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发布时间:2020-08-03
1

清初名将鳌拜为什么不反?不是他不反,而是他根本没想过这事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清初名将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是清初名将,起初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皇太极驾崩,由于皇太极没有指定接班人,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两派人争夺皇位,谁也不肯让谁,鳌拜为了防止多尔衮称帝,果断的站在豪格一边,甚至武力威胁多尔衮。也正因为如此多尔衮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福临继位,多尔衮成了摄政王,处处对鳌拜进行打压,鳌拜也只能处处小心谨慎。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去世,鳌拜才松了一口气。后来鳌拜得到顺治帝重用,更是在顺治帝驾崩之际被指定为康熙帝的四大顾命大臣之一。

其实鳌拜虽然独断专权,但从来没有不臣之心,他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一生忠心耿耿,可能后期是渴望权力,但是绝对没有窥觑过帝位。本来鳌拜是排在四大顾命大臣末位的,前面还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但是索尼由于年纪太大,对于权力没什么欲望,于是称病不出。遏必隆是依附鳌拜的。剩下只有苏克萨哈跟鳌拜争权。但鳌拜作为“满洲第一勇士”,行事果断,苏克萨哈根本不是鳌拜的对手,在苏克萨哈被处死后大权自然都落入了鳌拜的手中。

鳌拜作为辅政大臣,本来就是要在皇帝没有亲政之前执掌朝政大权的。只是鳌拜是武将出身,性子也比较直爽,在他眼里小皇帝只是个年不更事的小屁孩,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但是他忽略了康熙帝在慢慢长大,心智也在慢慢成熟。鳌拜一直在康熙帝面前独断专权肯定会引起日渐长大的皇帝的不满,但仅仅也只是不满,还没有实力打倒鳌拜。

鳌拜手握重兵不反除了他没有不臣之心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造反名不正言不顺,古代都讲究师出有名,而当时的天下大势是清朝一统江山,国家在蒸蒸日上,这个时候鳌拜造反根本没有正当借口。况且鳌拜并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他造反以后势必要改朝换代,那么原来满清的那些贵族会答应吗?一个国家并不是真的只属于皇帝一人,还有皇帝背后的家族势力,所以历史上许多权臣也都只是掌握权力,并没有推翻皇帝。比如秦朝的赵高,西汉的霍光,东汉的曹操等等。造反并不是只靠武力就行,以当时鳌拜的实力,可能会成功攻陷紫禁城,但绝对不会长久,毕竟鳌拜只是一介武夫,治国安天下不在行。

康熙帝也是知道鳌拜的忠心的,没有处死鳌拜,只是将他圈禁,而且罗列出的鳌拜三十六大罪状,也没有说他谋反。后来雍正帝继位第一件事就是为鳌拜平凡,可见鳌拜没有谋反之心,只是他的存在让胸怀大略的康熙帝无法发挥,所以才会被康熙帝扳倒。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谋反的人,又怎么会在皇帝突然对付他之前谋反呢?

查看详情>>
2

清朝权臣鳌拜为什么不反?他想要反其实并没有简单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多面的,充满张力,二者既有对立,又有合作,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转换。权臣之兴起,必须得依托皇权的支持,权臣本人往往也一度对皇权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不菲。但随着权臣势力的壮大,他会部分攫取、侵夺皇权,对皇权形成威胁,最终又被皇权所清算。

在每个朝代,都会有忠臣和手握重权的大臣。有些权臣在朝廷中的声势都能将皇帝给比下去,而那些特别有野心的,甚至还会夺取皇位,自己称帝。在清朝,康熙8岁继位的时候,由于政权还不够稳定,再加上当时康熙也只有8岁,因此实际掌握政权的是太后还有4位顾命大臣。鳌拜手握40万雄兵,清朝权臣鳌拜为什么不反?

1644年,清兵攻陷北京,多尔衮考核群臣功绩,鳌拜以"忠勤戮力,晋一等子"。稍后,鳌拜随阿济格征湖北,破李自成军;随豪格入四川,与张献忠战于川北西充,斩献忠于阵。在明清鼎革之际,鳌拜可说是战功赫赫,为清王朝贡献卓著。

等到1667年,康熙满14岁亲政,四辅臣的政制安排理应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索尼已死,苏克萨哈要求辞职,还政康熙。鳌拜不甘心退出权力中心,遂裹挟遏必隆,对苏克萨哈发动致命攻击。

历史上真正鳌拜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做过哪些事呢?他功劳几何,罪过几分呢?我们知道他是权他的人生是怎样从下级军官一步步登门入室,权倾朝野,成为辅政大臣的呢?他真就十恶不赦吗?

鳌拜出生于武将世家,他的伯父是非常著名的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有"万人敌"之称的费英东。鳌拜的父亲伟齐,是费英东第九弟。虎父无犬子,鳌拜自有习武健身,一腔热血图报国。

在历史上像鳌拜这般被反杀的,不只是他一个。赵高如此,霍光同样如此,我们能够从这些人的事例当中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掌管着很大的权利,能够直接威胁到皇帝,但却都没有直接站出来自立政权。这是因为他们把皇帝当成了一个傀儡,而他们即便有实力,也不会有机会。

这是因为皇帝并非只是一个权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但他也并非是真正自己一个人就能统治整个国家的,他只是一个最高领导者。在下面还是有着极为复杂的官僚系统,再加上百姓的民心所向,想要彻底取代皇帝,自立政权,又怎么会像我们这般口头上说一说那么容易。

查看详情>>
3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其实鳌拜的野心朝中众人所知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忠心耿耿,骁勇善战

鳌拜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非是有如此野心之人。而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一心为了大清打拼,一步一步的爬上来,自然对于大清的忠心无需多虑!跟随皇太极在军中屡立奇功,这时还没有人直到鳌拜日后将会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造化。

在崇德年间,皇太极攻皮岛之时,鳌拜立下军令状"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立誓一定要攻下这座岛才会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鳌拜的奋勇之下,明军败退皮岛攻克!鳌拜在这里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他受到皇太极赏识。之后松锦会战当中,鳌拜抓住时机大败明军,为大清再次攻克一个难关。至此大清夺胜大势已定,而鳌拜也连连升迁。直至皇太极仙逝。鳌拜的仕途也开始不再一帆风顺了。

多尔衮多番打压

皇太极死后,原本应该由长子豪格继位,但是当时却出现了异议,想要推举多尔衮继位!鳌拜当时对皇太极对大清的忠心还是日月可鉴的!带领一众武官在大清门吐出了肺腑之言"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虽说目的主要是为了逼迫多尔衮屈服,但是何尝不是对皇太极的一片忠义之心。

不过没有多久,多尔衮还是摄政了,掌握大权之后,多尔衮对于这些曾不支持自己的臣子多番打压,鳌拜首当其冲。因上级的命令,鳌拜被波及,原本也并非很严重,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但是多尔衮却还是针对鳌拜使其几度被革职。

之后,多尔衮找茬险些处死鳌拜,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只得革职,后又降爵。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对于鳌拜等人对皇太极的忠诚非常感动,起用后放在身边成了辅臣。颇受顺治帝的重用。但是也养出了鳌拜的贪念野心。

野心渐浓,专权被杀

这时,鳌拜已经权倾朝野了,不过与鳌拜同样作为辅臣的臣子还有三个,其中至于苏克萨哈对鳌拜有所威胁,鳌拜当时的目标就是成为辅臣之首。但是鳌拜的野心也被人察觉,再加上在军中的威望,一旦造反,必然能够颠覆整个大清。当时的辅臣之首索尼就有此担心,临死之前依然担心鳌拜会反,上书请康熙亲政。也正是因此本来就对鳌拜的权势颇为忌惮的康熙下决心要除掉他。

但即便这个时候,鳌拜对于大清依然忠心不二。所有人都看出了小皇帝对鳌拜不怀好意意图除之后快,鳌拜也知晓,手下武将甚至劝说鳌拜造反,但是鳌拜却依然选择"隐"不愿造反。直至被康熙除掉,鳌拜对于大清的一片忠心依然日月可鉴。那么为何康熙非要除掉鳌拜不可呢?因为当时的鳌拜权势已经到了皇帝无法容忍的地步了,或许用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来说鳌拜也不为过!当时朝中无人敢反驳鳌拜。正因如此,皇权被挑战任是再窝囊的皇帝都无法忍下去了!何况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呢!

结语:

鳌拜最终其实是死于自己对于权势的贪念,皇家心思莫测,手中有权就是皇家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日不除一日心难安。即便是鳌拜一心向着大清也无济于事。史上多少大臣一心为国、一心为...

查看详情>>
4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其实他根本没这个心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看过《康熙王朝》的观众应该对鳌拜这个人物不陌生,剧中的他身长近两米,长着标准的蒙人身材,魁梧有力,说话如同撞钟一般洪亮,也难怪当时的康熙帝会怵他。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首先,孝庄不会同意。孝庄皇太后在清朝初期的贡献非常巨大,如果没有她一力拥护新帝幼孙,清朝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了。孝庄虽然是女流,可是在如何笼络重臣、如何令他们互相牵制方面的造诣非常高,可以说她是位极其成熟、颇有建树的政客。

鳌拜之所以能够拥兵数十万,其中也有孝庄的“功劳”,清初期政权不够稳定,加上几位皇帝的政治生涯相对短暂,孝庄极其重视对满人大臣的培养和对汉人的压制,而这一点得到了鳌拜的极力拥护。于是在两人的互相扶持之下,鳌拜的权势越来越大,不过也正是一起共事过的缘故,鳌拜深知孝庄的为人和手段,他不可能轻易造反,毕竟他没有任何把握能够胜得过这位女政客。

其次,顺治帝提前做好了牵制准备。很多人对顺治帝有误解,以为他任性、为爱不顾一切,根本没有做皇帝的担当,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他在位期间,正好是多尔衮掌权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皇帝深知无法掌握实权的痛苦,于是在他有了实权之后,先后提拔了几位有才能的大臣互相牵制,以便于他更好的控制政权。这个决定无疑对鳌拜极为不利,在索额图等人的牵制下,他根本不敢做任何越权的事。

再次,政权形式对他不利。虽然他手里有着近40万的士兵,但是这些人当中听他指挥的并不多。清朝的政权形式是绝对的集权做派,他们对于笼络人心和洗脑有着特别多的心得,从开始的重臣下跪到后面必须自称奴才,清政府一直在固化这种思维。这也导致即使某位重臣手里有重兵,但是如果他想要拿这些士兵们做筹码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不可能的事。

第四,鳌拜本人根本没有造反的心。鳌拜虽然跋扈,对年幼的皇帝不尊敬,可是他从未有过造反的心。鳌拜本就出身军事世家,更是地道的满人后裔,在他的心里满族利益大于一切。他从入伍开始就一直跟随皇太极作战,两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谊,这也是为何他会同多尔衮对立,坚定的站在顺治帝这边的原因。同时他是一位充满忠君思想的人,尽管由于皇帝年幼导致他多少有些看不起,因此出现跋扈行为,可让他造反自己当皇帝是不可能的。

最后,他的对手是康熙帝。康熙帝被称作千古一帝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自小便看尽了各种阴谋和权势之间的争斗,他经历过生死,他接受的是极为正统的皇家教育,他身边是被层层挑选出来辅佐他的能臣干将,他身后有爱护他看重他的祖母撑腰。最重要的是,他非常聪明,这种聪明不是靠教育就能实现的,靠的是他自己的悟性,因此在意识到鳌拜日后会成为他的阻碍之后,他就已经开始做好铲除对方的准备了。

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鳌拜的结局,尽管拥兵几十万,他也不会造反;尽管不会造反,他注定不会有好结局,毕竟睡狮旁边岂容他人酣卧。

查看详情>>
5

清朝顺治时期的鳌拜为什么不反?原来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存在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也是了解最多的一个朝代,其中也有很多事情令人不解;就像是康熙小时候那样,当时朝廷动荡鳌拜野心勃勃,清朝顺治时期的鳌拜为什么不反?原来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存在。

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

由明将毛文龙率军守卫的皮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满清的兵力,使后其背受敌,是明朝嵌入满清后方的一颗钉子,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满清一直欲除之,无奈不能成功。

1637年太极命阿济格率军进攻,鳌拜随从出征。清军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鳌拜主动请缨,率轻舟突袭。但明军并没有中计,而是早有准备。万箭齐发,火炮轰隆,清军进攻受挫,偷袭变成了强攻,一时间大有溃退之势。见情势危急,鳌拜奋起大呼,率先冲向明军阵地,与守军展开肉搏。其它清军见状大受鼓舞,蜂拥前进,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一举攻克皮岛。战后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

1641年,鳌拜随清军进攻锦州,在增援失利的右翼清军时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随后鳌拜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在随后的系列战斗中,鳌拜都勇敢善战,果断机敏,逐渐小有名气。

1643年皇太极死去后,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鳌拜是黄旗的重要代表,反对多尔衮自立,坚决拥立皇太极后人,在稳定清朝内部的继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1661年顺治驾崩遗诏,封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虽然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多尔衮旧属与其他几位大臣不睦,所以大权逐渐被鳌拜掌控。

而让鳌拜忌惮的这个女人就是孝庄皇后--大玉儿,当然在康熙继位时,此时的大玉儿已经是孝庄太后了。这个女人对于清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相当的深远,康熙也常常怀念自己的祖母,他说没有祖母就没有他今日的成就。皇太极死后由于他并未指定继承人选,因此豪格与多尔衮都想要争夺皇位,但二人都拥有两旗的支持,一时间矛盾重重。这时是孝庄站出来,她运用了一些策略最终打消了二人的念头。

在这场皇位的争夺中,孝庄身为幕后策划者,手段十分灵活,可以说能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中全身而...

查看详情>>
6

满清重臣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其实鳌拜还是想的太多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满清重臣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鳌拜是满清王朝前期的重臣,因为其战功赫赫,所以还号称为“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出生于瓜尔佳氏,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同时也是后金的开国五大功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上三旗镶黄旗人,历经皇太极、顺治帝和康熙帝三朝,名副其实的三朝元勋。

顺治帝临终前,为自己年仅八岁的儿子玄烨,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鳌拜位居四大辅政大臣之末。但是鳌拜却一心想大权独揽,鳌拜仗着自己的军功,越来越嚣张。在辅佐康熙期间,鳌拜就开始在朝中擅权自重,引起了康熙帝的极为不满,最后被康熙帝囚禁。

鳌拜擅权自重的行为,已经和康熙帝的皇权产生了冲突,为了巩固皇权统治,康熙帝随即开始部署铲除鳌拜党羽势力。康熙八年五月初十日,康熙帝正式擒拿鳌拜。在同年五月十二日的时候,康熙帝就钦定了鳌拜等人的十二条罪状,称鳌拜为“任意妄为,令文武各官撤出伊门,内、外用其奸宄之徒,果真大失天下众望。”

二十九日,康亲王杰淑等人上奏康熙帝鳌拜三十条罪状,称鳌拜辜负了顺治帝的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如果是对于一般的臣子,其结果必定是满门抄斩,但是康熙帝念鳌拜长年为朝廷效力,便从宽减免了对他的处罚,改“立刻斩首”为“籍没拘禁”。至于鳌拜的宗族、党羽,或被处斩、或被革职、或被拘禁,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而也正是当鳌拜被圈禁之后,清王朝的中央政权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康熙帝开始真正地独揽皇权。在康熙八年的六七月间,康熙帝一遍继续审讯、处理和擒拿鳌拜的党羽,一边开始调整清朝的官员结构,逐步更换吏部、兵部、工部和户部的领导(尚书)。同时也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各项工作,下令永远停止圈占民间土地房产的活动。因为在鳌拜的各项罪名中,圈地就是一项大罪。圈地是满族进驻中原地区后的一个明显表现,他们占据了原本汉人的土地,造成了大规模汉人流民的出现,而这带来的就是十分严重的民族矛盾。所以康熙帝此举,也是为了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在多尔衮摄政期间,就曾有过要处死鳌拜的建议,但是因为诸多原因就没有施行。但是鳌拜对多尔衮还是十分忌惮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忠心不二,丝毫没有任何不满的迹象。1650年11月,多尔衮去世,鳌拜心里的大石头也该落地了。顺治帝亲政后,因为鳌拜曾经盟誓说要“一心为主,生死与共”,所以一直以来都对他十分敬重,并将他视作是自己的股肱之臣。

顺治帝临终前,除了指定玄烨为继承人之外,还给他选了四位辅政大臣来辅佐他,鳌拜虽然位居四大辅政大臣之末,但是这也足以彰显他的地位了。随后,鳌拜仗着自己资格老,军功显赫,于是便开始目空一切,大权独揽,丝毫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康熙帝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除掉鳌拜,因为此时鳌拜擅权专政,已经和康熙帝的皇权产生了很大的冲突,所以必须要将鳌拜处理掉。

此时的鳌拜虽然手握四十万军队,但是他还是不能反,不会反,也没有机会反。为何呢?首先来说,鳌拜虽然居功自...

查看详情>>
7

清朝三代元勋鳌拜为什么不反?鳌拜想造反其实心里还是没底气的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清朝三代元勋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素来以“满洲第一勇士”著称,作为大清朝的三代元勋,他在朝中的势力不容小觑。但也正是由于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从而在康熙帝眼中他成为了最大的威胁。康熙帝虽然很早就登基了,但是手中并没有什么权力,一直受到鳌拜的干涉。所以,康熙帝一直都在找机会除掉他。其实,鳌拜心里也清楚,随着康熙皇帝的不断成长,以后定会想办法对付他。最后的结局,想必大家都知道,鳌拜被康熙帝擒拿。

首先,造反有风险。鳌拜手中到底有没有40万重兵呢?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察。姑且,鳌拜手中真的握有40万重兵,如果他想造反,又有多少人能够听命于他呢?要知道在八旗制度确立之后,各旗子弟向来都是只听从旗主的命令。而鳌拜只是镶黄旗,他并不是旗主。除了镶黄旗,还有正黄、正白旗,这些都是皇帝直接统领。所以,鳌拜虽然权势大,但他手下的人不一定会有胆量和他一起造反。要知道这些士兵不仅仅是鳌拜的士兵,更是大清朝的士兵,他们心中肯定会有所顾忌。再加上鳌拜平时做事都嚣张跋扈,估计有很多人都看不惯他的嘴脸,不听从他的指挥。所以,鳌拜若要想造反,心里肯定还是没有底气的。况且还是在紫禁城,如果造反一旦失败,鳌拜的性命肯定就不保了。考虑到种种结果,我想鳌拜肯定不会轻易选择在紫禁城造反的。

其次,鳌拜真的有造反之心吗?要知道,鳌拜早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就跟随其征战沙场无数,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清能够顺利入关,也少不了鳌拜的功劳。后来,皇太极去世后,为了让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他坚决地站在多尔衮的对立面。那时福临还小,也正是多亏了鳌拜的支持,他才能够顺利地登上皇位。如果他真的有造反之心的话,为何当时还要帮助福临登基呢?这似乎有些说不通。回顾鳌拜的一生,好像也没有做什么损害大清利益的事。只不过是因手中掌握的权力过大,因此有些得意忘形罢了。再说,当时鳌拜权倾朝野,康熙皇帝还小,自己手中又有权力,那么为什么还要造反呢?如果鳌拜造反,肯定会背上骂名。历史上,本就君臣有别,以臣弑君是大不义,会受到世人唾弃。且如果鳌拜这么做了,那么朝廷中其他忠心的大臣和皇亲贵族都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样看来,造反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也可能鳌拜确实有造反之心,但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在鳌拜眼中,他认为康熙就是个黄毛小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威慑力,他也更没有想到康熙皇帝会找人去抓他。作为战场上驰骋杀敌的老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被几个孩子捉住。这也是他自己疏忽大意的结果。

当时,康熙皇帝召他进宫,他就像往常一样入宫了,在他毫无防备之心的情况下,在康熙帝一声令下,几个会功夫的青壮年突然出现,没几下就把鳌拜制服了。康熙擒鳌拜在清末文人李伯元笔下的《南亭笔记》中也有相关记载:

“鳌拜日,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进讲,鳌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坐,而一内侍侍其后。命赐者,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扑于地。康熙帝呼曰:‘...

查看详情>>
8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原来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

清朝
鳌拜为什么不反
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有十二位皇帝,总的来说,这十二位皇帝中,只有康熙帝和乾隆帝比较有作为。从康熙帝开始,一直到乾隆帝,这爷俩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不过在乾隆帝之后,清朝就走了下坡路。

清朝康熙年间,这时候的康熙帝刚刚即位,由于顺治皇帝驾崩,年仅8岁的康熙帝被委以重任。顺治帝留下了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这四大辅臣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尽心竭力的辅佐康熙帝。

不过到了后来,这一切都改变了,四大辅臣各怀异心,这就导致了康熙帝不能够亲政。四大辅臣之中,势力最大的就是鳌拜,在最初的时候,鳌拜是对康熙帝忠心无二的,可是到了后来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四大辅臣之首的人不是鳌拜,而是索尼。这时候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但是年事已高,也做不到事事过问。虽然此时的索尼不能够与鳌拜为敌,但是鳌拜对索尼还是加以防范的。其次就是鳌拜与苏克萨哈的之间的斗争。

这两的斗争直接把人命当做棋子,两个人的斗争中,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却什么都没留下。不过最终的苏克萨哈没有斗过鳌拜。鳌拜给苏克萨哈安上了诸多的罪名,最终苏克萨哈被处以死刑。因为苏克萨哈的死,康熙帝与鳌拜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不过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

这个时候,四大辅臣中,已经仅剩三个人了。这时候的索尼不问世事,相反倒是鳌拜成为了四大辅臣之首,不仅如此,鳌拜在朝堂中,也没有人能够管住他了。这个时候的鳌拜已经对康熙帝的皇位产生了威胁,此时的康熙帝已经想办法要除掉鳌拜。

康熙帝还是非常有头脑的,他没有立即对鳌拜动手,相反他在等待一个时机。最终康熙帝一点一点的消弱了鳌拜的势力,最终的鳌拜被康熙帝囚禁,比较好的是,鳌拜没有被康熙帝赐死。他得以活命。那么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要知道当时的鳌拜手握40万大军,鳌拜为什么不反顺治?鳌拜没有被康熙帝杀死,这已经是康熙帝看在他往日的功绩上,网开一面了。那么究其根本,鳌拜没有起兵造反的原因很简单。虽然鳌拜手握重兵,但是他不是皇亲国戚。

鳌拜无法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取而代之,即使是真的将康熙帝取而代之,在这之后鳌拜面临的问题会非常多。于其这样,鳌拜还不如在当时的情况下保住自己,此时的鳌拜已经是权倾朝野了,不需要冒灭九族的风险去篡位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