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的下场大都是怎样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1.长孙无忌(594-659年),寿66岁,被赐自缢死,授爵赵国公,官至司徒。
2.李孝恭(591-640年),寿50岁,暴病身亡,授爵河间郡王,谥号元。
3.杜如晦(585-630年),寿46岁,病重而死,授爵莱国公,谥号成。
4.魏征(580-643年),寿64岁,病逝,授爵郑国公,谥号文贞。
5.房玄龄(579-648年),寿70岁,病逝,授爵梁国公,官至司空。
6.高士廉(575-647年),寿73岁,病逝,授爵申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7.尉迟恭(585-658年),寿74岁,病逝,授爵鄂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8.李靖(571-649年),寿79岁,病逝,授爵卫国公,官至特进。
9.萧瑀(575-648年),寿74岁,病逝,授爵宋国公,官至特进。
10.段志玄(598-642年),寿45岁,病逝,授爵褒国公,谥号忠壮。
11.刘弘基(582-650年),寿69岁,病逝,授爵夔国公,官至辅国大将军。
12.屈突通(557-628年),寿72岁,病逝,授爵蒋国公,谥号忠。
13.殷开山(?—622年),寿不详,病逝,授爵郧国公,谥号节。
14.柴绍(588-638年),寿51岁,病逝,授爵谯国公,谥号襄。
15.长孙顺德(?—631年),寿不详,因贪污被免官,授爵邳国公,谥号襄。
16.张亮(?—646年),寿不详,因谋反被处斩,授爵郧国公,官至洛州都督。
17.侯君集(?—643年),寿不详,因谋反被处斩,授爵陈国公,官至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18.张公谨(594-632年),寿39岁,病逝,授爵郯国公,谥号襄。
19.程知节(589-665年),寿77岁,病逝,授爵卢国公,官至左领军大将军。
20.虞世南(558-638年),寿81岁,病逝,授爵永兴县公,谥号文懿。
21.刘政会(?—635年),寿不详,病逝,授爵渝国公,谥号襄。
22.唐俭(579-656年),寿78岁,病逝,授爵莒国公,官至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23.李世勣(594-669年),寿76岁,病逝,授爵英国公,官至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24.秦琼(?—638年),寿不详,病逝,授爵胡国公,谥号壮。
凌烟阁24功臣中,除去那些寿命不详的功臣,虞世南最为高寿(81岁),而张公谨则最为短命(39岁)。
寿命超过80岁的只有一位,即虞世南(81岁);
寿命在70-80岁之间的有9位;
寿命在60-70岁之间的有3位;
寿命在50-60岁之间的有2位;
寿命在40-50岁之间的也有2位;
寿命在30-40岁之间的仅有一位,即张公谨(39岁);
寿命不详的6位。
被皇帝下令自缢而死的有1位(长孙无忌)。
暴病而亡的有1位(李孝恭)。
被罢官返乡的有1位(长孙顺德)。
直接处斩的有2位(张亮与侯君集)。
受后世子孙牵连而被灭族的有1位(李世勣)。
总体上来说,凌烟阁24功臣大多数下场较好。他们当中,既有名相诤臣,又含猛将名帅,济济一堂,蔚...
查看详情>>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的下场大都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对唐朝的贡献不可磨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晚唐诗人李贺的这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那么诗中提到的凌烟阁到底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表彰和纪念功臣而建立的场所,阁内有二十四位文臣武将,详细记录了每位功臣的功劳,由褚遂良书写,并配有阎立本作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具体如下:
1.长孙无忌(594-659年),寿66岁,长孙皇后之兄,深受李世民尊重,辅助李世民治国安邦。高宗时被诬陷谋反,赐自缢死。
2.李孝恭(591-640年),寿50岁,李世民堂兄,太原起兵时战功赫赫,后暴病身亡,授爵河间郡王,谥号元。
3.杜如晦(585-630年),寿46岁,十八学士之首,善断,参与宣武门之变等谋划,后掌管朝政,病重而死,授爵莱国公,谥号成。
4.魏征(580-643年),寿64岁,原为太子李建成谋士,宣武门之变后投靠李世民,以“进谏”闻名,病逝,授爵郑国公,谥号文贞。
5.房玄龄(579-648年),多谋,掌管朝政,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寿70岁,病逝,授爵梁国公,官至司空。
6.高士廉(575-647年),寿73岁,长孙皇后舅舅,抚养了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病逝,授爵申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7.尉迟恭(585-658年),寿74岁,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为李世民护卫队长,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晚年闭门不出,病逝,授爵鄂国公,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8.李靖(571-649年),寿79岁,大唐战神,一直为帅,败突厥,灭吐谷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病逝,授爵卫国公,官至特进。
9.萧瑀(575-648年),隋炀帝萧后之弟,后降唐。寿74岁,病逝,授爵宋国公,官至特进。
10.段志玄(598-642年),寿45岁,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病逝,授爵褒国公,谥号忠壮。
11.刘弘基(582-650年),寿69岁,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病逝,授爵夔国公,官至辅国大将军。
12.屈突通(557-628年),寿72岁,原为隋朝大将,后来降唐,镇守洛阳。病逝,授爵蒋国公,谥号忠。
13.殷开山(?—622年),寿不详,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病逝,授爵郧国公,谥号节。
14.柴绍(588-638年),寿51岁,李渊之婿,娶平阳昭公主。虽为外戚,却多有战功。后病逝,授爵谯国公,谥号襄。
15.长孙顺德(?—631年),寿不详,长孙皇后之叔,后来多次贪污,并因贪污被免官,授爵邳国公,谥号襄。
16.张亮(?—646年),寿不详,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勣,随李勣一同降唐。曾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后因谋反被处斩,授爵郧国公,官至洛州都督。
17.侯君集(?—643年),寿不详,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在征讨高昌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在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
查看详情>>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对唐朝的贡献不可磨灭”相关的文章
陪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玄宗在晚年的时候,看着曾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功臣,相继老去和离世,变得有些伤感和怀旧。于是他叫来大画家阎立本,让他将跟随自己建立过功勋的唐初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绘制出来,并将它们挂在凌烟阁内,用于纪念和表彰这些功臣。
我们来看看,陪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凌烟阁居首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和李世民自幼关系良好,后来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二人成了姻亲关系。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到李世民帐下做了谋臣,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建立功勋,最重要的是他替李世民谋划了玄武门事变。同时还亲自带兵替李世民把守玄武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长孙无忌也是尽心尽力辅佐李世民,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
排名第二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李世民的堂兄,李渊起兵后,他让李孝恭率兵攻打萧铣、辅公祏等人,他不负众望,替李渊拿下和平定了岭南、江南等地区,因功被封为扬州大都督。李孝恭是李家夺取天下的重要功臣,李世民继位后,将李孝恭封为了河间郡王,死后又追封为司空、扬州都督。
排名第三的是莱国公杜如晦。杜如晦位列“十八学士”之首,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要谋臣,替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又担任宰相,帮助李世民治理国家,他和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表现优异,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是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
排名第四的是魏征。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部下,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为消除玄武门事变 的负面影响,对太子党的人加以重用,魏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魏征不但深得李世民器重,更重要的是他敢直言进谏,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帮李世民改正了很多过错,也书写了一段君臣之间的佳话。
排名第五的是梁国公房玄龄。房玄龄也是李世民帐下的重要谋臣,在玄武门事变中出力良多。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又官拜宰相一职,和杜如晦等人并称唐朝四大名相之一,也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重要功臣。
排名第六的是高士廉,也是参与玄武门事变的重要功臣之一。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在李世民时期,做事勤勤恳恳,深得李世民器重,身前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追封为司徒、并州都督。
排名第七的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罪倚重的大将,他原本是一个降将,但李世民对他无比信赖,这让尉迟敬德大为感动,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玄武门事变时,尉迟敬德射杀齐王李元吉,率兵抵挡太子府和齐王府援兵,并逼迫李渊交出兵权,是帮助李世民夺得权力的首功之臣。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敬德自恃功高,有些教养跋扈,但经李世民敲打后老实了很多。
排名第八的是卫国公李靖。李孝恭能平定巴蜀、江南等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李靖的,因为这些战争大多是李靖替他率兵打赢了。李靖还在抗击突厥战役中建了不少功勋。他被李世民封为了濮州刺史,在进入凌烟阁后的次年,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排名第九的是宋国公萧瑀,他在仕途上跌跌撞撞,并不平顺,曾六次为相,又六次被罢相,李世民...
查看详情>>与“陪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相关的文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其中这两人是最突出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贞观十七年(643),在权力巅峰待了十七年之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已经是四十多岁,到了开始怀念往事的年纪了。
当时,朝中许多当年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大臣都已经去世或已年老。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和思念,李世民叫来了当时最富盛名的画家阎立本,命他在三清殿旁一处小楼里绘制了二十四幅功臣的画像,并将小楼命名为"凌烟阁"。
因为阎立本绘制、褚遂良题字的二十四幅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说法被广泛流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二十四人当中,有开国名将,也有治世能臣。笔者认为,战功最突出的,既不是被李世民高度评价道:"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的长孙无忌,也不是因直言进谏著称的魏征、以"房谋杜断"闻名的房玄龄、杜如晦,或是在后世小说中著名的秦琼、尉迟恭,而是最李靖和李勣这两人。
提到李靖,或许有人想到的会是我国神话故事中的托塔天王,但作为唐朝名将的李靖也是十分出众的优秀将领。李靖出身十分不凡,他的舅舅便是隋朝时灭陈的名将韩擒虎,也许是受舅舅的影响。李靖"少有文武材略",小时候便立下"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的豪言。
当时,韩擒虎也十分疼爱这个外甥,常常和他一起谈论军事,年少的李靖总能说出让戎马一生的舅舅都赞叹不已的看法和观点。因此,韩擒虎惊叹道:"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杨素也是隋朝重臣,因为支持杨广继位,他的地位在朝野中无人可以比拟,而他在了解了李靖的才能后,便抚着自己的座位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到了隋朝末年,李靖担任着马邑郡的郡丞,属于太原留守李渊的部下,在偶然发现李渊暗中为谋反做准备后,他便准备前往江都上报隋炀帝。不过,当时道路阻塞,李靖被困在了长安。
不久,李渊攻占了长安,李靖则沦为了阶下囚。
好在李渊、李世民都是爱才之人,于是李靖便成为了李世民幕府中的一位将领。
为李家效力后,李靖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现,他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也在消灭萧铣、辅公祏的战争中大放异彩。
唐朝建立后,李靖被封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主要负责防备边患。不久后,李世民登基,李靖成为了北击东突厥、西平吐谷浑的统帅,立下了赫赫战功。
贞观二十三年(649),七十九岁的李靖病逝,被追封为司徒、并州都督,还得以陪葬在帝王陵寝昭陵。
我们再来说说李勣这个人。
如果说李勣这个名字的知名度不高,那么他在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被改编成的人物徐茂公,相信更加为人熟知。
李勣原名徐世勣,出身于一个富贵之家,到了隋朝末年,他敏锐地察觉到天下将要大...
查看详情>>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其中这两人是最突出的”相关的文章
唐朝李世民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左武卫大将军长孙无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孝恭、左仆射杜如晦、谏议大夫魏徵、右仆射房玄龄、尚书高士廉、尚书尉迟敬德、鹤城太守李靖、尚书令萧瑀、颇炉将军段志玄、尚书刘弘基、洛阳郡守屈突通、荆州长史殷开山、右武卫上将军柴绍、京兆尹长孙顺德、洛州长史张亮、扬州郡守侯君集、武威长史张公谨、虎贲将军程知节、尚书虞世南、左令刘政会、右令唐俭、上将军李绩和虎威将军秦琼。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曾在朝上指陈大臣的长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於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於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关於武将,他说:"於今名将惟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这年李靖己七十四岁,在家养老,故评价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查看详情>>与“唐朝李世民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相关的文章
关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你都知道有谁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卓越,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
唐朝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已步入晚年,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岁月,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和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朝英雄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关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长孙皇后同母兄,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后其妹长孙无垢嫁给李世民,结为姻亲。唐高祖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李世民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任宰相,封赵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659年,长孙无忌由于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与武则天结怨,遭武则天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长孙无忌削爵、流放,不久被迫自缢身亡。
二、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堂侄,唐太宗堂兄弟。武德四年(621年)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率李靖等诸将,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贞观年间任礼部尚书,封河间王,后不得唐太宗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而亡,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
三、蔡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亡,年仅四十六。时称“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四、郑国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县人),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收归账下,窦建德兵败,再归唐,官至太子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封郑国公,升谏议大夫,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他死时,唐太宗悲痛至极,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亡一镜矣!”
五、梁国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 人。房玄龄在投靠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查看详情>>与“关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你都知道有谁吗?”相关的文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大家喜爱的秦叔宝排第几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提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信大家都有一定了解,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曾经一同打天下的诸位功臣,派人在凌烟阁所作二十四人的画像。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大名鼎鼎的秦琼在这二十四功臣中居然位列末位,这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前面的都太厉害了吗?秦琼都只能拍最后一位,那这第一位到底谁?
提到大唐凌烟阁二十四人,很多人为名将秦琼打报不平,说秦琼多牛的人,竟然只能在这个榜单中排最后,太不公平了。
秦琼排最后一名是很正常,更公正的说,当时还有很多资质战功比他强的牛人没进这个榜单。
凌烟阁二十四人中,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 、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是来自瓦岗寨好汉,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
秦琼先在瓦岗内部比一下,魏徵,大唐第一谏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李世民说魏徵就是他的镜子,魏徵死后他悲痛欲绝罢朝五天,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秦琼没法比。
张亮,从瓦岗寨下来后就是秦王的心腹,在和太子建成夺嫡大战中,任秦王府车骑将军的张亮奉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结果被建成派人打下狱严打,却闭口打死不招,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进凌烟阁时任太子詹事,洛阳都督,在二十四臣中排第16。实权派,秦琼比不了。
徐世绩,也就是李绩,无论是在瓦岗时代还是大唐后来的开国统一战,战功薄上的功劳都只会让秦琼汗颜。
程咬金,也就是程知节,玄武门事变老程是第一打手,之后,李世民又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程咬金的儿子当老婆,成了亲家,老程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秦叔宝也撼不动。
还有,都是从瓦岗下来的,秦叔宝的却是转了几个弯才到了李唐的阵营,如果秦琼同学的简历放在三国,那就吕布一样的“三姓家奴”叔宝同学先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干活,后来后又跟随过张须陀,张须陀被徐世绩一刀斩下马后,又去跟了裴仁基,后来又跟着裴仁基投降李密,成了瓦岗寨好汉,李密投降李渊后,秦琼没有跟随大部队行动,而是投靠的王世充,后上是老东家一直写信劝,秦叔宝才在唐武德二年(619年)的时候投靠的李世民。虽然太宗皇帝李世民大度,但叔宝这简历,也太复杂了点,自然比不上那几位。
和瓦岗寨几个兄弟都无法比,自不说和那些当年和李渊一起起事的骨灰元老,以及李氏皇亲国戚们。排最后一名,一点都不冤。
最后一名秦叔宝,第一名是谁呢?那也没有任何争议,长孙无忌。李世民是他小舅子,贞观一朝,长孙无忌(第一位)、杜如晦(第三位)、魏徵(第四位)房玄龄(第5位),这是李世民的核心的施政团队,大唐盛世其于几人之手。
查看详情>>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大家喜爱的秦叔宝排第几呢”相关的文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呢?他们可个个不简单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贞观十七年已经去世的人,此时已经获得赠官(死后赠官一般会远远高于生前真正职务),因而排在前面。举例而言,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是赠司空。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为“去世较晚、此时未获得死后赠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唐朝开国三大功臣为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玄武门五大功臣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唐初唐高宗李治封杜柯安国公,凌烟阁最后追授一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呢?
赵国公长孙无忌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长孙无忌在开国战争中功劳较少,故未被史书记载。玄武门后,长孙无忌以功第一,封刘国公,后徙齐国公、赵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甚伟。贞观元年,曾担任尚书右仆射,贞观二...
查看详情>>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呢?他们可个个不简单”相关的文章
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的功绩全在这了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可惜毁于战乱。
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后又有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现在能看到的总共132副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画像全部面向北方,阁中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隔外面次第功臣。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当然了,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李世民此举不单单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对那些功臣进行表彰,说白了它就是个“荣誉榜”。
能够有幸登上这个榜单的,自然也会感到无上光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为友,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导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河间郡王李孝恭第二。其为李渊堂侄,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祏,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封河间郡王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谥曰元。
莱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徙封莱国公。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谥曰成。
郑公魏征第四。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李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七年病故,谥曰文贞。
梁公房玄龄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二年病故,谥曰文昭。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
查看详情>>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的功绩全在这了”相关的文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为什么他会是最后一名呢
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
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为什么秦琼是最后一名?
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居然排在最末一名?!远在他手下败将尉迟恭和昔日同僚程咬金之后,按理说,以他的功劳,不进入三甲,也不会低于尉迟恭与程咬金。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有掺和玄武门事变,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是按照在玄武门的表现来排座次的。
说起来,秦琼跟李渊可谓感情深厚,这一点从李渊对他近乎肉麻的信中就可以看出来。在秦琼三败尉迟恭、打垮宋金刚之后,李渊专门送给他一个金瓶子让他装酒用,这是包括李世民在内都没有的待遇。而那封信不像皇帝给臣子的诏书,简直就是亲兄弟之间掏心窝子:“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食用,何况这点子女玉帛。”另外还赏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封上柱国。 秦琼做先锋打败王世充后,秦琼就被封为翼国公(第一等公爵,与郡王同为从一品),又赏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打败窦建德的继承者刘黑闼后,又得到了数不清的赏赐。
这里要说两句话:第一,这都是李渊封的,而当时尉迟恭和程咬金连个侯爵伯爵子爵都不是;第二,上柱国等于特级战斗英雄,尉迟恭和程咬金到死也没混上这个称号。可以说,秦琼在李渊执政的时候就已经荣耀至极,无可再封了。
至于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小编可以肯定没有,因为这是李渊的家事,以秦琼的性格是不会介入的。如果他真的介入了,作为当时偶像级人物,李世民一定会大书特书“秦琼支持我”的,而所有的正史(包括李世民让写的)记载,都不见秦琼参与的片言只字,而是罗列了李世民率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将,如果秦琼在内,这个李世民阵营中唯一的国公(别的国公都是后来李世民封的),怎么能不大书特书?
就连玄武门之前的预谋,秦琼也没有参与,跑来跑去搞串联的是尉迟恭、程咬金,连房玄龄杜如晦都不想出头,是李世民告诉尉迟恭:他们不参与就宰了他们!这俩人才上了船。
而且玄武门之变在道义上也做得不那么漂亮,虽然李世民主导的史书进行了大量掩饰,但细节还是暴露了问题:按照李世民的说法,当天应该是李渊召集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一同进宫对质,但是宫门外从早上打到中午,打得热火朝天,羽箭甚至射到了皇宫内院,而李渊“被发现”的时候,居然在湖里划船。这里就有两个疑点:李渊不是要开会吗?怎么划船去了?再有,当时几千人马鏖战,喊杀声震天,李渊聋了?
更可疑的是尉迟恭去“保护”李渊的时候,居然是“擐甲持矛”,李渊见了“大惊”。这里问题又来了:当时皇宫没...
查看详情>>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为什么他会是最后一名呢”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