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他这个做法又是效仿的谁呢
就在晋国朝廷刚刚安稳一点以后,刘渊派遣大军打过来了。
这里的刘渊,当然不是来帮助司马颖的,而是开始大大方方的攻城略地,攻占晋国的州郡城池。当然,规模还不太大。
刘渊自称大单于之后,实力发展的越来越快,包括汉人在内,各部族有识之士,纷纷来投。
刘渊和大家商量,当初汉朝之所以能存在那么长时间,是因为用恩德来统治百姓。我们匈奴族,是汉室皇族的外甥,当初曾经和汉人约为兄弟。现在兄长建立的国家被灭亡,我匈奴族做弟弟的,现在有实力建立国家,那么,继承哥哥的天下,应该是很正常的吧?
于是,刘渊建国号为“汉”,史称汉赵,或前赵。
刘渊又效仿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刚刚起事之时的称号,自称为汉王。然后,又追尊安乐公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建造汉高祖及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
这里的三祖五宗指的是:
三祖,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
五宗,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基本上就是把西汉、东汉及蜀汉的有作为的皇帝都罗列出来,作为祖先祭祀。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尽量淡化自己的异族身份,收拢数量庞大的汉民族百姓及士人民心而已。
自称汉王后,刘渊更是放开手脚,大规模招揽各处各民族贤才,实力飞速增长。
刘渊不但手下能征惯战、文韬武略之人颇多,他的几个儿子也都颇为优秀。他的长子刘和,雄伟刚毅,仪表堂堂,好学而早熟;四子刘聪,文武兼备,骁勇善战,博览经史,曾经深得那位皇太弟司马颖的赏识,封为积弩将军。
然而,这些人中,本领最为强横的,还是刘渊的养子刘曜。刘曜从小聪慧异常,胆量过人。长大之后,生的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而且,气度不凡,性格磊落,与众不同。刘曜也是文武双全。文,好读书,尤其喜欢兵法,善写书法、文章;武,膂力过人,箭术娴熟,能一箭射透一寸厚的铁板,堪称神箭手。
刘曜为人,颇为自负,常自比为乐毅、萧何、曹参,颇有几分当年诸葛亮在隆中时的风度。虽然刘曜的自负不怎么被世人接受,但刘聪却非常重视父亲的这位养子,认为刘曜的自比确实不符合实际,但不是高了,而是低了,刘曜应该是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或者魏武帝曹操一类的人物。
不过,太多儿子的优秀,尤其是一个个都对权力巅峰的位置充满了渴望,也直接为汉赵接下来皇位的竞争和内乱,埋下了伏笔。
实力逐渐强大,又见晋朝内部依旧内乱不止,刘渊开始试探性的向晋朝发动进攻。304年12月,刘渊派养子刘曜率军进犯太原,攻占了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等地。之后,又派冠军将军乔晞入侵西河,攻占了介休。
当然,因为实力毕竟还没达到足够强横的程度,时机也还不成熟,因而,接下来的刘渊,还是以积蓄力量为主。
同时,此时晋国的统治,更加混乱,各地诸侯王也好,掌握大权的州郡刺史、太守也好,基本上已经不听从朝廷的命令了。也没办法听从,朝廷三天两头的换辅政大臣,昨天的朝廷掌权者,代表皇帝下达命令的人,今天就成了叛逆,他下达的诏书全部作废...
查看详情>>与“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他这个做法又是效仿的谁呢”相关的文章
当时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理论
公元311年,汉赵军队攻破洛阳,捕获晋怀帝,316年,又再次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彻底灭亡了西晋王朝。
刘渊,字元海,其先祖为匈奴冒顿单于。
汉高祖刘邦之时,与匈奴冒顿单于约为兄弟,并挑选刘氏宗室之女嫁于单于和亲,故其子孙得以冒领刘姓。
刘渊其父,为匈奴左贤王刘豹,其母为呼延氏,刘渊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
曹操之时,分刘渊父亲刘豹的匈奴部众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选刘姓之人。
幼年之时的刘渊,师从于上党崔游,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其喜爱《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
后又转学武事,出类拔萃,而自己本身亦是“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可谓是文武双全。
刘渊身材魁梧,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善于相面的崔懿之等人曾言:“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因而对刘渊甚是崇敬,交好关系。
司马昭掌控朝政之时,刘渊身在洛阳作为质子,受到司马昭的厚待。
此后的司马炎称帝,王济推荐任用刘渊征讨孙吴,然而孔恂、杨珧极力反对,理由则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担忧刘渊若率兵平定孙吴之后,必定会割据称王,以此,竟不被重用。
西晋关西之地叛乱,晋武帝为统帅人选发愁,李熹进言,再次推荐刘渊,令其领五部匈奴之兵,可一举克定叛乱。
然而此次,再次遭到了孔恂的极力反对,并言道,若刘渊能够平定凉州,那才是凉州真正开始有乱的时候!“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
孔恂之所以致力于反对刘渊任兵,其出发点,始终是建立于担忧刘渊割地自立的基础之上。
刘渊郁郁不得志,当初推荐自己的王弥从洛阳东归,刘渊于九曲之滨为王弥饯行,念及总是被人排挤反对,慷慨唏嘘,纵酒长啸,悲情令同坐者为之流涕。
齐王司马攸当时正在九曲,听闻后骑马过去打探,回头便对晋武帝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
司马攸劝晋武帝除掉刘渊,幸得王浑力保,杀质子,显得晋朝无德,刘渊得以保全。正遇到刘豹身死,晋武帝便派刘渊代其父职,为左部帅。
刘渊治理部众,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都前来结交,幽州、冀州的大儒名士,也不远千里,前来结交。
晋惠帝之时,中原内乱不休,寇盗蜂起,刘渊的叔祖刘宣等人商议着要立刘渊为大单于,“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刘宣等人谋求自立,亦有其原因,昔者匈奴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而魏晋以来,匈奴的地位却是一天比一天低,“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
而此时的刘渊,尚在司马颖手下,刘宣等人派呼延攸去秘密召刘渊,不被司马颖放行,于是刘渊令呼延攸先回,召集匈奴五部兵马,先做准备。
司马颖作战不利,损兵折将,刘渊再次诓骗司马颖,扬言要去汇集匈奴五部兵马前来相助,司马颖大悦,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
然而,刘渊一脱离司马颖,来至左国城,刘宣等人立马为刘渊上“大单于”之号,背叛司马颖,十数天之间,集结了大军五万多人。
司马颖战败,刘渊一面骂司马颖“真奴才也”,一面打算发兵...
查看详情>>与“当时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理论”相关的文章
匈奴人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
大汉王朝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王朝,两汉共历时4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给汉民族注入儒家思想和尚武精神,使得汉民族得以在众多的民族中脱颖而出。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士族群魔乱舞的大汉王朝再也无法稳定天下的局面,全国各路英雄豪杰逐鹿中原,织席贩履的刘备打着汉室中山靖王之后,意图复兴汉室的名义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篡魏自立的司马家成功重整山河,大一统的晋王朝由此诞生。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以为随着新的王朝的建立,他们终于可以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但是不曾想这一切只是噩梦的前奏,更加混乱的场景即将拉开序幕。
匈奴人刘渊复立汉朝
刘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他的祖父是南匈奴的单于于扶罗,父亲刘豹是匈奴五部中的左部首领。他们这一支匈奴人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原的生活,一项以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自居,是匈奴与大汉和亲的产物,因此他们一直以汉朝的外甥自居,以汉朝的国姓刘为自己的姓氏。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开始总结反思司马家成功取代曹魏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就是曹家的宗室子弟权力太小,结果让士族势力趁机崛起。司马炎于是大封同姓为王,赋予各地的诸侯王军权、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让拥兵自重的诸侯王们彼此牵制,从而形成诸王拱卫中央皇权的安稳局面。司马炎的想法很好,可惜他死前没有选一个好的接班人,愚蠢的晋惠帝让野心勃勃的诸侯王们为了夺取最高权力而陷入死战。
面对动荡不安的朝局,长期受到汉族欺负的突厥五部图谋自立,重新恢复昔日匈奴人纵横草原的荣光,他们共同推举英明神武的左贤王刘渊担任大单于,带领大家建立一番功业。一直没有机会施展报复的刘渊毫无犹豫选择趁势而起,很快便在左国城自立为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三祖,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五宗,分别是: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的神位进行祭祀,而新成立的国家的国号就叫做汉。
匈奴人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
刘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匈奴人,此次他起兵的主力是匈奴五部,但是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沿用大汉这个国号,这个让匈奴人最为忌惮的王朝,究其原因包括三点:
一是匈奴已然衰弱
西汉初立之后,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讨伐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团团包围,最终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才换取汉匈之间的和平。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汉武帝继位后多次对匈奴发动大规模会战,匈奴自此被汉人打残。接着匈奴内部为争夺汗位发生内乱,经过一系列的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部人马,其中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降汉朝,从此成为汉朝的属臣;而郅支单于则前往西域,继续与汉朝作对,结果被汉使陈汤斩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成为匈奴人心中永远的痛。
东汉初年,匈奴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其中南匈奴投降汉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生活;北匈奴则被汉朝联合南匈奴联手击败,不得不继续往...
查看详情>>与“匈奴人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相关的文章
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呢?他竟然还把自己跟刘禅扯上关系
蛟龙自此回归海洋,必定会掀起一番惊涛骇浪。果然,刘渊刚回到匈奴人聚集的左国城,就被刘宣等人拥立为大单于,建都离石。几个月后,刘渊又向前走了一步,登基称帝,国号为“汉”为什么建国为“汉”呢?这是因为刘渊一直认为自己是冒顿单于和汉室公主的后代,把自己看作是汉高祖刘邦之后,血液里还有着大汉的基因。所以在登位诏令中,他痛斥王莽、曹操父子,声讨司马昭、司马炎,因为这些都是大汉的仇人。
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呢?
让人有些跌掉眼镜的是,刘渊为了显示正统性,追尊了那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搞不明白,“刘”姓皇帝中雄才大略不少,为何唯独选择“乐不思蜀”的刘禅,也不清楚浑浑噩噩一辈子的刘禅,如果地下有知,在自己死后几十年,竟然获得如此殊荣,是该哭还是该笑呢?刘渊没有等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便撒手人寰。临死之前,他下诏将皇位传给嫡长子刘和。刘渊一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义子。
除了让刘和继承大统,他对其他几个儿子也做了安排。刘聪被封为大单于、大司马,齐王刘裕为可徒,王刘隆为尚书令,北海王刘又为抚军大将军,义子刘封为征讨大做完这些,刘渊安心地闭上双眼,他心里对自己这样的安排感到比较满意,让长子即位,其他皇子各有所得,表面上看做到了权力都上的平衡,好像不偏不倚。但这位开创“大汉”王朝的帝王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尸骨未寒几个儿子便相互挥起屠刀。
说来也怪,骨肉相残这种陋习似乎也能传染几年从西晋那边猝不及防地蔓延到匈奴王朝,始作俑者正是新皇帝刘和,史书上说他长得很阳光帅气,仪表堂堂而且和他老爸一样,对汉文化非常热衷,熟读各类诗书。不过他有个最大的缺陷,便是生性多疑,喜欢猜忌下属。所以,屁股在龙椅还没坐热,他就开始琢磨铲除自家兄弟,以消除后患。而此时几个皇子都在京城守孝,正是一个一网打尽的好机会。
一不做二不休,刘和找来了亲舅舅呼延攸等心腹进宫密议,然后调动禁军,分四路去诛杀自己的四个兄弟,老二刘裕,老三刘隆先后被杀,派去诛杀刘义的将领临阵叛变,带着刘和又跑到刘聪处。得知息的刘聪带兵攻城,刘和根本就不是刘聪的对手,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自己被刘聪砍下脑袋,满打满算,只做了仅仅七天皇帝刘聪成为了皇帝最热门的人选,出人意料的是他拒不接受众人拥戴,说死说活不愿意当皇帝,而是推举自己的弟弟刘聪继位。
刘聪这样谦虚,自然有他的考虑,他弑兄上位,合法性很成问题,而且此时实力还没有到完全能控制朝政的地步,所以只能以退为进。所以推举刘义,是因为刘义的生母单氏是刘渊最后一位“皇后”,因此刘和又属于嫡子,让他继承皇位顺理成章,别人说不出什么。刘聪的小算盘是,刘和在前面当皇帝,自己在后面掌控朝局,在他看来这样的选项相当不错刘虽然年少,当时只有十四岁左右,但对形势看得很清楚,这个节骨眼上,谁握有枪杆子谁就是老大,所以刘又打死也不愿接受这个“天下第一美差”,为此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这时候群臣却犯糊涂了,几日前,为了争夺皇位几个皇子曾经杀得你死我...
查看详情>>与“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呢?他竟然还把自己跟刘禅扯上关系”相关的文章
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其实这背后的政治手段及其高明
匈奴人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子孙,叫淳维。唐尧、虞舜以前就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随着畜牧活动而迁移。这就使得匈奴人拥有了很大的机动性,在迁移的过程中,匈奴人也拥有了强健的身体。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史记·匈奴列传》
但是匈奴人和中原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由于匈奴人常年以游牧为生,不从事农业生产 ,所以侵扰中原地区就成了匈奴人的常态。
而西晋末年的“汉”朝,并非中原人建立的,而是一名“刘”姓的匈奴人建立的,一名匈奴人姓刘,还将自己建立的朝代 称为“汉”这又是为什么呢?
让我带大家来看看匈奴人和汉人之间的联系。
公元前215年,匈奴人被秦国大将蒙恬击败,赶出了河西走廊。但是经过秦末的大乱,中原整体实力下降,匈奴人在西汉前期又强大了起来,时常侵扰西汉,并且控制了西域部分地区,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被大将霍去病击败“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汉元帝刘奭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自请为婿,娶王昭君为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之后的60多年里汉朝与匈奴保持了和平。
说这些的原因是,和我们后面要说的刘渊建立的有着莫大的关系。
匈奴族人的部分南迁,在东汉初年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汉献帝建安年间,匈奴人被分为五部,选拔里面的贵人作为首领。南单于於扶罗的父亲羌渠单于,但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匈奴人的姓名而是一个汉人的名字——刘豹。匈奴人曾经以和亲为理由,说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用外祖父的姓为姓。匈奴人用刘姓,是匈奴人逐渐汉化的标志,而刘豹是第一个有历史依据采用汉姓的匈奴人。
刘豹之所以将自己改成汉姓,并不是说他有先见之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刘渊在不久得将来会建立一个朝代,所以说刘豹改为汉姓,对于刘渊后来建“汉”只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那么刘渊建立一个朝代为何不像其他朝代一样自己重新起一个国号,而要沿用“汉”为自己的国号呢?
大家可以看刘渊说过的一句话:“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晋书》)他的意思就是大禹和周文王都不是出自中原地区,而他们都凭借自己的品德使得众人臣服,现在晋朝弊病太多,我刘渊要摧枯拉朽,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成就像汉高祖一般的基业。
单单从这一句话搜史君看到了这么几点: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禹和周文王都不是最正统的中原人,但是依旧能开创伟业,被后人铭记。所以我刘渊虽然是匈奴人,却依旧可以像他们一样建立自己的基业。
(2)对晋朝目前的状态,表示可以取而代之
此时的晋朝,正处于皇室之间的内斗。而晋朝自建立之初到“八王之乱”仅仅历经两代君主,这也是让刘渊看到可以取而代之的希望所在。
(3)刘渊的志向很“高”
首先刘渊的这个“刘”字,就是来源于“汉朝”。而汉高祖刘邦可能就是刘渊的偶像了,白手起家开创了大汉王朝,汉朝的国祚也是...
查看详情>>与“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其实这背后的政治手段及其高明”相关的文章
匈奴人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其实这都是政治需要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记载,刘渊乃是“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冒顿单于就是那个曾经“鸣髇血污”杀了自己亲生父亲,首次统一北方草原,差点活捉刘邦,给吕后写信求爱的匈奴帝国建立者。那么,匈奴人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
《晋书》中解释了刘渊姓刘的原因——“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冒顿单于本姓挛鞮氏,在白登之围后,刘邦首次采取了和亲的措施,那位宗室女与冒顿的后代,便以刘为姓。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迁居中国。在汉灵帝中平年间,南匈奴单于曾经出兵辅助平定黄巾起义,董卓之乱时,他们又入寇太原、河东等地,继续向中原地区挺进。
挺着挺着,他们就和汉人的区别越来越小了。史书记载,刘渊自幼学习汉族文化,《毛诗》、《春秋左氏传》、《孙子兵法》以及史书什么的全都涉猎,成为文武全才。晋朝建立不久之后就进入“八王之乱”的混战时期,刘渊也正是在此时迅速崛起。他的部下劝他摆脱没有希望的西晋的控制,毕竟“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意思是咱匈奴有精兵,打晋朝如摧枯拉朽,运气好了,可以像汉高祖一样统一天下,即便运气不好,也能像曹魏一样称霸一方。并且因为汉朝立国四百年,现在亡国不久,现在这种天下混战的局面,更让人思念稳定的大汉,所以我们应该打着复兴汉朝的旗号,收买人心。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称汉王之后,果然“远人归附者数万”,他更是高举“反晋复汉”的旗帜,向全天下宣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并且以刘备的蜀汉为正统,追封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正儿八经地以大汉继承者自居。
这种“借壳上市”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向天下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对招徕百姓,稳定政局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查看详情>>与“匈奴人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其实这都是政治需要”相关的文章
身为匈奴人的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这也跟幼年的他有关
身为匈奴人的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
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母亲为匈奴呼延氏,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记载,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了刘。
刘渊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由于他文武双全,语出惊人,司马昭对他另眼相看。西晋时,刘豹去世,刘渊代父之职,成为南匈奴左部帅,历任北部都尉、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等职。期间,刘渊“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晋书》),幽冀一带的名儒,也不远千里纷纷前来拜见,个人威望与日俱升。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镇邺城,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当时,因为战乱,中原汉人大量流徙江南,并州境内的胡汉势力对比和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贵族刘宣等人见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有机可乘,便秘密推举声名显赫的刘渊为大单于。刘渊得到消息后,历经周折,成功摆脱司马颖,蛟龙终归大海。
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元熙。因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刘渊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刘邦,权且称汉王,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化,曾拜上党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诵之”,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这一点,从刘渊七岁丧母时表现出“擗踊号叫,哀感旁邻”(《晋书》)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在日后与太原名儒王昶、王浑、王济的密切交往中,刘渊逐渐成为一个汉化程度相当深的匈奴人。
崇尚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汉化;而刘渊在官场上受到的种种遭际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动向汉人、汉文化靠拢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武帝时,王浑、王济等人举荐刘渊担当消灭孙吴的重任,却遭到了孔恂、杨珧等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谏辞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晋书》)八个字,既刺痛了刘渊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汉匈之间难以消除的民族隔阂。
孔恂、杨珧是朝廷重臣,代表着朝野相当一部分汉人的思想和观念,他们鄙视、仇恨胡人,更抵触像刘渊这样文韬武略的匈奴人,使刘渊屡不得志,甚至一度险遭不测。刘渊虽然有志向,有能力,有魄力,但在讲究门阀出身的魏晋时期,却很难得到汉人的支持和拥护。刘渊想成大业,...
查看详情>>与“身为匈奴人的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这也跟幼年的他有关”相关的文章
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他还做了这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地区战火连天,从汉末乱世以来刚刚得以建立的统一王朝又再一次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然而成都王司马颖为了能够壮大自己的实力,不得不派遣刘渊前往匈奴借军队助战。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刘渊的这一离去,也葬送了西晋王朝或许这也是他不到的。公元304年刘渊在众人的拥护之下继承了匈奴大单于,但是为何再后来去追封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刘禅为皇帝,并且自立国号为"汉"!那么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
一、刘渊借"汉"起兵,拉拢天下士人
1、西晋末年的局势扑朔迷离,内有司马家各大诸侯王为了权力弄的是你死我活,然而塞外的异族也是蠢蠢欲动找准机会进入中原,这样的现象也预示着天下大乱。在当时许多贵族都一致拥护刘渊为大单于,但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其继为之后并没有自封为匈奴单于。而是根据汉匈之间曾经的兄弟盟约为由,提出"兄亡弟少,不亦乐乎",并且还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虽然大家都知道两人都姓刘但是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并且在民族成份上是完全不同。同时还有一个疑问匈奴与汉也发生了长达百年战争。作为一个匈奴人为何要立国号为"汉",这样的举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首先在当时西晋已经统一天下,从汉朝末年到西晋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当中,只是的中原大地早已归于一统,并且在东汉中期窦固、窦宪的打击之后,此时的匈奴早已没有汉初那么强盛北匈奴西迁,至于说南匈奴已经开始进入中原。
2、况且在此时北方草原霸主已经是柔然,因此想要称霸草原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退而求其次也想要入主中原建立新的王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匈奴人的身份显然是难以成功,想要进军中原统一天下就必须要得到大量汉族士大夫以及地主豪强和老百姓的支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采用"汉",从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以来此时距离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可是汉朝400多年的基业与影响力,并没有因为灭亡而消失在广大中原人士的心中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就连远在西南一隅的成都也是如此,由于西晋末年司马世家的王爷为了权力的争夺而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也让天下的老百姓是难以忍受最终揭竿而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老百姓还是向往"大汉",因此刘渊也充分利用老百姓对于汉朝的向往"借壳上市"。
3、 虽然是匈奴人但由于常年在中原生活,与普通的汉族人基本上没有多么大的区别,而且从相关的资料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刘渊本人,文化素养极高无论是《春秋》《史记》以及《孙子兵法》等相关典籍都有了解。因此在熟悉儒家经典的情况下必然能够获得大量地主豪强集团的支持,比如在太原的王氏就是其背后的最大支持者,而这也充分说明从汉朝末年以来,南匈奴已经充分与汉文化充分融合。比如在《晋书》当中对刘和的评价"好学夙成,……左氏春秋,郑氏易&...
查看详情>>与“刘渊为什么建国号为汉?他还做了这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