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孔融杀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10
1

历史上孔融弑母了吗?孔融忘恩负义竟提出过“父母无恩论”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广为人知的话,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文明,那么他为何会走上弑母的道路?

这就先要从孔融所处的政治背景开始说起。孔融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出身书香门第,在汉献帝即位后他就被重用,朝堂之上,孔融刚正不阿,暗中他走访官僚当中的贪污之人记录在册,被他检举的人多为宦官亲族,于是对他威逼利诱,但是孔融则视若无睹,陈述罪状时毫不隐瞒,据实禀告,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

他初入官场正逢董卓把持朝纲,孔融便和董卓激烈的争辩,董卓怀恨在心,联合群臣举荐孔融任职于北海,而北海在当时是黄巾军最为猖獗之地,时局复杂,自此孔融开始了在北海的6年任职。就开办学院,推举贤才,而后又写书信与周边国家联合谋划讨伐黄巾军。但是黄巾军的数量庞大,孔融又不得不求助于他人。当时刘备在收到求助之后,立刻出兵解围,而后袁绍招揽孔融。孔融明白曹操和袁绍二人终会攻打汉室,所以他果断拒绝。袁绍招揽孔融失败之后便攻打了北海,整整持续了半年。由于兵力悬殊,孔融的妻儿被袁绍的长子拐走,自己则连夜逃亡。

汉献帝迁都之后,群臣提议恢复肉刑,要用酷刑让百姓畏惧王法,而孔融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即使人们不分善恶、淳朴善良是有了战争政局混乱,百姓们才涣散不服。君王要有为君之道,就不需要有酷刑。由此可见,孔融的仁慈与爱民之心。但好景不长,曹操后来把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乃宦官之后,他的出身和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不耻。恐龙便很多次在朝堂上弹劾曹操,曹操以军队要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令,对此孔融大为反对,当即写下了讽刺文章说,尘世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敬酒呢?这乃是愚昧之举。他的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仇恨也在曹操的心中埋下了。在灭完袁绍之后,曹操和曹丕爷儿俩同时看中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姬,最后曹丕迎娶了甄姬。孔融便写文章,以纣王比喻曹操,此事无疑是加剧了曹操对孔融的恨意与杀心。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母亲和孩子好比弃民与物品、物品、尺出、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孔融甚至还大放厥词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一个结果,他说自己有粮食,宁可给陌生人,也不愿意给父母。

听到这样的观点,曹操气急败坏,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为由称其此番行为无疑是弑父弑母之举,给孔融扣上了一个不孝不敬的帽子,处以死刑。所以我们说的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一顶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过论点,后人无法考证,孔融与曹操之间还有什么更深的矛盾,我们亦无从得知。仰望历史后人各有分说,孔融也只是被后人咏叹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而已。


查看详情>>
2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孔融从小因恭敬孝顺闻名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大家小得时候应该都读过三字经,在三字经里面就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而里面的融也就是孔融,就算没有在三字经里读过这句,那也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记载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通过孔融让梨就可以知道,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但是最后却背上了弑母的名号!孔融弑母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还得从孔融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说起,孔融从小就十分的好学而且出生在一个充满书墨和官僚的家庭!在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就被十分的重用!

在朝庭上孔融可谓是刚正不阿!也就是因为孔融的这个性格,在朝廷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当时把持朝政的人是董卓,但是孔融也从未害怕,经常与董卓争辩!董卓也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对孔融可谓是怀恨在心,于是将其贬职!

贬到北海任职,所以后来人们也就称孔融为孔北海!在北海孔融体贴百姓,建立学院,讨伐叛军,做尽好事!也就在汉献帝迁都后征召孔融为少府,每次的朝会都会特意询问孔融的意见,一时间孔融成了汉献帝的心腹!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通过汉献帝来命令各个诸侯,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的不满!所以很多次都会与曹操对着干,来反对曹操错误的提议!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知道后就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句话明显就是与曹操对着干!仇恨也就在曹操心里扎了根!

在袁绍大败以后,曹操喜出望外,所以曹操和曹丕两人都看上了袁绍的儿媳,最后曹丕迎娶了袁绍的儿媳!在后来孔融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开始了大肆书写和谈论这件事情,曾以纣王比喻曹操!这件事爆发后更是让曹操恨透了孔融!

孔融这个人十分洒脱!从不拘泥于礼教条例,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也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并且大肆诉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在欢愉时的一个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就是说父母才是真爱,孩子只是个意外!孔融还说过就算有粮食给陌生人都不会给父母!

这样的观点很快就传开了,也顺利的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听到后十分的欣喜!可算抓住了他的小尾巴了!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的观念违背了所谓的孝道!所以曹操就以这个为理由,将孔融定为弑父弑母之举!给孔融扣上了不孝的帽子!将他处以死刑,来解除曹操自己的心头不悦!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孔融弑母其实并不是孔融真的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而是被曹操所定的罪行!当然孔融提过这个父母无恩论还是一回事呢!真正的历史谁也说不准


查看详情>>
3

历史上孔融弑母的真相是什么?正史上原来是这样记载的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如今的家长拿孔融让梨的事情希望达到孩子们相互谅解,相互礼让的谦让品德,而且大部分的情况下,这样的要求会被家长强加于某一个孩子身上,即便是对孩子们都说了,也会希望大一些的孩子能够主动礼让,但是却没有对这番话进行深究,孔融是主动让梨还是在吃梨子这一方面已经养成了习惯,四岁的孩子说出的话用来进行剖析深究似乎并不合适,或许他只是单纯的认为大的和大的放在一起,小的和小的放在一起。

另外在普遍的版本中发现这个问题的并向四岁孔融提问的人是孔融的父亲孔宙,但在《续汉书》以及《世说新语》中均未记载是"父问",而是"人问其故"这就很直接的说明了并不是孔宙问的儿子,也不是母亲问的孩子,而是其他人,这就值得回味一下了,一个不了解情况的大人好奇为什么身为小儿子本该多一些偏爱的孔融却拿着小梨子,或者说,孔融能克服大人眼中的欲望挑选一个小梨子,将大的留给兄长,这都是大人的疑惑,或许在孔家人眼中应该如此的。

当然这也是从纯粹的史料记载出发,这些记载的文字难免带着冷漠的情绪,不如人们口口流传的民间故事来的通俗生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更承担着教化的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希望孔融具有谦让、尊敬兄长等美好品质。单从孔融让梨这件事情上来说,孔融确实具有这样美好的品德,而且一件简单的小事,就已经塑造了孔融千百年来德才兼备的形象。

从人物形象论证"孔融弑母"

这样的孔融却留下了"弑母"的大不孝罪名,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对"孔融弑母"一事在史书上并没有相应的记载,但是在某些不可信的小传上有过孔融弑母这样大不孝的只言片语的描写,但是显然正史并没有描写到这一事件,如果仅从孔融的形象上来分析,这件事情也是不可能真正出现的。孔融的形象,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孔融作为一个人本身的形象,另外一个部分是孔融作为孔家的后人所存在的现象。这两者应当被拆解开来,因为孔融身为人而言,有本身的性格和脾气,另外,一个方面,他身为孔家后人,有天然被孔氏家族塑造出来的形象。

这两者应该被区分出来,身为孔家后人的孔融,是一定不会做出弑母这种事情的,但如果从他本人的性格来看,这个答案变得有些飘忽不定了,但是这种飘忽的大方向也仅仅是有些动摇而已,不至于完全颠覆结论。这源于孔融非常犀利的性格和有些偏执的个性,这些都有可能将孔融本人带向完全相反的方向,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但总的来说,孔融毕竟只是一个人,没有两幅躯壳承载两个性格,所以总的来说"孔融弑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孔融弑母"的来源

既然"孔融弑母"是不被记载的发生概率基本为零的谣传,那么这份谣传是如何出现,其根源又在何处呢,这要从孔融被杀的事情说起了。孔融一直和曹操是不对付的,这和孔氏家族有着莫名的关系,孔氏一族对正统有着莫名...

查看详情>>
4

孔融杀母的故事是怎样的?原来都是曹操造谣传谣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在中国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妇孺皆知,世人都知道“融4岁 能让梨”,成为无数个家庭教育孩子的典范。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长大后的孔融非常有才华,成年后被汉朝天子任用,用今天的话说叫公务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孔融在文学上有很不错的造诣,被后人称为“建安七子”之一,还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其实孔融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大嘴巴”,因为性格耿直刚毅,心直口快,对看不惯的人和事经常直言不讳,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

关于“孔融弑母”的传说也跟他的直脾气有关。孔融在任职汉朝官员时,恰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孔融因为对曹操看不惯,经常对他出言不逊,甚至还总是写一些文章嘲讽他,曹操最初认为孔融很有才华并不介意他的桀骜不驯,可是随着两人在政治意见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曹操越来越容不下孔融,并逐渐对他起了杀心。

曹操是非常爱惜有才华之人的,可是为什么对孔融却容不下呢?因为孔融在当时政坛上,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央视新闻频道的作用,他的任何发言都有可能会左右老百姓的舆论,而在当时,曹操野心勃勃正打算雄霸天下,不可能不顾及舆论导向。

有一次孔融对自己的朋友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孩子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一个结果,母亲和孩子好比器皿与物品,物品取出后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

这番话传到曹操耳朵里,就成了治罪的理由,在当时的汉朝,人们还是非常遵守孝道的,无论是国家的法律还是民间的一些道德标准,都把孝道放在首位,当时有“举孝廉 父别居”的民风,如果违背了孝道,就是重罪。

其实按照孔融一贯的行事风格,他说出这样一番言论极有可能是对当时的一些社会制度的抨击,然而他却忘了祸从口出,被曹操抓住了把柄,又加上其他几条罪名,便被满门诛杀。

所以后来就有了孔融弑母的说法,后人对于孔融这位文学家和在政治上有一定贡献的人物也只是记住了孔融让梨和孔融弑母而已。


查看详情>>
5

历史上孔融弑母是真的吗?究竟是大逆不道还是谣言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我们都知道孔融4岁就懂得让梨,而且孔融还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试问,一个4岁从未受过教化的孩童都懂得让梨,其背后还经过儒家的教化,怎会做出杀害母亲有悖人伦的事情呢?其实孔融弑母的谣言还要从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说起。

孔融和曹操是一个年代的人物,当初曹操起兵征讨刘表,为了消除割据政权,回到大汉的统一局面,当初的曹操确实是要做一个兴复汉室的忠臣,只是后来野心越来越大。也就是在出兵讨伐刘表的时候,孔融弑母的故事开始流传开来。孔融弑母是真的吗?

孔融进入曹操的麾下之后,经常和曹操唱反调,曹操想做的事孔融不让做,不想做的事孔融又支持,孔融是个恃才傲物的人,曹操认为是对的,他就说错,曹操认为错的他就又都赞同。后来曹操娶了袁绍儿子的妻子甄氏,孔融就写信拿武王伐纣,贡献妲己的故事讽刺曹操,但曹操却什么都没有说,忍了下去。不仅如此,孔融总是设宴款待一些天子的才子,这就让本就多疑的曹操更加的怀疑孔融。

而且孔融自恃才高,说话口无遮拦,说了很多“讪谤之言”,虽然很多史书上没有记载,可能是史官讳言,不敢下笔写,但从一些野史推理来看,估计是孔融说了一些想篡位的话,引起了曹操的杀心,后来被一个叫路粹的人举报,说他在各地招兵买马,图谋不轨,又自称天子,还无视朝廷礼仪,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不孝。当初孔融任北海相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这个人的父亲刚去世,后来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且没有因父亲的离世而面部消瘦。由此可以看出孔融是一个多么孝顺的人了,又怎会弑母呢?

根据野史推断,孔融弑母只是曹操为了杀掉孔融而编的一个理由,因为当时孔融说过这样一句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翻译过来就是亲爹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他们生下孩子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回罢了;生自己的母亲就像是一件容器,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这个容器也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曹操就借此杀害了孔融一家。宁可错杀一百,也绝不放过一个一直是曹操的人生格言,所以为了杀害孔融,他们一家人的姓名又算的了什么呢。

所以,不要再被那些网络谣言所蒙骗了,查看历史真相才是最好的解答。


查看详情>>
6

从小让梨的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事实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记载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通过孔融让梨就可以知道,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但是最后却背上了弑母的名号!孔融弑母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还得从孔融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说起,孔融从小就十分的好学而且出生在一个充满书墨和官僚的家庭!才能显现的很早,可惜他命运不好,13岁时就死了父亲,不过作为孔子后裔,孔融具有当官的优势,当官后的孔融刚直不阿,甚至敢对忿董卓。

董卓忌惮孔融的名声不敢杀他,把他从朝廷调到黄巾军猖獗的北海国当国相,到了北海国之后孔融整顿军备,积极抵抗和讨伐黄巾军,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口碑。

孔融为人有才不假,却情商不够,在袁绍和曹操彼此争霸时,有人劝孔融归附曹操,结果他把劝诫的人杀了,试想这样的事传到曹操耳朵会如何?

后来,曹操又挟持了汉献帝,通过汉献帝来命令各个诸侯,也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所作所为令孔融十分的不满!

曹操说对的,孔融偏要说是错的,曹操反对的孔融都赞成,曹操赞成的孔融都反对,总之孔融喜欢和曹操唱反调。

曹丕娶了袁绍儿子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但曹操并没有做什么,而是隐忍。曹操曾以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的命令,孔融知道后就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句话明显就是与曹操对着干!仇恨也就在曹操心里扎了根!

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母亲和孩子好比器皿与物品,物品取出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孔融甚至还大放厥词,说父母无恩,孩子只是父母欢愉之后的一个结果。

他说自己有粮食,宁可给陌生人也不愿意给父母。听到这样的观点,曹操喜出望外,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为由称其此番行为无疑是弑父弑母之举。

公元208年9月,曹操以图谋不轨和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并且株连全家,这一年孔融56岁。

所以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了这顶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过这个论点,后人无法考证。


查看详情>>
7

早慧的孔融为何会弑母?孔融因此扣上了一个不孝不敬的帽子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们小的时候都曾听过的。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小的时候以恭敬孝顺闻名,那么为什么会走上弑母的道路呢?

这要从孔融所处的政治背景开始说起了,孔融天赋异禀,勤奋好学,加之书香门第,在汉献帝继位后,他就被重用了,朝堂之上,孔融刚正不阿,丝毫不惧,暗中他走访官僚当中的贪污之人记录在册,被他检举的人多为宦官亲族,于是对他威逼利诱,但是孔融却视若无睹,陈述罪状时毫不隐瞒,据实禀告,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

他出入官场,恰巧董卓把持官场,孔融便和董卓激烈的争辩,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贬职,联合群臣举荐孔融任职于北海,而北海是黄巾军最为猖獗之地,时局复杂,自此孔融开始了在北海的六年任职,所以后世称孔融又为孔北海,官至北海,孔融又下发檄文,修缮城邑,开办学院,推举贤才。而后,亲写书信,与周边周郡联合谋划讨伐黄巾军,但是黄巾军的数量庞大,孔融又不得不求助他人。当时的平原相刘备在受到求助之后立刻出兵解围。

而后袁绍招揽孔融,孔融明白袁绍和曹操二人终会攻打汉室,所以他果断拒绝,袁绍招揽孔融失败之后,便攻打了北海,整整持续了半年,由于兵力悬殊,孔融的妻儿被袁绍的长子袁谭掳去,自己则连夜逃亡。

汉献帝迁都之后,征召孔融为少夫,每逢朝会,献帝都会问其意见,一时间孔融在朝堂风头极盛,群臣提议恢复“肉刑”,要用酷刑让宗室百姓畏惧王法,而孔融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旧时,人们不分善恶,淳朴善良,是有了战争,政局混乱,百姓们才涣散不服,君王要有为君之道,就不需要酷刑”。由此可见孔融的仁慈和爱民之心。

但好景不长,曹操后来把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乃宦官之后,他的出身和所作所为令孔融不耻,孔融便很多次在朝堂上弹劾曹操。曹操以军队要节约粮食为由,下了禁酒令,对此孔融大为反对。当即写下了讽刺文章说“成事之人无不饮酒,曹公为何禁酒呢?这乃是愚昧之举”,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仇恨也在曹操的心中埋下了。

在灭完袁绍之后,曹操和曹丕爷俩同时看上了袁绍的儿媳-甄姬,最后曹丕迎娶了甄姬,孔融便写文章大加戏弄,以纣王比喻曹操,此事无疑是加剧了曹操对孔融的恨意与杀心,孔融向来生性洒脱,不拘泥于礼教条例。

孔融曾提出过“父母无恩论”,就是说父母与儿女毫无恩情,母亲和孩子好比器皿与物品,物品取出,自然与器皿毫无关系!孔融甚至还大放厥词说“父母无恩,孩子仅是父母欢愉之后的结果”。他说“自己有粮食,宁愿给陌生人也不给父母”!听到这样的观点,曹操喜出望外,因为这样的言论颠覆了传统观念,违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为由称其“此番行为无疑是弑父弑母之举”,给孔融扣上了一个不孝不敬的帽子,处以死刑!

所以我们说的孔融弑母并不是指孔融真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给他扣上的这顶大帽子。孔融是否真正的提过这个论点,后人无法考证,孔融与曹操之间还有什么更深的...

查看详情>>
8

孔融弑母是真的吗?他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

东汉
孔融弑母
孔融杀母的故事
孔融真的杀了母亲吗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不少人还用来教育子女。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不仅如此,体现孔融才智孝义的故事还有很多。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16岁时,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事情败露后,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一家争相赴死,可谓一门三杰,就是这样一个从小才智出众,注重伦理常情的人,你知道他怎么死的吗?

他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株连全家。坊间盛传孔融拭母,并无史书记载,是为谣传。

孔融自恃才高,心高气傲,口无遮拦。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的时候,他竟然还想让曹操还权给汉献帝,曹操怎么可能答应,便对他怀恨在心。恰逢孙权的使臣来访,孔融不知收敛,对着使者发了一顿牢骚,惹恼了曹操。公元208年,曹操授意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散播"不孝"的言论。

原本前面几条罪名还不至于判处孔融死刑,好死不死,孔融之前还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被曹操抓住,大做文章。孔融的原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观都不能容忍,何况当时汉天下以孝义治天下。孔融的这一番高论完全超出了社会的底线,最后,曹操以孔融不孝的罪名理直气壮的,把孔融杀死了。

不知何故,后世传出孔融弑母,实属误传,不过这句原话倒真的是孔融亲口说的,曹操也没冤枉了他。令人费解的是,孔融一生以孝义闻名天下,何故最后会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你们觉得是什么令孔融抛弃之前的行世准则,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