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苏轼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0-07-23
1

苏轼写荷花的诗词有哪些?诗人把自己乐观的心态都融入了诗词当中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词

自古以来,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就非常的多。汉代的《涉江采芙蓉》想采了荷花送给自己的心上人“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荷花寄托了相思之情。

汉乐府中的《西洲曲》,女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更是用莲花来比喻自己的娇艳,用莲子的谐音“怜子”来诉说自己的衷情。

今天我们从众多的古诗词当中,选了4首宋代诗人苏轼带有荷花的古诗词,从“莲叶如小钱”到荷花开败,结为莲蓬都写到了。

一、《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宋代诗人苏轼的这首词,写于初夏,所以荷花还没有结花苞,荷叶还小小的。

主人公原本夏日正在午睡,听着窗外那高高的柳树上新蝉的鸣叫,温暖的南风透过纱窗吹进来。屋子里面点着沉水香。只可惜,这一好觉被屋外下棋的敲击声惊醒了。

睡不成了,只好出外走一走。刚刚下过小雨,小小的荷叶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石榴花开得像火一样。

伸出纤纤细手,拨弄着清泉,那水珠溅到了荷叶上,碎了,又圆。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说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们最熟悉的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一场暴雨被苏轼描绘的非常生动。然而,这只是这首“五绝”的第一首。雨过天晴之后,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致呢?

西湖是官府规定的放生湖,所以里面有很多的鱼鳖,它们不怕人,追逐着船只。而湖面上到处都盛开着荷花。

湖水像是枕头一样,我躺在船里,枕着水波,看着连绵的山在眼前忽高忽低。任那船儿在水面上随风摇来摇去,月亮在高空中,一直跟着我呢。

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耸立的高山矗立在茂密的林子旁边,一座屋舍藏在竹林后。仿佛没有人打理,小小的池塘边长满了荒草,知了在树上胡乱的鸣叫。

但就是这样一个池塘,能够经常看到白鹭从池塘里直飞天空。红色的荷花映着湖水,香气随风飘来。

这幽静的地方在古城的旁边,村子的外面,我拄着拐杖,慢慢地在夕阳下散着步。

昨晚半夜下了一场好雨,所以今天有是凉快的一天啊!

四、《莲》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我在城里,看到有人挑着担子买莲蓬,那莲蓬没有我在西湖野游的时候摘的好。

想当初,我随手就折下荷花,把莲子剥出来。

夜晚的露水为我的莲子加了清新的味道,月亮为它加了香气。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苏轼的4首带有荷花的诗词,也许不如其它荷花诗词那么脍炙人口。

但我却认为,苏轼把自己乐观的心态都融入到了这4首诗词当中。不管是午睡被吵醒,还是经历了暴雨,抑或是遇到一个没人管理的池塘,想起自己曾经的美好时光,都不要紧。

正像是荷花,虽扎根污泥,也一样能开出娇艳的花朵。不禁感叹:荷花诗词...

查看详情>>
2

苏轼在被贬期间很出名的作品《卜算子》,幽凄和落寞只能借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举行年级大会,级部主任在上边讲诗词,讲到了苏轼的一首词。级部主任没有一下子就开始讲诗词,反而是离开了讲台,抬头问台下的几百个学生:

“谁会唱这首改编出来的歌?先上来给大家唱一段,我们再开始讲。”

当时那首歌虽然年代比较久一点,但是我们90后的人也大部分都听过,所以会唱的不少,但是敢在几百人面前唱的没有几个,你推我搡了半天,终于有一个男生站上去唱了几句,级部主任心满意足的开始进行讲解。

90后熟,比我们年长的人应该会更熟悉这段旋律吧。

“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息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我们不说后人的改编保留了苏轼的几分词意,还是单纯的继承了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只说对于古诗词的改编这种方式,在现代其实是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的。

古诗词的土壤毕竟已经不在了,想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或许只能用现代的文学形式来包容诗词。

我自己也喜欢诗词,但是尝试着作诗以后就发现,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的土壤也不同,生活在现代的人根本就做不到模仿唐诗,即使以格律写诗,其内容和风格也基本一定是现代的。

言归正传,说回到今天的这首词。

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不仅生活上窘困,精神上更是落寞而孤独。所以在黄州的那一段时间里,苏轼想了很多办法来开导自己,到处的游山玩水,在街坊里寻找美食,也是在黄州,苏轼在东坡下自食其力耕种田地,才有了后世熟知的苏东坡。

这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就是他在贬谪期间知名度很高的一首词。

苏轼的一生都是乐观而旷达的,即使被贬谪、没钱花,他都可以坚忍不拔的带领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度过难关。但毕竟遭遇了如此重大的挫折,内心深处的幽凄和落寞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只好借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并不圆满的月亮挂在枝桠稀疏的梧桐之上,夜已深了,万籁无声,人也慢慢地静下来。

第一句的写景很有特点,月亮是“缺”的,梧桐是“疏”的,并不是景色不美,而是苏轼的心中略带消极,因此世间万物的瑕疵,就落在了他的眼中。

谁能见到这位幽人呢,一直独行,往来无踪,像是缥缈云中的一只孤鸿,在人间根本不留痕迹。

惊起、回头、定睛、失望,心中的遗憾应该向谁诉说呢。这里的枝桠都看过了一遍,哪里都不是我应该待的地方,只好落在这一片无人的沙洲上,枝条是寒的,沙洲是冷的。

一首词写完,幽人与孤鸿似乎在我的脑海中渐渐融合成了一个形象。他身穿长袍,行走在弯月当空的夜色里,仰头望月,愁眉不展,一声长叹。

这就是苏轼的境界,幽人与孤鸿可以都不是他,也可以都是他,总之词中的意境已经完整的传达了出来,是谁都已经无所谓了。

词中的情感,也就从一个人的悲伤和寂寞,变成了世间所有幽人与孤鸿的情绪,词的空间一下子延展的很大,境界也就高了起来。

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

查看详情>>
3

苏轼一首写给弟弟的诗《木兰花令》,很少有名家点评?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苏轼,相信只要是读书的人都知道,从小学他的诗,听他们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上有很诗人,在唐宋时期,很多诗人,时至今日,仍然让人交口称赞。

浪漫而又大气磅礴的李白,现实而又有责任感的杜甫,清人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至今日,仍然还在传诵,不得不让人感叹,往事如烟,有些人啊!始终是已经过去。

可有一个诗人,却给人是不一样的感觉。他就是苏轼,苏轼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有人说他是可以称得上完美的人,是是一个全才,诗词,散文,书画都精通。可是苏轼的人生却没那么顺利,他并不是寒门子弟,他的起点比一般人都要高,可就是这样的人,却是仕途不顺。

虽然他得到君主的称赞,但依然还是摆脱不了被贬的厄运。但不得不说,苏轼的格局真的很了不起,数次被贬,仍然还能苦中作乐,吃着肉,饮着酒,写的诗歌,他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们仍然要把它过下去,与其逃避,不如果断面对。

人非圣贤,我们都是肉眼凡胎,不可能超脱世俗。每个人都会有伤感,每个人都有伤心的事情。只是有些人善于隐藏,没有在外人的面前表露出来而已,我们的苏轼就是这么一个人。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094年,苏轼再次被贬,此时的他已经57岁,年过半百,再次被贬,按照当时的人的寿命来算,他算是长寿的了,在这个年纪还被贬,晚年不保了,这是他人生的不幸,在面对这些困惑之时,在面对一些痛苦之时,他只会给身边最信得过的人说,比如说自己的弟弟,这次被贬之后,心中不免五味陈杂,昏昏欲睡,在被雨水惊醒之后,便再也睡不着,此刻的他,文思泉涌,拿起笔就给弟弟写了一首诗。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三更时分,夜雨点洒在梧桐树叶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梦中场景再也找寻不到。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酒杯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苏轼一生作诗词数百首,每一首都历代名家为之称颂点评,可是这一首却是个例外,很少有名家的点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说这一首词是被严重低估的,至于原因,从我的角度来猜测一下,这首词的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低沉,因为苏轼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以及记忆里,都不会是这样的,也许是世人不忍吧!

曾经看过一个人的解读,他是这么说的,开篇的七个字很让人惊艳,上阙“梧桐叶上三更雨”华用的是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同样是写梧桐树,苏轼的手法却更加凝练。将梧桐树,雨,还有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下阙,“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还在回忆,当年和好友一起在江亭饮酒时的场景,醉...

查看详情>>
4

苏轼的一首中秋作品《西江月》赏析,中秋之夜的苏轼是怎样的?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圆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对月把酒,共享人间团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想到中秋节诗词就一定离不开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弟弟的思念,化作了最深情的词句,永远流传成了经典。

不过,纵然是苏轼这样豪迈名士,仍旧躲不开岁月的痕迹,躲不开命运的跌宕。旷达如苏轼也不会永远那么斗志昂扬,不会总是激情豪迈。他也有过难过的时候,有过抑郁的瞬间。特别是在中秋佳节,团圆的日子,想起自身的处境,难免对人生有了更深的领悟。在中秋节孤单寂寞的时候,他端着一碗冷酒,凄然地望着北方,写下了一首中秋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同样是写中秋,却有不同的情绪。被贬黄州的苏轼心情落到了谷底,又是一个中秋节,本该是全家欢聚的日子,如今却被流放到黄州,悲苦又孤独的心情有谁能懂?时光易逝,人生悲凉,第一句话就戳中了许多人的痛处,写到了读者的心坎里。

世间万事恍如大梦一场,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苏轼的人生是豁达的,但是此刻流露出来的是感慨与悲凉。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中秋之夜,孤独的苏轼只有自己,没有人和他一起。拿着酒盏,流着眼泪,神色凄然,望向北方。

依然是中秋节,依然是明月夜,只是苏轼已不是当年的那个苏轼,年少时也曾壮志凌云,如今只有沧桑,把酒问青天,仍然抵不过时间,抵不过岁月。

苏轼的这场中秋夜的确过得悲惨,不过黄州并非伤心之地。因为生性豁达的苏轼,悲苦凄凉对于他只是暂时的。在被贬和流放的路上,豁然的苏轼逐渐看破了一切,他最终超越了自己,从苏子瞻成为了东坡居士,豁达与乐观成就了他的人生。生活的困境和仕途的不顺,赋予了他灵感,成就了苏东坡的经典诗词。忧伤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大彻大悟,看透人生,明白生活。

人生就是一场梦,有欢喜也有忧伤,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何必执着,何必纠结呢?活得洒脱、通透一些,烦恼自然就会离你而去。“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不必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中秋佳节苏轼留下了人间的喜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留下了最痛的领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月圆之日,你也会望月沉思吗?是否也会有苏轼这般的顿悟呢?


查看详情>>
5

苏轼写的一首海棠诗,被贬第五年,诗人没有一点点的颓废之气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从一只美丽的海棠花中,我们看到了苏轼被贬之后的乐观态度。

宋朝时期伟大的诗人苏轼,在被贬到黄州以后创作了许多首诗篇。1084年,也就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任职团练副使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的诗人相比于刚刚被贬来到这里之时的心情自然好了不少,面对着眼前的一切诗人的心中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一丝丝的暖意,但是悲伤落寞的心情长时间里还是不会改变的。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诗人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欣赏一下吧。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人在袅袅东风的吹拂之下,感到暖意浓浓,眼前的美丽春色更是尽收眼底。此时花朵所散发出来的芳香融入到了朦胧的烟雾当中,而天空之上的月亮也已经移动到了院中的回廊之处。现如今诗人心中最为担心的事情,便是在和漆黑的夜里花儿在那里独自的开放却没有一个人在那里欣赏,为此,诗人特意点燃一根蜡烛来照亮海棠那美丽的容颜。

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中,诗人便写到:"东风袅袅泛崇光。"由于诗人所处的地方在我国现在的湖南,所以诗中的"东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风,"袅袅"二字一般是指春天的时候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所以每到早上都会产生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东风袅袅"也就是在指春风吹拂的状态。在这里诗人也是巧妙地运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之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属于我们常常提到的"语典",所以说诗人对于这首诗的描写还是非常上心的。

接下来的这一句,则是诗人秉承了上一句的描写,对美丽的海棠花从侧面进行描写。"香雾"一词主要是指在那氤氲的烟雾当中依然可以闻到海棠花所散发出来的芳香,"空蒙"之上将春雨绵绵描写成烟雾的样子,突出表现了春雨的细腻,其实也只有这样才会将万物滋润的淋漓尽致。这一点诗人也并不是头一次进行的描写,苏轼曾经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对细腻的春雨进行过生动的描写。"香雾空蒙"则是表明海棠的花香是一阵一阵的,更是那种弥漫开来的花香,这也是诗人从嗅觉方面进行描写的,此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海棠花的花香四溢,这样描写的好处就在于,不仅很好地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顺便提高了诗歌整体方面的审美意境。

在后面的两句诗词当中,诗人主要是对自己爱花的心事进行描写。从第三句开始便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转折,诗人首先便写到:"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对于前面对环境和海棠花的描写进行了转折,最后也是表明了诗人担心"夜深花睡去"。小编觉得这句话也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诗人为什么会对前面的景色如此精妙的赞美,还不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下文,这样描写便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个赏花之人的内心想法。上面所写到...

查看详情>>
6

苏轼在狱中看到吃食,大惊便写下这首诗留给弟弟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苏轼入狱后,看到狱卒送来一条鱼,突然崩溃大哭,写下一首诀别诗

用苏轼自己的句子来形容他,那必然是“千古风流人物”,其跌宕风流处,不亚于任何一段诗酒年华。苏轼把人生看得很透彻,他明白每一个不能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他回首向来萧瑟,所见无晴雨,所以他九死南荒无恨,江海寄余生,所以他在悲伤痛苦的时候,写下的却是满满正能量。

可是有一点,苏轼无法释然,那就是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我们都见惯了苏轼在诗词歌赋里的潇洒倜傥,却没怎么见过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萎靡苟且。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在诗文里暗讽朝政被一纸告上御状,随后下入大狱,等待他的将是同僚们泼洒的脏水与吏部无情的严判,是为“乌台诗案”。

苏轼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最看不惯朝廷改革新法的种种弊端,像什么朝廷给百姓贷款的青苗法,两浙地区严苛的食盐专卖法,还有鼓励人告密以获取名利的监察制度,那都是身为朝廷官员的苏轼所忍不了的。在其位谋其政,苏轼虽然有心改变现状,却无力与朝廷抗争。

唯一的出路便是写写诗,讽讽刺,过过瘾。你不是搞放贷吗?那就好好搞啊,为啥把贷款程序搞得那么复杂?“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光留个好名,实际效率极低!你不是食盐专卖吗?管得太严苛,身为吃货连盐巴都吃不起了!“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虽然苏轼文字功底极佳,但耐不住他性子急啊,什么破事都往诗里写,最后人家御史台收集收集罪证,竟然揪出上百首作品,受牵连者达三十九人。人证、物证具在,苏轼心里也跟明镜儿似的,当御史台一找上门来,他就知道好日子到头了。“轼恐,不敢出,乃谋之无颇。”

据说在押送途中,苏轼曾一度想跳水自尽,可见其害怕程度,也可见他写的那些嘲讽玩意到底有多犀利。“乌台诗案”前前后后总共审理了五个月之久,苏轼也经受了五个月的牢狱之灾。到底是死罪还是活罪,谁都不知道,而在狱中的苏轼尤其煎熬,在等待最终判决的同时,苏轼之子苏迈负责每日给他送饭。

但是父子不能见面,消息不能通达,餐食只能由狱卒来回传递,所以父子之间相约定下暗号:如果结果未出,那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死罪等消息出来,那么苏迈便送鱼。一日,苏迈因事未能亲自前往,而是委托了一位亲戚去送饭,谁知这亲亲戚送的恰恰就是鱼。

狱卒一拿过去,苏轼一看,顿时泪流满面啊:这下是凶多吉少了!陷入绝望的苏轼脑海里浮过万千思绪,最终决定给弟弟苏辙留点东西,便挥笔写下了诀别诗。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苏轼已经相信自己即将被处以极刑,“心似鹿”、“命如鸡”、“愧老妻”三连,恰恰表明的就是苏轼面对死亡的感慨。据说这两首一组诗最后传到宋神宗那里,神宗...

查看详情>>
7

苏轼的著名词作品《水调歌头》赏析,最后一句,苏轼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苏轼的词,往往不拘一格,有些词更是豪气冲天,其实这和东坡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苏轼大才,但“古来材大难为用”,经常处于逆境中。但无论情况多么糟糕,苏轼自己却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于是这种心境便会显露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下面将要介绍的这首《水调歌头》正是如此。

该词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大开大合,仿佛行云流水一般,词中更是塑造了一个迎风而上的渔翁形象,正如作者一般,面对逆境而不屈不挠,让人心生敬佩。全词虽然以写景为主,但是最后几句夹杂议论,却是全词的核心,尤其是最后一句,苏轼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短短十个字,让人感觉到一股光明磊落的心胸,这一句也历来为后世称道。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据考证,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元丰六年,此时作者已经被贬黄州,算来已是第四个年头了。

总体而言,此词的景物描写对象,是“快哉亭”极其周围。比如前四句写实景:夕阳之外,江水连接着碧空,在夕阳的柔光下,新建的“快哉亭”上,新涂抹的青红油漆尚未干燥。东坡一句话便将这亭子“据为己有”,诙谐幽默,有新意,描写景物也以远景为主,让人觉得心胸为之一广。

上阕后五句是虚写,写记忆中的景象:江南烟雨,平山堂上,若有若无的孤鸿隐没在江南水光山色中,并借用欧阳修的句子,“山色有无中”,朦胧、高远、清新,让人觉得别有情致。上阕将实景与虚景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景物描述的范围,而且增加了词意中的境界,显得空灵有韵味,让人清爽。

下阕前五句,又从回忆拉回现实,写“快哉亭”周边的水景:广阔无边的江面,清澈见底的江水,远处碧绿的山峰倒映水中,平静而又美丽,这是静态写景。突然风云变色,江面风浪翻舞,一个渔翁驾驶着一叶小舟,在江中正迎风飞舞,这是动态描写。通过这样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亭边江水的壮观景象。

后几句是议论,作者通过对这位弄风驾浪的老翁描写,引出了作者对于宋玉《风赋》的议论,他认为宋玉其实可笑之极,居然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这是不解自然风物的胡扯。显然宋玉离庄子那种不以贵贱划分的精神境界还相差甚远。

结句乃千古奇语,更是对天下的一个宣言: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浩然之气,只要有光明磊落的心胸,就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享受到快意千里的雄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当真大妙,处逆境而能泰然,当真是豪气干云!正如后人杨慎《草堂诗余》中所言:“结句雄奇,无人敢道”。


查看详情>>
8

苏轼三首著名的中秋作品赏析,值得我们背诵和品鉴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苏东坡一生写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风格多变,有豪放有婉约,虽然后世将东坡归为宋词中的豪放派,但是苏轼也写过很多令人柔肠百转的婉约词。苏东坡在诗词上的大才,是不论什么类型的题材,他都能够写出很好的作品。比如,东坡一生写过很多关于中秋的诗词佳作,尤其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阙词,被后世誉为千古中秋词第一。胡仔在《渔隐丛话后集》中曾经评价东坡的这首词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当然苏轼不止写过这一首中秋词,除了《水调歌头》之外,还有几首著名的中秋词作。有的凄凉有的低沉,有的想象力直冲云际,让人读来感动之余,更能品味东坡的那份多情。再过几天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了,在和家人团圆赏月之余,不妨“吟诗作词”,感受下古人的雅致。下面这四首中秋词,全是苏轼的作品,都写得非常好,值得我们背诵和品鉴。

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知名度相信在宋词中几乎算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在苏轼的那个时代,其流传程度也是相当高的!苏轼在这首词的小序中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虽然说得明白,但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已经超越了怀念亲人之情。

这首词,将东坡的浪漫主义思想展现到了极致,从人间到天上,从时间到空间,从兄弟之情升华到人生,实在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尤其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高度凝练的笔触概括了人间之至情,令人称绝。

二、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不同于苏东坡的主流风格,表现的是一种苦闷和消极的情怀,低沉哀婉,对人生的虚幻进行了感叹,当然这和东坡当时的心境有关。因为这首词正是写作于元丰三年,东坡谪居后的那段消沉日子里。总体而言,这首词上阕感伤人生之际遇,下阕表现自己的悲愤之情,感叹人生险恶。在东坡的几首中秋词,甚至在整个东坡词中,都是非常有特点的。

三、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词是作者和弟弟苏辙久别重逢之后,共同在中秋赏月时所作。但是两人相聚时日甚短,因此在这首小词中,东坡同样表现了聚会不久后又要分离的感伤与慨叹。从今年月色的美好写到人间团圆的愉快,又从今年之月推想到明年中秋,境界高远,语言清新,读罢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四、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

查看详情>>
9

苏轼写的哲理诗有哪些?宋朝兴起的哲学热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他不仅是宋词豪放词的开创者,其实他在诗歌这一块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在宋朝以前的诗歌,多是言情言志,少有说理的诗歌,因为那样有可能会陷入了无生趣的境地。但宋朝兴起了哲学热,文人诗人们写诗都会说一些哲学道理和人生智慧,否则你都不好意思写诗。这个风气应该是从苏东坡开始的。苏东坡对自己开辟的哲理诗的诗风相当满意,他自己说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而影响并形成了宋朝诗歌的一个主要特点,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小编精选几首苏东坡的哲理诗,奉献给朋友们。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两句是实写,整个诗歌的重点在后两句,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在这个山中。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苏东坡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你的想法往往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但绝不会永远正确,因为你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做人还要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第二,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人生就是要努力站在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

2.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个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了。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琴声和弹奏的人的手指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个禅机,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苏东坡崇尚佛学,且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了因缘才得以存在。《圆觉经》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用今天的话说,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3.慈湖夹阻风

宋代:苏轼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后两句是诗的重点,意思是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苏东坡曾经遭遇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该吃吃该喝喝,管它命运怎么说。苏东坡认为,人生有艰险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在另外两首词中,苏东坡告诉我们了答案。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是心安之处是我乡。用一种达观的、随遇而安的态度,去对待挫折。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可以说,莫说人生风波恶,只是未懂苏东坡!


查看详情>>
10

苏轼写给弟弟的诗有哪些?看他们兄弟情深

苏轼写的诗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诗句

苏轼和苏辙这种兄弟都是文豪的,往前数有曹丕和曹植,生在帝王家就注定了兄弟情不可能太和谐,往后数有周树人和周作人,咳咳……鲁迅先生的家庭关系也一言难尽。

不说这些大文豪,就咱们普通百姓,兄弟反目也是屡见不鲜,像大小苏这种兄弟情深的,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大小苏从小一起学习,又是同科进士,曾被皇帝钦点为未来宰相的两兄弟。

虽然后来官运都不是那么顺畅,两兄弟也难以见面,但是他们之间书信、诗词诗词往来很多。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起来还多亏了流行音乐,使得这首词流传度暴增,成为一代国民诗词。

这本来是一首中秋望月、思念亲人的作品,表达东坡对子由的无限思念之情,但是由于词填得太浪漫,现在已经变成了一首情歌。

可见东坡对子由的感情有多深!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是东坡最著名的哲理诗,成语“雪泥鸿爪”就来自此篇。

诗表达的是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漂泊不定的惆怅和崎岖路上的乐观精神。

同时这也是子瞻和子由的唱和诗,先是子由给哥哥写了一首: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若要论两兄弟之间最感人的诗,当属东坡所作:

《狱中寄子由二首》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两首诗是苏轼受“乌台诗案”牵连下狱,苏东坡在狱中获知自己将被处死的消息,心灰意冷之下作所。

东坡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将死呢?这其中有个有趣的误会。

话说东坡下狱之后,灰常害怕,就跟送饭的儿子苏迈说:儿呐,如果哪天有消息说爹要死了,你送饭的时候就送条鱼,爹看到鱼也好有准备。

那天,苏迈因为有事耽搁,没空去送饭,就委托狱卒带饭。这个狱卒是个好人,非常敬佩东坡,就做了一条鱼给苏轼改善生活,哪知道苏轼一打开饭盒,当时就哭成了个泪人。

他一边哭,一边吟出了这两首诗。

哭完了,诗也吟完了,东坡把碗一推,这哪还吃得下去?等死呗。

一等也不死,二等也不死,三等……等来了儿子苏迈。

父子俩一碰头,把事情说清楚了,东坡心里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你这不是坑爹吗!

这两首诗中,第一首是写给子由的,流露的是浓浓的兄弟情深,说自己中年殒命,是提前偿还前生欠下的债,我这一走啊,只是苦了你,要替我照顾一家老小。我这一...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