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发布时间:2020-08-07
1

一代宗师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一起看看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阳明作为一代宗师,大家对他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建树一定不会陌生,但是他作为“悟道”之人,一代宗师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一起看看他在军事上有哪些成就。

王阳明是他的号,他本名王守仁,乃是明朝中期赫赫有名的人物。

王守仁的父亲是状元,他出身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王守仁自幼聪慧,颇有大志。

但是王守仁成年后考科举并不顺利,连续数次落榜,直到快30岁的时候才考中二甲进士,不过王守仁并未将科举成就太放在心上,在他心目中,人生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王守仁任职中央,因为触犯权贵大太监刘瑾而被贬职贵州龙场,并遭到追杀,他伪造跳水自尽才躲过一劫。

王守仁在贵州龙场期间,潜心悟道,据他自己说,他在这段时间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阐发了与前人不同的哲理,被称为“龙场悟道。”

悟道后的王守仁命运也迎来转机,刘瑾一伙被扳倒,王守仁重新被启用。

这一次,王守仁被用于镇压盗贼的军事行动,当时江西等地盗贼蜂起,横行数十年,难以剿灭。

王守仁率领官军到后,左右横击,前后扫荡,只用一年时间就扫平了匪患,破匪寨数十座,擒杀头领数十人,剿灭悍匪数万,被当地人称为“神人”。

后来宁王叛乱,又是王守仁,声东击西,闪电突袭,只用30多天就平定了一方藩王的叛乱,堪称用兵如神。

王守仁立下大功,但是终正德皇帝一朝,他都没有受到更高的封赐,直到嘉靖皇帝时代,他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又开始了他的平叛生涯。

王守仁用兵被称为“狡诈”,他能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又能避实击虚,来去如风。

嘉靖皇帝未必是一位好皇帝,但他当政时期确实重用提拔了一大批厉害的人物,如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徐阶、高拱等人,王守仁也算一位。

王守仁的用兵和他的悟道颇有关联。

在王守仁之前,儒家学说完全服膺程朱之学,以格物,尊上等追求为主,王守仁却提出,应该更加注重人内心的感受和追求,不应该对外物过分看重,对于皇帝固然要忠诚,但是民心更重要,不能只知道有上而不知道有民。

王守仁的哲学理论被称为“知行合一,阳明心学”,备受后世推崇,曾国藩等人是其理论的实践者,他的理论也对于日本影响颇深。

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守仁其实是把儒释道三家精神的精华糅合在了一起,以儒家为主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至今仍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我们。


查看详情>>
2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难怪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人敢去惹他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在正德年间,有一个定律,惹谁都不要去惹王阳明”!

《明朝那些事儿》里提到一个定律:在正德年间,千万不要得罪王阳明。这条定律到了嘉靖年间竟然还是有用的。我们可以再推广一下——在之后的岁月中,不管怎样都不要得罪王阳明。

为什么?因为王阳明的道行太高了,别人的阴谋诡计在他面前都是小把戏,譬如关公面前舞大刀,是活得不耐烦了。

道行的意思是修为境界,是一个人的软实力,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格局,或者用《三体》里的降维去理解。简单来说,一个人的道行高,那他就可以随便欺负别人,而别人则没有一点办法。当然,这样的人也没心思去欺负别人。

什么是道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句话,「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这就是说一般人都像是飞鸟游鱼一样,都有各自的破绽,因此就可以有办法去对付,而老子那样的人就像是龙一样,可大可小,可飞可游,可隐可藏,在你还没有想到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在你的罗网中了。

其实,不管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片罗网之中,受制于习俗、道德、法律和成见,我们的思想、身体都是在桎梏里,所谓画地为牢,就是这个意思。

这不是不好,毕竟很多人都是需要“管理”的(咦,成龙?),不然就是无法无天,世道大乱了。

可也有一些人,他们可以利用习俗、道德、法律和成见,但自己却“不在三界中,跳出五行外”,不受影响,逍遥自在。比如,王阳明。

王阳明的“套路”防不胜防。

王阳明一开始虽然聪慧过人,但还是对儒家那套学说理论挺相信的,所以他想要修身治国平天下,在朝廷上得罪了大宦官刘瑾,然后被打了四十大板,赶去贵州龙场做驿丞。

而刘瑾对王阳明恨之入骨,害怕王阳明死得慢,于是派手下半路袭杀王阳明。王阳明见势不妙,又是沉江,又是浮海,搞得杀手摸不清头脑,以为王阳明已经死掉了。

然后王阳明赶赴龙场,在这个瘴疠偏远之地,别人往往或病或忧闷而死,王阳明偏偏越来越快活,甚至是一朝悟道,成了开宗立派的圣贤人物。

等他悟道之后,这个世界已经束缚不了他了,如果说世界是一座高山,王阳明已经站到了山顶,就算老子、孔子再世,也不过与他平等而立。

心里有“道”,手里的“术”自然是千变万化,应用无穷,我们看《明朝那些事儿》里王阳明去江西剿匪,那些土匪跟孟获似的,又凶残又狡猾,反复无常,玩弄当地官府于鼓掌之中,没有人能奈何他们。

等王阳明过来后,他也不七擒七纵,直接收服土匪的耳目,以“奇诡”、“狡诈专兵”打败土匪,连着砍了几个核心分子,为祸数十年的匪患被一朝平定,当地人奉王阳明如神明一样。

王阳明的两个启示。

一个是“不动心”,只要你能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那你就不容易中别人的套路。而一旦动心,贪嗔痴的妄念如炽,就为人所拘役了。

查看详情>>
3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在中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他和孔子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意指能做到此三者就能虽久不废,流芳百世。三不朽也为圣人指出了标准,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此三不朽,且三者合一才谓之“圣人”。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做到“三不朽”的圣人,他就是王阳明。

一、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1、和孔子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做到“三不朽”的两个人

“立功”指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伟大功绩之人,治水的大禹,北击匈奴之卫青,抗金名将岳飞都可称得上“立功”;“立德”指为世人树立一个道德规范且影响深远,大到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小到孔融让梨、清官海瑞都可称得上“立德”;“立言”,指的是著书立说,创立属于自己的学术流派,且习者众多,桃李天下,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孟、老庄、韩非、墨子、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可称得上“立言”。

三不朽做到其一,已然不易,可以称之为“伟人”或者“名人”。如果有人将三不朽做全了,是否能称为“圣人”呢?而王阳明就做到了“三不朽”,厉害不厉害呢!

2、内圣外王

至于王阳明到底有多厉害,见仁见智,但我自己认为,王阳明已经非常接近中国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了,不说是圣人,也差了不太多。我说他外王,不是平宁王之乱,剿灭贼盗之类的军事功绩,他自己写诗“耻说兵戈定四夷”,军功其末道。他的外王表现在他在晚明对于一代士风的引领,是对于天下事的担当。而内圣则是他对于儒学理论的推进。论精一之学,他已经推到极致了。所以王子的理论很漂亮,直指人心,有一种剪除枝蔓以后的豪气。但是这种豪情又不是放肆,看过他的书的人都能理解,他对于君子的要求是多么高。那种极度自制带来的极度自信与自尊,正是心性之学在屡践上的崇高境界。孔孟以下,也就只有朱子等非常少的人可以和王阳明在儒家理论修养上能够比较。

二、中国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王阳明

1、多数国人不看古代典籍

现在大多数人基本不看中国古书,这几乎是共识了。我去绍兴祭拜阳明先生,当地出租车司机根本找不到路…也根本没听过这个人。但是我在兰亭那里遇到一个日本人…他却知道王阳明…我当时很是感慨了一阵…所以,大家不知道王子是很正常的。而且看了明朝那些事,看了官居一品啥的,认为自己知道王子,喜欢王子的,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

2、哲学本来就是小众学问

其实哲学或者说思想史,本来就是小众的学问,更遑论在急功近利的当代中国。阳明学的学习要下苦功夫,但短期内又看不到学习的好处。当前中国的学习,包括大学生的学习都偏于“术”而不重视“道”。

3、阳明学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修炼的

尽管他号称“人人皆可成圣”,但其学说好似一行极其简洁而又极其难懂的代码,没有一定学养和事功磨练的人,学阳明心学,很容易误入歧途,堕入偏门。知识分子容易流入袖手谈心性一路。光是谈良知,却没有王阳明本人在军事、政治、人情世故甚至气功玄学方面的造诣,也不勤奋学习这些“术”,于是什么也做不成。

王阳明生前对此即有所警惕,却无法屏退此弊,因为个人的奋斗是无法传授的。...

查看详情>>
4

明朝一代圣贤人物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于哪里?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明朝一代圣贤人物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于哪里?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罕见一大伟人!王阳明的一生可谓是光彩夺目,他平生最让人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心学跟军事。

王阳明12岁时,在课堂上问教书先生:什么事情是人生的第一大事呢?教书先生回答:去参加科举考试然后榜上有名,就如同你的父亲一样!这时候王阳明回答道:老师这并不是学生想得到的东西!教书先生:那你觉得什么才能算得上是人生第一等大事呢?只见王阳明坚决的回答道:我以后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具有超凡才智的人!教书先生听完后是一阵惊叹,王阳明如此小的年纪竟然有这么高的觉悟实属罕见。

王阳明15岁那年,他的父亲带他去到了关外,在关外王阳明见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跟墨色的戈壁风光,看到眼前的此景王阳明被震撼到了,但是一想到这么美丽的风景竟然被游牧民族给进行控制,他就十分的不开心。所以跟随父亲回到家乡之后,王阳明便把自己关在屋里连续几天都不曾出门。之后王阳明拿着奏章对自己父亲说:我已经写好了奏章,你去把这个奏章转交给皇帝,我愿意出关去讨伐游牧民族。王阳明的父亲听完气就不打一处来,大声呵斥道:你简直就是无知,简直就是狂妄的没边了。

从此之后,王阳明的父亲觉得他可能是读书读抑郁了,所以就想着让他去结个婚,以此来帮她来分散一下身心。就这样专门安排王阳明去江西结婚,可是王阳明这个人竟然在结婚前一天晚上,跟一个十分聊得来的江湖人士聊了整整一晚,把结婚的事情直接给在抛在了脑后,后来这件事情也是被广为流传。

21岁那年,王阳明奋发图强读完了朱熹的著作之后,便邀请了他的几位好朋友到家里面“格竹”,就是通过竹子来推理事物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之中王阳明跟他的朋友都晕倒在地,之后醒来的王阳明也是对圣人的学说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有一次,王阳明去到杭州的虎跑寺游玩,他听到当地人们说,有一个僧人已经在寺庙中打坐长达三年的时间,王阳明表示很奇怪,决定去一探究竟。王阳明好奇的看着和尚,然后一直在身边说一些激怒和尚的话,最终和尚听不下去了睁开了双眼。这个时候王阳明看着和尚说:家里面没有其他人了吗?和尚说: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在家中。王阳明接着问:那你就不想你的母亲吗?和尚说:怎么可能不想呢!

看似一次平常的对话,让王阳明再次陷入了沉思。他终于发现朱熹是把时间万物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是“理”,另外一份是“欲”。王阳明觉得朱圣人的学说是有不正确观念存在的,王阳明觉得人的欲望永远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而朱圣人所说的“理”它是存在于世界万物当中的,但是“理”最大的敌人就是“欲”,想要存在天理的话,就必须要扣除人欲。所以王阳明觉得朱圣人说的是不符合常理的。

连续发生的几次事情给王阳明造成打击,他开始慢慢丧失了想要做圣贤的想法,只专注于五件事情,那就是“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学”这五样。

王阳明独创“心学”

许多人都觉得,在古代能够被称之为一代理学大师的人,除了宋朝的朱熹以外就没几个人了。但是王阳明...

查看详情>>
5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哪里?他面对局势一眼就能看透本质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王阳明的认知能力,或者说洞察力,是他安身立命的底层能力,也是成就他"真三不朽"的硬实力。面对复杂局势,王阳明每每一眼看透本质,依靠的就是他极高的认知"分辨率"。

什么是认知"分辨率"呢?认知就像雷达,不同"分辨率"的认知看到事物的细微程度也不相同。分辨率高的认知看得更深更远,分辨率低的认知看得更浅更近。

王阳明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一眼看透本质的潜力,都能拥有极高的认知"分辨率",只不过大多数人把它埋没了,又不知道如何提升而已。

所以,想练就一眼看透本质的能力,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认知"分辨率"。

01一眼看透本质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教父》里有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深以为然,一眼看透本质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能力之一。

王阳明在杭州疗养期间,有一天,他去虎跑寺游玩,听说寺里有一个和尚,已经闭关三年,整天闭关静坐,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看。

王阳明来到和尚面前,粗声大气地对着和尚喊道:

"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

和尚一听非常吃惊,立刻睁开眼睛,站起身来。他自己是善于摆弄禅机的人,反而被王阳明吓得不轻,知道王阳明不是凡人,于是和尚毕恭毕敬地给王阳明行礼问道:

"小僧不言不视已三年于兹。檀越(施主)却道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此何说也?"

王阳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他,你是哪里人,离家几年了?

和尚回答说,他是河南人,离家10几年了。

王阳明又问,家里亲戚还有什么人?

和尚答道,只有一个老母亲,现在不知死活。

王阳明接着问,你还想她吗?

和尚答,不能不想。

于是,王阳明说道:你心里想念母亲,这个念头时时升起,虽然整天不说话,其实你心里已经在说了,也在看了。

和尚听完这番话,幡然醒悟,双手合十行礼向王阳明请教。王阳明向他讲解了父母天性,不能断灭的道理,没等王阳明说完,和尚不禁大哭起来,第二天一早就手势行礼回老家去了。

故事中,王阳明一眼看穿这个和尚虽然三年坐禅,看似如如不动,心静如水,其实心里一直有念头升起无法消除,果然是因为惦记老母亲。

三年来,这一点,为什么别人都看不出来,只有王阳明能一眼识破呢?这就是因为前文提到的,王阳明的认知"分辨率"极高,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俗来说,就是洞察人心。

一个人,如果能迅速准确地洞察人心,就更容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一定可以正确地做出决策。这样的人,在事业上就可以处处先人一步,就更容易取得成就。

事实也证明,社会精英都具有这种特征,可以说,一眼看透本质,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02如何提升认知"分辨率"

王阳明本人的认知"分辨率&q...

查看详情>>
6

明朝的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其实他从小就与众不同了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接近圣贤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影响深远,甚至在日本也大放异彩。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做了一个调研显示,日本人最敬畏的中国人有《孙子兵法》作者孙武,也有诸葛亮。但是名列榜首的,却是一个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名字,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名字——王阳明。

有日本军神之称的东乡平八郎,也是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参观完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后,扬言中日开战,日本必胜。

他又主导了日俄战争,打败了欧洲强敌,所用到的就是王阳明经常使用的战术,故布疑阵,声东击西,彻底打败了俄国人。后来日本人也就占据了中国东北,这是用了中国人的军事思想,在中国的地盘上,打败了外国人,占领了中国的土地。

后来有人问东乡平八郎用兵之道,他默不作声的掏出一块腰牌,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日本军神,是个王阳明的小迷弟。在现代日本,稻盛和夫也是王阳明的粉丝,他多次主动承认,人生中最大的偶像就是中国的王阳明,并承认自己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

明朝的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从小与众不同,立志成为圣贤!

1472年,王阳明本名王守仁,生于浙江余姚王家,他从小就比较活泼,七八岁的时候就迷上了中国象棋,那时候的王阳明为了象棋可以做到废寝忘食,不是在下棋,就是在去下棋的路上。

读私塾的时候,王阳明不满意,教书先生说读书是为了做大官的答案,他马上怼了回去,他说自己认为读书就是要做圣贤,当时教书先生一脸懵逼。

王阳明是自发学习兵法,苦练骑射,甚至还不断模拟古代著名战例。 他甚至还跑出去几百里地,到实地去考察地形,15岁的时候,他就自己到居庸关外面,看看为什么每次都打不过蒙古。他甚至打入敌人内部,跟蒙古人混作一团,还在蒙古举办的射箭和摔跤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6岁时,王阳明到南昌迎娶白富美,新娘是江西副省长的闺女,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成婚的当天,王阳明居然失踪了。他居然跑到道观里,向道士讨教养生秘诀。

龙场悟道,一跃而起!

一次他被卷入权力斗争,因为直言相谏,他被按在地下打了屁股,被抓到了当时最暗无天日的锦衣卫监狱。出狱后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站,去担任站长,那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个地方果然是荒无人烟,条件极其艰苦,烟瘴之气盛行,蛇虫甚多,基本上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当地都是彝族,苗族,居住环境相当原始。因为他是戴罪之身,不能住驿站,只能住山洞里。

有一天一只熊摸了进来,咬死了他的一个仆人,这让他吓坏了。以后他处处小心,特意叮嘱下属和仆人,不要跟当地土人讲话,甚至不要有眼神交流,那帮人杀人是不眨眼的。在烟瘴之气发生时候,他就煮草药,驱赶毒气。还自己收集种子,带着仆人一起开垦土地,自己种粮食吃,过起了野蛮人的日子。

一个一心想当圣贤的年轻人。从此过起了野蛮人的日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段时间,王阳明不断的反思自己,他发现每当自己要与理想搏击的时候,总是被现实打倒在地。这些东西一直在他的思...

查看详情>>
7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哪里?若读懂他,你将受益无穷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明代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因此被人称为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

中国几千年来,英雄人物也会,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也好,数不胜数,而被称为圣人的,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大家都知道,半个是曾国藩,这另一个圣人就是王阳明。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为啥说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呢,因为他在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学说——阳明心学。就像以前人们都在说地球是方的,突然有人说不对,地球是圆的一样,非常厉害。

其实心学并非王阳明首创,但王阳明将其发扬光大了。心学是儒家的一个重要学派,儒家自先秦孔孟和荀子之后,在宋代延伸出了两个学派:理学和心学。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宋朝大行其道,而到了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提出了“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

王阳明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这三句话层层递进,构成了王阳明的学术体系。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起点,王阳明在反思程朱理学的错误时,顿悟出了“心即理”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整个阳明心学。

王阳明从小就与众不同,别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中科举,而王阳明读书则是为了做圣贤。所以当王阳明学习了程朱理学后,便和朋友相约去格竹子中的理。结果对着竹子坐着格,他和朋友相继也大病一场。王阳明始终想不明白,这竹子与伦理道德有什么关系?朱熹肯定是不会错的,因此王阳明觉得是自己还不够格,看来这圣贤不是人人能做的。这个故事,叫做“亭前格竹”。

后来,王阳明因为上疏弹劾刘瑾,被贬到了贵州龙场驿站,那个地方非常荒凉,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王阳明在那个地方没有灰心失望,他开始日夜苦思:如果是圣人到了这个境地,他会怎么做呢?终于有一天,他悟出了“心即理”的道理,史称“龙场悟道”。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精髓就是三个字:“致良知”。在王阳明晚年的时候,他就只讲这三个字,“致良知”也成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

每个人都有良知,但是世上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坏人呢?王阳明认为,这是因为私欲遮蔽了人的良知。人的良知本如明镜一般,而私欲就像是锈迹与灰尘,它们渐渐沾染了整个镜面,镜子就昏暗不堪了。想要让镜子恢复明亮,就要“存天理,去人欲”,具体的措施就是——知行合一,听从自己的本心。

王阳明的心学最高智慧便是说透了人的命运,命运并不是天数,而是靠自己把握,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王阳明最终还是把握住了福气,顺势而为,最后成为了圣人!

有人说他是明朝风气败坏的根源,也有人说“一生伏首拜阳明”。其实,不管别人如何诋毁,阳明先生都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学说简洁有力,读懂了王阳明,可以让你受益无穷。

查看详情>>
8

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

他是明朝最杰出的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

1472年,王云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书香门第。父名华,字德辉,成化辛丑(1481)进士,仕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余姚县一个老妇人岑氏,晚上睡觉时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站在一片红色云海中的神仙送了个婴儿给她,岑氏便从梦中惊醒。

结果第二天她的儿媳就生下个男孩。这可是件大事,他祖父想:既然是神仙从云海之上的送给他们家的,也不好违背神仙的意思,那就叫王云吧。

既然是神仙送来的肯定与众不凡了。

果然,这王云的确与众不凡,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

明朝的厉害人物出仕都离不开和尚,前几期讲到的道衍、于谦如此,王云也如此。

一天王云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碰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和尚。和尚摸了摸他的脑袋,叹息道:“多好的孩子,可惜被点破了。”

小伙伴们将此事告诉了王云的家人。

王云的祖父听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马上就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也是大家熟识的王阳明。

王阳明自幼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一面!

11岁随祖父进京与父亲团圆,当众作诗为祖父解围,技惊四座。

12岁与老师作答:读书为做圣贤。

15岁,游历关外关外后就拟写奏折要带兵出征,为国效力。

17岁娶妻诸氏,结果结婚当天与道士论道忘记了还要结婚这事。

当时,父亲王华给他挑了一个故交之女为妻。王阳明赴南昌结婚!

没想到,娶亲当天,又出了幺蛾子。结婚那天,拜堂之际,大家却发现新郎不见了。

岳父一家赶紧派人四处搜寻,次日凌晨才在道观里找到王阳明。原来他遇到了一位得道高人,深谙养生之道,于是两人谈经论道,结果把结婚的时间给忘记了。

此事迅速传遍洪都(南昌),民众惊叹:“真乃一异人也。”

21岁接触朱熹理学,得知要成为圣贤需要“格物穷理。”

于是便决心通过竹子探究真理,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过了七天七夜,也未反格清竹子反而把自己给格出了病。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也因此,对“格物”学说产生了些许的怀疑。

28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王阳明洋洋洒洒写一篇文章,痛斥刘瑾为“权奸”。刘瑾一看,怒从心起,直接廷杖四十,贬去贵州龙场驿当一名没品级的驿丞。

尽管这样,刘瑾还是不会放过王阳明,准备半路把王阳明给干掉!

王阳明洞察到杀机后,布置了一个完美的自杀现场。

把衣物留在钱塘江边,留下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

其实早已爬上商船,溜之大吉!

贵州龙场驿,那可真叫一个荒凉,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

《阳明先生年谱》中,记录当时的情形为:“龙...

查看详情>>
9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体现在哪?他为后辈也留下了很多思想学说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王阳明至今被称为“千古第一人”是名不虚传的,因为他不仅精通儒家,就连道家和佛家也有很深的造诣,一生为官。他的学术思想对明代有很深的影响,甚至还传到了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地区。王阳明的厉害之处体现在哪?

第一,家族背景不简单

王阳明可是一个妥妥的名门之后,众所周知的王羲之相传是他的老祖宗,而且其父是当朝的状元,从老一辈到他父亲这一辈都是很厉害的。

王阳明很幸运地遗传了家族的优良基因,传说他母亲怀胎时超过十个月,他的祖母在其出生时,还做了一个天神送子的梦。

王阳明长到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有一天一位高僧路过王家,摸着他的头说了句“好个孩儿”,后来祖父就为其改名“守仁”,从那以后王阳明就开口说话了。

第二,年少有志

王阳明自小就和他人不同,当别人都认为读书是头等大事,可他却另类的认为读书不是什么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事是做一个圣人,这个理念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灌输给王阳明的,但是这个理念却成为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于是他的科考路也的确不顺,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王阳明却觉得不得志没啥丢人的,反而觉得因为不得志而羞恼是件丢人的事。

第三,钻研精神

王阳明曾偶然接触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于是就很认真努力的钻研朱熹的理论,为此他还格了七天的竹子,却没有收获,还大病了一场,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通过这件事,王守仁就把朱熹的理论放下了,开始了自己的心学研究。

第四,军事造诣

在他为官期间,功绩也是不少的。正德十二年平定了江西盗贼流寇,其用自己的军事计谋很快消灭了盗贼。两年之后,又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这次平定叛乱只花了35天,效率可是十分之高了。

第五,三大证道

王阳明的三大证道分别是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和天泉证道。公元1506年,王守仁因为得罪刘瑾而被贬与贵州龙场,他在龙场那里领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认为知行合一,意思是知和行没有先后之分,是一起存在的。天泉证道是致良知的修养论,他曾与学生辩论得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要跟着自己的良知做事,准没错。

王阳明的一生为明朝做了很大贡献,也为子孙后辈留下了很多学说思想,这样一位伟大的牛人,真的很值得后人敬仰学习。

从明代到清代乃至民国,无数政治家,思想家,都把王阳明奉为心灵偶像,比如说胡宗宪,曾国藩,左宗棠,等等。包括民国的时候,一些伟人都是王阳明的粉丝,终其一生,都把王阳明全集放在自己的身边。

王阳明的心学,不仅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漂洋过海,在明末的时候传至邻国,邻国有军神之称的东江平八郎,刻了一块刻有“一生伏首拜阳明”七个字的印章,随身携带。

查看详情>>
10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从下面可以看得出他是从小牛到大的

明朝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
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

说到明代,一位超级有实力的王阳明其实真的是好厉害的,这个人很有个性也非常的有趣,但是有的人还是不太了解这个人,其实这个人真的不简单的,其实很多人都说他实在是太厉害太厉害了,所以就有人给出做了一些介绍,多样这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人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吧!

明代奇人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经常听各种学者夸明代奇人王阳明是个牛人,王阳明真的那么厉害吗?沿着王阳明的成长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生的家庭就很牛

王阳明的一生确实非常牛,首先他出生的家庭就是个名门望族_牛人世家,传说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晋朝王義之书圣,父亲是当朝当红状元郎王华,王阳明很好的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

通常牛人、奇人出生都会有很多特别的现象,拘传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抱着一赤子,从红云天端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出生后,他5岁还不会说话,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故祖父给他改名“守仁”,“阳明”是他的号,从那以后他才开口说话,够神奇的了吧!这一传说或许说明王阳明确实是承载着一些伟大的使命而来的吧!

2,少年立志就很牛

王阳明从小就志存高远,心思不同于他人,一次课堂上的探讨,他竟认为科举并不是第一头等大事,真正最要紧的是读书做圣贤之人。

然而牛人命运皆多舛,他也大起大落几次,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才中。几经磨难,王阳明却说:大家都是在为不得志而羞耻,可我却为自己因为不得志懊恼而羞耻。是的,他就是个这般不同寻常的牛人。

3,钻研精神,就很牛。

王阳明曾去拜访娄谅,娄谅跟他讲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他听了之后,十分开心,就开始钻研朱熹的书,为了理解朱熹的理论,王阳明格了七天的竹子,但是没有一点收获,反而生了场大病,这个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阳明刚开始很相信朱熹的论说,通过这次他便把朱熹之道放下了。开启了自己的心学研究。

4,三大正道很牛:

(1)龙场悟道,心即是理的人生论

公元1506年,王守仁得罪了刘瑾,就被贬到贵州龙场驿栈那边当驿丞,他到龙场那里得到新的领悟,史称龙场悟道。王阳明终于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王阳明在这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

(2)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知行合一,知与行没有先后之分,都是一起出发一起消失。致良知,人所有的行为最终是要回归到内心的,所以在做出任何行为之前以良知致之,方能在最后不愧于心。

因此王阳明认为,应该本着自己的良知去对待每一件事物。比如你知道对父母应该孝敬,那就去孝敬父母,这就是“格物”。在格物的过程中,内心的尘埃会被慢慢擦去,良知会达到极致,就像明镜一般明亮,这就是“致知”,也就是使良知达到极致,也就是知行合一。

(3)天泉证道,致良知的修养论。

与两个学生在天泉桥上辩论最终得出:“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