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与摩诘相比王维更有资格被称为边塞诗人
没有走到人生的尽头,我们不会知道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而我们究竟会剩下什么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王维《双黄鹄歌送别》
因为王维的诗,我们时常忽略了他其实也是一位文赋大家。他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全才,诗写得好,画画得好,文章也写得酣畅淋漓,华美飘逸。
他的文章,有汉赋的大气和明艳,更有楚辞的飘逸秀雅,不像他的诗那样清静无为,却自有迷人之处。大家闺秀有她的风度,而小家碧玉也有她的娇俏。
这篇《双黄鹄歌送别》,写于他在凉州的时候,实际上,这是一篇思念家乡的作品人在外,特别是在遥远的异乡,总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适应凉州的气候和饮食,未尝不是艰难的事。
刚开始,还有浓厚的兴趣支撑着自己去尝试,可是在兴趣期过后,微微的倦怠自然就来了。这时候,他想起了远在长安的家,老迈的母亲和各自成家的弟妹,不知道家中的弟妹们,有没有照顾好母亲大人,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念这个远在他乡的兄长。
而母亲,是不是时常念叨起自己这远行的不孝子,时常记得他爱吃的菜肴,惦念他是不是穿好吃好睡好。离开家乡久了,总会时常惦记。经历了边塞风情的王维,开始思念家乡,他想要回去,然而官职在身,并不是他想要离开就可以离开的。
机会就是来得这样巧妙,不久之后,开元二十六年,就在王维出使塞外的一年之后,李林甫发现了河西地区的富饶,于是兼任了河西节度使,而原来的节度使崔希逸,则被改任为河南尹,王维跟着上司,从凉州折返,回到长安。
可是,以这种方式归来,并不是他所愿的,何况在回京之后不久,上司兼好友崔希逸就积郁成疾,郁郁而终了,为此,王维更加怅然了。
在长安的月下,他回忆起刚刚出使塞外时的情景,以及同崔希逸初遇的时节。他的上司,同样笃信佛教,甚至还让最心爱的女儿出了家。两人都是十分爱佛的人,这样两个人共事,自然觉得事事畅快,有知音之情,知己之谊。
崔希逸骤然之间的离世,让王维重新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诡。这一生,他才过了一半,可是他已经尝过了太多悲欢离合的滋味,他不断地失去什么,又不断地拥有什么,然后又重新失去了。他悲愤过,痛恨过,伤心过,无奈过,可是这一切,在强大的命运面前,软弱得不堪一击。
因为害怕自己堕入红尘,于是干脆不要步入红尘;因为担忧自己会受伤害,所以干脆不再付出感情;因为害怕最终还是失去,所以宁愿从一开始就不要得到。
太多的患得患失,阻碍了感情的丰沛,也阻碍了人生的圆满。我们总是要不断地尝试,才会不断地得到,而不是因为害怕失去,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连一个尝试的机会都不肯给自己。
最终,凡事都是会同自己告别的。王维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依旧会勇敢地去承受,去爱,去恨,去相信,去经历,在人生的道路上,他...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与摩诘相比王维更有资格被称为边塞诗人”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经典边塞诗《陇头吟》赏析,起首两句便气势不凡
提起著名的诗佛王维,我们想到的可能大多数是他的山水田园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种优美的意境为其赢得了极大的名声。但是王维也写过许多其他类型的诗作,也都写得非常好,比如下面这一首边塞诗《陇头吟》,以旧乐府题写成的诗作,诗的题目又叫做《边情》。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起首两句便气势不凡,写一个充满了豪气的游侠少年,在夜晚的时候登上戍城的高楼观察星象,正是一位跃跃欲试、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其豪情令人敬佩。接着笔锋一转,从长安少年写到明月照耀陇头的凄凉情形,在凄清的月夜下,无比荒凉的边塞上,戍边的军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表达自己的哀思。
前四句显然是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果说长安少年渴望建功的心思是幻想,那么后两句陇上行人便是血淋淋的现实,这两者的差距,是如此的悬殊不等!让人感到震撼。
接着,作者由笛声引出一位身经百战的关西老将,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仿佛正是那位长安少年所追求的,但是,立下了大功的老将,听到这个笛声之后,不禁驻马泪流,而痛哭的原因,在后面两句中给了出来,部下的裨将都已经是万户侯了,而他却依然沦落边塞!这是何等令人辛酸、何等令人悲怆的事情!
诗的最后两句,引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苏武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听过,牧羊十九年,忠心耿耿,可是回来以后,依然不受重用!这似乎是对关西老将的安慰之词,但细细想来,却令人不禁了然:自古朝廷论功行赏都是不均匀的,无功的受到大赏,有功的受到排挤,令人悲愤也令人无奈!
清朝的房东树很推崇这首诗,曾经说过:“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此诗短短十句,将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特殊的人群作出了对比,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禁联想到:当时的长安少年,成了明日的陇上行人,再到后日的关西老将,原来这是一脉传承的!这不就是一位边将的一生嘛!令人发省!
与“王维的经典边塞诗《陇头吟》赏析,起首两句便气势不凡”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这四首边塞诗赏析,它与其他的边塞诗不一样?
生在太平盛世,有时候不免感觉悲哀,有时候看着电视里面的烽火狼烟,心也被带回到了那个年代。没错,每一个男人心里面至少都有一个边塞梦,若没有这个梦,即使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景仍在,却隐隐约约觉得少了一丝什么味道,似乎是存在于空气之中的那股肃杀,若没有这种味道,想要体会山河只壮丽,恐怕没有“壮”,只剩下“丽”了。
因此,生于太平盛世的我们只能通过诗歌去体验古人心中的边塞,比如诗人王维,他可不是一个只会写字的弱书生。从他的笔锋来看,我相信王维是拿得起刀,上得了马的,要不然他也写不出“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这样的诗句。在我们的印象中,边塞诗歌从来都是充满荒凉的,但是王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且看他这首《少年行四首》。
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二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三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四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开篇两句就是美酒少年,此处是以秦国为例子,新丰和咸阳都是陕西的地界,新丰的美酒多,咸阳街上游走的少年多,少年意气相逢,为君痛饮,马匹就拴在楼下的垂柳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国家有难,这一群意气相投的青少年马上就能揭竿而起,报效国家。
接着再往下就讲述了汉朝君臣远击匈奴的故事,汉武大帝时期的汉朝那叫一个扬眉吐气,君臣相欢,将军带着天子的印绶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俘虏他们就像是俘虏一群羊一样简单。
最后将军用白羽制作的弓箭去射杀单于,达到消灭匈奴的目的。如此此诗完结。
我们通篇来看,诗人刚开始写的是秦帝国,是用这里来代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因为荆轲,盖勒,秦舞阳都到达过这里,这里是英雄聚集的地方,充满着少年意气,有着万丈豪情,一直写到汉家君臣远击匈奴,这就意味着当年的热血少年已经成长成为了有责任担当的大将军,有能力真的打击匈奴报效国家了。
通篇灵气盎然,让人觉得这首诗充满了报过的豪情和热情,没有边塞的冷酷,充满了昂扬的气息,当为佳作也!
与“王维的这四首边塞诗赏析,它与其他的边塞诗不一样?”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陇西行》赏析,诗人描写得大气磅礴
王维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描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唯美,特别是他晚年隐居在终南山,这一时期他在思想上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也使得他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处处流露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并且读来更是令人心安。另外他的作品传唱度也是很高,相信对于大部分喜爱诗词的朋友来说,对于他的诗都不会陌生。一首《相思》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了他最经典的代表作,即使是三岁小孩也能够通篇背诵,所以他的作品流传得极为广泛。
那么王维的题材也是要极为丰富多样,各种不同的题材,也都被他描写得出神入化,譬如这首《陇西行》,那就是一首很独特的作品,也是一首经典的边塞诗,然而我们给王维的定义是山水田园诗人,可是他写起边塞诗人,同样不输那些边塞诗里的名家,也是写得极为深刻,也很是传神。
《陇西行》
唐代: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的这首边塞应当说是别具一格,而他写这首诗时,正是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域,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之下,诗人见到了边塞的风光,也感受到边塞残酷的战争,为此匆匆写下了这么一首经典的名篇。那这首诗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是同样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
其实王维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充满了一种唯美的意境,这也正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并不像李白一样活得那么洒脱,也不像杜甫一辈子活得颠沛流离,他一生还是比较平静,为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里处处有一种深刻的哲理,正是由于他一直是在思考,而他的这种思考又是极为深刻。而他的这首诗也是写得极为深刻,另外更是大气磅礴,通篇令人热血沸腾。
第一二句写得就有气势,更是把边塞的情形,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那这两句诗也是要极为好理解,由于边关告急,从身边总有见到飞驰而过的马,那些手中举着马鞭,十里又是十里地奔跑着,每到了五里之后,便是要扬起手中的马鞭,希望马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第三四句则是写到了当时的局势,并且写得也更加的凄美,也更加的生动,”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西北都护府的更是送来了加急文书,现在匈奴的军队已经是被团团围困在了西域重镇酒泉。这几句更是写得极为传神,更是把那种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很是传神。
第五六句则是这整首诗最经典的两句,更是再次把边塞的风光,以及那一份紧张的气氛描写得更为深刻,”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在这边塞的山关原野里,到处都是皑皑白雪,放眼望去只见漫天白雪,完全看不见烽火烟。在这两句诗人以一种极为生动的口吻,再次描写了边塞的风光。
王维尽管不是边塞诗人,可是他的这首《陇西行》,却是同样描写得大气磅礴,字里行间更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所以读这样的作品,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边塞独有风光,以及边塞残酷...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陇西行》赏析,诗人描写得大气磅礴”相关的文章
王维最著名的边塞诗,以至于一提起沙漠就会想到它
边塞是诗人们心之向往的地方,许多人终生都没有去过边塞,但是却靠想象写下了心中圣地的样子。王维年轻的时候也幻想过边塞的样子,他在梦里无数遍的去过那个地方,那里一望无际,天高云淡。也许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有一天真的能够来到那里。在大唐,那个不流行旅游的时代,王维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边塞。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大漠里,一排马车像是蜿蜒的蛇缓缓向沙漠深处延伸,王维就在这里。不过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王维的悲伤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次出行的目的,因为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察访军情,并任命他为河西节度使判官,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另一方面,此时王维的妻子因为难产死去,一同带走的还有腹中未出生的儿子,只给他留下年幼的女儿。而立之年家中发生这样的变故,仕途又不顺利,自己的命运又将如何?王维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与悲伤。他的命运从来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一次当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的时候,他都会遭遇不幸。他觉得他的一生就像是飘飞的蓬草一样,无依无靠,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这时,大漠的景色让他眼前一亮,一条长河出现在他的眼前,那圆圆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漠里是如此荒凉,又是如此温暖,而远处的一道孤烟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令人震撼。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他要把这份荒凉与孤独、温暖与震撼画下来!他不但画了下来,还写了一首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可以成为边塞诗的代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就提到了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理解。香菱曾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两句也是整首诗中最著名的句子,将大漠风光写绝了。直到今天,人们到西北部大漠旅游,仍旧会不自觉吟诵这两句诗。可见,这首诗多么脍炙人口。
这首诗以叙事的方式,讲述王维出使途中的一个片段。首联交代了作者出塞的目的,一个“单”字,说明是轻车简从,一个“问”字,表明出使慰问的目的。颔联与颈联四句,以工整的对仗,描写出大漠独有的典型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完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创作特点。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这是描写塞外独有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烟由狼粪点燃,经风不散,不斜而直,因此称作“孤烟”。“孤”凸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坚毅。长河纵横线条交错,显示出大漠之广衰无垠。落日用一“圆”字,给人以苍茫壮阔之感。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尾联写诗人在居延...
查看详情>>与“王维最著名的边塞诗,以至于一提起沙漠就会想到它”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诗歌有哪些类型?王维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边塞诗
有人问:作为田园派代表人物的诗佛王维,为什么写了出色的边塞诗?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偏颇之处,难道田园派诗人就不能写出出色的边塞诗?那是不是豪放派诗人就不能有婉约作品了?不过,我还是想从王维所留存诗歌的类型及他的边塞诗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一、关于王维及其诗歌类型
在唐朝诗歌璀璨的星空中,王维以悠远恬静、充满禅意的田园诗夺得“诗佛”的桂冠,成为最闪亮的田园诗人。
王维留存下来的诗并不算多,才400余首,如果参照民国时期杨文生编著的《王维诗集笺注》这本书对王维诗歌的分类,可知王维的诗歌体裁涉及官场上的应制诗、同事朋友之间的各种酬答诗、送别诗、过访行旅诗、还有各种哀伤咏人感物诗、山水田园诗等,若严格按照各种题材的诗分类,流传下来纯粹的山水田园诗数量还不到四分之一,所以王维并不是只写山水田园诗,但因为其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所以后人将王维归类为田园派诗人。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认为王维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就只会写山水田园诗。
二、王维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王维流传下来的边塞诗大概有40余首,大家最为熟悉的有《使至塞上》,其中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边塞风光描绘出一种既辽远空寂,又壮丽宏阔的境界,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成为了边塞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再就是他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将草原上打猎的情景写得跃然纸上,形象生动,又意境悠远。也是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还有他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还有《赠裴旻将军》、《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张判官赴河西》等,颂扬了边关将士的英勇神武;《凉州赛神》、《凉州郊外游望》等描写了凉州城里人民的生活情况。
三、王维为何有那么多出色的边塞诗?
首先,一个优秀的诗人绝对不是只擅长某一个题材的诗歌,而是综合型选手。一个诗人写诗的能力取决于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包括他的学识、见识、观察能力、对事物感知能力、情感的敏锐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等。
如果一个诗人既有满腹经纶的知识积累,又能对身边的人和物有敏锐的感观能力,还掌握了诗歌写作思维和技巧,那么他不管是写田园诗,还是写边塞诗,都能够很好的驾驭。
其次,王维写边塞诗不是臆想,他是真的有过一段短暂的军旅生涯。公元737年,王维的恩公张九龄罢相后被贬为荆州长史,同年夏,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在凉州,王维被崔希逸辟为幕府节度判官。738年五月,崔希逸改任河南尹,同年秋,王维自河西还长安。这段军旅生涯虽然只有一年多,但是不一样的边塞风光和生活给王维的边塞诗提供了生活基础与写作素材,所以王维能够写出出色的边塞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使至塞上》,诗人得到了另一种人生境界
即便是诗人如璀璨银河出现的大唐时期,王维仍以自己特殊的印记,在世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王维出生于山西蒲城。唐代时,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都城也常在洛阳、长安徘徊。
山西虽离都城仍有一段距离,但并未大唐的边远疆界。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时期,成长与唐玄宗年间,这是唐帝国实力的顶峰阶段,国力蒸蒸日上,文化、军事、政治、外交都达到一个顶峰阶段。
开元盛世的到来,让身处其中的大唐子民充满自豪。当时的文人不仅诗写得好,很多还擅长武艺。许多人还主动到边塞投军,为国效力。朝廷对边军也颇为重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王维被派往边塞慰问边军。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名篇《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记录行程的诗,王维前往边塞路途的描写。去往边塞的随从中,王维并没有豪华车队,而是简单的几个随从和车队,就踏上了前往边塞的路途。
这次的路途,王维他们已经来到了西北的边塞。“属国过居延”,这句话一直有很多种的说法。按照一般说法认为,则是王维经过居延。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实际王维走的路线,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句话所蕴含的意思,则是唐王朝边疆辽阔,疆土延伸到居延以外的地方。
接下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则是延续了上一句的内容。王维作为一个抚慰边军的使臣,队伍却如此简单,而且他把自己比作随风飘零的蓬草一般出使边塞。这当中其实是蕴含了王维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悲愤。
能够作为一名抚慰边军的使臣,这本应该是一份荣耀,但在王维的词句中,却蕴含着一份孤独和落寞的情感。实际上,这份情感并非空穴来风。这一年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王维调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为朝廷探访边军情况。对于当时的官员而言,被调离京城,实际就是被排挤出朝廷以外,不再被重用。
短短两句,王维就把自己路途的境况和自身境遇完整的带出。但是,王维跟一般的诗人不同,他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悲伤情绪中。《使至塞上》的笔锋一转,开始描写边塞大漠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对绘画极为精通,自成流派。他的诗句中,如同画卷一般,像读者展开。苏轼曾如此评价王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边塞大漠的景色,跟京城繁华自然有很大不同,但同时又有另一种雄浑气象。大漠所指,自然是边塞景色,而孤烟则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它是守边将士点燃的狼烟,用来警示,有人说它是大漠风沙卷起的旋风,又或者是唐朝边军每晚都会点燃的火焰。孤烟直上,带有一种坚毅之美,又跟后面落日圆形成一种呼应。
长河说的便是黄河,奔腾的黄河上太阳正在落下,配合边塞景色,容易给人荒凉的感觉,但王维却用“孤烟直”“落日圆”,表达出另一种心境。这说明他已经不再局限于被排挤出京的怨愤和不满,而是在边塞的辽阔景色中,得到了情感上的升华。
而最后一句王维后了看似很平淡的写法,说他到达边塞后,没有碰到将...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使至塞上》,诗人得到了另一种人生境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