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发布时间:2020-08-03
1

要不是抗清英雄李定国在这场战斗遭到了叛变,清朝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1657年,南明发生内讧,孙可望降清,清朝见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吴三桂、赵布泰、罗托等三路大军,向西南进军。第二年初,顺治帝再次下诏,任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八旗禁旅南征。此后,清军由湖广、四川、广西三路进攻,南明军队节节败,到1659年初,清军占领昆明。

李定国率军掩护永历帝撤退时,渡过怒江后,发现磨盘山附近地形复杂,群峰丛峙,林木茂密,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于是他决定在此地设伏,与清军主力决一死战。李定国用兵多年,经验丰富,他充分利用磨盘山的地形特点,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总兵王玺为“三伏”。

李定国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敌尽入,初伏乃发;燃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为了这次作战顺利,李定国考虑的非常全面,甚至让将士携带干粮,以免产生炊烟。此时清军屡战屡胜,认为李定国不堪一击,早就逃遁,所以丝毫没有准备。吴三桂等人率领军队进入了伏击区。

只等清军全部进入伏击区,李定国就可以将其一举歼灭,可就在此时发生了意外!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临阵叛变,向清军泄露秘密。此时清军的前锋已经进入“二伏”,吴三桂闻讯大惊,急忙下令全军后撤,同时“以精甲蹂伏兵”。担任“初伏”的窦名望见计划暴露,只得被迫出战。

担任“二伏”的高文贵也不得不出战,至此这个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双方展开了一场血战,“战於山间,短刀肉薄,固山额真沙里布等人俱阵亡,窦名望、玉玺亦战死”。然而,情况对南明很不利,因为李定国此时投入了六千精锐,打算埋伏清军,如今却变成遭遇战,以寡击众,落于下风。

清军陆陆续续增援,前后已经有一万两千多人,是南明军队的两倍有余。此时李定国坐在山巅,突然听见信炮失序,非常惊讶,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面前,“击土块满面”。李定国这才发现,南明军队大势已去,自己的计划彻底落空。无奈之下,李定国只好率领余部彻底。

此战南明投入六千伏兵,别看人数不多,但这是李定国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他原想以此重创清军,重新收复云南等地。结果因叛徒卢桂生出卖,导致功亏一篑,损兵达四千多人。清军虽然取胜,但也是惨胜,损失达万人,为此朝廷还处罚了参战的诸多将领。李定国虽然重创清军,但他已经丧失了最精锐的力量。

永历帝闻讯后,惊慌失措,赶紧逃入缅甸境内,最后还是被缅甸人送给了清朝。磨盘山之中呢,是南明与清朝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李定国虽然败给了吴三桂,但是他这种坚持战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后人们学习!要不是抗清英雄李定国在这场战斗遭到了叛变,清朝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查看详情>>
2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如果不是被放鸽子,或许大明复兴有望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新会战役从六月开始一直打到九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李定国的病一直没好,而郑成功又推诿不来,尚可喜也就没什么好客气的了,他看出新会的得失直接关系着省会广州的安全,自五月间先后派参将由云龙、右翼总兵吴进忠等人率部入城协助防守。

九月,尚可喜、耿继茂还亲自带兵前往江门,加强广州南面和西面的防务。

而明军方面指挥作战的只是李定国的部将吴子圣。

李定国数万大军顿兵在新会城之下,屡攻不下,士气渐沮,军心开始出现懈怠。

甚至,军中“瘟疫盛行,士气颓萎,病死枕藉”,( 刘彬:《晋王李定国列传》,见郭影秋:《李定国纪年?附录》)李定国已有退意。

此外,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李定国这样劳师远征,久战不下,财困民穷,已犯了兵家大忌,这仗再打下去,只能把明军拖入一个战争的泥潭,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的推进,清廷方面也不会坐视不理,满洲援军将会自北而来,李定国取胜的机会也就更加渺茫了。

十月初,李定国的病情稍有起色,他感到时不我待,决定孤注一掷,亲统大军猛攻新会——行不行就看这一把了!

十月初三日,李定国抵达新会,掘地道攻、发大炮轰、伐木填濠、用云梯攀城,各式各样攻城手段都用上来,但,欲速则不达,李定国攻得越急,守城清军必死之心越强烈,负隅顽抗,死守城池不失。

新会被围日久,城内粮食早已告罄,在李定国的急攻之下,城中清军兽性大作,大肆屠杀居民为食。《新会县志》记载:“盖自被围半载,饥死者半,杀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天降丧乱,未有如是之惨者也。”(乾隆六年《新会县志》卷二《编年》)

十一月初十日,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再次统兵入援新会。

十二月十四日,清廷发来的靖南将军朱马喇等率满、汉兵也赶到了新会。

入援的清军会兵一处,结起连珠硬寨,共同发力,向李定国军发起总攻。

战事异常激烈,双方反复拉锯,一直持续了四天三夜,呈白热化状态。

到了十八日,李定国军的粮草补给出现了问题,终于不支,全线溃败。

清军趁胜追击,李定国军自高州退入广西,此前所收复的广东州县和部分广西地方再次沦入清方之手。

第二次广东战役与第一次广东战役不同,第一次肇庆之战时间较短,退兵时是审时度势后的主动后撤,兵力损失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次新会之战旷日持久,兵力、财力、辎重、粮草,耗费巨大,退走时乃是被动的战败而走,被清军在后追击掩杀,死伤无数。

所以,经此一役,不但李定国精心筹画的恢复广东、进取江南战略完全失败,他的兵力也损失殆尽,短期内再也无力组织起重大战役,南明复兴的希望就此破灭。

郑成功所派出的援师虽然一路磨磨蹭蹭,但诚如郑成功在信中所说“兹届孟冬, 北风飙起”,正值顺风,无论这支援军是如何的刻意拖沓延迟,老天爷还是在十二月初把他们送到了...

查看详情>>
3

抗清英雄李定国一战成名,他北伐不足一年就击破清军数十万人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抗清英雄李定国一战成名

1652年,清顺治九年,也是南明永历六年,以大西军为主体的南明军队发起声势浩大地反攻行动。在这次反攻行动中,由李定国指挥的桂林之战和衡州之战,不仅是整个反攻行动的最高潮,给清军以巨大的杀伤,差点扭转历史,也在后世留下了两撅名王的佳话。

在此之前,明军连遇惨败,清军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攻克广州,定南王孔有德占领桂林。永历皇帝朱由榔如同惊弓之鸟,匆忙从梧州逃往南宁。随驾的诸多官员也纷纷作鸟兽散,他们有的避入深山,有的削发为僧,还有的干脆投降清朝,永历朝廷命悬一线。

此时,已在云南经营两年的大西军伸出了援手,孙可望主动联络永历朝廷,受封为景国公,并被赐名朝宗。借此机会。孙可望完成了对永历朝廷残存武装的收编工作,造成了"天子自扈从外,无一民一卒为朝廷有也"的局面,南明政权及其军队实际上变成了以大西军为主的抗清实体,随后他自封为秦王。1652年3月,大西军以刘文秀兵出四川,孙可望和李定国反攻湖广。

得利于之前对于云南的经营,大西军兵精粮足,初试锋芒便势不可挡,很快就打下了贵州和大半个四川。刘文秀连破吴三桂部,于叙州之战俘获吴军大将白含贞,将其主力压缩至保宁一城。"刘文秀之入蜀也,善抚恤军士。蜀人闻大军至,多响应。于是,重庆、叙州诸府县次第皆复。吴三桂迎战辄败,敛军以奔,趋保保宁。"而李定国更是大放异彩,三月下沅州,五月在靖州击溃清军张国柱部,歼灭五千余人,导致续顺公沈永忠不战而逃,先放弃宝庆,后放弃长沙,一直逃到岳州。清朝在湖南设置的许多道、府、州、县官也随军仓皇北窜。大西军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州县。

坐镇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成为了李定国的下一个目标,为了消灭孔有德,李定国先派部将由便道直取严关(桂林东北),扼制桂林入湘之路,然后亲率主力攻下全州,拔去桂林之屏障。攻下全州后,李定国未及进城,便急趋桂林。六月二十九日,孔有德亲率桂林城中精锐于严关迎击大西军。为了激励士气,孔有德对部下大肆炫耀自己的生平,"具言其生平及粤西用兵曲折","王顾盼叱咤自豪,言出皆诺,无能后"。其骄横之状,溢于言表。然而开战后,李定国用五十头大象结成象阵,冲乱孔军阵脚,"兵未交而象阵前列,劲卒山拥,尘沙蔽日,马闻象鸣皆颠厥,有德众遂奔,掩杀大败",孔军精锐一战尽丧,"浮尸蔽江下"。孔有德肝胆俱裂,狼狈奔回桂林,唯有闭城死守。李定国围城期间,孔有德本有投降的企图,因受部将挟制而错过了时机。桂林城北有水硐,直通城中山上。从水硐上山可俯瞰全城,七月初四日,李定国派遣精兵,乘夜出发,三更到达山顶竖起红旗。明军内外夹攻,于中午攻破武胜门,杀入桂林城内,孔有德在绝望中狂性大发,手刃爱妾,将自己多年来收集来珍宝聚在一室,而后自焚,"至初四日辰时,贼从山上攀附络绎入城...

查看详情>>
4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是一位什么样的英雄?他宁死也不会投降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明朝末年,尚可喜的父亲和弟弟驻扎在东北。我们都知道,满清在关外发财,尚家就被安排在这样一个咽喉的地方。朝廷对他家人的信任可见一斑。然而,在与清朝作战的过程中,尚可喜的父亲和兄弟都死在了战场上。其余的人更悲惨。他们有的被满族俘虏,有的被迫跳入大海,但他选择了“叛国”。

有人“粉饰”这种做法,令人欣慰。后人认为古人说真正的英雄是知道时事的人,他们甚至承认这种做法符合朝廷的情况。但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广泛认可的人,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仁义的、忠诚的。不管怎样粉饰,尚可喜都不是一个“积极的性格”。

在一个愉快的时代,有一位名叫李定国的将军。为了突出英雄形象,李定国被塑造成了一个奸诈的恶棍,杀了妻子,杀了儿子。事实上,这个角色是真实的,他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明末著名的战略家和民族英雄,李定国十岁时加入了张献忠的起义军。

因为他在战斗中的勇敢,很快被张献忠赏识并成为他的将领。张献忠死后,清兵入关,李定国等人意识到国家危在旦夕,决定加入明朝抵抗清朝。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是当时中国境内的事情,对于反抗铁蹄和屠杀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李定国率部打败了汉奸孔有德,逼迫孔有德自焚。

李定国还率领部队前往长沙。清军司令亲王尼堪率十万大军与李定国作战,李定国打败李定国,李定国阵亡。这是南明成立不到一年的“两大名王”的著名故事,它使多个省区,收复了湘桂,打败了数十万清军,打破了清军无敌的神话。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是一位什么样的英雄?

此后的新会战役中,李定国围攻新会,恢复两个地区,却被新会的清军杀害为食。此外,明军内部战斗也不顺利。李定国的妻子和家人被清军抓获处决。李定国说:“现在,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会把我的忠诚献给大明,然后死。”战神李定国在经历了“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的磨盘山之战后。

由于懦弱的永历皇帝不听劝告,逃亡缅甸,被吴三桂擒获勒死,李定国听到后,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他16天后死在荒郊野外。临终前,他告诉儿子和手下“宁可死在野外也不要投降”。

李定国死后,被各族人民奉为神灵。他为他修建了“汉王庙”,每年春节都有盛大的祭祀活动。李定国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民族危难之际,他毅然放弃过去,与明朝合作,共同抗击满洲贵族的军事征服和暴政。他仁慈、正直、忠诚。中国人的精神和骨气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云南人崇拜他。蔡锷,章炳麟等人都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没有人可以依靠,但李定国仍然想念旧国家。当地人视他为神,为他建庙。每年春节,都有纪念他的活动。然而,由于军阀的战斗,加上年久失修,供奉他的寺庙几乎被毁。然而,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在他死后数百年,甚至无法与一个臭名昭著的刽子手相比。

查看详情>>
5

抗清英雄李定国的这一战是最精彩的,一起看看精彩之处在哪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1644年,清军入关,很快就席卷天下,在八旗骑兵的冲击下,南明军队被打的丢盔卸甲,纷纷缴械投降,光在江北投降清军的南明军队人数为“总兵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但是南明毕竟坚持了数十年,其实他们还是打了不少胜仗的,其中抗清英雄李定国的这一战是最精彩的,一起看看精彩之处在哪。

事情还得从1651年说起,此时的南明朝廷已经完全依靠大西军余部,经过一番整合,被南明封为秦王的孙可望决定发起全面反攻。孙可望和李定国东攻湖南、广西,刘文秀则进军四川。1652年,南明军队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州县,清军损失官兵五千一百六十三名、战马八百零九匹。

此时,李定国又率领军队挥师南下,进入广西地区。当时占据广西的是原明朝将来孔有德,他在吴桥兵变后,渡海投降清朝,后被封为定南王。孔有德亲率军队据守兴安县严关,结果被李定国击败,清军“浮尸蔽江下”。之后李定国一鼓作气,攻下了桂林城,孔有德被迫自杀,其子被明军处斩。

之后,李定国坐镇桂林,派出军队收复了广西全境。消息传到北京,顺治帝大为震惊,他决定派出八旗骑兵南征。这次清军的主将是敬谨亲王尼堪,此人的身份非常显赫,他的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尼堪是褚英的第三子,出生于1610年。

虽然褚英被赐死,但他的子嗣依然受到优待,尼堪跟随叔父们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贝子、贝勒,在南汉山城之战中,尼堪率军全歼朝方援军。入关后,尼堪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赐金二百两、银一万五千两、鞍一、马五”。别看尼堪是皇室成员,却也是一员猛将。

1649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镇压了大同总兵姜瓖的叛乱,因功被晋升为敬谨亲王。这次清军在南方惨败的消息传来,顺治帝立即就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堂兄,于是他任命尼堪定远大将军,率八旗劲旅出征。十一月十九日,尼堪率军抵达湘潭,“明将马进忠等遁”。

之后,尼堪所部屡战屡胜,因此不免产生了骄傲的心理,他率军直抵衡州城下,与南明的四万大军遭遇,“尼堪督队进击,大破之,逐北二十馀里,获象四、马八百有奇”。尼堪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于是孤军深入,结果没想到中了李定国的埋伏。原来李定国采取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结果尼堪所部遭到明军的包围,双方展开了一场血战,“尼堪督诸将纵横冲击,陷淖中”。最初尼堪用弓箭作战,可是很快箭就用完了,他只得拔刀而战,最终被明军击杀。与此同时,一等伯程尼,以及尼堪随身护卫全部战死。南明军队取得了衡州大捷,打破了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堪称是南明最大胜仗。

消息传到北京,顺治皇帝垂泪道:“我朝用兵,从无此失。”就在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之时,南明内部却爆发了内讧,让大好形势付诸流水,不禁令人叹息。

查看详情>>
6

抗清英雄李定国被称为“小尉迟”,他的精神气节担得起英雄二字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李定国出身贫苦,父母早亡,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县(也是李自成的家乡)起义,许多饥民纷纷加入了农民军,当时只有10岁的李定国也在其中。

抗清英雄李定国被称为“小尉迟”

李定国表现优异,深得张献忠喜爱,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同被张献忠认为义子,1637年,已经十七岁的李定国身高八尺,本领高超,待人恭敬,被人们称做小柴王,在军中则被叫做小尉迟。

早期是反抗明末暴政的农民军英雄。十岁就加入农民军,不愿做安安饿殍。但他也不是螳臂当车,二十几岁就二十骑破襄阳,可谓是少年英雄。

1644年,崇祯吊死在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张献忠的大西军同清军作战不利,张献忠受伤而死,死前留下遗命:“立国三百年的大明是正统,我死之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随着外敌的入侵,原本你死我活的对手,放下彼此的矛盾,共同对外。有意思的是,吴三桂这些原来的明军变成了清军,大西、大顺这些义军,反倒变成了明军。

清军入关后,李定国成为了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一生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量顾全大局。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李定国同意贯彻义父张献忠的遗愿,不降清(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李定国并不是为了明朝的爵位而联明抗清(我自为王,安用请?若是,则为朝廷官,不再作贼,勿反复也)而是为了大义。 即使在绝望中,李定国依然不降。

李定国率领明朝的部将,连续打败亲王孔有德、亲王尼堪,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明军士气高涨。但祸根也就此埋下。早在孙可望收到桂林大捷的捷报时,另一员明军大将孙可望就有些嫉妒李定国的运气,忍不住说:“北兵本就好杀,只不过我没有独当一面。”

可以说,如果不是孙可望嫉贤妒能,出兵挑衅失败后投降洪承畴,将永历军的虚实全盘托出,那么永历朝的灭亡,至少不会那么快。有李定国这根擎天之柱,爱新觉罗氏想完成全国的统一,时间还要推后很多。

一个前半生对抗明朝的流寇,后半生因民族大义不惜以死守护明朝而封王,一个明朝世袭封疆大吏,最后不赶尽杀绝明朝不休,人与人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他是大明王朝最后十年的擎天之柱,被昭宗永历皇帝封为晋王。他以云贵偏僻之隅,对抗统一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域的满清帝国,论局势比诸葛武侯北伐更险恶和艰巨百倍。

在此危难时局,他扶明抗清,矢志不渝;顾全大局,对同阵营的内争多方避让;论个人品行,论所部军纪,皆无懈可击;于西南人民有遗惠,川滇黔之地多建“李晋王祠”,英名传说流传至今。

查看详情>>
7

我们的抗清英雄李定国对明朝有着哪些巨大贡献?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明朝末期,虽然清军实力强大,但明朝政权还是比较平稳的度过了一段时间,这其中不乏一些优秀将领的努力,李定国便是其中一位。

抗清将领李定国

李定国,字鸿远,生于公元1621年,死于公元1662年,他是明末清初时期最优秀的一位抗清将领,他是现在的陕西延安人,明朝将领张献忠的义子,还曾被明朝分封为安西将军,负责掌管大西军。

公元1646年明朝将领张献忠战死沙场之后,李定国与孙可望等人继续带领军队对抗清朝,李定国作战勇猛,同时他还很有谋略,使得当时的清廷经常准备放弃占领西南七省,但他后来被孙可望背叛,只能退守云南,后来孙可望投降清朝,使得李定国的原定计划大乱,清朝的军队大举进攻云南。他不得已只能退向缅甸。

公元1662年,明朝永历帝被清军杀害,他则继续带领军队对抗清朝,但不幸的是两年后他因病离开了人世。

平定黔滇

公元1647年正月,李定国等人带领的大西军向贵州出发,同年三月,李定国陆续占领了贵阳、定番州等地,贵州其它地方看见这样的形势也纷纷向李定国的军队投降。

此时云南正好处于战乱之中,李定国认为这是扩充自己领地的大好机会,于是他便带领军队出向云南进军。云南的作乱势力收到消息之后,非常害怕和担心,立即就放弃昆明向南逃走了。

公元1647年四月,李定国等人的大西军进入昆明,昆明城中的所有百姓都自觉出来迎接大西军的到来。同年八月,他们在昆明自封为王,孙可望称自己为平东王,李定国则称自己为安西王,其它两位将领也自封为王,但他们仍然继续着之前的一些做法,每次遇到难以决定的大事之时,都会坐在一起商量。

八月,李定国等人带领军队成功攻破了沙寨,生擒了当初在云南作乱的首领沙定洲,于是滇东也就很快被李定国等人的大西军平定下来了。等到李定国带领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云南的百姓都非常感谢李定国等人,甚至向他们俯首叩谢。

由于李定国等人在云南推行了一系列非常有效的举措,云南的百姓们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也愿意参加大西军,于是大西军的人数很快就上升到了二十多万人,与此同时他们还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新武装,那就是象队。

云南当地的生产也在大西军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很快就实现了粮食大丰收,大西军和云南百姓相处的非常愉快。

血战磨盘山

后来孙可望嫉妒李定国,再加上自己本身实力的不足,于是他便向当时的清军投降,不仅如此,他还向清军将领洪承畴献出了当时李定国所在的西南地区的全部地图,并且详细向清军介绍了当时在西南地区的大西军,这使的清军很快就知道了李定国的大西军的底细。

于是在公元1658年二月,清朝朝廷决定派遣自己手下三路军队一起向当时的贵州发起进攻,其中命令吴三桂和李国翰等人负责带领北路军队从四川对贵州发起进攻,让自己手下的征南将军带领南路军队从广西向贵州发起进攻,与此同时清廷还命令靖寇将军等人率领中路军从当时的湖南向贵州发起猛烈的进攻。

本来这三路人马都很难与之对抗,再加上当时李定国正忙着在永昌对抗王自奇等人的叛军,一时间...

查看详情>>
8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是位什么样的男人?他是最有希望拯救明朝的人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是位什么样的男人?

李定国,是一个被历史注定要铭记的男人。作为大明最后一个铁骨铮铮的将军,民族英雄,他本来可以有机会力挽狂澜,平定乾坤,再造大明。可惜,所谓得势不得运啊,任你有千般本事,万般造化,也是徒劳。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后金太祖六年,再过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登基了。在这一年的六月十一日,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圣地延安,李定国出生了。我想,和很多不平凡的人物一样,他出生的这一天,必定是有很多的祥瑞的,比如七色云彩笼罩在他家的茅草房上,或者他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梦见一头猛虎扑进梦里之类的。因为这个孩子太不寻常了,在明朝灭亡后,他有希望重造大明,成为满清的掘墓人。

不过很可惜,因为他的家庭出身,他没有参加大明的军队,没有成为大明的将军,十岁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队伍,后来他成了张献忠的养子。排行老二,大哥叫孙可望,记住这个王八蛋,李定国就是毁在他的手上。还有两个是刘文秀和艾能奇。从此,他跟随张献忠四处造反,把崇祯弄得焦头额,后大西政权建立后,被封为安西将军。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前面是农民军的统帅,专门和大明对着干,虽然算是明朝的掘墓人,但是这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自家人打打杀杀的,谁做皇帝都一样。都是大汉子孙,华夏儿女嘛。

在满清入关后,张献忠逐渐意识到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满清相比,大明毕竟还是正统,于是率军抗清。可惜,在战斗中中箭身亡。李定国等不得不撤出战斗,连续败退。在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部分有生力量。

在贵阳,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四位将军对义军今后的出路进行了讨论。此时的李定国逐渐意识到反明的失误,因为结果很明显,明朝灭亡后,满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李定国主张联合当时的南明政权共同抗清,重建大明。孙可望则想继续南下逃跑,继续流亡,甚至不惜逃到海上。这是两股主要的声音,最后在李定国以死明志的态度下,暂时决定联明抗清。

1647年,大西军开进云南,说服明黔国公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打出“共襄勤王,恢复大明 天下”旗号。正式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在云南,大西军实行安民的正常政策,各少数民族子弟纷纷参军,并培养了一直特殊的军队:象军。

在1646年,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可是这时候,随着形式的好转,孙可望的野心开始膨胀,甚至想自立为王,虽然遭到了李定国的严厉驳斥。可是他还是自封秦王,李定国虽然深恶痛绝,可是为了大业,他隐忍了下来。

在安顺,李定国和明威清道黄应运歃血为盟,共同辅佐南明。可是遭到了孙可望的报复,处死了黄应运,李定国愈加不满。

1652年,清廷派孔有德进攻贵州,大西军分兵两路,东路军李定国,进攻湖;北路军刘文秀,进攻四川。同年五月,李定国抢在孔有德增援宝庆前,率三万大军和五十头大象,直取宝庆,歼敌五千。

六月,率军合攻桂林,取得桂林大捷,逼孔有德自杀,清廷大震。

八月,李定...

查看详情>>
9

抗清英雄李定国最后是怎么死的?他原本也是贫穷家的孩子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崇祯皇帝自缢,就意味着明朝灭亡了,但事实上之后还有一名南明朝,是由史可法拥护福王建立起来的。当时除了史可法之外,还有一名抗清大将,他就是李定国。那么这名将军李定国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李定国简介

李定国,原本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庭生活条件很糟糕,于是年纪轻轻的李定国就去当兵了。当时他是在张献忠的门下当兵的。有一次张献忠见到年幼的李定国,觉得他将来会出人头地,所以就收养了他。从那之后,李定国就一直跟随着张献忠。

长大后的李定国成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在多次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得到了重用。不仅如此,李定国因为他的战绩还得到了将士们的支持。张献忠在一次和清军的交战中身亡了,在李定国等人的领导下,好不容易才重整了军队。

民族感很强的李定国等人,决定和南明一起对抗清军。后来,李定国等人内部产生了矛盾,使得李定国的军队在一次与清军的交手中,本可以获胜的却被对方打败。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大家转战两广。最后他在血战磨盘山中彻底战败了,但是坚强如他,不愿投降的李定国宁愿死在荒郊野外也不愿投降。他的这一举动更是得到了众人的敬仰。

抗清英雄李定国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李定国从一开始跟随张献忠大战,多次打赢胜仗,是众人眼中的大英雄。那么最后李定国是怎么死的呢?

李定国和孙可望闹翻之后,站在抗清大局的角度,他愿意化解双方间的矛盾。但最终因为奸佞从中作梗而失败了。

后来李定国的军队又和清军进行交战,这次的战役就是血战磨盘山,这也是李定国死前最后一次重大战争。在这次战斗中,因为地势的优势,再加上李定国带领的将士们一个个都很勇敢,让清军也不敢随意追打,毕竟清军在之前已经丧失了大半的兵力。

磨盘山战争之后,李定国的军队也没有多少人了,最终还是被清军打败了。但是忠贞的李定国宁愿葬身于荒郊野外,也不愿投降。结果,当李定国听到南明的君主让吴三桂杀了消息后,悲痛致死。一代抗清名将李定国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李定国从十岁参入军营开始,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他打过的胜仗也有很多。出于民族团结,保卫明朝,与清军抗衡,李定国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到了生命的尽头,宁愿死在野外,也绝不投降,充分展现了他坚定的英雄气概。

查看详情>>
10

抗清英雄李定国战功赫赫,最后的结果却是身死他乡

抗清英雄李定国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本农家子,十岁为张献忠所掠,喜其貌度不恒,养以为己子。

定国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于群盗中独以宽慈著。喜接文士,通兵法、纬象,读《通鉴纲目》,略通大义,不乐为盗。以幼鞠于献忠,莫能自拔。所部将二万人,随献忠驰突豫、楚。

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在他的《永历实录》中对李定国所做的传。

王夫之是谁?他可是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能让他做传的人,要么是大忠大义之人,要么是大奸大恶之徒。而李定国显然是属于前者。

在我们大多数人认知里,明朝灭亡是从崇祯帝煤山自缢的那一刻算起。没错,官方上都认定1644年为明朝灭亡的时间,但严格意思来讲,这种说法不太全面。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自缢身亡,大明朝可以说是灭亡了,毕竟皇帝已经死了,首都也让人给占了。不过可别忘了,明朝还有另外一个“首都”——南京,当年朱棣靖难之役后,将都城迁到了北京,而南京并没有说失去了首都之位,只是作为陪都。和北京一样设有六部,辖南直隶。但是南京的六部一般不管什么事儿,只是太子锻炼和大臣养老或变相流放的地方。

大明朝如果能够永享天下,南京自然就一直作为陪都。可是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大军给占领了,皇帝也死在了煤山,这下子南京陪都的地位就油然而生。当时南京六部官员让福王朱由崧登基,重建大明,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明弘光政权。

不过弘光政权也是昙花一现。满清八旗军一路从山海关南下,先是破北京,后一路南下,攻占了南京,灭掉了所谓的弘光政权。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那些大明忠臣纷纷从朱氏子孙选择继续重建大明朝廷,当时就出现了两个南明小朝廷:一个是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这就是隆武政权,不过随着郑芝龙的降清,隆武朝很快就灭亡了;另一个则是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和明朝那些官僚,他们两派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这就是永历政权,而这也是南明最后一个政权。

抗清英雄李定国战功赫赫

虽然南明处在最艰难的阶段,尤其各个南明政权覆灭,但也不乏忠臣良将,其中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李定国就是其中一位。

就像我开头所说的,李定国是张献忠义子。在王夫之的《永历实录》里,李定国是后来才取的,而且还是被人贩子卖给了当时还是流寇佛张献忠。后来他被张献忠看上,于是收其做了义子,并改姓张。张献忠可不只有一个义子,他一共有四个义子,其中长子是孙可望,而次子就是李定国了。而李定国也没辜负他义父么栽培,他作战勇敢,经常一马当先,所以人称“小尉迟”。

不过李定国的巅峰时期并不是在还是张献忠帐下的时候,真正的辉煌反而是在投靠永历政权之时。

张献忠死后,余部纷纷同意李定国的想法:扶明反清。当然,李定国也不负所望,以他一人之手,深深将永历政权打出威名。在这几个南明政权里,也只有永历政权是苦苦支撑了近二十年。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它捐弃前嫌,同意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残余力量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