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呢?来看看他造反的这几年里是怎么度过的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呢?
朱棣造反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燕军和南军就在河北山东一带打来打去,朱棣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却也打了不少败仗。不仅济南迟迟打不下来,在东昌,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聊城,燕军就差输得只剩裤衩了,朱棣呢?都陷入包围圈。这时候一个奇怪的景象又出现了,南军虽然围困了朱棣,却不敢对他下手,赖谁呢?因为皇帝朱允炆说过“不要伤害我叔叔”。就这样,朱棣逃之夭夭。
造反好几年,地盘没能扩大多少,兵力却日渐损耗,这就如同一盘棋,朱棣已经下到了死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速战速决。关键时刻,朱棣的谋士姚广孝道破了天机。他告诉朱棣,不管这仗怎么打,说白了就是你和朱允炆叔侄两人之间的事,你们俩只要死一个,这仗就结束。对旁人来说,反正都是你们老朱家坐天下,谁当皇帝都一样。所以,你与其在山东、河北耗着,不如直奔南京,找你侄子去拼个你死我活。一语惊醒梦中人,朱棣大腿一拍,对啊,我傻啊,成天在外围敲敲打打个啥呢!二话不说,他点齐人马就向南京进发。
听到燕军又要来了,山东等地的军队纷纷严守城池。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燕军不仅不攻城,连后方都不要了。所有人马轻装前进,直扑南京,沿途的城市,容易占领的就占领,打起来费劲的直接就绕道走。当时,朝廷主力驻扎在山东济南,带兵的铁铉、盛庸等人完全是一头雾水。这是闹哪样啊?燕军浩浩荡荡南下,既不攻城也不略低,干啥呢?旅游啊?
但是,很快他们也一拍大腿明白了:坏事,燕军这是冲着南京去了!可是,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大事已晚。南军紧急撤离济南,星夜兼程向南追。这帮人跑了十几天路,追得上气不接下气,费了老鼻子劲才追上了,结果呢,那边以逸待劳的朱棣给了他们个大大的伏击战,南军大败。
获胜之后,朱棣进军浦口,准备渡江。在这里,朱棣遇到了盛庸的顽强阻击。燕军的士兵经过长期奔波,体力和精力已经到了极限,甚至朱棣自己都有点扛不住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朱棣的二儿子、性格跟个悍匪一样的朱高煦,率生力军火速赶到。朱棣大喜过望,对他说:“好好努力!你哥身体不好!”
朱高煦可能是抽风了,以为他爹这话的意思是要把未来的天下交给他,疯了一样地率军大砍大杀。盛庸抵挡不住,南军溃散而逃。就这样,燕军杀到了南京城下。面对杀气腾腾的叔叔,朱允炆有点慌了,他问大家怎么办。这时候,他老师方孝孺站了出来:皇上,您别慌,死守南京就行了。南京城防坚固,还有十几万军队,只要拖上十天半个月,等到各地援兵到了,到时候就是里应外合,中心开花,朱棣即便是个燕子,他也插翅难逃了。如果打输了,天子死社稷,又有什么好怕的?朱允炆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于是调兵遣将,安排守城。
其实方孝孺的想法并没啥毛病,毕竟朱棣之前连济南城都打不下来,要他打南京难道不是搞笑吗?然而,还是那句话,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克的。生死关头,朱允炆再次给自己当了一次猪队友,他居然派李景隆去守城门。这还不够,,他又加派谷王朱穗监督守门。他以为朱穗坐镇过宣府...
查看详情>>与“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呢?来看看他造反的这几年里是怎么度过的”相关的文章
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呢?他造反其实都是被他侄子给逼的
朱棣出生在元朝的末期,而他的父亲朱元璋当时还只是一个起义军的领帅,他们正打算发展自己的势力,争夺元朝的天下。所以朱棣的童年都在父亲的军营中度过。他的长相十分大气,而且有一个很聪明的脑子,在朱元璋将近30个儿子中,最受宠。他的父亲时常在早朝上夸奖朱棣,说他做事非常有悟性,十分像自己的性格。而朱元璋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非常的上心,他招纳了各个地方的儒士来给皇子们讲课,自己也经常是在下了早朝之后去检查他们的读书和学习的情况。
因为父亲的重视,所以他的儿子们都受到了极好的教育。但是最出色的还是朱棣,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成为了兄弟姐妹中最厉害的孩子。由于朱棣深受父亲的喜爱,所以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燕王,封地设在了北平地区。北平是什么地方呢?它是明朝最厉害的将领徐达镇守的地方,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皇帝对朱棣十分用心。朱棣1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下旨让他娶了徐达的女儿。而17岁时,更是为他建造了一个非常豪华的王府。
这个王府是按照从前元朝的皇宫建成的,皇帝还告诫其他的皇子们不能效仿朱棣的王府。当朱棣满20岁后,就一直居住在父亲给他建造王府里,并且时常跟着徐达学习武艺。看来朱元璋对他实在是疼爱无比,想把他培养成将来的皇帝。其实在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之后,他又用了20多年的时间来清理各个地方的势力,朱棣则就为父亲时常出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不过朱棣虽然优秀,但是他并不能当皇帝,因为其不是长子,其母妃也仅仅是个平凡的妃子。按照当时的制度,无论怎么排也排不上他来当皇帝。但是老天后来还是让他等到了机会。
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呢?
因为当时的太子得病去世了,而其他剩余的皇子也都先后跟着去世。这样,本来是皇四子的朱棣,又成为了太子的人选,而且他本身也有实力来继承王位。朱元璋也觉得朱棣可以担当大任,但是朝中的大臣们却反对了起来。他们以制度来说服朱元璋让他立朱允炆为太子,因为朱允炆是原太子的长子。朱元璋被大臣们说服后,就把太子之位给了朱允炆。朱棣看到好不容易等到的太子的位置被自己的侄子抢走,当然很是不甘,于是就打算篡位。
在朱元璋逝世后,朱允炆就当上了皇帝。他认为自己的叔叔们的权力都过于的强大,所以打算削弱他们,把他们都变成了庶民。皇帝将自己的几个叔叔都处理掉之后,全国的人因此事件变得恐慌。而朱棣则看准了这个时机,召集势力,起兵篡了位。没有经过世事的侄子根本不是叔叔的对手。在他的叔叔攻进京城之后,他就逃跑了。就此,朱棣当上了皇帝,这是他经过许多波折才得来的。
查看详情>>与“朱棣怎么夺得皇位的呢?他造反其实都是被他侄子给逼的”相关的文章
朱棣敢造朱元璋的反吗?如果朱棣造反,他胜算又有多少呢
朱棣敢造朱元璋的反吗?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汉人从元朝的黑暗中走了出来。不可否认的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单单从他结束了元末的战乱就可以看出,朱元璋让百姓从战乱中得以“逃脱”。能够有一个太平盛世的生活环境,来之不易。
华夏五千年中,太平盛世可是屈指可数的。在历史上,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分之二都处于乱世中。那么明朝建立之后,仍然没有到达太平盛世。刚刚建立的明朝还要面对元朝的残余势力,不过到了之后,元朝的所有余部被朱元璋打败。
此后明朝走入了太平盛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了洪武之治,这让当时的百姓走入了太平安康的生活。相比于元朝的生活来说,明朝的百姓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优于元朝。朱元璋在位期间,发动了洪武四大案,这让明朝的官员几乎全部受到牵连。
现如今看来,根据史籍资料的记载进行推测。洪武四大案受到牵连的官员可以达到十万余人。朱元璋之所以发动洪武四大案,目的就在于让子孙顺利继位。可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自己驾崩之后,孙子朱允炆虽然即位,但是他的叔叔起兵造反。
古代的时候,无论是兄弟还是父子,为了皇位都可以大打出手。在历史上,隋文帝的死就充满了谜团,野史记载了隋炀帝杀死了隋文帝,也就是杨广将父亲杀死。这在现如今看来是难以置信的。不过在古代的时候,为了皇位,一切皆有可能。
话说回来,朱元璋在位期间,朱允炆的叔叔们表现的很好,没有丝毫不安。朱元璋即位之后,开始大肆削藩,这让各个藩王产生了忌惮,也就是朱允炆的叔叔们产生忌惮。这其中反应最大的就是朱棣。于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此之后,朱棣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朱棣十岁被封为燕王,十七岁到封地就任。到了封地之后,朱棣也没有闲着,当时的元朝残余势力还没有消退,朱元璋考虑再三,让朱棣镇守边关。
这是为了防止元朝的残余势力进攻中原。朱元璋这样考虑,更为主要的就是朱棣的军事才能过人。这一点是朱元璋颇为看重的。朱棣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没有丝毫的不臣之心。只不过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朱允炆的削藩让朱棣产生了不安。
大肆削藩的朱允炆还是太年轻,朱棣为了自己的安稳,选择了与侄子兵戈相向,即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历史的结局已经出现,朱棣胜出,登基为帝,朱允炆下落不明。那么在朱元璋时期,朱棣敢造朱元璋的反吗?如果朱棣造反,他胜算又有多少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不约而同的。就是朱棣毫无胜算。在道义上朱棣就不占有优势。朱棣抢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朱棣肯定会受到舆论的抨击。假如朱棣与朱元璋开战,两人的实力相差巨大。尤其是在军事上。
从人才上来说,朱棣必败无疑。朱元璋手中有很多忠心耿耿的大将,这些人都是陪伴朱元璋开创明朝的武将。无论是经验还是战斗力,都是朱棣的数倍之多。那么朱棣的手中,几乎拿不出什么名将。即使是除去这些人,从朱元璋本身来说,朱棣也不是他的对手。
朱元璋久经沙场作战经验...
查看详情>>与“朱棣敢造朱元璋的反吗?如果朱棣造反,他胜算又有多少呢”相关的文章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在于哪里?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朱棣能成功
在中国历史上,重演了两次皇帝削藩、藩王造反的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西汉王朝的汉景帝削藩,以镇压七王之乱而告终,继续延续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时代;大明王朝的建文帝削藩,以建文帝下台,造反的藩王朱棣取而代之而告终,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明成祖时代。战争之后都是盛世,但皇帝不同。前者是皇帝仍继续当他的皇帝,后者是藩王当了皇帝还开创了一代盛世,两个朝代,两种不同的极端结果,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在于哪里?
一、汉景帝的统治手段比建文帝高明得多
同样是皇帝,汉景帝比建文帝高明得多。汉景帝是开创“文景之治”的皇帝,可说是雄才大略。西汉皇帝之中,汉景帝刘启可以说重重地写上了一笔,刘启可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在他当太子时,就曾因为下棋争个高低暴打吴王刘濞之子刘贤,而且还出了人命,竟然一棋盘把刘贤给拍死了!当了皇帝后,刘启也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晁错是个忠臣,向他提出了削藩的建议,但他为了平息叛乱,竟然答应了叛王们的要求,腰斩了晁错。这样的狠心,比乃祖刘邦丝毫不逊色。从这一方面看,建文帝比汉景帝就软弱得多,他的叔叔朱棣都造反了,他还对朱棣下不了狠手,告诉前方的将士们不得杀害皇叔,期望以后有和解的机会。但人家朱棣可不这么想,他是一心想除去侄皇帝而后快的。
刘启的统治,也比建文帝高明得多,他为人节俭,不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他重农抑商,劝勉农桑,禁谷酿酒,禁粟喂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的统治策略,使国力得到很大提升,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对待叛乱上,为了国家的统治,他决策果断,不管是杀晁错,还是派周亚夫平定叛军,从不优柔寡断。而在这方面,建文帝就表现得不尽人意,不具备一个帝王的优秀特质。
建文帝是一个书生皇帝,他拜三位大儒为师,如果论学问,建文帝重用的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无人能出其右,但如果论兵法作战,这三位可说都是纸上谈兵的人物。秀才遇到兵,如何战而胜之?所以,建文帝的“建文新政”跟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不可同日可比,建文帝的治国经验和平叛手段,比汉景帝差了何止一大截。
二、朱棣的英明雄武比刘濞高出一大截
同样是造反,西汉王朝的刘濞跟大明王朝的朱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刘濞虽然也是马上王爷,曾经在秦末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下战功,但跟朱棣比,就差了许多。刘濞造反时,表面上是七王之乱,声势浩大,但这七王并不团结,刘濞也没有统一指挥七王的权威和能力。所以,所谓的七王之乱,真正铁了心造反的,只有刘濞一王。其他各王都是看风使舵的角色,对于造反配合不够。刘濞也不是善于听从合理化建议的明主,他拒绝了田禄伯的分兵建议和桓将军的长驱直入建议,失去了出奇兵作战的战机,使周亚夫从容截断了他的粮道,终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兵败被杀。
而朱棣是朱元璋所有皇子中最厉害的皇子,曾长期与蒙古人作战,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过蒙古乃儿不花,生擒过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虽只北平一城之地,但其军...
查看详情>>与“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在于哪里?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朱棣能成功”相关的文章
朱棣非法篡夺皇位,他最后凭借着什么造反成功?
我们都知道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的第三任明朝天子皇帝,而他的皇位是通过掠夺的手段得来的,是在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取的。
那么朱棣原本就不是朱元璋钦定的皇帝,那么他又凭借着什么得到了皇位?难道仅仅只是通过战争强取豪夺得来的?今天编者就跟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朱棣可以在这一次非正义的造反行为中取得胜利。
首先朱棣一开始所打着的旗号是正义的旗号,他向全天下说自己是接了皇帝即建文帝的密诏铲除逆党,更是借此招兵买马做了不少打战的准备。而我们都知道这封密诏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他借口培养自己实力罢了。这时候的建文削弱了不少的藩王,大多数都是借着这些藩王要造反的理由。而朱棣借着帮当朝天子起兵的这一个借口,天下人也很难看出是假的,因此自然是有不少人加入这支谋逆的队伍。这对于朱棣后来取得胜利的作业是十分大的。
再者朱棣是朱元璋的嫡子,按照当时的礼制他也是可以成为君主的,因此很多追随他的人都不认为他是造反。而到了后期,天下更是觉得这一场战争无论谁胜利,都不过是主家内部的事情,丝毫没有联系上这是一桩大逆不道的谋反,这是他能成功的一个原因,天下人对他的发兵认为是具有合理性的,因此反对他发兵的人自然就不多。
战争的胜利还与他自身有关系,他深知若是想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那么就必须让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百分之百的敬重与服从。他对待自己的下属向来是十分重情重义的,在自己带领的军队陷入困境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粮食分发给士兵,做到同甘共苦。有一次在军队前行过程中,他看到了一名生病的士兵倒在路旁,立马让人把这士兵带到专供自己使用的马匹上,更是说这士兵是为了帮自己打战才生的病。这样子的他自然是得到了军营士兵的爱戴,而士兵们自然也愿意为这样子的人冲锋陷阵。
而对于那一些被俘虏过来的士兵,更是以礼相待,于是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燕王是正义人士的说法,很多军队都纷纷来投奔他。相反建文帝的军队就没有得到这种待遇,那么作战时的激情也就没有朱棣军队的高,因此这一场战争在还没有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其实胜负就已经定了。
这种种的理由都是朱棣最后造反成功的原因,当然他的胜利也还跟其他的原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过这些是他成功的关键,其他的不过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罢了。
与“朱棣非法篡夺皇位,他最后凭借着什么造反成功?”相关的文章
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为什么朱元璋其他儿子没进来掺和?
明朝时期的燕王朱棣,夺取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那个时候朱元璋当然并不只有朱棣一个儿子还活着,那当时,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中间有没有反对或者支持朱棣起兵的,他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都死了,但儿子大了,继位了;八子潭王朱梓、九子赵王朱杞在靖难之役之前已经死了,无子,封国被废除;十子鲁王朱檀,也死在靖难之前,此时独子鲁世子还年幼,插不上话;二十六子朱楠早夭。
看看剩下的藩王在当时是什么情况?
二子秦王朱樉。靖难前死了。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
三子晋王朱棡。靖难前死了。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济熺。
五子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弟,第一个被建文帝削爵,流放云南,在靖难最后一年(1402年)才被建文帝抓回南京关押。
六子楚王朱桢。封在湖北武昌。
七子齐王朱榑。被建文帝削爵,从封地山东抓到南京关押。
十一子蜀王朱椿。封在四川成都。
十二子湘王朱柏。封在湖北荆州。在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全家自焚而死。
十三子代王朱桂。封在山西大同。被建文帝削爵。
十四子蜀王朱楧。封在甘肃兰州。
十五子辽王朱植。封在辽东。
十六子庆王朱栴。封在宁夏银川。
十七子宁王朱权,封在蒙古赤峰。
十八子朱楩。封地云南,被建文帝削爵,废为庶人,全家迁往福建漳州。 十九子谷王朱橞。封地在宣府。
以上是朱元璋去世后、靖难之役发生前成年的已就藩的藩王,有一定军事实力。
以下6位藩王,当时年龄小,都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的王,还没有就藩,插不上手脚。他们都是朱棣当上皇帝后去外地就藩的。
二十子朱松。生于1380年,封韩王,封地辽东。靖难之役发生时,还在南京,一直没就藩,子孙后来就藩甘肃平凉。
二十一子朱模。生于1380年,封沈王,封地山西长治。
二十二子朱楹。生于1382年,封安王,封地甘肃平凉。
二十三子朱桱。生于1386年,封唐王,封地河南南阳。
二十四子朱栋。生于1388年,封郢王,封地湖北安陆。
二十五子朱㰘。生于1388年,封伊王,封地河南洛阳。
综上,除了早死的和年幼的,真正有能力插手的就是老二秦王家、老三晋王家、老六楚王、老十一蜀王、老十四肃王、老十五辽王、老十六庆王、老十七宁王、老十九谷王,共9位。
老二秦王家。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那几年安心在西安吃肉夹馍,插不上话。
老三晋王家。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济熺,那几年一直在太原吃刀削面,插不上手。
老六楚王朱桢。此前多次受朝廷委派,带兵镇压西南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他坐镇武昌看热闹。
老十一蜀王朱椿。成都很远,进出不方便。乐得在成都打麻将,泡温泉,日子舒坦得很。据说有暗地里为燕王提供军事物资。
老十四肃王朱楧。封地原来在张掖,真是太远了,建文元年朝廷同意他移镇兰州,这时候他正忙着建兰州的新王府,没心思理会朱棣和朱允炆的事情。
老十五辽王朱植。原本驻守辽东,靖难之役...
查看详情>>与“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为什么朱元璋其他儿子没进来掺和?”相关的文章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造反的内幕,你知道多少?
朱元璋在历史上算的上是极富传奇的人物了,他从乞丐为生到最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朱家王朝明朝,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人可以跟朱元璋比了,就算当初的汉高祖刘邦刚开始的出身也是个乡长呢。但是朱元璋在选继承人上面却走了眼,朱元璋开始选的继承人是他的大儿子朱标,但是朱标却因为有病早死,最终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但是他的第四子朱棣却不干了,最终在朱允炆即位后造反。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小编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朱棣是朱元璋当时最能打仗的儿子。朱棣的军事能力是跟朱元璋一起打仗时候练出来的,而朱允炆却没有参加过战争,所以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朱棣自然心里不爽。而且当时朱棣也没想过造反,最主要的原因是朱允炆继位之后对各地藩王削藩。削藩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抗朱棣,所以朱棣肯定不干了,于是就造反。
2.当时朝中没有能打仗的大将。朱允炆继位之后,当时的朝中,徐达、蓝雨等等一帮能打仗的人都已经去世了,所以在当时没有能与朱棣抗衡的将领。如果这些人还活着,朱棣也不可能造反,虽然朱棣能打仗,但是面对这些人,朱棣想打胜他们是很难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朱允炆没有军事能力,当时只要有一个会打仗的人就能看出来朱允炆用兵不行,他把所有病例群不用自正面战场,最终导致后方南京空虚,于是朱棣采用姚广孝的计谋,直接进攻南京,最终导致朱允炆兵败。整个过程虽然靠着姚广孝的计谋,但是也是有很大的风险,只要朱允炆身边有一个大将在,朱棣这一仗就不一定打得赢。
3.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我们都知道,就算是谋反,也要找个好理由,如果直接打着谋反的旗号,是不可能受到天下人的响应和文人名士的接纳的。所以朱棣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谋反,最终成就大事,而且也名正言顺的坐上了皇帝。
4.朱棣不同意朱元璋所立得遗诏。朱棣是朱元璋十二个儿子中最会打仗的一个,他是对的时候就已经随着朱元璋上了战场,建立了无数战功。而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也都先后死去,死去的这些兄弟们恰恰都是打仗的好手,剩下的几个兄弟里面就剩下朱棣是最能打仗的,而且自己手里有朱元璋给的兵权。所以朱允炆想要削藩,他肯定是不同意的,既然你朱允炆不能打仗,而且又没有做皇帝的能力,那么我就取而代之,反正都是朱家的人,就算以后我朱棣做了皇帝,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而且朝中也没有像徐达、蓝玉这样的大将,我朱棣想要取胜轻而易举。
最终朱棣攻入南京,取朱允炆而代之。但是最后却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一直与朱棣上位之后,每天都诚惶诚恐,怕朱允炆哪天冒出来再夺皇位,于是派郑和七下西洋寻找朱允炆。最终也没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查看详情>>与“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造反的内幕,你知道多少?”相关的文章
从这几点就能够看出为什么李世民造反能够成功,朱棣造反却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李世民造李渊的反有成功的可能性,朱棣造朱元璋的反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李渊能够造反成功,一半是依靠自身能力,一半是依靠家族势力;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依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李世民能够造李渊的反,并且取得成功。但朱元璋是什么人?朱棣造反有成功的可能性吗?第一,李渊与朱元璋的个人能力不同,这是导致李世民敢造反、朱棣不敢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李世民参与了打天下,而朱棣并没有参与打天下,前者的势力比后者更大;第三,李世民的势力集中在都城长安,而朱棣被封为燕王,在应天并没有任何实力造反。
第一,李渊与朱元璋的个人能力不同
在历代造反起家的朝代中,很少有李唐这么顺利成功的。617年5月,李渊在太原起兵。等到了617年11月,李渊就带兵攻入了长安。618年,隋炀帝杨广被部将杀死在江都,李渊称帝成为了唐高祖。仅仅1年多的时间,李渊就能够从起兵建立唐朝,并不是李渊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李渊借助了家族的势力。可以说,李渊能够建立唐朝,一半得益于个人能力,一半得益于家族势力。
而朱元璋则不同,完完全全的贫寒出身,没有任何家族势力能够借助。从1353年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到1368年建立明朝,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可以说,朱元璋是古代的“天纵之子”!
李世民敢于造反李渊,他明白李渊的权力主要来源于家族势力;朱棣不敢造反朱元璋,他明白根本就不是千古奇才父亲的对手。
第二,李世民参与了打天下,朱棣并没有参与。
从太原起兵,再到攻破长安,以及消灭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李世民都是主力军。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可谓是打下了半个天下。所以,李世民敢于造反,既有庞大的实力,又有功绩在身。而朱棣则不同,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并没有立下多少功劳。即使朱棣敢于造朱元璋的反,就没有人支持,更不具备任何合法性。最重要的是,等到了明代,忠孝文化已经深入骨髓。朱棣敢于造反父亲朱元璋,就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第三,李世民势力在长安,而朱棣的势力主要在北平
在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以后,就被封为天策上将,拥有了独立开府的资格。在天策上将府中,武将有秦琼、尉迟敬德、程知节等等,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等,可谓是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有在长安造反的实力。而朱棣早就被朱元璋封为了燕王,驻守北平,在首都南京一点实力也没有。
与“从这几点就能够看出为什么李世民造反能够成功,朱棣造反却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相关的文章
同样是造反,为何朱棣不敢和李世民一样提前发动兵变?
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历史上少有的雄主,但是这位明君身上却有一个始终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弑兄逼父,最终才当上皇帝。
与李世民相像的 ,还有明成祖朱棣,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李世民杀了自己哥哥和弟弟,而朱棣则是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以至于建文帝是否死亡到现在都是一个谜。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世民在李渊在位的时候就敢发动兵变,而朱棣等朱元璋死了之后才敢造反呢?
第一李渊和朱元璋不是一个级别的,相对于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来说,李渊手上拥有的人才资源,亦或是军权都要少,李世民南征北战多年,手下涌现出一票英勇善战的武将以及谋略可怕的谋臣,而李渊手中呢,可用的人寥寥可数。之相比,朱元璋和李渊就完全不一样了,唐朝的江山可以说是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朱元璋是自己亲手一步步打下的江山,朱棣在其中根本没起什么作用,朱元璋手下名将如云,朱棣若是造反,仅凭一个燕王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朱元璋跟李渊相比,他的控制力更强,即便是效仿汉朝,西晋分封藩王,这些藩王在他在世的时候也绝没有胆量敢造反,而朱棣之所以在朱允炆时期造反原因就是因为朱元璋早已经将能打仗的将领屠戮一空了。
留给朱允炆的不过是耿炳文一样善守不善攻的老将,面对在北方征战多年的朱棣 ,未免力有不逮。
第三,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如果自己再不发动政变,自己很快就会被太子一党人收拾,那时候可就永无翻身之时,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夺得权力,李世民一定要发动政变。
而朱棣面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朱棣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过的好好的,朱元璋也没有丝毫削藩的想法,当初他分封藩王就是为了让这些藩王镇守边疆,现在自然不会冒然削朱棣日后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朱允炆要削藩,而且削藩的手段太强硬,太急切,有几个王爷直接被赐死或流放,完全不给这些叔叔们一条活路,如此一来,拥兵最重的燕王朱棣便越来越不安。
如果当初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不是齐泰,黄子澄这样的晁错一般的人物,形势或许会大大改观。
只可惜,朱允炆太急躁,跟爷爷朱元璋的手段比起来差太远了。
与“同样是造反,为何朱棣不敢和李世民一样提前发动兵变?”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