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曹操五大谋士有何特点?来分析一下他们每个人的形象
曹操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你认为曹操最厉害的谋士是谁?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找出他们的区别。提到五大谋士,咱们一般是说“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个顺序显然是以曹操的心理亲善度来排列的,没什么逻辑上的意义。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陈寿在郭嘉那搓人的结语中给出了答案:
“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程昱郭嘉神马的,他们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的风评不太好,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荀彧和贾诩,不仅智略过人,而且他们在为人处事上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而荀攸比之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他在品行和智略方面都得到过曹操最高的评价,因此在这段结语中,陈寿将荀攸作为标杆,让程昱郭嘉等人与之比较,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荀彧、荀攸、贾诩,是属于“德才兼备”,而程昱郭嘉,在品行方面,至少是在风评方面就不及那三人了。
品行的评价,是前三者与后两者的第一道分水岭,下面来看看他们各自的特点。
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当然,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
他年轻时曾经预言,家乡颍川由于处在版图的中心地带,早晚会遭到掳掠,应该尽早迁到外地。这样的论断,综合了他对地理、人情、时事的了解和推断。
张邈与陈宫在兖州叛乱的时候,豫州刺史郭贡领兵来到荀彧镇守的城下,说要求见荀彧。夏侯惇劝阻荀彧,认为非常危险。荀彧却认为,郭贡和张邈关系一般,他仓促来到城下,显然没有成熟的打算。这个时候前往说服他,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如果这个时候怠慢他,郭贡一定会怒而攻城。结果荀彧轻身入敌营,郭贡见荀彧没有惧意,认为城池一定难以攻打,于是引兵退走。显然,基于对人情、时事的精准掌握,荀彧再一次建功。
在之后辅佐曹操攻略吕布、袁绍、刘表,迎奉天子的过程中,荀彧每每进谏,往往会从大势角度,撷取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那些部分,对曹操进行劝谏。
比如建议曹操先攻吕布,后取徐州的时候,荀彧就从人心、粮饷、战略、战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再比如建议攻打袁绍时,荀彧引用楚汉相争的故事,从用人气度、决策、治军、德行四个方面论述了战胜的可能性。对时局一贯全面客观精准的论述,在其他谋士那里是找不到的。
正是由于荀彧智能的全面和细致,所以我们看到他不仅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战术、给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确...
查看详情>>与“曹操五大谋士有何特点?来分析一下他们每个人的形象”相关的文章
曹操五大谋士优势互补,谁才是你心目中你的第一?
三国大家都是熟的不能再熟了,三国之中最数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而且不仅仅是作为君主的曹操厉害,他身边的五大谋士更是一个比一个厉害。五大谋士分工明确各有各的特点是很难分个高下的。但他们五人中谁最厉害呢?司马懿居然不在其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有着众多郭吹的郭奉孝
他本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后来投到了曹操的麾下。此人在史书上评价也是极高的,被曹操称为自己的“奇佐”极其信任。在众多谋士中曹操与郭嘉关系是最好的,曹操曾说且奉孝乃知孤者: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两人是知己。且郭嘉可谓是算无遗策,曹操是对郭嘉有着很大的希望的,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说,在官渡之战中还有平定后方的一系列战争中都有着郭嘉的功劳,且郭因为谋略异常的出其不意和大胆又被称为鬼才。可惜郭嘉好色嗜酒英年早逝。在很多人眼中郭嘉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其实这么说是不对的。
号称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曹操更是说荀彧为“吾之子房”将其比作张良,可见其的重要性。其实荀彧不能说是曹操的谋士而是曹操的合伙人,同时也是大汉最后的一个臣子。荀彧给曹操举荐了很多的人才,且将中央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身为汉献帝的秘书其实荀彧就是天子和曹操一个沟通的渠道。且给曹操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颍川还给曹操举荐了一个颍川士族集团。曹操平定后方以后许昌仍然是荀彧在管事而且冀州也是荀家在管理。曹操想来不会高兴,荀彧之死可以看得出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平衡已经不成立了,自然要去除这个自己的掣肘。
荀彧的侄子——荀攸
荀攸其实很多人不太了解他觉得他不厉害但其实荀攸可是曹操手下谋主,是首席谋士。这就得怪罗贯中了,把他的戏份直接剪了很多。而且·很多的功劳都被罗贯中分给了其他人,真的是荀攸的委屈给谁说呀。荀攸劝说曹操别打张绣,曹操没有听得进去最后曹操给荀攸道了歉,还有水淹下邳,荀攸计杀颜良,收降许攸等等都木有了。而且荀攸为人低调,声名不显。所以才导致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弃笔从戎堪称地位最高的程昱
我觉得程昱才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曹操手下有很多鹰,程昱是蹲在曹操肩上俯视大地最为凶残的那个。其它功绩自不用说,先说兖州之乱吧,曹操的父亲被陶谦所杀曹操引兵复仇,但是战事陷入僵局,而且后院起火吕布打进了兖州。整个兖州只剩下了三座城,这时程昱挺身而出在他的努力下给曹操保下了三座城池。如果没有这三座城池曹操连吕布都收拾不了历史就是另一个局面了。程昱为人做事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阴狠至极。在曹操准备投靠袁绍时也是程昱劝说曹操才让曹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为人太过于直不会揣摩曹操的意思,且与其他人不和但正因如此更为曹操看重,但是官位不高。
毒士贾诩,洞悉人心
贾诩鼓动西凉兵为董卓报仇最终导致长安被攻陷,汉朝中央朝廷的合法性就这样丧失了。他才是真正称得上算无遗策而且他的计策都对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才是三国最自信的人他总是从一个将军到另一个君主每条计谋都有运筹帷幄的效果。他不像其他谋士...
查看详情>>与“曹操五大谋士优势互补,谁才是你心目中你的第一?”相关的文章
曹操五大谋士跟着曹操出生入死,为曹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曹操在创业时期,从青州军到之后的曹袁对决,再到后期的统一北方,期间有诸多的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其中最著名的五个人,被后世誉为曹操的五大 谋士,那么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谁吗?
1、 郭嘉,鞠躬尽瘁,呕血漠北
字奉孝,颍川人士,官封军师祭酒,为亭侯。贡献为为曹操献上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不仅鼓舞了军心,还确立了曹操那段时间的军事战略。在攻打吕布期间,曹操曾因为久攻不下想要退兵,仍然是郭嘉定下曹操继续攻打的决心并且不日攻下。官渡之战之后,郭嘉献计趁袁家内部自相残杀方才出兵平复袁绍地盘。并且随军击杀远在辽东的公孙,不料死在军中。史书上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也称他为自己的奇佐。
2、 荀彧,后方谋士,堪比萧何
字文若,颍川人士,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在曹操身边屡有功勋,被任命为侍中,令尚书令,封亭侯。此人一直固守曹家后方,为曹操前线作战时的后方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曾经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政治方面为曹操推荐了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3、 贾诩,自保神将,智谋之士
字文和,凉州人,东汉末年到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原在董卓麾下,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拿下长安,再之后投靠张绣,依靠他的计谋两次战败曹操,随后劝降张绣投靠曹操,之后一直在曹操麾下任职。其任职期间,为曹操出谋划策不计其数,他所说的与袁绍主战,赤壁之战前劝曹操先稳定自身内部,离间马超联军等方面均被视为正确的计谋,同时借用刘表袁绍故事让曹操下定决心立曹丕为接班人。更换诸多谋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猜疑以及追杀,但贾诩通过其计谋一次次化险为夷,让自己可以自保一时,后世称其为自保之谋士。
4、 荀攸,十二奇策,魏之敬侯
字公达,颍川人,荀彧之侄,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被曹操誉为“谋主”。在官渡之战期间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烧乌巢粮草;在日后又坚决主张消灭袁绍诸子,立下大功。他一生共拥有奇策十二,至今有许多游戏用这十二奇策作为荀攸的技能,足见其伟大。
5、 程昱,尚书定文,中郎定武
东阿人,字仲德。在曹操讨伐徐州期间,与荀彧一同镇守后方,抵抗住了吕布军队的进攻,使得曹操的大后方得以保留。仓亭之战期间,献上十面埋伏之计,击败袁绍。这之后程昱一直担任要职,为曹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程昱去世时,曹丕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为肃侯。
与“曹操五大谋士跟着曹操出生入死,为曹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相关的文章
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都有哪些特点?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也就是找出他们的区别。
基于这个目的,标题的顺序与大家习惯的顺序不一样。
提到五大谋士,咱们一般是说“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个顺序显然是以曹操的心理亲善度来排列的,没什么逻辑上的意义。
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陈寿在郭嘉那搓人的结语中给出了答案:
“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程昱郭嘉神马的,他们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的风评不太好,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荀彧和贾诩,不仅智略过人,而且他们在为人处事上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而荀攸比之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他在品行和智略方面都得到过曹操最高的评价,因此在这段结语中,陈寿将荀攸作为标杆,让程昱郭嘉等人与之比较,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荀彧、荀攸、贾诩,是属于“德才兼备”,而程昱郭嘉,在品行方面,至少是在风评方面就不及那三人了。
品行的评价,是前三者与后两者的第一道分水岭,下面来看看他们各自的特点。
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当然,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这样的思想结构,结合乱世务实的现实需要,荀彧必然会成为一个全能型,而且处事细致的智囊。
笔者在看过《三国志》荀彧的传记后,发现荀彧看问题往往非常深刻,是五人中最体大思精的一位。
他年轻时曾经预言,家乡颍川由于处在版图的中心地带,早晚会遭到掳掠,应该尽早迁到外地。这样的论断,综合了他对地理、人情、时事的了解和推断。张邈与陈宫在兖州叛乱的时候,豫州刺史郭贡领兵来到荀彧镇守的城下,说要求见荀彧。夏侯惇劝阻荀彧,认为非常危险。荀彧却认为,郭贡和张邈关系一般,他仓促来到城下,显然没有成熟的打算。这个时候前往说服他,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如果这个时候怠慢他,郭贡一定会怒而攻城。结果荀彧轻身入敌营,郭贡见荀彧没有惧意,认为城池一定难以攻打,于是引兵退走。显然,基于对人情、时事的精准掌握,荀彧再一次建功。
在之后辅佐曹操攻略吕布、袁绍、刘表,迎奉天子的过程中,荀彧每每进谏,往往会从大势角度,撷取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那些部分,对曹操进行劝谏。比如建议曹操先攻吕布,后取徐州的时候,荀彧就从人心、粮饷、战略、战术等多...
查看详情>>与“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都有哪些特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