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查成语 成语解释

暗度陈仓故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8-04
1

成语暗度陈仓故事_这个计谋到底怎么用

暗度陈仓故事的启示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

今天小编要讲讲成语暗度陈仓的故事,这个计谋到底怎么用?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兵法里流传非常广,非常有名的一句话,也就是对这句话的误解,把许多人对战争的理解的给带偏了。

很多人以为“以正合,以奇胜”要表达的是“出奇制胜”,都说古人都说了,打战需要取巧才能获胜。 那么平时也不需要好好学习了,只需要考试的时候取点巧就可以了;投资也不需要扎扎实实做分析了,只需要削尖脑袋打听点消息就可以了。你们都错了,“以正合,以奇胜”里的“奇”,读音是“奇数”的“奇”,所以它不是奇兵的意思,更不是说战争要靠奇奇怪怪的花招才能赢。这里的“奇”,指的是预备队,指的是你把前线部队顶住压力与敌人死扛之后,你手里还有多少机动兵力,可以随机应变、抓住稍纵即逝的胜机的后备力量。

在三十六计中有一计是“暗度陈仓“,许多人觉得这一计就是在取巧,其实它并不是奇诡之计。在暗度陈仓这一记的释义中,明明白白写着:“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度陈仓。”

知道伟大的大亚历山大大帝东吗?他的东征之旅中最强大的对手就是波斯人大流士三世。高加米拉决战,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宽阔的平原上,英勇的四万马其顿士兵结成最紧密的方阵,顶住二十多万波斯士兵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任你圆月弯刀,来去如电,我只管脚踏大地,无畏不惧。这就是“以正合”。

在伟大的滑铁卢战役里,最强的军团英国燧发枪团,他们的基本功不是别的,都是下蹲、半蹲和上半身力量。结密集阵时两个大队v字背靠背布置,全体上刺刀,明晃晃刀丛面向著名的法国胸甲骑兵。法皇拿破仑最英挺骁勇的骑兵鲜有活过四十的,多半要归功于这些约克郡应征而来的扶犁铧的英国孩子。稳住了,一步不退就是胜利。这也是“以正合”。

按照同样的道理,刘邦如果想要从他的川蜀率兵进军关中,在天府之国的休养生息就是“以正合”,带着一万士兵,数万民夫,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在群山中叮叮咚咚修栈道就是“以正合”。修栈道就是真修,修到忘乎所以,修到章邯紧张得一刻不敢离开。直到陈仓登陆的步兵脚步,安稳地迈上了关中的大地。

在下一句中的“以奇胜”是想要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兵力去攻打一个地方,要留下预备队,分散战争的风险。压上所有部队的将领容易“一路溃而全军溃”,而留下预备部队的统帅则有机会暗度陈仓。

波斯帝国的君王大流士三世就是以为喜欢把筹码压在一个地方的领袖,他太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了,他想在巴比伦城外彻底碾压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而亚历山大大帝的五千亲卫队,无论波斯人如何猛攻始终岿然不动,直到时机出现,波斯人的指挥出现了一个小错误,大军的侧翼失去了保护,五千人的预备队便完成了致胜的突击,中东地区尽归亚历山大之手。

我们熟悉的拿破仑原来他也并不是这么激进的将领,但是因为燧发枪团的农民孩子实在是太顽强了,一次又一次消磨着他的耐心。他在不知不觉中将所有的预备队都投了进去,正面战场仍然胶着打不开局面。这个时候反法联军里...

查看详情>>
2

成语暗度陈仓的故事_它本是一种退敌的手段

暗度陈仓故事的启示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

今天小编要讲的是成语暗度陈仓,它本是一种退敌的手段。下面跟这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两则暗度陈仓的故事吧!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暗度陈仓的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度陈仓。

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曰:“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做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度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按语的解析:

上面所说的按语是在讲奇与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奇和正他们相互对立,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孙子田说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指的是兵法中的常规原则;所谓“奇”,指的是与常规原则相对而言的灵活用兵之法。其实,奇正也可以互相转化。比如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写入兵书,此法可以说由奇变为正,而适时的正面强攻又可能转化为奇了。

邓艾他看破了姜维“暗度陈仓”的计谋,认为姜维派廖化屯白水的南面,是在用计谋想要迷惑自己,他的目的就是想要偷袭,攻进洪城,等姜维偷袭洪城时,邓艾已严阵以待了。邓艾懂得兵法中奇正互变的道理,识破姜维之计。由此可见,对于熟悉兵法的人来说,战场上千变万化,使用各种计谋,必须审时度势,机械搬用某种计谋,是难以成功的。

暗度陈仓的来源:

暗度陈仓,它的意思是讲假装采取正面进攻的手段,引起敌军的主要注意力,在敌军被我方牵制住,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度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这个计谋是刘邦麾下的大将军韩信首创。讲的就是韩信派人假装修缮栈道,吸引住项羽的主要兵力,实则暗中偷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线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汉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经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挡汉中进军。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查看详情>>
3

暗度陈仓背后的故事_这个成语特容易写错

暗度陈仓故事的启示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成语叫“暗度陈仓”。“暗”就是偷偷地;“度”是穿过;“陈仓”是个地名。暗度陈仓,意思就是偷着穿过陈仓这个地方。这个成语特容易写错。错在哪呢?就在这个度字。很多同学总记不清楚它有没有三点水。其实,如果你知道了成语背后的故事,这个问题就简单得根本不用记。

项羽占领了秦朝的首都。在所有反抗秦朝的英雄里面,项羽名气最大,军队最厉害,还把秦朝的首都占领了。那现在项羽该干什么呢?是不是该当皇帝了? 项羽没打算当皇帝,而是想学习咱在第一辑一起学的那个齐桓公,就是当诸侯国的国君,同时去当所有国君都承认的老大。你看这事怪不怪?好不容易消灭了秦朝,项羽放着大皇帝不当,非得要当个小国君。这是怎么回事呀?

咱们来回忆一下。从春秋初期的郑庄公开始,全中国最威风的一直是各个诸侯国公认的老大,也叫霸主。这段霸主最威风的时期有将近五百年。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突然变成了皇帝最威风。那皇帝威风了多久呢?只威风了十二年,然后秦朝就乱套了。

所以在项羽看来,这个皇帝的时代太短了,只有霸主的时代的四十几分之一。项羽就觉得,皇帝制度只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天下还应该是霸主的时代。

结果,项羽就在秦朝的首都搞了半天破坏,把值钱的东西全都抢走了。然后他把全国分成了十八个诸侯国。其中他自己的那个国家最大最繁华,叫西楚国。项羽当西楚国的国君,也是天下的霸主,叫西楚霸王。剩下十七个打了秦朝的英雄,就是十七个诸侯国的国君。

刘邦也分到了一个诸侯国,不过他分到的是个小国,叫汉国,又穷又破,位置还很偏僻,旁边挨着的是章邯的国家。章邯你还记得吗?就是那个最会打仗的秦朝将军。 刘邦带着自己的人马去那个小国当国君了。小国真是太远了,要爬过大山,走好远好远的山路才能到。为了不让特别擅长打仗的章邯进攻汉国,刘邦他们走过山路以后,还把山路给破坏了,避免章邯跟着打过来。

这时候大路没有了,小路还可以走。谁走呢?刘邦手下的一些将军要走。他们觉得:“汉国是个小穷国,没前途,我要跳槽,要找一个大国家去工作。”

就这样,刘邦的手下越来越少,刘邦也就很郁闷。好在他手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才,就是他的宰相,叫萧何,特别聪明,而且很忠诚。遇到麻烦事,萧何总能找到好办法。所以刘邦就想去问问萧何,商量一下怎么办。

结果他到了宰相的房间一看:诶?萧何也不见了! 怎么连最忠诚的萧何都跑了?刘邦可难过坏了,郁闷了一整天,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差坐地上哇哇哭了,满脑子都是萧何。想呀想呀想……咦?想到第二天,这萧何居然回来了!

刘邦又高兴又生气,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你怎么跑了呀?为什么不要我了?现在怎么又知道回来了?”

萧何一脸委屈:“我没跑呀。是韩信跑了,我连夜把他追了回来。”

韩信是刘邦手下一个小将军。刘邦问他:“咱们跑了这么多人,天天有人跑,军营都快成操场了,你谁也没追。韩信跑了你就追,谁信呀?” 萧何说:“韩信可不一样,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查看详情>>
4

暗度陈仓的故事_暗度陈仓的陈仓是什么你知道吗

暗度陈仓故事的启示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

在本文中小编要讲讲成语暗度陈仓的故事,暗度陈仓的陈仓是什么你知道吗

暗度陈仓的意思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暗度陈仓的陈仓是什么?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区)。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出自于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它的近义词有移花接木、明争暗斗、偷梁换柱、偷天换日等。

反义词有明目张胆、明火执杖等。

下面就跟随小编来看看这个成语暗度陈仓的故事吧。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是楚国的将领项燕的孙子。项羽早年跟着他的叔父项梁在吴中地区起兵反秦。

在秦朝覆灭以后,项羽仗着自己雄厚的势力做着称霸天下的美梦,而刘邦是当时项羽最害怕的对手。早先时候,各路将领曾经商议,谁首先攻打下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称王关中,结果第一个进入咸阳的正是刘邦。要知道,关中地区物产富饶,军事牢固,项羽自然不能让刘邦在此地驻扎,于是便将巴蜀地区(今四川境内)和汉中(今陕西西南地区)分给刘邦,称他为汉王。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封地有九个郡。

刘邦虽然心里不是很服项羽的这种做派,但奈何项羽的实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只能乖乖的听从分封。回到封地之后,他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将前去巴蜀地区时路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一是为了防御项羽的进攻,二是迷惑项羽,让项羽认为自己接受了封地并且打算不再离开,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戒备。

后来,机缘巧合下,韩信投入了刘邦的麾下。韩信本人对军事颇为精通,是一位军事奇才,他建议刘邦先带兵攻打关中,以此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在韩信的策划下,刘邦佯装派遣几百名官兵去修理之前烧毁的栈道。

在这个时候,在项羽麾下镇守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刘邦要修缮自己之前烧毁的栈道,嘲笑地说:“他们自己烧毁了栈道,断了后路。如今只派几百名官兵修复长达几百里的栈道,不知道要修到哪年哪月了。”自此便不再理会刘邦的这一行为。

没用多久,章邯便收到了刘邦已经攻入关中的军情,刘邦此时已经占领了陈仓,陈仓守将被杀。刚开始章邯不信,认为是谣言,几番证实之后,才慌忙起兵抵抗,最后兵败被杀,关中东部和北部的守将见此情况也纷纷缴械投降。最后,整个关中地区被刘邦全部占领。

在这场战役中,韩信所用的计谋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假装要派人去修缮栈道,实际上却带着主力部队,暗地里抄小路去攻打陈仓,给了章邯一个出其不意,最后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这个故事你看懂了吗?


查看详情>>
5

暗度陈仓的故事是怎样的_这个成语出自于哪里

暗度陈仓故事的启示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

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韩信的暗度陈仓,为刘邦想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小编就来说说暗度陈仓是什么意思?暗度陈仓出自于哪里?暗度陈仓的故事是怎样的?

暗度陈仓是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在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暗度陈仓中“度”字为通假字,也可写为“渡”

下面就一起来和小编看看成语暗度陈仓的典故是怎样的吧!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历史上的有名的一场成功的战役。在秦朝末年,国家因为统治者的原因政治腐败,当时群雄并起,纷纷起兵攻打秦国。

在这当中,刘邦率领的队伍第一个进入了关中,攻进了当时的咸阳。但是在当时实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杀掉刘邦,项羽还举办了一场“鸿门宴”,在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但还好逃过一劫。

刘邦在这次的鸿门宴中脱险之后,只能把自己的部队退后,退到了汉中。并且为了让项羽安心,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

在公元前的206年,刘邦已经逐渐强大了起来,于是他派当时的大将军韩信率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当年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

在关中的守卫军听到韩信要率军出征的事情之后,他们并时刻关注这修复之前被毁的栈道的进展,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生物各个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的这一招“明修栈道”的策略,果然很有用,它吸引了敌军主要军队的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敌军,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以上就是暗度陈仓的故事,不知道你们有领悟到韩信的这一招的用途没有?今天小编介绍的成语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