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董卓进京

发布时间:2020-07-11
1

董卓进京后通过废帝来掌控朝廷,他到底是废了哪个皇帝你知道吗?

董卓废了哪个皇帝
董卓进京

汉灵帝驾崩后,帝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先是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未果,反而被对方所害,随即袁绍、袁术兄弟又率兵入宫杀尽宦官,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混乱不堪。就在城中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凉州大军阀董卓领军入洛,坐收“渔翁之利”,很快便篡夺朝廷大权。然而,董卓进京之初,所部兵力不过三千人,他是如何能控制住拥有数万禁军、政敌极多的朝堂呢?

何进引董卓等人进京,开启汉末三国乱世的源头

据正史记载,何进当初谋诛宦官时,曾将计划告诉妹妹何太后,不料却遭到反对。此时,部将袁绍建议他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让他们率军入洛,借武力威胁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并得到何进的同意。何进征召的势力很多,其中便包括凉州大军阀董卓,而后者在接到命令时,正率领五千军马驻屯河津,准备就任并州牧的路上。

及灵帝寝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见《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

董卓在接到何进的征召后,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后来在谋士的建议下(《三国演义》中说是李儒的建议),才率兵三千赶赴洛阳,屯扎在城外二十里处的夕阳亭。董卓到达洛阳郊外没多久,便获悉何进被杀、袁绍兄弟尽诛宦官、少帝及陈留王逃难的大变故,立刻率军“救驾”,就此名正言顺地进入京城。

董卓刚进入洛阳时,反对他的力量很强

董卓入洛后便想篡夺朝政,然而此时形势对他来讲并不利,除了质疑、反对他的朝臣极多,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城内外军队数量极多,远非自己的兵力能震慑得住。原来在当时,仅洛阳城内的禁军数量便多达数万,而屯扎在周边的其他势力,比如丁原、鲍信,所部精兵也有数千。更何况,丁原手底下还有一位万夫难敌的超级猛将吕布。所有这些因素,不能不让董卓感到忌惮。

当然,董卓也有他自己的优势。其一,凉州兵团以剽悍著称,战斗力十分惊人,让朝臣们非常忌惮;其二,董卓天性狡诈,鬼点子极多,很喜欢虚张声势。果不其然,董卓为欺骗、震慑朝臣,一方面严重夸大自己现有的兵力,一方面派三千兵马每隔四五天就悄悄的出门,等次日清晨再大张旗鼓的进城,给外人造成一种假象,以为凉州军在络绎不绝的抵达。

董卓收服吕布等人后,力量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董卓加快吞并、招降其他部队的节奏。董卓一进城,便指使弟弟董旻攻杀车骑将军何苗(何进之弟),吞并他手下数千精锐,然后又招降何进旧部吴匡等人,就此接收何进万余名旧部属。接下来,董卓又逼走中军校尉袁绍、骑都尉鲍信,消除两大隐患。不久,董卓又派人收买吕布,使得后者以诛杀丁原的方式投靠,并与自己结成父子关系。

在招招妙计之下,董卓的势力迅速膨胀,很快地便掌握了洛阳城内外的局势(“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

查看详情>>
2

董卓进京后,他的野心就呼之欲出,他最后是废了哪个皇帝呢?

董卓废了哪个皇帝
董卓进京

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皇子刘辩登基。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刘辩在皇位上仅仅坐了四个月就被罢黜,一年之后又被逼自尽。而罢黜他的和逼他自尽的人,都是董卓。

刘辩登基后,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持大政,擢升自己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协助管理宫廷机要。

何进执掌大权后,袁绍向他建议将宦官一网打尽。但是,这个建议没有得到何太后的支持,何进也不敢单独行动。于是,袁绍又献一计,他建议征召四方军事将领及英雄豪杰,让他们率军向京师挺进,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这时,最高统帅部秘书官陈琳表示反对,他的理由说白了就是:搞定宦官,你何进的力量足够,没必要多此一举。而且,即便想借助外力,你也得hold住才行。万一尾大不掉,那可是引狼入室、自掘坟墓!

然而,何进不听,下令欲命董卓进京。

一听要征召董卓,又有一群人站出来反对。召谁不好,偏偏是他?

先是执法监察官郑泰劝阻何进:董卓一向寡情,贪得无厌,如果依靠他,将来他一定会威胁政府的安全。你现在完全有能力掌握大局,实在不应该把董卓当做外援。宫廷秘书卢植也持同样的态度。

朝堂上吵归吵,袁绍该干还干。他暗中联络董卓,让他发奏章,扬言将进逼洛阳城西。

这一招,果然灵。何太后发现大祸临头,只好把所有宦官罢黜。

然而,后面的剧情并不是袁绍和何进希望看到的了。宦官们知道大事不妙,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随后,他们假借何太后之名召何进入宫,将毫无防备的何进斩杀了。

何进本想借董卓铲除宦官,怎料,董卓还没踏进洛阳,何进自己先人头落地了。而后面的局面,更是崩盘式地走向失控。

听说何进死了,袁术下令放火焚烧宫殿,打算逼出宦官们。

宦官张让等人惊慌失措,胁迫皇帝刘辩和皇弟刘协,约数十人,一路步行,向北方亡命。

刘辩和刘协被宦官挟持而逃,朝廷内居然没有一个高级官员跟随,只有宫廷秘书卢植和洛阳政府中区秘书闵贡,连夜追赶至黄河边。闵贡厉声斥责张让,并当场手刃数人。张让穷途末路,向刘辩下跪叩头说:我们死了,陛下保重。说完,投黄河溺毙。

闵贡扶着皇帝刘辩跟皇弟刘协,在深夜中徒步向南摸索,希望回到洛阳皇宫。

走了数里,从农家得到一辆牛拉的板车,一行人便一起挤在板车上前行,抵达洛舍(邙山北麓)。后来又找到两匹马,升级了交通工具继续前行,从洛舍南下。直到此时,才见到高级官员陆续前来护驾。

东汉王室乱成一团,那边厢,董卓摆好姿势随风而动。

其实,董卓早就将军队推进到河东(山西夏县),为的就是密切关注洛阳城里的一举一动。当时,一听到要被征召,董卓便立即命令大军出动。而此时,大军已挺进到了显阳苑,与洛阳近在咫尺。

袁术在宫殿放的那把大火,把整个洛阳的天都烧红了。董卓遥遥望见,知道征召事宜有变,于是,命全军疾行,黎明前,抵达了洛阳城西。

根据情报,得知此时皇帝正在北郊,董卓遂率精锐部队,跟闻讯而至的一些高级官员,往北郊迎接,就在北芒阪(邙山北)下,跟皇帝刘辩相遇。

这位只有十四岁的小皇帝看到董卓的大军,吓得面无人色,竟哭...

查看详情>>
3

董卓进京故事原来是源于这一纸诏书

董卓
董卓进京故事

董卓进军的契机在于何进的一纸诏书,这一诏令等同于引狼入室,也注定了洛阳城将会付之一炬,成为一座废城,汉王朝的气数也在这熊熊大火中灰飞烟灭。

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各州郡的太守势力大涨,凭借手中的军队在所管辖范围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而在这些郡守当中属董卓的势力最为强盛,其野心也是最为强烈。黄巾军一战,董卓趁势组建精锐部队,其地位迅速上涨,上升至与名将皇甫嵩平起平坐的地位。东汉朝廷对此支不在掌控之内成长的势力甚为忌惮,汉灵帝遂任命其为少府,调任中央,以此来抑制董卓拥兵自重的发展势头,借机剥夺其兵权,然而董卓竟上奏借安抚羌人为由拒绝上任。可见董卓的势力已足以与朝廷所抗衡,削弱其力量并非易事。

而此时的董卓并非无意愿进京,他揣度着中央政变的时机,伺机而动。正值何进有意绞杀朝中宦官势力,望借助外部势力,故而写信给董卓,以及东郡太守乔瑁、并州刺史丁原,命其部队驻扎于京城郊外待命。

董卓率三千士兵进京,不料朝中大乱,何进、宦官两股势力两败俱伤,少帝被人所劫,不知下落,董卓随即改变策略,寻找少帝下落。不久,董卓便在黄河边拦截下了一对人马,正是少帝与陈留王,董卓上前,装模作样地声称救驾来迟,随即护送少帝进京,而董卓仅凭着三千人马却名正言顺地入驻京城,从此掀开了东汉末年贼臣乱政的序幕。

董卓因奉何进一纸诏书,带领三千将士前往京师,助何进铲除宦官势力,然而却遇上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买卖。世人对这场政变中董卓入主京师的结局大有疑问,当时,京城中有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京城郊外也不止董卓一支部队驻扎,当时何进采取袁绍进言,借助外部势力对抗宦官,同时写了三封诏书分别寄给董卓、丁原以及乔瑁,命其三人派兵前往京师。

但最后护送少帝进京的肥差事竟落入了董卓手中,仅凭他区区三千人马是怎么做到从狼群中全身而退的呢?首先,京城中何进意外被害,袁绍率其部众进宫大开杀戒,此时京城中已群龙无首,乱成了一锅粥,而少帝被宦官遣送出宫,谁都不知其下落。再者,董卓比同时驻扎于城外的丁原与乔瑁提前获得消息,知晓京城中的状况,迅速调整战略,找寻少帝,夺得先机。最后,董卓力挽狂澜,名正言顺地护送少帝进京,凭借其一身的戾气,无人能挡其稳定中央政权的步伐,朝中原有的势力早已分崩离析,人人难以自保,此时只能顺从董卓,听其调遣。

董卓废少帝,立新帝,自任相国,步步为营,成为了东汉末年汉室霸主,有命中注定的巧合也有董卓自身的决绝与果敢,在混乱局面中懂得审时度势,他与生俱来的王者霸气更是助其一臂之力。

查看详情>>
4

董卓是怎么起家的呢?这就要从董卓进京的故事说起

董卓是怎么起家的
董卓进京故事

为什么董卓能成为挟天子已令诸侯,专断朝政的大臣呢?其实董卓在三国里也算是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了,董卓的某些做法也是被后来居上的曹操所模仿,只不过曹操的做法没这么简单粗暴,而且把自己身边的人都消灭的差不多干净了,所以也没那么多人想着去讨伐曹操。但是董卓的所作所为就有些人神共愤了,所以后面的事情大家肯定都已经非常了解。那你知道董卓是怎么起家的呢?这就要从董卓进京开始说起了。

董卓当时担任的职位是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当时朝中有三股力量,分别是外戚、宦官和士族。士族肯定是最聪明的,所以顺利挑起了外戚和宦官之间的矛盾,最后外戚和宦官相当于是同归于尽。而且袁绍和曹操也是带人杀入宫中,见到宦官一律杀之,最后朝中宦官的力量算是彻底铲除了。结果这个时候董卓突然带兵入京,当时也没人知道董卓到底有多少兵马,传闻只有三千将士就控制了朝廷。至此,董卓带着一股全新的力量入住朝廷,一夜之间军阀变成了朝中最强大的势力。

此时袁绍和曹操都没有多少兵马,所以只能逃离京师再想办法对抗董卓。所以董卓进京这个举动,从某些方面看也是证明了董卓才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不然汉室会怎么发展就又不好说了。随后董卓还接连打赢了几场胜仗,集结了实力强大的西凉军,此后董卓彻底站上了人生巅峰,开始了自己的皇权之路。董卓虽然没有称帝,但是他享受到的待遇都和皇帝是一个样的,关键是被他扶持上位的汉献帝刘协根本就拿董卓没办法,也是一个表面皇帝了。

所以后人就用“董卓进京”编了一个歇后语,后面还有一句叫“来者不善”,这样形容董卓的意图也是非常贴切了。其实在董卓掌权的时期里,很多人都想要铲除他,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好的机会,董卓本来就是一位疑心很重的人而且随身穿着一件刀枪不入的盔甲,想要行刺的人也全都失败了。期间曹操还故意接近董卓,就是为了获取董卓的信任好刺杀他,按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而且成了董卓追杀的对象。

所以王允看透了想要除掉董卓只能从他的亲信着手,正好当时吕布在董卓的身边,而吕布又是一位非常容易中激将法的人,所以王允设下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如果董卓不死的话,那还会不会有后面三分天下的局势也就都不好说了。所以王允在这件事上肯定算是立下了大功劳。

查看详情>>
5

谁让董卓进的京?董卓进京前其实有人劝他不要进京

董卓进京
谁让董卓进的京

东汉未年,十常侍乱政,闹得整个王朝上下尽知。以何进为首的士族,下定决心以除掉宦官。但却遭受到何皇后的庇护,在这种情况下,何进招外援进京,而董卓见机起事,造成了董卓专政的局面。

董卓进京后,扶陈留王刘协为帝,为汉献帝,董卓被封为相国,站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夜宿皇宫,秽乱内廷,引起了满朝共愤,人皆欲除之而后快。

那么,当初作为西凉外将的董卓,为何会进京而掌握整个东汉的政权呢?这还得从宦官之乱说起.

在何进等士族欲杀绝宦官之时,何进之妹何皇后,在宦官的蛊惑下,力保宦官,导致其兄何进无法下手。在宦官与何进两者必死其一的情况下,宦官假借皇后之名,招何进进宫,设计将其杀害。

这件事之前,何进就已让驻西凉的董卓进京,意引外援进京灭宦官。

董卓此人,在当时可以说,十分具有军阀特点。常年在外,有自己的亲信,部队,朝廷曾让其交出兵权给谁,董卓直接违抗,多次不听朝廷命令。这个人心中,基本就没有朝廷一说!

在宦官之乱时,就一心想进京,拿权。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在何进与宦官争斗时,董卓就奏请进京,再加上何进的召唤。

何进欲招董卓进京时,就遭到部下的多次反对,但却没能影响到何进的想法。

有次商议解决宦官问题时,郑泰对何进说:“大将军,董卓乃豺狼也,引他入京,必要吃人呐!”

何进说,“你太多疑,不足以谋大事!”气的郑泰无话可说。

当时,东汉名将北中郎将卢植曾对何进言:“我素知董卓为人,其人面善而心狠,一入京城必生祸患。不如阻止他入京,免生祸端。”

经过多次别的反对,何进也十分生气,说了这么一句话:“尔等皆书生之所见,不必多言。“

就这样,何进令部下,召董卓进京。董卓知道后,马上带着自己的部队,就往京城而去。

这个时候,灵帝已死,何皇后立刘辩为少帝,刘协为陈留王。

而董卓,到京之时,何进已被宦官所害,而宦官又被以袁绍等为代表的士族为灭。皇宫大乱,少帝和陈留王流落出宫。

按说,这时候董卓已经没有再进京的必要了,但董卓这人野心比较大,正好进京前,救下了少帝和陈留王。于是就以保护皇帝回宫为由,保护着少帝和陈留王回到洛阳。

到京城后,董卓以武力威慑天下,利用手段废除少帝立陈留王为帝,自己为相国,逐尔掌权天下!


查看详情>>
6

董卓进京前有什么样的故事?他进京的时候竟然只带三千人马

董卓进京
董卓进京故事

众所周知,汉末的社会被桓帝灵帝消遣的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而灵帝后宫之争已经愈演愈烈,外戚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而灵帝自称的“爸爸们”也毫不逊色,这样就成了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只等待一件事情,没错,就是灵帝驾崩。

本文因在董卓相应框架里面,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到何进这位“药引子”,那何进是谁,我们就来根据史书看看何进与董卓相关的史料。

一:董卓进京的机会和局势

灵帝驾崩,好像吹响了大乱的冲锋号,少帝继位,这表明了何皇后暂时的胜利。此时何进为了进一步抓权,就叫上了袁绍一起诛杀宦官,只可惜太后并不允许。何进实在没有办法明面干,就用了东汉屈指可数的昏招之一,密诏董卓率兵来京师诛杀宦官,还偷偷给少帝上书。

何进表示,中常侍张让等人趁机受宠,导致天下大乱。并且引经据典应该清君侧,最终一句话,诛杀张让等人!(《后汉书》与《三国志》记载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何进本来只是想威胁太后,谁知,董卓还没有到达京师,何进就被宦官势力坑杀。

二:何进简介

那何进是谁?我们来看一看跟董卓相关的一些记载。

根据《续汉书》记载,何进字遂高,南阳人,是何皇太后的异母哥哥。何进本来是屠户出身(《后汉书》记载为普通的良人家庭)。何进的父亲叫和真,何真去世后,何皇后就通过贿赂黄门进入了灵帝的后宫之中,在灵帝众多淫乱对象下,何皇后非常受宠,并在光和三年被册立为皇后,而这个何进也因此富贵。

中平元年,黄巾大乱,灵帝就拜何进为大将军。

黄巾之乱基本平定后,何进趁灵帝驾崩就要进一步诛杀宦官势力,但是何皇后不允许,就私下联系董卓进京清君侧。同时,何进还是耐不住寂寞,对宦官势力有巨大的恶意,最终何进被宦官势力杀害。

三:董卓受密诏后的上书

董卓接到了何进对自己的命令,谁能想到我董卓还有今天!董卓因为与皇甫嵩的摩擦等诸多因素,带了五千人就单干去了,接到何进的密令就立即率领三千兵马冲向洛阳。

有的人问,董卓年轻有那么多基础,怎么才率领三千人?其实如果等到他重新招兵,一年时间董卓可以立刻拉起十万大军,但真要是过了一年那时黄花菜都该凉了,如此迅速才符合董卓的真正政治目的。

当然,大将军密令董卓入京还是不太符合礼制的,董卓也不含糊直接给少帝上书。

根据《典略载卓表》记载,董卓上书少帝。

董卓认为,天下为何常常出现逆事,就是因为黄门常侍张让等人傲慢天地,擅自参政。这些宦官甚至有无数的儿子兄弟,遍布各个州郡,只要张让一封书信,就能贪污千金。京师附近郡县的良田人口都归属了张让一个人,导致民怨沸腾,贼人四起。

董卓表示,自己曾经奉召於扶罗,在打仗的过程中,朝廷派来的将士都表示饥饿难耐,无法战斗。就因为张让等人搜刮民脂,士兵们都想着要去京师诛杀宦官为民除害。

董卓强调,自己曾经极力安抚士兵,但是在地方上也听说老百姓们对宦官势力也非常痛恨,自认为应该将宦官势力连根拔除。

董卓建议,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董卓上书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师方向,权力,金钱,女人,...

查看详情>>
7

董卓进京后想要废帝另立,这后面的故事你绝对想不到

董卓废帝另立
董卓进京

在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请神容易送神难”。就在袁绍带领着一干士族人士在皇宫里尽情屠杀宦官的时候,董卓却在北芒奉迎了天子。成了汉末乱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人。

在这个过程中袁术所放起的大火成了助推董卓的信号。当时董卓正是看见洛阳城中火光大起,知道城中有变,于是就勒兵前往,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已经赶到了洛阳城西。但是在这里他听说天子已经被劫持到了北芒,于是就又进兵到了北芒,并在这里遇见了天子刘辩和陈留王刘协。

相遇之后,董卓和天子刘辩交谈,刘辩由于害怕竟然啼哭不已与董卓“不能辞对”,但是陈留王刘协却能够对答如流。按照多部史书的说法,董卓正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刘辩的懦弱和刘协的镇定而产生了废帝另立的想法。

这种说法或许是有的,但要说董卓是因为刘辩懦弱而产生废帝另立的想法,那是万万的不可能。一个懦弱的皇帝,远要比一个镇定聪颖的皇帝要好管理很多。所以董卓废帝另立的真实意图,一个是为自己树立威信,另一个就是因为刘辩年长,而刘协年幼。一个年龄更为幼小的皇帝,对自己日后长久的把持朝政实施统治更为有利。这是任谁都能看清楚的事情。

据《典略》记载,当时有大臣对董卓说道:“有诏卻兵”。“卻”就是“却”字的另一种写法。意思就是让董卓退兵。但是如此大好的时机董卓怎么可能放过呢!他当即说道:“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卻兵之有!”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大臣,但是却不能够匡扶王室,导致国家拨乱动荡,有什么权力让我退兵呢?”

于是董卓拥护着天子和陈留王进驻洛阳城。

在这里我们看,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以何进和袁绍为首的谋诛宦竖,其结局是失败的。因为这件事不但让何进为此而丧生,就连东汉王朝也因此而被敲响了丧钟。

可实际上,如果单从尽诛宦官的结局来看,这场谋诛宦竖却是成功的。毕竟以袁氏家族为首的士人阶级,终于在被宦官压迫了近二十年的党锢时代后,第一次从根基上铲除了宦官,算是得报大仇。虽然这种泄私愤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之于国家更是酿成了天下大乱的祸端,但是对士族阶级本身来说却是一个如愿以偿,值得称庆的结果。

只不过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并不在袁绍等人的预测当中,亦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过预测,主要当然就是袁绍低估了董卓的野心。

实际上这种野心从董卓身在西凉的时候就已经时常外露,也曾经被人发现并指出过,只不过没人重视。这的确是袁绍等人的一个失误。这种失误直接导致了袁氏家族整体利益的重大损失。

按照正常的情况,当何进被杀,宦官被尽诛之后,袁氏家族很自然的将成为朝廷中最重要的依仗。不单只是因为袁绍袁术分别执掌着一定的兵权,主要还是袁氏家族的掌门人太傅袁隗和副掌门人太仆袁基的政治威望。

但是董卓进京后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野心,使得这种结果并没有发生,甚至让董卓捡了个现成便宜。对于这一点,原本支持袁绍的骑都尉鲍信是有所预见的。鲍信在董卓进京的伊始就曾经劝说过袁绍趁其立足未稳的时候将董卓除掉。他对袁绍说道:“董卓拥...

查看详情>>
8

董卓是如何进京的?只是地方官员的董卓原来阴差阳错进的京

董卓是如何进京的
董卓进京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降服鬼神吕布!

我们知道吕布是三国战斗力相当强大的武将,在智谋上也比一般武将强大很多。他前后认过两个义父,丁原是吕布的伯乐,他一手提拔吕布最后却死在吕布手中,说明吕布有野心。

后来,吕布认董卓为义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董卓当时在洛阳掌权,吕布寻找了一个更大的靠山。吕布对董卓有期盼,很忠心。如果没有王允和貂蝉,可能吕布会跟董卓一辈子。他杀董卓除了中离间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畏惧,害怕董卓先杀他,因此借机先下手为强。

吕布害怕董卓仅仅是因为董卓有权有势吗?后来的曹操等人权力可比董卓,而且势力大,董卓进京之前,不过一个州牧而已。吕布最后虽有降服曹操之意,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权宜之计,吕布对这些人不会臣服,因为在虎牢关,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真正的武者,只会对比自己强大的人臣服,西凉董卓!

董卓家是汉末西凉地方豪强,可以算是官二代和富二代。董卓从小养尊处优,放纵任性,所有纨绔子弟的特征他都有,但跟那些花花公子不同的是,董卓并不是花瓶。董卓仰慕侠客,就跟当地黑社会一样,由于挨着羌人很近,董卓常常跟羌族部落打交道。史书记载,董卓体魄健壮,力气活人,懂武艺,可以左右一起开弓射击,全三国找不出第二个。

因为从小没人敢惹,董卓性格有些残暴凶狠。当地人都害怕他,周边羌族人为了保全自己,还主动讨好迎合董卓,跟他称兄道弟。时间久了,董卓就控制住了这些人,因为他们害怕董卓,董卓对他们又是非常豪爽,散财聚人。董卓非常有才干,兼并势力,在当地行侠仗义,被称为健侠。

董卓手底下都是一些落寞的无赖,加上董卓非常义气,他们对董卓都死心塌地的,慢慢的董卓就成了陇西风云人物。汉末朝廷内忧外患,不得不借用地方豪强的力量,因为东汉本身就是这些人扶持起来的,董卓因此被举荐征讨反叛的羌人,从而踏上了仕途。

我们说董卓掌权是从他进京开始的,可是本身只是地方官员的董卓是怎么进的京城呢?

因为一场朝廷内斗,外戚宦官大战!外戚大将军何进点名调董卓进京,帮忙消灭宦官。这里有两个疑点:第一,为什么被调之人是远在西凉的董卓而不是洛阳周边之人,以至于董卓赶来之时,何大将军已经去地府报道了。第二,何进身为大将军,手下20万军队,灭宦官根本不需调兵入京。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何进如果自己动手,万一宦官使坏,何进自己还要背黑锅,从外边调人就无所谓了,也不会下不去手。这时候曹操站出来了,不用调人,我自己就可以!我们后世的角度来看,或许曹操是对的,但是在当时,却不是这样。

宦官在朝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何进的弟弟何苗明显支持宦官,何太后跟皇帝也一样。何进一旦跟宦官翻脸,可能面对的就是十常侍、何太后、皇帝跟何苗四方势力,这其实就跟造反差不多了。何进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听曹操的意见,只能说可能吧。

从外地调兵,这是袁绍给何进献的策。曹操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袁绍想借外部势力逼迫何太后杀死十常侍,其...

查看详情>>
9

历史上的何进为何会忙活了半天,最后让董卓进京坐享其成?

何进
董卓进京

三大集团

东汉末年,朝堂之上存在三股势力,外戚集团(何进)、宦官集团(张让)和袁氏集团(袁绍)。

先说外戚集团。

何进本是杀猪匠,赚了不少钱,但地位很低,后来依靠贿赂太监,成功地让妹妹入宫为妃。

随着妹妹受宠,何进入宫做了官,妹妹当了皇后,何进成了大将军,东汉末年最炙手可热的外戚诞生了。

再说袁氏集团。

袁氏集团,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全国,关系网盘根错节,渗透到京城每个角落,而袁绍是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身边聚拢了不少青年才俊,有许攸、张邈、何颙,还有矮粗汉子曹操。

最后说宦官集团。

宦官集团依附于皇权而存在,他们是皇帝的亲信,或者说是皇帝的工具。外戚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了皇权,汉灵帝不无担心,于是他大力扶持宦官,给他们权力,给他们军队,到了东汉末年,十常侍已是掣肘外戚的重要力量。

继承人风波

何皇后生了大皇子刘辩,按照祖上规制,刘辩理应立为太子,但汉灵帝犹豫不决,迟迟未立,因为刘辩举止轻浮,唯唯诺诺,没有天子之相。

而汉灵帝更偏爱二皇子刘协,刘协是王美人的儿子,举止端正,宠辱不惊,加之,何皇后曾经毒杀了王美人,刘协刚一出生就交给董太后抚养,汉灵帝心存愧疚,就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但是,汉灵帝权衡再三,始终不敢妄下决定,所以,太子之位一直悬空,直到汉灵帝病危之际,仍然没定下谁是太子,只是将刘协托付给了宦官蹇硕。

汉灵帝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废长立幼,取祸之道,假如汉灵帝早早定下太子,也许就没有董卓之乱了。

宦官集团支持刘协,外戚集团支持刘辩,这场继承人之争,随着袁氏集团的介入,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袁绍瞧不起何进,一身的猪尿味,袁绍更瞧不起宦官,二者选择其一,袁绍选择了外戚。其实,袁绍大可袖手旁观,谁也不帮的,但袁绍思想激进,爱管闲事,让他老实呆着,他会憋死的。

何皇后的小心思

汉灵帝死了之后,蹇硕准备骗何进入宫,趁机杀掉他,之后扶刘协继位,但由于疏忽大意,走露了消息,何进借口生病,没有入宫。

第二天,在何进干预之下,刘辩登了基,由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同辅政,袁隗是袁绍的叔叔,外戚和袁氏双双获益。

不久之后,何进又与袁绍联合诛杀了蹇硕,袁绍劝说何进,除恶务尽,建议把大大小小的宦官全都杀了。何进不敢擅自做主,他去征求何太后的意见,何太后说了这么一番话:

宦官统领禁省,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老规矩,怎么能擅自作废呢,况且皇帝刚刚去世,我怎么能与士人共事呢?

何太后意思是,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好抛头露面,不方便与大臣商议大事,如果把宦官都杀了,谁替我传话,谁替我跑腿啊!

其实,何太后内心充满了忧虑,哥哥再亲,也比不上亲骨肉,况且这个哥哥同父异母,万一他心存歹念,废了刘辩,自立为皇帝,那如何是好啊?王莽篡汉历历在目,不得不防啊!

此时的何进兄妹俩,已经貌合神离,何太后考虑的是刘辩的利益,也是皇家的利益,而何进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当然也考虑何氏家族的利益。

何太后一个女人家,不能出头露面与大臣接触,必须找一个中间人传...

查看详情>>
10

以袁绍为代表的士大夫们为何会坚持让董卓进京呢?

董卓
董卓进京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

汉灵帝驾崩后,帝国中央政府两大派系(士大夫集团、宦官集团)为了争权夺势展开明争暗斗。

某一天,有人向何进提议,应该调董卓等军方大佬进京收拾宦官集团。而何进对此心动不已!

可是在士大夫集团看来,这不是扯淡吗?

此时的董卓早已军阀化。汉灵帝活着的时候,董卓就敢无视圣旨。现在汉灵帝死了,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为了权力早已是争得一地鸡毛。这时候让董卓率军进京,岂不是凭白给了董卓一个当渔翁的机会?

何进这家伙怎么蠢得像头猪一样,这种点子也会心动?

在分析何进为什么会心动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个问题:把宦官集团灭了,以后谁来主持帝国军政事务?从理论上讲,自然是应该何进。因为何进是大将军,又是国舅,而且袁绍和曹操等士大夫集团的精英人才全都汇聚于何进账下。

可在士大夫集团看来,我们凭什么要受何进的摆布呢?他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杀猪的屠户罢了。就因为走了狗运,他妹妹受到了皇帝的宠爱,所以就坐着火箭上升。

一个鸡犬升天的小人物,我们士大夫集团凭什么要接受他的领导?

何进之所以能够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无非是因为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而何进正好处于权力的平衡点上罢了。

说得再直白一点,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就是秤砣和货物,而何进就是秤杆。

只要我们了解这种利益关系,自然就会知道,如果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何进的处境一定不会太好。

只要我们了解这种利益关系,自然就会知道,基于何进的利益,他是绝不希望打破平衡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号令天下。

一旦宦官集团被清理出局,何进面对士大夫集团的时候,就没有多少筹码了。所以,何进对于彻底消灭宦官集团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何进一心要让董卓进京,就是要以此为借口,阻止士大夫集团火并宦官集团。总而言之,我何进并不反对火并宦官集团。但是这样做太危险了,所以我建议调董卓进京。

面对何进这种装傻充楞的表现,士大夫集团,一时也有点无从下口了。

大家对此肯定会有些疑惑:宦官集团不就是深宫里的一群太监吗?就如曹操所言,士大夫集团随便找个军官,带着几百个大头兵就能把他们全部杀光。宦官集团不就彻底消失了吗?

究其根本就在于:在清理宦官集团的问题上,何进不点头,别人说什么都是白搭。

因为此时的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明争暗斗早已进入白热化,士大夫集团是万万不敢惹怒何进的。否则何进一旦站在宦官集团一边,这事情还要怎么做下去呢?要知道何进手中可是有皇帝的,那皇帝虽然没有实权,可他名正言顺啊!

一旦何进以皇帝的名义抓捕几个士大夫集团的骨干,甚至于再来一次党锢,那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于是,以袁绍为代表的士大夫们干脆将错就错,也坚持请董卓率军进京。这又是为什么呢?

所以士大夫集团表面上同意何进的看法,希望董卓等封疆大吏一起率军进京,就是想让封疆大吏们对此事做个表态。

总而言之,我们要屠杀宦官集团,想征询一下你们的意见,更希望你们都能积极参与。

如果当时有电报之类的东西...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