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陆游的经典古诗《游山西村》的名句有什么哲理?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陆游的一生写过无数的诗词,现存世的就有9300余首,是名副其实的多产文人。在我们的印象中,陆游的诗词大多是爱国抗金的题材,如《示儿》和《书愤五首》等,但他的诗词远远不止于此。
今天,我们品读陆游另一类题材的诗,这首诗便是连小学生都知晓的《游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更是成了千古名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力图恢复中原,驱除金兵中度过,是典型的主战派,但是这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求和态度并不一致。
在1164年,陆游由于力说张浚用兵而被朝廷罢官,陆游回到家乡山阴,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市。被罢免官职的陆游内心充满了苦闷与激愤,然而,在家乡的岁月中,村民的淳朴、美好的田园景色,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平静,并且感受到人生的希望与美好。这首《游山西村》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题目中的山西村,指的便是家乡山阴的一个小村庄。在这一年的初春,陆游欲来到这里做客。诗中的腊酒,也就是祭祀之酒。腊月的时间是农历的十二月份,故称为腊月。古人喝酒,一般百姓喝的都是浊酒,也就是未经过滤的酒,这种酒相对清酒而言,价格便宜,却也新鲜。
“莫笑”二字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浑浊的腊酒,这在古代是农家宴最高规格了,而且菜肴非常丰富,有鸡肉和猪肉,可以看出,这些淳朴的村民对陆游的到来是多么的热情。
陆游对去往山西村的道路并不熟识,走着走着,便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山峦和弯弯曲曲的水,他正担心无路可走之时,转了个弯,眼前突然又出现了一个小村庄。正如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写:“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写游山西村的经历,更是抒发了自己在主战道路中遭受的困难,但是他坚信,总会有云开见日的时候,只要心存希望,就会绝处逢生。这句诗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每个人,人生道路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总有柳暗花明的时刻。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哲理是:当你经历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因为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熬过了冬天,便迎来春天。最后,经过一村一村又一寸的长征之路,最后就会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了。
在这个过程中,道理都懂,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唯有自己亲身体验,才更有一番滋味。也难怪毛爷爷当年说,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去读红楼梦的大厦将倾,是体会不到里面的心酸的。
长征路上,谁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但是坚持下去就有希望,这个是要靠信念去往前走的,更是一种精神,更是...
查看详情>>与“陆游的经典古诗《游山西村》的名句有什么哲理?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文章
陆游的古诗《游山西村》解析,对乡居生活的喜爱有多深?
这首《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四十二岁时。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四十二岁时。此前,任镇江通判的陆游因积极主张北伐,被朝廷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于是,陆游不得已回故乡山阴镜湖闲居,且长达四年。忠心为国,而遭如此对待,陆游心中的怨愤之情,不问可知。但此诗所表现的,却是诗人对乡居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也许,正是由于痛感于官场的虚伪、丑恶,他才会对乡村淳朴、闲适的生活别有会心,才会在诗中流露出一种真诚的赞美。我们看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中“莫笑”、“足”三字,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农家淳朴好客的称誉。农家的腊酒虽然粗劣,但其待客,却是倾其所有,表现出一片至诚。
“足”虽与“丰年”相关,但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表现丰年农家生活的富足,而是强调农家待客的方式:酒非美酒,菜肴也只是鸡豚之类,但主人却以量多来显示自己待客的真诚。对此一片至诚,诗人怎能笑其酒浑,笑其肴粗呢?
颔联是此诗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本写山村的景致幽美,青山迭翠,绿水环绕,柳荫花簇掩映,而山村在焉。不过此联之妙,并不在于写景入画,而在于写景之外,别有一种理趣。
它表现了人生常有的一种感受,即于迷惘、绝望之中忽得启迪、再逢生路之感,这种感受通过“山穷水复”,“柳暗花明”这些具体的意象得以形象的表达,使读者从中产生了“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于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可以说,《游山西村》之所以有名,实在是得力于此联。
宋诗本以长于理趣着称,而以能融理于景,借景示理者为佳,陆游此联,很能代表宋诗的这一特色。
颈联转写春社活动,借以表现山村的简朴古风。春社为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活动,时在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戌日,内容为以鼓乐歌舞娱神以祈求丰年。实际上这种歌舞活动不独为了娱神,也带有一些自娱的成分。
“箫鼓追随春社近”,意思是说随着春社日期的临近,人们已开始吹箫击鼓,编排春社时的歌舞。“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是说山村的祭祀社神的活动简朴而不奢靡,保存了古代的遗风。这两句突出了山村的喜庆色彩,也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尾联直抒胸臆:“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面对如此淳朴自然、其乐陶陶的乡村生活,诗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倘若今后能有闲暇,那我一定会不时拄杖而来,夜叩农家的柴扉,再与乡亲同饮共乐。大概诗人之游山西村,已是天之将晚,该踏上归途了,但诗人意犹未尽,故作此语。言外之意,则隐然有归隐之念。诗人对山村民风的赞美、对乡居生活的喜爱,至此达到了高潮,而诗也就戛然而止。
与“陆游的古诗《游山西村》解析,对乡居生活的喜爱有多深?”相关的文章
陆游写的爱情诗有哪些?沈园和唐婉,都是陆游心中难以抹去的痛楚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主义诗人,他临终之时的一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成为尽人皆知的千古名篇。
提起陆游,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她就是陆游的前妻唐婉。陆游和唐婉结婚的时候,大概二十岁左右。夫妻二人一个是才子,一个是才女,自然情深义厚,恩爱有加。然而,陆游的母亲却对唐婉很不满意,命令儿子休了唐婉,在“孝”字当头的时代背景中,陆游万般无奈,只得休了唐婉。后来,陆游娶了王氏为妻,唐婉也改嫁赵士程。从此,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劳燕分飞。
八十四岁的那个春天,陆游再游沈园,沈园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枝繁叶茂,还是那么景色迷人,然而,陆游的心情却很沉重,他提笔写下一首《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成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中的花花草草,一多半都是认识我陆游的。当年的美人终究尘归尘,土归土了,往事不堪回首,世事如此匆匆。
诗中所提到的“美人”,指的就是唐婉。彼时的唐婉,已经过世50年了,但是陆游对她的思念,依然无法遏制。在这50年的时光中,陆游曾经无数次来到沈园,他曾经在这里意外邂逅唐婉,也曾经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哀悼唐婉。沈园和唐婉,都成了陆游心中,难以抹去的痛楚。
两人第一次在沈园相遇,就曾经写下过千古名篇《钗头凤》。陆游的词是“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的词是“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咽泪装欢!瞒!瞒!瞒!”
曾经的恩爱夫妻,如今相望泪眼,满腹的心思欲说却难。虽然唐婉后来的丈夫赵士程,对她百般呵护,疼爱有加,但是唐婉心中却依然放不下陆游,在写下这首词后没多久,唐婉就驾鹤西去。听说这件事后,陆游痛断肝肠,从此,沈园成了陆游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成了陆游心中永远的痛。
在唐婉逝去四十年后,陆游再一次来到沈园,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悲伤,提笔写下了两首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两首诗中,依然满满都是对唐婉的思念,都是陆游心中隐藏了多年的痛。在这里,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唐婉翩翩而来。四十年的魂牵梦绕,也终究不过是“犹吊遗踪一泫然”。
数年之后,陆游在梦中又来到了沈园,梦醒之后,他又写下两首诗,“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其实,此时离陆游和唐婉在沈园写下《钗头凤》,已经过去了40多年,当年的墨痕不可能存在了,但是陆游的梦中,依然是“墨痕犹锁壁间尘”。
八十四...
查看详情>>陆游晚年写的古诗《读杜诗》赏析,作者写杜甫想要表达什么?
《读杜诗》
城南杜五少不羁,意轻造物呼作儿。一门酣法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
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
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
这首诗是陆游71岁时于山阴所作。陆游的一生,忧国忧民,反对女真贵族的民族压迫,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不息,因而屡遭只求偏安的南宋小朝延的贬础。在他晚年的最后20年中,基本上是被迫在山阴故居度过的。但是他报国的壮志始终不渝。这首诗就是诗人以咏杜甫来明已志的抒怀之作。
诗人以奔放不羁的笔调,首先勾勒出杜审言和杜甫祖孙二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城南杜五少不羁,意轻造物呼作儿。一门酣法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开头两句,从杜审言年少豪放,写到病将死时的表现:他对前去间候的诗人宋之问等说:“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新唐书·杜审言传》)竞轻蔑地直呼大自然为小儿!这充分表现出他的一生狂放不羁的气概。
“一门”二句是说审言的脾气传给了孙子杜甫。杜甫曾在成都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供职,结庐于浣花里,“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猬荡,无拘检”。即使严武去拜访他,也“有时不冠”。有一次曾酒醉卧在严武的床上,眼瞪严武,直呼其父名道:“严挺之乃有此儿!”可谓傲慢之极!诗人将这些“诗外之事,尽入诗中”,“看似奔放,实则谨严”,不仅传神地揭示出杜氏家传的坦荡不羁的风貌,而且为全诗创造了杜甫气宇非凡的气氛。
以上四句诗,主要是以典型的事例来刻画杜甫的形象,从侧面描述杜甫的气度。接着,诗人从正面议论杜甫的胸襟、才华和遭遇:“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看渠”二句是极赞杜甫胸次的恢宏和痛惜其匡济之才的不得施展。
杜甫曾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希望朝廷能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和种种弊政。然而政局日趋昏暗,“开元全盛日”已一去不复返了。杜甫困顿穷愁,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丝毫不能施展。这两句诗就是以“千万不一施”的现实与“隘宇宙”的“胸次”作对比,为其“壮志未酬”而深深地惋惜、慨叹。
“空回”二句是盛赞杜诗的高度成就。杜甫满腔的壮志宏图无从展示,便徒将英雄气概倾注于“笔墨”之中。这正是陆游所说的“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渭南文集·澹斋居士诗序》)。杜诗继承了《诗经》言志的优良传统,其境界之宏伟高远,决非一般的唐诗可比。这二句是对杜诗深广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作了最集中的概括。
最后四句诗,诗人通过假设来进一步称赞杜甫的政治才干,感慨于后世对杜甫评价的失偏。“向令”二句,是说杜甫假使生能逢时,当时的帝王能复兴唐太宗的事业,那末必然也能像唐太宗重用马周那样受到选拔了。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马周传》所载,马周条陈政事得失,皆合旨意,且“马周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陆游以马周设喻,可见其对杜甫政治才干之推崇。...
查看详情>>与“陆游晚年写的古诗《读杜诗》赏析,作者写杜甫想要表达什么?”相关的文章
陆游写猫的诗有哪些?宋代陆游养猫的心里路程地怎样的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陆游那首特别有名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我们都熟悉,此时的陆游已经68岁高龄了。躺在寒冷的山村中,心里想的却是报效国家。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前面还有四句,也就是这首诗的《其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狸奴”是谁?姬妾?书童?丫鬟?都不是,“狸奴”是一只猫。狸奴是古人对猫的昵称。
把这其一、其二八句连起来,就知道陆游当天的状态:外头天气不好,陆游窝在家里,裹着毯子、烤着火、撸着猫,然后睡了一觉,做了一个铁马冰河、收复失地的爱国梦。
原来如此。
简直不要太惬意,这种鬼天气,我们才不出门呢!
所以说,十一月四日这天晚上,陆游真正做到了爱国爱猫两不误!
陆游养猫,一开始只是为了收拾老鼠。他喜好藏书,家里就是个书窝,“吾室之内,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但老鼠一直来捣乱,把他的书咬得一片狼藉,他专门写过一首《鼠败书》,来控诉老鼠的“罪行”:
食箪与果笾,攘取初不责。
侈然敢四出,乃至暴方册。
“你们偷食物和果脯也就算了,竟然敢大胆地出来糟蹋我的书。看我不养一只猫,端了你们的老窝。”
由此,陆游便养了一只小猫,由于小猫擅长抓老鼠,还给它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
他有一首诗,就是专门夸小於菟的,夸它憨态可爱,夸它机灵能干: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在陆游的诗作中,有名有姓的猫有三只,除了小於菟,还有两只分别叫雪儿、粉鼻。
“雪儿”像老虎但会爬树,像马却比马还桀骜。每天只知道捉老鼠,却不贪图吃小鱼。
惹得陆游由衷感叹:你是我前生的小书童吧,来这山村里伴我终老。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
“粉鼻”也很勇猛,曾连夜与老鼠“厮杀”,浴血奋战,保护家里的粮食。
连夕狸奴磔鼠频,怒髯噀血护残囷。
问渠何似朱门里,日饱鱼餐睡锦茵?
——《赠粉鼻》
陆游是作为一个文人在养猫。
养着养着,就养出了感情,养出了乐趣。
瞧这些小猫咪,不仅能捉老鼠,保护他的藏书,还长得可爱,暖暖的,“狸奴毡软夜相亲”、“夜长暖足有狸奴”,陆游心里可高兴了!
一高兴,就为猫咪写诗。
陆游一生写诗无数,为小猫咪写下的诗句,高达十二首,在诗人中堪称佼佼者。单单以《赠猫》为名的诗,就写了三首。
其中一首讲述了自己生活清苦,却“连累”了小猫咪: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有了猫,陆游的内心非常欢喜,但转眼他又开始不好意思。因为家里清贫,对猫的赏赐也很少,既没有暖和的毡垫也没有好吃的鱼。一个活脱脱的猫奴跃然纸上。
还有一首《赠猫》,则像是老陆吐槽自家猫咪的一条“朋友圈”:
执...
查看详情>>与“陆游写猫的诗有哪些?宋代陆游养猫的心里路程地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宋代陆游的古诗词《记梦》赏析,写作背景是什么?
《记梦》
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
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
这首诗是陆游在乾道七年(1171)任夔州通判时所作。夔州通判是很闲散的官,但他念念不忘国事,而以上书迁都托之以梦境,并且自豪地宣称:自己议论国事的豪放习气至老不衰。诗先从梦境入手,述说梦中忘却了自己晚年的困顿,犹似当年之意气亢烈,上疏朝廷,重新提出迁都建康、收复失地的主张。纵横,形容诗人上书议论迁都时慷慨激昂,奋笔疾书之状。
前此七八年,陆游曾在镇江通判任上,上疏朝廷,写出《上二府论都邑子》这篇犀利明快、见解深刻的文章。南宋时关于建都问题历来有两个主张: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作为收复中原失地的根基;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作好和约破裂后再行逃亡的打算。
陆游以收复为大计,在《到子》中说:“某窃谓及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踏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认为朝廷应该以建康为建都之本,以造就“不拔之基”。在这首《记梦》诗里,诗人又重提迁都建康,坚持收复中原的根本意见。所谓“晚途”,实际上是诗人夸大之词。诗人此时才47岁。
因为不能实现其抗敌的夙愿,诗人觉得偃蹇困顿,抑郁不得志,所以声称“困晚途”。这两句,不仅揭示出诗人的一贯政治主张,而且还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那种满腔报国热血的豪放“习气”。
“不知”两句,以反站语气,极度夸张的意象,来表现诗人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至死不衰的精神。朝野上下,苟且偷安的“和议”之声到处充斥,而陆游等爱国志士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风愿,亦为世俗所不解,因此被视为“狂放”。但他决不改变抗敌报国的初表,反而向主和派挑战:不知道挽尽银河之水,能不能洗去我平生的“习气”。
以如此奇壮的想象,来表示自己“狂习”不可除,实际上是宣告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可动摇。这首诗题为《记梦》,其实未必真是记述梦中情景,而主要是借梦言志,借梦抒情。赵翼对陆游纪梦一类诗有这样的评价: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
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赵翼认为纪梦诗犹如无题诗一样,是诗人将许多感怀“托之于梦”。这道破了陆游大部分纪梦诗的“天机”。然而,既然是写“梦”,就有别于写实,应当有其独特之处。陆游纪梦诗的特出之处就是那种鲜明的浪漫主义情调。
诗人将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愿望,付之于梦境,并且极力发挥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写出了雄奇幻化的境界。梦中有战斗的场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收复失地后的壮观:“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可以说,诗人在梦中寄托了满腔的爱国热忧!
作为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豪迈俊爽,极见气势。后两句以问话作结,更是腾空作势,陡然振起,显得刚健挺拔,意气高扬。
与“宋代陆游的古诗词《记梦》赏析,写作背景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陆游的古诗词有些什么?这八首你都知道几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沁园春·孤鹤归飞》
宋代: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2、《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宋代: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3、《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代: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4、《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宋代:陆游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5、《清商怨·葭萌驿作》
宋代:陆游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6、《水调歌头·多景楼》
宋代: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7、《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代: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8、《破阵子》
宋代: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写的古诗有哪些?陆游诗中的素食思想
南宋诗人陆游(1125 ~
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章阁待制。亦文亦武,著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世。陆游为虔诚佛教徒,一生多喜近禅僧,宿僧寺,吃斋饭,游历名山古刹。他的诗词文章中,将佛教的缘起性空之理,中道不二之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顺手拈来,皆成妙谛。
时在双桂堂传戒,间读陆游诗词,见诗中多赞美素食,并以长斋素食自豪。因而集诸素食诗,略加疏理,以明放翁的佛教素食之缘。综观放翁食素,一是多病之躯,忌食甘美;二是与禅僧游,受佛教影响,以素食为美;三是退居乡里,以田园情趣自娱。在一首《素饭》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素之初的放翁,不以山珍海味为喜,留恋于色彩斑斓的素食生活,品味人生,具有几分超然与洒脱:
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
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
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
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
刚刚放弃肉食近一年的放翁,还非常讲究美食家注重的色、香、味、形、器。选用洁净如玉、颗粒饱满的上好大米,以山上松枝桂木慢慢烹饪,香气四溢。将鲜嫩的茄子蒸熟后,调入精醋酱油,茄子晶莹剔透,呈银白色,十分诱人。美食之美,不可独享,邀约同道中二三人,在绿水青山之畔,一起品尝。这种出尘美境,胜却人间无间风情。吃饱喝足后,信步摩挲装着五经的方形竹器,不为无事读书之乐,更待风炉新茶之美。放翁食素,倒也食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
中国为素食发源地之一,而当代素食文化已盛行欧美,近年反哺中华,成为一大时代潮流。素食又有仿荤、天然之分,所谓仿荤素食,即要求从色、香、味、形同荤腥之属,而以面筋豆腐为料;天然素食不添加色素调料,以自然绿色食菜为主。荤食者喜仿荤素食,素食者喜天然食菜。而放翁所食,为纯正绿色食品,有利于身体健康。放翁在《菜羹》中就有素食健康的思想:
青菘绿韭古嘉蔬,莼丝菰白名三吴。
台心短黄奉天厨,熊蹯驼峰美不如。
老农手自辟幽圃,土如膏肪水如乳。
供家赖此不外取,袯襫宁辞走烟雨。
鸡豚下箸不可常,况复妄想太官羊。
地炉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尝。
青菘即青翠的白菜,绿韭即翠绿的韭菜,莼丝即滑润的莼菜,菰白即清脆的茭白,这些美味可口的蔬菜,多为苏州、常州、湖州等三吴之地的特产。苔菜和矮黄恰似天仙食用的美味佳肴,不知比世间人喜爱的熊掌、驼峰之类的美到哪里去了。自己新手辟一片幽园,种上自己喜爱之物,自给自足,供自家享用即可,不再辛苦为素食奔波(袯襫,指穿着蓑衣出外劳碌的情形)。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菜,经过炉火烹制,其香四溢,妙不可言。他在另一首《锄菜》诗中写道:
江吴霜雪薄,终岁富嘉蔬。
菘韭常相续,莴蔓亦有余。
说明三吴之地的蔬菜之美,足以自养而娱人。放翁认为,荤腥之物不能常吃,多吃则有损身体健康。太宫羊即太庙里祭祀用的羊,指多食肥胖甘厚,就更不利于身心健康了。当然他也说“家贫阙粱肉,身病忌鼀鱼”,(《锄...
查看详情>>与“陆游写的古诗有哪些?陆游诗中的素食思想”相关的文章
陆游的爱情诗有哪些?几位著名诗人是如何表达爱情的
诗词是一门优雅的艺术,也是表情达意的最好工具。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说的就是诗词能够承载诗人的情感。爱情作为美好的情感,对于诗人们来说,更是深刻难忘。关注小编,一起来听听古代著名诗人用诗词表达爱情心声吧。
第1位:陆游。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成为千古传唱,凄美的故事久久萦绕在我们心旁。当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当想念的人只成为过往,当再次相遇而不可相亲,陆游只好无奈的写下了《钗头凤》:“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而唐婉一声“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更是让人无限感慨。
后来唐婉病逝,陆游重游故地,仍是忘不了当年深情,留下了《沈园二首》的名篇。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里曾有你的印记,可是现在看不到了。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我快要死了,沈园的柳絮也老了,可是我对着伤心故地,仍是忍不住流泪啊。唐婉啊,我好想你啊!
可以说,陆游的深情便通过诗词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第2位:薛涛。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一生经历传奇,感情路也十分坎坷。有一段时间里,她和大诗人元稹深深相爱。由于和元稹分离,薛涛写了2首诗寄给元稹《赠远二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诗的意思是说:“诗到了元稹你手上的时候,已经是荷花凋零了。你拆开我的信,看到的全是我的忧愁,我这个闺房中的女人不懂打仗的事,可每逢月儿高升以后,我总要到望夫楼去远远的望着你。”
这首诗把薛涛内心中炽烈的爰恋,深切的缠绵,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感怀。
第3位:韦庄。
韦庄是五代十国著名的词人。他曾经有一位非常喜欢的歌姬,两人情意绵绵。但是蜀王王建看中了这个歌姬,直接强要了过去,让韦庄和心上人就此分离。
王建权势滔天,韦庄根本没办法和爱人重聚。他只有把自己破碎的爱情表达在词中:“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词的大意是说爱姬送走了,人走屋空,过去的一幕幕都到眼前,自己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可是音信全断,根本无法和心上人沟通消息了,只剩下断肠草绿绿。
这首词的语言看似平实,却是一宇一泪,意情凄婉,句句倾诉了生离死别之苦。情意缠绵,勾起人们满心惆怅。
后来那个歌姬看到了这首词,感动不已,流泪不止,竟然绝食而死,报答韦庄的深情。
这样的凄美的故事,就随着这首词,成为了千古绝唱。
第4位:赵嘏。
赵嘏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名篇有《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有人说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但小编宁愿把它理解成一首情诗。
赵嘏曾经也遭遇了一段坎坷情伤。赵嘏有一个小妾,因为被一个将军看上了,直接派兵抢了。
可怜赵嘏一...
查看详情>>陆游的最豪迈的名诗五首赏析,你都读过几首?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陆游最负盛名,最豪迈的诗歌。
一:《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白话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怨气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二:《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话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九泉之下的父亲!
《示儿》是陆游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病危临终前写下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话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世人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四;《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白话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