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他总共做了七年的明朝宰相,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容不下他?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丞相制度是在明朝初叶由朱元璋废除的,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也就是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辅佐朱元璋,大明建立以后担任中书省丞相一职。历史上关于胡惟庸的记载,几乎没有一句好话,总结起来就两条。
第一条,说他阴险,非常小心眼儿。睚眦必报,谁得罪了他,他一定要报复。
第二条,说他独断专行,大权独揽,在他担任丞相的那些年里,大臣给朱元璋的奏折,胡惟庸都要先看一遍,对自己不利的就扣下来,剩下的才上报给朱元璋,而且很多事情不与朱元璋商议,就自作主张直接拍板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朱元璋还会重用他呢?这是一个大谜团,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草莽出生,是出了名的权利怪兽,作为一个曾经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通过自己摸爬滚打走向人生巅峰的人,怎么能够长期容忍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呢?
洪武元年到洪武六年,朱元璋总共任命过三位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从洪武六年一直干到洪武十三年,总共做了七年丞相。如果一个人真的不行,怎么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坐这么久?就如同今天在企业里,一位职业经理人,没有很强的能力和很好的道德,对下不能服众,对上没有业绩,分分钟董事长就要你走人,是一个道理。
朱元璋能够容忍他七年,证明胡惟庸其实并不像我们传统看到的史书那样,他肯定有自己的能力,甚至这个能力已经直接威胁到了皇权。
我们来看看,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就是“拔河”。一头是皇帝与宗室,另外一头就是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在朱元璋时期他搞过一次分封,将自己的好几个宝贝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位靖难起兵的朱棣。
而对内官员一头呢?皇帝不可能一个人将所有事情做完,明朝规定皇帝一天要看180份奏折,这个数量听起来很多,其实对于全国的大事小事而言恐怕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这就需要大量的官员参政去操作具体事务,双方之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随时都会被打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胡惟庸走向绝路的呢?或者说是胡惟庸做了什么事情,让“拔河”的平衡偏移的呢?
我们来看《明史·日本传》里的一个记载:胡惟庸谋逆,欲藉日本为助。乃厚结宁波卫指挥林贤,佯奏贤罪,谪居日本,令交通其君臣。寻奏复贤职,遣使召之,密致书其王,借兵助己。贤还,其王遣僧如瑶率兵卒四百余人,诈称入贡,且献巨烛,藏火药、刀剑其中。既至,而惟庸已败,计不行。
这一整段说的是:胡惟庸与倭寇勾结,密谋造反。不过历史上关于胡惟庸的记录,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全部不可信,他最后的罪名是谋反,被硬生生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关于他是否谋反,从古至今都是谜团根本考证不出来。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确实通倭,我们再来看一段史料:太祖初定天下,于直隶太仓州黄渡镇,设市舶司。司有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其属,吏目二人,驿丞一人。后以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洪武七年又设于浙江之宁波府,广东之广州府,其体制一同太仓。后宁波寻废,今止广州一...
查看详情>>与“他总共做了七年的明朝宰相,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容不下他?”相关的文章
朱元璋废丞相是有原因的,只因这几个宰相失信于他令他失望
在中国古代,宰相可以说是人臣之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每一个文臣梦想,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因为那个位置,不仅是距离皇帝最近,而且,权势滔天,为官若清,则天下太平,名垂青史流芳千古;为官若浊,则民不聊生,背负骂名遗臭万年。所以,坐上那个位置,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天下之责。
历朝历代,开国盛世都是以明君贤相著称,而亡国之时,都是相对以昏君佞臣被人厌恶。但是在明朝,这一现象却被朱元璋同志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扭转,这是一代狠人啊。按常理说,宰相一职,在朝堂之内位置其实很特殊,他要高于三省六部,同时除了皇帝之外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所以他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这一点,从西汉末年宰相王莽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老朱同志在最初对这个位置其实就是抱着一个可有可无的态度,但当时是在打天下啊,没有这个官职去吸引手下那些人,那他们也不会尽心尽力去辅佐,所以朱元璋心中很是清楚,一旦建国,这个位置肯定是不会留下的。
但是随着明朝根基渐渐牢靠,朱元璋发现,文臣还是要有一个领头羊去带领大家做事,不让三省六部工作效率实在有点低,所以,这个官职本暂时性保留下来。为了保证这个位置既不会制约皇权,又会认真履行自己义务,踏踏实实为老朱家打工,所以,朱元璋选定了第一任宰相人选,李善长。
李善长是朱元璋最早起跟随者之一,一路上跟着朱元璋攻城略地,出谋划策,可以说是为了老朱家操碎了心。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当时受封为国公者,一共有六人,李善长居首位。
但是表面宽厚温和的李善长,内心却十分爱嫉妒他人,并且待人苛刻。只要有人稍微冒犯他的权威,他就会想办法将这人挤出朝堂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刘基刘伯温。李善长这样嚣张跋扈的作风最后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和反感,最后因为胡惟庸案遭牵连,于是连同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被老朱处死。
有人会说,毕竟是开工功臣,为什么会被“诛九族”呢,什么案子这么大?连免死铁券都没用。哎,胡惟庸案就是这么大,因为老朱下的定义是,谋反。胡惟庸是李善长留下继任宰相的接班人,但是很不幸,人在获得一定权力之后就不自量力想要更大的权力,一旦不给或者给不起,那就会让人陷入疯狂。
胡惟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为了爬上丞相这个位置,他一直对朱元璋小心翼翼,后来成功上位,开始得意忘形,大肆安排自己亲信,对那些有不利于自己的奏折统统截下,这样一个态度被李善长警告,但是胡惟庸在春风得意时已经忘记了朱元璋的可怕,依旧我行我随,他认为满朝文武百官只要大部分是他的人,那么朱元璋也拿他没有办法,毕竟法不责众。
但是胡惟庸忘记了一件事,朱元璋不是太平盛世皇帝,而是战争中一点一滴打出来的,所以当朱元璋露出刀锋时,胡惟庸才发现,自己和对手相差太多了。胡惟庸案前后被朱元璋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从...
查看详情>>与“朱元璋废丞相是有原因的,只因这几个宰相失信于他令他失望”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