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场战斗发生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朝贡而已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除了明末那种无法挽回的亡国战争之外,在明朝276年的历史当中,最危险的时刻当属“土木堡之战”后的北京之围。因为明英宗的一个不小心,导致了大批明军被灭、皇帝被俘虏。瓦剌太师也先趁机出兵围攻北京城。此时的大明王朝面临着北宋时“靖康之难”的危机。
一次朝贡引发的战争
其实“土木堡之变”是完全的避免的,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北边的瓦剌、鞑靼都不是明朝的对手。正常情况下,不管是瓦剌,还是鞑靼都不会主动侵犯大明王朝的。引发后来的瓦剌入侵的一个原因,仅仅是两国朝贡上的矛盾而已。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瓦剌部落的首领也先率领2000多名的朝贡使团,前往北京城进献明英宗。当时明朝对于外邦进贡有返礼的传统,也先为了多获得赏赐,谎报有3000余人的朝贡使团。本来这点赏赐,对大明朝而言是无痛瘙痒的。
但是负责管理贡品赏赐的太监王振,不知是真的刚真不阿,还是因为想私吞这些赏赐。不仅不给也先等人虚报出来的赏赐,还削减贡马的价格。正是这一次的朝贡争执,让负气的也先回国之后,便发动骑兵抢掠明朝边境,激起了明朝与瓦剌的战争。
一阵忽悠,明英宗御驾亲征
既然瓦剌来犯,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明帝国自然不会任由挨打。通常情况下,派出几员能征善战的将军前去抵抗就可以了。但是又是那个宠宦王振,一阵煽动。
明英宗瞬间飘飘然,一心想要重现曾祖父朱棣北征蒙古的雄姿。即便是当时的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是这一切的劝谏都不为明英宗所听从。从始至终明英宗都只偏信于王振,一意孤行,坚决要御驾亲征。
众臣劝谏不成,只得退而求其次,让明英宗下令册立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并让其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一番准备好之后,便从京师周围调来了20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直奔边境而去。
一通瞎指挥,疲兵乱阵
明英宗除了带了这20万大军之外,还带来了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人。但是明英宗并没有把军队的指挥权交个这些懂得兵法的大臣,而是全权交给了自己宠信的太监王振。王振从小入宫当太监,对于兵法也是一窍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的排兵布阵简直是毫无章法。大军来到前线大同之后,也先假装战败北撤,王振在底下人提醒是也先的诱敌深入之计后仍然派兵追击。当所派出兵马中埋伏之后,王振慌忙的下令其他大军后撤逃跑。
退兵之际,王振发现大军行军路线会经过自己的家乡蔚州,心想着要趁此机会“光宗耀祖”。出于对王振的宠爱,明英宗也认可了王振的这一行军路线。但是后来王振又想到自己家的庄稼经受不住这近20万人的踩踏,便更改了行军的路线,导致了士兵疲惫不堪。
因为明军行军路线朝令夕改,很快也先的大军便在宣府附近追上了明军。3万大明骑兵被“杀掠殆尽”。剩余明军只得狼狈地逃到了土木堡,但是此时瓦剌军已紧逼明军了。
被困土木堡,兵败受俘
明军被困的土木堡之...
查看详情>>与“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场战斗发生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朝贡而已”相关的文章
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场战斗明军就跟豆腐一样,一捏就碎
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此次皇帝的出征实际上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皇帝只不过是出塞巡游一下而已,没有人意识到会出问题。这跟正德年间皇帝要出塞文官的那种疯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王振调动了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共17万军队,加上河北守军3万人一共是20万人。这20万人每人赐银一两,胖袄裤一件,鞋两双,一个月的炒米,三人配一头驴,20万人共分了80万件兵器。这些皆是仓促配备。一个月的干粮更像是出去巡游而不是打仗。兵士对于新配发的兵器更是无法熟练使用。
出征的队伍是豪华的,从英国公张辅开始共12位有爵位的贵族,加上其他军事和文职官员共计32名有名有姓高级官员。帝国精英全体出动,当然这其中更是少不了王振。大军出征之前将回来庆功的赏赐都准备好了。这不像出征,更像是一次例行的出塞巡视。在所有人眼里它的确是巡视。因为太宗皇帝最后三次的巡视,蒙古人都是避其锋芒。宣德皇帝的出塞巡视蒙古人也是避其锋芒。这次正统皇帝的出塞巡视,蒙古人实际上还是避其锋芒。但一些偶然因素的发生使得这次的巡视行动发生了质的改变。
七月十六日这支队伍就出发了。从十一日开始只准备了五天时间。这支队伍更像是一支仪仗队,而不是战斗的队伍。所有人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文臣们难得出来散散心。勋贵们也难得陪着皇帝一起进行这么一项大规模的活动。京师三大营这些养尊处优的骄子们更是难得寻找这样的机会。
就在大军出发的这一天,也就是十六日,派往阳和口的四路大军遭受惨败。宋瑛、井源、朱冕战死,只剩石亨和大同镇守太监曹吉祥逃了出来。此时的明军已经不是瓦剌骑兵的对手,明军的战力已经不能跟洪武、永乐时代同日而语。军屯的田地被高级军官侵吞,军饷、军装、兵器皆被克扣,很多士兵都成了军官们的佃农。军士逃亡从宣德年间起就已经很严重,到了正统年帝国军队的数量已经从200万人锐减至100万人。
明军的失败在所难免。要知道帝国的北方已经有24年没有战事,退化的战斗力、轻敌的心态、乱糟糟的队伍、缺乏指挥的协调,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考验着这支20万人的队伍。
这支大军更像是小孩过家家一样,如同儿戏一般。士兵和将领之间互不熟悉。装备都是从府库里临时拿出来的。这些上了油的火器拿在手中也不知如何使用。队伍松松垮垮,旌旗不整,行如蝼蚁,首尾不顾,驴声和士兵的喧哗声混为一团。不安的骚动在出发的时刻就已经在队伍中蔓延。
翰林学士曹鼐似乎已经敏感的预计到了此次出征的结局。他曾跟一些文臣密谋杀死王振,然后让圣驾回京,但都没有付诸实施。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即使王振被杀死,圣驾也不一定会回京。
七月十七日大军驻扎龙虎台。夜里突刮大风吹动旌旗,军营中有人发出奇怪叫声,整个军营顿时乱成一糟。人们顿时跑出来,大呼小叫,以为瓦剌军来袭。当人们发觉是一场闹剧后,军心已散。
十九日大军过居庸关,兵部尚书邝野请求銮驾回京。王振大怒,命邝野下跪,然后又令禁军将邝野和户部尚书王佐监视起来,防止他们生事。...
查看详情>>与“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场战斗明军就跟豆腐一样,一捏就碎”相关的文章
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仅一天时间明军就溃不成军
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公元1449年9月1日,明英宗朱祁镇独自呆坐在遍地狼藉的战场上,面如死鸡。保卫他的亲兵早已被蒙古人彻底打散。孤立无援的朱祁镇只能在惶恐中等待命运的安排。一个月前,他还踌躇满志的幻想用御驾亲征,来彰显天朝的威严。谁曾料,蒙古人仅用一天时间,就在土木堡击溃了他的大军。
史无前例的惨败,让朱祁镇感到懊恼又费解:我大明朝堂堂几十万精锐,为什么敌不过区区几万蒙古骑兵?究竟是蒙古太强大?还是明朝太无能!
蒙古的四分五裂 成就了瓦剌人的崛起
自从公元1387年的捕鱼儿海战役以来,高原蒙古就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虽然他们依旧是明王朝重点盯防的对象,但众多一盘散沙的小部落,已经不足以威胁明朝本身。
从明成祖到明宣宗,除了边境上的小规模抢劫,蒙古人中再未出现过数万级别的军事行动。而当明成祖朱棣反过来远征漠北时,各部落只能在明军的攻势下,落荒而逃。这种一面倒的形式,维持了几十年时间。直至1439年,绰罗斯.也先继承西蒙古瓦剌部的汗位,局势瞬间发生了聚变。
这位也先是瓦剌首领绰罗斯.脱欢的儿子。其父在1434年曾大败东蒙古的鞑靼部,袭杀鞑靼部首领阿鲁台。明英宗继位后,脱欢又进一步吞并了鞑靼人的部众,成为东西蒙古实质上的霸主。但也先并未满足于父亲的成就,他在上位后继续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建立了更加广袤的势力范围。
公元1443年,也先带兵南下甘肃一带,降服了嘉峪关外的哈密、沙洲、赤斤等蒙古小部落。后来,他又转而东征兴安岭附近的蒙古兀良哈部,开始有了威胁北京的能力。甚至一度征讨更加偏东的海西女真部。
经过数年扩张,也先的势力达到极盛,似乎就要重现成吉思汗那种统一蒙古的盛况。按理说,他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只剩下南方的明朝。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先至少在初期并没有打算入侵中原。
对于也先的扩张势头,明廷方面并非没有觉察。早在1444年,就有不少失势的蒙古人投向了明朝,并且向北京方面警告了也先正在大肆扩张。到1447年时,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翱也上书指出,瓦剌的也先以追捕仇人为名,吞并周遭部落。先由北向南,后从西向东,现在甚至杀到东海边侵略女真人。然而,得到消息的明廷,除了对边将做出加强戒备的指示外,毫无出兵干预之意。
1449年7月,贸易问题开始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也先太师以明廷在互市贸易中削减马价为借口,率领3万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开向大同。此举也是揭开了明蒙大战的序幕。
与平时的小规模抢劫不同,也先这次不光是为了获得财物,更像是为了震慑明朝君主。因此,除了由他本人率领的这支军队外,还有派脱脱不花领兵3万入侵辽东,阿剌知院领兵2万进犯宣府。甚至还有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在西面威胁甘州。换句话说,这时的蒙古方面总计出兵约8万余人,同时扑向明朝的四处边防重镇。一时间,告急文书犹如雪片般飞往京城,全面战争的阴云布满了明朝的北部边疆。
朱祁镇热爱战争 却从未上过战场
对于明朝君臣而言,蒙古人的骚扰原本...
查看详情>>与“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仅一天时间明军就溃不成军”相关的文章
差点让明朝灭亡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战场上鬼哭狼嚎一片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经过朱棣的经营,大明王朝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宏大国运,朱棣在位期间更是五次御驾亲征蒙古,最终蒙古被打的分裂为三部:瓦剌、鞑靼、兀良哈。并且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沿着长城一线由东向西设置了9个边防重镇,分别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宁夏,甘肃等,这九大边防重镇,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严防着北方蒙古对大明的侵扰,加上长城防线,可以说十分牢固。此时的大明又刚经过仁宣之治的盛世经营,可以说此时正是大明帝国的巅峰时代。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却在此时发生了,这一突发事件差一点让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国从此土崩瓦解!这一事件就是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差点让明朝灭亡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公元1449年2月,瓦剌的首领也先(此时瓦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三大蒙古部落里实力最强的一个了,也先继承了父辈的地位以后,更是雄心勃勃,一心想再现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元辉煌),以朝贡的名义,派了200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讨要赏赐,然而此时专权的王振给的不多,于是也先以给的赏赐太少为借口,于当年7月,率大军兵分四路开始进攻明朝的边防九镇。
也先的四路大军,东路进攻辽东,西路进攻甘肃张掖、中路军一路进攻宣府,一路由也先亲自率领进攻大同,宣府和大同是九大边防重镇里面直接拱卫北京的重镇,一旦宣府和大同失守,也先的部队就可以轻松抵达宣化,怀来一线,兵锋直指北京。7月中旬,也先进攻边境的消息传到朝廷,朝中大臣经过商议,派出了驸马都尉井源率军4万前去增援大同。
此时的大太监王振,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师,这位小学文化水平的阉货,此时豪情满怀,在听说也先只有3万左右的军队时,立马就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说只要出征,就一定可以取得胜利,此时的朱祁镇虽然也已经23岁了,但自小在深宫长大,不像他的太爷爷和祖宗朱元璋、朱棣那样,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礼,单纯的像张白纸,而且特别听他这个老师王振的话。于是朱祁镇立马同意,不顾群臣的阻扰,决定三天后大军就要出发!!
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大军出征,光准备工作快的也得3个月左右,慢的最少半年到一年,或许还要更久。这是因为打仗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后勤人员,粮草,兵器、医官、车队、牛马等等,打仗可不像是2个人街头斗殴那么简单。但这些在一个糊涂蛋太监和一个单纯皇帝眼里是看不到的!皇帝直接下了一个大军出征的命令,这个命令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从决定打仗到出发时间最短的命令,我相信是没有之一的。三天!三天!就三天!7月17日,20万大军以及一帮文臣武将跟着皇帝和王振出发了(皇帝是天,大臣只能跟随,此行几乎带走了全朝的能臣武将)
大军出居庸关以后,途径怀来,宣化,直奔大同而去,于1449年8月初一大军到达大同,然而此时王振被一个消息吓呆了,就在几天前大同的守军已经和也先的部队进行了一场激战,此战的结果是,大同守军全军覆没,大将宋英,参将吴浩战死,随军太...
查看详情>>与“差点让明朝灭亡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战场上鬼哭狼嚎一片”相关的文章
明朝“耻辱之战”土木堡之战有多惨?皇帝被俘,大臣基本战死
明朝“耻辱之战”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这段历史说的是明英宗的事情,亲征儿戏的主人翁明英宗,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却做了最不英明的事情,差点把大明王朝葬送掉。
“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这句话说的主要指的是北方的瓦剌,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第二句说的就是最不靠谱的皇帝要御驾亲征。
明英宗这人奇葩的其中一点便是他极度幼稚。在他眼中,行军不过是车、马、人接连出城,然后就到了前线,打仗不过是自己下两道命令,胜利的消息就从前线传回,而且还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那就是宦官王振。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明英宗朱祁镇,此人十分好大喜功,根本就听不进去忠言逆耳,只听宦官王振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进言。
这次御驾亲征,带上了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以及满朝文武大臣,由于是御驾亲征,明军将士的目的不再是如何打败瓦剌部队的入侵,而是想着如何去保证皇帝的安全。
明军先锋部队进入到瓦剌的埋伏圈中,伤亡惨重,王振居然又下达了撤退令,此时明军军心大乱,3万骑兵被屠杀殆尽。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明英宗被迫带着文武百官逃到了土木堡,不幸的是,瓦剌大军随之追来,此时有大臣建议明英宗应当撤退到居庸关内,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但这一建议却被王振驳回,于是盘踞在土木堡的残余明军,很快就遭到了瓦剌大军的猛烈进攻,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文武大臣死伤惨重。
最终,跟随明英宗亲征的文武大臣基本上全部战死,明英宗最终也成为了瓦剌的俘虏。
后来,瓦剌想用英宗要挟大明,最终也没能得逞,后来明英宗回到明朝之后,居然发动了所谓的夺门之变,重新当上了皇帝,并且一怒之下处死了以于谦为首的功臣,被后世唾骂。
查看详情>>与“明朝“耻辱之战”土木堡之战有多惨?皇帝被俘,大臣基本战死”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明军数万人被残忍杀害
历史上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率军北上,打败了元军,并且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朱元璋只是将元朝皇帝赶到了北方的蒙古草原,蒙古军队仍然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其中瓦剌部队就是蒙古军队中的一支。据史料记载,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进攻明朝,此时主政大明王朝的是明英宗朱祁镇。此人十分好大喜功,根本就听不进去忠言逆耳,居然重用宦官王振,并且御驾亲征。一般来说,像这样的情况,明朝派出一员虎将即可上去御敌,然而明英宗却是御驾亲征,而且带走了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以及满朝文武大臣。据统计,当时明朝军队号称50万,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极为很少见的,坦白来说,虽然明军人数很多。但因为是宦官王振掌握兵权,并且身边还有一个皇帝,导致明军将领无法发挥自身的军事才能。
而这场战争的目的也就开始发生变化,明军将士的目的不再是如何打败瓦剌部队的入侵,而是想着如何去保证皇帝的安全。那么明英宗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到底有多悲惨呢?据史料记载,不久之后,明军主力来到了大同,当时瓦剌部队使用了诱敌深入的计谋,故意往后撤,此时王振居然不听良言,决定全面出击。结果明军先锋部队进入到瓦剌的埋伏圈中,伤亡惨重,王振居然又下达了撤退令,此时明军军心大乱,3万骑兵被屠杀殆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明英宗被迫带着文武百官逃到了土木堡,不幸的是,瓦剌大军随之追来,此时有大臣建议明英宗应当撤退到居庸关内,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但这一建议却被王振驳回,于是盘踞在土木堡的残余明军,很快就遭到了瓦剌大军的猛烈进攻,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文武大臣死伤惨重。明英宗仓皇出逃,此时名将樊忠十分痛恨王振的误国行为,一怒之下将其斩杀。
不幸的是,不久之后,樊忠也在作战中战死,大家要知道的是,土木堡之战中,明军伤亡惨重,特别是跟随明英宗亲征的文武大臣基本上全部战死。明英宗最终也成为了瓦剌的俘虏,据史料记载,当时瓦剌首领也先打算利用明英宗,要挟明朝给予大量利益。不过此时于谦却主动站了出来,立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这便是著名的景泰帝,这才最终打破了也先的阴谋。明英宗的这次御驾亲征,彻底损伤了大明国力,使得明朝文武大臣损失殆尽,这可是封建统治集团中最为精锐的人。而且更加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明英宗回到明朝之后,居然发动了所谓的夺门之变,重新当上了皇帝,并且一怒之下处死了以于谦为首的功臣。也正是因为如此,几百年来明英宗都遭到后世的唾弃,也根本配不上这个“英”字。
明英宗被俘之后,正是于谦挺身而出,拥立新皇帝,并且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将瓦剌大军打的是丢盔卸甲。然而最终却被明英宗斩杀,让人感到十分可惜,毕竟没有于谦,也许明王朝就会出现所谓的“靖康之耻”。其实从明英宗回国复辟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当年宋高宗之所以要斩杀岳飞,其实也是担心二帝回到中原后,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毕竟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权是不...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明军数万人被残忍杀害”相关的文章
要说明朝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之前的明朝功绩全毁在这
要说明朝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宦官专权在中国历史上留有重要一笔,虽然宦官兵权不如外臣,但"挟天子令诸侯"的形势使其"名正言顺"。在明太祖期间。宦官乱政被重视,所以立下规矩,宦官不允许参政。立意是好,但是总有那不肖子孙,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由于登基引起的心理恐惧,对于朝廷大臣朱棣并不信任,而是十分信任亲手培养的宦官,更特设"东厂"。宦官逐渐掌权,直到王振的出现,不仅使宦官专权达到顶峰,更是引起"土木堡惨败"使全盛大明从王者掉到青铜。
明宣宗时期,王振进宫,宣宗派王振陪伴太子读书。但朱祁镇年岁尚小,一心只知玩乐,而王振更是投其所好。直至朱祁镇即位,王振任司礼监,负责协助皇帝批阅奏章,权力日盛,直至被称为"翁父"。"要想一个人灭亡,必须先使其膨胀",在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派使者进贡,此行目的有三个,一是探明朝虚实,二是谋求一些金银辎重作为"赏赐",三是为自己的儿子寻求一位公主。但是,狂傲的王振皆是拒绝或减半,直接激怒了蓬勃发展的瓦剌。
也先在此之前并未考虑直接进攻明朝,但在他试探性攻击大同后却发现一切已经由不得他了,因为明英宗带领五十万大军浩浩汤汤的赶来了。一名不问政事的君主搭配一个不学无术的宦官,结局可以想象。败,惨败,除了明军折损大半这种可想而知的结局,英宗被俘且武勋贵族全军覆灭,明朝承受了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不知此时沦为阶下囚的英宗作何感想。
得一能臣武将,更胜十万精兵。土木堡,明朝武勋贵族几乎全部折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两鬓斑白的英国公张辅。在土木堡之变中,英宗亲自指挥,而王振为了表演,疏离张辅,对其谏言如过耳烟云,致明军大败,张辅也死在了这莫名其妙的战争,享年七十。除此之外,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皆在此折损。几乎占尽明军能征善战武将。从此之后,明军再未出世知名将领。
在古代冷兵器为主的战场,并不在广而在精。皇帝亲征,必然选择精兵良将跟随,以保证战争的胜利。但是此次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并没有发挥出丝毫优势。在太祖统一天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三大营,在也先的铁蹄之下无所遁形。曾经的王者,此时名声还在,但实力却大不如前。虽然指挥并不敢苟同,但火器对马刀的战役中衣甲、辎重、军火几乎全部丢失,未免颜面扫地。
土木堡惨败,武将损失惨重,文官又何能"独善其身"?除了武勋贵族以外,文臣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等名臣皆在此战中丧生。事后回想,于谦虽然被委派与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却不失为一种幸运。此战折损文臣六十六人,其中不乏治世能臣,从此,明朝文武官系统彻底崩溃,直接从王者段跌至青铜。明太祖以来功绩前功尽毁。
80年,一切仍处于上升期的明朝戛然而止,从高处跌落,是必然,也是无奈。明朝基业...
查看详情>>与“要说明朝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之前的明朝功绩全毁在这”相关的文章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明军20万人全被瓦剌给灭了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太监王振下令,20万明朝大军绕来绕去。这时瓦剌部队的也先太师已经探清楚了,知道明军虽然进了大同府,往北走,接着又掉头回了大同府,然后又往北京方向走。他一琢磨这是没中我的计策,所以瓦剌大军在也先太师的率领下就追上来了。这形势可就紧急起来了,再加上明朝大军因为绕了路,耽误了时间,所以8月10号才退到宣化府,这时候瓦剌大军可就追上来了。
皇上赶紧派出了恭顺伯吴克忠和都督吴克勤,派这俩人率兵断后。这哥俩还真卖力气,拼尽全力抵抗,最后双双战死在疆场,可惜也没拦住瓦剌大军。
瓦剌大军消灭了明朝的断后部队后,继续往前追赶。朱祁镇一看,赶紧又派成国公朱勇率领3万人马断后。朱勇的这3万人马和瓦剌大军一番血战后,终究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这会儿已经是8月13号了,明朝的军队也退到了土木堡,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南的一个古城堡。退到这儿之后,天就黑了。王振一看,说咱们就在这儿安营扎寨。兵部尚书邝野一看,这哪成?就闯进了朱祁镇的大帐对皇帝说,驻扎在这儿太危险了,要不然这么着,大军驻扎在这里,我连夜护送您进居庸关,赶紧回京城。结果王振一听就骂他,说你纯粹是胡说八道,要再敢扰乱军心,你必死无疑。邝野没辙,十几万大军就住在土木堡了。
结果天黑住进去的,还没等到第二天天亮,瓦剌大军就赶到了,把土木堡的明朝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土木堡地势比较高,里边没有水源,要想喝水用水得到土木堡南边15里地的地方,那里有一条河,但是被瓦剌大军占领着,明朝军队这10来万人喝不上水,军心更涣散了,战斗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下,瓦剌的首领也先真是老谋深算,一看土木堡里面明军的规模,估计得有10来万人。如果直接攻打,肯定能打下来,可是我的部队损失也不小,就决定使个调虎离山的招。
怎么离山呢?他就在15号派遣使者通报明军,说要议和,议和肯定是虚情假意,可王振就不醒悟,一看还喜出望外了,满口答应,就安排人与瓦剌谈和。安排了两个人去也先的军营议和,下一步和解双方都有什么要求?怎么办?也先就对明军谈判的人说,为了表示谈判的诚意,我们后撤15里。实际上,他是故意把土木堡南边的水源让出来,暗地里安排人员在水源附近做好埋伏,就等着明朝大军出来取水时聚而歼之。
王振听到汇报后,让哨兵察看,哨兵说真后撤了。王振一看说,你看看人家瓦剌大军,就是言而有信,咱们就准备议和吧,先搬到水源附近安营扎寨,别在这儿饥渴难耐的了。他这么一说,十几万大军一哄而起,纷纷奔向了河边。结果正在明军争相乱跑之际,瓦剌埋伏的军队杀出来了。明军根本没想到,没有作战准备,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了。只有英国公张辅和兵部尚书邝野,这哥俩为了保护皇上,那是力战群敌,终因寡不敌众,双双阵亡。
两员武将死了之后,朱祁镇的身边就剩了几个人,有宦官王振,有他的驾前护卫樊忠等几个人。这樊忠是个陕西人,明朝世袭将官,是一员武将,樊忠天生勇武过人,...
查看详情>>与“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明军20万人全被瓦剌给灭了”相关的文章
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三大营全被团灭
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明朝1449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魅惑和煽动下决定御驾亲征,在安排弟弟坐镇大本营之后,率领文武官员100多人,大军50万从京城出发去讨伐蒙古瓦剌的叛乱。由于朱祁镇的指挥失误,再加上军事政务都由王振独裁专断,导致明朝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抓,明朝的文武精英遭遇团灭。通过这一战的惨败,明朝的实力从巅峰迅速跌到了谷底。
而土木堡之战到底输得有多惨了,对明朝后续的发展产生多大影响?通过以下几方面就可以看出:
首先是明朝的文武官员政府系统的全面瘫痪。通过此战,户部王佐、兵部邝埜、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丁铉、工部主永和、都察院邓栗、翰林院学士张益、通政司龚全安、太常寺黄养正、大理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钦天监夏官正刘信、序班李恭、石玉等五十二人都死于混战之中。这些官府系统中的主要负责人的缺失使国家的运转停滞,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其次是明朝的军事精英的全军覆没。明朝从朱元璋建立以来一直是重武轻文的,在明朝有很多的武将世家,他们大多数是开国功臣传承下来的。在明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明朝军事实力的中坚力量。
但是因为皇帝朱祁镇的一意孤行,执意要带兵亲征。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将功勋世家,包括修武伯沈荣,泰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驸马都尉井源,遂安伯陈埙,都督梁成、王贵等人都跟随皇帝出征。然而随着土木堡之战的惨败,这些得力将领都在战场上无辜牺牲。
其中,当时被蒙古大军称为“鬼见愁”英国公张辅也因为宦官王振的独裁专断,白白牺牲在这场荒唐的战事中。明朝的军事实力也因为这些精英将领的牺牲而一落千丈,军事人才严重缺失。
还有明朝的三大营也在土木堡之战中被团灭。三大营是朱棣亲自组建的明朝最精锐的作战部队,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是由骑兵组成的,担任冲锋陷阵的作用。五军营则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担任攻击主力的角色。
而神机营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他们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火器的作战部队。神机营的火铳和火炮在当时是游牧民族骑兵的噩梦,对他们是有很大的震慑作用。三大营曾为明朝立下了无数战功,却在此战中被消灭殆尽。虽然后来又重建了三大营,但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高光时刻。
在没打响土木堡战役之前,明朝国力正处于强盛的巅峰,但在这一战惨败之后,明朝国内乱成一团,把前几任皇帝留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更严重的问题不仅是战争的惨败,而是民族向心力的破碎。可见这场战争的失败让明朝丧失了碾压游牧少数民族的霸气,从此以后明朝再也没有出现皇帝亲自带军出征的情况。
查看详情>>与“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这三大营全被团灭”相关的文章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差点造成明朝分裂灭亡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
封建帝国,战争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或是为了开疆扩土,或是为了保卫边疆。而做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一般都是坐镇后方,指点江山。战争的胜利,更多取决于将领的本事。
但是在历史长河之中,却有着许多的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亲自上阵杀敌。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位御驾亲征平定天下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也都曾经御驾亲征,而且还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皇帝御驾亲征却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因为皇帝是一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如果在战场上出现什么问题,那将会影响到整国家政局的稳定。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就有着这样一次皇帝御驾亲征,反而兵败被俘,险些造成明朝分裂灭亡的事情。那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正统元年(1435年),朱祁镇继位,史称明英宗。继位之时的明英宗,只有9岁,所以当时的朝政一直由张太后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来掌控着。
因为三杨与张太后治国有方,明朝展示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奈何好近不长,正统五年、八年、九年、十一年,三杨与张太后相继离世。一直以来被明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兴风作浪。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政已基本由王振把持。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刺太师也先派遣使者向明朝中央进贡,以换取奖赏。原本只来了2000人的队伍,却被他说成有3000人,要求朝廷多给些赏赐。
但是当时的宦官王振却不同意,因为瓦刺的人忘记像往年一样,贿赂王振。,所以王振只同意按实际人数给予赏赐。而且还要惩罚瓦刺虚报之罪,把收购马的价格压下去了五分之四。
消息传回瓦刺,也先以此为由制造争端,挑衅明朝。同年七月,瓦刺兵分四路,大举进攻,其中也先亲率一路大军进攻大同。当时的北方,边防虚弱,所以对于瓦刺来势汹汹的进攻,一时之间无法应对,战事节节败退。守边将领不得不向朝廷求援。
求援消息一回,使得朝野震惊,众人都十分的紧张,于是连忙商量对策。最后,朝廷决定派驸马井源带兵出战。井源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他的出征,缓解了众多大臣的紧张情绪。众人都期盼着驸马能一举击退瓦刺,得胜归来。
就在井源出发后的第二天,皇宫中传来了一个令群臣更加无法想象的消息:
皇帝要御驾亲征!
原来,这一切都是王振在作祟。王振认为瓦刺的进犯,是自己争取战功的好机会。只要自己能够带兵打败瓦刺,那么自己的声望权利将会更进一步。
但是王振自身没有半点军事经验,请求出征肯定是不会被应允的。这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说服皇帝御驾亲征,然后自己借皇帝的手指挥战斗。
于是王振怂恿明英宗,说只要瓦刺听见皇帝亲征,就会被吓跑了的。明英宗的亲征,必然是大胜而归,名留青史。明英宗被王振的话打动了,在没有跟内阁大臣商量的情况下,做出亲征的决定,而且宣布两天后出发。
强行出征,战场未至,军心已散
明英总的旨意宣布之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一致反对。吏部尚书王直率领群臣上疏劝阻明英宗,希望他能够改变主意。但是明英宗的心,早已飞向了战场,...
查看详情>>与“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战有多惨?差点造成明朝分裂灭亡”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