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发布时间:2020-07-31
1

曹操杀吕伯奢属于误杀吗?究竟是不是罗贯中凭空编造的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三国演义》写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还赋诗两句诗作为对这件事的评语:"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是一路人。"曹操作为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形象由此形成。

其实,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颇存疑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此事出于罗贯中凭空编造,事实上,曹操杀吕伯奢一事在史书中还是有其雏形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在这段话的下面,裴松之援引了三种材料,现开列如下:

①《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复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动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②《世说新语》云:"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③孔盛《杂记》云:"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

陈寿在《三国志》本文中未提及此事,显然是并不相信。至于曹操路经中牟县被擒事,虽有类似记载,但并未指明该县令便是陈宫,更没有写下县令与曹操一起逃亡的情节。罗贯中所写的曹操杀吕伯奢一事,显而易见是从孙盛《杂记》中演化得来的。

其实,裴松之援引的三种资料,思想倾向并不一致。其中《魏书》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它所写"太祖手刃击杀数人"完全是正当防卫,无可指责;《世语》则把曹操"夜杀八人"的行为归结为误杀,实质上仍然是对曹操有利;相比之下,《杂记》中的描述对曹操来说是最不利的,孙盛为人"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他的著作很多地方并不能当信史来看待,但即使孙盛,也用了"凄怆"这个词,并且承认这只是误杀。这三种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吕伯奢本人并没有被杀,而《演义》中情况正相反,罗贯中强调的恰恰是吕伯奢本人也被杀了。

从《三国演义》所写吕伯奢一事的内容来看,罗贯中肯定详细地研读过裴注引用的三种资料,并作过归纳。因为他写吕伯奢家的地点成皋显然是从《魏书》得来,曹操的杀人数目八人则是从《世语》得来,而曹操的两句话则是从《杂记》中演化得来。以上这三种资料均以误杀为前题,并未提及吕伯奢本人,罗贯中可能认为这样写还足以表现曹操的"邪恶",于是才...

查看详情>>
2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经过是怎样的?史书的记载各有不同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罗贯中老先生的《三国演义》,在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有写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经过,当时是曹操欲拔刀刺杀董卓,不巧被董卓发现,曹操临机一变改成献刀,事后董卓心中起疑,派人去找曹操时曹操已经逃离了洛阳,途经中牟县时被抓,县令陈宫感叹其忠义所以放了曹操并跟其一起逃亡。到了成皋时天色已晚,曹操说此地有一家父故人居住在此,可以借宿一晚,所以两人就去了吕伯奢家。

吕伯奢热情招待了二人并出去买酒,这时候曹操听到磨刀声并听见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以为是吕伯奢的家人想要杀了自己,所以就先下手杀了吕伯奢一家八人,待看到厨房绑了一只猪时才知道杀错了好人,没有办法只得逃走,途中遇到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害怕吕伯奢回家后发现家人被杀,所以也诱骗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问其原因,这时曹操说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呢?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这里是说曹操主动防卫杀了吕伯奢一家,《魏书》是以曹魏为正统书写的,所以不可能给曹操抹黑,那么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了。

《世说新语》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可以看出曹操是害怕吕伯奢的家人向董卓告密所以才杀了吕伯奢一家。

《杂记》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遂行。”这里的记载跟《三国演义》的描写就很相似了。

无论哪一种史书记载,可以明确的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但吕伯奢本人史书并没有记载是曹操所杀,也没有相关死亡的记载。《三国演义》后来加上的曹操杀吕伯奢本人的情节,应该是罗贯中为了凸显出曹操的奸雄性格故意所加。

查看详情>>
3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曹操还杀害了哪些无辜的人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不可否认,曹操是个才华盖世的奸雄,不管在军事上还是文学上他在三国时期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全面性更是无人可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与他才华成就并驾齐驱的人也很难找得到。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崇拜曹操的才华和成就而掩盖他的残忍与罪恶。比如他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罗贯中忽悠的,它是史料中真实记载的。只是可能很多人为了平反而平反,觉得大英雄曹操不可能做出这种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事情来。

吕伯奢,生卒年不详,成皋(今河南荥阳)人。曹操的故人。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明代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加工,也成为小说中曹操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出处。

据《三国演义》记载,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故交,他因杀董卓不成逃亡时经过吕伯奢家,因为曹操来的时候,吕伯奢不在家,便由他的儿子及家人杀猪招待曹操。此时如惊弓之鸟的曹操,误会了吕家人要害他,竟不问情由先下手为强把吕家八口全部杀死,逃走时还说了一句“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虽然这件事在《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但是根据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所采用王沈著《魏书》,郭颁著《世说新语》和孙盛著的《异同杂说》所记的史实,可以肯定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真实发生过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以上三本史书写的,只是为了更好看,他加了一段曹操杀吕伯奢家人后在逃跑途中遇到吕伯奢打酒回来,把他也一起杀了。于是曹操狰狞的面目被渲染得活龙活现,从此数百年间无法在世人心目中消除。

另外上面所说的三本书中记载的曹操杀吕伯奢的原因并不一样。第一种《魏书》中说曹操杀人是遭劫后报复杀人。而后两种《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说》说法则是曹操多疑而杀人。简直是凶残无比。

尤其是孙盛在《异同杂说》中记载的八个字“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可以作为曹操一生做事原则的概括。我们看曹操的一生,其残忍毒辣几乎是无人可比的,我们都知道以残暴著称的董卓还知道爱惜德高望重的人才,善待蔡邕,对孔融也只是贬官外放。而曹操却杀害了孔融、华佗和崔琰德高望众的人。

曹操还大肆屠杀徐州城的无辜百姓,曹操的儿媳崔夫人就因为穿了一件漂亮衣服就被他杀害,曹操的小妾因为心疼他没有把他喊醒就被他残杀等等,而被曹操残杀的忠于汉朝的忠臣义士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这样的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杀死吕伯奢一家有什么稀奇呢?

查看详情>>
4

历史上曹操杀吕伯奢全家有几个版本?其实都是罗贯中陷害曹操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吕伯奢,生卒年不详,成皋(今河南荥阳)人。曹操的故人。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杀死吕伯奢的家人。明代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加工,也成为小说中曹操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出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杀死吕伯奢全家后,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狠话,而这句狠话也是塑造曹操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其实历史上曹操没有说过这句狠话,但是杀吕伯奢一家人倒是确有其事,而且不止一个版本。

曹操从司徒王允那里借到七星宝刀后,就大步流星的朝董卓相府赶去。然而就在曹操刚拔出刀准备刺杀董卓的时候,董卓碰巧从面前的铜镜看到了曹操拔刀的身影,曹操急中生智,假装献宝欺骗董卓,并趁着董卓没有反应过来时,牵马出了相府,一路狂逃。待董卓反应过来后,全国通缉曹操,并派了追兵去追赶曹操。

曹操逃出洛阳后,飞奔谯郡,然而路过中牟县时却被抓住了,不过幸好中牟县县令陈宫是个忠良之辈,陈宫在曹操一通演讲下,决定弃官与曹操一同逃往。

曹操和陈宫走了三天三夜,到达了牟县境地,曹操指着远处的村庄说:“我记得这个村我认识一个姓吕的朋友,是我父亲的结义兄弟,我们可以去借住一宿。”陈宫:“如此甚好。”

接下来,就是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事情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不仅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连吕伯奢也没有放过,而在历史记载中,却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魏书》版本

《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复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动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这个版本的记载对曹操最为有利,大意是曹操到了朋友吕伯奢的家中借宿,没想到吕伯奢的儿子与家中宾客对曹操起了歹意,强拿曹操的财物马匹,于是曹操出于正当防卫,杀了好几个人。但是要注意,吕伯奢不在,也没有明确指出曹操杀了吕伯奢。

在这个版本的记载中,曹操的行为无可指责。

《世说新语》版本

《世说新语》云:"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世说新语》中的说法,因为曹操违抗了董卓的命令,董卓也公布抓住曹操有赏,所以曹操怀疑吕伯奢的家人们对自己有图谋。到了夜里,曹操杀了八个人就溜了。同样的,没有详细说明曹操是否杀了吕伯奢。

其实《世说新语》这个版本对曹操也是有利的,他怀疑吕伯奢的家人对他图谋不轨也是正常的,毕竟董卓的奖励那么丰厚,谁能不动心呢?况且曹操这也算是误杀,杀完人也没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种话。

《杂记》版本

孔盛《杂记》云:"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

查看详情>>
5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原来大家都误会曹操了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三国演义》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曹操假借向董卓献宝刀来刺杀董卓,结果事败,曹操逃亡。在逃跑的过程中被陈宫识破身份,被抓。但陈宫敬重曹操敢于刺杀董卓就弃了官职追随曹操而去,在路过中牟县时,借宿在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和曹操的父亲关系很好,可以说是铁哥们,吕伯奢见曹操来了,自然是好生招待,安排家里人杀猪宰羊,买酒买菜。

曹操在休息时听到外面有磨刀的声音,认为吕伯奢一家想杀死自己立功。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和陈宫便手持利刃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当曹操走到猪圈时,发现一头猪被五花大绑,原来吕伯奢准备杀猪炖肉款待曹操。曹操看到此景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把曹操错杀吕伯奢写得非常生动,可以说是惟妙惟肖。读了这个故事的都不禁地认为曹操生性多疑千真万确。在历史上真有曹操杀吕伯奢这个事件吗?

曹操杀吕伯奢的事件并没有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原因很简单,陈寿是受晋朝官方授权作史,晋朝是禅魏所得江山,视魏为正统,所以陈寿就没有记载这件拿不到台面上的事儿。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里面则记载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魏书》,大概意思是董卓入京掌权后,要提拔曹操,曹操认为董卓不是明主,早晚必败,就拒绝了董卓的提拔,官也不做了,带领数人骑着马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回谯郡老家(今安徽亳州),在路过成皋时投宿在了老友吕伯奢家。不巧的是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和家中的宾客看中了曹操一行人的马匹和财物,要抢劫,曹操拿起兵器当场杀死数人。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第二种说法出自《世语》,说的是曹操路过吕伯奢家,恰巧吕伯奢出远门去了,但是他的五个儿子都在家,曹操和吕伯奢的家人行了宾主之礼后。曹操因为自己是违背董卓的命令逃出来的,怀疑吕伯奢的家人要害自己,于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离开了。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八人而去。

第三种说法出自孙盛的《杂记》,大意是曹操在吕伯奢家休息时听见刀盆相撞的声音,曹操认为是要谋害自己,就趁着夜色杀了他们。随即心情悲凉地叹着气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杂糅了《世语》和《杂记》的两种说法,并虚构了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变献刀的故事情节。罗贯中这样设计一是可以增加小说的跌宕起伏,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二是曹操刺杀董卓是死罪,要被通缉,曹操心里有鬼,谁都不敢相信,试想一个逃跑的死刑犯什么事做不出,看见谁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会不会告密抓我,这就为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作了完美的铺垫。

《世语》和《杂记》的说法都不可信,《魏书》的说法比较符合逻辑。理由主要是从有无杀死吕伯奢家人的必...

查看详情>>
6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是真的吗?其实和真正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差距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当人们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奸诈。因为它不仅仅的只为自己着想,而且为了个人的利益,他甚至能杀了旁边的人。就比如说,在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一开始,曹操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为了能够成就大事,竟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父亲的朋友,亲手杀死了收留自己的吕伯奢。可是在真正的历史上,曹操真的杀死了吕伯奢吗?

在三国演义中,大概给我们讲述了曹操如何刺杀了无辜的吕伯奢,最终受到骂名的情节。曹操因为刺杀董卓却没有成功,最终落得个逃跑的下场,但是在逃跑的路途上非常的艰难,而在这路上,却意外的遇到了自己父亲的至交,也就是吕伯奢。看到曹操的到来,年纪非常大的吕伯奢非常的激动,连忙招呼着自己的家人,好好的款待曹操,为他备酒,为他杀猪。家中没有酒,所以这位主人公亲自到集市上为曹操买酒,照顾家人在家里为他做好饭。然而曹操却把家人的杀猪当成了刺杀自己,因此错杀了全家人,最终甚至杀死了为他买酒的吕伯奢。

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自然受到很多人关注的,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权力方面的斗争,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故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但是毕竟历史和文学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当人们都在痛恨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的时候,又是否想过,在真正的历史之上,是否的确发生了曹操杀死吕伯奢的故事?曹操真的是这样的一位连至亲都不认的人吗?

其实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它和真正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三国演义的情节叙述和当时的真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来讲,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吕伯奢身为一个家中的主人,对于家里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的了解,在何况在当初算得上是一个乱世,很多人都并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因为打仗,所以需要在各处搬来搬去,然而吕伯奢,家大业大,不仅仅定居在那里,而且,全家上下还有十几口人。但是,尽管如此,身为一家之主,他也应该懂得家中还有多少财产,更何况像酒肉这些东西在古代更是非常的珍贵。

所以在文学作品中说,他并不知道家里没有酒,所以才去买酒,在这一点上就和古人的日常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另外一点,古代要杀猪吃肉,只有在那些比较重要的节日的时候才会举行,像平时客人来到的话,一般只会在集市上去买一些猪肉。所以在三国演义的情节当中,他的家人们为了好好的款待曹操,而专门去杀猪,这一故事情节也是违背于常理的。再者说,在杀猪的时候,猪叫声那么大,而曹操又是一个非常细心谨慎的人,就算睡着了,也应该隐约的听到猪叫的声音才对。而故事情节中,曹操仅是判断家人们说话的声音,就觉得那些人是为了来刺杀自己,在这一点上也是有着很大意义漏洞。

其实在正史上,对于曹操的描述当中,并没有他刺杀吕伯奢这一桥段。而人们所谓的,从这一桥段里,发现曹操的奸诈,不仁慈等等,也仅仅是人们对于文学的认可,人们把文学错当成了历史。三国志中,对于曹操的形象进行了另外的一种改写。曹操在那样的艰苦的环境之下,算得上是忍辱负重,一直不被人...

查看详情>>
7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是三国史争议最大的,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一部《三国演义》留下了无数争议,他虽然是小说,但很多时候写的却是历史事实,你把它当成历史读,有很多细节却张冠李戴,荒唐无比。不过真正三国的历史在哪里呢?是《三国志》吗?《三国志》也可能比《三国演义》真实不了特别多,因为不管什么样的历史,所有的细节,通常都是一个个的罗生门;换一句话来讲,同样的一件事,由于作者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记录下来,它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能相信的可能只是一些基本事实吧。

所以看历史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用自己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和梳理,不要因为某一份史料中记载着是什么样,就确认是什么样,而把其它的全部否认了。比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这件事,这也是三国史上争议最大的事。

首先因为在《三国演义》里写得很精彩,在以前时代,文化娱乐都是说书看戏的时候,相信好几百年来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是相信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因为演义里记载曹操是个疑心重的人,在逃亡时误以为父辈的世交老友吕伯奢的家人要谋害他,于是先下手为强,把吕伯奢全家给杀了。事后虽然知道杀错了,也很懊恼。但在逃离作案现场的路上,又遇到吕伯奢为招待他兴冲冲地打酒回来,曹操无法面对,与其让吕伯奢回家承受不能承受之痛,或者报警,或者寻仇,何不干脆来个错上加错,一了百了,于是曹操把吕伯奢也给杀了。

如果你去看三国历史,比如说那个代表三国史的《三国志》,当你把整本书都看完以后,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疑问,曹操怎么可能杀吕伯奢全家,因为《三国志》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吕伯奢这个人物。这是一个演义里虚构的现象。但是老兵觉得,有这个想法的人很有可能也错了,因为《三国志》没有讲吕伯奢,其它史料却有讲。而且还不是孤立的。

我们知道,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述,不但有《三国志》,还有《魏书》和《世语》等等很多史书,有些细节《三国志》不敢记,并不等于其它史书也不敢记,而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这件事,在以上三本史书上都出现过。只是它们表述的都不一样罢了。

比如在《魏书》上写着:太祖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而在《世语》上写着: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还有一部叫《杂记》的史书则讲了曹操说的那句经典名言: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以上三个版本虽然细节都不一样,但有一个事实是一样的,那就是曹操确实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至于是什么原因,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

其实,曹操是个才华盖世的奸雄,他的才华的全面性不仅在三国时期是第一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很难找到。但是这些英雄事迹和绝代才华并不能掩盖他的残忍与过错。说实话,当时曹操如果不残忍狡诈,他能为儿孙们打下江山吗?

查看详情>>
8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看看正史是怎么记载的

三国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么

《三国演义》广为人知,其中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博望坡”等等情节,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外,作者罗贯中还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而其中曹操,则被塑造成了“大奸大恶”之人,其中他杀吕伯奢,更是为他的“奸”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历史上,曹操到底有没有杀过吕伯奢呢?如果有,是不是如小说里写的那样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里写道: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这段文字,便是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全过程了。要想知道曹操究竟有没有杀吕伯奢一家,小说是不足为据的,我们还需从正史里寻找答案。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是这样写的: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这一段文字里,陈寿只字未提曹操杀吕伯奢之事,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杀吕伯奢之事真伪不辨。

记载曹操杀吕伯奢一事的是裴松之的注。裴松之在“间行东归”注解道: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版本一说的是曹操在逃命的过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