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平头百姓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0-08-12
1

词语平头百姓的由来_中国古代头巾的变化

平头百姓典故
平头百姓的意思
平头百姓的由来

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词语平头百姓的由来,什么是平头?中国古代头巾的变化是怎样的?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平头百姓”是指平民百姓,普普通通的百姓。 什么是“平头”? “平头”不是指理发的一种发型。一般词典解释平等。 “平头百姓”是指平等的百姓。但是为什么可以将“平头”和平等等同起来,也没有更多的解释。

事实上,“平头”是用来包裹头的一种头巾。 它早在南北朝时就是当时服饰制度的常用服饰,并且专门用于仆人。 梁武帝萧衍,他有首诗《河中之水歌》,被收入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 整首诗写着:“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在中国古代,戴在头上的东西被称为“头衣”,分为四类:冠、冕、弁、帻。 前三个由士及以上级别的人佩戴。 普通人只能戴“帻”,这些头衣直接戴在头上。 东汉学者蔡邕在《独断》中说:“王莽无发乃施巾。” 王莽由于秃头而开始戴头巾。 此后,它成为常用的制度,无论官员和百姓如何,都会用头巾包住头发。 然后戴上各自级别的帽子。

梁武帝诗歌中的“平头奴子”中所说的“平头”,就是隋唐时期的“平头小样巾”。《旧唐书·舆服志》有记载说名了唐代头巾制度的变化:“武德已来,始有巾子,文官名流,上平头小样者。则天朝,贵臣内赐高头巾子,呼为武家诸王样。中宗景龙四年三月,因内宴赐宰臣已下内样巾子。开元已来,文官士伍多以紫皂官絁(shī,绢)为头巾、平头巾子,相效为雅制。玄宗开元十九年十月,赐供奉官及诸司长官罗头巾及官样巾子,迄今服之也。”

“平头小样巾”是第一个流行的头巾,因为它只是帽子内部的衬巾,所以被称为“小样”,即小帽子; 头巾的作用是从头到尾包裹头发,因此被称为“平头”。 它与头部齐平。 因此,“平头小样巾”的风格是扁平的,并且发髻不会裂开。 武则天之后,头巾的风格越来越高。 所说的“高头巾子”,“内样巾子”和“官样巾子”不仅高大,而且发髻被分为左右两半,直到明代发展成那种高的乌沙帽。

根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 从后周开始,衬里外面戴的帽子称为“ 幞头”或“ 襆头”。 这是一条用真丝剪裁而成的四肩方巾。头上绑了两条带子,下巴绑了两条带子。战争时行动很方便。唐朝和平以来已有很长时间了。 不仅衬里的样式越来越高,而且衬里的顶部越来越高,甚至还有一种“硬脚”图案,即直腿头巾。 宋朝时期,四个皮带减少为两个,以较方便的为准。

这是中国古代衬巾和幞头变化的历史。 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文职人员也有一条平头小围巾,百余件常服,与普通百姓一样。” “平头小样巾”最初是在南北朝时期由仆人提供的。 在唐朝,正式制服是因为方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