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开展了几次轰轰烈烈的运动,戊戌变法就是其中一次改良运动,但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被慈禧太后扼杀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其实在当时的中国,戊戌变法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一起来看看吧。
戊戌变法时间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1.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2.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
1、推动了清...
查看详情>>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相关的文章
戊戌变法虽然是失败了,但从它失败后的三个意义来讲又是成功的
关于变法失败的原因,教科书上说,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了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却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派进攻时,又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有不少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慈禧太后作梗,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经历甲午战争后,慈禧见识到了日本明治维新所取得的成就,就也想进行一些改革。虽然她这人很自私,但她也确实想着把国家给弄好,至少每天不用担惊受怕了。为此,她对光绪帝说:“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变法不是革命,欲速则不达。光绪帝和维新派疾风骤雨般的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不少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势力集团觉得受到了威胁。清代学者黄鸿寿在《清史纪事本末》中描述:“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其尤为雷厉风行者:一令都中筑马路,二令办理国防,三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这使得整个满族统治集团很快意识到,无论变法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都会让他们这个既得利益团体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可能丧失自己的特权,更有可能丧失300年来一直把持的政权。
于是满族统治集团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变法利中国,不利满洲;中国兴则满洲亡。所以他们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另外,再加上在维新期间,变法诏令几乎每天一道,让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根本忙乎不过来,都怨声载道。而光绪帝处理的办法是严惩,结果树敌越来越多,使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也都倒向了顽固派。中央和地方的人你都得罪完了,光凭那几个维新人士就想变法,你没病吧。
但戊戌变法的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是进步意义。政治上,维新派批判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其次是爱国意义。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很有帮助。
然后是启蒙意义。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比如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又比如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曾把戒除妇女缠足作为一项社会革新,广为宣传。戊戌六君子之一、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就曾和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上海发起“试办不缠足会”,等等。
最后要...
查看详情>>与“戊戌变法虽然是失败了,但从它失败后的三个意义来讲又是成功的”相关的文章
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