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2024二十四节气表
立秋的习俗_官方到民间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立秋这个节气从古时候就有了,下面小编要介绍从官方到民间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这一天太阳达到了黄经135度。立秋标志着秋天开始到来,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谷物成熟,农民迎来丰收的季节。
当然,立秋和立春、立夏一样,并不是说立秋一到马上就是秋天了。温度的下降也并不是立竿见影。俗话说“秋后一伏,汗死老牛”,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是末伏,再过10天才正式出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才正式宣告结束。所以立秋之后的半个月左右,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所以有“秋老虎”之说。不过毕竟是立秋了,天气转凉是大的趋势,早晚的温差开始加大,夜间开始有了阵阵的凉意。立秋的三候是: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大致反映了这个阶段的气候特点。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立秋预示着收获的开始,也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从官方到民间都对这一节气非常的重视,也发展出许多有趣的岁时节俗,今天咱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立秋时节的官方活动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这种季节转换之时一直都是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的日子,也都会有官方主持的大规模祭祀活动。
立秋的祭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立秋的时候,周天子要率领手下的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还要祭祀少昊和蓐收,这两位在当时被认为是主管秋季的神灵。这种祭祀活动经汉代一直延续到隋唐。
宋代的时候,每年立秋,皇宫里都要在殿内移栽梧桐树。等计算的立秋时辰到了,史官还要报一声:“秋来了!”如果梧桐树能应声落下几片叶子,则会被认为是吉兆,有报秋的意思。
二、立秋时节的民间活动
官方的祭祀活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仪式,而在民间,不论是出于农事还是日常生活考虑,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感受无疑是更加直接和敏感的。所以从古到今,在立秋这一天民间都有非常丰富的节俗活动。由于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所以立秋的节俗活动的“目的性”也非常明确。
首先是各种祭祀活动。既然是祈求农事顺利,那么首先要祭拜的就是土地神了。在江浙一带,农人们一般会在立秋这一天,将准备好的各种牺牲祭品送至田间地头,向田祖祷告祈求丰收。在贵州的一些地方,也有在立秋前后十日择期尝新的习俗。农民用新米煮饭献给各路农神,然后将米饭奉给家中长辈。此外,在常州一带,现在还保留着立秋祭奠刘猛将军的习俗。这刘猛将军本名刘承忠,是元末江淮一带的指挥使,据说在执政当地的时候消灭蝗虫有功。死后逐渐被当地人感念和祭祀。后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被清政府官方敕令全国春秋两季祭祀,以求保佑免于蝗灾。现在常州一带的习俗,应该是那时候遗存下来的。
其次,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但在湖南、江西、安徽一些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农民们害怕收获的作物发霉,逐渐形成了“晒秋”的习俗,也就是在自家院子...
查看详情>>老北京立秋习俗是什么样的_立春在古时候有什么习俗
下面小编要介绍在老北京立秋习俗是什么样的?立春在古时候有什么习俗?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所谓“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具体的时间点是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关于立春,史料中有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就有这样的表述:“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这个时候草木开始萌芽,农人开始播种。正是由于立春是季节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以老百姓对这个日子都非常重视民间专门有庆贺立春之日的习俗。清人留下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时北京官方对“立春”节日的重视。关于立春,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老北京人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这从他们的庆贺活动的有趣、热闹、复杂中就可以看出来。具体来说,老北京人庆贺立春的活动主要有“迎春”、“报春”、“打春”、“咬春”等。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指主管农事的春神)接回来。
据史料记载,迎春活动自周代起就出现了在周代,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据文献记载,周代迎春的仪式大致如下:在立春那天的前三天,周天子就开始了斋戒活动,及至立春那天,他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之所以要到东郊迎春,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迎春活动所祭拜的句芒神就居住在东方。可是,发展到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在东郊了。及至明清,由于立春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所以迎春仪式成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去“东郊”的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去迎春,即按规定的仪仗,制作的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所谓“报春”,就是在立春那天的前一天,由扮成“春官”、“春吏”的人在街市道路上高喊“春来了!春来了…”将春天即将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据了解,北京最近一次规模较大的“报春”活动,是1910年在东直门附近举行的,百姓希望通过这一习俗祈福。然而,随着后来战乱等原因,这项活动逐渐销声匿迹。令人高兴的是,在2011年的立春前一天,为了满足老北京人对“报春”活动的欣赏欲求,北京东四街道办事处在东四八条社区举办了传统的“报春”活动。
那天东四八条胡同里的居民通过高声报春的形式,为龙年祈福。“打春”是重要的立春活动之一,主要是指打春牛,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相传在立春的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在每年的立春这一天,北京人都要吃...
查看详情>>立秋的几个习俗_立秋还有什么故事
立秋之时北风阵阵袭来,在这样凉爽的日子里,怎么可能少了习俗呢?下面小编要介绍立秋的几个习俗,立秋还有什么故事?
从立秋开始温度便开始降了几分,偶尔会袭来阵阵北风无比的清凉。随着立秋的到来,梧桐树叶也开始离开我们了,它们会随着秋风从树上落下来,如同一个会跳舞的姑娘。就是在这凉爽的日子里,许多地区会有立秋的活动以及习俗。
在了解立秋的活动和习俗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立秋的故事。小伙伴们应该知道秋后算账这个成语,相传在早的时候有一个人欠了一屁股的债,债主们在立秋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围住了他家的门。这个人告诉这些债主们今天是立秋我家过节,你们不能过节这一天来收债,所以你们应该等到秋后再来。
那些债主们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他们想一想既然他家要过节,那么我们就等着过完立秋再来。等到第二天债主们如约来到了这家门口,但是等了一天都没有人出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家连夜逃跑了。人们都说这个故事就是秋后算账的由来,小编觉得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在立秋这一天是如何过节的。在唐代的时候每逢立秋就要举行祭祀五帝的仪式,到了宋代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头上插着楸叶,等到了清代的时候人们每逢立秋就会进行称人。
立秋习俗:
了解过历史习俗的人都知道在立夏的时候人们也要进行称人,而在立秋这天同样也要将人们称一下。为了看一看整个夏季过去之后人们是瘦了还是胖了,如果是瘦了那么人们就要贴膘。贴膘就是在立秋这一天多吃肉,早时候人们都说吃什么补什么,所以掉秤了的人会认为多吃肉能把这些失去的体重给补回来。小编觉得在这一天吃肉跟天气凉爽胃口大开也有关系,毕竟在三伏天的时候胃口不好所以很少吃油腻的东西,伴随着清凉的北风大口吃肉是比较享受的。
有些地方在立秋这一天还会进行“啃秋”, 啃秋就是在这立秋这一天准备好西瓜或者是香瓜,全家人一起分享。最早时候人们认为在啃秋之后就不会长出痱子了,有些地方人们热爱喝酒,所以在啃秋的同时还会喝上那么几杯烧酒。在民间也有啃秋的说法,只不过人们通常会将地里还没有成熟的玉米拿回来煮熟或者是烤熟食用,小编觉得人们是通过这样的习俗来享受秋天的来临。
最早的时候立秋这一天还要给土地爷上香送祭品,在上香的时候人们心中会祈祷粮食丰收。等到地中的粮食收获后,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土地庙,在给土地爷送上祭品,这是为了感谢土地爷的保佑。给土地爷送祭品的时候人们会准备好烧酒,以及自家粮食做出来的糕饼。虽然现在大多数地区这样的活动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有一些地区在立秋这一天敬社神和煮社粥。小编觉得这些传统习俗留下来十分不易,毕竟很多人在社会发展的时候都忘掉了那些传统与习俗。
有些地方在立秋这一天还会举行秋忙会,尤其是在民间还有大集的地方。人们会拉着自家的粮食与牲口聚集在秋忙会的指定地点,即将收获的人们如果自家的牲口或者是粮食不够了,会来这里采买。但是现在大多数聚集在秋忙会的都是一些小商贩,而不是农民自家拿来的东...
查看详情>>立秋的习俗_东南沿海一地的要更有趣
几天小编要说一个立秋的习俗,东南沿海一地的要更有趣?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句话说得正是立秋,从立秋开始,就预示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对于忍耐了酷暑很久的大胖纸们而言,这是个不错的消息。但是注意,也先别高兴得太早,毕竟在立秋过后,依然还有一头“秋老虎”在后头“虎视眈眈”。“立秋”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位十三,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在古代时,还被称为“四时八节”之一。作为一个丰收的季节,民间的庆祝在所难免,长久以来,各地也产生了不同的习俗。
而在东南沿海一地的民俗则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不仅仅在于其热闹,更加吸引人的还在于它的有趣。这里是在浙江省长兴县的小浦镇中,该镇以“十里古银杏长廊”而闻名,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文化胜地。与其他地方的平平淡淡不同,小浦镇每到立秋时节,都会举办一些很具当地特色的习俗活动。
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都有什么有趣的活动。
啃秋
“啃秋”在一些地方也叫“咬秋”,在这一天,人们买一个大大的西瓜回家,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啃食,这就是“啃秋”了。而在乡下,“啃秋”就显得要豪放许多,农人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地围坐一起,一边唠嗑,一边大口地啃食着西瓜、香瓜等物。据说,立秋吃瓜可以防生秋痱子,防生疟疾。
悬秤称人
所谓“悬秤称人”就是以杆秤来为人称重,以此来与立夏时节进行对比,如果瘦了,就要“贴秋膘”了。
夏季炎热,三伏天中,气温颇高,人们的食欲也普遍不如往日,且出汗较多。一个夏季过去,人们的体重往往都会减轻很多。
因此,在立秋过后,天气凉爽之时,人们的胃口大开,也就到了补充夏季时的损耗之时。
“悬秤称人”古已有之,在清代时的民间尤其流行,主要还在于其趣味性很大,因此一直能传至今日,依然能够大受欢迎。
除了“啃秋”与“悬秤称人”外,一些地方还有“晒秋”、“秋忙会”及“秋社”的习俗,很是多姿多彩。
比如“晒秋”,本是人们常于窗台屋顶等地晾晒农作物,而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场景,却受到了画家、摄影家的青睐,成为他们争相追逐创造的素材,并为它起了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晒秋”。
“秋忙会”则相当于一个丰收季节的交易大会,获得丰收的农人将自家的粮食瓜果等物带到集市中,换取自己日常所需之物。在“秋忙会”期间,还会有各种艺人表演助兴,比如耍猴、杂技、戏剧等等。
至于“秋社”,则是一种祭祀活动,不过这种祭祀并不是在立秋当日举办,而是在丰收过后才会有,算是一种祭神答谢的活动。
据说,“秋社”的习俗来历已久,自汉代时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两千余年。
宋朝著名的大诗人陆游就曾写过一首描写秋社的诗:
“明朝逢社日,邻曲乐年丰。稻蟹雨中尽,海氛秋後空。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酒满银杯绿,相呼一笑中。”
不知您是否知道在立秋时节还有什么有趣的习俗。
立秋的一个重要习俗_说白了是要吃肉
今天小编要讲一个立秋的一个重要习俗,说白了是要吃肉?
正怨夏日炎炎,转眼已是立秋。时光匆匆,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立秋。作为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首当其冲,打响了秋天的第一炮,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秋”这个字,意思就是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树叶会逐渐由绿变黄,然后悄然落下,因此有了“一叶知秋”这个成语。从汉字来理解,“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立秋了,携着一股寒,扑在身上,不是太刺骨,即刺痛了心。不远不近的秋,还是应笑脸相迎,因为一生这一年,只有一个秋,不长不短,却是时光。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今年立秋的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则还要热上一阵。2019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8日的凌晨3点12分57秒,今年属于“早立秋”,暑去凉来,天气可能会明显转凉。
立秋一夜不知暑,晨起又觉风始凉。立秋节气有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意思是凉爽的秋风会偶尔袭来,此时的风不同于夏天的暖风,已经让我们倍感舒适。昼夜温差增大,早晨的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暑热褪去,蝉依然躲在树上鸣叫,叫声中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即使秋风会带走它们最后的生命,依然要放声歌唱,全情投入到今生的精彩中。
立秋节气有一个重要习俗,那就是贴秋膘,说白了就是要吃肉。民间都会在立秋这一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作对比。因为人到夏天会没胃口,几个月下来,体重都会减少减轻。随着立秋的到来,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把夏天的损失补偿回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一树密而知夏,一叶落而知秋。立秋早晚凉,记得添衣裳。
立秋的习俗你知道吗_立秋一到要增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耳熟能详的《节气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的习俗你知道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习俗:
立秋节:立秋时节,草木开始结果孕子,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收获的季节到了。因此,在民间立秋这天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秋忙会: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大会,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具有经营贸易行为的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经验,变卖牲口,交换物品。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夏天潮湿炎热,人的胃口不好,饮食也以清淡为主,两三个月下来体重都会轻一点。
立秋一到,天气转凉,胃口大开,想吃一些好的,增加营养,补偿在夏天的损失,于是就有了“贴秋膘”这一说法,即在立秋这一天做各种各样的肉,炒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达到“增肥”的目的。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百姓生活质量很差,大多都瘦骨嶙峋,增加体重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
不过在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温饱早已不成问题,营养过剩反而成为大家的一个大问题,所以当秋天来临之际,大家一定要闭上嘴迈开腿,争取“倒贴秋膘”。
常见的立秋习俗有哪些_立秋这天是大口吃肉的节气
马上就要立秋了,关于立秋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立秋要到了,炎热的夏天已成为历史,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那么关于立秋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常见的立秋习俗有哪些?
立秋之—贴秋膘
老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胃口不佳,因此过完夏天,体重大多会减轻,因而夏天又称“苦夏”。本着夏天结束了,夏天受的“苦”要在秋天补回来,因此立秋这天,很多地方有“贴秋膘”的习俗,既然要补,肯定是要吃好的,吃肉补膘。
立秋这天,很多家庭会吃炖肉、红烧肉、红焖肉、炖鸭等,总之,这是个理直气壮地大口吃肉的节气!
立秋之—啃秋
啃秋也叫咬秋,很多人会在立秋这天,买西瓜、香瓜或桃回家,全家人抱着瓜啃,称“咬秋”,寓意炎炎酷暑已结束,时逢立秋,要将其咬住,不生秋痱,预防疟疾。其实,啃秋啃得不是西瓜,是丰收的喜悦。
立秋之—喝秋水
有些地方,立秋这天,全家人会一起喝一杯立秋水。因为夏天酷热难耐,出汗多,水分大量流失,因此,立秋之日要喝杯立秋水,寓意消暑解热,避免秋天腹泻、拉肚子。
立秋之—晒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还有“晒秋”的习俗。立秋这天,农民会利用自家的窗台等地方晾晒农作物,寓意丰收和期待来年也能有个好的收成。
立秋之—吃鸡蛋、福圆
有些地区,立秋这天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我国台湾地区则有吃龙眼的习俗,台湾盛产龙眼,龙眼又叫“福圆”,他们认为吃了“福圆”,能旺子孙后代的仕途,能做大官,因此有谚语云:“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之——食“三宝”
中医认为立秋后白天天气依然炎热,早晚间寒气将渐盛,因而饮食方面要注意清热滋阴润燥。因而,立秋后,宜食“三宝”,所谓“三宝”通常指的是:茄子、莲藕、紫苏。也有些地方认为“三宝”是指:莲藕、秋桃、秋梨(或龙眼)·····虽因地方不同,稍有差异,但立秋后食用这些食物,可清热养阴,缓解秋燥。俗谚也说道:“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总之立秋后,多食用茄子、莲藕、西兰花、紫苏、海带、鱼肉等食物,多吃“酸味”水果,如苹果、梨、桃、龙眼、葡萄、柚子等。
立秋习俗有什么_立秋习俗在不同地区有什么表现
立秋,一候凉风起,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又是一年立秋到,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这一天,庆祝整个秋季。立秋的习俗有什么?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几个不同地区的立秋习俗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感受秋季的喜悦!
一、啃秋
在中国南北方均有着啃秋的习俗,但不同地区的啃秋所蕴含的意思却不尽相同。
天津人啃秋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当地人称为“咬秋”,寓意夏日炎炎酷暑难消,时逢立秋,将凉爽的天气咬住。
在浙江等地,立秋这天则是取西瓜和烧酒一同食用,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而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啃秋就没有那么多局限了。农人啃秋的食谱上还包含着山芋、玉米等将要丰收或已经丰收的农作物,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二、晒秋
晒秋这个习俗多分布于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其中尤以篁岭最为代表。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其中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的篁岭晒秋,更是演变成了乡村旅游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往篁岭赏秋拍摄。
三、贴秋膘
贴秋膘的习俗可以说是全国通用的了。夏天时由于酷暑,人没有什么胃口,饭食以清淡简单为主,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会想吃些好的,增加一点营养,通过各种各样的肉食,进行“贴秋膘”来补偿夏天的损失。
四、躺秋
躺秋算是江淮一带独有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夏天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就可以好好安睡了。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可以扫尾松口气歇一歇了。
你的家乡又有什么立秋的习俗呢?
古代的立秋习俗有哪些_你知道几个习俗
古代的立秋习俗有哪些?你知道祭秋、迎秋与秋忙会吗立秋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酷热与凉爽两种天气的分界线,因此对它非常重视。你知道在古代都有哪些传统民俗吗?
一、祭秋
祭秋是一种地方民俗,也称秋社,是立秋习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立秋前后,人们在家中或者田间地头摆上糕点、水果、馒头、米饭、酒水和香火,祭祀谷神和土地爷,祈求保佑庄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劳动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些风俗自古沿袭至今,反映了劳动人民渴望丰收的喜悦心情,也体现了古代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智慧,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殷切愿望。
二、秋忙会
在古代,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
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地区变化也很大,秋忙会已经消失,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三、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四、迎秋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是庄稼成熟的收获季节。所以,自古人们一直就很重视这个节气。《礼记·月令》中记载、立秋日的前两天,夭子就开始斋戒。迎秋是很古老的礼仪活动。
早在周朝时,每到立秋,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天子迎秋回朝后要稿赏军士,因为秋季是选的季节,也顺应了天地肃杀之气。
到了宋朝,立秋的这一天,宫廷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人殿内,等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之意。
五、食秋桃
在杭州一带还流行食秋桃,就是在立秋这天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那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从科学角度来说,其实,在立秋的时候正是适合吃桃子的季节,秋桃含铁丰富,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见,古人的传统习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还有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这些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这些传统的饮食习俗都是对健康有益的。
六、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
查看详情>>立秋吃什么食物_立秋的地方性习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第13个节日,马上就是立秋了,但立秋并不是指秋天就要到来了。因为我国很多地方天气依然炎热,温度依然在三年十多度以上,还是非常的炎热,在中医上就说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所以我们通常就会说“秋老虎”。在我国古代,到了立秋这天,天子就要带着百官到西郊迎秋,而民间百姓则会用称体重,看看和立夏的时候称的体重是否有变化。在立秋的时候,如果听到雷声,那就说明今年的收成不好,如果是天气晴朗吗必定就是一个风调雨顺的日子,而最近的天气就非常的好,可见今年应该是个大丰收。但立秋应该吃什么呢,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道立秋吃的食物,立秋的特色习俗。
第一种:西瓜
在江苏,在立秋这天就会食用吃西瓜,又能“啃秋”或者“咬秋”,他们认为立秋就是秋季的开始。在很久以前,南京就有了“啃秋”的习俗,据说在明朝的时候,南京城里有很多百姓都长了癞痢疮,有人就吃西瓜想让“癞痢”落疤自愈,没想到瘌痢疮居然真的就好了,很多人知道后纷纷效仿,所以在立秋的这天就会吃很多西瓜。立秋的时候,吃西瓜可以预防干燥,直到今天南京还有这样的习俗呢。但这也是最后一次吃西瓜,因为立秋后,天气就会逐渐变冷,西瓜是凉性食物,吃了对肠胃不好,所以立秋之后也就不会再吃西瓜了。
第二种:秋桃
在立秋的时候,有些地方的习俗就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吃秋桃,然后将桃核收起来,等到除夕的时候再把桃核拿出来放在火炉里面的烧了,这种做法就是将一年的都烧走了。
第三种:清凉糕
在浙江金华,立秋的时候除了吃西瓜,还有一种食物是必须吃的,那就是清凉糕。那清凉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其实清凉糕就是将番薯淀粉早锅中熬成羹状,然后放在碗中,放置一夜就会凝结成块,然后切成小块,放入白糖、醋、薄荷,吃起来就会清凉爽口,酸甜美味,健胃消食,所以取名为清凉糕。
第四种:吃“渣”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在立秋的时候就会流行吃“渣”,就是豆浆榨汁后剩下的豆渣,然后和青菜一起做成小豆腐。他们认为“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秋天地肠胃最不好的时候,因为夏天吃的冷东西多,天气变冷,肠胃就会受不了,所以吃“渣”就有一种将治病和祈求健康的意思。不仅山东地区有这样的习俗,在我国的四川也有这样的习俗。
第五种:立鳅
立秋又叫“立鳅”,这是江苏无锡的一种说法,以为在以前,人们认为立秋这天就会看到立鳅。据说在如果秋天会大风大雨,那么田地里面的泥鳅就会站立起来,所以每到立秋的时候,无锡的百姓就会在田地里面放一条泥鳅,看它会不会站立,就能预测出秋天会不会大风大雨了。
立秋除了以上这样,还有吃饺子、吃鸡蛋、吃龙眼、食小赤豆等习俗,你们家乡在立秋的时候,还有那些习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