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张倩出使西域

发布时间:2020-07-21
1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就在于扩大了汉朝文明的影响力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汉朝

张骞,西汉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险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对古代中亚西亚进行实地勘察的人,他对当时西域地理,人文,风俗,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汉刘彻为攻打匈奴,计划联合受匈奴奴役的,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一起共同消灭匈奴,为此全朝发榜,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应召,当时他担任的汉朝的一个小官史,素有名声,为人忠正信义,坚忍不拔,这样的人非常适合出使西域这样艰难困苦的事。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在匈奴人甘父的向导下,率领100多人,历时13年之久,开始了漫长,艰难的西域之行。

在西出长安不久的,他们在匈奴的控制区域里,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张骞被押往匈奴首领军臣单于的帐前,军臣单于没有杀掉他们,他想软化张骞,为匈奴所用,给他在匈奴娶妻,安家立业,并一直监视他,张骞就这样在匈奴被拘押了漫长的10年。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和甘父逃出了匈奴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国,穿越沙漠,忍受饥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再西迁的大月氏国,却大失所望,大月氏国在新的国土上已经安居乐业,并没有打算东还,张骞这一隆重的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泡汤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经过一年的游说无望后,张骞返回,虽然没有联合大月氏国合击匈奴成功,却给当时的汉朝带回了丰富翔实的古代西域诸国的地理社会人文风俗等信息,走出一条震惊世界的“丝绸之路”。

张骞,做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是功绩,即使在今天也是举世无双的。

从公元前139年开始的西域之行,途中历经磨难,被匈奴扣押达10年之久,在异邦忍辱负重,艰难求生,如此绝境下,张骞心中依然没有忘记大汉皇帝的嘱托,要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即使已在匈奴娶妻生子,也没有让张骞归化,在找到逃跑机会后,张骞和甘父还有随从一起又向寻找大月氏的路程进发。在一路上,他历经了西域诸国,领略到了各个国家的人文风情,他熟记于心,以备日后汉朝征服西域做参考。将大宛,康居,安息,身毒,条支,大夏,乌孙等散布在广阔无垠的西域的诸国信息,地理位置,人口,社会,特产,兵力等情况如实记录,这些内容后来被记载在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里。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成,带回的这些西域诸国的实地考察记录,却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次对这些地方进行的科学考察,至今仍是世界研究这些地方的古代地理人文的重要珍贵资料。

张骞的西域之行,把东方的汉朝文明传播到了西方诸国,并带去了汉朝的友谊,为东西方的互通交流提供的路线。而且在第二次西域之行后,双方建立起了稳定长久的交流,极大的丰富了当时汉朝的物质生活,并积极的扩大了汉朝文明的影响力。

查看详情>>
2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有哪些?多到你意想不到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我们在初中历史上便已经有过了接触。只是他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作用经常一笔带过,着重介绍的是张骞与苏武一般在北地受到的困苦。

众所周知,为了完成击败匈奴的战略任务,汉武帝需要与西域国家结成军事联盟,对匈奴形成包围,以实现东西夹击的态势,这个联络的使者便是张骞。

而张骞的出使很不顺利,第一次便被匈奴发现被扣留达十年之久。好不容易逃脱联系上大月氏,可是人家已经换了个草美水美的地方不愿意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只得失落的回去,归途中又被匈奴抓到,被强行拘禁一年多,最后趁着匈奴内乱终于逃出。那么张骞的历史使命就此戛然而止吗?其实不然。

一、活地图

张骞第一次虽然没有完成出使目的,但是对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等重要信息,有了非常细致全面的掌握。在此之前,汉朝没有人对西域这个地方有过什么了解,而张骞则打开了这扇门。

这个作用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公元前123年的对匈作战中,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击。就是依靠张骞对地形的熟悉和掌握,在危机时刻从沙漠中找到了水源,解决了汉军的饮水困难。凭此战,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二、再次出使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想对匈奴发动总决战,一举解决边患。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不再年轻的张骞依旧挺身而出,他说虽然大月氏不再与匈奴为敌,但是还有个乌孙国一直对匈奴怀有仇恨,汉朝可以通过重金厚礼对其进行拉拢。

于是乎,张骞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将士三百人,牛羊近万头,钱币丝绸数千万第三次出使西域。这次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说服乌孙国一起对匈作战,为汉军发动总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张骞的此次出使还随行了不少副使,以协助张骞做好有关的联络和情报工作。汉朝的出使队伍到达乌孙后,立即向该国王表达了汉朝的诚意。由于乌孙国的国土原本在敦煌、祁连山一线,因为不堪匈奴的袭扰被迫搬家。而当时卫青、霍去病已经将该地夺了回来,汉武帝希望乌孙可以迁回,这样方便联合对匈奴的人作战。

可是乌孙国王也不是傻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别国使者,他还是怀有戒心的。于是国王虽然没有当面答应张骞的请求,但表示愿意派使者回访汉朝,以后再作打算。

在与乌孙国交涉的期间,张骞派手下的副使四处联络。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大夏等国进行联络,为以后的军事联盟奠定了基础。

三、张骞的作用

公元前115年,张骞偕同乌孙的使者返抵长安,同行的还有大宛、康居、大夏等国使者。这些西域人在看到长安的富庶与汉朝的强大之后,纷纷决定与匈奴为敌,开始和汉朝长期合作。

在后来的对匈大规模作战中,西域国家起到了极大的战略牵制作用,而这一切都源于张骞的功劳。终于在一年之后(公元前114年),历经坎坷,积劳成疾的张骞病倒,不久在长安去世。而令人欣慰的是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

司马迁在记叙同时期的张骞时,用了“凿空”一词。因为“凿空”的意思是“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也就是说张骞的作用不仅限于出使,几乎等同于开创。其中的不易与艰辛是...

查看详情>>
3

该怎么评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后代都是这样评价他的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众所周知,张骞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冒险家。他所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为大汉与西域之间的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没有张骞的丝绸之路,就不会那么快促使中西文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最先形成于西汉,张骞则是其道路形成的鼻祖。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商业贸易渠道,是后来中国连接欧洲各国进行往来贸易的重要交通道路。

这条丝绸之路将阿拉伯等于中原连接在一起。经过好几个朝代,逐渐拓展到地中海地区。也就是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再由后人继续开拓发展到像今天这样东到达日本朝鲜西到法国。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还可以到达意大利,埃及等国家。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从古代影响到现代都影响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丝绸之路起着商业交流的作用。丝绸是中国古代极具文明象征性的物品。中国古代的丝绸和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各个国家。各个国家的物品也随着丝绸之路流进了古代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碰撞在丝绸之路的作用下日益生辉。

丝绸之路还起着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科技也是很发达的,它们则通过丝绸之路传递到西方,比如四大发明的向外传播。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考古学家发现在敦煌等地均有印刷品的痕迹。此外宗教之间的交流也是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如今各国文化经济日益强大,最早也要归结于丝绸之路的开拓,张骞的贡献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对张骞的评价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张骞:坚韧磊落奇男子。没错,张骞的坚韧在他开创丝绸之路的过程当中显然已经体现出来了。汉武帝当时招募有勇之士前去大月氏,张骞在完全没有了解西域之路的前提下毅然报名前去,这样的胆识在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大汉带回来众多物资并且产生了各国使者纷纷前来朝拜的外交影响。张骞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关系上成了功臣。

他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了中西方商业贸易的重要渠道,为各国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商业利益,可以说没有张骞丝绸之路的开辟,大汉之后的经济就不会那么快发展起来。他从西域诸国引进的汗血马,葡萄等为人们的生活和饮食增添了新的有趣的元素。

张骞也是个对大汉忠心不二的人。在被匈奴掳去当了十年的奴役,依旧大汉气节不变,也正是其气节依旧赢得了匈奴的赞赏,匈奴花了十年的时间笼络大汉使节张骞,然而张骞心中依旧秉持那个未完成的使命----出使大月氏国家。就这样,他趁匈奴不备,偷偷逃走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心胸宽大,文人信义,西南蛮夷都很爱戴他。因为这些品质才能营造大汉与各个地区之间的友好联系。

张骞用自己亲身实践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人要敢为天下先,心中秉持那份坚定与勇气,将开拓精神进行到底。

关于张骞的墓碑,有一篇文章叫做《汉博望候墓碑记》,读此篇文章能后感受张骞的信与义。你会从这篇文章中想到张骞的故里。去过张骞故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后代世人对张骞的缅怀之意,你能看到在张骞的陵墓旁,环绕着拍拍松柏,青翠的草丛以及那对守护了两千年的石虎在陵墓前熠熠生辉。座座石碑感叹着历史的过往...

查看详情>>
4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都体现在哪?是他把中原的文化带去西域各国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贤臣良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智慧和武功,使历史舞台繁花似锦及文明的进步,也使得他们有着光彩夺目、辉煌灿烂的一生。

西汉初期,匈奴单于冒顿带领军队攻占西域,逐出西域的原住民大月氏部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权,一直对汉朝处于敌视态度,经常侵入和骚扰我中原人民。汉武帝为了边疆的和平,决定派使者出访西域,因张骞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广阔的心胸,被汉武帝选派为汉使出访西域。张骞了解到大月氏与匈奴有着深仇大恨,决定与大月氏结盟,左右夹击匈奴。张骞带领一百多位能人首次去往西域,不幸的是遇到了匈奴的骑兵,匈奴单于为了破坏张骞的西上计划,扣留并软禁了张骞,使出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但一一被张骞拒绝,匈奴单于没办法,只有把张骞软禁起来,只一软禁就软禁了十年之久,后来一次趁看守放松的时候逃了出来。张骞为了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愿望 ,二次出访西域,这次经过了种种磨难,终于到达大月氏,可是大月氏已经换了主人,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因距匈奴很远,已经没有了危险,所以大月氏态度改变,已无意与汉朝结盟。张骞只得返回,不幸的是又一次的遇上了匈奴,被关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内乱跑了出来,从出访时的三百多人,等回到了中原,只剩下张骞和堂父二人。

虽然张骞出访西域结盟未成功,但张骞走访了西方许多国家,如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等国,和这些国家进行了文化的交流,也清楚了诸国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实力。

张骞出访西域,把中原的文化带去西域各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产生了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使汉朝的经济贸易、政治统一、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各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西域归于汉朝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为“开通大道”。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也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为了纪念张骞的功劳,1992年9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 "敦煌壁画“邮票来纪念他。

查看详情>>
5

带你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以及你知道西域在哪吗?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在我们古老的传说中,有这么一个听上去像神话故事一样的传说,那就是周穆王驾八骏到西方的瑶池相会西王母。

据说西王母的瑶池就在西域。从这个传奇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域和中原的交通往来,从很早就开始了。

不过,这些都是传说,即使被后代的史学家考证出,这个周穆王有名有姓,他叫姬满。但是我们也只能把他当做一个神话故事,而不是史料记载。

现存史料记载,“西域”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人的记载,而西汉王朝和西域地区的往来,则是从汉武帝时才开始的。所以《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这才是真实的。

那么我们提起的这个西域又是在哪里呢?它又包含了那些地域和国家呢?

我们经常所指的西域地区,是指从玉门关以西至葱岭以东,就是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包括准噶尔沙漠以南,西藏高原以北,巴尔喀什湖附近地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新疆地区。当然还有更为辽阔的广义的西域地区,不在今天的讲述范围,就不讲了。

在西汉初期,西域地区分布着36个国家,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就不过数千人。《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当时西域的情况是这样。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院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一出于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馀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这三十六国按照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

1. 塔里木盆地南缘为南道诸国,包括楼兰、且末、于阗、莎车等国;

2. 塔里木盆地北缘为北道诸国,包括疏勒、龟兹、焉耆、车师等国;

3. 准噶尔盆地东部散布着姑师、卑陆、蒲类等一些小国。盆地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来居住着塞人。

这些小国原本和汉王朝远隔万里,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要让汉王朝不远万里的和他们联络呢?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汉武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

早在西汉初年,匈奴人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西域,匈奴单于冒顿(音modu)征服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的官职,向西域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

听这个官名就知道当时的匈奴人是如何对待这西域三十六国的,那简直就是当他们是奴仆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匈奴人对西域三十六国的这种统治,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其中反抗最为激烈的就是大月氏(音zhi)国。让我们来看看《汉书.西域传》中是如何记载这个西域的强国的。

大月氏国,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户十万,口四十万,胜兵十万人。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里,西至安息四十九日行,南与罽宾接。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钱货,与安息同。出一封槖驼。

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十馀万故强轻匈奴。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

查看详情>>
6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你知道在哪吗?他的贡献永不可灭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汉建元二年(前139年),继位不久的汉武帝下诏征求能人欲出使西方一个叫大月氏的国家。那么这个大月氏是个怎样的国家呢?

大月氏原来是敦煌、祁连山一带一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然而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匈奴在杰出领袖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强大起来,向西打败了大月氏,后来老上单于即位后再次击败大月氏,并将月氏王的头颅砍下了做成了饮酒的器皿。

《史记·大宛列传》:"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自此,大月氏再也无法在祁连山立足,只能西迁到远方。当时的汉朝本也没人知道大月氏的事情,但可巧后面有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透露了这一信息。要知道,汉朝当时虽然与匈奴和亲,但匈奴依然不断袭扰边境,到汉武帝时经过文景两代的发展,国力逐渐强大,年轻的汉武帝已经不甘再忍受匈奴,决心对匈奴发起反击,而对匈奴有仇的月氏人正是一个适合的盟友。

汉武帝下诏过后,当时担任郎官的汉中人张骞果断应募,自此踏上了自己一生的不朽之旅。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带着其他随员从陇西郡向西进发,寻找不知在何处的月氏国。然而在当时匈奴控制着汉朝的西北一带,张骞出发没多久就被军臣单于抓住了,听说了张骞的目的地以后,军臣单于也不禁觉得好笑,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月氏在我匈奴的北边,你联合月氏还想从我的地盘上过去,假如我要是派人去联合南越,汉朝会让我的使者过去吗?"不过军臣单于还是比较佩服张骞的胆识,不但没有杀他,还替他娶了个匈奴女子做妻子。就这样张骞在匈奴留了下来,一晃就是十几年,然而哪怕是已经有了孩子,张骞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时刻等待着逃出的机会。

随着张骞留居匈奴日久,匈奴人对他的看管也渐渐放松了,终于让张骞找到机会带人逃了出来,然后一路西行到了大宛,当时的大宛国王早就听说过东方有个富饶的汉朝,很想通好但苦于没有机会,张骞的到来让他非常高兴。得知了张骞此行的目的后,大宛国王立刻为张骞一行人安排了向导和翻译,送他们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将张骞等人转送到了月氏国。

历经了千难万险才到了月氏国,本以为能顺利完成使命的张骞却大失所望,在月氏王死后,太子即位为王,并且在西迁后打败了大夏国,并且在大夏国的故地下定居了下来,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他们早就没有了回故土找匈奴人复仇的打算,加之汉朝距离月氏国又很远,月氏王就没有通好的打算。《史记·大宛列传》: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在逗留了一年多时间后,也没能见到月氏王改变想法,张骞无奈之下只能东归。经过了前一次在匈奴的教训后,张骞决定沿着南山经过羌人聚居区回国,却不料这时的羌人早已投靠了匈奴,张骞再次做了俘虏被送到军臣老上单于面前,军臣单于依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继续扣留了下来。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军臣单于也病死了,匈奴发生了变乱,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不服军臣单于的儿子於单即位,带人击败并赶走了於单,自立为单于。於单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投降了汉朝,而张骞也...

查看详情>>
7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都知道,那么张骞带来的贡献有哪些?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一直以来,孕育中华文明的生存空间,被认为是闭塞的,因为其北是戈壁滩,东有大海,南连群山,西为流沙荒漠。在这样的封闭空间内,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外交往相对就没那么便利。但是,张骞通西域,是千百年来,华夏先民突破地理障碍主动开展对外交往的典型!他的这次“凿空”之行,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张骞其人其事。史料记载张骞是西汉时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中年任郎官。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张骞评论道:「骞,为人疆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正是由于这种人格特质,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汉武帝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且前后两次。

第一次出使的背景:当时1、匈奴雄霸西域,为患北疆,威胁汉朝经济与政治;2、匈奴大加征服,与诸民族结怨为仇,如大月氏,汉朝认为有联合可能;3、经过汉朝文景两代的休养生息,国力渐丰,时“天下殷富,财有余祚,士马强盛。”所以,汉朝决定放弃与匈奴和亲的传统的消极政策,而改为实行武力镇压。要联络西域诸民族,以夷制夷,断匈奴右臂。

第一次出行从公元前138-前126年,前后历经13年。张骞率百余人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所捕,逼他娶胡女为妻。在匈奴居地过了十余年后借机逃出再度西行。路线沿天山南麓西行,越过葱岭,大宛,康居,大月氏。到了大月氏,但月氏王已乐不思蜀,不想与匈奴为敌,所以这次张骞无功而还。回来时,为了避开匈奴人,于是改道绕过姜族地区回国。但再次被匈奴所捕,其后趁机逃回国内。

第二次出使时间为前119-前115年,前后四年。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败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汉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公元前121年,汉又大战匈奴,收复河西地区。武帝有彻底剿灭匈奴的意思,所以再通西域,与各国结盟,断绝匈奴一切补给。首先想交好的便是乌孙,因为匈奴强迫乌孙供应马匹而双方不和。

但是,汉使到达后,乌孙王却反对结盟,只同意与汉通使。透过乌孙的关系,张骞分派副使到中亚的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国。途中经车师,跨龟兹,入大宛,南至大月氏,越过葱岭、于阗、膳善等国,转回阳关,敦煌,同行的还有乌孙的使者数十人。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国。

张骞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回到汉朝,这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可说得上是另类“民族英雄”!他被封为“博望侯”很贴切地形容了他的这一伟大事业。对中华文明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之大,你可以假设若是没有张骞的这次西行,汉之后的历史会怎么样、华夏文明会缺了什么?!张骞真国士也!下面我从以下9个方面总结其贡献:

1带来大量西方各地的文化及地理知识首先当然是扩大或更新了我们的世界观,天下之大,再次超出华夏民族的想象和已知的范围。因为地图绘制的更全面了,地理情况更清楚了,最后令武帝清楚地形,帮助了后期的军事远征,促使出击并战胜匈奴,夺取河西走廊。例如:元狩3年(前120年),派霍去病征伐匈奴,...

查看详情>>
8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在哪?主要有这四点

张倩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是写进教科书的大事件,要知道我国历史悠久,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计其数,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能力压群雄写进教科书?而且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历史上的评价那么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流程、作用、影响。

第一个问题就是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古代王朝煞费苦心打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网友有他们的独特视角,他们认为是异域风情吸引了帝王,比如说:

这个原因确实很有说服力,江郎都心动了。但是对于皇帝来说,权力远比女人重要,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权力欲望超强的人。为了权力,汉武帝都快诛杀自己三族了,他这种人不太可能会被女色吸引。

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国际形势影响,当时匈奴频繁南下掳掠,汉朝边患非常严重。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受了不少侮辱,汉武帝年轻气盛自然不甘受此侮辱,所以想方设法的反击匈奴。在长期的斗争中汉朝逐渐意识到事情的棘手程度,为了更好的解决匈奴问题,他们决定让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通俗来讲就是拉拢那些受匈奴压迫的国家,然后形成统一阵线,共同反抗匈奴。汉武帝从匈奴降兵的口中得知了一条重要消息,那就是大月氏和匈奴有世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汉武帝在经过一番分析后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双拳难敌四手,匈奴再厉害也难以两线作战,双方轮流放血一定能拖垮匈奴。

但是当时汉朝也没人深入西域,对西域的情势并不了解,大月氏在哪里都不知道。这项任务困难重重,而且很有可能死在半道上,对于这种任务一般人都是敬而远之的。世人往往都只会佩服英雄,但是他们不愿意去做英雄,因为英雄都是要流血、要牺牲的。这个时候张骞站出来了,主动请缨去西域。于是汉武帝配备了一些人马(翻译、向导、谈判人员、安保人员),让他去西域试试。

建元二年,满载着汉武帝希望的张骞出发了。他们穿越河西走廊,在漫无边际的西域寻找大月氏。可惜张骞点太背了,他们碰上了匈奴的骑兵队,被当成奸细送到了匈奴王庭。

军臣单于:小伙子,你去哪里啊。

张骞:我要出使西域,去找大月氏!

军臣单于:穿过我的地盘去找我的对头,然后合伙打我,你挺有创意啊。

张骞:.......。

军臣单于:好了,不要多说了,你就留在这吧。

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对匈奴是非常不利的,他们当然不可能让汉使通过了,就像汉朝不会允许匈奴使者出使南越一样,匈奴也不允许汉使出使西域。匈奴单于看张骞也是个汉子,所以就想着拉拢张骞,促使张骞取消出使西域的念头。可惜啊,张骞是有梦想的人,单于的威逼利诱都无法动摇张骞出使西域的决心。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张骞在匈奴已经滞留了十年之久,在匈奴的撮合下也已经安家了,老婆也有了。匈奴觉得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张骞的梦想应该会消散了,所以对他的监视就有所松动。但没想到的是张骞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趁匈奴松懈时带着随从跑了。这一次逃跑的张骞和之前的张骞就不一样了,在匈奴生活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