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呢?双方胜败的缘由一看就懂
淝水之战是古代中国一场著名的战役,这场战争中,东晋军队以劣势兵力战败了不可一世的前秦军队,为氐族政权的不断扩张按下了停止键。淝水之战结束后,中国的南北格局被彻底扭转。
以少胜多,这是这场战争被后世铭记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淝水之战,东晋的兵力约8万,而前秦出动的军队数量接近90万之众。
若仅从兵力上看,胜败已是定数,因为对战双方的差距太过悬殊,但战争的发展就是那么的不可预判,淝水一战的结果是东晋大败前秦,而且直接导致了前秦这个北方统一政权的分裂。
固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场战争的结果无法先知,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也不在少数,但在军力悬殊如此之大的前提下,胜败情况真的只是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能解释了的吗?显然,并不是。
前秦的战败不止源于军事策略,根源在于前秦政权统治体系的不稳定。东晋军队能以少胜多,在于东晋国内统治相对稳定。
东晋:公元317年,司马睿结束了西晋末年的腐败统治,在建康称帝,东晋建立,统治范围包括淮河至汉水一带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376年,东晋孝武帝亲政,此时,东晋国内主要有两大势力――桓氏、谢氏。桓谢两大氏族分别掌控着长江上下游地区。
同年,前秦政权统一中国北方。谢氏一族的谢安升为中书监,总览东晋朝政。为给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氏族的关系。
前秦:西晋末期,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割据,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357年,苻坚杀掉秦主苻生,自立为秦主。
在汉人王猛及其后代的辅佐下,前秦先后消灭了数个割据政权,并远征西域,还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两个州,中国北方被前秦统一。
前秦统一北方后,王猛认为攻晋时机还未成熟,劝苻坚暂不攻晋。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着手策划进攻东晋,并在378年打响淝水决战前的淮南之战。
由淮南之战的时间能看出,东晋与前秦的战争发生在前秦统一北方后的第二年,东晋建立后第六十一年(此文主讲淝水一系列战争,暂不论前秦夺东晋二州之战。)
笔者观点:此时,作战双方国内都算不上稳定,东晋替代西晋末期的腐败统治仅数十年,政权名为统一,实则被两大势力分别把控。而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仅两年,对手东晋国内虽也是矛盾重重,但也并非其他小割据政权可比,前秦此时发动对东晋的战争,实在是有点急于求成了。
秦主苻坚倚仗庞大的军力,自认为消灭东晋会像吞并北方的割据小国一样轻松,觉得只要有兵就能打赢,对前秦政权内部是否稳定完全不加考虑。
殊不知,军队就像金字塔的上层,内部统治体系是塔的根基,塔底不稳,塔顶越庞大,只会适得其反,更快的压塌这座塔。
统一北方仅两年,苻坚就再次发动了对外战争,在这种导致战败根源的前提下,前秦内部还有数个不稳定因素,共同加剧了这一根源,促成了前秦的淝水之败。
其一,苻坚用人不明,亲奸臣,远忠良
对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苻坚非常宠信,对忠于他的汉族官员却心存芥蒂。即便是王猛般的忠臣,苻坚嘴上说着“如玄德之遇孔明也”,心下仍处处提防。
王猛...
查看详情>>与“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呢?双方胜败的缘由一看就懂”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带你看淝水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秦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概况: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将10名,歼敌1.5万。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战争情况
淝水之战的南北方分析,如下表: 战前情况 前秦(氐族政权统一北方) 东晋(西晋流亡政权统一南方) 先后灭掉代国、前燕、前凉统一了北方,休整了十年时间发动吞并东晋的一系列战役的同时还派了吕光进军西域 大权臣桓温的篡位的阴谋经过王谢两家的努力和平化解,并且谢安积极缓和士族之间的关系,稳定国民的情绪,并组建北府军,皇帝上台两年时年十九岁
战争意义 完成统一,以求息兵富国。战役的失败使北方再次陷入混战,深化各族融合。 延期统一酝酿历史第二个隋唐高峰期。进一步开发南方。
战斗准备 西线(益州巴西县)八万水军主帅为姚苌、裴元略,中线(荆州襄阳)二十余万兵力主帅为慕容垂,东线(主线)三十余万嫡系部队苻坚御驾亲征,民兵四十余万在路上未到(总决策总指挥:苻坚,后方:太子) 西线益州已失手,中线(荆州江陵)十万兵力主帅桓冲,东线(扬州广陵)北府兵八万主帅谢玄、谢石、谢琰,豫州刺史部(豫州淮南)七千兵力主帅桓伊(总指挥:谢安,后方:谢安,前线总指挥:谢玄)
战争过程 前秦先夺益州,再夺荆州江北重镇襄阳,然后苻坚从长安出发,东晋桓冲主动渡江北击,声援建康。谢玄、刘牢之在淮南以五千兵力大败前秦猛将梁成十万兵力。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与“历史上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带你看淝水之战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双方之间的力量悬殊真的有这么大吗
在我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无疑是其中比较经典的战役之一。在这场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淮南寿县的战役中,东晋以劣势兵力胜出,果真是东晋8万vs前秦80万吗?东晋的兵这么彪悍?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为东晋。北方各种势力并起,前秦大帝苻坚在丞相王猛的大力辅助下,强势崛起,有如开挂,灭掉了东边的前燕、西边的前凉,南下拿下梁州(今汉中)、益州(今四川大部),统一了北方,和东晋大致以汉水、淮河为界。兵多将广的苻坚颇有大志,有一统天下的气象。
375年,王猛去世,临终前劝苻坚不要急于进攻东晋,待根基稳固、时机成熟以后再图之。
在淝水之战爆发于公元前383年,在此之前前秦虽然和东晋之间也有交战,但都是规模不算太大的局部战斗,如双方争夺襄阳的攻防战。379年,前秦攻下襄阳,至此长江、汉水上游都在苻坚控制之下。
苻坚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君临天下了,因为当时的形势和当年西晋灭东吴前太相似了。而苻坚的谋划正和当年的西晋如出一辙,一路由西面巴蜀水师顺长江东下,一路由汉水而下,另在东路淮河一线开辟战场,多路大军齐出,一举拿下江南。
因此,在拿下襄阳和巴蜀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苻坚攻东晋的计划就已经开始展开了。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正式下达命令,大军齐出攻晋。有多少兵力呢?史料记载,总共兵力为85万左右,这85万大军主要来自于四个地方,关中,巴蜀、凉州、幽冀。这些兵力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距离上的差异,不能同时到达战场。因此,进攻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前锋先行赶赴前线,主力随后跟进。
可以确定的是由苻融、慕容垂等将领率领的前锋部队为25万,其余60万其中包括27万骑兵由苻坚统领。苻坚只是名义上的统帅,由长安出发时,亲自率领的兵力并没有这么多,但是作为主帅,其所帅兵力应不会比前锋少,至少也是25万。25万前锋到达淮南战场,和东晋先行接战。
东晋方面有多少兵力呢?东晋的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长江上游的荆州,由桓冲率领的荆州军约10万,主要负责长江上游的西部防线,东部战场主要是谢玄率领的8万北府兵,因此,东晋投入的总兵力约为18万。
在苻融率领的前锋部队(因桓冲攻击襄阳,慕容垂移师3万至襄阳战线)到达东线战场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25万和8万。秦军先锋梁成等约2万兵力驻扎在洛涧西岸,结果被刘劳之强渡击破,损失一万多人。前秦军退守淝水西岸。因此,淝水之战正式决战前,淝水战场双方兵力约为24万:8万。
随后率兵跟进的苻坚到达项城,而西凉军刚到咸阳,幽冀军到彭城(今徐州),巴蜀之兵没什么动静,反正还没突破桓冲的西部防线。理想主义的苻坚妄图以德服人,派人劝降,希望东晋不战而降。没有等大军到齐,只带8000轻骑赶赴寿县,而留所率大军于项城。
结果却悲剧了,风声鹤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本来挺好的局面,最终一败涂地,成就了东晋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美名,而且因此战失利,强...
查看详情>>与“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双方之间的力量悬殊真的有这么大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