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汉朝服饰风格

发布时间:2020-07-25
1

汉朝普通妇女和汉朝贵妇服饰有什么特点?歌舞艺人服饰又有哪些不同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女子服饰因为身份的不同,穿搭也各不相同。

汉朝皇后服饰

汉朝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绕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但是凡穿深衣的妇女,腰身都裹得很紧,另缀一根绸带系扎,或系于腰间,或束在臀部,由衣襟末端的地位而定。曲裾绕膝深衣分为窄袖和宽袖二式。后夫人服饰均为深衣制,凡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及皇后谒庙之服,皆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隐领袖以绦;汉朝皇后以下至二千石夫人皆以蚕衣为朝服,贵人穿蚕服,纯缥上下;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之服,皂绢上下,助蚕之服,缥绢上下。

汉朝普通妇女

由深衣发展而来的"袿衣"为妇女的另一种常用服,其制与深衣大致相似,惟有服装底部由衣襟曲绕形成燕尾状的两个尖角,此外,妇女还有穿襦裙,上襦为斜领、窄袖,长仅及腰际,裙子是由四幅素绢连接拼合而成,上窄下宽,不施边缘,下垂至地,裙腰两端缝有绢条,以便系结。妇女的下裳还有袴,起初女大多只有两个裤管,上端以戴系住,后出现前后有裆的缚带袴,叫"穷袴",它为宫廷妇女所穿。襦裙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因循不改,用作妇女的常服,它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东汉以后,穿此服者曾一度减少,至魏晋南北朝,又重新得以流行,从此盛行不衰,直到清代,基本形状仍然保持最初的原样,只是每个朝代根据时代的特点将襦裙的长短、宽窄加以改动。

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采用的纹样,主要依据有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清代,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式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汉朝歌舞艺人

汉朝时期,出现了专职歌舞艺人。艺人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身穿曳地长袍,衣襟左掩,袖端接上一段窄而细长的假袖,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或许由此而来。

穿袍服的歌女与舞女,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画像砖拓片。右图为梳分髾髻、穿长袖袍服的舞女,四川彭县出土东汉画像砖。秦汉时期,我国的舞乐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以共封建贵族阶层的观赏。在汉代的壁画、石刻、砖刻等艺术图像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况。本图所列的陶塑舞女,服饰交代得比较清楚,头梳高大的发髻,髻上插满珠翠花饰,为典型的东汉装束。身穿曳地长袍,...

查看详情>>
2

汉朝男性和女性服饰分别是怎样的?汉朝服饰等同于汉服吗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服饰不等于汉服,汉服为汉族传统服饰。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汉朝服饰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别复杂,有16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性服饰

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的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之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为最尊贵的祭祀礼服,是天子及三公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着。

长冠服:为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五岳、四渎、山川、社稷等典礼穿者。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为公卿诸侯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的时候穿着。

冠:冠是服饰的一部分。

皮弁冠服:此种冠服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过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汉代的朝服,服色是随着五时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衬以告缘领袖的中衣。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穿戴展示图(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女性服饰

汉代横跨两朝四百年,女装款式丰富,从现有文物来看,最流行的式样有如下款式:

庙服:相当于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礼服中,地位最尊贵的一种。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庙服,皇后之谒庙服,其服色是皂下。

蚕服:相当于周代约鞠衣。每年三月,皇后帅领公卿诸侯夫人亲蚕礼时穿着。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汉服文化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

查看详情>>
3

汉朝的服饰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不同身份衣着不同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的服饰等级森严,不同阶级之间服饰各不相同。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入庙服上绀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下皂色,助蚕服上青色、下缥色(淡青色)。贵人助蚕服,上下均淡青色。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入庙助祭,服为上下皂组的深衣,助蚕服则上下青白色绢。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都以助蚕服为朝服,只以其色泽和首饰区分等级。只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举行郊天大典时才穿着方色服。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不得服锦绮罗觳缯,采十二色,重祿袍。特进、列侯以上锦缯,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练,采九色,禁紫丹绀。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二采。

朝廷规定,官员的绶带是官阶的标志:身份越高,绶带越长,用色越多,编织也越为紧密。《后汉书·舆服志》载:帝王佩黄赤绶,绶有四采:黄、赤、绀、缥。太皇太后、皇太后,佩绶均与皇帝相同。诸王佩赤绶,绶有四采:赤、黄、缥、绀。长公主、皇帝贵人等,其佩绶和诸王同。诸国王公贵人,佩绿色绶,绶为三采:绿、紫、绀。公主、封君,佩紫绶,九卿二千石,佩青级,有三采:青、白、红。千石、六百石,用黑绶,有三采:青、赤、绀。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佩黄绶,一采。一百石,佩青绀绶,一采。从绶带颜色一看就知道佩带者的身份。

汉成帝时(公元前32-前7年)规定,青绿为民间常服,蓝色偏暖的青紫为贵族燕居的服色,古时用靛蓝染色,经多次套染而成的深青泛红光,故怕深青乱紫,连县官也不许穿。而青、绿色在视觉上有平和后退之感,后世一直被定作平民的服色。

从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57年)开始,朝廷规定了车、旗和服装的用色,以赤色为最尊,不仅祭服为红色,戎装也为红色。民间妇女讲究衣着者,亦以红紫为美。古诗《陌上桑》“紫绮为上襦”,《羽林郎》“结我红罗襦”等,均是这一习俗的真实反映。蔡邕在《女诫》中重复《论语》所说“红紫不以为亵服”,既说明其受孔子影响,也足见对红色的重视。

至水平二年(公元59年),这一规定仍然继续推行。穿祭服时,内用白色布帛的中衣,必须用红色边缘,并以赤袜、赤舄相配。如,汉制王妃命妇礼服服色有六论:布衣玄,榆翟衣青,阙翟衣赤,鞠衣黄,展衣白,缘衣黑。前三种分别穿用于祭祀,后三种分别用于桑蚕、见宾客、侍御帝王床上等场合。公卿百官命妇礼服服色降等依王后鞠衣、展衣、缘衣黄、白、黑而来,私居常服依夫爵禄级别而定,所有九种、五种(青、绛、黄、赤、绿)、四种(青、黄、赤、绿)等制服色。工商之妇汉服制也有规定,交际场合只服湘缥色(赤黄)一色袍裙。各种服色均指底质色,绘、绣纹饰图案、色彩可多种花色,但图案样式、种数、级别不同也要递减。最多为12色、12种图案(天子王后),平民及罪人、军吏也有等级服色,平民常服青绿,头巾苍(黑青)色。罪人以赭,军人以红,吏人以黑色为主以制规定,帝御乘有金银,车和立车,车轮涂红色;分和列候的乘车朱轮黑盖,黑色屏障...

查看详情>>
4

盘点汉朝贵族服饰特点,在首饰和服装颜色方面十分讲究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众所周知,汉朝服饰制度森严,每个等级有每个等级的穿衣标准,贵族们参加重要活动更是有详尽的穿衣准则,不得出丝毫差错。对于汉代贵族来说,服装分为正式服装和非正式服装,正式服装是指参加正式场合,如祭祀、朝拜、社交等场合的着装;非正式场合就是指日常生活中的随意穿着。

无论是什么样的着装,贵族与平民之间,甚至贵族与贵族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集中体现在首服的佩戴、服饰的用色等等方面。

贵族首服是贵族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汉时,贵族男子首服主要是冠;女子则体现为形形色色的头部配饰。汉代诸王一般佩戴冕冠、远游冠、委貌冠、素冠。冕冠,形制似于天子冠,“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诸侯以采丝”,“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冕冠是一种礼冠,用于祭祀等重大活动时。远游冠:“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筒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

委貌冠,又称“玄冠”,是公卿、诸侯、大夫等贵臣的礼冠,其形与皮弁相似,高七寸、广四寸,上小下大如覆杯状,以黑丝帛覆裱。据《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细带,素桦,即位于门东,西面。”《后汉书·舆服志下》载:“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素冠,诸侯素冠素缨。汉代贵族女子的头饰常见有笄簪、钗、华胜、步摇等。簪,汉代时,头发都是绾成髻的,绾髻之后要用簪将其固定,所以,簪在当时几乎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头饰。《后汉书·舆服志下载: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

擿(即簪股)的材料有严格的等级差别,所谓“其擿有等级焉”,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为“鱼须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轪侯利苍夫人的发髻上就插有三枝梳形簪,分别为玳瑁簪,角簪和有朱绘花的竹笄。周锡保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擿。钗,用于固定头发,形状为两股,钗就形成于两汉时期。钗的材质各种各样,贵族妇女一般使用金银钗,并在钗的头部做成花朵或者动物的形状用来装饰。华胜,《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蔽发前为饰也。”

华胜是汉代贵妇的主要发饰,马王堆夫人前额及两鬓有涂成红色或红底黑色、镶着金或侧面贴金叶的木花饰品,这些木花饰品分呈花瓣形、三叉形、截锥形、半弧形及梯形,就是当时用金属丝编联起来作额前装饰的华胜。步摇,《释名》云上有垂珠,步则摇也。假发是贵族女子中常见的饰品,古代以长发为美,《东观汉记》“明帝马皇后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余,绕髻三匝。”假发在汉代贵族妇女中被广泛使用。汉代贵族女子的服装款式,以深衣为主。西汉一般是比较修身的曲裾深衣,东汉时则是较为宽敞的长袍。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是符合的。

着装和西汉服饰的大致样子差不多,服装上有精致的绣纹。曲裾深衣领口高耸,似乎不止一重。深衣长度及地,看起来华贵大方、端庄优雅。汉画像上精美的绣纹是贵族们区别于他人最大的不同。精美的绣纹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它们不仅具有审美上的功能还有内涵...

查看详情>>
5

汉朝女子的三种服饰,最后一种风格最受欢迎现代人都在穿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统一王朝,其中汉朝又被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辉煌的一笔,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但是汉朝同时的独尊儒术的思想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思想的开端,使得在继汉朝之后的朝代都在儒学思想中诞生和衰亡。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渐渐开始想要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频繁地在网上听到各种各样的古风音乐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舞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方式逐渐变得丰富了起来。就拿当下比较热门的汉服来说,在城市的街头公园和各种旅游景点中都能看到有身穿汉服的女子。齐腰的襦裙,琵琶飞袖,头上也戴着各种精致的步摇或者其他饰品,这样的她们谁能说不是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呢。但是很多人都只知道汉服的美丽,却很少有人知道汉服其实并不等同于于汉朝的服饰,汉服的全称是“汉族民传统服饰”,汉朝服饰指的则是汉朝这一朝代中的冠服制度。

而走在文艺复兴这条路上,我们要掌握的不仅只是对于华丽的服饰的审美方面,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服饰背后的发展意义。那么作为影响了中国后世审美文化的汉朝服饰之中的女子的服装,又会有哪些样式和特点呢?

第一种,曲裾深衣。曲裾深衣这类的服装具有通身紧窄的特点,长度穿在女子身上都可以接触到地面,下摆一般是喇叭状,于是穿着类服装的女子都行不露足。同时在衣袖和衣领上都各有其特色,衣袖分为宽和窄两种样式,袖口上大都会镶边。衣领通常都是交领,而这种领口一般都很低,就可以露出里面的里衣。这类服饰在电视剧中也有出现,比如在《美人心计》中汉文帝的皇后,也就是后来的窦太后,就能见到她身着各种样式的曲裾深衣。在《续汉书·舆服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由此可以看出在汉代深衣是男女都可以穿的服装,尤其在女服中最为常见,除此之外在《礼记》中的《玉藻》以及《深衣》二篇都有关于深衣的很多记载。

第二种,直裾女服。直裾又称襜褕,与上面提到的曲裾区别就在于直裾的下摆部分是垂直的,而曲裾则是呈喇叭状。并且直裾的衣裾是在女子的身侧或者侧后方,用布制或者皮革制的腰带取代了可以系在衣裳上的衣带。但相对比曲裾深衣来说,直裾单衣不能作为正式场合穿的礼服。大家或许能从电视剧里的人物中看出古代的裤子都是只有两条裤腿,其余没有任何遮挡物,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中这种裤子如果漏出来了就会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所以一般古代的人们都会在直裾单衣外面加上曲裾深衣。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服饰制度的改进,之后就出现了有裆的裤子,接着内衣也进行了改进后人们就自然而然觉得曲裾深衣开始有点多余了。直到东汉时代以后,简单轻便的直裾单衣就渐渐替代了曲裾深衣。

第三种应该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多女孩子会选择的一种服装了——襦裙。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也是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的合称。“襦”指的是长度较短,一般都不盖过膝盖的上衣。“裙”有着上窄下宽的特点,一般下裙都以素绢四幅...

查看详情>>
6

汉朝的女子服饰独具风格,对中国服饰审美影响深远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辉煌的一笔,却也是封建思想定格的开端。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影响了中华数千年历史, 之后的朝代更替都在儒学中沉浮。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汉朝服饰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汉朝的独尊儒术统一了封建思想,在这种思想下,服装的样式、色彩、纹饰、等级都有了较为严格的界限制度,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那个女权并不高的,儒学独尊的年代,汉朝的女子服装会有哪些主要款式,又有哪些特色呢?

一、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这种衣服男女皆可穿着,是最常见和盛行的一种女装服饰。

二、汉代直裾女服

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

直裾起初是一种非正式装扮,古代的裤子大多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然后用带子系于腰间,若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

但是,随着汉代服饰的日益改善,有裆裤出现,直裾逐渐普及,最终并替代了深衣。

三、襦裙

襦裙是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上衣叫作“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下裙以素绢四幅连接合并,上窄下宽,腰间施褶裥,裙腰系绢带。

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襦裙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汉代由于深衣流行,所以穿襦裙的妇女逐渐减少。

查看详情>>
7

早期的汉朝服饰有这四个特点,体现了简约之美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的衣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同样占据着一席之地。据说,“华夏”二字的由来便与汉服有关,《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有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也是文明的一种代名词,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

汉服虽称“汉服”,但其起源可追溯至秦汉之前,值得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总的来说,其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汉代蔡邕所著《独断》卷下有云:“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到后来汉服不断发展、传承至今。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就包括衣冠服饰制度,不过由于统治时间短,服饰制度属于初创。到了汉代,以冠帽为等级区分主要标志冠服制度才正式确立。之后,不断发展,愈加完备。小编就来总结分析一下作为汉服发展早期的汉代服饰有哪些个特点:

一是款式不多。汉朝的衣服主要有袍、襜褕﹝chān yú,直身的单衣﹞、襦﹝rú,短衣﹞、裙。从服装样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曲裾、直裾两种,对于二者的区别通俗地讲,即曲裾的下摆为弧形,直裾的下摆为垂直。曲裾,即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多见于西汉早期。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比较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果是穿了几件衣服,每层领子都要露在外面,最多的可达三层,时称“三重衣”。而直裾深衣,起初由于裤子及内衣的弊端,直裾衣服之内需穿曲裾深衣,后来随着内衣的改进,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曲裾深衣。而且,在汉代女子穿襦裙的也非常多,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从战国时期就比较流行,典型代表就是广袖流仙裙。

二是颜色单一。古代布料染色遵从阴阳五行信仰,以黑、白、赤、青、黄为正色,汉代服饰色彩以深色为贵、浅色次之,所以正式的礼服常用深色为主色调,装饰以鲜艳华丽的刺绣,平民常服则多用淡色。汉朝尚火德,以黑色和红色为贵。人们所熟悉的“帝王专用色”黄色成为正统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了。而且,由于受布料漂染技术水平所限,衣服颜色不多。汉代对朝服的颜色有具体规定,即春季为青色、夏季为红色、季夏为黄色、秋季为白色、冬季为黑色。而普通老百姓的服饰颜色只能用复色,比如,茶褐色、黄棕色、棕色、灰色、银灰色、粉绿色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阶层分界。

三是等级鲜明。“上衣下裳”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和深衣是百官及士人平常穿的衣服,襦裙则是妇女喜爱的穿着。由于汉代的织绣业比较发达,有钱人家可以穿绫罗绸缎,一般人家穿短衣长裤,而穷人家则只能穿粗布做的短衣。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所以冠制多达十余种,而且汉代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

四是纹案简洁明快。汉代在服饰图案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

查看详情>>
8

汉朝服饰有什么特点?汉朝代表性的服装是什么

汉朝
汉朝服饰
汉朝服饰特点
汉朝服饰风格

汉朝服饰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服饰文化到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也是较完整的一套服饰制度。为其他朝代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照的范本。汉代服饰款式特点鲜明,配饰考究,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汉服以及汉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影响,对我国当今服装的发展也具有启示作用。如今社会又掀起“汉服热”的趋势,是汉代服饰在新时期的继承创新,是在传统上的变化与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汉代服饰,传承汉代文化是论文研究探讨的重点。

服装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更重要的功能是传达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心理状态、审美要求、个性追求等诸多方面的内涵,是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程度的体现。

中国服饰文化到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也是较完整的一套服饰制度。其中汉代的织染、刺绣等工艺也都得到较快发展,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初期基本沿用秦朝的服饰制度,到了东汉时期则搭配丝织的装饰物。汉代服饰整体的特点是:外衣领大,穿着时要显示出中衣的领型。白色面料做里,袖口宽大,衫无袖。汉代服装配饰极为考究,如腰带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螳螂形或琵琶形等。形象十分生动有趣,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设计制作精美。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众多。汉代男子配刀,只是仪表的一种体现。

汉朝代表性的服装是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

衣服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曲裾深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种是“直裾深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

除了长衣之外,汉代也穿短衣,常见的是襦。襦的长度通常至腰部,穿时下身配裙。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大约到东汉以后,人们开始在襦上绣织各种图案纹样。古诗文中“绣腰襦”、“罗绣襦”等都是指这种服装。

此外,汉朝服装还有一种常见的款式就是半袖。也就是短袖的外衣称为“半袖”,穿时外着短袖内着长袖。半袖的袖口有两种形式:一种宽大平直,没有装饰;另一种则在衣袖边缘绣上装饰,并施加折裥。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汉代民间服饰的色彩没有特定的规律。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织绣工艺实物来看,一百多件织品中,能够识别的色彩就有一二十种之多,如朱红、深红、紫、墨绿、棕 、青、黄、褐、灰、黑等。

汉朝人还喜欢鲜艳的色彩。在洛阳发现的几座汉墓壁画里的人物服饰和汉墓出土的一些陶俑的服饰,总体上女子服色较男子的服色更加丰富鲜艳。虽年代久远,但本色鲜亮依稀可见。在汉代长达四百年的统治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