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历史上的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原来他也有这些优点
历史上的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唐朝皇帝,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唐,在位44年,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
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重用贤臣,励精图治,使得大唐社会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李隆基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混乱的一个年代,所以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目睹了朝廷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化以及人情世故,所以在他小的时候就很成熟了,而且他也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所以从小脑子就非常的机智聪明,对于朝廷上发生的各种重大变故,他也都是非常的了解的。
而且当时正值社会非常动荡不安的时候,想要生存,就需要一些手段来保护自己。
在唐隆元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 李隆基当上皇帝后,把年号改为元年。唐朝的宰相特别多,唐玄宗李隆基知人善任,选用人才,提拔才干,广纳谏言!
他身边大多数宰相,都是治国的人才,比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这些宰相出谋划策,帮助唐玄宗把大唐帝国推到了文化政治经济全面强盛的顶点,这就是著名的开元盛世。
大名鼎鼎的张九龄宰相,就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来的,有才有品,直言进谏,开山修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死后,只要有人给唐玄宗推荐宰相,他都要问一句跟张九龄相比如何?
李隆基不仅慧眼识人,还善于改革。
上任不久就对官场官吏制度进行改革,无用的官员与闲职一律开除。大大提高了官员和政府机构的办事效。!重视地方官员县令的任免,他经常亲自出题考核县官,经过亲自考核验证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称职。
如果优秀,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李隆基认为县令是直接面向百姓的,面向国家的根源动力,代表了国家形象,马虎不得!
除此之外,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唐朝作为封建王朝里的顶峰,我们没有参与它的兴衰与过往,可是纵观古今,达到顶峰的大唐帝国在至今仍影响着中华民族,我们在感受时代变迁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唐的盛世传奇。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的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原来他也有这些优点”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竟然最怕的是文臣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开元初年,太平公主被杀,效仿武则天未遂。唐睿宗李旦退位,唐玄宗李隆基刚刚完全掌控政权。
饱受战火摧残和政变洗礼的长安城终于能够喘一口气了。在经历了中宗李显的凡庸懦弱与韦后、太平公主等人的不可一世后,长安百姓又开始了各种不安的揣测,那么历史上的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没过多久,一条小道消息传遍长安城里的大街小巷:新皇继位,要广选民间女子扩充后宫。
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再一次泄了气,看来,新上台的依然是个只懂享乐的皇帝。
又没过多久,大明宫宫门大开,后宫许多宫女被这位新皇帝——玄宗李隆基——放了出来,让她们自由进行婚配。
得知这个真正的消息后,百姓们又惊又喜,不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起这位大唐王朝的新主人——李隆基。
李隆基这个名字,大家之前早就听说过了。
自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把都城定在了长安,这座城市居住过六位唐朝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算上李隆基的话,他就是长安城内第七位大唐皇帝。
当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他和他的另外四个兄弟居住在位于长安兴庆坊的“五王宅”内。
当时宅子的门前有口井,井里的水不断向外溢,民间传说这座宅子有“龙气”。皇帝李显听了这个消息后很不高兴,随即派了一伙士兵带着一只大象,来到“五王宅”门前,横踩竖踩,目的就是要压下这股“龙气”。
不过,“真龙”又怎么会被大象压制?没过多久,李显去世,韦后掌权。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最后将自己的父亲李旦推上皇位。又过了几年,李旦退位,太平公主垮台,李隆基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这就刚好印证了当年民间的说法。
古代人一直都很迷信,隋末时候,就有人曾预言一位姓李的人将取代杨家天下;唐太宗末年,又有人预言说一位姓武的女人将取代李家天下。这些预言究竟是巧合还是这些人当权之后自己杜撰的,我们不得而知,但百姓偏偏就信这一套。一个皇帝如果有了“天命”,接受他的统治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这个皇帝是像太宗一样廉政爱民,还是像中宗一样当和事天子,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根据长安居民初步观察,新皇李隆基还算是个挺靠谱的人。
首先,李隆基的脑袋特别聪明。人的智商除了与后天的学习环境、个人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因。且不说李渊、李世民、武则天这些聪明绝顶的祖辈人物,就单说李隆基的父亲和母亲吧。李旦从小就是个好学生,没事就泡在书堆里,悟性高,天分好;母亲窦德妃出生在关陇名门,关陇集团对后代的要求是“文武双全”,这位窦妃基因也不差。
先天没问题,后天教育也没松懈。李唐王室历来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李旦又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李隆基从小跟着父亲,墨水没少灌,还秉承老李家的专长,写了一手好字。李旦被武则天监视,平日除了看书,就是叫自家的戏班子演奏音乐。李隆基耳濡目染,成了小小音乐家,不但会吹拉弹唱,还擅长跳舞,这些足以说明李隆基智商的优良程度。
智商高和能干政治是两回事。但李隆基却不声不响地和姑母联...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的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竟然最怕的是文臣”相关的文章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看了他的一生你就都明白了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
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
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
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刮。
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年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妃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
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
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
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
至德二载,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南内)。宦官李辅国曾因劝肃宗即位之功而深受肃宗宠信。安史之乱平定后,他自以出自微贱,为玄宗左右所轻视,乃离间玄宗与肃宗的关系,迫使玄宗迁居太极宫(西内)甘露殿。
与“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看了他的一生你就都明白了”相关的文章
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每天他都起早贪黑的处理事务
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开元初期的一天,宰相姚崇拿着一份五品郎官的名单向唐玄宗汇报。姚崇在大殿下面念名单,唐玄宗坐在殿上抬头看天,姚崇念完了,唐玄宗也没反应。姚崇觉得皇帝可能是没听清,就又念了一遍。唐玄宗还是同样的态度,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姚崇只好悻悻地出去了。
大殿里,宦官高力士不解地对唐玄宗说,人家姚崇是三朝元老,跟您汇报工作你怎么不搭理人家?
唐玄宗说,我信任他才让他当宰相,像任命郎官这样的小事儿都要我决定,那我和他还有什么区别?
在唐玄宗的意识里,宰相的任务是负责国家的具体事务,而他这个皇帝,则是把握大政方针。这样看来,人们会有一个认识:唐玄宗这样的皇帝太好当了,只要国家走上轨道,他就可以放松了。事实并非真的如此。
唐玄宗在开元末年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当皇帝三十多年来,每天都是四更起床,没有一天间断过。四更是凌晨3-5点,如果取一个中间值的话是凌晨4点。这毫无疑问是勤奋的代名词。
都说清朝皇帝勤奋,没想到,唐玄宗的勤奋不亚于清朝皇帝。唐玄宗不是只把握大政方针吗?他每天这么早起床干什么?答案是:处理重大事务,物色宰相人选。
处理事务不难,难的是物色宰相人选。唐玄宗借鉴前几任皇帝的经验教训,把多相制改成宰相专任制,名誉上是两个宰相,但这两个人有主有次。这就要求他既要选择好主要宰相,又要选择好搭配的宰相。
选贤任能是一个好皇帝的标准,唐玄宗初期做到了,为了宰相人选,他有时候甚至睡不着觉。
宋璟在开元八年初罢相后,唐玄宗还没有合适的候选人,宰相位置暂时空缺。为了补上这个缺,唐玄宗整晚上都在想,到半夜还没睡着觉。他脑子里影影绰绰有一个人,但他想不起来是谁。他把值班的中书侍郎找来,告诉他自己脑子里的这个人:风度很好,节操也高,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的,好像现在在北边担任将领。他让中书侍郎帮他想想这人是谁。
中书侍郎也开始想。他想了一会儿说,是不是张齐丘啊,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现在在北方担任朔方军节度史。一切都符合唐玄宗的要求。
唐玄宗说,可能是吧。他让中书侍郎马上给他起草一份奏章,任命张齐丘当宰相。
中书侍郎下去起草诏书了,唐玄宗看到天快亮了,因为还要上早朝,他索性就不睡觉了。可是,离上朝还有一段时间,唐玄宗就翻以前的公文。翻着翻着,唐玄宗看到公文上有张嘉贞三个字,他脑子忽然清醒了,自己想任命的宰相是张嘉贞,不是张齐丘。
唐玄宗赶忙把中书侍郎找来,告诉他,新的宰相人选是张嘉贞,让他重写一份奏章。唐玄宗一夜未眠,宋璟之后新的宰相诞生了。
开元初年天下大治的局面和唐玄宗自己的努力分不开。虽然宰相很努力地工作,唐玄宗也不是甩手掌柜。他和宰相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
查看详情>>与“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每天他都起早贪黑的处理事务”相关的文章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成功之后的他却慢慢堕落了
李德裕是唐朝中期有名的大臣。唐武宗时期当过宰相,还被朝廷封为卫国公。他的派系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治理念不合,所以二者之间一直斗争激烈,这件事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争”。宣宗即位后,因早已对其不满,亲政的第二天,就把他被贬谪到崖州(治所位于现在的海南省海口市的琼山区)当了个小小的司户参军,李德裕随后死在当地,“牛李党争”至此分出了胜负。
他曾经在撰写过一部《明皇十七事》的书,其中记述唐玄宗的一件事,现在读来很有意思。
当时,安禄山的叛军已经逼近京城,唐玄宗只得逃跑,车驾从长安城禁苑西门“延秋门”出去的时候,杨国忠请求他从宫中的仓库,“左藏库”那边走,玄宗同意。路过仓库时,忽然看见有数千人擎着火炬等在那里,唐玄宗感到奇怪,便要求停下车来,询问原因。杨国忠回答说,烧掉这些物资和积蓄,这样就不会给叛军当守门人了。唐玄宗脸色凝重说道:“叛军进城后,如果得不到这些东西,必然会重重搜刮百姓,不如留给叛军,这样不会加重我百姓的困苦。”于是下令熄灭火炬,然后才出发。听说这事情的人们都感动的流下热泪,一再互相转述道:“我们的君主如此爱护百姓,福气并没有到尽头。即使太王离开豳时的仁爱来比较,也没有有哪一点能超过这件事!”
李德裕不愧是当过高级干部的人!他的话处处“讲政治”,“顾大局”,其“政治站位”坚如磐石不说,“核心意识”更是毫无包装,直抒胸臆。暂且不论长安草民到底是否说过这句话,假使真的说过,在如此急迫,满城百姓即将面临性命不保的时刻,经他的生花妙笔,才发现,大唐子民何等愚昧,为何死到临头到才明白,生在大唐,有如此仁爱无敌的皇帝“纵做鬼,也幸福”的甜蜜感。
李相国这些文字白纸黑字流传下来,千年后吃瓜人读来,都觉得有点面红耳赤。如果唐玄宗真的如同他写的那样关怀百姓,怜悯苍生,何至于宠信一帮佞幸小人,最后朝纲紊乱,引出“安史之乱”,搞得大唐土地烽火连天,国破家亡。
其实,只需要再看一则当时时人的笔记,便能明白玄宗治下的唐朝,其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风民情。
郑处诲是唐德宗时宰相郑余庆的孙子,后来官至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他在大中九年,撰写了《明皇杂录》一书,其中有一篇讲述杨国忠儿子杨暄的文章。
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参加明经考试,礼部侍郎达奚珣主考,杨暄没考过,达奚珣准备将他除名不选。但是又害怕杨国忠的权势不敢确定下来。当时,杨国忠跟着唐玄宗在华清宫,达奚珣的儿子达奚抚任会昌县尉,达奚珣急忙派人送信给儿子达奚抚,让他去见杨国忠,详细报告这件事情。达奚抚到了杨国忠的住处时,刚刚敲过五更鼓,火炬排列在门口,杨国忠正准备上朝,车马众多,如同市集一样。杨国忠正要上马,达奚抚快步走进去,在烛光下拜见。杨国忠料定了儿子杨暄必定在入选人的当中,摸着伞盖微笑着,神态轻松愉快。达奚抚就告诉他:“我奉父亲命令来报告,相国的儿子考试不合格,但是不敢随意排除。”言外之意,看杨国忠如何处理。没想到,杨国忠听后,勒...
查看详情>>与“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成功之后的他却慢慢堕落了”相关的文章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为什么晚年的他却风流成性
历史上的皇帝总是拥有无上权力和后宫佳丽无数,这是许多人羡慕的原因,所以很多历史上的皇帝总是会有些风流韵事流传。在唐朝时期就有一个被传作佳话的一段故事,让人们记住一个风韵十足的女人杨玉环,或许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太过感人,所以人们提到李隆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晚年贪恋美色诱惑,成为一个陷入爱情中的男人。因此,这个本可以以明君身份流传千古的人,最后留下的都是风流的爱情史。
旷世绝恋,最初却难以见光
如果你来过西安走在街头,肯定能感受到唐王朝的繁盛,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到处都是开明之风。在盛唐涌现了太多的文人雅士,他们凭借传世的诗词为我们带来一个文字的天堂,而在街头到处都能感受到唐朝的风气。而走到很多名胜区都能看到一段爱情佳话,杨玉环喜爱吃荔枝,甚至成为全国人都知道的事情。于是不顾当时的地理距离和时间赛跑,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只是为了能够让贵妃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这样就能让美人一笑。在普通人眼中完全不值得做的事情,在李隆基看来却是一件最值得做的事情。
这段爱情故事在很多人眼中是典范,但是感情最初却有违人伦。当时李隆基已经是一个很有政绩的明君,晚年却忽然想要享乐,于是在听说自己皇子的后宫中有一个十分美貌的女子,他也十分好奇是否真的有那么一个奇女子,就在看见杨玉环一眼之后,就沦陷了的他完全忘记了世俗道德,整颗心都给了这个女人。
这或许就是一个天子爱美人的表现,认为自己遇见一生挚爱的他,再也不愿意压抑自己的情感,决定不顾任何人的反对,不计较任何后果和代价也要得到这个女人。就这样,李隆基用手段将其在儿子手中抢了过来。儿子虽然是十分不愿意,但是还是耐不住各方的势力压迫,最后把杨玉环送给父亲,以此平息这样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杨玉环自此也成为皇帝的女人。
一人承宠,全家受益
杨玉环本是一个皇子的妃子,并不会有与政治太多关联的地方,但是后来做了皇帝的女人就不一样了,摇身一变成为贵妃的她,成为一个能够左右当时朝政的女人。有了皇帝的恩宠,整个杨家也因此受到很多的重视,各种恩惠都不断,杨玉环的哥哥开始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家里各种亲戚全都被安排在一些重要职务上,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杨贵妃的势力。虽然她并没有过多的野心,但不代表她身后的这些男人没有,依附杨玉环恩宠庇护的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却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富足生活,暗地里总是会做一些小的动作满足各自的需求,就这样逐渐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不满。
被逼赐死,贵妃成最大牺牲品
很多文学作品都能看到表现杨玉环下场的故事情节,大多数都是说她被皇帝赐死,最后下场十分的凄凉。其实深爱着这个女人的李隆基,最不愿看见的就是自己无法保护心爱的女人。
但当时的局势十分紧张,大军已经就在城门口,朝中一片动荡的节骨眼上,大家一致认为唐朝的危机都是因为杨玉环的罪过,其实也是想要除掉杨氏一党的势力。而将皇帝的不作为全都算在一个女人头上,也是想要给她一个罪名,然后让其无法翻身...
查看详情>>与“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为什么晚年的他却风流成性”相关的文章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唐朝的衰落就起于唐玄宗的怠政
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
唐朝,是一个曾经极度辉煌的朝代,在建国之初便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后又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在这两段时期内,唐太宗和唐玄宗分别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提倡节俭,才有了唐朝的盛世。而唐朝的衰落又是那么突然,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因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懈怠朝政,懒于理政,而致使“安史之乱”,唐朝的辉煌一去不复返。这说到头,无非就是唐朝因帝王勤于政事而兴,荒于政事而衰。
唐朝的衰落就起于唐玄宗的怠政。如果唐玄宗在后期能继续保持自己勤政,崇尚节俭的好习惯,那么唐朝也不会衰落得如此之快。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不远万里差人从千里之外的岭南送荔枝到长安,就为博得杨贵妃的喜欢,唐玄宗和杨贵妃一顿用餐是中产阶层老百姓的全部家产,这些都说明了唐玄宗已经奢侈无度。由于上行下效,唐玄宗奢侈的风气迅速在官场上蔓延,从而带动了社会全面骄奢淫逸,国家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加上任人不择贤良,导致吏治腐败,致使国家快速的衰落。
这些情况的出现,全是唐玄宗后期懒于政事,崇尚奢侈惹出的祸事。安禄山也正是见到了唐朝的腐败现象,而萌生了反叛的念头。唐朝迅速走向衰落,不怪别人,只怪一国之君治国态度上发生了转变。
若唐玄宗保持前期优良的作风,以身作则,重用贤臣,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正是唐玄宗前期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相才有了开元盛世。唐玄宗在前期不光是重用贤臣,还以自己勤政爱民,推行节俭的作风带动朝廷乃至社会向前发展。唐玄宗要是做到从一而终,那么也将是位受后人敬仰的一位帝王。
一个国家,若想要保证国泰民安,无非就是要举贤任能,以勤俭治国。然后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社会风气,上行下效,一个国家的风气自然风清气正。若国家上层都腐朽不堪,崇尚奢侈,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正如唐玄宗前后期的鲜明对比。古话说的好“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国家,就算是一个家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家庭一味奢侈,那么不管你有多么丰厚的财产也不够你挥霍。持家还是要节俭,正是有了节俭这个态度,家庭财产总能积少成多,虽说不上多么富有,但也不会太贫穷。再加上自己勤奋努力,总会有富足的一天。
通过唐玄宗的例子,就是要让现如今的人们知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教训,知道成功需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奢侈无度,必然要坐吃山空。正是每个人都做到勤奋努力,身行节俭,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记住,美好的明天是靠现在不断的努力而出现的,当你成功了别忘了你是怎么成功的。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个勤奋节俭的好习惯,避免骄奢淫逸。
查看详情>>与“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唐朝的衰落就起于唐玄宗的怠政”相关的文章
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他晚年就变成如此昏庸了
唐朝中叶,上元年间,遭受过乱军洗劫的长安依然冷落萧条。幽深、凄寂的大内太极宫中,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被软禁在这里,孤独、忧郁地消磨着他生命的最后时光。谁能想到,他就是那个统治了辉煌的开元、天宝盛世四十余载,声威远播、显赫一时的大唐天子李隆基。那么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可以肯定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并不是一个平庸无能,坐享其成之辈,他自幼聪睿英武、才智过人,他曾经是拨乱反正,振兴大唐的一代英杰,曾经是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贤明君王。他生长在唐王朝多灾多难的年代。二十六岁作临淄王时,他起兵铲除了篡权乱政,准备灭唐兴韦的韦皇后、安乐公主集团,拥戴他的父亲睿宗登基。二十八岁即位后,又设计镇压了权倾天下、阴谋政变的太平公主集团,从此结束了唐王朝连续多年的纷争动乱。接着,他励精图治、任贤纳谏、兴利除弊、着力改革,使唐王朝迅速进入了全盛时期——著名的开元,天宝盛世。
“天下大治”“财物山积”“四方丰稔、 百姓股富”(郑綮: 《开天传信记》),面对这一片太平富足气象,“开元天子万事足” ,日益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之中。唐玄宗逐渐变了,变得前后判若两人。
他变得怠惰了, 变得越来越贪图安逸享乐。而他初即位时,曾经是那样夙兴夜寐、勤勉奋发。开元初年,唐玄宗求治心切,常常夜不安寝。一天深夜思索,想用太原节度张嘉贞作相,却又一时忘了姓名, 他立即命令宦官持烛到中书省把值宿人召入寝殿询问,并命令即刻草拟诏书,自己“不解衣以待旦,将降其诏旧”。还有一次,唐玄宗在偏殿,急于想昕翰林学士姚崇论时务,当时大雨不止,官中泥泞盈尺,他急不可耐,于是命令用自己的步辇将姚崇抬来,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说“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他还亲自将为他兴建的兴庆宫新楼题名为“ 勤政务本之楼”以自勉。
可是,到了开元末期,他逐渐变了,“ 上在位岁久.....怠于改事”,“ 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资治通鉴》)。尤其是到天宝初年,他五十多岁时,看中了儿子寿王的妃子,美貌聪慧、能歌善舞的杨玉环,将她千方百计纳为贵妃,宠爱无比,更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他对心腹宦官高力士表示:自己已经“倦于忧勤”,“天下无事, 朕欲高居无为”,准备将政事全部交给宰相去管。唐玄宗与贵妃在后宫游玩宴饮、听歌观舞,度曲奏乐、斗鸡舞马,日夜沉缅于声色狗马和儿女恋情中。酒喝得高兴时,他们就带领几百个小宦官、宫女,列为“风流阵”,用锦被当旗帜,互相攻击斗闹取乐。每年十月天冷以后,唐玄宗就带领贵妃和贵妃的兄、姐等五家,还有宫中的歌舞女,一起到骊山华清宫避寒。“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在那里,唐玄宗更是尽情寻欢作乐,把国家大事全部抛在脑后。他还心安理得地说:“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天复何忧!正是:“开元天子太平时, 夜舞朝...
查看详情>>与“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他晚年就变成如此昏庸了”相关的文章
我们的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其实他也背过“黑锅”
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功与过都非常突出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可到了在位后期,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荒于政务,沉迷酒色,宠信奸臣。结果一场“安史之乱”将盛唐迅速拖入了深渊,唐玄宗也因此被迫退位,留下了晚节不保的遗憾。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的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
想要解读晚年的唐玄宗,最直接的资料自然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几部大名鼎鼎的史书。《旧唐书》成书于945年,其中在756年(唐玄宗在这一年退位)以前的内容主要转载了唐代史官柳芳所编著的唐朝国史。《新唐书》成书于1060年,主要补充了唐代的一些逸闻轶事。《资治通鉴》成书于1085年,书中对唐朝历史进行了重新整理和鉴别,不过此时离唐朝灭亡已相隔了近两百年,许多材料都已失散。因此,《旧唐书》中的内容就成了研究唐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756年,安禄山率叛军占领长安,唐朝前几位皇帝的《起居注》(专用于记录帝王的日常言行)、《实录》等资料都被付之一炬。这场浩劫后幸存下来的唯一一部主要记载是史官韦述编著的国史稿,里面收录了大量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内容。
韦述去世后,唐肃宗(唐玄宗之子)任命柳芳续编唐朝国史,然而这份工作对柳芳来说难度出乎意料的大。首先是大量材料已经遗失,许多内容难以考证;其次是韦述编著的国史稿中有大量内容对唐玄宗执政时期的成就充满赞誉,可是唐肃宗是通过公然篡位坐上了皇帝宝座,他需要把父亲在位后期描述成是因行为不当而造成了国难,以便为自己的篡位提供道义上的理由。
柳芳接替韦述的工作后,在原有国史稿的基础上继续编著。当柳芳在760年将编著的唐朝国史上呈给唐肃宗过目的时候,他遭到了严词批评,并被贬官到黔中(今贵州地区)。夜读史书认为这必然和国史中对唐玄宗的评价过于正面有关。
之后,唐肃宗又命于休烈和令狐峘对柳芳编著的唐朝国史进行修订。后来《旧唐书》大量吸收了这个版本的唐朝国史,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泾渭分明的“两个”唐玄宗。在741年之前,唐玄宗锐意进取,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一般都是颂扬;在741年之后,唐玄宗给人的感觉就是突然变得稀里糊涂,尤其到了他执政最后几年,几乎是干什么错什么,好端端一个大唐盛世就这样毁在他的手里。
然而这种结论又有许多充满疑惑的地方。比如唐玄宗晚年宠信奸臣李林甫,因而导致朝纲败坏,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然而在深入解读李林甫这个人物的时候,许多人会发现,李林甫其实是个能力非常突出的大臣,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完成的。如果你是唐玄宗,你会放弃一个精明干练,能为帝国排忧解难的宰相,而去重用一个只知道仁义道德,却什么实际事务都不会处理的宰相吗?
再比如在“安史之乱”前期,唐玄宗强令哥舒翰率唐军主力与安禄山的叛军决战,结果导致全军覆没,“安史之乱”这才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这是史书中关于唐玄...
查看详情>>与“我们的唐玄宗是个好皇帝吗?其实他也背过“黑锅””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