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伯虎诗集大全

发布时间:2020-07-15
1

唐伯虎著名的一首诗《把酒对月歌》,赤裸裸地向偶像致敬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在中国诗坛上,李白的地位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以瑰丽出奇的想象力,吟诵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经典之作。其中有一首《把酒问月》非常著名,这是李白应友人贾淳之邀而写的,全诗开头一句就惊艳了世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当然,全诗之中,还有许多名句,比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的。又比如“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豪情万丈,更是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呼应。其中名气最大的,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这首词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它深受李白的影响,特别是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受此影响的又何止苏轼!在明朝时,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同样借此诗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与苏轼的略带含蓄不同,唐伯虎则直抒胸臆,赤裸裸地向偶像致敬: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这首诗明显分为三层意思,我们可以一层层和大家一同学习。第一层意思是在前六句之中,“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指的是在李白之前就有明月,然而只有李白的诗中才能题写。其实,在李白之前,写出明月的诗人又何止千千万万,只不过在唐伯虎的心中,李白才将明月题写的最好。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这是诗人进一步表达对于偶像得崇敬,他认为李白与月亮已经密不可分了,即使他已经去世,人们看到天上月亮的阴晴圆缺,就不由自主想起了他。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的表面上是说今人依然在吟唱李白的《把酒问月》,然而明月却还像李白当年时那样。很显然,这就是引用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含义深刻的诗句。

在中间四句之中,唐伯虎表达了向李白学习的心愿。“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的意思是我学着李白对月饮酒而歌,然而月亮和李白怎么能够知道?此诗,唐伯虎流露出恨不能与李白同时代的遗憾之情。“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在这句中,唐伯虎是学着李白饮酒作诗。

在这四句之中,唐伯虎既表达了对于前辈的尊敬,但也表现得不卑不亢。同时,他的眼中只有明月和李白,似乎也在暗示对于其他诗人不屑一顾,对于同时代的诗人,更是有着天然的优越感,这也许就是才子的傲气。

后六句就是唐伯虎对于未来的感慨,“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是他的自信和坚毅,表达了自己虽然天赋不高,但一定也不会畏惧流言蜚语,更不会害怕道路的曲折。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是引用了李白当年的典故,诗人再次表达了向偶像看齐的决心,他不攀附权贵,视功名利禄为粪土。这和最后两句“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是遥相呼应的。

唐伯虎在科举含冤之后,虽然一度沉沦,甚至放浪形骸,但最终还是走出了阴...

查看详情>>
2

唐伯虎的经典名诗《花下酌酒歌》赏析,再长的岁月,也无法抚平心中的伤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唐伯虎最伤感的一首诗,天台倾倒理想一万丈 少年何惧岁月长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府吴中人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伯虎曾少年出仕,后因牵涉科考弊案,被革去功名,终生落魄不得志,所以他的诗中更多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伤感之情,这首《花下酌酒歌》便是其中之一。当诗人心中一万丈的理想天台倾倒,即使再长的岁月,恐怕也无法抚平唐伯虎心中的那道伤痕吧!

花下酌酒歌

唐寅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在花前自斟自饮,放声高歌。想到了人生在世,九十年的光阴消失得快得如同织布梭的一掷。花枝上的花朵能盛开几天?人生于世,又能有多长的寿命呢!好看的花朵难以种植,而且开得时间很短,青年时期容易逝去,再也不会回来。人生在世,如若不及时行乐,连花也会嘲笑人的痴呆。

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诗,全文气势酣畅,列如贯珠,又似瀑布飞泉急涌,给人一种奔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通读全诗歌,一气呵成却又分门别类,主旨思想节节推进。诗的开头,“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唐伯虎写到了人人都喜欢繁花似锦的春天,但春天仅短短九十天,如飞速投掷的梭子般,一晃而去不复返。因此对花饮酒时感慨到“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枝上的花开不长久,世上的人生也同样地短促,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回味人生而发出的深沉的感慨之音!

接下来,“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花与人一样都衰老得很快。昨天的花不再是有今天的鲜艳,今天的花也很快就将凋谢了,化作地上的秋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去年看花,今年看花,同样是一个人,但今年的人比之去年已是衰老了。今日来看花的人明日不一定能再来,而今年此花开了,明年也不一定能再开。唐伯虎在掺合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后更是写尽了世事难料,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是啊,人生在世,好花不长开,少年不重来,所以便只能“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罢了。最后这句诗,更像是诗人内心的情感迸发点,是唐伯虎内心的情绪写照,也是本诗的经典之处。


查看详情>>
3

唐伯虎的一首经典诗句,唐伯虎的《我爱秋香》是巧合?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唐伯虎,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这个毫无疑问;他善于作画、书法、吟诗,这个也没毛病;他放荡不羁,视富贵如浮云,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但如果说,唐伯虎“风流”,则不是太恰当。史书只记载了,唐伯虎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的故事。后来,他大部分时间,与桃花为伴,穷困潦倒,卖字画换酒钱;就更谈不上风流了。

唐伯虎最为人称道的故事是:“唐伯虎点秋香”,“唐解元一笑姻缘”,“秋香姐三笑留情”。以上虽为三种说法,但讲的都是唐伯虎和秋香相好的故事。他俩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传为佳话;但他俩的故事纯属虚构。

唐伯虎一生共娶了三任妻子:第一个是徐氏,早没;第二个是何氏,夫妻不和,分手;第三个是沈九娘。所以,可以肯定,唐伯虎没有一个叫“秋香”的妻子。

秋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叫林奴儿,号秋香。林奴儿早年家道败落,坠入金陵青楼,后又从良。林奴儿生于1450年,唐伯虎生于1470年,两人相差20岁;所以唐伯虎和秋香从年龄上来看,几乎不会来电。倒是唐伯虎的绘画老师沈周,曾经教过秋香画画;还为秋香画过一幅丹青,写过一首词。唐伯虎的好友,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过秋香的扇面;曾题诗一首:“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这首诗,是祝枝山对秋香的赞美和仰慕之情。秋香的扇面估计是这首诗:“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这首诗是秋香从良后,有人还想叙旧情;秋香在扇面上写了首诗,婉拒此人。

唐伯虎比较亲密的两个人,沈周和祝枝山,都和秋香有过一定的关系。由此,可以断定,唐伯虎一定是知道秋香这个人的。至于唐伯虎和秋香,见没见过面,则不得而知。

最让人觉得“蹊跷”的是,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藏头诗《我爱秋香》,如下:

《我爱秋香》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伯虎的这首诗,如果说是有意,那么唐伯虎一定表达的是对秋香的爱慕之情。如果说是无意,也很正常;全诗读起来很顺畅,无论情与景,水到渠成,也没任何凑字的痕迹。所以光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我们实在分辨不出来,唐伯虎是有意还是无意。

如果我们从人之常情来分析,唐伯虎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恃才傲物,放荡不羁;何苦为一个不相干的秋香做一首藏头诗?所以几乎可以断定,唐伯虎的这首诗,是无意为之,巧合而已。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那都是后来小说家、戏曲家、电视、电影的演绎。大家看着乐就行了。以上,才是唐伯虎和秋香真实的关系。


查看详情>>
4

唐伯虎经典的古诗词有哪些?有什么意思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一、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出自唐伯虎的《夜读》。译文:如果我的名字不能显重一时我就不死心,为此我起来挑亮油灯再读文章。

二、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出自明代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三、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出自唐伯虎的《醉诗》。这是感慨漂泊流浪的日子,没有一个红颜相知可以把心事倾诉,盼望有一天能够归还本土,见到思念的人,和她握手重欢,几杯混酒,浅酌慢饮,再诉衷肠。

四、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出自唐伯虎的《老少年》。人因为多忧多虑年轻而显苍老,花因为无忧无虑凋零前依旧那么艳,也不去计较什么年老年少了,只能暂且抛开那些愁烦的事情,把酒吟诗醉卧在花前了。淡淡的豪爽,淡淡的愁,表现了诗者乐观豪爽的性格,也暗藏了诗者郁不得志的无奈。

五、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出自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译文: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

六、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出自唐伯虎的《临终诗》。译文:人活在世上总离开的时候,死后去了地府也没什么,其实阳间和地府都差不多,就当作是在异地漂流吧。

七、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出自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查看详情>>
5

唐伯虎的经典诗句,因喝醉误把小姨当妻子,写诗一首解开误会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一提到唐伯虎,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才子、秋香、周星驰。然而事实上,除了有些“才华”外,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和我们想象中的差别却很大。首先是唐伯虎的出身,他并非是有钱人家的富二代、也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他的老爸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卖酒的小老板而已。其次是他的一生都很是悲愤和郁闷,也并非电影电视里那样的风流倜傥。

在他29岁参加会试的时候,因为徐霞客的祖父徐经考试作弊,而受到牵连的他被终生禁考。在断送了读书人的仕途之路后,中年潦倒的唐伯虎只得以卖文作画为生。

俱考证,唐伯虎一生娶过三个老婆,但这其中并没有发现那位“秋香”。反倒是后来那些多事的文人,由于他们太喜欢唐伯虎的诗文字画,就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在很多野史杂书里杜撰了些,关于他的一些爱情故事。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唐伯虎与小姨子互写打油诗”的有趣故事

话说,唐伯虎有才是真,爱好喝酒也不假。一天他和老婆回娘家,忍不住好酒好菜和丈母娘的热情,就多喝了几杯。醉酒后的他被妻子扶到卧室里休息,他也毫无斯文形象,便倒头就打起了呼噜。当他的小姨子路过卧室,听到隆隆的呼噜声后,不免就多朝卧室里多看了一眼。这一看,就发现姐夫唐伯虎身上盖的被子,给掉在了地上。于是她就蹑手蹑脚的走了过去,捡起被子,想给姐夫再盖上。正当她把被子盖在对方身上的时候,突然被唐伯虎拉住了衣服。她不曾想,自己的姐夫是这样的人。难得是想趁此无人之时,非礼自己不曾?她被吓得不轻,只得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挣脱了出来。

回到房中的她,就愤然写下了一首诗,放回唐伯虎的卧室门外。

好心给被盖,却来抓我衣。原道是君子,竟是赖皮。——可气,可气!

当唐伯虎一觉醒来,走出门外发现这首诗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事。他依稀记得,好像是有人来给自己盖被子。误以为是妻子,便不禁伸手去拉了一下。于是,为了化解小姨子的误会,唐伯虎也写下来一首诗:

酒醉烂如泥,怎分东与西。我道结发妻,谁知是小姨。——失礼,失礼!

此时,唐伯虎老婆走过来,看到自己老公和妹妹写的这两首诗,不但不气,反倒是哈哈的大笑了起来。他又把诗拿给了自己的母亲看,他母亲也觉得很有趣,就忍不住又作了一首诗:

丈夫拉妻衣,竟误拉小姨。怪我劝酒多,致其眼迷离。——莫疑,莫疑!

至此,一家人的误会,终于在开明老母亲的化解下,合合笑笑的解开了。


查看详情>>
6

唐伯虎著名的悼亡诗,成亲当日邻居的妻子就西去了,这可怎么办?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十分的深厚,不说别的,光是唐诗宋词,就已经足够很多人为之着迷了。开心时写一首诗词表达自己的开心,难过的时候可以写一首来记录一下,愤懑不被理解时也可以写一首来纾解心意。这些情况下的诗词就可以随意一些,不过有一种诗词却不能随便的写,一定要庄重,那就是悼亡诗。

自古有很多的诗人留下了无数的悼亡诗,读来字字伤心,凄凉婉转,让人难过不已。可是如果在办喜事的时候有人去世了,这样的悼亡诗又该怎么写呢?明朝有一家人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最后被唐伯虎机智的化解。

明朝时期,唐伯虎有一家邻居,这位邻居的妻子得了重病,花了很多钱,请来了很多的医生看病,可还是不能治愈,眼看着就要去世了。不过这户人家十分的迷信,于是病急乱投医,就请来了巫师。巫师在进行了所谓的驱鬼仪式之后,还和这位邻居说,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娶个媳妇,冲冲喜,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

唐伯虎的这位邻居也真的照做了,只是成亲当日,新媳妇的花轿刚刚进入家门,这位邻居的妻子就西去了。这一下不仅没有冲喜成功,还把红事变成了白事。满堂宾客不知道是给该哀伤的安慰这位邻居,还是笑着恭喜邻居的儿子。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个时候,和唐伯虎一起的一位朋友写了一副对联递给了唐伯虎,唐伯虎看来一下:婆停堂媳停堂婆媳停堂共伤堂,父哭妻子哭妻父子哭妻两空虚。看完之后,唐伯虎觉得太过悲凉,毕竟还有喜事在,应该有一点安慰。于是就把这幅对联收了起来。

这个时候有主事的人看到唐伯虎也在,于是就让唐伯虎说两句,好打破这个尴尬的气氛。唐伯虎也无法推脱,于是就想了一下,接着站起来说,自己不如为主人作一首诗,以表此刻的心情。唐伯虎可是有名的大才子,大家一听唐伯虎要作诗,那自然是赶忙同意了。

接着唐伯虎吟道:红灯银烛两辉煌,月老无常共举觞。今日逢凶偏化吉,一堂吊客贺新郎。

大家听完之后都称赞不已,这首诗确实很符合此刻的情况,而且还用未完成的红事来安慰丧妻的邻居,立刻让现场的氛围不那么的尴尬和凝重了,这件事也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查看详情>>
7

唐伯虎最著名的诗句《桃花庵》赏析,全诗读来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让人读来猛然清醒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一提到桃花就会想到古人的隐逸情怀,桃花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是在《诗经周南》之《桃夭》篇里。在这里是用桃花来表达自由奔放。直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出现,人们便更多的用桃花来表达隐逸情怀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唐伯虎的诗《桃花庵》,开篇的短短四行,就重复用了六个桃花,迅速的为读者画出了花的世界。把我们一开始就带入了设定的情景中,使我们好奇的想知道这位桃花仙子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桃花庵》

明代:唐寅(字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全诗没用任何华丽辞藻,没有任何典故,无一生僻字。这里就不给大家白话翻译了,全诗已经明白如话。

这首诗是唐伯虎在弘治十八年时创作的,距离唐伯虎科举被人诬陷已经六年了。唐伯虎先前中过解元,后来被人诬陷科场作弊,被革职查办了。在长期的现实磨练中,唐伯虎看穿了官场的真实。他明白了以自由换来的功名利禄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决定作为一名隐士。

在诗中那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唐伯虎以完全不在了,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面对生活痛过乐过,经过几年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最终选择隐逸,自己给自己办了一个桃花源。

全诗猛一看都是些花、桃、酒、醉这些字眼,但全诗读来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让人读来猛然清醒。整个诗描述的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富人贵族人的生活场景,一个是自己的清贫悠闲的生活场景。描述富人的生活场景,他只用了简单的”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几个词便描绘的淋淋尽致。

对于描述自己的生活场景,则是非常详尽。又是”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简单明了的描述,就把人们带入了醉卧花间的美景中。

开篇的短短四行,用了六个桃花,每每读来都让人拍案叫绝。唐伯虎的生活并非人人能看懂,于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最后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来结尾,余味深长。


查看详情>>
8

唐伯虎六首著名的诗句赏析,终其一生,怀才不遇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唐寅,字伯虎,明朝时期诗画双绝的风流才子。自古以来,江南地区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唐寅,便是其中一个。1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苏州府,入库读书。28岁,在乡试中拔得头筹,次年入京参加会试,却因“泄题案”受到牵连。从此以后,厌恶官场,自断仕途,归隐山林。终其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孤独而终。

学而优而仕,是大多数读书人的目标和归宿,尤其是在科举考试盛行的时代。唐寅的家中,经营着一家小酒馆,日子还算过得下去。父亲要唐寅读书,考取功名,唐寅就去做。天资聪颖的他,读书科考自然不在话下,读书之路,顺风顺水,直到入京参加会试。

由于受到作弊考生的牵连,唐寅的真才实学被埋没,还平白无故遭受了无妄之灾。或许,这本就是一场官场的暗斗,唐寅也只不过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经此一事之后,他再不想与官场有半点沾染,于是自断仕途,拒绝了一切做官的机会,一心归隐山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言志》

大事小事,人间事;大情小情,人间情。但凡身在红尘之中,就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断绝不了的情缘。你我是如此,唐寅也是如此。只不过,我等没有唐寅这般洒脱明了,就算明白,也做不到,就是做到,也做不好。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做痴呆半作聋。”——《警世》其一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风帆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警世》其二

人们总是把人生说的高深莫测,仔细想来,区区几十载,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过那几件,重要的人,也只有那几个,其他的皆是过眼云烟,只能看却留不住,又有什么好悲伤遗憾的呢?关于这些,唐寅看得倒是很真切,说得也是很明白,他把人的一生总结成一首诗,这样说道。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一世歌》

唐寅的诸多诗作中,我最爱这一首《桃花庵歌》。每当想起这首诗,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副场景。我想象中的唐寅,粗布大衣,不修边幅,手提一壶浊酒,醉卧桃花树下。清风一阵,桃花花落,纷纷扬扬。此醉猫见此情景,只是痴笑,笑罢,便依树睡去。自在风流,莫过如此吧!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查看详情>>
9

唐伯虎著名警示诗句两首,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看淡得失,笑傲红尘,曾创作了大量具有佛禅意趣的诗歌。唐寅佛禅诗的题材广泛,表现了他在佛禅思想影响下,其对自我、生命、社会的理解。唐寅在诗歌艺术方面,尤其是语言、思维方式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也有相当鲜明的个性特色,表现了他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下面这两首警世之作,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即使侥幸活到90岁,也会感叹,人生苦短,岁月如梭。作者认为,既然人算不如天算,不如及时行乐,“花前酌酒唱高歌”。都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唐寅也明白这个道理,却更加浅显地告诫后人,“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失去的就很难再追回来,容易得到的也不值得珍惜,美好值得拥有,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后诗人如醉如痴地说,“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结尾两句看似醉言,却说出了很多人心中不敢说的话,花开一季,人活百年,缘来缘去,潮起潮落,只有看淡名利,活在当下,才能心安无悔。

2、警世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褔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生活中容易被浮名虚利遮断眼线,每天奔走忙碌,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很多人千般算计、万种琢磨,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诗人看淡功名,弃绝宦途,认定万事由天,只要每日向善,子孙就有福报。同时他也警示后人,祸从口出,勿要酒后乱言;木秀于林遭风催,堆出于岸被流湍。

唐伯虎还经常说,笼鸡有食汤锅近,海鹤无粮天地宽。及时回头,悟彻人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生执迷不悟,就会掉入痛苦的深渊。尾联“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更是看透红尘里的恩恩怨怨与是是非非,没有大彻大悟,也不会写出这样的劝世良言。

曾经有一位学者向南隐大师问禅,双方坐下之后,南隐只是一味地请学者喝茶。大师提起茶壶为他沏水,茶水很快就注满了杯子,但大师却视若无睹,茶水便溢出了杯子。学者赶紧阻止:“大师,茶水已经漫出杯子,请不要再倒了!”南隐这才放下茶壶说:“人的头脑就像杯子,装满了各种杂念。如果不把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要想领悟真理,得到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内心的种种杂念和妄想。

我们理解唐伯虎的作品也是这样,只有排除主观成见,才能接受新观点。这两首作品语言朴实,却警示明确。作者没有采用什么晦涩的典故,也不见枯燥的说理,只是阐述自己的人生感悟,但由于非常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于是就很容易在读者的心湖中激起波澜。细细琢磨,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也见出作者的苦口婆心。


查看详情>>
10

唐伯虎的著名咏菊诗句《菊花》赏析,真实的唐伯虎是怎样的?

唐伯虎诗集大全
唐伯虎的诗
唐伯虎著名诗句

唐伯虎的很多故事在民间流传非常广,特别是关于他有爱情故事,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现在很多的文艺作品里,也是以他的爱情为主线,不仅有电影和电视剧,而且还有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可谓深入人心。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那都是在讲述唐伯虎才华出众,风流潇洒,不仅有八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同时还有一位美若天仙的秋香。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唐伯虎并没有这么多的老婆,那些所谓的风流故事,也只是后人的一种想象而已,无非只是现在人的一种审美趣味。

明朝才子大多都是生活的极为悲苦,无论是唐伯虎,还是杨慎,以及王阳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些人虽然胸怀大志,可是他们的这种才华,则是很少被人所肯定,尤其是当时的统治者。同时他还卷入了科举舞弊案,也正是这件事情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妻子更是改嫁,那唐伯虎本人也开始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且游历了名山大川。

虽然唐伯虎在现实的生活中极为不如意,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中国的人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来的时候一起来,走的时候一起走,唐伯虎生活的时代,也是人才济济,那个时期还有前面所提到的王阳明,这两位大师也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

唐伯虎的诗也是意境高远,有一些作品完全可以媲美唐诗,譬如他的这首《菊花》,便是一首难得的千古佳作,通篇描写的很是伤感,也非常的凄美,读来更是朗朗上口,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且读这样的作品,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故乡的那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菊花》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故乡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来说,那都是生命的起点,它已经是与我们的生命连接了一起,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的文人笔下,往往在描写这一类的诗作时,写得极为伤感,也非常的深情,他们完全是以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来描写,从而也令这些作品显得更为独特,也更加的深刻,同时这类作品也最是能够打动我们,特别是远离故乡的那群人,更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故乡那花园旁边的小路上,此时此刻正长满出了幽幽的花朵,一整夜的清霜都降落到了花朵上,使得这些刚刚开放出来的花朵,显得更加的娇嫩,也更加的艳丽,让人看了赞叹不已。这两句诗写得很是深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种细腻的观察能力,如果没有这种细腻的观察,那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深情的诗句来。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最后两句更是描写的无比深情,诗人以一种极为悲痛的口吻,借用菊花来表达对于故乡的那份思念之情;现在有多少远在天涯的未归客?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而且只是能借着篱笆,观看这秋天的景色,内心则是生出了更多的忧愁之感。

唐伯虎的这首《菊花》,通篇生动细腻,诗人虽然表面看似在写菊花,其实更多的还是表达了一种浓厚的思乡之情,这也正是此诗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而且从这首作...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