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0-07-14
1

王勃的经典诗句《江亭夜月送别》赏析,每一句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诗以五律和五绝见长,风格多样,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优美静谧、意蕴深沉,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中的“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王勃的经典作品《江亭夜月送别》其二。此诗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体裁是五言绝句。它主要描绘了诗人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并在优美的景色中,融入了诗人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全诗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诗的首句“乱烟笼碧砌”,即凌乱的烟雾正笼罩着江亭的青石台阶。它是王勃送别友人后,从地面角度所描绘的一幅画面。而这首诗在一开头便惊艳世人的地方,正是在这句诗的第一个字“乱”字上。它不仅极为形象地体现了烟雾弥漫的状态,而且还表达出了王勃送别友人后迷乱的心情。

次句“飞月向南端”,即悬在高空的月亮正照耀着江亭的南面,它所描绘的是空中之景。这句诗主要反映的是时间的一个飞速推移,也暗示了王勃在江亭停留的时间之长,同时还有蕴含聚散匆匆之感。所以,单单从这首诗的前两句来看,我们便能感受到诗人融情于景的艺术魅力。

第三句“寂寞离亭掩”,则是立足于王勃眼前的近景描写,即此时离亭的门关闭着,四周寂静无声。从“寂寞”二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这里再次加重了时间的推移之感,并且通过对外界的景象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内心因为和友人离别后,所产生的寂寞之情。

最后一句“江山此夜寒”,则是远景描写。今夜的江水和高山都那么的寒冷凄凉。这里的“寒”字,可以说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它并不是简单的因为夜深,而感觉到肌肤的寒冷,而是因为诗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个离别的夜晚才会有的内心凄寒的感受。诗到这里,离别之情便达到了顶峰。

综观王勃的这首诗,如果一句一句分开来看,那么每一句都是一幅独立而又优美的画面。从首句对地面的景色描写,到次句空中之景,到第三句近景,再到最后一句的远景。并且均饱含了王勃的深深离别情意。如果把这首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则是一幅画面优美,且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查看详情>>
2

王勃经典的诗《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是仿照谁的啊?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黄鹤楼,因为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同名诗而闻名天下。黄鹤楼火了,崔颢也因为这首诗而一诗成名!关于赞美黄鹤楼,崔颢曾凭这一首千古名诗让诗仙李白在黄鹤楼之上罢笔。李白的情愿罢笔,是打心眼里佩服崔颢的。而白帝城,也因为李白的古名诗《早发白帝城》而被世人皆知。

古人留存于世的建筑古迹有太多太多。其中一部分古迹有幸因为这些文人墨客的诗歌夸赞而被后人得知,到如今也都成为了旅游胜地。江西省著名景点滕王阁,素有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美称。因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而让这座楼真正流传于世的,是因为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千古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千古诗句出自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整篇字数共计954字,要是将全文全部背下来倒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上学那会老师也都明白,并没有要求我们将全序全部背下来,但其中的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必须要背下来的!

也正因为老师的严厉要求,这两句经典诗句才得以一直印在小田的脑海里,没有忘却!我想大多数朋友也和我一样吧。

不过对于这两句诗句的真正出处,很少有人提起,就连初中那会儿教我们的语文老师也都没有提起过。其实这两句诗并非王勃首创,而是仿造了南北朝文人庾信(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的诗句。王勃的这两句流传了千年的经典诗句到头来却被发现是仿品。

这就有点尴尬了。

为何有人会说是仿造庾信的作品呢?我们来看看庾信的原版句子。庾信的著作《马射赋》中有句子写到:“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与王勃的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比起来,几乎完全一样!王勃只是将“景”给替换了,并没有改变诗的结构。

而且,“落霞与孤鹜”从场景广阔、气势恢宏来说,要远远高于“落花与芝盖”的,所以说,王勃的这两句诗并不比庾信的原版差!虽然是仿造,王勃却在原版诗句上进行了改进、升华,使得意境更加的宽广,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黄昏之景,落霞伴着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融为一色。

这晚景,该有多美啊!

仿,并不是下三滥的手段。从古至今,很多书法大家的书写风格多是仿。在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世人皆知,那一副神秘之作《兰亭序》虽然下落不明,但从后世书法大家临摹的作品来看,也可窥见王羲之字体的唯美。

而后世临摹的字体中也确实有些要好于王羲之,毕竟王羲之的这幅稀世之作是其酒后即兴发挥,避免不了有些失误。后人的临摹作品有些得到了改进,看起来倒也不错!在仿的基础上,能加入自己的灵魂和风格,才会让自己进步,才会创新。王勃的这两句经典诗句,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您觉得王勃与庾信谁的诗句更好呢?


查看详情>>
3

诗人王勃的重阳经典作品《蜀中九日》赏析,天下游子的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等人,也被称为“初唐四杰”,但是显然在这四位诗人,如果想出名,自然的王勃属于第一,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诗歌,那都是堪称一绝,尤其是他的一首《滕王阁序》,更是为了旷世奇文,历朝的文人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每个句子都是经典的,其中一些较为经典的句子,现在已转换为成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引用,这是王勃中最感人的一个地方。

王勃除了文章写得好,他在诗歌方面也有非凡的才华,一些诗看似信手拈来,那一份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才情却又是令人信服,尤其是这首《蜀中九日》,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意境凄美,把一个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描绘的淋漓尽致。所以看起来很普通的作品,实际上,这些作品最能打动我们,特别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们对此类作品的阅读也最能引起共鸣。

《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实际上,在9月9日,描绘重阳节的诗歌中,大多数是推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被人们认为是重阳节最深情,最感人的作品。王勃的这首诗其实也很不错。尽管名气不如王维作品,但当时的诗人对他内心细腻情感和内心的感受以及思乡之情同样令人动容,当然值得一读的作品也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勃的人才一直被认为是唐初的最高人才。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一种悲痛的情绪。虽然只是几句话,但是一份深深的情感,是王勃中最感人的地方,尽管他的作品距今已有数千年,但是当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也会被那份深情所感染力,这也是文学最独特的地方, 王勃以巨大的情感力量来描述,这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

前两个句子很简单,以非常亲切的口吻向读者娓娓道来,表达着自己内心那份的思乡之情,这两句充满了悲痛之感。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一个人在望乡台,非常想念家乡,想回去看看,与在这异地他乡的酒席上刚好是送别的朋友,心真当真是令人感伤。短短的句诗,却是写出了骨子里最深沉的思乡之情。

第一二句最是经典,也是整首诗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 “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对于我来说,厌倦了这种漂泊的生活。一个人独自生活在南方,内心的痛苦就不用说了,特别是那份思乡之情,往往是令我悲痛欲绝。当看大雁从北方飞回来,内心自然而然地就会感伤不已。最后两首诗再次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从而写得的深情,也更加的伤感。

王勃的《蜀中九日》也是重阳节作品中最感人和最悲痛的一首作品。整首诗看似那么信手拈来,但他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悲痛的情绪,却是描写得极为抒情,读起来真的令人感慨万千。对于天下的游子来说,尤其是在重阳节这天,最是能够引起思乡之情。


查看详情>>
4

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有哪些?十首经典诗句赏析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想必这两句千古绝句,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吧。这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笔下的著名诗句。

王勃字子安,按照今天的地域划分来看,他是山西省河津市人。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勃从小就非常的聪明,6岁便能写文,被人称为神童。16岁时,进士及第,后因写作遭遇免官、被贬。

相传唐高宗见到王勃的文章,连连说“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从此更大了,成为“初唐四杰”之首。后来因为王勃的一篇《斗鸡赋》,引得唐高宗大为不悦,将他逐出长安,王勃的仕途之路就这样毁于一旦。

王勃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26岁。在他26岁那年,他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唐高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说三句: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的很多代表作都可以称得上是千古绝唱,比如那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唐高宗在读这篇序文的时候,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拍案叫绝。他说:“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而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才14岁,真的是天才少年!除此之外,王勃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以及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也非常的精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首王勃的经典诗作,来感受一下这位天才诗人的才情吧。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二、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三、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查看详情>>
5

王勃的经典诗《寒夜思友三首》最出名的是哪首?孤独一人的夜晚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说到唐朝初期的大诗人王勃,想必很多人心中都会感到浓浓的惋惜之情,倘若不是老天爷妒忌,早早就让他离去,他未来会在诗坛、文坛取得一番怎样的成就真的是无人能够想象。作为那个时候的杰出人才,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自小就展露了非凡的才华,名声远播,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人们称之为“初唐四杰”,他为其首。

他6岁就能写文,而且文风老练,下笔如有神,9岁就能指出《汉书》的错误,十六岁参加科考中榜,尤其是那首惊艳了千古的《滕王阁序》,至今无人能超越……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就算是李白,在他那个年纪也是远不如他的。只可惜他也和很多唐朝诗人有着共通的命运,虽是意气风发少年郎,但是却也波折坎坷。

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操作之下,他一首随意而作的文章《斗鸡赋》被传到了皇帝手中,因此曲解为犯上作乱,被驱逐出长安,原本大好的前途都化作了泡影。

被驱逐出长安后,20岁刚出头的他开始四处漂泊,在虢州参军任上,曾因杀害藏匿的官奴而获罪入狱,这到底是别人的圈套还是命中注定的遭劫不得而知。庆幸的是他遇到了皇帝大赦天下,没有被处死,否则他的才华就淹没在历史的遗憾中了。出狱后,他只身一人去南海寻找自己父亲,未曾想在归来的途中,不行溺水,魂葬南海。在二十六七岁最美好的年华里,告别了人间。

在他遭受到朝廷驱逐出长安后,他的写作风格也开始发生了转变,由少年得志的乐观变为了感叹人生的悲苦,实在是可悲可叹。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诗,就是他一人在外漂泊时所写的作品,虽然并没有其他作品那样出名,但是却也不失为一篇经典,尤其是其中有蕴含的真挚情感,仍是让人动容。

《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这首诗时他《寒夜思友三首》中的第二首,同时也是这组诗中最为出名的一首。读过这首诗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写诗的时候心情一定是万分低落的,一人独自在外远离故乡,在那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对家乡、对友人的思念必定汹涌喷发,无人诉说的他只能将感情变为文字,相信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对于此诗更会感同身受。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在字里行间却都充满着最为真挚的感情。在诗文的前两句中,作者通过夜晚云月之望,向我们诉说了他心中的那种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那时已经快到冬天了,空中的孤雁哀鸣着向西南飞去,在大雁的身影和哀鸣中布政使向我们诉说着那与故乡和故人不舍得分别吗?此时故乡的思念更是涌入心间,不能自持。鸿雁伴孤影,诗人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望着天上的月亮,恨不得能够马上回到故乡,毕竟无论走到哪里,月永远是故乡明。

而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则进一步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这种痛苦,字里行间伤感之情变得更加浓重。现在天上的大雁正在向西飞去,那里正是我的故乡,可是现如今我却没有办法回去,离开家乡前甚至都来不及与亲人朋友好好作别。这里诗人先是写景色之后,再描写心中的感触,给我们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故乡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都无法割舍的地方,那片养育自己的山水,看着自己长...

查看详情>>
6

唐代诗人王勃经典写风的作品《咏风》,作者在诗中把风拟人成了什么?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观。春天,它催生万物,是百花的使者;夏天,它驱散闷热,是人类的好朋友;秋天,它传播丰收的喜讯,使稻香遍布千家万户;而到了冬天,在风的伴随下新年悄然而至。

此外风还是一位博爱的君子,所以战国时期的宋玉曾在他的《风赋》中写道:“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即夸赞它拥有普济众生的美德。

正因为如此,在古代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风”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句。譬如虞世南的那句“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又或是一代明君李世民的那首充满王霸之气的《咏风》,都算是此类的佳作。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歌颂“风”的诗歌。

咏风

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这首诗的作者王勃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被其后辈杜甫评为初唐四杰之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青人,只可惜年少早亡,令世人嗟叹不已。

虽然王勃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却留下了数不尽的优秀文章和诗歌作品。譬如被收录到高中课本中的《滕王阁序》,又或是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曾经引来无数人的惊呼,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本诗开头就直接点题,“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肃肃”有许多种解释,而在这里是用来形容风声的象声词,例如北魏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就说过“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正是因为肃肃的微风驱散了夏季的炎热,带来了初秋的景致,所以王勃及其所驻足的山谷都变得清爽异常。

在这句诗中,王勃为“风”造势,写出了它威加海内,驱除炎热,送来凉爽的浩大声势,而“凉景生”则是对它造福人间的一个肯定。

首句诗仅仅是一个总括,所以王勃在第二句诗中进一步描写了风的作用,即“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秋风驱走了深涧里的烟霭,让我能看清涧底的草屋;它又吹散了高山上的雾气,显露出山巅的陋室。

这句诗里的“风”是一位荡除尘雾,还世界清明的大英雄,正是在它的帮助下,王勃才能够远眺千里,把天地间的美景尽收眼底。而在现代,风则成为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们所期盼的一项福利。

王勃通过对风的描述,不仅写出了它作用,还突出了他对人类的帮助,为下句的“如有情”埋下了伏笔。

在写完风的功能之后,王勃开始描写风的特性,即“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我虽然无法捕捉到你的踪影,但却能感受到你深深地情谊。

这句诗的前半部分是对风的客观叙述。因为风和雨雪不同,它是一种只能感受到,却不能通过眼睛来观察到的事物,所以王勃说它来去无迹。至于后半句则是王勃对风的主观评价,而这个评价的来源就在于前面那一句“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它不仅为诗人带来了秋天的凉爽,还驱散了浓浓的迷障,在无声无息之间就为这个人世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风的“有情”仅仅只是驱迷雾,送来凉爽吗?当然不是,它还为诗人吹奏了一曲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即“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当太阳西斜,山山水水都沉寂下来,只有你还在为我不停歇地穿行在山谷和松树间,让美妙的音乐...

查看详情>>
7

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佳作《郊园即事》赏析,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王勃,字子安,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时之最。代表作《滕王阁序》更是千古名篇。除了骈文,王勃在诗歌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并称为“王杨卢骆”,又称“初唐四杰”。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郊园即事》,便是王勃很经典的诗作之一。它是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时。公元668年,也就是总章元年前后的一个春日,王勃外出游赏郊外的园林,在面对迷人的满园春色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郊园即事》。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以烟霞、松竹、院舍、鸣琴、酒赋等景象,勾勒出了一副美得让人心醉的春日画卷。同时,它也抒发了王勃诗酒自娱,乐于闲居郊外田园的退隐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形象,融情和谐,是写景抒情诗歌中的一首佳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勃的这首《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首联“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既总写了满园春色,又表明了王勃的心迹。它的意思是说,我在春日的早晨,来到了郊外的园林,眼中是一片烟雾云霞,不断蒸腾的春光。园林中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它们坚贞的节操是我多年的本心。“烟霞春旦赏”,可见迷人春色。“松竹故年心”,可知王勃退隐之意。

颔联“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即断裂的山崖,就如同有图画的屏风一样。山崖上倾泻而下的山泉,所发出的声音,就像是琴声一样。虽然王勃这里没有直接描写园中色彩和声音的词语,但是透过“画障”、“鸣琴”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让人联想到园中五彩缤纷的花朵,以及山泉声等交织而成的动听的音乐。

颈联“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紧承颔联,对园中花草进行了直面描写。它的意思是说,南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幽深了。从这里的“合”、“深”字,我们可以看出春色无处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机无处不在,以及诗人王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则是王勃游赏郊外园林后的感受。即闲居有很多乐趣,我可以尽兴饮酒赋诗。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准备弃官归隐。“抽簪”,指弃官引退。在古代,当官的人,都要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所以引退就是“抽簪”。由此可见,王勃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归隐田园的心志。

综观王勃的这首诗,全诗通过描写迷人的满园春色,抒发了诗人准备弃官归隐田园的愿望。从整首诗所勾勒的画面来看,它俨然一副优美生动的田园隐士的生活图画。总的来说,这首诗写尽了满园春色,美得让人心醉。至于王勃“闲居饶酒赋”的乐趣,未尝不是现代的我们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


查看详情>>
8

唐代诗人王勃的著名代表作品《滕王阁诗》,他的序言为什么那么长?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一篇《滕王阁序》,不计标点、不计最后那首诗,一共是717个字,让座落在赣江东岸的滕王阁火了1000多年,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也是王勃能成为“初唐四杰”之首的最大原因。

被很多人称为““天下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到底牛在哪里?首先它让世人见识什么叫真正的辞藻华丽,717个字中,王勃用了几十个成语,其中不少都是他发明的:高朋满座、人杰地灵、水天一色、物换星移,这就是它读来朗朗上口的原因。其次,它让世人见识了什么叫“天赋”,对于王勃写此文的年龄目前有4种说法:13岁,14岁,22岁,29岁,没有行万里路的经历,也不像杜甫经历半生坎坷才练就一身才情,王勃对文字的掌握力似与生俱来。

关于这篇序文目前还有很多谜团,等着文史学家们去研究。而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估计和小时候的笔者一样,最想不通的问题是:《滕王阁诗》明明只有4联8句共56个字,为何序言非要写这么长?对此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的猜测,其中最深得人心的猜测是:王勃对自己的写诗的本事没信心,于是写篇长序来弥补一下。对于这种说法,笔者是不赞同的,咱们来看一看这首七言古诗就明白了: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若是这样的七古在初唐都不算牛,那初唐就当真没有几首好的诗作了。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它就是概括了序言的717个字的所有内容。王勃牛的地方就在于他可写长文,也绝对有将精华浓缩出来的本事。这首诗论遣词字字珠玑,论意境高远豁达,被称为唐人短歌之绝。

王勃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年少就极为“嚣张”,写《斗鸡赋》讽刺权贵的事他都做得出来,要说他对自己的诗没有信心才一开始就写了篇序言,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此事,咱们还得从当时的情形和当时在场的人来说起。

当年王勃写此文并非有备而来,他只是路过南昌,上滕王阁也只是游玩一番。正巧,他遇到了一群才子在拼诗。组织这次诗会的是南昌当地的一个都督,名叫阎伯舆,滕王阁就是他新修的。阎伯舆作这个局的目的并不单纯是捧自己修的楼,更重要的是为了捧自己的女婿孟学士。

赛诗之前,孟学士就已经准备好了文章,他写的正是一篇序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才子,只有王勃的诗和序流传了下来,因为在场的才子们知道这场诗会的真正用意,所以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提笔,生怕得罪了阎伯舆。

过路的王勃或许是不知道个中原委,或许是他看出来了,还是有意要搅了阎伯舆的局,所以当他看见孟学士写了序言后,便自然也要写序言,唯有这样才能与之一较高下。这就是为何《登鹳雀楼》和《黄鹤楼》都是诗,而滕王阁是序的原因

庆幸的是,唐代的文人是有风度的。当阎伯舆读完王勃的文字后,他就明白自己的局被搅黄了,他也明白女婿是不敌眼前这位才子万一的。阎伯舆惊为天人,将序言好好地保存下来。因为他的大度,我们今天才能得见此惊...

查看详情>>
9

唐代诗人王勃的经典送别作品《别薛华》赏析,离愁之间也安慰着朋友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送别诗占到了多数,送别诗同样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很多经典佳句均是来自诗词作家在送别友人或者告别友人、亲人时有感而发。

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意境优美,最后7字为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离别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生离与死别均是离别,只不过前者较为温和,后者更加直接,给人带来的痛苦与折磨也更加深刻。因此才有了: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这样令人痛断肝肠的诗句。

在送别诗中,名篇频出,王勃可谓是送别诗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比如之前我们介绍过的一首王勃享誉世界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除了这首诗以外王勃还有很多著名的送别诗,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这首诗在名气上虽然不能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提并论,但读来同样能够感受到伤感的离别之情。这首诗就是《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这首诗写于王勃刚因为一首《檄英王鸡》的赋被逐出沛王府,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春风得意而是凄凉无比,前途一片渺茫。正在此时与同乡好友薛华相遇,可谓一件比较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相聚的时间太短,几天之后两人就要分别,此时的王勃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虽然同是送别诗,但是由于王勃的心境不同,笔下的诗句也就随之而变,此时的王勃已不再是当时意气风发的王勃,在与好友离别时也不可能写出无所谓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途的迷茫,内心的凄凉之感注定了王勃对于与薛华分别是非常失落的,因此才有了首联的那两句充满绝望之感的“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首联的本意:我与你相聚时间甚短,又到了分别的时候,没办法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心里很明白我无法一直陪伴着你走完前面的路。我可以想到,你独自前行过程中沿途问路时慌乱的神色!

首联直接点题。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尤其是“穷路”二字说明分别后的路途会无比艰难、寂寞。这一句虽然在表面上写的是薛华,但实际上写的是王勃自己。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你我离别后,千里迢迢的行程可能是艰辛的,可能是凄凉,无论怎样你我心中的悲痛一定是相同的。

颔联与首联相接,再次用两个笔墨浓重的词“悲凉”和“凄断”表现出了两人分别后的沉痛。可见此时王勃内心是非常痛苦乃至绝望的,否则不会与朋友分别是说出这样的悲恸之语。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虽然离别是痛苦的,但是彼此内心的牵挂仍然是主旋律,你即使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惦记着你,在心里为你祝福,直到有一天我们再次重逢。

颈联的这句话,读来似乎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着同样的真挚感情,无论相隔多远彼此之间的心是在一起的,无论在哪里朋友的友谊是不会消失的。其中的“共苦辛”用接近于白话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两位好友之间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谊,令读者读后不禁落泪。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可是,无论咱们之...

查看详情>>
10

王勃经典诗句《早春野望》赏析,作者是怎样描写初春的?表现了什么

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王勃的诗
王勃经典诗句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首咏春思乡诗《早春野望》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代大儒王通(文中子)的孙子,著名诗人王绩的侄孙。王勃是一个早熟的天才,六岁善辞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居然找出一大堆毛病,写了《汉书指瑕》十卷,十四岁就应举及第。这样的天才儿童,确实是很少见的。

公元664年,时任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当时年仅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右相,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句丽。刘祥道看完王勃上书的内容之后,非常欣赏王勃的才华,于是向朝廷举荐王勃。

王勃在刘祥道的举荐之下,拥有了参加麟德三年制科考试的资格。之后王勃对策高第,在年仅十七岁时,就成为了大唐的一名公务员。他的仕途之路碾压唐朝大多数的诗人,众多诗人蹉跎半生才得以入仕。

王勃无疑是幸运地,然而他毕竟缺乏政治经验。年轻气盛,就不免恃才傲物,行为不太检点,说话不知轻重。于是皇帝让他做沛王李贤征的侍读,这是王勃不幸的开始。沛王平时喜欢与皇子李显相约斗鸡,王勃为了给沛王助阵,于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高宗得知此事后,认为王勃作为侍读,不辅佐皇子读书,却让他们不务正业,就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

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高宗乾封年间(666~667年)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本文介绍的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十分明显。

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诗浑厚开阔的气势,充满着淡淡的乡愁。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诗人野望,首先看见江湖,青岫,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望见的只有“花树映边亭”。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

王勃的诗写得很好,被称为“初唐四杰”之首。他锦心绣口,诗文中多有佳联秀句,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