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周邦彦的一首爱情诗,最美的一种描述女人的方式,浪漫而有情调
周邦彦的一首爱情诗,最美的一种描述女人的方式,浪漫而有情调。
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词是艳科,所以写情情爱爱的很多,但同样是写情爱的词,那些经典之作都一定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周邦彦的这首词,是一首怀念情人的作品,但是这首词却透漏着一种浪漫的气息。词牌名《拜星月慢·夜色催更》全词如下: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宋: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一起来品鉴一下。首先这首词的词牌名正出自周邦彦。头两句介绍了时间,大概意思是,夜色在催着更声,清轻的尘埃像在收集露水。第三句描写了环境。第四句,竹槛灯窗:竹槛就是竹栏杆,灯窗,可以理解为亮着灯的窗前。识秋娘庭院:这个识,当理解为认得,说明这首词不是写的旧地重游,而是神驰往事。秋娘:通指聪明有才华的女人,也可代指歌妓。一切的铺垫做完以后,女主角就闪亮登场了。“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没有过多的笔墨,只用了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两个词组,但是却能读出了冰清玉洁的味道,像一道冬日的阳光照进心里,大概这是最美的描述女人的方式,浪漫而有情调。“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平生少见的。
下半阙,头两句依然在旧游神往。春风面:依然指上阕中的秋娘。“谁知道、自到瑶台畔。”这句理解为,自己也没想到可以到伊人的身边,以瑶台畔代指伊人所居之所。用反衬的方法,再次赞美佳人。透漏出惊喜的感觉。接下来就是一个大的转折了。“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虽然眷恋在一起的甜蜜,却不想被世事若扰,被迫分开。“念荒寒、寄宿无人馆。”想到现在的荒凉、寒冷,寄宿在孤独无人馆驿。这里的荒凉、寒冷,应当都指精神上的。“重门闭、败壁秋虫叹。”重门紧闭,陪着我的只有破财的墙壁和鸣叫不停的秋虫。这个“叹”用的极好,秋虫哪有情感,但在这里用叹字赋予了它作者自己的颓丧、惆怅。从“念荒寒”开始,到词的结束,有一唱三叹的节奏感。
这首词字句非常讲究,处处都透漏着浪漫的气息,所以读起来让人眼前一亮。
与“周邦彦的一首爱情诗,最美的一种描述女人的方式,浪漫而有情调”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的这两首词,关于才子佳人,是关于风花雪月
今天小编想要推荐两首词,是关于才子佳人的词,是关于风花雪月的词,让我们来看一下周邦彦这两首词吧!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诗词不仅能够领略到诗词之美,更能品读作者之心境,知晓当初为何有此心境,为何有此情绪,恍若他就在身旁,诉说着他那些往事。登高而望,或怀古伤今,或赞颂河山;观世事风景,或抒情,或感怀,或咏叹等等,吟诗作词,句中必有故事。诗词不同,故事也不尽相同,意境也自会不一样。
唐诗诗酒流连,宋词花月纵横,印象中宋词,总离不开风花雪月。穿过岁月的尘埃,我们仍能看到那些徘徊惆怅的身影。回首遥望岁月那头的残雪断桥、流水落花,看那悲欢离合、聚散情缘。
一、《少年游》
宋代: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此词为周邦彦所作,是词人追述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此词上片“并刀如水”三句,将男子进房,见女子纤指破新橙,接待男子,展示出女子热情待客,却隐有讨好对方之意。“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男女共处一室,相对而坐,调声,评音,琴瑟和鸣,将两者的情态动作尽皆展示而出,两者的关系呼之欲出,双方情投意合的情感自不言喻。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抒情,“城上三更”夜已深,男子起身告辞,女子“低声问”行宿,外面“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不如就不走了。下片以委婉之语气,层次推进的向男子提出挽留之意,将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都十分细腻逼真描述而出。
此词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不沾半点恶俗气昧,绝非淫词艳曲可语,又能语工意新。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
此词以如此细腻的描绘出来,将双方情态心理都描绘出来,要我说词人亲眼所见,我也相信。恰好这首词,有这么一段故事,据说,宋徽宗一日微服出行,私访京师名妓李师师。恰逢此时,周邦彦正在李师师处,惊闻皇帝驾到,周邦彦避之不及,只好丢下斯文,慌慌张张地躲在了床下。有心的徽宗皇帝这次是带了江南新贡的橙子来的,帝、妓二人一边分享新橙,一边温语调笑、对坐调笙,郎情妾意,好生惬意。万万想不到,这些全部都“直播”给了躲在床下的周大词人。而周大词人呢,也并不客气,不仅不为尊者讳,相反还来了个来而不拒、“照单全收”。只见他彩笔轻轻一挥,一首风流的《少年游》就问世了。
此词一问世,李师师作为京师名妓,自然吟唱周邦彦的词,毕竟自古佳人都吟唱才子诗词,更何况周邦彦名声可不弱。但后来,徽宗皇帝听到李师师唱这首词,问其所以,师师明以相告。恼羞成怒的皇帝佬这下不干了,就找茬儿把周邦彦罢了官,赶离了京城。而事情到此还没有完,周邦彦离开京城时,李师师前去相送,周邦彦便又作了一首词赠别,就是那首著名的《兰陵王·柳》 。我们的故事还没完,先看一下这首《兰陵王·柳》吧!
二、《兰陵王·柳》
宋代:周邦彦
柳...
查看详情>>与“周邦彦的这两首词,关于才子佳人,是关于风花雪月”相关的文章
品读周邦彦的词《花犯梅花》,作者是怎样写梅花的?
品读南宋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词《花犯梅花》,作者是怎样写梅花的?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人称清真先生,钱塘(浙江杭州)人,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有影响的词人。关于他的生平,传说很多。《宋史·周邦彦传》一开头就说他“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所重”,但是究竟有些什么具体行为,却是语焉而不详。而自宋朝开始的各种笔记所记载的清真行迹,又有很多附会之说,无稽之谈,甚至有说他为了汴京名妓李师师而和宋徽宗闹三角恋爱的,加上在他的作品中确实有不少反映他和歌妓们厮混的内容,因而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周邦彦的生活行径似乎有点儿像柳永。近代学者王国维对清真事迹研究得非常翔实,他在《清真先生遗事》中从年代方面有力地证明了周邦彦并没有在李师师家碰上宋徽宗之类的荒唐行为,笔记中的那些附会之说是由于他年轻时硫狂不羁,与过一些应歌赠妓的艳词而产生的。
中年以后的周邦彦游宦不定。晚年提举大晟府(宋徽宗时的音乐官署),在整理古音古调制作新乐方面很有贡献。对周邦彦的词历来也有不同评论,但总的来说评价很高。有人说它“富艳精工”,有人说它“缜密典丽”,有人说“美成词如十三女子,玉艳珠鲜,正未可以其软媚而少之也。”有人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总之,凡喜爱婉约风格、注重宋词格律的人,就往往把美成词推为词家“正宗”。可是如果从思想内容来看,美成词确实意义不大,他的作品有的写绮罗香泽之情,有的咏物写景,有的伤离惜别,充其量也就是抒写个人的身世之感而已,所以连崇拜清真的王国维也说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而不少人都说他“词品不高”,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思想境界不高,内容不够充实的意思。下面读一首他的作品,以见一斑。
花犯梅花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这首词是周美成知溧水县时所作。美成自哲宗元祐八年(1093)春知溧水,至绍圣三年(1096)冬离开溧水,回到汴京。在即将离开溧水时,作了这首词。南宋词人黄昇说这首词“此只咏梅花,而纤余反复,道尽三年间事。昔人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余于此词亦云。”几句话揭示了这首词的内容结构及艺术特色,对研究《花犯》很有启发。上阕起句写词人在低矮的白粉墙的墙头看到了梅花,这鲜明照眼的梅花,依然是旧时的风味。点明了作者所观赏的不是一片梅林,也不是一树梅花,而只是露出墙头的枝梅花。从“依然”“旧风味”说明这一枝梅花,已不止年地陪伴自己度过官舍的寂寥生活了。
那么,这一枝梅花的“风味”又是怎样的呢?“露痕轻缀”三句对它作了具体描绘。花朵上还留着轻轻地沾濡过露水的痕迹,让人疑心它就像一位美人刚刚洗去了脂粉一样,真是无限佳妙,无限清丽。接...
查看详情>>与“品读周邦彦的词《花犯梅花》,作者是怎样写梅花的?”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描写闺情之作的词,委婉含蓄,别开生面
周邦彦一些描写闺情之作的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委婉含蓄、别开生面,《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这首小令就是其中一首。
周邦彦作为北宋时期的知名词人,作词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宋代: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闺情”这个题目,是宋词中常见的。但周邦彦词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闺情词自必以描写闺中女子为主,此篇不同凡响,就在于在同类题材中,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知音之叹是传统的题材。这首词中的女子,都是写歌伎知音之叹,同时也寄寓了词人个人的知音之感。
庭院深深深几许,有门、有窗、只是重帘有意藏私语。有花、有草、只是泪珠滴滴洗花枝。一女子,云鬓雾髻、面涂蒄丹、绛紫唇彩、立领偏襟、水袖盘扣、罗裙肚兜、一管紫箫、轻启朱唇,但闻一首首凄怨的曲调絮絮而出,如泣如诉。哀叹高山流水曲中韵,知音难觅。
她是寂寞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寂寞“闺怨”,在那“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的庭院深深、世事深深里,那被幽禁的身体里,有一颗锁不住的飞扬的心。日日凭栏独自愁,封存着百般娇千种柔,及那欲说还休的悸动,让人为之心生怜悯。隐约感受到她的身上有花的香、诗的韵、那旧式的清纯、淡泊的素雅、天生的丽质、如水的柔情。使人如同浸在一池花瓣中。
人是不是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了孤单?还是因为孤单才有了思念?我不知道。或是知道了也不想说呵,它注定与寂寞无关与风月无关,却山高水长的与牵挂有染。那飞花的心事,只有亭前柳知。
与“周邦彦描写闺情之作的词,委婉含蓄,别开生面”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三首极美的诗词,柔弱刚毅,婉约而不失美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形容周邦彦最合适不过了,在他的词里,我能感受到,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柔弱刚毅,婉约而不失美,非常优美的词,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周邦彦三首极美词。
1、《拜星月慢》
北宋、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赏析:打更声催促着夜色来临,露水收起了街上的灰尘,昏暗的月光照见幽静的小小曲坊。栏杆旁种着翠竹,纸窗内映着灯光,我认识这就是秋稂的庭院。在欢笑中,我遇见了她,仿佛觉得是琼枝和玉树靠在一起,光彩照人,又像见了暖和的阳光、明丽的彩霞。水波似的媚眼,幽兰般的性情,总之,是我平生极少见到过的绝色佳人。
在此之前,我曾从图画中见过她满面春风的模样。谁想到居然能亲自来到这美丽天仙的居处。云雨巫山梦里,我眷恋她的温柔体贴;卷地风来,忽然吹散,我又痛苦不已。心想如今我竟寄宿在如此荒僻、寒冷而又无人的馆舍里,门户重重关闭,破败的墙脚下,只有秋虫在声声叹息。如何是好,我心头总是有一缕相思,虽两地间有许多溪山,也不能把它隔断。
2、《解连环》
北宋、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赏析:心中的怨恨无处寄托。可叹情人与我断绝了联系,书信与消息都渺不可期。纵然有妙手能像解开玉连环那样想出办法来,但往昔的欢乐已如风雨过去,云雾消散,再也无法找回。燕子楼中已没有佳人,只有静静地躺在架上的琴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想那楼前她从前亲手栽满的红芍药花,也都根移叶换,改变原来的面目了吧!平岸边小洲上已生出可采来赠人的香花杜若,可是她在哪里呢?料想船已停泊在不知何处的港湾,而人恐怕已远在天边了吧。我徒然还记得当初曾有过情书往来,现在只待把那些胡说八道的话都拿来一齐烧掉。水边的驿站春天已回来了,我总还盼着她能给我寄一枝江南的梅花。我这一生大不了对着花、对着酒,为她而不断流泪好了!
3、《解语花》
北宋、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赏析:红蜡烛在风中消融,荷花灯被露水打湿,灯市上到处光芒照射。月光似水,洒落在屋瓦上,微云散后,嫦娥也仿佛要从明亮的月宫里下来。楚地的姑娘衣裳淡雅,看那纤纤细腰,轻盈得几乎可以一把握在掌中。...
查看详情>>与“周邦彦三首极美的诗词,柔弱刚毅,婉约而不失美”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诗,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
今天分享的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诗,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
宋哲宗元祐年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周邦彦被贬谪外地,他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看着这六朝古都,他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
西河·金陵怀古
宋代: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词的上片写金陵的胜景,侧重写自然景色。词人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总领全篇,点明吟咏对象为南朝古都金陵。并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接下来词人便着力描写金陵现在的景象,“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这两句主写山水,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形势;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这里词人笔锋一转,山水虽然依旧,但旧时王朝的都城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冷漠,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
词的中片写金陵的古迹。“断崖树,犹倒倚。”开篇以景出,强调景色依然,使得眼前的景色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了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这里是化用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这两句继续写景,说当时雾气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最后这两句感慨物是人非,而今空留旧迹,一派烟雾迷茫。
词的下片抒发兴亡感慨。“酒旗戏鼓甚处市”这里依然是写景,酒楼、戏馆,一派热闹景色,但词人却不禁发出了“甚处市”问语,这是何处的繁华市面呢?
“想依稀、王谢邻里”,这里是词人的猜测,说这些酒楼所在地就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也就是说,贵族住的乌衣巷如今换了主人。写到这里词人不禁产生了人生沧桑之感。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其实燕子并不知道人事变迁,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舍。但在词人看来它们却是有知的,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
本篇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且同时化用古乐府《莫愁乐》和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诗意。这首词虽然融合了前人的三首诗,但却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
与“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诗,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作品中描述春景的4首词,对于伤感春景的描绘,让人为之赞叹不已
今天介绍周邦彦作品中描述春景的4首词,不同以往的是,今天只摘录每首词中的部分句子,且多为词人笔下的伤感春景。
周邦彦,宋代著名词人,不光文采出众,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举大晟府,在那里专门谱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诗文无所不工”,“以乐府为第一”,若是拿宋词来跟唐诗比照的话,苏轼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词中杜甫的话,非周邦彦莫属。
这位“词中老杜”不光能自制曲子,更是位长于铺叙的高手,以赋法入词,又格律谨严,因此他的作品在词中的地位,就仿佛杜甫的律诗在后世诗人心中的地位,可见其人“负一代词名”,确实是有着同时代诸多词人难以相媲美的优势的。
1、瑞龙吟·春景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此调为周邦彦创制,3叠,今天只取其中部分词句。章台路边,梅花渐次凋落粉色减褪,桃花却正是含苞待放之时,安静的街头,燕子已经飞回,到了曾经筑巢的地方。原本是来探访春讯,谁知只剩下伤感的离别愁绪,官道边的柳枝,已飘起雨丝的池塘边,到处都透露着伤感,而那个让人断肠的院内,只有柳絮在帘前飞舞。
周邦彦这首词,只是为了寻找当年在章台路“乍窥门户”的歌女,曾经的风花雪月,如今不知他是想重温旧梦,亦或是想要寻回曾经的那个女子,可惜,烟花柳巷中的人儿,又哪里能够痴痴等待他一人?如今她的身价一如从前,周邦彦的风月却再也寻不回了。
2、琐窗寒·春景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片玉词》入越调,另有题名“寒食”。周邦彦善于点化唐人诗句且浑然天成,所以人们称其善于“融化诗句”,这首词也同样如此。此为双调,但各片仍然只取其中部分,且都与春色相关,但也不免会将其中真正的部分佳句撇去了。
词人孤身在外,自然想念家乡的东园,因此本身虽是春末之时,也不至于让人愁眉不展,但到了词人笔下,柳已“暗”,鸦正“啼”,半亩大小的庭院,锁住的全都是“愁雨”,已是夜阑人静,春雨却偏不停止,于是词人与人“共剪西窗烛”,继而又想到东园里,此时不知那桃花李花是不是竞相绽放,希望到自己归去时,桃李花儿还没有落尽,这样的话,就可以拎着酒带着菜坐在花下,跟好友畅饮一番了。
3、应天长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此选上片全文。东风送暖,院外已是一派春色,可我们的词人还在家中,堂前无月,一个人枯坐在寒食节的夜,大概连外面的无边春光都已经忽略了吧,还好,有那早早归来的燕子,似乎一边在嘲笑我,成天陷于惆怅寂寥之中,一边又在提醒我春天都快过了,乱花飞过,隔着院子都能嗅到花儿的香气,转眼落红便是满地狼藉,...
查看详情>>与“周邦彦作品中描述春景的4首词,对于伤感春景的描绘,让人为之赞叹不已”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这首词《瑞鹤仙》,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词
周邦彦这首词《瑞鹤仙》,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词。
宣和三年的一天,周邦彦回到钱塘故里,这天晚上,他在梦中写了一首词,醒来后居然句句不差,记得清清楚楚,于是便将这首词写了出来。不久,方腊贼起,攻入周邦彦的住处,他仓皇出逃,可是他发现,在出逃路上所经历的事情,都是梦中那首词中早就写好的,每经过一处,便对应词中的一两句话,等方腊贼灭,周邦彦回到家里,不久便去世了(事见王明清《玉照新志》)。
这段扑朔迷离的记载,真实性如何,很难去考证,所以有人愿意相信这便是一代词作大家周邦彦的浪漫结局,有人却是一点也不相信,只是通过词句本身所描绘的意象来解释该词,比如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就认为,这首词是“追溯昨日送客后,薄暮人城,因所携之妓倦游,访伴小憩,复成酣饮”的作品,从词中描写的内容来看,这一说法是准确的。但是无论如何,这首词写完后,周邦彦不久便去世,这首词,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瑞鹤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际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首句其实要在第一个字,“悄”处稍微停顿一下,这是领字,即“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郊外的原野尽头是一片城郭,而漫长的道路连绵至远方,这三句所描绘的景象是原野的广阔和道路的漫长,当然也表现了词人的心情,所送之人离去后,词人若有所思,心里空荡荡的,感到“悄然”。
接着写词人所见之景,同时再次表达送客惜别之情,“斜际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周邦彦这里将落日余晖比作“馀红”,还是比较别致的,也是移情的手法,意思是说,斜阳好像对城楼上的那一角栏杆恋恋不舍,所以迟迟不愿收敛最后一丝余晖。词人此处想表达的,无非是送别后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是却移情于客观景物之上,仿佛天地一切全都沉浸在了离愁别绪之中。
接着,人物出现,但不是词人,也不是送别之客,而是陪同的歌妓,“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凌波,是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句意,但此处周邦彦是说她感到劳累,于是在短亭中休息,也正是在这里,他又遇到了“流莺”,词人写道:“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此处的流莺,似乎也是一名词人相识的歌妓,而既然遇到了,那“何用素约”,不需要事先约好,相请不如偶遇,流莺劝他,再次下马饮酒。
下片写醉酒后次日醒来的情况,“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写出了醉后的状态,昨天的事,虽然隐约有些印象,但是却记得并不清楚,什么时候回来的?谁扶自己上的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一切都恍惚迷离,词人晕乎乎的,我们读来仿佛也跟着晕乎乎的。
“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一阵风吹过,吹动了窗帷,似乎也吹走了词人几分...
查看详情>>与“周邦彦这首词《瑞鹤仙》,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词”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的一首抒发羁旅情怀的词《 琐窗寒》,这首词笔曲情深,乡思倍切
周邦彦的一首抒发羁旅情怀的词《 琐窗寒》,这首词笔曲情深,乡思倍切
每当寒食时节,不仅细雨绵绵,而且空气中也仿佛弥漫着一种凄冷的味道。中唐诗人白居易就曾感受到这种伤感,“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
羁旅难归、离人心悲,思乡之苦、无人可诉。南宋的李清照也曾惆怅,“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少女的感春情思,都通过春光骀荡、香炉袅烟,淡淡地描写出来。宋代还有一位词坛高手,也体验过寒食时的孤独,下面一起学习这篇《 琐窗寒》。
琐窗寒·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此为咏节序词,上段写时景旅况,下段写节日乡思。上段分三层,首三句写孤零境况,“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作者用柳鸦点出时节,柳色昏暗、乌鸦聒噪;然后指出人物形态,词人穿着单衣,站在朱户之中;再用帘户点出词的意境,词人的愁思和烦乱心情也呼之欲出。
次四句写愁雨,“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词人仍从时景桐花引起,人物由外及内,时间亦由日转夜。半亩大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阴雨绵绵、洒落在空阶上,词人愁思万端,暗自思忖,何时才能与故友在西窗下剪烛谈心。
词人化用李义山的诗,却显得很流畅。末三句写旅情,“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作者用一个“似”字领起,由眼前之景转而幻想从前。“楚江”是当日境,“风灯”是当日景,“少年”指明当日年龄、仍作客他乡,旅情可更凄怆。
下段亦分三层,首四句写节日情景,“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此时转而叙写迟暮情景,从之前的虚幻转为眼前的实景。词人感慨年老垂暮,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恰巧全城禁火,正在过寒食节。
次两句写人多闹酒,己独寂然“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词人从侧面叙说愁思萦绕,终日无精打采,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细致。
末四句写乡情,“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作者词人归心似箭,未踏归途,心中早已设想好归家时的情景。
他回想起故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美如酒窝般的花朵,不知是否还挂在枝头?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花,等着我与宾朋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周邦彦很精彩的一首词,抒发羁旅情怀,最后12字极具想象力。这首词笔曲情深,乡思倍切。此词妙在从“寒”字着眼,写出一种冷峭凄清的气氛,读之有不胜落寞之感。作者托兴,未可捉摸,最后描写残英待客,好像是物在待人,其实则是词人念物。含蓄笔法,炉火纯青,近乎完美。
与“周邦彦的一首抒发羁旅情怀的词《 琐窗寒》,这首词笔曲情深,乡思倍切”相关的文章
周邦彦的一首词《菩萨蛮·梅雪》,尽管通篇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每一句都是经典
周邦彦的一首词《菩萨蛮·梅雪》,尽管通篇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每一句都是经典,每一句都很伤感。
现在人们只要提起北宋的词人,相信大部分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秦观、柳永等人,反而会忽略掉周邦彦,其实他的词才最正统,并且还独创了很多的词牌,为此影响了后世很多的词人,尤其是像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人,那都是极为欣赏周邦彦,所以说人们想要学习填词的话,必须是要去读周邦彦的作品,要以他的为作品为学习对象。
李清照对于周邦彦就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词论》里对于苏轼的词,其实是持批评的态度,认为他的作品不像诗,也不像词,只不过是短句而已;当然这是才女对于词的看法,并不是说他就否定了苏轼的才华(我个人是最欣赏苏轼);所以她更推崇的是周邦彦,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周邦彦的词自成一派,风格多样,各种不同的题材,譬如这首《菩萨蛮·梅雪》,那就是一首很感人的作品,整首诗风格独特,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愁,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仅仅是开篇的第一句那就无比孤独,读来令人感慨万千,直到结尾的最后一句,更是直击人心。
《菩萨蛮·梅雪》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今天浙江杭州人氏,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他不仅词写得好,另外在音乐方面,也是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尽管他的名气好像不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词人,但是不得不说,现在只要提起宋词,周邦彦是绕不过去,毕竟他对于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这周邦彦首词是写于初入大学之时,当时他远离故乡,一个人独自去到了京城,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从而也是让他伤感不已,自然而然就会感动孤独,所以信手拈来写下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使得里面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特别是那那种孤独之感,更是呼之欲出。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去到了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会孤独,而周邦彦正是把自己心理的变化,还有对于事物的看法,全部写进了作品中;上片短短的几句就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河水曲折,河水又是弯弯,飞鹭更是双双对对,在那碧绿的波上回旋。不知道什么地方才有他乘坐的归舟?在这夕阳西下的余晖里,我一个人独坐在这江边的楼上,面对于眼前的美景,却是陷入了沉思。
然而到了下片,周邦彦又是进一步地描写了心里的变化,还有周围的风景,通过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突出了这首词的主题,使得这首词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更加的孤独;现在连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也是太多也太茂盛了,用大雪封盖梅花的枝头。在那幽静的深宫大院里,卷起窗帘看外面的风景,这个时候真是痛惜正在寒江上归来的那条船。
周邦彦的词清新脱俗,情感丰富,用词也是极为讲究,在这首《菩萨蛮·梅雪》一词中,作者通过心理的变化,还有对于周围事物的描写,把那种孤独之感,还有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从这...
查看详情>>与“周邦彦的一首词《菩萨蛮·梅雪》,尽管通篇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每一句都是经典”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