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孟浩然古诗大全

发布时间:2020-07-16
1

孟浩然的唐诗代表作《宿建德江》,诗中始终是以一个愁字贯穿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唐诗杰出的诗人之一,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的诗歌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后世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对于他的诗,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例如他的《过故人庄》、《春晓》、《田家元日》等等,那都是唐诗里不朽的名篇,很多人都能够背诵。

孟浩然的诗大多都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尤其是他的《春晓》,那可谓是妇孺皆知,连小学生都能够全篇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而且他的这些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每一首诗,那都是极为的工整,情景交融,非常值得一读。

个人是非常的喜欢孟浩然,而且由于他在艺术的造诣,后来把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那么小编为大家介绍一首他比较冷门的诗,可以说是同样非常的经典,也是非常值得一读,那便是他的《宿建德江》,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唐诗。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的这首诗,可谓是写得抑扬顿挫,一开篇便是读者带入到了诗人所营造的那种意境中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这短短的两句,便是把时间和地点都交代了清楚。使得我们知道此时的诗人正在江边,刚刚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另外此时的时间正是傍晚时分,我们的诗人的心情,也非常的忧伤。

这时便给读者留下了一处空白,诗人到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的如此忧伤,于是我们接着往下读,看到诗人突然笔峰一转,便写道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只有这江水和明月与人相亲相近。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此时是一个人,他由于一个人只身在外,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在末尾一句:“江清月近人。”便是以江和月来比喻亲人,从而也使得这一整首诗,充满了更为浓郁的感情。

孟浩然的这首诗最大的一个艺术特点,那便是他既不是写人,也没有写船出行,而是以船、日暮、野旷、低树、江、月,便把把这一首诗的意思完全地表达了出来,令人读了之后,也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江边泊船的画面来。这种以景代入,层层递进的方式,也使得这首诗有另于其它的诗作,使得它在情感上,能够引发人更为浓重的情感共鸣。

孟浩然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件,用一种非常有秩序的方式串联了起来,而且这首诗中,始终是以一个愁字贯穿,这个愁字与那些日常的生活景物,却是相得益彰,把愁渲染的更为浓烈。


查看详情>>
2

孟浩然五言律诗的代表作赏析,诗人最后为什么而哭?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有人说:诗人有两样东西最让他们害怕,一是怕怀才不遇,二是怕孤独。但是天意弄人啊,许多千古名篇都是以这二者为主题创作而成,可以说诗人们是在用自己的不幸去感染读者,而这些不幸都是他们对前途、对生活最“痛”的领悟。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的孟浩然就有一首诗,是他身处异乡时所作,他竟然哭了出来。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应举不第,离开长安后,为了排解苦闷,曾一度漫游江淮。《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夜宿桐庐江上时,怀念扬州旧友而作。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这首诗出现了多个地名。桐庐江也叫桐江,它是富春江的上游,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诗中的沧江就是桐庐江。建德在桐庐江上游。诗中的“维扬”“海西头”以及题目中“广陵”都是指扬州。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孟浩然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景,讲述夜宿桐庐江时周围孤独的环境,后四句抒情,因为孤独,所以写信遥寄广陵的朋友。猿啼本来就让人有断肠之感,自己一个人夜宿孤舟,更觉猿啼声频增愁怨,而且“沧江急夜流”,流水湍急,作者的内心肯定是像流水一样不平静。

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吹得两岸树叶沙沙作响,从听觉上来说,作者经过“猿啼”“急流”“沙沙的响声”可以说每一样都使自己觉得无助,倍感孤独。放眼望去,明月当空,在桐庐江上就只有一叶孤舟,虽然说“明月照水面闪银光”,看起来很有意境,但是一个人、一叶孤舟总让作者心中泛起客愁。

最后四句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作者说“建德这个地方不是他的故乡,他想念扬...

查看详情>>
3

孟浩然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与李白的哪个更胜一筹?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七绝圣手王昌龄被贬,李白和孟浩然各作一首经典诗相送,高下立见

唐代诗坛群星璀璨,那些如今被写在课本上的名字,在今天看来似乎略显陌生,但在当时他们也曾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正因为有了他们,诗坛也成了一个大的朋友圈,诗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仙太白、孟浩然之间的友谊。王昌龄和孟浩然相识得要早一些,孟浩然比王昌龄大了9岁,一生布衣的孟浩然十分欣赏王昌龄的洒脱。孟浩然51岁时,王昌龄来路过襄阳,俩人把酒言欢,也就是这场酒宴,本已染重疾的孟浩然因没忌口丧命。听说好友死讯的王昌龄伤心不已,却在巴陵意外遇见了正被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两大诗坛巨匠一见如故,自此王昌龄和李白也就成了多年好友。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两首诗,就是王昌龄被贬后,李白和孟浩然各写的一首经典诗,两首诗都感情真挚,是难得的佳作,但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1.《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这是王昌龄被贬岭南时孟浩然所作。诗的大意是:洞庭此去路漫漫,枫叶惊醒了秋意。当年岘首山赢得了羊公爱,长沙城愁苦了贾谊。岭南那地方,穿衣没有丝麻,吃的也只有些鱼鲜。我本就身患重病,现在又要为你担忧。当年我们一起共事几年,今天却又要天各一方。昔日的意气丰风如今何在?我只能向南望斗牛星来解一片思念。

全诗悲痛沉重,先以写景开篇,浓浓秋意下一片萧瑟。再写岭南之地的荒芜,想到好友将在这样的地方吃不好穿不好,身在病中的孟浩然担忧不已。最后回忆起两人在相交多年的岁月,感慨如今天各一方。

2.与孟浩然的沉重不同,李白在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时,写下的这首诗虽也伤感,更多的却是劝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李白一首很经典的七绝,诗的大意是:在这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鸟也日日啼鸣,我听闻你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那地方偏远,沿途要连经五大溪。我只有将这为你担忧的一片心,寄托给天上那轮明亮,就让它随风一直陪着你,直到那夜郎西。

与孟浩然诗一样,这首诗前两句也是写景,后两句写情。暮春时节,本就是满目凄凉之际,听闻好友被贬,更添了一份伤感。第二句,李白以“过五溪”对龙标的偏远一笔带过,而孟浩然则是从衣食等细节描写,各有千秋。最后两句,是李白完胜孟浩然之句,都是一片惆怅下望明月,李白这句将明月拟人化,将“愁心”寄托在明月上,意境高远。最后7个字,哪怕是悲痛中仍可见诗仙的飘逸和洒脱,对被贬的好友,也是极大的安慰。

两相对比下,后世都认为李白更胜一筹。大家觉得呢?


查看详情>>
4

孟浩然写春节的代表作《田家元日》,与其它诗人的春节诗有什么不同?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古人以过年这天的午夜,作为冬季结束,春天开始的分界线。自古以来,描写春节的诗词很多,但多数是写深处他乡,思念亲人的题材。而孟浩然的这首《田家元日》,却写了作者的另一种心情。一改别人过年思乡的情调,令人耳目一新: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湖北襄阳人,所以有人称他为“孟襄阳”。孟浩然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平时看到谁有为难,总会解囊相助,所以人缘很好。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孟浩然在长安等着应试,正赶上在这里读过除夕,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山野隐居,读过一段“渔樵耕读”的岁月,有感而发,写了这首《田家元日》诗。

这首诗其实是写于大年初一,所以才有了首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启东”。说的是夜里的北斗星,昨天晚上北斗星的勺子还指向北方,今天早晨就指向东方了。古人认为,北斗星的勺子把,指向北方,那么天下就都是冬天,指向东方天下就全是春天。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当然也不知道分南北两个半球,春夏秋冬两个半球四季相反,所以才这样说。昨天晚上还是冬天呢,今天早上就到了春天了。

当年,诗人刚满四十周岁,正值不惑之年,精力充沛,正是壮年时期,本想走入仕途,有一番作为。虽然当时自己还没有官职,但是心里却时刻挂念着农民兄弟。回想自己在农村时的日子,白天在田野里,跟着农夫们一起耕作,到了傍晚,跟着骑着黄牛的牧童,扛着锄头,哼着小曲,一起回家。读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几天前,在女儿语文课本上,看到的宋朝雷震写的一首《村晚》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的情景,和孟浩然的的这首《田家元日》,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这两首诗写的季节不同,一个是夏日池塘的景色,一个写的是冬日感怀。相同的地方是,都写的田园风光。诗人孟浩然,在田园隐居时,结识了很多农人,跟他们一起劳作,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才能写出这么情真意切的好诗来。

这首诗,虽然是大年初一写的,但是诗人并没有落入俗套,抒发思念家乡的情感。而是笔锋一转,把自己的恬淡自然,和美丽的田园风光,知足而乐的农人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这首诗,在新年伊始,感叹日月如梭,时光蹉跎。漫长的冬季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来临。期盼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民取得一个丰收年。所以最后诗人写到:“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其实这最后两句诗,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诗人也期盼自己,这次进京应试,能够有一个好成绩,能金榜题名。到那个时候,自己也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查看详情>>
5

孟浩然的一首名诗代表作《登望楚山最高顶》,诗人的故乡在哪里?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说到中国的自然美景,大家恐怕首先会想到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确实,江南的美景让人沉醉。江南之美,诚如白居易所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而江南的腹地,杭州的西子湖更是美不胜收,正如苏轼所说:“所谓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文坛擅长描绘美景的山水田园诗人极多,其中孟浩然首屈一指。孟浩然笔下的自然,是与诗人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的,其中“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是一种心思乡的深沉苦痛;“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一份内心的清丽淡雅;“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是几分高尚的节操;“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是宁静致远;“扉松径长寂寞,唯有幽人独来去”,是一份冷清、寂寞和自在。

在孟浩然诗文的风轻云淡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孟浩然十分沉醉于荆楚风物。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以说楚地风物,让孟浩然流连忘返。特别是对地处湖北省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孟浩然更是毫不吝啬溢美之辞。为什么?因为那是诗人的故乡!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孟浩然描写襄阳美景的一首诗,美得令人心醉。

《登望楚山最高顶》

唐.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此诗作于诗人43岁,当时他从吴越回到故乡襄阳,登览了襄阳城南的望楚山。这首诗开篇就指出,若以形势之胜论山水,襄阳之美远远超过会稽。尤其是那最高的望楚山,鲜有人迹攀陟。这山峰石崖峭壁,就像是刀削而成,众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诗人在晴明的日子登上峰顶,极目远眺。锄地的云梦泽似乎只有手掌一般大小,武陵源在繁花掩映中扑朔迷离。兴尽而归,夕阳西下,一轮明月透过藤萝映在深溪里。此等意境,美哉如画!

通读全诗,孟浩然对望楚山的盛赞绝非溢美之辞。开篇十个字,以议论发端,点名山水形胜之美,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须知孟浩然游历过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但家乡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因此,一种巨大的震撼,让孟浩然发出了望楚山美过会稽的感叹,可谓于情于理都毫无造作之感。诗篇紧接着写远望望楚山,石崖若刀劈,显示了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而一览众山小之感,更突出望楚山之巍峨高耸。望楚山的陡和高,恰恰表现出一种凌云之气势和美感。

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南望,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而云梦泽和桃花源一则是衬托山之高,二则是映衬山之美。云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湖泊,而桃花源在湖南的武陵。可见此处孟浩然,并非写实,而是用了写意的笔法。因为襄阳的望楚山上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况且沧海桑田,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这种写意笔法,更衬托出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诗的最后,还将一种流连忘返和盘托出。入夜,诗...

查看详情>>
6

孟浩然经典的一首代表作《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的张五到底是谁?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孟浩然秋季登山之作,孟浩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介绍。为什么不直接赏析这首诗而要介绍作者呢?原因如下:

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论及读书时有必要知道书籍的作者,他们说了下面一段话: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由此可见知道作者的重要性,知道了作者也就知道了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的原因等。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初唐著名的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孟浩然层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考中,布衣终生。孟浩然在正史中没有传记,他的事迹被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入《唐才子传》中。

在无缘科举的情况下,孟浩然选择了隐居生活,曾隐居鹿门山。在隐居期间,孟浩然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的诗歌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孟浩然的诗歌具有诗清淡的特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写作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这首诗中的张五是谁?

这首《秋登兰山寄张五》就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的诗歌,《秋登兰山寄张五》也做《秋登万山寄张五》,张五是谁呢?张五就是《唐才子传》中的子容。他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都在襄阳隐居。

子容就是张子容,襄阳人,为什么孟浩然讲张子容称为张五呢?因为唐代人们喜欢在称呼中用家族内子弟的排行次第,称为“次第”,是亲切的一种称呼。如果是初次见面的朋友,就会先问对方的姓氏行第,随后便以行第相互称呼。张子容在兄弟间排行第五,所以孟浩然便称呼他为“张五”。 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这首《秋登兰山寄张五》就是两人的唱答之作: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当时张子容隐居在襄阳岘(xiàn)山以南的白鹤山上,而孟浩然也隐居在襄阳附近。孟浩然秋日的一天登山岘山对面的万山,远眺好朋友张子容,就写下了这首诗信寄意。孟浩然在诗信中约张子容在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因为古代的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

全诗开头的四句写出诗人孟浩然喜悦的心情,孟浩然为什么会有喜悦的心情呢?因为这是诗人作为隐者怡然自得的内心写照。

在这秋高气爽的好日子里,诗人不由得想起同样也隐居在附近的好朋友张子容来,他登山远眺,期望能看见好朋友张子容,可是没有看见。孟浩然对好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如同天空中高飞的鸿雁一样,飞向对面的白鹤山。

五、六句点明秋天特有的节气,诗人孟浩然在山上一呆就是一天,这个时候已经是日薄西山、黄昏之际,诗人的心头不由得泛起一阵阵的闲愁,而清秋的山色却又引发诗人的闲情逸致,诗人借景生...

查看详情>>
7

孟浩然的经典代表作《早寒江上有怀》,这是一首什么诗?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的这两句诗直白的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在李白尚未成名之前,孟浩然已名动天下,但是他俩一见如故,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成为唐代诗坛的一段佳话。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造诣非凡。他出生于襄阳的书香之家,少年时便显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诗文俱佳,名气也越来越大,此时的孟浩然对仕途并不感兴趣,而是选择与好友张子容隐居于鹿门山。

但是这样的隐居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多,公元712年冬,好友张子容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不久之后,孟浩然也离开了鹿门山,开始了他了游历生涯,漫游江南各地,广结天下名士。

孟浩然喜欢过隐逸的生活,但他在四十岁时,却选择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现实是残酷的,孟浩然的第一次科考以落第而告终,但他并未放弃求仕。四十六岁的孟浩然再一次前往长安求仕,结果不理想,也未求得一官半职。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早年求隐,淡泊名利,晚年求仕。已过不惑之年的孟浩然为什么有着强烈的求仕愿望?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生活贫苦所迫,希望改善生活,孟浩然晚年过得很苦,杜甫有诗写道:“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寒冷的冬夜,靠的是粗布短衣御寒,甚至连被子都没有。

其二是因为生命的失落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四十岁时,孟浩然或许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他已不再年轻,却没有建立一番功业,甚至感到一事无成。

孟浩然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佳作,这首《早寒江上有怀》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亦入选《唐诗三百首》,整首诗浑然天成,最后两句更是妙绝古今,堪称千古名句。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抒情诗,情真意切,漂泊在外的孟浩然,看到眼前的景物,有感而发,勾起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无论走得有多远,时间有多久,故乡却难以割舍,是人心中最深的牵挂,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萧瑟,通过对秋天典型景象的描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淮南子》中写道:“木叶落,长年悲”,诗人见此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悲从心来;大雁在诗词中代表书信,我们常说鸿雁传书,大雁南来北往,往返故乡,故亦成为游子思念故乡的象征,韦应物在《闻雁》中写道:“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语言平淡,但却耐人寻味,尤其是“我家”二字直白亲切,含蓄地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的家乡在“襄水”边,风景优美,而此时的他在长江下游地区,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更为感人,可以说是前两句诗情感的递进。在外漂泊久了,思念的泪水已流尽了,这个“尽”字写出了客居...

查看详情>>
8

孟浩然的抒情代表作《秋宵月下有怀》赏析,清冷的情思动人心弦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抒情诗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而在抒情诗中,望月思乡绝对是诗人最常用的题材和最普遍的感情。无论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不令后人慨叹。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秋宵月下有怀》,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很动人的一首抒情诗。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以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为主。这首诗便是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写了他在异乡中秋之夜望月所引发的思乡怀亲之情。

古典诗歌中望月思乡的抒情诗浩如烟海,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则是其中的一篇佳作。它被世人传咏至今的原因,不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般直白和热情,也不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般狂放和豪迈,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动人心弦。尤其最后10字,最为后人所慨叹。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首联“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以他诗歌惯有的特色,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了一幅孤清明月图。只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寂静的将自己的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种淡如水的关怀,既凸显了明月的孤高而清净,也寄寓了此时月光下孟浩然孤清的心境。

颔联“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意思是说,在孤清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则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寒鹊的彷徨,与飞萤的坚定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孟浩然正如这里所形容的寒鹊一样,在他人欢聚的夜晚里,却始终不知何去何从,只得彷徨徘徊。

颈联“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则是对孤清意境的加深,即在孟浩然的庭院里,只剩下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而邻居那边却传来清晰急促的夜杵声。“杵”,舂米、捣衣用的棒槌,这里用作动词,指捣衣。同样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孟浩然的形单影只,以及他内心的孤寂。

尾联“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中秋合家欢聚的日子里,我与家乡相隔遥远,又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我只能惆怅地望着与家乡同样的月亮,久久站立,望了又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孟浩然写得平淡,但是含蓄深远。试问中秋之夜,与他一样孤单只影远望的人又有多少呢?

综观孟浩然的这首诗,他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孤清月夜图。正是这种独特意境的构造,让这首诗极具艺术感染力,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听到他的叹息。总的来说,孟浩然在中秋之夜写下的这首很动人的抒情诗,即使过去了千年之久,也依然能令世人慨叹。


查看详情>>
9

孟浩然经典的五言代表作《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字里行间包含的深挚感情,扣人心弦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无论是《春晓》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是《过故人庄》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亦或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总能写出精妙绝伦的五言短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诚如杜甫所言“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便是孟浩然很经典的一首五言绝句。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孟浩然去洛阳寻访故人袁拾遗,却没有见到的状况下所作的一首诗。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在情感上也未着一字,但是字里行间包含的深挚感情,却扣人心弦。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首先,诗的前两句“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便完全点出了题目。“洛阳”指孟浩然所前往的地点,也就是题目的“洛中”。“才子”指的便是袁拾遗,暗用了潘岳《西征赋》中“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江岭”即大庾岭,过了大庾岭便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多数被流放于此。“流人”便是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由此可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去洛阳寻访才子袁拾遗,没想到他却被流放到了江岭。从孟浩然这里的“江岭”与“洛阳”相对、“才子”与“流人”相对,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袁拾遗的景仰之深。但这样一位可与贾谊相比的才子,却落到了一个被流放的境地,可见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以及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

然后,诗的后两句“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它的意思是说,我听说江岭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呢?古代大庚岭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总是早开。早开的梅花固然令人喜爱,洛阳的春天固然也来得较迟,但是岭外的春光再早,它也没有故乡洛阳的春光美好呀。

孟浩然在这里没有直接表露自己对挚友的怀念之意,但是深挚的感情却早已通过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了。一个“何如”,可以说将他的友人被流放后生活处境的艰难描绘的淋漓尽致。而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使人留恋,不仅因为它是袁拾遗的故乡,还因为有孟浩然这样的友人在。这两句诗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情韵丰富,是孟浩然技艺水平高超的凸显。

综观孟浩然的这首诗,无疑包含了他复杂的情感,从前两句中的不平,到后两句中的怀念,没有明显的语言表露,其中的深情却在相隔千山万水的南北之间弥散开来,千年来令不少读者扣人心弦。虽然孟浩然的诗,以山水田园见长,但是通过这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可见他抒起情来也是信手拈来。总的来说,孟浩然去洛阳寻访故人,写下一首诗,短短20字便扣人心弦。


查看详情>>
10

孟浩然的代表作《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诗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孟浩然代表作
孟浩然古诗大全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田园山水诗人,他倾尽全力写景抒情,一生留下了二百余首田园山水作品,就连诗佛王维也自叹不如,杜甫评价孟浩然的诗:句句尽堪传。

这年秋季,天气晴朗,隐居故里的孟浩然不甘寂寞,他登上了离家十余里的汉皋山。这座山栽种了很多兰花,自然风景秀美。他没有旅伴,期间思绪万千,开始吟诗唱曲。

文人写诗惯用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手法,秋色秋景绝美,令人陶醉,而作者准备抒发怎样的感情呢?孟浩然想起他的友人张五,那就写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吧。一个独处的人总是喜欢天马行空,思绪万千,然而考虑自己的前途命运一定是主题,即使登临山顶欣赏风景,即使思念好友,也会回忆自己以往的经历,思考自己的前途。

我们首先来欣赏田园山水诗人孟浩然的这首被录入《唐诗三百首》的五言古诗《秋登兰山寄张五》。张五何许人也?他是一位旅行者,但又喜欢读书,他与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好友。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孟浩然绝大部分作品是五言短篇。这首诗的题目是思念好友,然而大部分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发个人情感,只在最后期盼好友重逢。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秋景,然而也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哀叹。作者隐居在北山,他的好友张五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隐居生活很孤寂,他们只能自娱自乐。登上了山顶远望,作者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命运。孟浩然其实一直想入仕为官,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他通过呈送干谒诗期望引荐,虽才高八斗却未能如愿。

孟浩然有很多好友,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他们都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而且他们都已入朝为官,独有孟浩然像脱离队伍的孤雁,只能隐居在故乡默默哀叹。

中间四句开始追昔抚今。天色已近黄昏,清秋的山景已经开始渐渐朦胧。他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他是一个有才有志之人,他也很努力,但是却没有好运。其实他很清楚,他写过“不才明主弃”的诗句,得罪唐玄宗,也断送了前程。他的仕途已经被彻底堵死了。但他没有绝望,那清秋的山水让他兴致勃发。这时候他看到了劳作一天的山村居民,看到他们走过沙滩在渡口歇息。那种悠闲自得、从容不迫的状态感染了作者。想一想他们,有必要为前途担忧吗?

最后四句是对自己现状的释怀。看到远方的树林,作者想起了荠菜。荠菜是一种生长于田野和庭院的新鲜蔬菜,很受普通百姓喜爱,作者觉得做个普通人也不错。作者又俯视江畔的沙洲,他想起了弯月。月亮象征着幸福和吉祥,也象征着新生的时光。作者完全释然了,既然无法入仕为官,就做一个自得其乐的耕田人吧。

读到此处,其实诗意已尽,然而作者需要给题目有个交代,就说出了对好友的期盼,赶紧拿酒过来同饮共度重阳节。好友和他都是隐士,作者也有惺惺相惜的意思。

孟浩然的命运让人叹息。他有入仕为官的抱负,却终生不得志,这种郁闷也体现在他的很多诗歌作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