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贯休最有名的诗

发布时间:2020-07-30
1

贯休的一首经典古诗《献钱尚父》,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今天小编哟说的是贯休的一首经典古诗《献钱尚父》,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古代战乱纷争,文人墨客手无寸铁,常常要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人来保命。但是如果来者不是特别有名气的人,往往都会受到所依附人的为难。有些人为了生计可以忍,但是有些就是比较硬气,知道对方是故意刁难,即便我有求于你也不会退让。

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战乱时期,吴越王迎来了一位客人。来者是当时有名的诗僧,贯休。他前去拜访吴越王,也有想要投靠他的意思。于是当时客客气气的来拜访,并且献上了一首诗给吴越王。

献钱尚父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诗的大意是,有时候富贵要来逼人而来人也没有办法,一个人拥有才华,他的成就是与之成正比的。想要收敛也收不住。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横扫两折十四州。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之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进入了秋天。掌握这东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谁还羡慕旧时的万户侯呢。

看完这首诗后,吴越王当场就接见了贯休,觉得他的这首诗写的非常好。邀请他进来讨论诗句。但是当时的吴越王长官着十四州的土地,所以诗中就有一句对应此情此景的诗句。“一剑霜寒十四州”。

但是吴越王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觉得贯休写自己十四州不够。日后自己还会有更多的土地,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他要求贯休将十四州改成四十州。这样才显得自己的将来能够有更强大的实力。

他的要求一出,本以为有求于自己的贯休会马上改口答应。但是不想出家人就是这么犟。贯休挥一挥衣袖说道,州不能添,诗也不能改。抱歉了,我就算是流落街头成为一只孤云野鹤,也不会为了你的宏图大愿而改变我的诗词。

此话一出,原本还在赞赏贯休有才华的吴越王马上变脸。不等吴越王说出什么话,贯休就挥一挥衣袖直接离开了吴越王的府邸,只剩下吴越王在原地气愤。

还好当时没有改变这首诗,后来这首诗的这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成为了经典,常常被古人用来表达自己愿意追随君王,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种潇洒不羁就是贯休原本的性格,他从来都是落落大度,不拘小节的样子。他曾经在大家都讲究斯文的时候,在大街上边走边吃果子,不管旁人的目光。

有一次他离开越州,来到了荆州。当地的使节接待了贯休,安置他在当地的龙兴寺住上一晚。没多久两人没有了联系也就生疏了起来。后来这位使节生日,举办了一场宴席庆祝自己的生辰。上百位文人都献诗给他祝福,包括贯休也来到了宴会现场。

但是因为人太多,使节托人给他的作品,没想到刚好这个人对贯休有点嫉妒,于是给他评了个第三名。让贯休受了一肚子气回去,后来使节找贯休一起研讨书法作品,贯休乘此机会报复使节。导致使节十分生气,加上旁人对贯休的风言风语,使节将贯休驱逐出了荆州,改送到了别的地方安置下来。

这就是贯休的一贯作风,随心随性,他才不会管你是不是权贵能不能得罪。只要不违心...

查看详情>>
2

贯休的田园诗,描绘田园风光与作者看到的官场形成了对比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在唐代的“田园诗”中,贯休的《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是独具特色的。诗人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从这两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正是以细致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笔墨,出色地描绘了浙东山村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普通村民的宁静的生活情景。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冷冷,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涕煽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第一首是七绝,作品以写意笔法,把所摄取的一个小山村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的生活场面刻画得极其鲜明:春雨初霁,每家每户掩上柴扉做晚饭了,袅袅的炊烟,与院子里湿淋淋的鲜花相映成趣。

小孩子轻轻的哭声,又同树枝上黄莺婉转的啼鸣构成了一曲悦耳的音响,而一阵阵飘逸出来的饭香,也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显然,色、音、气这三者的组合,使得诗歌的画面不仅是平面的,还呈现出立体感,并且不仅是静态的,同时又是动态的,当然,静态和动态又显得相当和谐。

那么第二首七律则是更为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风俗画。你看,如同各式水禽在池塘里尽情游嬉那样,村民之间也是平安相处,毫无矛盾:在碧绿的小溪边,妇女们平静地洗着蚕茧,在一旁的牧童们,或者悠闲地吹着竹笛,或者顽皮地穿着衣裳戏水,至于那位慈祥的老人,在陪我出来散步时,还再三挽留我多住些日子以便尝新,因为山坡上瓜豆很快可以成熟了。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作者写这两首诗,目的不止于描绘田园风光,同时也为的是赞颂普通劳动人民那种平和友善的生活处世态度和热情淳朴的思想品格,因为这一切,与作者曾亲眼目睹的官场上的腐败和黑暗的情形,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诗中的描写带有作者理想化的色彩的话,那么其目的也正是为了以此来否定充满着世态炎凉、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以及造成这一情况的社会政治秩序。只不过,作者的这种否定是以儒家的政治理想为依据的,甚至还掺和了佛家的禅宗意识。如果我们再去读一下作者的其他诗篇,对这一点就可以有更深切地理解。


查看详情>>
3

贯休的一首献诗,诗中最精彩的是哪两句?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今天小编介绍贯休的一首献诗,诗中最精彩的是哪两句?

唐代诗人贯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文和绘画很牛,书法很绝,个人生平也是相当传奇。

在唐代,一个人若非世族贵胄,如果要混的好,除了需要才华横溢外,还得傍上大户。就算李白这等人去长安闯荡,也要先去拜谒京城名流贺知章,后来白居易特地写了“离离原上草”一诗献给文坛大佬顾况。

怀有匡世之心的诗僧贯休也不例外。

贯休作为一个和尚,显得十分特立独行,经常将为害苍生的官员骂的狗血淋头,还写诗反映黎明百姓的苦难,对那些造福一方水土的英雄,则是敬爱有加。但佛教在唐朝受到过严重打击,如果要立足,就算是贯休这些方外之人,也必须依附权贵。

乾宁(894-897年)年间,诗僧贯休向当时坐镇江浙的钱镠献诗一首,表达他对这个文治武功皆有作为的长官的尊崇之情,顺便,也是借助钱缪的权势声望,在江浙立足,造福此间百姓。作为一首可以说是拍马屁的献诗,贯休却将它写得相当出彩。诗歌内容如下:

《献钱尚父》

唐代: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这首诗还有其他版本,标题疑为后人所加。

诗歌大意如下:

钱长官像龙凤高蹈一样发奋有为,结果富贵自己找上门来,想不富贵都不行!

长官广纳贤才,致使天下志士八方来附;长官武功盖世,江浙十四州无不臣服。

战鼓号角声高入云霄,让天气都受震慑变冷;军队如惊涛骇浪席卷而来,令天地间充满如同寒秋的肃杀之气!

您永远都是这东南一带的老大,显贵如此,谁都会羡慕您,又怎会去羡慕当年的万户侯呢?

长官听了这些话,能不开心雀跃吗?只能说贯休实在太会讲话了。不过,这正是贯休可爱的一面,面对能垂怜苍生的恩主,他一向不吝惜自己的满腔崇敬之情。

诗中最出彩的是第二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评价贯休的诗歌“骨气混成,境意卓异”!这一联恰可见诗人心中磊落,笔下境界卓越不凡。

满堂花醉三千客,满堂花香,醉倒堂中三千宾客!豪放浪漫,几乎可以看见曾经的盛唐气象。这一个醉字,将人带入一个极端陶醉愉悦的境界。

一剑霜寒十四州,霸气威武如在眼前,慷慨凌厉摄人心魄。一剑,十四州,极言将才武功,霜寒一出,让人遍体生凉。

两句给人的感觉一暖一冷,读起来特别有感觉。这样极致的句子由一个诗僧写出,更令人惊异。贯休所画罗汉,和世间所传都不同,看起来特别让人惊骇。在笔者看来,卓尔不群的贯休在诗歌史上,正如同这超凡奇绝的罗汉,乖张盛气看天下,心里慈悲念众生。

传说钱镠收到献诗后虽然很开心,但非得让贯休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才肯接见。贯休一看这货狼子野心啊,便拂袖而去。

贯休后来到了蜀地,因为给前蜀君主王建的诗中有“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一句,所以世间从此多了一个叫“得得和尚”的高人。


查看详情>>
4

贯休的《少年行》三首,这三首诗都写了什么?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今天小编要介绍唐代诗人贯休的《少年行》三首,这三首诗都写了什么?

唐代的豪迈之气,不但体现在李白、刘禹锡等文人的一首首霸气之作上,也体现在民间诗僧的嬉笑怒骂间。提起唐代的任性诗僧,有一人就很难让人忽略,此人名叫贯休,世称“得得和尚”。

贯休诗、书、画样样精通,在当时颇有名气。有才就任性,贯休一生敢说敢做,任性不羁,《唐才子传》称其:“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本期要和大家说的就是贯休的一组任性之作。贯休中年入蜀后,深得蜀王王建的赏识,每次有雅宴都要把他请来作陪。

一日,王建当着众人的面让贯休吟几首诗,贯休一向瞧不起席间同坐的一些纨绔之弟,于是便念了自己的一组《少年行》。诗虽不长却令主人家王建拍案叫绝,也令在场的王公贵戚们如坐针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少年行》

(其一)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其二)

自拳五色球,迸入他人宅。

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

(其三)

面白如削玉,猖狂曲江曲。

马上黄金鞍,适来新赌得。

虽然是几句千年前的古诗,但在千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因为它说中了如今不少人身上都有的毛病。

第一首前两句描写的是这群纨绔子弟平日里穿着锦衣,手上托着名贵的鸟儿,看上去很是神清气闲,俨然一副洒脱的样子。后两句中“稼穑”指的是农事,他们不知道农事的艰难,估计连五谷都分不清,更不知道五帝三皇为何人。这首诗通过外表和内涵的鲜明对比,将这些纨绔子弟的不学无术写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写他们的不通情理。他们玩的彩球不小心落入了别人的宅子,不找自己的毛病,却将年老的家奴打一顿。诗人看似只是随便描写了一个简单的场景,并没有加上自己的议论和抒情,却一个嚣张和冷漠的少年写得跃然纸上。

第三首是对前两首的一个概括。这些少年面色如削玉般俊俏,性格却如曲江水一样猖狂。他们马上的黄金鞍不是沙场拼来的,也不是自己赚得的,而是博弈而得。诗人连用几个绝妙的比喻,言语中充满了讽刺和戏谑,读来十分解气。

因为这几句诗,在场的王公贵戚自然是对贯休恨之入骨,但却又能拿他如何呢?毕竟他说的都是实话。虽然这组诗的语言上并不高明,但读来却令人醍醐灌顶。很多时候我们都像第一首诗中写的徒有外表却没有里子;有时候又和第二首诗中所写,将自己的过错都归咎到其他人身上。

因为性格确实不适合与朝中大臣相处,贯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权力的纷争,云游天下去了,至于他最后终老于何处一直是个谜。贯休一生共有500多首诗作存世,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会有不少收获的。


查看详情>>
5

贯休的一首五言律诗《偶作》,每一句都有深意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诗人贯休的一首五言律诗《偶作》,每一句都有深意。

晚唐诗僧贯休是一位传奇人物,如果你对艺术作品感兴趣,热爱收藏字画的话,那么对于这位艺术大师一定不会陌生,他的罗汉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过很可惜直到今天,我们也依旧还没有发现他的真迹,只是在宋朝的《宣和画谱》里有记载;据说他每次作画前都会梦到罗汉真身,醒来后迅速完成画作,这样也就让画作更接近真身,当然这只是传闻,当不得真,只能说明他有悟性,对于事物观察得很仔细,才能够画出活灵活现的罗汉图。

贯休除了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之外,他的诗歌也是达到很高的水准,其中的《献钱尚父》一诗更是深入人心,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里面有两句诗你一定听过”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两句诗气势磅礴,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可见他也是才华横溢,还有着过人的才情,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

古人往往是喜欢隐居,当看淡一切,心无旁骛,则是会选择出家,贯休少年还在七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到寺庙修行,后来一度还俗,可是他到了晚年又再次出家,正是由于看淡了,一切也都不那么重要了,生活才是唯一,选择出家修行,只是让心灵上获得慰藉。贯休俗姓姜,字德隐,今天浙江兰溪人,晚唐诗人、艺术家、书画家、收藏家;民间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比比皆是。

贯休后来再次出家,过着更为平淡的生活,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要数这首《偶作》艺术成就最高,通篇也是信手拈来,但是每一句又写得很深刻,有着诗人对于人生最深刻的思考,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自然对于人生的感知也更加深刻,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充满禅理。

《偶作》

无端为五字,字字鬓星星。

只觉人情薄,空馀鹤眼青。

砌莎藏坠果,窗雪浸残经。

只有归山计,茫茫何所营。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律诗,每一句都有深意,还充满了哲理,句句都有大智慧,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只要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也是能够会有帮助。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难免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调整自己,那以我个人的方法来说就是读古人的作品,从中感悟古人的智慧,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首联和颔联则是写了当时的感受,还有对于人生的态度,只要看淡了一切,那么自然没有了那么多的苦恼,再加上人情淡薄,对于我来说早已是看淡了一切,再也不会有任何的想法,此生只想青灯古佛常伴佛祖左右。这也正是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生活中的无奈,还有对于现实的感知,那都是融入进了作品中。

颈联和尾联则是进一步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写得也更加深刻,砌莎藏坠果,窗外还有纷纷扬扬的大雪,在这样的天气里,一个人在房间里读残经,这也是一种人生享受。只有回到这大山深处,对于世间的一切,也就再不过问了,这种生活平淡,可是又让人恍然大悟。

贯休的诗和他的罗汉图一样,那也是千锤百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在这首《偶作》一诗中,正是有着他对于人生最为深沉的思考,生活给予了他无数的磨难,可是诗人依旧坚持自我,一...

查看详情>>
6

贯休的一首五言送别诗《送人归新罗》,诗的大意是什么?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今天小编说说贯休的一首五言送别诗《送人归新罗》,诗的大意是什么?

贯休(832年~912年),唐末五代前蜀著名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 赐以紫衣。贯休献王建诗中的有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盛赞蜀地风貌民情以及王建的励精图治的功绩,情景贴切,对仗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乾化二年(912)在蜀仙逝,世寿八十一岁。

贯休博学多才,能诗善画,诗词风格五言隽永凝练,清新俊逸,七言气势豪放,意境高远,尤其是以讽刺诗为世人推崇。贯休性情耿直,气节高洁,关心民瘼,悲悯世人,虽为出家人,心忧世间事。如《少年行》“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富贵曲》“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无不是讽刺权贵们安逸享乐,漠视民间疾苦。

贯休性格耿直,狷介狂放,不畏权贵,还有一个小典故流传,那就是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创始者钱镠,当时钱镠平叛有功,被唐朝封为镇东军节度使。贯休贺诗一首《献钱尚父》:“贵逼身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此时钱镠已经不满足于十四州地盘,对“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大加叹赏,希望贯休改为“四十州”。贯休答道:“州难添,诗亦难改,我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拂袖而去,后来吴越国疆域就止于十四州。

贯休擅长绘画,尤其是画罗汉,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存世真迹《十六罗汉图》(见插图),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为古代佛教绘画中的精品。

《送人归新罗》

唐:贯休

昨夜西风起,送君归故乡。

积愁穷地角,见日上扶桑。

蜃气生初霁,潮痕匝乱荒。

从兹头各白,魂梦一相望。

贯休一生词作颇多,现存五百多首,以五言居多,这里选一首《送人归新罗》,略作赏析,以窥诗僧往日风采。“新罗”指的现在的朝鲜半岛,新罗属于古代朝鲜半岛国家之一,在唐朝时期曾经灭掉百济和高句丽,一统大同江以南地区,935年被高丽王朝灭掉。当时无论新罗还是后来的高丽王朝,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和中国交流非常频繁。《送人归新罗》当是新罗的朋友归乡,贯休作诗送别。

诗词大意比较简单,意思是:秋天季节,朋友就要告辞回归新罗,送别的离愁充斥的地角天荒,一直到遥远东方日出之地扶桑(也指新罗),积郁的心情难以平复,让人惆怅;新罗远在遥远的海上,经常会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海水围绕着半岛,击打岩石掀起层层波浪,二人华发皆白,天涯阻隔,此生再无想见的机会,只有在魂梦中才能执手相望。

《送人归新罗》颇有古风韵味,平淡质朴,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查看详情>>
7

贯休最为经典的诗作,非常有气势,充满了诗人的智慧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贯休,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俗姓姜,字德隐,今天江西进贤人,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不仅诗写得好,他的画更是一绝,不过关于他的画,不过很可惜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他的真迹,现在很多他的画,大多都是后世的仿作。他的画大多都是佛教画,主要是画罗汉;他笔下的罗汉一个形态各异,非常的唯美,据说只有在日本还保留了几幅南宋时期模仿的罗汉画像。直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他的画作,即使是模仿的都没有。只有在宋朝的《宣和画谱》里有收录他的作品。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要说他的画,而是要来聊一聊他的诗作,关于他的诗作,到是流传了下来,并且数量还很多。他的诗写得清新脱俗,每一首都是精品之作,并且是充满了哲理,读来朗朗上口,非常值得一读。

小编今天要为大家推荐他一首最为经典的诗作,那便是他的《献钱尚父》,这首诗写得非常有气势,每一句那都是充满了无限的哲理。

《献钱尚父》

唐代: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翔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贯休在这首诗中,把自己对于人生的哲理,全部的融入进了这首诗中,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与众不同,一开篇便是不俗,诗头两句“贵逼人来不自由,龙翔凤翥势难收。”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以一种智者般的口吻,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即使是再富贵,你富贵逼人,那么也是没有办法,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那么他的成就才是止不住。这也正是诗人要告诉,普天之下的人,生活在这个世上,那么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奋斗。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两句也是这首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那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的客人,一把利剑便是能够横扫十四州。在这里诗人写得非常的有气势,读来也是令人赞叹不已。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冲上云霄,使得天气也变得更加的寒冷,风浪侵袭,也让天下好似瞬间就入了秋。这两句诗人,同样的写得非常有气势,很是唯美。

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你现在掌握这东南之地,这可是作为祥瑞天象的支柱,谁还会云羡慕旧时的万户侯呢?在这里诗人又再次以一种智者的口吻,写到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仕途的一种淡然看法。

纵观贯休的这首《献钱尚父》,写得非常的生动,每一句那都是很有气势,充满了诗人的智慧,以及诗人对于人事的细腻看法,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首诗,也就显得更为厚重,也更加的充满哲理,能够让人从中学会到更多的东西,也能够明白更多的道理。


查看详情>>
8

贯休的诗有哪些?贯休的五首禅诗你都知道吗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贯休的诗有哪些?下面精选贯休的五首禅诗,说理与写景相结合,体味隐居生活的禅趣。你都知道吗?

缘起如风,缘去不同;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自古及今,不知有多少人迷失于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醉心于名利之争。有人明里胸襟开阔,暗自见风使舵;有人总是吃亏退让,最终得到福果。生活不是比赛潇洒风流,人生也不必追求志得意满,从来都是流水匆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对于那些无身外之物,何必朝思暮想、忧心忡忡。下面精选贯休的五首禅诗,说理与写景相结合,体味隐居生活的禅趣。

1、落花

蝶醉蜂痴一簇香,绣葩红蒂堕残芳。

因嗟好德人难得,公子王孙尽断肠。

落花时节,枝残叶落,令人惆怅。很多诗人都曾感怀落花,李商隐有诗“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宋祁也叹息“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本来是花开艳丽,芬芳惹得“蝶醉蜂痴”,可是一朝风狂雨大,花期一过、朱颜衰老,竟堕落残红遍地,真是令人怜惜。公子王孙们纷纷嗟叹,好花不过季,善人更难得。虽然诗人并未提及一个禅字,但生命的轮回,缘来缘去本是空的思想,却在字里行间体现了出来。

2、春送僧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贯休终生为诗,以诗著名,这首七绝把潇潇春雨中赠别友人的情景描摹得非常生动,景为主体,情蕴其中,文笔生动流畅,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蜀魄是指战国时蜀王杜宇,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松柏枝叶繁茂,经冬不凋,诗人以其表达高僧的志操坚贞。

3、古离别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比喻为醉人的美酒,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清人延召寿评本诗前四句,“此种妙思,非太白不能。”后四句则告诚参禅之人,应该断然弃绝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离情别绪中去。“清风动天地”,清风比喻心地清澄静谧,了无挂碍,这一句也值得普通人借鉴。

4、野居偶作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修心能使人高淡清虚,但无需占尽好烟霞,因为处处都可修心。所谓无心,即将种种知见全部丢掉,还原本来面貌。无心于道才能道人合一,比如风本无心吹,花本无心落,但风吹花落,却织成了最美丽的图画;石阶无心斜,溪水无心流,阶前流水声奏出了最悦耳动听的乐曲,无心随意的生活,便是最理想的生活。贯休将说理与写景相结合,体味出野居生活的禅道与禅趣。

5、偶作因怀山中道侣

是是非非竟不真,桃花流水送青春。

姓刘姓项今何在,争利争名愁杀人。

必竟输他常寂默,只应赢得苦沈沦。

深云道者相思否,归去来兮湘水滨。

贯休大师经常云游四方,交结了很多朋友,既有俗世的诗人,也有山中的幽人,更不乏一些开悟的道侣。这首诗就是...

查看详情>>
9

唐朝诗人贯休的一首诗,浓厚的烟火气息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我国有悠久的稻作和粟作历史,也寻找五种适宜的农作物,即五谷:“稻、黍、稷、麦、菽”,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食物。其中黍作为一种被世人广泛运用到自己的诗句中。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籽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而唐朝诗人贯休的一首诗,描写田园乡村生活,将炊烟袅袅、烟火气息的乡村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是诗人于雨后傍晚途径山村所见所闻,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烟火气息浓厚的诗作。

《春晚书山家》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首句描写静寂的场景,柴门内静寂无声,院子里没有人,而从屋内飘散出一阵阵黍饭的香味,沁人心脾。古代黍产量极低,而味道和营养比较丰富,因此常用语招待客人,以显示最贵。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可见一斑。

“山家烟火春雨晴”,以雨后天晴的景色,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做晚饭,炊烟袅袅,随风飘扬。烟火气息浓郁,生活氛围真切,环境清新怡人,一下子就将人引入到这个场景画面中。

“庭花蒙蒙水泠泠”,山涧的溪水缓缓流淌,小溪潺潺,水流清脆响亮,而庭院内种植的花卉繁多,姹紫嫣红,花容俏丽,在春雨过后鲜花沾染了水气,显得湿漉漉雾蒙蒙的,天地苍茫,模糊中见庭院中的花,一片空灵静谧之感油然而生,对风雨中花儿的礼赞。

“小儿啼索树上莺”,最后一句画面急转,以动写静,从屋内传来小孩的哭喊声,仔细一听然来是小孩哭着叫喊要树上的黄莺,哭闹着,将一副淘气顽皮的孩子展现在面前。这句画龙点睛,以孩子的啼哭耍闹打破了宁静的氛围,将乡村的生机从侧面进行展示,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全诗的诗眼就在这句,将全诗都点活了,写生动了。

全诗没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清冷和寒意,没有“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的愁苦和哀叹,也没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愉悦和欢快,也没有“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的壮观和盛况,却将田园乡村的风情民俗、日常生活描绘的真实,最后一句提纲挈领,以动写静,将田园生活写得惟妙惟肖,极具有写实色彩,还原了生活的意义。


查看详情>>
10

贯休的一首水平不高的诗,为什么要写这首拙劣的诗?

贯休最有名的诗
贯休的诗
贯休的诗怎么样

今天小编要介绍唐朝一个和尚的古诗,贯休的一首水平不高的诗。

《春晚书山家》

唐代: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贯休,唐末著名的诗僧。有诗句:“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贯休曾云游杭州,吴越国君钱鏐慕名拜见,求赋诗一篇。贯休即作《献钱尚父》,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当时钱鏐有统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耶!”拂袖而去。议者以唐宋诗僧,唯贯休禅师骨气混成,境意卓异,殆难俦敌。

及读贯休的诗,并无高致,偶有佳句,全诗则不足采,尚不及晚唐诸诗家。可知,贯休诗名不称其誉,则前人之论固不足信。且以贯休还可观的一首诗《春晚书山家》来看,说说贯休诗的可取之处,及诗病之所在。

这首诗唯有最后一句“小儿啼索树上莺”可赏,以其事真情真,如在眼前。前面三句,一味堆砌而已,故作雅丽之词,虽二十一字,也只让人觉得累赘冗繁。将第一句和第三句直接删去,留二、四两句,倒还不失清新。

这首诗本是即景之作,却有可造空强作之嫌。诗的第一句说“柴门寂寂”,最后一句则又说“小儿啼索”,真是前后矛盾。第一句说着“柴门”,说明已经到得其家,后一句又用“山家”,忽然又觉得远了。“黍饭馨”,已可知其家正煮着黍饭,后一句又说“烟火”,真是重复。

诗的第三句,描写春雨初晴后庭花带着雨露的形态,用“蒙蒙”已足,又说“泠泠”,又觉得重复。全诗虽只有四句诗,却毫无层次,忽然一句说这,又忽然一句道那,让人摸不着头脑。

也不知道贯休为什么要写这首拙劣的诗?从诗题《春晚书山家》,大略可以猜测出可能是贯休到山家化缘,然后主人认得他,听闻过他的诗名,于是请求他为自己写一首诗。贯休为着“黍饭馨”,便为他家题了这首诗。虽然是应付之作,若贯休果然有诗才,断然也不至于写成这样。这样的诗传出去,也只会坏了他的名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