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宋仁宗是昏君吗

发布时间:2020-08-11
1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昏君吗?其实我们很难去评价这位皇帝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昏君吗?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他的庙号说起。仁宗去世之后,庙号为“仁宗”。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帝王。

那么“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看宋仁宗的扮演者王凯的理解。王凯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心中的宋仁宗,一个是仁,对所有人包括百姓、身边的内侍宫女,还有每天追着他‘骂’的谏官,都怀有仁厚之心;另一个是忍,他是特别孤独的,他没有自己,他所有的感情甚至自己的身体都是国事,在千百双眼睛中生活。”

我觉得王凯很精准地把握到宋仁宗的特点,那就是“仁”。仁宗生性仁厚,对大臣、对宫人、对百姓,确实很仁慈,我举一个例子:据野史笔记记载,成都有一个落魄文人,写了一首很反动的诗歌,鼓吹四川独立,与朝廷对峙,并把诗歌献给了成都太守,太守一看,吓坏了,赶紧报告朝廷。但仁宗皇帝看了诗歌,淡然地说:这不过是落魄文人想要当官罢了,给他一个闲官当当吧。

是不是很仁厚?

不过,如果我们将仁宗的仁仅仅理解成仁慈、仁厚,未免有些浅薄。儒家解释过“仁”的含义:克己复礼谓之仁也。什么是克己复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克制自己的欲念、激情,服从制度的约束。王凯说仁宗皇帝的另一个特点是“忍”,其实这个“忍”就是“仁”的含义之一。

我们来讲几个小故事,通过这几个小故事,可以理解仁宗之仁。

有一次,仁宗皇帝在内苑跟大臣散步谈话,走着走着,几次回头张望,大家都不知皇上的意思。回到宫内,仁宗赶紧交代宫女:“渴死了,快给我倒杯热水。”宫女问道:“官家刚才在外面,为何不喝水,忍着口渴?”仁宗说:“我几次回头张看,都未看到提水的燎子。如果出声询问,只怕那燎子会被问罪,只好忍着口渴而归。”顺便解释一下:燎子,原本是用于烧汤烹茶的炭炉。这里借用来指代司燎炉供应茶水的皇室服务员。

还有一次,早朝,仁宗皇帝上朝,面色很不好看,大臣问:“陛下今日面带倦容,是哪里不舒服吗?”仁宗说:“没事,只是昨晚没有睡好。”大臣有点怀疑,以为皇帝昨夜与嫔妃谈情说爱花了过多的时间,于是进言,陛下请注意保养圣躬,不可沉溺于美色云云。

仁宗大笑说:“卿等想到哪里去了?我只是因为肚子饿,才失眠了。”大臣大惊说:“这这这怎么回事?”仁宗说:“昨晚睡觉时,觉得有些饿了,想吃烤羊排,但寝宫里又没有羊排,因此饿了一宿。”大臣说:“何不叫厨房供应?”仁宗说:“我也想过,可是祖宗法中并无夜供烧羊的先例,如果由我破了例,后世子孙自此仿效,不知每夜会杀几头羊!还是忍点饿算了。”

承平时代,国泰民安,锦衣玉食的皇帝多的是,能自觉克制自己对美食的口腹之欲的君主,却是少见。别说别人,我自己就做不到,每次看到烤羊排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仁宗的忍渴挨饿,既是仁厚,也是忍耐,合起来,就是仁。

对帝王来说,口腹之欲算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要克制自己说一不二的权力欲望。仁宗皇帝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嘉祐年间,曾有一个官员问仁宗:“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可否,...

查看详情>>
2

宋仁宗是昏君吗?真实的宋仁宗是怎样的呢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仁宗朝嘉祐二年的科举选拔,更是被称为自科举制诞生以来的“千年科举第一榜”。

仁宗任命的主考官欧阳修,淘汰了务虚的“太学体”,主张平实文风,由此选拔了一批杰出才俊,苏轼、苏辙、曾巩,理学家张载、未来熙丰变法中的骨干吕惠卿和邓绾、文武双全的王韶等均由此而来。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宋仁宗又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人物。但是,与电视剧不一样,宋仁宗是昏君吗?真实的宋仁宗是怎么样呢?是否如很多人所说的那般窝囊。

答案是否,不像秦皇汉武那般开疆扩土,宋仁宗以仁为名,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民间闲谈,说到他,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比较注重休养生息,一个老好人,很有人情味,好像,还有点儿傻......

四川一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煽动造反么?

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仁宗却道:“这老秀才是急于要做官却始终当不上,这才写诗泄泄愤而已,怎能治罪呢?

不如干脆给他个官做做,说不定因为感激,他会做得很好。”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告诫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连坐支属”。

奠定了大宋朝厚待知识分子、宽恕异己人士的基础。仁宗一朝,将这一理念推行到令人称羡的高度。

《清平乐》中有一幕,剧中,早朝时仁宗口渴,看到站在旁边送茶水的宫人打瞌睡,仁宗担心叫醒他会使其受到责罚,于是一直忍着。

为满足一己私利而劳民伤财的皇帝很多,像仁宗这样体恤别人甚至“委屈”自己的君王,真的罕见。

宽容、审慎、克制等关键词,就是保守主义的基本要素。

宋仁宗时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主要因为他选则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查看详情>>
3

历史上的宋仁宗是昏君吗?他在位时涌现这么多人才是有原因的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宋仁宗的身世

宋仁宗赵祯,最初的名字叫“赵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养母为章献皇后刘娥,母亲为李氏(后被封为宸妃)。早年刘娥被宋真宗宠信,因为没有儿子,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办法。当时,宋仁宗的生母李氏为刘娥的侍女,刘娥就让李氏去侍寝,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赵受益。李氏被封为才人,而刘娥将其子抱过来,对外声称为自己的儿子,俗话说“母以子贵”刘娥因此被立为皇后。

天禧元年(1017年),赵受益被册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长期生病居住在后宫,政事多由刘皇后决断。宰相寇曾秘密议奏请皇太子赵祯监国,因事情泄露被罢免了宰相,朝廷用丁谓代他为相。后来,宦官周怀政谋划废掉刘皇后杀掉宰相丁谓,重新起用寇准来辅佐太子。周怀政被告发后,第二天就被丁谓等人诛杀,寇准贬谪为衡州司马。宋真宗诏令皇太子开设资政堂,让大臣处理天下政事,由刘皇后在内裁制。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太子赵祯即皇帝位,尊刘皇后为皇太后,由于赵祯当时只有十三岁,军国大事由太后处理。刘太后垂帘听政,独揽大权,有小臣方仲弓上书,请求依照武则天的做法,立刘氏庙,大臣程琳也献上《武后临朝图》,意思是让刘太后效仿武则天称帝。虽然说,刘太后垂帘听政,权倾天下,但是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所以刘太后把方仲弓的上书丢在地上。根据《宋史》记载,刘太后说了八个字:“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意思是说“我不做这样有负祖宗的事情。”

刘太后病危时,宋仁宗大赦天下,曾经被太后贬谪的大臣都回到了内地,贬死的大臣都恢复了官位。有大臣常翻刘太后的老账,想追究刘太后的责任,宋仁宗不忍心那么做,下诏书诫令中外不要再说以前的事情。刘太后去世以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为李宸妃,后追谥生母为“章懿皇后”。

宋仁宗在刘太后去世以后,并没有因为太后把持朝政而追究养母的过失,而将她与生母同供奉于宗庙,以世世代代享有祭祀的资格。然而外界传言,刘太后在去世的前一年,事先毒死了宋仁宗的生母。宋仁宗为了查明真相,给世人一个交待,命人开棺验尸。最后真相大白,李宸妃并非刘太后毒死,谣言也因此停止。

宋仁宗的情感经历

宋仁宗赵祯的第一任皇后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天圣二年(1024年),被立为皇后。当时的宋仁宗才14岁,立后的事情根本做不了主。当初,宋仁宗宠爱张美人,想立她为皇后,由于刘太后的反对,宋仁宗只好立郭氏为皇后,由于宋仁宗不是出于真心的喜欢,所以对郭皇后很疏远。

由于郭皇后被疏远,得不到宋仁宗的宠信,所以对其他被宠信的嫔妃有嫉妒之心。其实,在《清平乐》当中我们也看到了,郭皇后为了争宠与后宫的嫔妃有了间隙,最后大打出手,宋仁宗去规劝。郭皇后不小心抓伤了宋仁宗的脖子,因为这件事,宋仁宗觉得郭皇后没有母仪天下的德行,于是又了废后的想法。

在《宋史》当中的记载,其实和《清平乐》差不多。尚美人与杨美人都得到了宋仁宗的宠幸,多次与郭皇后发生争斗。有...

查看详情>>
4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他在位时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40年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北宋同样拥有一位在位超40年的皇帝。你第一时间会想起谁?是“一根棍棒打下四百军州”的宋太祖赵匡胤?是“烛影斧声、弑兄夺位”的宋太宗赵光义?还是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徽钦二宗?都不是。这个人叫赵祯,庙号“宋仁宗”。

宋仁宗迥异于其他朝代那几位皇帝:他既没有历史上的“存在感”,也没有世人口中的“丰功伟绩”。似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甚至,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民间闲谈,说到他,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比较注重休养生息,一个老好人,很有人情味,好像,还有点儿傻......

这不是宋仁宗的悲哀,尽管,他是中国第一个“仁宗”。事实上,皇帝堆儿里,庙号仁宗的都跟伟大扯不上关系。国人崇拜雄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开疆裂土的强人,是国人心目中最好的皇帝。

提起这些人,很多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那是自己的“带头大哥”,为自己谋得了千般富贵、万世太平。于是,我们记得几乎所有的“太祖”“太宗”,连发动玄武门之变,同室操戈的李世民,也被赞为千秋“大义”。

但是,谁也无法否定: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一朝;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仁宗一朝;四大发明有三项或出现或开始应用于仁宗一朝......

人文、科技、金融,这三项现代人最重视的软实力,竟然如此钟情宋仁宗,那些光耀千秋的巨擘,全然汇集于他在位的四十年,使那个看起来缺乏大事件的朝代,竟是那么的令人向往!穿越两千年风烟,想找出一个比仁宗朝更好的时代,恐怕相当难。宋仁宗的确谈不上雄才大略,在国人的传统认知中,根本算不得杰出。但他节俭、谨慎、宽容,他有私德、不折腾,仁宗时期的中国或许不是“大国”,彼时的宋朝人却最接近“大国公民”的表征,这,也许才是文明的真正内涵。

然而,不得不抛出这样的疑问:这么好的一个皇帝,为何在我们的历史上没有被大书特书?更加遗憾的是,为何这种更符合人性的国家治理方式,没有流传到后世?

事实上,大多数朝代创建之初,基本上都是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但当国力渐渐恢复,基于专制统治的独占性本质,皇权与无为而治思想无法兼容,朝代之初的治理理念必然被碾压。因此,历史上数百位皇帝中,也仅仅有汉文帝、宋仁宗等极少数几位将这种道家思想贯彻到底。

同理,尽管在宋朝这样一个拥有宽松环境的时代,宋仁宗的出现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传统制度的“人治”本质,必然导致再好的治理模式也将无法常继。

道家古老的“无为而治”思想,就这样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微弱的火花,但恰恰是这微弱的火花,最贴近现代文明中的保守主义思想。宽容、审慎、克制等关键词,就是保守主义的基本要素。

宋仁宗时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40年”,主要因为他选则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古代中国有儒道法三大“思潮”,而历史进入近现代以来,诞生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新儒家思想等数十种思潮,思潮的博弈,推动着历史的...

查看详情>>
5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字里找答案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公元1063年3月,宋仁宗赵祯逝世。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表示要给宋仁宗设“衣冠冢”。

宋国和辽国是敌对之国。耶律洪基有此反映,足见宋仁宗人格魅力之高,连敌人都十分折服。

中国古历朝历代,一共产生了300多位皇帝。这些皇帝里面,唯有宋仁宗等少数人,被称为“一代明君”。但是认真算起来,宋仁宗文不及宋徽宗等人,武不及宋太祖等人,在开疆拓土方面,更是乏善可陈。宋真宗传给他多少领土,他就传给宋英宗多少。他凭什么成为“一代明君”呢?

认真分析,只因宋仁宗做到了四个字:严于律己。

比如,有一年,宋仁宗寻思着要把皇宫扩建一下。就派人去和皇宫北面的居民商量。可是,这些居民拒绝了来自皇宫的拆迁协商。无论给多少钱他们都不愿意搬走。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按照常理,接下来就应该是官府发布强制拆迁公告,聘请拆迁高手,浩浩荡荡地跟在推土机后面开进拆迁现场。

但是这一幕没有发生,宋仁宗退步了。于是北宋就有了有史以来最小的皇宫,仅仅相当于一个节度使的府邸。

毫无疑问,皇帝是古代权力最大的人,生杀予夺,不在话下。宋仁宗真想搞强制拆迁的话,谁也阻拦不了。可是,宋仁宗没有这么做。他懂得将手中的权力控制在一定范围,不逾越,不纵容。

宋仁宗拒喝羊肉汤的故事,知道的人很多。这里说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有一次,宋仁宗吃完饭在后院散步。有一阵他不时回头看,但是没说话。

一会儿,宋仁宗回到房间,让妃嫔赶快给他倒水。妃嫔觉得很奇怪,问刚才在外面时为何不找随从倒水。宋仁宗说了一句让人感动的话:“我回头没有发现他们准备水壶,怕问了后,会有人受到处罚,所以干脆就没让他们倒水。”

在许多皇帝将手下人视为牛马,动辄打打杀杀的古代,这样一番感人肺腑、充满人性光辉的话,你听了作何感想?

有宋一代,也许在其他方面有很多不足,可在宽容读书人方面,绝对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在宋朝,又是以宋仁宗一朝最为宽容。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可能是想做官想疯了吧,写了首诗献给成都太守。诗里有一句“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太守吓坏了,这不是反诗吗?马上将他五花大绑押进京城。

案子呈到赵祯处,赵祯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老秀才想做官,写首诗发泄一下,怎么能治他的罪呢。”于是,这位幸运的读书人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被封为司户参军,圆了做官的梦。

“食色性也”,宋仁宗作为一名男人,自然也喜欢美女。一次,大臣送一位美女给宋仁宗。实在人一看,正合我意,打算留下来。不料名相王旦的儿子王素进谏劝阻。赵祯心中十万个不愿意,也只能不要了。王素看皇帝不舍的样子,就讨好地说:“陛下您知错就行了。反正这女子已经进宫,不如您就受用几天,再送出去吧。”

宋仁宗一时老泪纵横:“我虽然是皇帝,但跟大家一样也是感情动物。有道是日久生情,到时候我还是舍不得,不如现在就不要了。”硬是没有留下...

查看详情>>
6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看看他治理的国家是什么样就清楚了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沁园春》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每次一谈华夏几千年最为世人称道的朝代,甚少有人能够想到宋仁宗。

除了百家争鸣时期,后世大部分以儒家治天下,“仁政”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了。其核心“民贵君轻”一直以来为人称道。但在宋仁宗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死后谥号为“仁宗”。这样说可能不具有信服力。

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去世,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他驾崩的消息传出去后,老百姓们都自动停市哀悼,甚至还有乞丐焚烧纸钱的。那烟雾都飘满了天空,以至于“天日无光”。宋朝那多繁华啊!唐朝虽然繁华,但是晚上是有宵禁的。而到了宋朝,市场勾栏才成了真正的“不夜城”。老百姓都停市了,完全可以想见他们听到仁宗去世的消息有多难过。甚至有官员途经四川剑阁之时,都看到有妇女自发为仁宗戴孝帽。

赵祯去世的消息传到辽国境内,“远近皆哭”。甚至当时的辽国皇帝辽道宗也无法置信,不顾体态地上前拉住宋使的手,“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说是四十二年没有战事了,侧面说明当时的辽宋关系平和。老百姓无战争之苦,这是多么难得啊!

宋仁宗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仁”。他继位后首次将《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提出来让读书人学习,开创了“四书”先河。儒家经典本来就讲“仁义礼智信”,上行下效,皇帝说啥读书人就是啥吧,百姓也是跟着朝廷风向走的啊。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仁宗“守法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我们都知道,史书是很简洁的,也许很大一件事,往往几个字就结束了。这短短一句话却包含了很多内容。

皇帝“守法度”?古代都讲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帝的,当然天下的规则也是皇帝说了算。说赵祯“守法度”,即可知他以身作则,不干预法度。我们从细说演义中也能窥见一二,比如最为后世熟知的包拯包青天,就是仁宗一朝的名臣。

仁宗善于纳谏,也许前几次他不能忍,但他真的很有意思,过几天自己想明白了又同意了。

据宋人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有个叫夏竦的大臣死了,仁宗想给他一个“文正”的谥号。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大臣说,这事不归皇帝管,皇帝管了,岂不是侵犯了他们部门的权利。而且夏竦虽然也是文人,但谥号“文正”还不够格。仁宗想想也是啊,于是收回成命。夏竦的谥号最终为“文庄”。有宋一朝,被谥为“文正”比较有名的就是范仲淹了。

宋朝本身对知识分子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就比较宽容,仁宗时代更是巅峰。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就活跃在仁宗朝,分别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文学艺术都很发达,政治也清明,老百姓手里有钱,自然娱乐也发展得很快。

当时有出话本《赵伯生茶肆遇仁宗》里,写仁宗微服私访,来到了当时开封最大的酒楼,樊楼,被其盛况所惊。开头说樊楼“高入天”,其菜肴“烹龙煮风味肥鲜”。接着说来往的皆是王孙公子,“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然后说樊楼的服务有多好,先是“笙歌列管弦”,再者“百般美物珍羞味...

查看详情>>
7

大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大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俗话说,人嘴两张皮,正说反说都有理。实则只是因为每个人所占的角度不同,从个人修养而言,仁宗的确是无可挑剔,对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但凡说的有理的,绝不怪罪,并大力提拔。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一件是仁宗的宠妃张氏希望其提拔自己的父亲王尧封,被当时的台谏官包拯得知后,遭到严厉拒绝,说的慷慨激昂处,甚至连唾沫都喷到了仁宗脸上,他保持着一个高知分子的修养,一点儿没生气,甚至跑到张氏面前才生气地把口水擦掉,这样一来,张氏也知道这件事没戏,再也不提了。

宋仁宗赵祯,是大宋的第四任皇帝 , 在中国四百多位皇帝中,其实历来就是一枚史家研究的遗珠。因为他一生中规中矩,除了宅心仁厚之外,似乎实在乏善可陈。诚然,这个十来岁就坐上皇位,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汴梁城的大宋皇帝 ,在政治、军事上鲜有建树。但是他厚待文人,清明政治、开化思想,极大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一、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朗读背诵天团”的诞生

宋仁宗朝诗歌可以作为一个转折阶段,从唐朝的讲究对仗工整律诗逐渐确立为更清新飘逸的宋词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唐朝的诗歌大多豪放不羁,而宋词更为阴柔,所以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词人,如李清照、朱淑贞等。

宋仁宗对文化较为开明的态度,以及对文人丰厚的待遇,对诗词尺度的宽容,都逐步奠定了宋词打破形式束缚,更自由的表达自我思想感情的基础。让宋代诗人逐步发掘诗歌思想之新、义理之妙,形成了诗词尚意的局面。

由此也使得宋代的词学发展到了巅峰,宋朝文学的繁荣,在中华诗词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文化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星,有名的文人更是数不胜数,如:周邦彦、晏孰、梅尧臣、苏舜钦、范仲淹、柳永、张先、韩琦、蔡襄、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轼、苏洵、苏辙……他们的留下的千古遗篇是中国的文化宝库。

二、言事不避,台谏之风

中国的文人历来具有较高的地位,但真正文人获得实权的时代是在宋朝,文人们被捧到了空前的高处,仁宗天下之主,就是这个天下的老板,这个老板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你说啥都给你机会,这样一来,通过不断地听取意见,获得了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宋仁宗朝更改完善了台谏官的选拔方式,让更多的文人在进谏的同时有了底气,也有了庇护,极大的提高了文人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

而选拔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皇帝亲擢

实际上就是皇帝亲自挑选,分为商拟、直除二种方式。商拟就是在仁宗确定谏官人选后经和宰相商量后正式确立,历史上有名的谏官梁适就是如此。“他日宰相拟梁迪提点刑狱”帝曰:’姑留之,俟谏官有阙,可用也’。遂拜右正言”

“直除”亦称特授。是皇帝不经程序直付中书除授某人为谏官,何邦任命就是如此。皇帝亲擢是仁宗时代选拔台谏官的主要方式,

2. 两制推荐台谏

也就是说两府推荐人选不得任台谏官,‚如“近时选谏官、御史‚凡执政之臣尝所荐者‚皆不与选‚‚。

3.谏官从自己...

查看详情>>
8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他“明”在什么地方又“昏”在什么地方呢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历代儒生皆推崇宋仁宗为:”仁宗盛治”

公元1022年3月23日,赵恒逝世。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世称之为宋仁宗。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来源于他的身世。

一、宋仁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皇帝

纵观中国5000年的帝王,宋仁宗赵祯可谓是心地最善良的皇帝。他不喜欢奢侈,还能够严格约束自己,对待大臣和仆人也能非常地宽容。这点确实了不起。从谏如流的美名,直追唐太宗李世民。

他的宽容有很多事迹:

包青天包拯就是他时期的大臣。包拯经常直谏仁宗,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然后赵祯一面擦涂抹,一面接受意见。换个皇帝,包拯绝对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贵妃求情保住伯父官职。仁宗只好劝贵妃说:“你只知道要你的伯父做宣徽使,你可知道包拯是御史呀?”

仁宗有天早晨对皇后说,昨晚饿肚子睡不着,想吃羊肉。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所以就忍着没说。

任总吃饭吃到小石子,牙疼得厉害,但他对宫女说:千万别声张,否则会没命。

仁慈的君主确实是非常难得。

二、宋仁宗治理下北宋的繁荣

赵祯为人忠厚仁慈,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家誉为“守成贤主”。

名臣辈出:他在位期间名臣辈出,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三父子、改革家王安石、名将狄青等。

人口鼎盛:仁宗时代北宋有一千多万户人口,包拯就赞誉道:“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所以宋人自豪的宣称宋朝“太平之极也!”

科技发达: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和毕昇活字印刷术得到应用。宋朝发明了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那时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炙体系。

经济:北宋末理学家叶水心说仁宗时期税收是盛唐时期的4倍。此外,仁宗时期,四川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仁宗驾崩之时,辽道宗耶律洪基哭着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在仁宗时期,由于战事较少,税收很轻,老百姓的负担就小很多。

02 但仁慈的仁宗也有诸多失败

一、宋仁宗军事上失败

赵祯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西夏本是宋朝的臣子,李元昊称帝脱离宋朝统治,引发了宋夏战争。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赵祯不得不签订“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这算是花钱买平安。

凡一个王朝的早期,军事力量应该都是比较强大的,但宋仁宗一朝军事已经不行。西夏地盘本为宋朝故地,宋不能收复失地,确实不给力。

二、“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动摇国本

由于宋朝军事太弱,不得不花费大量钱...

查看详情>>
9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呢?他的历史地位又是怎样的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是北宋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事实上,虽然历代文人对宋仁宗的评价极好,文献中溢美之词无数,但他本人在历史中的存在感还是偏低,主要还是在“狸猫换太子”这一经典传奇故事中刷出来存在感的。然而即使是在这一故事中,他作为当事人的存在感也远不如铁面无私的包拯和心机深沉的刘太后。

真正让宋仁宗的存在感乃至历史地位急速上升的还是近几年的网络自媒体,“他在位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四十年”“千古第一仁君”……这些标题和评价绝对会吸引眼球,但是否客观却并不好说。

那么,全面客观的看,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呢?宋仁宗赵祯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呢?

一、人品极佳

宋仁宗最让后世称道的优点自然是及其宽厚仁慈的人品,可以说,“仁”这个字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东轩笔录》等文献之中记载的几件小故事中一探究竟:

有一次,宋仁宗在御花园散步,走了一段时间,感觉口渴,但发现身边的侍吏并没有带水壶,为了避免他们受到责罚,宋仁宗居然忍着口渴不说一直等到回宫才找宫女要水喝。

宋仁宗有一次加班到深夜,很想喝羊肉汤,但没有主动提出,原因是怕皇帝饮食喜好被下人无限放大,从此以后会频繁宰杀来满足皇帝的需求,他于心不忍。

宋仁宗有一次吃中午饭吃到了石子,被硌得脸色难看,却不忍心处罚淘米的下人,并叮嘱身边的人在日后也不要因此事大动干戈。

宋仁宗的仁厚还体现在他的从谏如流,广纳良言。他对于大臣的逆耳忠言都能容纳,这使得包拯这样的直臣能够涌现出来。在君主专制的中国古代,缺乏制约的皇权十分任性。但宋仁宗身为君主,却能主动约束自己的权力,不仅不任意妄为,还能做到体恤他人,十分难得。

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赵祯病逝。根据《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虽然这个记载有夸大其词的可能性,但也足可以表明宋仁宗的宽厚仁慈得到了京城百姓的普遍爱戴。

二、文治兴盛

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赵宋时期文化最兴盛的时代又当属宋仁宗在位时期,从陈寅恪先生的评价来看,是宋仁宗缔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这个评价其实并非虚言,北宋从立国之初就重视文教,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到宋仁宗时期开花结果,加上宋仁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开明仁厚,文化领域的人才呈现井喷并普遍拥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司马光、包拯、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王韶、吕惠卿、张载、程颢、程颐等等。

这些人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文学名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资治通鉴》等等,以致于网络上有人戏称“没有宋仁宗我中学的时候得少背多少课文”。

三、经济繁荣

北宋给后世的印象一直都是繁华富庶,而宋仁宗时期的经济成就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人口...

查看详情>>
10

宋仁宗是昏君吗?他去世后连辽国的皇帝都痛哭不已

宋仁宗是昏君吗
宋仁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宋朝

江山最近很喜欢研究史书,于是乎发现中国历史上的24个王朝,完成全国性统一的王朝有11个,存活过百年的只有6个。

这其中有四个朝代,先不提北宋,西汉、唐、清在统治稳定之后,都有至少一个在位超40年的皇帝:汉武帝,唐玄宗,康熙和乾隆。

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是:存在感非常强,一提到某王朝,大家会自然而然想到他们;在其治下,王朝走到强悍之巅,称之为名震寰宇也不为过。

但是呢,北宋同样拥有一位在位超40年的皇帝。您第一时间会想起谁?

你认为是"一根棍棒打下四百军州"的宋太祖赵匡胤,是"烛影斧声、弑兄夺位"的宋太宗赵光义,还是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徽钦二宗?

其实都不是,他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位。那么宋仁宗是昏君吗?

他去世时,"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曾经的"死对头"——辽国的皇帝都痛哭不已。直到700年后,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也坦承: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一个皇帝,得做到什么份上,才能拥有如此之感召力?

那么,大家和我从贯穿仁宗一生的这个"仁"字里,找寻答案。

对学子之"仁"

嘉佑六年(1057年),苏辙参加制举科殿试,在试卷里愤然写道:"我听人说,宫中美女数以千计,只以饮酒作乐为生;皇上既不关心百姓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

这基本上是道听途说的虚妄之言。如此"恶毒攻击"他将要效力的皇帝,简直"大逆不道"。考官们自然共同撇嘴。这时,仁宗却发话了:

"朕设立科举,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只是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予功名。"

最终,苏辙与兄长苏轼同登制举科。宋仁宗甚至还为兄弟俩的策论断言:"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欣喜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对百姓之"仁"

仁宗对待老百姓也是仁慈的。《宋史》中有记录:或是下令减少某一地方的赋税,或是下诏赈济某地灾民,或是因为某地的自然灾害、边境战争失利而下诏自责、停止宴饮歌舞。每逢水旱灾害,他要么在宫廷内诚心祈祷上天赐福,早日结束灾害。

小编记得《大学》有言"为人君,止于仁",即为人之君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我们纵观宋仁宗的一生,他确实无愧于这个"仁"字。所以才能在他执政42年里出来如此多文人大臣,一派祥和之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