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该怎么去概括赵云的事迹?赵云的一生形象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说道:蜀国有五虎上将,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是蜀国得以和拥有长江天险的吴国,和坐拥北方大部民众的魏国,三分天下的屏障。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县(今河北石家庄)人。他本是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出身地主豪强,是一个特别的人物,早年的他经历坎坷,常年征战,自身没有豪门子弟养尊处优、吃喝玩乐的腐化生活,待人诚恳,甘为囚奴与太守充军远方,赤胆忠心,久经沙场,功勋卓著。
在一次与刘备的偶遇中,于是转而投奔当时人马不多,但仁德之风传遍天下的刘备了。
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提起赵云,就不得不提一下赵云的成名之战,当阳长坂坡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次子刘琮先举州投降,然后才派人通知驻守樊城的刘备,刘备无力抵抗曹操,不战而走,路过襄阳时,城中十余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致使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仅用了一天一夜,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危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跑,那也是刘备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
混乱中不见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往北边曹操那里去了,刘备直接用手戟打过去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而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令刘备感动不已,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两扶幼主
想当年他怀抱幼主,身护主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无可当之者,诛杀曹军无数。曹操惊问:那个骑着白马,在大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的白袍小将是谁?身边部将说:是蜀国一个叫赵云的,曹操欣赏不已,传令要活捉,不许放冷箭。却被他在重围中最终杀出,一骑绝尘,寻刘皇叔刘备而去,曹操抚马长叹:此等骁将,却不是为我所用!
将军风采是何等的快意与令人膜拜!当真是令敌我双方都赞赏不已。
此后每遇与敌对阵,只要说是赵子龙,人家第一反应就说:可是长坂英雄赵子龙。至其70高龄还出征汉南,一战而胜,令敌手都感叹:长坂英雄今犹在啊!!
这一段历史虽有点夸张,但也是真实的。
三国志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自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到的,夺取益州,荆州两地,孙刘共同抗击曹操的战略,刘备借荆州成功后,离这个既定之策有进了一步。
为了让蜀,吴两国合作更加坚固,刘备娶了孙权之妹孙...
查看详情>>与“该怎么去概括赵云的事迹?赵云的一生形象流传至今”相关的文章
从下面三件赵云的事迹概括,你就知道常胜将军赵云是浪不虚名的
一、初出常山第一战,救瓒破绍真英雄
这是赵云参加的第一场大战,而对手是雄居河北的袁绍,在这场战斗中,一开始袁军占得上风,连绣旗都被麴义砍倒了,袁军追着公孙瓒不放,眼看瓒就要被擒,关键时刻赵云一枪刺死了袁绍的大将麴义,扭转了整个战局,瓒军顿时军心大振,一直杀到袁绍面前。
而赵云更是勇不可挡,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吓的田丰让袁绍躲进墙里,要不是众军士死战保绍,那估计明年的今天就是袁本初的祭日了。
这也为日后赵云在长坂坡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埋下了伏笔。子龙年纪轻轻尚勇猛如此,假以时日前途必不可限量。
二、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子龙救阿斗这段文字,是我认为演义中最精彩的一段武将突围的描写,把赵云在百万军中突出重围的过程写的精彩绝伦,让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赵云此时就像战神一样左冲右突,勇不可挡,保护阿斗一直退到长坂桥。
赵云勇猛举世无双,大家可以拿他和吕布作个对比,当年下邳之战,吕布也是保护其女突围,事先还做好了准备,结果没跑几步就被曹军给逼回城去,而当时曹操围困下邳的兵马比在长坂坡时要少的多,可见赵云的确是智勇双全,冷静谨慎,换做别人在长坂坡早死了。
虽然曹操下令不许放箭客观上帮了子龙一把,可如果没有盖世的武功,谁能从曹军中杀进杀出啊,而赵云杀的曹军五十多名上将,也并非无名之辈,大家知道,曹操识人用人的能力一流,决不可能任用无能之辈为将,而且还是上将。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没名,只有一个解释:因为这些人都死在长坂坡了,不可能在出名了。就好象高顺,早死在白门楼,如果他不死,张辽还不知道在哪疙瘩混呢。
总之不管怎么说,长坂坡成就了赵云的一世英名,对其日后纵横天下更是如虎添翼。现在想想赵云当时在长坂坡如入无人之境,杀的曹军人仰马翻,曹操手下大将竟无一人可抵挡,真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三、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汉水之战是演义中第一次正面描写赵云统率能力,以前的描写大多侧重于他的勇猛和忠诚。看完这段描写大家才发现,呵,原来赵云的指挥能力并不比他的武力低。
面对黄忠被围,他迅速部署好一切,做好充分准备后,才冲进敌阵,并用了孙子兵法里的“攻心为上”的策略,“常山赵云”四字旗号便已把曹军吓的四处逃窜,而曹操更是惊呼“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可见赵云给他的映象太深了。
而“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是演义中对武艺的唯一正面描写,可见赵云的武艺连罗贯中都佩服不已,所以找遍整本书也就对他的武艺进行了描写。
赵云一来,张郃、徐晃就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可见,曹军上到曹操本人,中到张郃、徐晃,下到普通士兵都被赵云的霸气给镇住了,曹军士气上先输了一阵。而后追击到赵云寨前,又犹豫不前,最可笑的是,曹操亲自督战要大军进攻,众军听令,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赵云连...
查看详情>>与“从下面三件赵云的事迹概括,你就知道常胜将军赵云是浪不虚名的”相关的文章
从赵云的事迹概括里看,可以说赵云的一生是传奇无比
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赵云就是其中的一个,三国志作为作者当时自己亲历和所见所闻的正史,对赵云的描写比较简短,但是基本上记载了赵云的事迹,三国演义也生动的描写了赵云,从中可以了解到赵云其实是一个身长八尺,相貌堂堂的大汉,另外,虽然正史上没有记载赵云的出生日期,但是其实赵云是比诸葛亮大的,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白面小生,赵云追随刘备三十多年,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虽然他一生都没有被刘备重用,但是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灭的。
大家通过对三国志和三国历史的叙述,知道赵云曾经两次救下阿斗,一次是在建安十三年,长坂坡之战时,危机关头,刘备丢下妻子和儿子,是赵云凭一己之力从乱军之中救下阿斗和他的母亲的,另一次是孙权称刘备西政益州之后,遂接其妹回东吴,孙夫人趁机把刘禅也一并带走,是赵云和张飞冒着生命危险接回的,赵云死后,刘禅非常感念赵云的恩德,但是不知道该怎样谥号,姜维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遂封赵云为顺平侯,其子继承爵位。
赵云初投公孙瓒,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刘备深交,后来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赵云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他骁勇善战,出战的次数却很少,但是每战必胜,因此,也有常胜将军的美誉,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虽然他没有得到过重用,但是从一而终,七十多岁仍当先锋,老当益壮,一直兢兢业业的履行着自己保护刘汉皇室的职责。
赵云的品格高尚,为人谦虚,也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获了其部下夏侯兰。他和夏侯兰是同乡,少小相知,赵云不是私自买放,而是报告刘备,秉公办理,这一点优秀品质早为刘备赏识,所以刘备曾认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且赵云不居功之傲,不争名夺利,遇事能够敢于直谏,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识大局,说明赵云非常的有才能,可以看清天下的形式,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正史中是这样记载的: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从这两件事说明赵云头脑清醒,不仅为刘汉的着想,而且可以争取人心。这是这样的优秀品格,才受到大家的欢迎
查看详情>>与“从赵云的事迹概括里看,可以说赵云的一生是传奇无比”相关的文章
带你看大将赵云的事迹概括,你就能知道赵云到底是有多强
话说东汉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先有党锢之祸,使得东汉纲常失纪,后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昏庸,对羌人大动干戈致使战事不断,又逢苍天无情旱灾严重,民不聊生进,于是张角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引发了黄巾起义。起义虽最终失败,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乱局已成,大汉灭亡的结局已不可逆转,而军阀之间相互侵蚀更是加快了汉王朝的灭亡,,三国豪强开始纷纷登台,赵云少年初长成,投入了这场乱世大局,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一、始出常山,白袍幽州现
冀州牧韩馥遭部将麴(qū)义反叛后,对其讨伐失败,此为一伤;随后又被公孙瓒借伐董卓之名南袭冀州又败,此为二伤,经此两伤后,韩馥冀州很难独存,于是韩馥听从袁绍门下说客荀谌的游说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将冀州让与袁绍。听了袁绍出兵的公孙瓒没捞到任何便宜,反倒让袁绍得了冀州,多了一个又强大又不友好的邻居,因此公孙瓒对袁绍很是不感冒。
公孙瓒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就是随后他迎来了一名意外的人,他就是常山国真定县人赵云。因为受本国百姓推举带上了本国的义从吏兵来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才吃了袁绍的亏,常山国属冀州然而袁绍刚得了冀州,所以公孙瓒对冀州的人都心存怀疑,认为冀州人心向袁绍,于是他就问赵云:“听说冀州人都想依附袁绍,你怎么就回心转意,来投靠我?”赵云回答:“天下大乱,不知谁是明主,百姓如倒悬一样的危险,我们商议后,一致认为要追随仁政所在,此乃疏远袁公而倾向将军之本意。”公孙瓒本人极其傲慢,对这段话似乎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表态,但是他收下了赵云随他征战,加入白马义从。同年冬,青州黄巾军聚众三十万想与黑山军会合攻打渤海,赵云应随公孙瓒作为步骑两万人的一员在东光南等地打败了黄巾军,公孙瓒因此威名大震,其中白马义从功不可没。
二、初遇刘备
初平二年前,高唐令刘备被黄巾军击败投奔公孙瓒。而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因听从袁术调遣攻击袁绍部将周昂被流矢射死,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大怒说:“我弟的死,祸因在袁绍!”于是驻兵磐河想报复袁绍,而袁绍将渤海太守印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希望讨好公孙瓒,结果公孙范反叛袁绍,帮助公孙瓒平定青、徐二州黄巾军。于是公孙瓒进驻界桥以图袁绍(史称界桥大战),因此刘备被公孙瓒认命为别部司马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抗袁绍,于是刘备便遇到了赵云,并与赵云深交,赵云为刘备掌管骑兵,这时候刘备就开始在挖公孙瓒的墙角了,认为赵云在公孙瓒的手下简直是埋没了将才。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绍在界桥打败了公孙瓒,而后公孙瓒击败袁绍攻打故安的部将崔巨业,但又被袁绍在龙凑击败。而刘备向东驻兵齐地抵挡袁绍时,赵云兄长去世而向公孙瓒请辞回乡,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回来了,不会错失这样的将才,于是握着赵云的手辞别。赵云向刘备告辞说:“终究不做有违德操的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云很是不满公孙瓒。最终在公孙瓒斩杀了为民着想的刘虞后,赵云在初平四年离开了公孙瓒,赵云也就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浪...
查看详情>>与“带你看大将赵云的事迹概括,你就能知道赵云到底是有多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