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王维的诗有哪些
王维的诗有哪些?王维是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他宽广的胸襟的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他悠然自得的闲情体现,王维的诗风格非常多变,还不熟悉的小伙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王维的诗有哪些吧。
王维简介
王维是我国唐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在画作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建树。王维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出身,入仕之后,官至河西节度使判官与吏部郎中。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受伪职,唐肃宗乾元年间,王维官拜尚书右丞,他“王右丞”的被称也就是由此而来。
王维的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从军行》等。王维现如今流传于世间的诗歌达四百余首,其大多诗歌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也不乏有一些描写戍边和军旅生活的题材。
在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期间,王维正式踏入了边塞的行军生活,他诗作中的边塞体裁的诗歌,正式这个时期所作,例如《出塞作》、《使至塞上》、《陇头吟》、《陇西行》、《老将行》《从军行》等诗歌,风格基调既有豪壮开阔的英雄气概,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慨叹。
后人对王维的评价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吴生(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陈师道: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绦: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敖陶孙: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王维的诗有哪些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诗有什么特点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
查看详情>>白居易的山水古诗有什么特点?与王维的有何不同
王维和白居易隐逸诗歌题材上的相似之处,一是他们都创作了很多写景诗歌,二是他们的交友诗歌也很多。从相似的题材出发,在相似题材中比较他们创作的差异性,并探讨产生的原因。山水写景诗歌前文已经简单介绍了王、白二人的写景诗歌情况。从数据上看,王维山水写景明显要多于白居易。在诗歌风格上,二人也十分相似,呈现出闲适、恬淡的诗风。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深深体会到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借助自然美景洗涤内心郁结,在自然中得到解脱,使自身洒脱、自得,让内心得到沉淀。
王维的山水诗歌静美、澄旷、寂悦,不仅感受到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而且读者也能通过他的诗歌享受山水自然带给心灵的慰藉。王维的名篇《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的美景。先从远处眺望终南山,它高大巍峨仿佛直耸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山连着山绵延无尽仿佛直到海的尽头。
接着描写诗人依山路登山,白云围绕在身边,整个人都置身与云雾之中,回看走过之处白云又合成一片。望远处青霭漂浮,走近之后却不见了。站在山顶俯看山峦,眼见中央主峰把终南山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畅游一天仍不忍离去,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看见一个樵夫,便向他询问在哪里可以居住。全诗运用语言都很朴实无华,但却将终南山的景色尽收眼底,宛若鲜活灵动的动态水墨画。诗歌尾联出现的“樵夫”,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点出王维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在古代,“樵夫”是隐士、山人的代表,他们游走在山水林泉之中,以打柴为生,是古代典型的隐者的形象。尾联处点出“樵夫”,不仅使诗歌更加鲜活灵动,而且也表现出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另外,终南山在唐代本就是隐士居所的象征符号,诗歌以终南山命名本就和隐逸脱不了关系,结尾处再次点题,强调自己留恋这样的归隐之地。
白居易的山水诗也反映出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之情。如:《湖亭晚归》:“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白居易在杭州任上时所作,写出对杭州美景的流连忘返。再如《河亭晴望》:“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这是白居易在苏州任上所作,描写了重阳节的前一天的情景。他登上河边的亭子,眺望秋日晴空渭河的景色。这二首都反映出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但后者又有思归的情愫蕴含其中。这里的思归,不仅仅是思乡之情,更是厌倦了官场,希望辞官离去。
白居易的山水诗歌创作时间比较集中,并不像王维一生都有创作山水诗。白居易的山水诗大多是他在被贬江州之后,尤其是在苏、杭任职期间。白居易在官场上的不顺,年过五旬仍然外放做官,加之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更是心有郁结。而苏、杭两地风景优美,让他流连忘返。恰好自然美景洗涤了他内心的郁结,使得他内心释然。这个时期所创作的写景诗...
查看详情>>与“白居易的山水古诗有什么特点?与王维的有何不同”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两首经典送别诗赏析,王维对朋友也是情深意长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动静交替、虚实结合,而且诗中有画,更富于音乐之美。诗人号称诗佛,经常以禅入诗,在不知不觉间就将读者引入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中,感受一种浓浓的禅意。同时王维对朋友也是情深意长,下面这两首送别诗就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真挚的友谊。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迭”。这首诗后来纳入乐府,成为久唱不衰的歌曲。唐人习俗,亲友远行,送行者要陪送一天的行程。老友即将远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作者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唯有多劝一杯酒,所有的别情、关怀与祝福便都融进其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开篇展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渭城客舍、柳色青青,折柳相送、别情依依,没有悲愁的场景,却见明媚的阳光,丝丝小雨更是“浥轻尘”,天宇澄清,心情舒畅,一切都冲淡了离别的愁情。
王维不是不懈于写愁情,但他的笔端确实找不到王昌龄“青山一带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那样的悲愁氛围;王维也不是没有离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似朴实的语言,却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意味深长而又言简意赅。
阳关在河西走廊的尽头,与玉门关遥遥相望,既是蛮荒之地,也是必经之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个无法推诿的理由,也在深情满满地告诉对方要多多保重!作者剪取了真情难述的瞬间,却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在开元年间曾在襄阳任职,这首诗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整首诗意韵悠长,绵邈蕴藉,同时又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
“杨柳渡头行客稀”,开篇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只是烘托送别的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时的不舍之情。杨柳的茂密与渡头的人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示了临别的惆怅。
第二句“罟师荡桨向临圻”,醒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本意是渔夫,这里借指船夫,罟师荡桨,友人自然也在船中。船儿渐行渐远,友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很快就消失在视线之外。诗人心中怅惘,此时大江两岸,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无限依恋之情就像眼前这无边的春色,令人立刻想起李后主的名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诗人也浮想联翩,随手拈来两句诗,“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忘情地在心中念叨,你在江上慢慢地走,让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也让我的牵挂时刻陪你一路前行。诗人即景寓情,将春色比作心中的情谊,妙合无间,表露自然。
王维的两首送别诗,前者好似环佩相扣,后者仿佛诗中有画。王维不愧多才多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轻柔明快,富有音乐美,而且善于用诗意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场景,即使行文自然朴素,也有大巧若...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两首经典送别诗赏析,王维对朋友也是情深意长”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送别诗是怎样的?送别诗的主题类别有什么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从小读诗和背诗,可以说,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早已融进我们的内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所以,我们爱诗,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虽然我们背了很多诗,但是我们对诗的分类却不是很熟,那么今天我们就分享诗的送别诗的题材。
一、送别诗的主题类别
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重团聚、怨别离,所以,每逢佳节,除了倍思亲外,我们更愿回家团聚,哪怕相隔千里之远,而短聚之后,由于工作或求学,我们又不得不别离,于是,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所以“别离”自然成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内容。
所以,我们惜别之时,就会有离别赠言,而写成诗就成了送别诗。
送别诗,顾名思义就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这些诗有的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有的表达勉励或叮咛之意;也有的借送别言志。
(一)不舍之情
友人离别时,心中难免不起伤感之意,有时还会执手相看泪眼,你将离开,我该说什么呢,我知道,此情犹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就是离别时的情感,很深,很浓,纵使有千言要说,此刻不懂表达,所以,李白在《送友人》写道:“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
李白意为:就让天空那一抹白云,随风漂浮,你到哪,云就跟到哪吧!
这是离别中,表示不舍,表示依恋的感情。
(二)勉励和叮咛之语
今夜之后,明天即将别离,这是一种痛,通的令人肝肠寸断,但如果伤感的离别,会让
人更伤感,于是,让这别离之感化作奋斗之力量。
于是,高适与董大作别了,高适不能伤感,而要勉励董大前行,因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管他是千里黄云还是雪纷纷。
所以,高适把离别的伤感化作希望的慰藉,并在慰藉中对董大充满信心和力量。
清晨起来,朝雨打湿了旅馆门前的灰尘,从旅舍窗外望出,柳条枝细嫩和鲜绿,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然而,元二却要走了,他要出使安西。
王维该说什么呢?
此时,王维在想:纵使有千言万语都流露在这杯酒里吧!
来,阿二,端起酒杯,干了吧!
因为朋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的送别,他把担心和叮咛全部寄语于酒杯之中。
(三)送别言志
离别的感情,往往会激发人们更多的感触,而这感触又往往与身世际遇有关。
雨夜,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我就要送走你,这次,你回到洛阳,如
果那边的亲朋好友问起关于我的一切信息,请你为我如实转达:“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让好友辛渐给洛阳亲友的口信,这不是平安或其他祝福语,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以上三种是送别诗的主题类别,接下来,谈谈送别诗常见的意象。
二、送别诗的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那么以下这几个意象是送别诗的主体。
1、杨柳:“柳”者,“...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送别诗是怎样的?送别诗的主题类别有什么”相关的文章
王维不一样的送别诗《送祢郎中》赏析,送别诗也能写出山水画?
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通篇没有一个离别词眼,却极好的表达了老友情
唐诗里面的送别诗占据了整个唐诗的一大部分,它比起宋代的诗歌写送别的更加多一些,因为唐朝社会开放,科举盛行,所以很多文人要奔赴各地前去科考,这就造成了老友面临送别,亲人面临分离,送别诗中常常充满着真情实意,每每读之,往往联想到别离的意境,常常让人泪目。
在众多的送别诗中,大多以五言或者绝句为主,这样的格式通常个人能够容易寄托情感,构建诗歌的内容除了描写景物之外,有一半都是在表达自我情感,从而充满了离别时候的感触,后世的评论家对于送别诗一般持称赞的态度,这一类别作品是古人常经历的人生画面,也是今天许多人要面临的场景。
诗人王维通常以写山水诗被称颂,这首《送祢郎中》非常巧妙地借助山水,两岸的各种景象、物象去临摹送别友人时的种种情思,这种写作方法常被称赞为更高一级的写作手法,它于细节之处现真情实感,更容易打动人心。
《送祢郎中》
唐:王维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本诗的开篇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东郊的春色,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充满希冀的时间点,驱赶马车送别即将远行的友人,带着这春天的美好寄语,正是诗人要对老友言说的话。第二联“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远望那山川之外,两岸的湘水缓缓流淌,两岸边上的猿鸣声缓缓传来,在这山水之间,诗人即将要送别友人,就连岸上的猿猴都传来阵阵名鸣叫,仿佛也是在为“我”感伤。
而这时候你将要向远方行驶,追求自己的人生,考取功名,实现理想和价值,但是自古做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你这一去路途是凶是吉,并没有人知道,但是作为老友我是支持的你的理想,并且祝愿你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绩,这里诗人对于友人是一种祝愿,并且附有一种美好的寄托。
最后两联依旧是在写景,提到了“孤莺”、“野杏”,实则是把老友离开故地,将要去往一个新的地方,比作在那边他就像孤莺和野杏一般,也暗示到了新的地方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这个老友会在精神上陪伴着你,等到你归来的那一天,我们再把酒言欢,共同高歌。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王维通篇没有写到一个有关于离别的词眼,反而借助山水,自然景物来句句抒怀,送别诗也能写出山水画,真不愧为“山水诗人”王维。
与“王维不一样的送别诗《送祢郎中》赏析,送别诗也能写出山水画?”相关的文章
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沈子归江东》赏析,诗人用什么比喻相思之情?
读王维的诗,就如嗅茶的芬芳,很容易被它清新自然的余韵所陶醉。这和王维多年与山水相伴的隐逸生活不无关系。他写的送别诗,婉转含蓄,意境高远,将宏大的场景巧妙而贴切的与挚真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代: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这首《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归江东》的写作时间是从王维的经历中分析出的,应该是他740年前后在长江上游送好友沈子福所作,而沈子福何人,无以考证。
题目中的“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过九江之后向东北方向流去,所以长江中下游被称作江东地区。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这两句中的渡头,就是渡口。行客,指来往的旅客。罟师,指的是船夫,划船的人。临圻,指友人将要去的地方,圻,指曲岸。
杨柳一词,点明了诗人送友的季节,杨柳依依,柳絮飘飞,渡口行人稀少,船夫摇着船桨一直划向了临沂的方向。诗人站在岸边,一直眺望着船行的方向,直至船行河流拐弯处不见踪迹。诗人还原了送别的现场,只字没有提及内心的惜别之情,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的黯然神伤。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相思,在这里指对友人的思念。江,指大江,今天指长江。
这两句是全诗最独特的地方。意指,友人行走的水路两岸,山花烂漫,春光明媚,对好友的思念有若两岸无边的春色,一直陪伴着他回到江东。诗人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之情,非常巧妙的比作袅袅不绝的春色,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送别诗中的思念,总会带有一丝惆怅与伤感,谁人能不动真情,而以王维的这种方式来比喻这种相思之情,却是并不多见,长至无际的江岸,两侧是浓浓的春色,这便是诗人对友人的真挚之情,自然贴切,又别有新意。
与“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沈子归江东》赏析,诗人用什么比喻相思之情?”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一首经典送别诗《送梓州李使君》,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套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起笔古文手法,“万壑”“千山”相对应,到处都是参天的古树,随时都能听到杜鹃的啼声,一句话直接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打开了,使人仿若置身这古树之间,气象阔大!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这一句先描绘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在远处观望,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以画家视角观察景物,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使画面富于立体感。
“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
“送别”题材的诗词当数不胜数,一方面反应了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人,对情谊的诉求和向往。在人的一生之中,友情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王维的这首“送别”诗,颇具特色。有人从眼前的景色写起,也有人从回忆去写作,而王维却石破天惊从“劝勉”上作文章。“十里长亭短亭相送”,虽为惜别,立意却着重在勉励李使君。王维在意他未来的所作所为,希望他能像先贤一般,做利民利国的功业。
格律诗篇式、句式有固定的格式,音韵也遵循一定规则。格律诗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怎样去写一首诗,却没有一定模式。怎样写一首诗,要看诗人的构思。就算是同一诗题,写同一事,不同的诗人所作的诗也大不相同。针对特定的某一物,某一事,写一首诗,切入点却有千千万万。就拿送别诗来说,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写下无数首送别首,却也没有两首是相同的,甚至非常接近的都没有,当然抄袭的排除在外。
王维这首《送梓州李使君》诗,是为李使君赴任梓州送行所作。这是一首非常特别的送行诗,切入点别开生面,构思非常独特。诗中没有写送别时的场景,离别之情也没有丝毫显露。诗中前四句的景色描写,不是送行时的眼前之景,而是李使君将去的蜀地的风景,全都是出于想象。
想象中的蜀地风景,非常壮观。不是一时一处之景,而是王维脑中存有的对蜀地的浓烈印象。首联从大处下笔,如站在极高处俯瞰,则蜀地的山川林木都收在眼底。三四句,则是一处特写,描写雨后,雨水从树梢上地下的场景。读之,使人跟着诗人的想象而想象蜀地风景,宛如观看一部关于蜀地山水美的读纪录片,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更妙的是语出天然,声气极壮,而又有宏大的气势。
诗的后四句,则陡然转变,不再描写风景,而是细数蜀民的风气,并提到汉朝时贤明的蜀郡太守文翁曾在蜀地兴办学校,施行教化,使得蜀民开化,并沿袭...
查看详情>>与“王维的一首经典送别诗《送梓州李使君》,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套”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一首经典长诗《老将行》原文,从多个角度,完美地刻画出了老将的形象
王维中年以后潜心于佛道,所作诗歌天趣自然,哲理深刻。不过,青壮年时代的王维也曾有过远大的政治抱负,写过一些抒化政治理想的诗歌。《老将行》就是其中一首十分著名的七言古诗。
《老将行》全诗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公元737年,王维奉旨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的帐下做节度判官,于此度过了一年的军旅生活。这一年之中,王维和将校及士兵为伍,发现军队之中存在许多不公平的地方。王维有感于此便写下此诗。
《老将行》共30句,大体上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1-10句,写了老将在青年时期勇猛无比,屡立战功。第二部分是11-20句,主要描写了老将被遗弃之后寂寥悲苦的生活。第三部分是21-30句,描述了边塞战事未息,老将仍然一腔热血,欲为国再度杀敌建功的情怀。
第一部分中写道老将青年时期人称“黄须儿”,有飞将军李广的智勇双全。他勇猛无比,曾徒手射杀山中的白额猛虎。他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威名赫赫。诗中以一句“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高度概括了老将青年时代的英武形象。可恨的是,老将如李广一般,虽然智勇非凡,却被朝廷遗弃,一切化作前尘遗梦。
第二部分之中,详细描写了老将被遗弃之后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可用诗中的“衰朽”二字高度概括。老将被遗弃当然心情不好,时光匆促,头发都愁白了。老将昔日武艺非凡,如今却生疏了,神射的技艺早已不复存在。而且生活清苦,自耕自种,将自种的瓜拿到集市上去卖钱讨生活。世态炎凉,老将被遗弃后,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但是老将并未因此彻底沉沦,他不像汉将灌夫一般,解除军职后,便醉酒大骂,以泄怨气。
第三部分重点描述了老将虽已暮年,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边塞战事紧张,连连告急,大量征兵。此时的老将意气英发,“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他将昔日作战的铠甲磨得雪亮,而且练起了武功。老将希望在暮年之际,能为国为民再立奇功,以偿夙愿!
该诗章法严谨,用典颇多,从多个角度,完美地刻画出了老将的形象,主题明确,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与“王维的一首经典长诗《老将行》原文,从多个角度,完美地刻画出了老将的形象”相关的文章
王维描写春天的诗有哪些?四句经典句子赏析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佛教自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南北朝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王维的母亲笃信佛教。维摩诘,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到底是王维的母亲给起的名字,还是王维后来自己改的名字,说法不一,无从考证。王维,诗、画、音乐兼工,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中充满禅意和处世哲学,世称“诗佛”。苏东坡在《书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味(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唐·王维《早春行》
初春时节,大地犹寒,紫色的梅花开 遍了山川大路。黄鸟刚刚开始鸣唱,声音还有点枯涩,不很圆润。诗句 描写了大地归春时的早春景象。语言浅显,描摹逼真、形象,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善于捕捉细微之处的高超技巧。以“涩”字形 容鸟语未欢,时断时续,将原来属于味觉或触觉的描写用于听觉,这种 通感手法是十分高明的。
欣欣春还皋,澹澹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唐·王维《赠裴十迪》
春回人 间,大地复苏。池塘边草木繁茂,塘中水波荡漾。桃花李花虽未开放,它的 枝头却缀满了含苞欲放的蓓蕾。这是山村初春时的景象。画面恬静、幽 雅,充满了诗意,表达了诗人闲适、愉快的心境。注: 皋(gāo),水边高地。澹澹(dān) ,水波平静的样子。荑 萼(tiè),荑,草木的芽儿。萼,蓓蕾外部藉以保护花瓣的鳞片,数片轮 生,一般呈绿色,这里用来泛指蓓蕾。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唐·王维《郑果州相过》
暮春时节,丽日朗照。春雨过后,草木 碧绿,清新映人。这是描写暮春初晴时的景色。诗句质朴自然,毫无雕饰之 感。画面简洁,无一丝伤春之意,从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欣喜之情。首句 以“丽日”陪衬“残春”,足见春虽将残而诗人游兴不减。二句用 “初 晴”映衬沾染雨露的草木更为欣欣向荣。语虽浅近而意境不俗。
杨花惹暮春。——唐·王维《送邱为往唐州》
杨花招引了暮春的降临。这是写暮春之景的佳句。 其中“惹”字用得最妙。本是暮春导致了杨花的飘洒,现在反过来说是 杨花招引了暮春的来到。写法上有变化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将杨花写得 如此情意无限,它不愿暮春即过,因而时时“惹”它,表现一种惜春的 情调。杨慎曾说: “王右丞‘杨花惹暮春’,李长吉 ‘古竹老梢惹碧云’, 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六宫眉黛惹春愁’用‘惹’字凡四,皆绝 妙” 。
王维最有名的两句诗被人化用,有了不同的意境?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两句深得人们喜爱,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殊不知,宋代词人晁补之的《临江仙》词中,也有相似的两句:“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当然晁补之是化用了王维的诗句。王维诗句的意思是: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示出来了。近代学者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正因为如此,后世文人墨客也多将这两句以不同的方式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王安石就在《春山》诗中就直接引用“行到水穷处”一句,而晁补之在《临江仙》一词中的化用,就显得别出心裁了,不但词序有了变化,而且在意境上也发生了改变。我们来看晁补之的词。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这首词的大意是: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几个年迈的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水源在我到达的地方穷尽了,白云在我闲坐远眺时涌了起来。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颇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与才干,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因犯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被从著作佐郎降职为应天府通判,到贬所不久,改差亳州通判(今安徽亳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受新旧党之争牵连,再被贬监处、信二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晁补之接连受到打击,心中苦闷压抑之情可想而知。这首写于信州任上的作品,表现了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开篇交代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悲苦、压抑的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生活的艰辛劳顿。身处荒僻之地,栖身破寺之中,一切生活起居只能靠自己,并在劳动中努力寻求生存的乐趣。于是,在松竹的掩映下,我们看到了词人捣药晾衣时的忙碌身影。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这里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
查看详情>>与“王维最有名的两句诗被人化用,有了不同的意境?”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