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关于刘备墓在哪里有三种说法,刘备陵墓为什么没打开?
刘备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蜀汉政权的创始人,一心想要兴复汉室,可惜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公元223年在白帝城病逝,历史上对于刘备墓在哪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成都武侯祠、一说是四川彭山莲花坝、还有就是奉节,刘备墓是少数没有被盗的名人墓,据说是因为一则传说而让所有盗墓者不敢动手。
刘备墓介绍:
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寝,甘夫人和穆皇后也先后合葬于此,为夫妻三人合葬墓。惠陵陵寝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陵墓等组成。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为圆形。
墓冢四周,围墙环绕,现存砖墙为清道光五年所修,上有"汉昭烈皇帝之陵"几个大字。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了,史书记载未有被盗痕迹,至今也没有被挖掘。
刘备墓在哪?
1.成都武侯祠:
《三国志》作者陈寿是蜀汉的观阁令史,也就是管理档案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年,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
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2.四川彭山莲花坝:
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驳斥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刘备尸体运回成都的记载。刘备死于农历的四月,对于四川来说,这是烈日炎炎、气温极高的夏天。
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白帝城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岖的山路,仅单行也得需要30多天时间。如果花这么长的时间把刘备的尸体运到成都,按当时的尸体保护技术,要使尸体不会腐烂是完全不可能的。
死在夏天的刘备,他的尸体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烂,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着臭气熏天的刘备尸体,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跋涉,把刘备安葬在成都。有的专家认为地处牧马山、彭山脚下的莲花村才是刘备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刘备的“衣冠冢”。
3.奉节(白帝城):
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死在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奉节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时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尸体肯定会腐坏。
因此他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南宋学士任渊所作《重修先主庙记》中也说,成都惠陵只是弓剑墓,不是真墓。但这一说法又和《三国志》的记载不合。
刘备墓为什么不敢开发?
我们都知道曹操死后为了不让别人来盗他的墓设置了七十二个疑冢,而刘备怎么说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但是刘备墓却十分清楚,没有搞那些七七八八的疑冢,而几千年来刘备墓也一直都是完好无损没人敢动,据说是和一个传说有关系。
在唐代有一伙盗墓者就进到了刘备墓里面,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吃惊不已,墓室内灯火通明,刘备和关羽在下棋,而张飞则在一旁观战,十几名侍卫站立在一旁,盗墓者立即吓得跪在地上。
这时候刘备挥手示意侍卫赐他们琼浆和玉带,盗墓者喝下琼浆带上玉带就离开了刘备墓,刚一出洞口就封住了,而他们的玉带变成毒蛇缠住腰,琼...
查看详情>>与“关于刘备墓在哪里有三种说法,刘备陵墓为什么没打开?”相关的文章
刘备的墓在到底哪里?看看历史上关于刘备陵墓的传说
三国时蜀国皇帝刘备,其死后所葬的惠陵,至今仍然依傍在武侯祠旁。从现有的材料看,从未见惠陵被挖掘过的文字记录,甚至还有盗墓者进入惠陵被神鬼严惩之传说。这就让后人产生了疑问:历来皇帝陵墓鲜有不被盗挖的,为何此墓却完好无损?难道真的有神仙保护吗?显然这只是后人杜撰出的无稽之谈。为此,早在两宋时期就有人怀疑惠陵并不是真的刘备墓,而只不过是纪念刘备的衣冠冢。
那刘备真正的陵墓是在哪里?有人坚持惠陵即是真的刘备墓。史书记载,关羽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为了给死去的兄弟报仇,亲自带领军队攻打东吴,然而不幸大败。兵败后的刘备退回到了白帝城,在公元223年四月病逝。
五月,诸葛亮扶灵柩回到成都,八月下葬。这说明刘备的陵墓确实就在成都的武侯祠,并且今天的武侯祠内确实也还有刘备陵墓的建筑。《三国志》记载说,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甘夫人合葬在惠陵。《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仟蜀汉的观阁令史,专门负责文献档案的管理工作,则他关于刘备墓地的记载必定是可靠的。
1985年,陈剑提出刘备应足葬在奉节。他认为,刘备死于四月,八月时下葬,并且是由奉节(即白帝城)运往成都。这里的四月和八月按照古时汁月方式应是农历四月、八月,则此时的四川,正是酷热的夏天,温度极高,尸体最容易腐烂发臭。更何况,白帝城与成都之间相距千里,又都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岖难行的山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即使是单行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若是大军扶灵柩而行,该用多长时间才能抵达成都?
此外,当时几乎没有防止尸体腐烂的保鲜技术,一些民间的所谓的可以防止尸体腐烂的方法经专家的鉴定其实都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分析,刘备尸体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必然已腐烂不堪了。诸葛亮怎么可能拉着腐烂的帝王尸体,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时间去长途跋涉,非要刘备葬于成都?这显然不合情理。陈剑还指出,宋元以来的典籍和地方志大都记载说甘皇后葬仵奉节,而据《三同志》所载,刘备是和甘皇后合葬的,然而在惠陵中却没有甘皇后。这就表明刘备应该是和甘皇后一起葬在奉节。
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刘备葬于此地的传说,近代还曾在奉节城内发现了多处人工隧道口,很像是墓道。文物惊测队曾经使用超南波开展物探,发现在隧道所通往的当地人民政府大院内的地底深处,埋藏了两个建筑结构,分别为18米到15米,高5米,专家分析认为它们很可能就是刘备和甘皇后的真墓。
坚持惠陵说的学者又对此提出反驳。他们引《三国志.先主甘皇后传》关于甘皇后的记载说,甘皇后死后,被葬在今湖北江陵,后追谥为皇思夫人,并欲迁葬于蜀。然而甘皇后的灵柩还没有到,刘备就死了。之后护送刘备灵柩归成都的诸葛亮在途中给后主上奏章述及此,认为甘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并告太庙。可见刘备确实是和甘皇后合葬于一处的。
此事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非常明确的记载,陈寿生在蜀地,又在蜀国为官,怎么会把国君的墓记错?另外还有人说,秦始皇于酷暑死亡却也千里迢迢地运尸...
查看详情>>与“刘备的墓在到底哪里?看看历史上关于刘备陵墓的传说”相关的文章
刘备墓在哪里?刘备到底是不是死于疾病
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是在紧急情况的不得已的做法,如果事前有所准备的话,刘备决不可能在白帝城就交代后事,而不是在首都成都进行。可见刘备临终之前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这些事情迫使刘备不得已在白帝城托孤。
刘备是怎么死的?
刘备之死要从关羽大意失荆州说起,关羽孤军北伐,虽然起初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但是后来遭吴军偷袭,荆州丢失,关羽被擒,吴军擒获关羽之后将其杀害。而蜀国这边,张飞因为想要为关羽报仇而惹怒身边士兵,结果遭士兵杀害,刘备则因为桃园结义的盟约而想要征讨吴国,为关羽报仇,所以不顾诸葛亮的劝谏执意攻打吴国。
刘备摔80万大军进军东吴,与东吴大都督陆逊火拼,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与陆逊之手。刘备不得已退居白帝城,本来为关张之死而愤恨的刘备此时又战败,所以心中怒气不平,最终气急攻心而得了疾病。逃到白帝城之后,刘备便一病不起,再加上年事已高,刘备也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所以叫来诸葛亮和李严,将遗孤托付与他们二人。
刘备之死跟关张二人的死是有关系的,当年桃园三结义立下誓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关张二人被杀,刘备最痛心,但是刘备还是一个人在世,这是失约,为了报仇而鲁莽行事结果大败而归,这两次失败最终导致刘备招来疾病,年老的刘备身体招架不住疾病来袭,所以最终不治身亡。这就是刘备之死的最终原因。
刘备墓在哪里?
前面说到,刘备是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亡的,国君死后必然会运回都城,所以刘备死后,尸体由白帝城(也就是现在的奉节)运回成都,之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惠陵就在如今的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西侧。
据史料记载,刘备墓外形和现在的圆锥相似,墓高达到12米,周长有180m,用现在的单位来算,刘备的墓占地3亩,形若小丘。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照壁长10米,高5米,正中镶嵌菱形石雕。
不过现在对于刘备墓的具体位置还是存在这一些争议,郭沫若1961年在奉节考察时认为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当时天气炎热,从奉节回成都最起码要一个月,如果将刘备尸体运回成都,那到达成都的时候尸身肯定已经腐坏。所以郭沫若便推测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不过在《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死后确实是将尸体运回成都了,不过历史上的事情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之前都不能明确的,而刘备墓的地址目前也还在考证当中,到底刘备墓是在成都武侯祠还是奉节,还有待专家去考证。
与“刘备墓在哪里?刘备到底是不是死于疾病”相关的文章
刘备墓在哪里?刘备死后和谁合葬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因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那么刘备死后又葬于何处呢?
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刘备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史载,公元223年旧历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在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墓边古柏森森。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照壁长10米,高5米,正中镶嵌菱形石雕。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墓边古柏森森。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照壁长10米,高5米,正中镶嵌菱形石雕。
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到了白帝城。于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认为刘备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为上述的史料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蜀汉的观阁令史(从事文献档案管理工作),在蜀汉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
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在今天的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与“刘备墓在哪里?刘备死后和谁合葬”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