕杀文王会引起众诸侯的更大反抗,再说对文王也没有什么把柄可握,故仅对文王进行了软禁,以观后效。
据说文王离陈去商前,也知此去凶多吉少,便关照长子岜考不得去商,谁知伯岜考救父心切,竟忘了文王告戒,前去商地与纣王论理,并为纣王所杀,以作为检验文王是否还有为王称帝野心的试金石,文王忍痛食子,对纣王装聋卖傻,面受心不受。
文王自公元前1042年至前1036年,共被囚六、七年,他表面以研究易理作掩护,而心中则想怎样进行报仇灭商,此事被姜太公看穿,两人不谋而合。于是便有姜太公钓...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的真相你知道吗 原来武王伐纣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真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吗 看看周武王的手段有多狠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存在了几千个部落,部落大小不一。小的很小,只有十几人聚居在一起,大的乃庞然大物,商朝部落就达到几百万人。商朝部落历史悠久,从建立到最后一任商纣王,总共经历了600年,最后被周公所灭。影视剧上都说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一起来看看真实情况吧。
周朝部落雄踞于关中,关中自古以来是王霸之地,易守难攻。古人云:占据关中,天下得一半。在唐朝以前,几乎所有的大帝国都是从关中起家的。周朝部落在英明首领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的手里逐渐强大起来,并且不断蚕食商朝的土地,到鼎盛时期,已经割据了商朝二分之一的土地了。
当时,纣王正在讨伐东边的蛮夷,百万大军都在行军的路上,首都无兵力镇守,十分空虚。武王姬发趁机发动战争,率领大军直袭商朝首都,总兵力约有4.5万人。
商纣王得知消息,自然十分恐慌,商朝的精锐部队正在讨伐东夷,行军中遇到瘴气疾病,损失十分惨重,无法立刻保卫首都。武王军队皆是精锐,虽然数量少,但战斗力十分强悍。纣王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仓皇间组织了首都的保卫部队,奴隶军团,史书记载数量达到70万,但也有人说是17万。论数量上来说,纣王的“奴隶军团”部队碾压武王部队。
但交战时,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数量4倍于武王的军团,遇到精锐部队一触即溃,17万军团私下逃窜,互相碾压,只剩下护卫部队苦苦维持秩序,甚至还出现部分倒戈的行为。
原来交战时,武王部队使用的是高大的战车,奴隶军团是步兵,步兵面对高大战车的冲击根本无力抵抗。加上奴隶军团是靠军官威胁组织起来,信念不牢固,战败就趁机逃跑,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军队被击溃后,纣王自知大势已去,不想被武王活捉羞辱,于是自焚于鹿台。
历史上总说武王伐纣是场“正义”战争,因为出现倒戈。但倒戈只是少量投降的奴隶军团,其他大部分都逃走了。而且武王胜利并不是靠奴隶军团,而是靠精锐兵器打败纣王。根据《尚书》记载: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两军交战于牧野,纣王伤亡惨重,可谓血流成河,连武器长戟都漂了起来。可见,纣王是被实力碾压打败的。
其次,武王是否正义,还得看他入城后的表现。如果是仁义之师,入城后不求秋毫无犯,至少不滥杀无辜。可武王却把纣王尸体挖了出来,射了三箭,还把头割了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对于商朝的旧臣,采用杀杀杀的手段,总共杀了17万放下武器的军人和百姓。
30万的平民也被俘虏成奴隶。周边原本臣服于商朝的部落闻讯十分害怕,都往边境地方迁徙,最远的一支为了逃避追杀,甚至跨越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可见,武王伐纣和绝大数的春秋战争一样,不是为了布施正义于天下,而是为了抢劫金银财宝,土地人口,劳动力和女人,没有正义分别。历史上总有人美化武王伐纣,其实受了孔子的影响,孔子极其推崇周礼,后世也受到孔子影响而已。战争始终是战争,最残酷冷血,最不讲道理,最兵不厌诈的人才能赢得胜利,和“正义”没有半毛...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真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吗 看看周武王的手段有多狠”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武王伐纣的真相没那么简单 双方的兵力究竟是多少
《封神演义》是一部很受人们喜爱的小说,它主要描绘了周武王历经曲折而又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翦灭商朝,取而代之。其中许多神灵仙怪光怪陆离的斗智斗法故事,在我们眼中实在趣味无穷。然而这些毕竟是作者的虚构,武王伐纣的真实情况如何?由于史籍记载过于简略而说法不一,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难解之谜: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武王伐纣双方兵力究竟是多少?
一、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史籍记载与目前出土文物仅说明武王伐纣是在甲子日早晨,而无确切年代。
我国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在这以前的历史年代便只能通过推算求得。从汉期至今,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推算,结果竟达十余种。这一方面说明武王伐纣史事历来为人们重视,但也使这一问题更显得扑朔迷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1122年和公元前1027年及前1055年、公元前1057年诸说。
公元前1122年说:由汉代史学经学家刘歆最先提出,其主观臆测成份太多,近代学者多持否定态度。
公元前1066年说:学者姚文田在《周初年、月、日岁星考》一文中提出。主要的根据是中国上古通行的以十二年为一周期的岁星纪年法。
公元前1027年说:梁启超提出。此说主要根据《汲冢紀年》载
"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
以此上推至武王克殷之年为前1027年。
公元前1055年说,章鸿钊在《中国古历析疑》中,以史籍记录的月、亮朔望变化为线索,推算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一段时间当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1055年,再参照史书对周武王、周公与成王三人活动情况的记载,断定为公元前1055年。史学家荣孟源力主此说,并作了补充严证:
1、《竹书纪年》称:
"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
今知周穆王元年是前965年(多数学者看法),上推百年是公元前1065年,是文王受命之年。文王受命11年后武王克殷,正是前1055年。
2、《汲冢纪年》说:
"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 凡二百五十七年。"
据幽王元年是公元前781年,上推到武王灭殷公元前1055年,正是275年。"二百五十七年"为"二百七十五年"之误。
3、从前841年上推诸王在位时间,也与此吻合。
公元前1057年说:著名天文学家张飪哲根据《淮南子・兵略训》记裁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星),……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其显示的天象是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上,同时还有彗星出现,彗尾对着武王所来方向。根据1910年4月1、9月哈雷彗星的运行轨道逆推40次冋归过近日点,发现在公元前1057年3月7日,哈雷彗星距地球甚近,在这年的头三个月都能看到,其天象与《淮南子》记载完仝符合。
学者赵光贤对此说作了有力补充、指出"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前已引此文)中的"至幽王",当是指幽王即位之年,即公...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武王伐纣的真相没那么简单 双方的兵力究竟是多少”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除了替天行道 真实的目的很少人知道
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武王伐纣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上古时代,活动在黄河流域的基本上就是两个民族,西边的羌族和东边的夷族。羌族最早是游牧民族,图腾为羊,活动于西北高原。西戎、北狄都是羌族的分支。大约在1万年前左右,羌族中的一支进入渭河平原,发展除了农业,成为了农耕民族,创造了大地湾、仰韶、马家窑等文化。这支民族就是炎黄族,夏朝就是炎黄族建立的。
东夷族最早是渔猎民族,其图腾为鸟,擅长于射箭,因此其“夷”字像一个人背着一张弓。东夷族族也差不多在1万年前出现了农耕,他们创造了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传说其祖先有蚩尤、帝俊、太昊、少昊、颛顼等。大约在5000年前,创造龙山文化的民族强大起来,曾经“一统中原”,这个可能是传说的蚩尤时代吧。之后又退回了山东半岛,炎黄族进入了中原。山西的陶寺遗址就是一个龙山文化遗址,有专家猜测它是被石峁遗址的民族所毁灭。这个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黄帝击败蚩尤呢?
炎黄族占据了古冀州(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之后,就建立了夏朝,时间大约在4000年前。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夏朝的主要敌人就是夷族。夏朝的第三位国王太康被夷族的后羿射杀,少康中兴后,夏朝又长期和“九夷”战争。后来东夷族之一的商人强大起来,灭了夏朝,重新占据了中原。可见西羌和东夷是长期对峙的民族。商朝的主要征伐对象就是羌族,甲骨文中发现了39个“羌”字,出现频率很高。商朝又一次出动了13000多人去讨伐羌人,可见战争规模之大。战争之后,大量的羌人沦为奴隶,甲骨卜辞中记载“人牲”总数14000余人,其中近8000人为“羌”。
周人祖先原本担任夏朝的农官,因为夏朝灭亡被迫西迁,后来在岐山一带发展农业而兴起,因此周人也是从羌族中分裂而出的炎黄族,其父系为姬姓,母方为姜姓。姬姓是黄帝之姓,姜姓是炎帝之姓。周人弱小之时,被迫臣服商朝。商朝后期,周国强大起来,被商朝册封为诸侯,甚至通婚。不过两国的矛盾是巨大了,周王季历被商王文丁所杀,后来周文王的儿子又被纣王杀害,两国之间不仅是矛盾了,而是仇恨了。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得知,武王伐纣,并不仅仅是为了“替天行道”,更多有报仇的意思。这个仇恨实际上就是西羌、东夷两大民族长期敌对的产物。武王伐纣,就带有一些民族解放战争的意思了,这个和后来女真族和契丹族的战争类似。武王灭商后,将自己的子弟分封到了东夷之地进行了统治,有些学者将之称为“殖民”。武王去世后,东夷族、殷商后裔勾结“三监”反叛,被周公镇压。之后,周公定鼎洛邑、组建殷八师,分封燕、齐、...
查看详情>>与“武王伐纣除了替天行道 真实的目的很少人知道”相关的文章
武王伐纣为什么会成功 武王伐纣的本质是什么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商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商纣王统治期间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宠幸爱妃妲己;在政治上不仅横征暴敛,还发明“炮烙酷刑”对待反抗之人。这样的暴戾统治怎会长久?
就在商朝纣王残酷统治的时候,在渭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由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周武王为了完成周文王遗愿,积极的策划灭商。周武王重用大臣姜尚等人,发动了著名的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之誓师伐纣,武王伐纣的第一个阶段是联合众诸侯来讨伐,在公元前1046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许多商朝谋臣纷纷投靠周武王,周武王知晓时机到来,决定联合诸侯讨伐商纣。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牧野大战,周武王在誓师会盟之后,于公元前1047年带领着周边的邻国以及诸侯,列阵在牧野。周武王高喊口号:“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招揽了邻国的很多君主,其中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等。商纣听说周武王到来,决定发兵七十万抵御敌,但是虽然军队人数多,但是由于人心涣散,最后都投靠了周武王,商朝溃不成军,纣王逃跑到城池中,在鹿台上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
在历史上战争的胜利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来决定战争的失败,武王伐纣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而且还是正义的战争,所以取得了胜利。
武王伐纣发生的时间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末期的战争是各部落之间的战争,纯粹是为了争夺土地。但是进入了阶级社会后,战争就会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当时商朝是奴隶主制度的国家,周朝部落也是采用了这种统治方式,所以武王伐纣的性质是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由于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奴隶的不断反抗,需要一种新的奴隶主的统治方式,周朝部落对于奴隶的统治方式比较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所以周朝终将要取代商朝。
从本质上看武王伐纣的性质实质上就是新兴奴隶主反对腐朽奴隶主的斗争。从战役后的输赢情况一目了然,但是根本的社会制度却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控制权力的转移,从商朝到周朝权利的转移而已,周朝对待奴隶的政策和方式也不断的变化,周朝以新的贡纳和再分配互酬体系取代了商旧有的体系,在这一方面商朝是失败的一方,商纣王的炮格酷刑对待反抗之人,极其的残酷,让百姓敢怒不敢言,这样的统治体系即使不是周武王也还会有其他的别的王来取而代之,这是顺应天意,顺应民意的战争,而且战争的性质非常正义,口号是讨伐残暴的商纣王,从战争的各个方面来说,武王伐纣都是必胜无疑的。
与“武王伐纣为什么会成功 武王伐纣的本质是什么”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