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位考古队队长告诉了我们答案
大明王朝历276年,共16帝。在这16帝之中,“奇葩”良多,“蟋蟀皇帝”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便是他们之中突出的代表。作为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自然也不遑多让, 在位48年间便有长达28年不上朝“壮举”,更奇的是还能够牢牢把持朝堂。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怠政之举,让后人对他的评价可谓是指责有加,黄仁宇等历史学家更是有“大明之亡,始于万历之怠政”之论。
但事实上,万历帝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统治时期内亦是有着不小的功绩的。隆庆六年五月,明穆宗朱载垕驾崩,时年只有冲龄之岁的朱翊钧继承大宝,是为万历帝。
一个10岁稚气未脱的孩童,自然并无主政之力。于是后宫之事皆由李太后署理;而朝堂之上的政事,也都托付于张居正。
作为大明的救时之相,张居正在嘉靖朝、隆庆朝并未占据内阁首辅之位,但就在万历帝上位伊始通过与冯保的联合,他也很快将徐阶排挤出朝堂,自己则跃居内阁首辅之位。此后也正是在张居正执掌朝局的十年内,万历帝是皇帝,更像是孩子,在张居正的乾纲独断之下,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困扰大明王朝的财政赤字等问题得以解决,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神宗开始亲政。亲政之后,万历帝更是主持了万历三大征,稳固了边陲之地的安稳。尤其是反抗丰臣秀吉领导的日本倭寇侵朝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单凭自己实力彻底战胜日本的大战。但是也就在创下这些丰功伟绩之后,万历帝却慢慢的开始怠政。万历十七年时,他已经不再接见朝臣,这种状态更是贯穿了他此后的统治生涯。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万历帝会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不再上朝呢?
在《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十四年九月,万历帝 “头晕眼黑,力乏不兴,身体虚弱” 而此后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也就是说乃是万历帝的身体状况不佳, 导致了万历帝不上朝;但对于万历帝的这种说辞,在当时便遭到了文官集团的质疑。时任礼部祭司主事的卢洪春便有言“果如圣谕,则以目前衽席之娱,而忘保身之术,其为患也深。”意思也十分明确,他认为万历的不上朝,乃是不知节制,纵情声色所致。
而这种君臣之间的矛盾,也伴随着万历帝与群臣之间一场长达十几年的“国本之争”变得尤为激烈。虽然最终在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上万历帝做出了让步,但是与万历帝而言,也大抵心灰意冷,此后即便是群臣上书叱责他怠政之过,他也无动于衷,始终不在上朝,似乎也确实是他习惯了昏聩。
但这样一桩疑案,却在几百年后的一次考古活动之中,真相大白。1956年,时任北京市长的明史专家吴晗,提出了挖掘一座明朝帝陵的建议,目标也定在了永乐帝的陵寝。这一提议,很快便得到了身居高位的郭沫若的附议,在他们联合的上奏之下,发掘活动开始。但是这次的挖掘并不顺利,而一个偶然之间,万历帝的定陵就成为了新的目标。经过挖掘,定陵被打开。
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于当时的情景,时任挖掘考古队队长的赵其昌在日记中这样记载:我显然...
查看详情>>与“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位考古队队长告诉了我们答案”相关的文章
你知道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吗 都是因为臣子不理解万历的难处
你知道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吗?
1956年,郭沫若获得国家批准之后,组织考古人员对万历皇帝陵(定陵)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科研发掘。
由于技术以及经验不足的原因,导致打开地宫入口后进入大量空气,很多文物突然接触空气发生氧化而被破坏,除此之外并未出现其他情况。最后在考古队员两年的精心保护挖掘下,才算完成整个定陵的发掘工作,并从中出土近3000多件瓷器、器具;以及各种各样的金属饰品,丝绸、布匹等多达600多件,这些基本上都是万历皇帝生前的用品,在如今基本上都达到“国宝”的水平。
这些东西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我们能从其中研究出很多东西来,而关于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次考古行动而揭开。正史中并未记载万历皇帝28年没有上朝的原因,后世只是将其认定于“懒”,然而这一次的考古发现,却否定了这一说法!
1958年,当考古队在万历皇帝陵主墓室中打开他的棺木后,尘封百年的万历皇帝映入人们眼帘。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万历皇帝的遗骸并非自然的平躺,右腿腿骨呈现蜷曲状态。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正常情况下,死者在入葬之前,人们都会死者身体放平,四肢伸直,让其平躺在棺木之中。《风雪定陵》里记载:
“无论是棺内万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状,还是尸骨复原后,右腿明显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说明这位皇帝生前确实患有严重的足疾。”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万历皇帝遗骸之所以无法平躺,是因为身体原因,右腿无法伸直。在后来经过科学复原,发现万历皇帝患有严重的足疾,他的双腿无法向正常人一样行走,睡觉也无法平躺。
这也解释了为何万历皇帝在早期明明是一个勤政开明的皇帝,甚至是曾经步行20公里为百姓求雨。这样一个皇帝怎么可能就突然就出现“怠政”28年的荒唐事。作为一个皇帝,天底下最有威严的人,每天一瘸一拐的当着大臣的面上朝,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因此,万历皇帝每次都用“腰痛脚软,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艰难”为由推脱早朝。
可悲的是臣子们不懂万历的难处,反而传出很多“流言蜚语”。
而通过这一点,郭沫若断定,万历皇帝28年不上早朝只是因为懒的说法被打破了,真正情况是因为万历皇帝是一个“瘸子”,郭沫若的这次考古行动,也为万历皇帝洗刷“冤情”了。试想,若他真是如此懒惰,怎么可能在不上朝28年依旧让明朝正常运转,出现了“万历中兴”的盛况,以及后来著名的“万历三大征”的事情呢?
查看详情>>与“你知道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吗 都是因为臣子不理解万历的难处”相关的文章
当年的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其实谁做皇帝都想过舒服日子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但是为我们记住并且熟知的其实并不多,也就是说哪怕当皇帝也要当的有特色才会被后世记住,而万历皇帝朱翊钧在这一点上无疑做得很好,因为不知道他的人真的很少。
在万历身上一直有一个谜团,困扰着无数的史学家们,那就是万历十五年为什么万历突然托病不上朝,而且这一托就是三十多年。
任何人对于感兴趣的谜团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执着,所以史学家们想要结合当时发生的各种事情,想要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但始终没有定论。
不过我心里却有着自己的答案,那个答案就是张居正!
很多人会问,万历十五年,张居正都死了五年了,怎么可能和万历不上朝有关系?我这么说不是没道理的,因为有一个词叫做心理阴影。
每个人都有心理阴影,但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心理阴影特别深,而给他带来最大心理阴影的人,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在他心目中曾经是一个父亲的形象,高大光辉伟岸,照顾着他,教导着他,但是随着很多事情的发生,又变成了夺了自己大权,压制着自己成长,把自己当傀儡的恶人,许多复杂的情感交杂在一起,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万历特别在乎张居正对自己的看法,哪怕张居正死了,他还是忍不住事事去和张居正比较,想要超越张居正。
万历皇帝十岁继位,这时候的他只是个懵懂少年,也什么都不会,但是他有个好妈妈,这个好妈妈就是李太后,更有个好先生,这个好先生就是千古名臣张居正。
李太后非常重视万历的教育,而且又非常看重张居正,所以张居正成为了万历皇帝的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负责万历皇帝的教育工作,张居正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对于万历非常严格,比对自己,对自己儿子还严格。
很多人会觉得张居正过分,但是我不这么看,因为张居正是真的想培养出一个圣君出来,所以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万历,那种过分的严格正是因为他过高的期望,但是他忘了因材施教,忘了圣贤不是能够教出来的,也忘了对方是一个会长大的皇帝,哪怕再小也是皇帝。
但是除了严厉,张居正对于万历还是很关照的,所以当时张居正和万历并没有其他的矛盾,反而感情非常好,对于这个时候的万历来说,张居正是老师,也是父亲,对于从小缺乏父爱的万历来说,张居正弥补了他父爱的缺失,在他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这个小皇帝在成长,当他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当他尝到了皇权的味道,意识到皇帝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痴迷于对权力,想要读掌天下权,对于万历来说这不是一个梦想,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随时可能实现的事实,因为他就是皇帝。
但是当时明朝实际统治者不是万历,而是张居正,长达十年的时间,张居正大权独揽,国家大事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不过他大权独揽不是为了某私立(虽然也谋了一点),而是为了改革,历朝历代改革都是很难得,因为阻力特别大,皇上支不支持,大臣支不支持,豪门支不支持都会影响改革结果。
但是当时张居正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就差登基了,甚至乎他的权力超过了明朝多数皇帝的权力,同时他是内阁首辅,大臣中的老大,偶尔也会有不开眼的大臣...
查看详情>>与“当年的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其实谁做皇帝都想过舒服日子”相关的文章
明朝历史上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朝廷上的口水仗也是原因之一
明朝历史上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因为国本之争,以及对于群臣口水战的烦忧,而最终选择了怠政。
有明一朝,因为言观制度,所以,能够风闻奏事,而顶着太祖的祖训,不至于受到惩罚。前期还能够提出相应的见解,可是后期却是完全转变为,为了出名而奏对。这样朝堂就变成了口水战之场所,甚至多次闹得不可开交。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再加上国本之争,双方互不退让,也就有了万历的怠政事件。
其实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万历皇帝其实不上朝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的问题不太方便,出席如早朝这样的活动。1958年,郭沫若试探性的打开了明帝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当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椁之后,郭沫若以及其他的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万历皇帝的尸骨经过复原之后,他的两条腿明显长度不一样,右腿明显的要比左腿短了一些。并且,万历皇帝的身体,也呈现出了一种扭曲的痛苦的状态。根据万历皇帝尸骨的状态,考古专家进一步得出的一个结论,万历皇帝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其实这就是万历皇帝一生中有二十八年不上朝的原因。
事实证明,并不是网络传言说,因为万历皇帝沉迷酒色,怠政荒唐。而导致明朝灭亡。可怜万历皇帝临死,还背着骂名。多年以来,人们仿佛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他却完成了平定蒙古孛拜叛乱、抗击日本入侵朝鲜、平定苗疆叛变、减免了农业税,使得土地得到开垦、民生得到自由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从上面万历所做的这些事情,你也就更能理解万历皇帝并不是毫无作用的皇帝。
查看详情>>与“明朝历史上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朝廷上的口水仗也是原因之一”相关的文章
想知道明朝皇帝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万历的做法其实很聪明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明代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万历皇帝可以说是一个影响了明朝走向的皇帝,万历10岁即位后,在首辅张居正的改革下,明朝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称“万历中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导致明朝政府机构运转不良。现在学者在研究明朝灭亡的原因时,有很多人都认为“明实亡于万历”。想知道明朝皇帝万历为什么不上朝?细看下面内容很容易就得知。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敢这样写,估计大臣们当时也是无奈了。
这还算不上最厉害的,《明史·神宗本纪》:
“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
万历朝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在张居正的主持下,明朝有了十年的“万历中兴”,成功为明朝续命一波。
万历之前的国情,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
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十分凄惨,自己生活就非常困难,还要给皇帝上交大头,然而当时万历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1567年,户部开展了一次针对国库存银的考察工作,不考察不要紧,一考察却发现了一个震惊的问题:国家存银只有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
堂堂的大明江山,没想到国库里的钱连工资都发不起了,这未免有点太搞笑了吧?万历皇帝心里潜台词:我太难了!
张居正上任后,重新丈量国家土地,让百姓依据土地拥有的数量缴纳赋税,这一番操作让不少地主补交了大量银两,填补了朝廷的亏空。短短数年,国库中不仅有足以支撑国家十年开支的钱粮,还缓和了阶级矛盾,让万历成了大赢家。
但张居正病逝后,万历十四年开始清算张居正的影响,让改革停滞,此后万历皇帝有了明显的怠政行为,称病不上朝,而且一连就是二十多年不露面。万历的“不朝、不郊、不见、不批、不讲”的行为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上朝是个体力活,早朝程序在天色未明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日上三竿方才结束,皇帝和参朝的文武百官则要在四、五点左右就要起床收拾准备。天天如此,即使下雨下雪也不行,皇帝也一样。
《孝宗实录》中记载,因宫中失火,明孝宗朱佑樘一夜未眠,神思恍惚,他以祈求语气央求方才得到大学士同意免朝一日。
后代考古专家打开万历皇帝的梓棺后,将他的尸骨复原,发现万历的两条腿不一样长,右腿明显呈扭曲状。经过研究,专家们发现,万历生前不仅腿部有疾病,还可能患有较为严重的肌肉挛缩,导致他步行十分困难。这么糟糕的身体状况,也难怪万历皇帝讨厌上朝。
在他统治的前几年,有母后慈圣太后管教,有首辅张居正的鞭策,万历自然是不敢不上朝。而当张居正和慈圣太后都去世后,万历自由了,再也没有了约束,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二,为了立太子的问题,万历皇帝伤透了脑筋。万历十八年,...
查看详情>>与“想知道明朝皇帝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万历的做法其实很聪明”相关的文章
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一位皇帝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治下的封建王朝,它的辉煌比起汉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明太祖朱重八一手打造的这支大明舰队最终还是落下了船帆。
对于明朝的覆灭,有很多原因。而在文史界流行着“明朝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的说法。史学家们对此也是争论不休,各有看法。
不可否认,明朝自万历开始便已经显出颓败之势,而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作为一国之君的万历连续几十年不曾上朝,实为明朝“旷朝第一人”。那么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一、上朝是个体力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皇帝上朝的场景是这样的:大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皇帝正坐龙椅上。太监高喊着“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群臣纷纷进谏,皇帝做出决断,之后百官依次告退,朝堂一片和睦。然而这只是大多数古装剧里的场景,明代真实的上朝并非如此简单。
在参加早朝之前,所有参加的京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在钟鼓声中进入宫门后,百官要在殿前广场上整队,文官位左,武官位右。这时候会有纠察百官的御史点名,记录所有咳嗽、吐痰、步履不稳等失仪官员姓名,听候参处。
一切就绪之后皇帝鸣鞭驾到,赞礼官发出口令,百官转身向皇帝叩头。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以及派遣至外省任职官员名单。之后四品以上官员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必须做出必要的答复。
这一套繁杂的早朝程序在天色未明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日上三竿方才结束。皇帝和参朝的文武百官则要在五更天(相当于今天四、五点左右)起床准备。每天如此,即使下雨下雪也坚持不辍,皇帝亦无法避免。
据《孝宗实录》中记载,因宫中失火,明孝宗朱佑樘一夜未眠,神思恍惚,以祈求语气央告方才得到大学士同意免朝一日。
明朝创立之初,在早朝之外还设有午朝和晚朝。朱重八精力充沛每日处理政务不觉劳累,而这一制度却让后世子孙遭罪不少。
万历十岁便登基为帝王,虽然早熟聪慧,但对于这历代皇帝都深恶痛绝的早朝也是吃不消。后世考古学家打开万历陵墓研究发现,万历身患多种疾病,身体状况十分糟糕。
在他统治的前几年,上有母后慈圣太后管教,下有首辅张居正的束缚,万历自然不敢不上朝。而当张居正和慈圣太后相继去世后,万历如鸟入林,再无约束,劳累伤神的早朝自然被他抛之脑后。
二、大厦将倾难作为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这是黄仁宇老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的开头。
黄仁宇老先生说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然而纵观整个万历一朝,大明帝国并不平静。
西南地区土司杨应龙公然叛乱,蒙古人哱拜在宁夏造反,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兵侵占朝鲜……边境的风起云涌固然让人心惊,然而王朝内部的疾病更让人忧虑。
官僚政治已经完全腐化,官场贿赂成风。混乱的财政制度下,官员们表面上的工资俸禄十分微薄,却有许多额外的收入。
地方官员们敛财的方法是收取“常例”,如在征收白银时每两附加几分几厘,被叫做“火耗”;征收实物也...
查看详情>>与“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一位皇帝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责任”相关的文章
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难道是因为他染上了这些陋习吗
万历即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从1573年至1620年共48年,他也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应该说,万历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但在其老师、内阁首辅、万历新政的主要策划人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逐步沉湎酒色,从万历十七年元旦后,其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即再不视朝。
之后,万历又因为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之久,闹到最后,他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以致内阁“人滞于官”,“曹署多空”,尽管原有的官僚体系仍在按惯性运转,但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已经失去了活力。
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表面上看,万历三十年不临朝是因为与文官集团斗气,但背后原因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万历好酒色,其17岁时曾因醉酒杖责冯保义子而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万历也好色,其在民间大选嫔妃,曾一天就娶了“九嫔”。据说,万历尚有癖好娈童与吸食阿芙蓉(即鸦片)的陋习。
当然,另外有一种说法是,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足疾,出入不便。因此,万历只是不临朝,其处理朝政的主要方式是透过批阅奏疏、发布谕旨来进行。毕竟,其在位期间曾完成了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所谓“万历三大征”。
对于万历接近于荒怠朝政的做法,历史学家多给予差评。如史学家赵翼就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史学者孟森也说,万历朝乃“醉梦之期”,其“怠于临朝而勇于敛财”。作为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庙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也。
查看详情>>与“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难道是因为他染上了这些陋习吗”相关的文章
关于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原来皇帝也会去逃避现实
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原因何在?网络里、书本上,许多朋友都研讨过《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见仁见智,各有说法。笔者作为明史爱好者,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知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初,还是很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
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万历皇帝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据载,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身影。
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神宗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但并非不关注国家大事,毕竟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长达48年),沉浸在花天酒地中。每年不仅进行选美,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他廿一岁时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园。
总结历朝历代沸沸扬扬的不同见解,归纳古今中外纷纷扰扰的各类评价,对万历皇帝何以不上朝的原因,不外乎主要是三种(报复说、逃避说、吸毒说)。其实, 笔者觉得导致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不能单纯归结为某一类,而是诸多因素掺杂其中相互起作用的结果。
关于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其一,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在神宗看来,皇帝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要无为,大臣们就更应当谦逊地表示顺服。可是,皇帝这个万人之上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 为封建体制乃至封建时代的一大悲剧。而万历皇帝又生逢末世,更难以摆脱这种体制的扼杀,徒添其悲剧的色彩。
当时,皇帝再也不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是封建 社会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而是受到众多因素制衡,尤其是受到文官集团的许多制约。一般讲,明朝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制衡,已与以往朝代有很大不同,自秦朝以来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在明朝已基本结束,文官制度却日益成熟,势力日益稳固,同时也更趋保守。
所以,中央的权力争夺已从皇帝和宰相之间变成皇帝和庞大文官集团之间的纷争。从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博弈中,我们不难看出:万历虽仅一人,但他是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文官集团虽人数众多,但单个权力不大,且未必团结一心。只不过,当他们在与皇帝的斗争中为了维护集团和各自的切身利益,能暂时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
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让万历皇帝很是无奈。尤其是他在位期间,透过东林党争 和国本之争两件大事,已经发现君主想做点事情,就会被文官不厌其烦进行阻挠阻挡,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种“君愿不能遂,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逐渐丧失 了年少时候对治国的热情、对社稷的关注。于是乎,在与文官不断抗争却常常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干脆选择了“无声的抗议”做法,那就是了不再上朝。
其二,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当时现状的一种逃避。黄仁宇在其撰写的《万历十五年》文末中总 结,“1587...
查看详情>>与“关于万历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原来皇帝也会去逃避现实”相关的文章
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他的怠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朝有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与此同时,他又和他勤政的先祖朱元璋相去甚远,在执政后期有长达20年的时间不上朝。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一个20年不上朝的皇帝没有被推翻呢?但是却很少会问到万历皇帝要20年拒不上朝。
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他在10岁即位,在母亲李太后、首辅张居正和大伴冯宝的陪伴下成长。张居正一边用了十年的时间治理国家,实行一条鞭法,让明朝出现“中兴”之景;一边又悉心教导学生万历皇帝,希望万历皇帝能成为中兴之主,带领明朝走向中兴。
可是,在张居正去世几年后,万历皇帝就经常以身体健康为由取消经筵日讲,到最后直接发展成几十年不上朝不面见大臣,就连内阁首辅也只能偶尔见上一面。那么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万历皇帝的怠政有哪些具体表现?
万历皇帝的怠政具体表现在“六不做”,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不郊”是指万历皇帝不去祭天祭地。按照《周礼》,皇帝要“冬日至,礼天神;夏日至,礼地袛”。对于皇帝来说祭天祭地那时国之大事,清朝康熙皇帝祭天时,还要走着到天坛,提前还要戒斋以示虔诚。
“不庙”是指万历皇帝不去祭奠宗庙、太庙。古往今来人们都讲究要忠孝,要对皇帝忠,对父母孝。可是作为皇帝的万历,竟然懒到不去祭祖。
“不朝”指的就是万历长达20年不上朝。按说皇帝应该每天主持朝会,决断国家大事。但是大学士方从哲送去给万历的奏折,愣是六天也没有结果。明朝萨尔浒大败后,方从哲上书,希望皇帝能够召集文武百官,讨论御敌方略,结果万历还是不管。
“不见”是指万历皇帝不见大臣。再拿康熙举例吧,康熙每天上午要御门听政,下午还经常接见大臣。上到巡抚总督,下到知县知州,康熙都经常亲自召见。可是万历比较牛,曾经出现过内阁首辅三年没见到他的情况。
“不批”指的是万历皇帝对朝臣的奏折视而不见。明朝是有一个规定的,大臣除非有紧迫的情况,不然是不轻易上奏章的。只要是皇帝收到奏章,不管是同意与否,都是会赶紧批示的。结果万历皇帝既不批示也不下发,反正皇宫大,有地方放这些奏章。在当时,上朝尚书,下到知县,缺员得不到补充,请辞也得不到批准。
“不讲”则是万历皇帝不参加经筵日讲。经筵是专门为皇帝设立的讲席,是由大学士、翰林院学士等担任主讲,来和皇帝切磋经史的,也还是皇帝和朝臣讨论治国理念的场所。结果万历皇帝根本没空搭理他们,这经筵一停就是几十年。
万历为什么选择怠政,真的只是因为懒吗?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皇帝是大权独揽的独裁者,他说一就没人敢说二,想睡谁就睡谁,想杀谁就杀谁。但是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皇帝并不总是一言九鼎的,反而很多时候都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毕竟国家是他的,但是并不能一个人来统治,想要治理国家,还是要有合作者的。
特别对于明朝这样的朝代,随着文官集团的不断发展,对皇帝的制约也越来越大,再像朱元璋那样动辄杀上万人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皇帝也是被文官集团所压制的。毕竟前例...
查看详情>>与“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他的怠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相关的文章
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其实这几个人对万历的一生很重要
一、少年万历的烦恼
万历皇帝人如其号,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而同时他也是明朝出土最早的一个皇帝,他的陵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发掘的唯一帝王陵,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的遗骨被付之一炬。作为皇帝,在位时间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据说当初考古学家之所以选择发掘定陵,主要就是考虑到万历在位时间长,陵寝里的陪葬品应该比较丰富。
此外,在位时间越长,赶上的事情也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大,在万历统治的四十八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似乎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明亡于万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漫长的统治带给万历的“寂寞身后事”有两个:一是开棺焚尸; 二是遗臭万年。实在是倒霉透了。
明亡于万历,早已是史界定论,大众共识。但是经验语我:凡是轻视古人,将历史事件简单化的看法,多半是不全面的。因此,有必要揭开盖在万历身上的这口大黑锅,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万历的成长经历。
万历名讳朱翊钧,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李贵妃,他既非嫡出,也非长子,按照明代“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法则,他本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但是命运之神却偏偏“垂青”朱翊钧,陈皇后身体不好,没有生育,他的两个哥哥又先后夭折,朱翊钧就以长子的身份取得了皇位继承权。隆庆二年,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他只有五岁。
朱翊钧小的时候聪明乖巧,很会来事。有一天,隆庆皇帝闲来无事,就在宫中策马奔驰,朱翊钧见此情景上前劝谏:“陛下是天下之主,独自骑马奔驰,万一摔下来怎么办?” 五岁的孩子就知道从江山社稷出发考虑问题,而且寓关爱于批评,表达了对父亲安全的担忧,体现了孝道。隆庆听后十分高兴,翻身下马,与朱翊钧亲近。他一定在心里想:我儿如此懂事,朱家江山后继有人了。
不仅深得父亲的喜爱,朱翊钧也凭借聪明智慧,得到了皇后的认可。陈皇后患病期间,朱翊钧随母亲李贵妃一同侍候起居,皇后听到朱翊钧的脚步声就十分高兴,支撑着病体勉强起身。有时候陈皇后拿出经书考问朱翊钧,朱翊钧都能大声地回答,陈皇后和李贵妃都非常高兴,两宫之间的关系也因此相处得十分融洽。
摆平了皇上和皇后,朱翊钧登上皇位只是时间问题。四年以后,隆庆驾崩,朱翊钧继位,年号万历,时年九岁。
登上皇位以后,万历受到全方位的“培养”,也受到全方位的管教与约束,太后以培养一代英主为己任,对万历管教极为严格。万历对母亲极为恭敬惧怕,直到大婚以前,万历一直与母亲慈圣太后共同居住在乾清宫,在太后的眼皮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工作上主要依靠首辅张居正,张居正精明能干,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万历只是在张居正的引导下走走程序,参与一些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习处理政务。
学习上也由张居正主管,学习内容主要是经书、书法和历史,张居正亲自给小皇帝安排老师,亲自编定教材和讲章...
查看详情>>与“万历为什么不上朝 其实这几个人对万历的一生很重要”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