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电视剧里赵高是太监,但其实他才华横溢能文能武
在不少历史电视剧中,赵高被刻画成了一名宦官。其实,赵高并不是太监,他非但没有被阉,而且才华出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之所有会有赵高是宦官的说法流传,是因为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赵高乃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一直被不少人认为是宦阉的依据。
不过,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中对宦人的解释,原来在秦汉时代,“宦”并非太监,而是指在宫中内廷任职的人。相当于始皇帝的贴身近侍。而宦籍,其实也是用来登录出入皇宫的登记薄。
秦汉时代,男人去势后被称为阉人,在宫中任职的被称为宦阉,这个定义非常明确。所以,《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的赵高乃宦人,说的是赵高乃始皇身边的近臣,这也与历史上赵高的官职吻合。
始皇帝崇尚依法治国,所以秦朝学律法者很受欢迎,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好找工作。赵高投始皇帝所好,苦学律法,并且出了一本律法著作《爱历》。再者,赵高天赋聪颖,博闻强记,所以很快就被始皇帝所看重,任命他为中车府令。
中车府令这个官职,就符合赵高是宦人——始皇身边的近臣这一说法。
秦朝时的中车府令,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始皇帝的秘书和司机。能被始皇帝看重,并任命为中车府令这个官职的赵高,不仅需要有学识上的才华,而且还需要孔武有力——万一始皇帝遇刺,需要赵高这个近臣为他挡刀擒贼。
当时,与赵高同时被始皇帝看好的人还有蒙恬。蒙恬被始皇帝安排为长子扶苏的老师,赵高则担任了次子胡亥的老师,由此可见,赵高后来能够指鹿为马、权倾朝野并非侥幸,而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干。关于后人对赵高的评价,虽然更多的是十恶不赦的奸臣,但是赵高还是有值得认可的一面。所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能对赵高刮目相看,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了。在你们眼里,是怎样评价赵高这个人的呢?
查看详情>>与“电视剧里赵高是太监,但其实他才华横溢能文能武”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说“千古奸臣”是给予“太监”赵高的最好评价?
赵高这个人物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沙丘政变”、“指鹿为马”、“望夷宮政变”等等大事件,给人的感觉就是赵高这个太监歹毒、凶残、心机很重。
赵高的出现,的确加速了秦王朝的崩塌。但唯独一点,很多历史学家们也都纷纷考证,赵高不是太监,而是文武全才!何以得出这个观点?
首先,赵高在秦始皇在位之时,担任的职务是什么?中车府令!由此可见,赵高的骑术在秦国绝对是顶级的。而且,赵高的书法仅次于秦相李斯,文采也是斐然,更精通律法,且正是靠这些技艺和他圆滑的为人出事,才能让原本布衣的他平步青云,到达秦国政权的最顶点。始皇帝甚至派赵高去做二皇子胡亥的老师。试想,始皇帝嬴政是何等聪明之人,纵然胡亥再不中用,好歹也是皇子,给他选的老师,肯定在秦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而赵高能够胜任此一职位,也是佐证赵高文武全才的缩影。
但为什么大家都说赵高是太监呢?原因其实有两点:第一,史书上记载赵高是宦臣;第二,是赵高兄弟生于隐宫。
明朝末年,宦官专政,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所以后世记载史书者,对宦官绝对是深恶痛绝,而明清时期的宦官的确指的是太监。可秦朝与明清时期不同,秦朝的宦臣指的并非太监,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出仕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再者,赵高有是亲女儿和女婿的,他的女婿和弟弟赵成都参加过谋杀秦二世胡亥的望夷宮政变,所以,赵高不可能是太监。
另外,根据《史记·蒙恬列传》里记载,赵高兄弟生于隐宫。在秦朝的等级身分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其身分也叫隐官,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刑满释放人员,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帝国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分也同于普通庶民。赵高的父亲,大概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秦是注重世业的国家,子承父业、以吏为师成了帝国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文法的道路入仕,成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都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密切相关。
所以,赵高不是太监,而是文武全才。可即使如此,也掩盖不了他在始皇帝死后弄权专政,让辛苦建立的秦王朝在短短数十年内崩塌殆尽。其迫害公子扶苏,大将蒙恬,丞相李斯,杀死二世胡亥,排挤大将章邯等事迹,皆是没有争议的事实。“千古奸臣”,正是历史给予赵高的最终评价!
赵高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祸国殃民的太监做了哪些事
历史能够记住赵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他同大秦帝国的灭亡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至于说他本身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这似乎不被人们关心。
秦帝国的崩塌事实上就是他和刘邦、项羽联合导致的,不同的是项羽和刘邦从外面对秦帝国进行打压,赵高是从内部瓦解了秦朝。
指鹿为马、计杀扶苏、陷害李斯、除掉胡亥,陷年轻的秦帝国于水深火热之中,都是赵高一手操办的好事。
从汉开始,历朝历代好像都有太监的身影,并且他们还对国家的走势影响很大。譬如,东汉末期是宦官和士大夫、外戚之间相互围殴,三方势力互相折腾,最终东汉末年分三国。唐朝中后期,也是宦官乱政,导致唐帝国退出历史舞台。总之,一提到祸国殃民,大家就会想肯定又是太监惹的祸。
而在我们的记忆中,赵高好像也一直是个太监,但时期并非如此,这只是我们对他的一个误解。司马迁并没有为赵高立传,《史记》中对赵高的描写只有寥寥几句,正是这寥寥数句话引发了大家对赵高身世的误解。《史记》中说赵高为"宦人",有"宦籍"。"宦人"和"宦官"仅一字之差,因此部分人就把这处记载当成赵高是宦官的依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中记载,"宦人"是在宫中工作的人,是侍奉在皇帝身边的人,而"宦籍"是出入皇宫的通行证。
所以,不论是"宦人"、"隐宫"还是"隐官",都不能说明赵高是宦官。
人们对历史文献记载的误解使赵高开始带上了"太监"的帽子。其实"官宦世家"中的"官宦"是两个概念,"官"是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干部,工资由国家发放。
"宦"指私人幕僚,凡是为私人工作的都叫"宦官"。古代官员都会养一些私人智囊,专门给自己出谋划策。这种人也叫"师爷"、"门客",他们由私人供养,例如县官手下的师爷,他的工资是县官自己掏腰包,国家不管。古人说"官宦之家"就是指国家干部和私人幕僚的合称,他们的地位比在农田里干活的贱民奴隶要高很多,自然"官宦"都很受人尊敬。
《史记》明确记载,赵高有女儿,并且当了秦朝丞相,最后还逼迫子婴退位,想要当皇帝,因此赵高就是个健全男人。到了汉朝以后"宦官"才成为阉人的专称。而赵高所处的时代,"宦官"并不专指太监。不过这也表明几千年来国人对于赵高一流的憎恨。
查看详情>>与“赵高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祸国殃民的太监做了哪些事”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赵高能将王朝掌控得死死的?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太监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秦朝,说到秦朝大家熟悉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是当时有名的皇帝,同时第一位自称自己是皇帝的人,当然了,关于秦始皇很多人也是在说,秦始皇是当时有名的暴君,而且,秦始皇的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秦朝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大臣或者是说奸臣的,为什么当时的赵高为什么能主宰秦朝命运?赵高真的只是一个太监吗?一起来看看!
赵高是秦朝历史上绝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得始皇信任,始皇去世后扶持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后又杀胡亥立子婴。毫不夸张的说,秦始皇死之后的秦朝命运是掌握在赵高手中。
赵高真的只是一个太监吗?他的能力有这么大?赵高是太监的说法,一直都存疑。毕竟在当时,在宫中当差之人皆称为“宦”。所以以此来判断赵高是个太监并不正确。而且就算他是个太监,也是位坐到丞相位置的太监。
赵高出身低微,但却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因为父亲犯罪而家族沦落。“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始皇看赵高为人勤奋,又懂得秦朝法律,所以对他颇为看重,还让他教授公子胡亥断案。赵高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两人的信任。甚至有次他犯了错,依照法律应该处以死刑,但是始皇却宽恕了他,并让他官复原职。如果当时依照法律处死了他,秦朝是否还会传二世而亡呢?公元前210年,年逾半百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病倒了。病情来势汹汹,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秦始皇大概意识到自己是度不过死劫了。继承人选还没有确立,秦始皇最后时日需得选择将帝国交给谁。虽然胡亥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但是他也知道胡亥不能托起帝国重任。而长子扶苏,虽然先前与自己有过争吵,但“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又有蒙恬在一旁辅导,足以胜任。于是秦始皇叫来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交给扶苏。赵高与胡亥交好,与扶苏不是一路人,所以他选择了将诏书按下,暗中思考如何扶持胡亥上位。
丞相李斯,跟随秦始皇建立功业。如果要扶持胡亥上位,就必须得到李斯的支持,于是赵高暗中去找李斯。李斯最开始不答应,但是赵高抓住他微末出头,不愿意放弃相位的弱点,说如果扶苏上位,自然任用信任的蒙恬为相,到时候哪里有你的位置呢?李斯被说服,于是两人改诏书,扶苏被假诏所骗,最后拔剑自杀,胡亥得以继位,是为秦二世。胡亥上位之后,赵高更得重用。秦二世胡作非为,大肆增加劳役,只顾享乐不顾朝政。又担心自己皇位来路不正,受到威胁。赵高于是趁机提出以株连的办法,处置反对者。借着这个机会,赵高大肆打压异己,专权擅政。秦王朝以严法治天下,早在始皇之时就已经出现问题。只不过秦始皇威名赫赫,无人敢反抗。二世加剧暴政,各地受苦百姓,纷纷起兵反抗,起义愈演愈烈。李斯急得跳脚,多次求见二世都被拒。赵高这个时候还有空争权,暗中诬陷李斯儿子放过同乡起义者,使得李斯被杀,自己上位为丞相。
刘邦征战天下的时候,为了能进入咸阳,曾暗中派人沟通赵高。请求赵高与自己联合,事后少不了他的好处。但...
查看详情>>与“为什么赵高能将王朝掌控得死死的?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太监吗”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赵高是一代奸臣,他的身份是太监吗?
赵高一提到,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个“指鹿为马”,“沙丘政变”的宦官,给人留下了一个歹毒,凶残的形象,不可否认的是,赵高的出现加速了秦王朝的崩塌,但是赵高到底是不是一个太监呢?很多史学家对此产生了质疑,他们纷纷考证,赵高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
第一,赵高在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担任了“中车府令”,这个官职在当时是管理皇上车舆和玺印的,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兼司机,由此可见,赵高的骑术在大秦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且赵高的书法仅次于丞相李斯,更加精通于律法。他正是靠这些技艺和他的圆滑行事风格,让他从一布衣走向了权倾朝野的道路。秦始皇更是派他作为秦二世的老师,秦始皇选的老师肯定是帝国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也是证明赵高是文武全才的佐证。
那么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赵高是太监呢?第一史书中记载赵高是宦臣,第二赵高生于隐宫。
但是根据最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中“宦”的意思是在宫廷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就是相当于亲近侍卫和太监是两码事,当时的“阉人”定义很清楚就是他家熟悉的太监。此外赵高兄弟生于隐宫,似乎也在说赵高是一个太监,隐宫一词大家可能不熟悉,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人士,借题发挥故意将隐宫的宫解释为宫刑,一直流传到唐代,赵高是太监渐渐的在人们心中慢慢固化了。但是还是在张家山汉墓中,隐宫的意思就是城古代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和宫刑没有关系。
即使赵高不是太监,但是也掩盖不了他在始皇帝死后的,专政迫害扶苏,蒙恬,李斯等等帝国的人才。最没有争议的是赵高是一代奸臣。
历史上的赵高一直被认为是个太监,事实上赵高并不是一个宦官。《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官的重要原因。然而,研究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就会知道,"宦”其实就是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的人,相当于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其实就是登记出入宫门的小册子。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太监的含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赵高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赵高,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并非太监),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病倒。秦始皇感觉自己大限将到,他想立长子扶苏,于是招来赵高,但赵高想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二世胡亥为帝,他假意允诺了嬴政,暗中扣了遗诏。最后与丞相李斯密谋,拟定了假召书,立了胡亥为帝,又设计令扶苏自裁!赵高开始了真正的翻云覆雨,只手遮天!先拿蒙氏兄弟开刀,又密谋杀掉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将十名公主碾死于杜邮。又杀掉了不少直言进谏的大臣。随着权利的不断扩大,赵高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又看上了丞相之位,设计杀害了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几乎成了太上皇,就有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指鹿为马的典故。
当陈胜,...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的赵高是一代奸臣,他的身份是太监吗?”相关的文章
赵高宦官还是太监?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
说起秦朝,总绕不过一个人——赵高。史书大多认为赵高设计、参与了胡亥的“篡位”,是公子扶苏之死的幕后帮凶。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对赵高的“指控”,是陈胜、项羽等人的“诬陷”,目的是为反秦提供法理依据——我们不是为了造反,是拨乱反正,为扶苏报仇。
我认为,这种争论不会有结局,因为谁也拿不出关键证据(仅有史记记载可不够),关于赵高是否矫诏不是本文探讨的内容,今天我们以赵高的身份,来聊聊宦官、阉人、太监的关系。
关于赵高的来历,《史记·蒙恬列传》中,称“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这段记载有两个意思:
一、赵高是诸赵远属,即赵国宗室留居秦国之人,或从赵国逃亡而来,或是赵国质子的后代。
二、赵高的母亲被判了刑,是赵高兄弟几个自出生之后,身份地位低下的原因。
赵高因为本身雄武有力,外加熟悉秦律被嬴政看重,任命为中车府令,赵高的崛起便源于此。嬴政对赵高的重用,也许有“同为质子”的怜悯。
我们知道,嬴政幼年成长于赵国邯郸,他的父亲子楚以秦国质子的身份,“客居”赵国。秦国打赵国越狠,嬴政的生活越惨,成天担惊受怕不说,还会受到赵人欺负,毕竟秦赵开战,很可能拿质子开刀。
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嬴政对赵高灵验祥康,除了他的才学,便是他质子后代的的身份。赵高曾触犯秦法,被蒙恬判处死刑。秦始皇以“高之敦於事也”为由,不仅赦免了赵高的罪,还恢复其官职爵位,可见赵高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
现在的争论点是赵高究竟是不是阉人,对其宦者的身份没有异议,因为宦官在秦汉以前,不是阉人的专指。对于赵高是不是阉人,我们得先了解下“宦”这个词。
宦上有“宝盖头”,代表房屋、宫殿,下从臣。最初指的是宫室内的奴隶,即臣在宫室,后来指君主的仆从,逐渐引申为官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宦。
宦官则变成了一个职位,指的是宫中服侍君主、王族的仆从。哪怕是君王仆从,身份也不会太高,这符合赵高“世世卑贱”的说法。
秦二世时期,李斯与赵高争权,向二世打小报告,胡亥以“夫高,故宦人也”来反驳李斯。胡亥的意思是赵高很早服侍自己,自以为了解其为人秉性,这样的人不能被信任重用,还有什么可以信任?
胡亥以远疏亲近来作为重用赵高的理由,坐实赵高宦者的身份,却没有说赵高是阉人。
太史公替李陵辩罪,被汉武帝判处腐刑,他在《报任安书》中提到“宦竖”一词,指的是阉人宦官。史记中没有赵高和宦竖的关系,赵高仅仅被称为“宦人”,毕竟宦人可以是阉人,也可以是正常人。
宦官也就是皇宫内仆从全部用阉人,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后汉书·宦者传》“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说明东汉以前有正常人为宦官的例子,甚至不少。
历朝历代,提到秦朝灭亡的原因,有秦法残酷、二世昏庸、残暴不仁、穷奢极欲等等,却没有说过秦朝有赵高阉人之祸。东汉则有“亡于阉人”的说法。
还有一些辅证,比如赵高有女婿,当然赵高的女儿可以是领养的,也可能是成为“阉人”前生的,这个证据不是很充分。...
查看详情>>与“赵高宦官还是太监?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人们说赵高是太监?《史记》中关于赵高的记载是错误的吗
赵高不是太监?为什么一直以来大家认为赵高是太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赵高究竟是不是太监?很多人受到《神话》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可能都以为历史上的赵高就是一个太监,的确,很多古籍当中也记载了,赵高身为一名宦官的事实,可是,宦官就完全等同于太监吗?我们现代意义理解上的太监,其实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也就是说,真正被阉割成为太监的,至少也要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赵高是秦朝人,他怎么会是一个太监呢?
赵高是个太监这种说法,大概已经流行了上千年,但是,这绝对是个以讹传讹的错误。
这个错误来源于人们对《史记》中关于赵高两点记载的误读,一是赵高兄弟皆生于“隐宫”;二是赵高属于“宦人”,隶属于“宦籍”。
司马迁的记述没有错误,问题是后世的一些不学无术的家伙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硬是将“隐宫”误读为赵高兄弟都受过宫刑。因为受宫刑后要先在密闭的“蚕室”里呆一段日子,避免破伤风等并发症,于是乎,这些半吊子学者认为这意味着“隐”字,再和后面的“宫”字一联系,就得出了“隐宫”即是受宫刑的荒谬结论。
事实上在当时,“隐宫”既是指另外一种特殊的地方,类似于我国上一世纪曾经存在的劳改农场,同时,也代指劳改就业人员。这些人是身份低于一般平民,略高于奴隶的贱民。
《秦始皇本纪》记述修建阿房宫时役使“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就是说使用劳改就业人员和服刑囚犯七十余万人。
如果说隐宫就是宫刑,那麻烦了,制造数以十万计的太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专业阉人的净身医师呀?再说,以太监的身板能干得了那么重的活计吗?
《蒙恬列传》如是记载:“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也就是说,赵高兄弟出生于隐宫,是因为他母亲犯了罪,后来成为劳改就业人员。
按照秦国的严苛法律,赵高兄弟一出生就被划为了另类,即劳改就业人员家属,也叫做“隐宫”,和太监毫无关系。
这可不是小编瞎说,有上世纪出土的《睡虎地云梦秦简》与《张家山汉简》所记载的秦代律令为证,并有好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
二十世纪著名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再者说,“宫”与“官”在古代本就是通假字,只是不常见用而已。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载明:“司寇、隶臣妾无城旦、舂、鬼薪、白粲罪以上,而吏故为不直及失刑之,皆以为隐官。”所谓的隐官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劳改犯一般。“隐宫”的问题厘清了,下面再说“宦人”、“宦籍”。
“宦”是个会意字,其结构上为宅字头,下为臣字脚,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宅中奴仆,亦可简称“宅奴”。谁的宅奴?当然是人的宅奴。因而,宦的本义就是为人奴仆。
《国语·越语》记载越王勾践“与范蠡入宦于吴。”其意就是说,勾践与范蠡到吴国去为吴王做奴仆。后来,“宦”逐渐引申变化为官、做官、学做官、太监等词义。
然而,秦汉时期的宦人(亦称宦者、宦官)可不是后世意义上的专指太监...
查看详情>>与“为什么人们说赵高是太监?《史记》中关于赵高的记载是错误的吗”相关的文章
赵高是太监吗?看看别人对他的称呼就明白了
如果不是赵高假传秦始皇遗命,公子扶苏继承帝位,秦朝即便不可能千秋万代,但再传个几代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不是赵高带坏秦二世,杀伐功臣、诛戮宗室,秦军也不会长城自坏,不堪一击;如果不是赵高指鹿为马,逼死秦二世,也许秦朝还有一点点希望,退守关中后与项羽和其他诸侯王划分天下也未可知。
秦朝的灭亡与赵高有着莫大关系,而赵高历来也被视为奸臣的代表,后人骂赵高的时候都会说这个“死太监”如何如何。不过近年来为赵高说项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当然,不是给他“平反”,而是说清楚他的身份,说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太监。
司马迁出于对赵高的鄙视,所以没有在《史记》中给他单独列传,不过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中也有不少关于赵高的描写。然而这些描写中没有任何一点说明赵高是宦官(太监)的,为何后世会说他是太监呢?这可能是由于赵高担任过“中车府令”一职的缘故,赵高本是秦国的宗室远亲,大概在二十三岁左右开始担任官职,之后被秦始皇看中,升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同各类车府令一样,官秩六百石,以级别而论,只算是中级官吏,不过由于他是宫中禁内的车府令,职务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职位至关紧要,所以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而后世学者认为当时的官职称呼应该是“车府令”,赵高的官职前加了个“中”字,说明他是个“中人”,即太监。但是近代又有考古发现"中车府丞"的官职,也就是说确实有在官职前加“中”的这种称呼,而这种称呼未必就是对宦官的称呼。
关于赵高是太监的证据看起来不是很强有力,关于他不是太监的证据就很多了,比如《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曾说过:“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这里刘向说不应该只信用同姓之人,但完全没有说不该信用宦官。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段记载: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赵高还有女婿,如果他是宦官,估计司马迁要写他的养女的丈夫了,但完全没有。
综上所述,赵高根本就不是个太监。连女儿都有了,还没有任何典籍说过他是宦官,后来反而把他传成了宦官,可能是大家对他太憎恶的原因,非要让他肉体与精神的不完整相对应才能解恨吧。
查看详情>>与“赵高是太监吗?看看别人对他的称呼就明白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