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原来他年轻的时候就名誉天下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圣人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最纯粹、最博学、最完美的一群人,他们是历代推崇学习的对象。孔子、孟子,分别作为儒家创始人和发扬者,成为了后世最受认可的圣人。但说起唐宋之后,最受认可的圣人,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当仁不让。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各国也十分推崇他的学说。龙场悟道更是后代津津乐道的传奇,那么圣人王阳明龙场悟道始末究竟是怎样的呢?
王阳明的父亲是当朝状元,也是朝廷大员,所以他的出生就注定不凡。年幼的王阳明在学生生涯,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跳脱的性格。状元父亲鼓励他考取进士,光耀门楣,延续王家荣耀。可王阳明却发表了:科举有什么重要的,我要做一个圣贤的言论。这可气坏了他的父亲,自己聪明的儿子想法太异想天开了。
王阳明不仅想了,而且亲身去做了。鉴于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才十几岁的王阳明,偷偷学习兵家经典著作。十五岁那年,他还游历了燕京周边的要塞重地。并且还向朝廷上书献策,引得许多名臣,对这个胸怀经纬的小家伙很感兴趣。
有这么一种现象:文人、武人互相不对付,在宋代以后越发泾渭分明。可王阳明不一样,人家不仅学兵家经典,还对儒学有很深的造诣,对学术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为此还发生一件趣事,十七岁王阳明在洞房花烛夜,做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新娘子等了一夜,新郎不见了。天亮后,岳父大发雷霆去找他,结果发现王阳明和一个老道坐在地上,论了一夜养生之道,火都不好发作了。
一件事彻底改变了王阳明的一生,由于十分推崇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决定亲身实践,竹林旁边,一个年轻人面竹而坐,进行格物。性格执拗的王阳明,用自己过人的毅力坚持了整整七天。然后,自己晕倒了,自此立志成为圣贤的他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我无意中举,可我还是成为了进士,说的就是王阳明这样的天才。“格竹”失败后,年轻的王阳明陷入了人生低谷,意志消沉。状元父亲,趁机鼓励他考取进士。常年学习兵法的王阳明,重新拿起儒家经典。不过两三年学习,他就考上了举人,进士虽然落榜,却赢得了当朝内阁首辅李东阳赏识。最终在二十八岁,他达到了父亲的高度,成为了大明进士。
“玉不琢,不成器”。超凡的成就,往往由非人的磨难铸就。意气风发的王阳明步入官场不久,就得罪了大宦官刘谨。被流放贵州龙场,中途甚至靠跳水躲过追击。
当时的贵州龙场,苗族聚集,山多田少。环境极其恶劣,身为官吏的王阳明都只有一间草房,食不果腹。刘谨派来监管他的人,都受不了返程了,可他却怡然自得。在青山绿水间,他回想起了昔日“格物致知”的事件;想起了熟读的儒家经典;想起了明廷腐朽的现状;看到了龙场荒凉的景象。
一切经历浮现在了王阳明的脑海中,激烈的文思风暴中,他渐渐有了全新的感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此刻的王阳明,彻底否定了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他认为评价事物的标准,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人们通过心灵最纯...
查看详情>>与“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原来他年轻的时候就名誉天下”相关的文章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之后的日本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俯首拜阳明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其实这句话不过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书中被提及,其出处是从1905年同盟会员萧鸿钧开始和姚业鑫1989年出版的《名邑余姚》提及以外,在日文的wiki和东乡研究网站上中都未以文或者日文的形式提及此句。
当然日本受到阳明学的影响却是很深。
从江户时期的中江藤树开始,经过熊沢蕃山、山鹿素行的传承,到江户末期的大塩平八郎,形成了一套“日本特色的阳明学”理论。
之后在明治维新中,阳明学又成为抵制文化层面全盘西化的文化武器,到了近现代后三菱、瑞穗两大财团的创始人,以及部分海军军官和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都成了阳明学的信奉者。
当然这也是阳明学思想的魅力所在,可以说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而且是本国本人的特色,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识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任何其他思想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说到阳明学就不得不说说道他的发源地,大明朝。(似乎日本的东西发源地都在中国)
对于明朝,后人有着诸多评价,有人说“治隆唐宋”有人说“远迈盛唐”。但是无论怎么说,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货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以称之为汉人最后的脊梁!
而撑起这股脊梁的就包括了大明无数的文臣猛将,无数的百姓。而说到大明唯一一个即使让满清都无法黑的人就是阳明学的创始人——王阳明。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圣人的王阳明。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年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内,他的父亲在他9岁那年高中状元,王阳明出生时自然与平常人不同,母亲怀了他14个月,在分娩前曾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果然,古代的大人物出生的时候,都会有各种的异象。当然这种异象看看就好。
王守仁长大后,对于当时的·正统儒家思想宋明理学产生了思考,既然你朱熹说“格物致知”,那我就格嘛。随后18岁的王阳明用了7天7夜的时候来格自己门前的竹子。
然后王守仁就饿晕了,然后他就对朱熹抱以深深的恶意,对理学产生了质疑,而这也是他开启传奇之路的的开端。
虽然王阳明很看不起理学,但是毕竟他是王阳明,轻轻松松就中了举人,之后又中了进士,入朝为官,不过很可惜当时刘瑾执政,王阳明看不惯刘瑾的行为,决定上书进谏,被刘瑾贬至贵州龙场做驿站站长。
而在隆昌这里,王阳明领悟了天地间最大的道理,他将这个道理称为“知行合一”,并且在这里阐发了自己的心学大道。从此以后天下除了一个“理”还多了一个“心”。
该学派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总而言之,不为外物所扰,不同于理学的人应该顺从天理灭掉人欲。在阳明学派看来我心即是世界,我心即是天理,顺从自己的心意走。
当然王阳明肯定不知道后来大明的文臣士大夫们把自己“心”字彻底玩儿出了花儿来,彻底的随心了,甚至已经脱离了人这个字的范畴,如果他知道估计就会选择不创建阳明心学吧。
当王阳明走出龙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天下无敌。
刘瑾被除去后,王阳明得到重用,先后任职吏部文选...
查看详情>>与“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之后的日本也受到了他的影响”相关的文章
你知道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吗?他经历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呢
你知道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吗?
因为一本描写明朝的小说,有位叫做王阳明的官员彻底的火了,小说中他被作者称之为"圣人"。那么王阳明能否担当这个称呼,他究竟又经历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就让小编为大家揭秘。
王阳明应该叫王守仁,不过别号阳明大家都称之为阳明先生。出生于1472年浙江绍兴府,活跃于明朝正德和嘉靖年间。无论野史还是正史记载,王阳明似乎是有点"笨鸟先飞",4-5岁还不会开口说话,12岁不读书却想着要干番大事业。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年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也能称得上是权贵显赫。
好在王阳明也没有犯太大的错误,整天有些神神叨叨。不过王阳明异常聪慧22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中第。此后王阳明恣肆狂狷,被发配到贵州龙场。直到1509年王阳明前往江西吉安担任知县,这段时间都在贵州"悟道",此时王阳明居然开创出一种新的流派,这个流派被后人称之为"心学"。
47岁的王阳明在任上,用35天的时间斩杀俘获数万名叛军残匪。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与之相邻的王阳明随后将收缴的盗匪组成杂牌军,居然将宁王的叛乱在很短时间内镇压,后王阳明回到都城开门授课。1527年王阳明担任两广总督,从官员的晋升途径以及仕途的顺畅来看,王阳明深受正德和嘉靖两位皇帝的信任。其实世人对王阳明的爱戴,并不是看他担任了哪些官职?其实王阳明创建的"心学",才是后人真想学习的目标。
心学的核心思想太过深奥复杂,小编我对这个学派的浅显认识就是:"圣人先贤说的话,不一定正确,假如没有真正的圣人,那么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核心思想就是"知行合一"。并且王阳明对圣人朱熹似乎是颇有微词。所以这位阳明先生所创立的心学流派,全世界都有广泛的信徒。
可是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这种心学流派其实并不被主流所推崇,小编我的看法是,虽说王阳明不拘泥于细节,脱胎圣人思想,但是他所创立的这个学派,还是能看到儒家的影子。心学的思想带有很偏执的质疑性,我认为王阳明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他对于军事也有很深刻的了解。
但是将他比作圣人有点牵强附会,当然这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理解而得出的结论,对于小编我的看法是,王阳明他确实很有才华,也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所建立的学派被不少人认可接受,这就是王阳明的成功。
查看详情>>与“你知道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吗?他经历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呢”相关的文章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全因他一生中做到了这些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圣人,王阳明可以说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中是没有争议的。就连“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都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王阳明眼中,人活于世,一切烦恼皆由心生,因此,要不断以心之力去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的淡然之境。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全因他一生中做到了这些。
01 欲修身,先养心
自古以来,圣人们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道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因而他说出了“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深刻道理,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他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对于人的强大作用不可小觑。
身处浮世之中,我们总难免会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这些东西也常常让人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部分人甚至会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其实这些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02 欲静心,先戒躁
要说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的:“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03 欲去焦,先宽心
“如今于凡忿懥(fèn zhì)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这句的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04 欲心旷,先求简
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05 欲简泊,先意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这是个物欲横流、...
查看详情>>与“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全因他一生中做到了这些”相关的文章
明朝时期的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他的心学影响已远传海外
在中国的五千多年历史中,要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那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孔子。孔子创建了儒家,打造了中华文化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他的学说,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甚至对世界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天的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他的影响力以及毋庸置疑,完全可以被称为圣人。
除了孔子之外,中国还有一个人能和孔子并称为圣人,这个人就是明朝时期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明朝时期的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
王阳明的辉煌一生。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名守仁,号阳明。他从小就和别人不同,母亲怀了他十四个月之后才生下了他,在5岁之前都不会说话,所以一开始都被周围的邻居认为脑袋不好用。而在5岁之后,他的父亲听了一位高人的话后,给他改了名字,他才开始说话。当然,这和改名字肯定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当时的人一定却认为在是“神迹”。
王阳明家可以说是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学识渊博,父亲更是状元,所以他从小就接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而且他自小就聪明伶俐,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一个大志向。
在一次的私塾授课中,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天下第一等事情是什么?”,其他同学的回答都中规中矩,但是王阳明的回答却惊为天人,他脱口而出:“成为圣人!”这种大志向从一个小孩口中说出,让人觉得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却也让当时的老师觉得他是少年壮志。
此后,他似乎就在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并且让他后来面对无数苦难,不忘初心。此后,王阳明的人生开始面临重重挫折。
他和多数人一样,参加了科举,但是他考了3次之后才考上。此后他在工部观政期间,又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为龙场驿丞,甚至还被刘瑾派人追杀,直到跳入水中才逃脱。随后他就到了贵州龙场上任。
那个时候的贵州龙场还是烟瘴之地,只有一些少数民族生活在那里,而且生活条件也非常差。当他上任的时候,甚至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在一个石洞中,里面还有口石头做的棺材,那就是他睡觉的地方。好在后来当地的百姓,一起给他建筑了一所房子,他才安定下来。
在龙场期间,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细想自己的为官处世之道,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最终悟出了心学。
心学让王阳明在与人相处时,无往而不利,也让他的为官之路越来越顺利,他也在龙场讲学,将自己的心学交给他人。后来,他甚至用自己七拼八凑的军队,彻底消除了江西的匪患。
他对后世的影响
他的心学影响非常大,甚至远传海外,尤其是日本深受心学的影响,日本的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甚至在腰牌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而哈佛的教授杜维明也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一句话说出了王阳明能够被称为圣人的根本:“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王阳明的心学,在继承了儒学的同时,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查看详情>>与“明朝时期的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他的心学影响已远传海外”相关的文章
明朝著名人物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他的这些事迹你看过吗
明朝著名人物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
提到王阳明,我们都知道他是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及心学集大成者。众所周知,在中国古往今来的两个半圣人中,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还有一个就是王阳明了。
王阳明,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名守仁,字伯安。他的出生似乎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他一直到5岁仍不会说话。这让他的父母很是担心,但有次路过一个高僧,看到后却说王阳明“好个孩儿,可惜道破”,之后祖父为他改名为守仁,他便开口说话了。因王阳明家世不错,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2岁时,王阳明正式就读师塾。15岁时,他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并数次出游塞外,已经有了收复失地的心思。不过,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顺,他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就中举,但此后却屡次失败。1499年,28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但后来,由于惹怒了刘瑾,被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不仅如此,刘瑾甚至派人追杀他,王阳明用假死躲过了这一劫,可见其聪慧过人。
此时,他的父亲也被赶出了北京调往南京。王阳明在父亲的吩咐下,去了贵州龙场。在那里,他经历了很多艰辛的生活,看到了很多贪官污吏,也接触了很多穷苦的老百姓。正是在这些困难的磨练下,他逐渐成就了自己的心学,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之后,他在为人处世中无往而不胜,在贵州龙场影响力很高。又先后升任为庐陵知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
王阳明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平定江西匪患。他手下的军队杂七杂八,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他善于运用心理战,通过对敌我双方细致的分析,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战术平定了朱宸濠叛乱。可惜的是,他在平乱后,却患上了肺病,并死于回乡途中。临死前,他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遗言。他去世后,心学被朝廷认可,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查看详情>>与“明朝著名人物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他的这些事迹你看过吗”相关的文章
明朝人物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全因他的这些才能超乎常人
明朝人物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王阳明称得上是一位圣人,他是明朝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是一位全才,为什么他如此成功,很多人一定会感到很困惑,王阳明在历史上知名度并不太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比起苏东坡、王安石等人知名度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并不能说王阳明就不伟大,如果王阳明不厉害,他也就不会被称为圣人了,他就不会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巨大的影响,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至今仍然在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他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王阳明能够成为圣人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来看一下他成长的路径,可以为当今社会的人提供有益的借鉴。
王阳明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王阳明少年的时候天资聪颖,志存高远,当老师问他人生目标的时候。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圣贤,老师把他的这种想法告诉了他的父亲,回家之后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他的父亲说他是在异想天开,有着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但是王阳明并没有放弃理想和目标,仍然在努力。别人的目标是要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考状元。王阳明的的理想是要做别人做不了的大事情。他15岁的时候就给皇帝上书说平定农民起义的方法,但是没有成功。
王阳明经历了巨大的磨难。 王明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之后,朝廷让他当去当官,王阳明有着鲜明的性格,他并不随波逐流,不攀附权贵,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思想。宦官刘瑾当权时期,他上书论政,得罪了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路上他伪造跳水自尽的现场,躲过了追杀,到达龙场后,他教导当地人,并且讲学,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学问进一步增加,被称为龙场悟道。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了京城,担任了闲职。
王阳明具有杰出的才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王阳明能力突出,兵部尚书很欣赏他,让他当了督察院的官职,并巡抚南安等地,当地盗贼横行,他设法剿灭了盗贼,被百姓称为神人。后来宁王叛乱,他出奇兵平定了叛乱。为了寻求进步,王阳明做了很多的努力,他18岁的时候求教于当时最有名的学者娄谅,向他们寻求能够成长的道理,娄谅告诉他要格物致知,他曾经在竹林中格竹七天七夜。王阳明培养了很多弟子,创立了阳明心学影响很大。
查看详情>>与“明朝人物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全因他的这些才能超乎常人”相关的文章
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他的这一生都是传奇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是典型唯心主义。相信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我们此期说的明朝人物是谁了。没错,他就是王守仁(王阳明),我们也称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为阳明心学。
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
王守仁,1472年出生,1529年驾鹤离去。他是明朝著名大臣、更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因他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时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的圣人,他的一生都是传奇,年少叛逆却成大器,一介书生却能用兵,更能创立心学,影响直至五百年后。王阳明不仅在哲学上颇有建树,在事功方面更是堪称后人典范。他不仅不畏奸臣迫害,还用很短的时间平定了明朝的宁王叛乱,功绩昭著后世。
王阳明生自于书香世家,也是早早的就进去了学堂。一天一个晃头晃脑不知所以背诵的孩童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问了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是他以后要走的路。这也为他以后的圣贤之道奠定了基础。
古往今来,凐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圣贤也不在少数。王阳明作为圣贤,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他的学问高,人之贤,其智慧也是不逞多让的。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这位皇帝可谓是整天游手好闲,不问政事,每天与一帮太监厮混在一起,丝毫不理国家大事,还沉迷酒色,荒淫无度。于是乎,朝中大政几乎由大太监刘瑾一手把控,他也听任刘瑾任其胡来。
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王阳明当时出任兵部主事,看到刘瑾这般行为更是怒发冲冠。于是他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冒死与其他人一起为这些官员进行辩护,希望能够释放他们。而正德皇帝看后,只觉得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便交给了刘瑾来处理。刘瑾一看这些人居然想和他对着干,不由得怨恨起了王阳明等人。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将他在途中害死。
当王阳明行至钱塘江时,便遇到了刘瑾派来的杀手。面对此险境,他急中生智,他趁着夜色跳入了水中,并把自己的衣服留在岸边,以此来营造一种他投河自尽的假象。也许是太过逼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他的尸体,久寻不到,还在江边为其吊哭了一场。殊不知,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到贵州赴任。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
王阳明不仅智慧过人,在军事上的才能也是不逞多让的。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蓄谋已久的宁王组织了十万大军,...
查看详情>>与“王阳明为什么是圣人?他的这一生都是传奇”相关的文章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去考量
中国有三个半圣人,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孟子,第三是王阳明,剩下的半个是曾国藩。当然,这句话的出处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说这句话的一定是儒家弟子。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学说,笔杆子就等于话语权。
孔子自然不用说,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名号可能一张纸上都写不下。孟子也不必说,孔子衣钵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亚圣”的名号实至名归,只是这个王阳明究竟何德何能可以和两位先师并驾齐驱呢?
自古以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圣人有三个维度,即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考量。
立功
王阳明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立功,从正德十二年正月到十月,王阳明以一介儒生的身份,带领官兵在几个月内连破连破山贼数十寨,剿灭了为患江西数十年的匪患,被人称之为神。
正德十四年,蓄谋已久的宁王发动叛乱,起兵十万,一路势如破竹,直下江宁。王阳明当时由于病情严重,已经向朝廷递交辞呈,准备回乡养病,半路上得知宁王造反的消息,义无反顾的返回江西,靠着假告示招募了一批民兵,只用了短短四十三天就打败了宁王的十万大军,这在军事史上也是一次奇迹。
立言
王阳明是心学的开创者,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已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心学从诞生起就是和理学背道而驰的,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从根本上否定人的欲望,根源是性恶论。心学讲“致良知”,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要遵从内心的良知,从根源上讲是性善论。所以,王阳明提出的这一观点,是对统治学说的全面否定,在当时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而这些压力也全都集中在王阳明一个人身上,这才是最不容易的。可惜的是,王阳明的学说并没有流传多久就“中道崩溃”了,倒是被日本学了去,成为“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推手,说来实在有些讽刺。
立德
很多人说王阳明是腐儒,因为他的功绩从来没有得到过朝廷的认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就算是平定宁王叛乱这么大的功劳,明武宗也没有给予认可,反而很是不爽,因为王阳明打破了他“御驾亲征”的计划。“皇帝虐我千百遍,我待皇帝如初恋”,这就是王阳明的人生信条。在他的观念里,既有忠,也有仁,他去江西剿匪,并不单纯是受了朝廷的命令,而是想要拯救百姓;他义无反顾的返回江西平定叛乱,也不是受了谁的命令,而是他的良知放不下百姓,他认为,既然任一方父母官,就要时时刻刻在心里挂念着百姓,这就是他的良知,也是他的德行。
从三不朽来看,王阳明绝对算得上圣人,从理学的泥潭中杀出一条血路,破而后立,既是心学的开创者,也为儒学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就像鲁迅先生那句诗里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大概就是王阳明一生的真实写照。
王阳明的心学,一切从人的内心出发,认为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圣人,讲求内心的解放,是古代及其少见的人本主义思想,其实,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查看详情>>与“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去考量”相关的文章
明朝第一人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看看他的一生就全明白了
明朝第一人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
今天我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王阳明,相对于古人对其的高度的评价,今人对他的了解还是相当不够的。
他被称为二个半完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之一,而其余两位则是妇孺皆知。
他是公认的儒家的四大圣人(孔孟朱王)之一。
他是公认的明代第一人,当年明月盛赞王阳明:“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明朝那些事儿》第三卷差不多都是描述王阳明。
他是近500年来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也就是自阳明先生以降,无出其右;钱穆先生把王阳明的《传习录》归为七本“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一、阳明出生
王阳明生于我国农历的1472年9月30日。他的祖上是著名的琅琊王氏,24孝里“卧冰求鲤”的王祥就是他的先祖,书圣王羲之是他先祖的旁支,王阳明在出生时,他的祖母梦到了一位仙人乘着祥云而来,抱着一个孩子送给他,然后王阳明就出生了,所以他的爷爷给他起名字叫王云,因为仙人乘云而来。
但是王云生下来一直到5岁都不说话。后来一位云游和尚在到他们家门口碰到他,端详了半天,摸了摸他说:“好一个孩儿,可惜说破了。”这话就是说,天机被说破了,他的祖父一听就明白了,回家就改名为王守仁,结果马上就会说话了,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我国的历史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传说那就称不上伟大。
王阳明无疑是一位神童,从小就会作诗。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年间的状元郎,世称龙山公,做官一路至南京吏部尚书,为人正直,官声颇佳。王阳明13岁时,他的母亲郑氏去世,这让他异常悲痛,而且他父亲那位由爱妾升为正室的继母跟他先祖王祥的继母差不多,对幼时的王阳明很不好,可王阳明却并不像王祥一样愚孝,他找来了一个巫婆,给那巫婆一点银子,这般这般嘱咐了几句,又在集市上买了一只鸮鸟,然后把这只鸟藏到他后妈被窝里,他后妈回家一翻被子,被吓坏了,要知道在中国古代“野鸟入室”是不祥的预兆,忙问怎么办,王阳明就给她出主意说找个巫医来问问,于是那巫婆就被找来了,假装做法被王阳明的生母亲附体,吓唬他后妈说:“我知道你对我儿子不好,所以我就来找你了,你要再敢对我儿子不好的话,我就把你带走!”吓得那后妈连忙承诺。
这件事虽是野史,却也表明王阳明自小就喜欢施展计谋,这也成了一些人诟病之处,有人说王阳明老爱搞耍计谋,不够光明正大,不讲信誉,包括他在后来打仗时,也是计谋百出,那些土匪、宁王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骗得团团转。
但在信誉这件事,另一位完人——孔夫子曾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孔子在“绝粮于陈蔡”时,遭遇到了一股土匪,土匪要杀他们,孔子就跟匪表明了身份,匪徒们知道孔子是当时一位著名人物,就说:“行,我不杀你,但你得向我保证发誓,你不能举报我!”孔子答应了,...
查看详情>>与“明朝第一人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看看他的一生就全明白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