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发布时间:2020-05-27
1

诸葛亮:兴复汉室之心,让他执着于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诸葛亮兴复汉室
诸葛亮北伐

自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至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曹魏。在诸葛亮北伐的整个过程,诸葛亮本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质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便通过历史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探究诸葛亮北伐的个人情结,着重分析他矢志不渝进行北伐的心理动机。所谓历史心理分析的方法,又称心理史学,心态史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及特征的分析,对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研究的方法。

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之心,是他发动北伐的心理动机。

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他之所以要北伐曹魏,最终目的便在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兴复汉室之心,正是诸葛亮发动北伐的心理动机。

(一) 兴复汉室之心的起源和归宿

事实上,早在跟随刘备之前,诸葛亮便颇有雄心壮志。他自比于管仲、乐毅,便表明在诸葛亮的心里一直有辅佐明君成就霸业之志。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心中的霸业便是兴复汉室。兴复汉室,某种程度上就是诸葛亮的人生志趣。

因此,早在隆中之时,诸葛亮便向刘备规划了颇为详尽的战略蓝图,即: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由此可见,隆中对策的实质和最终归宿,就是成就霸业,兴复汉室,完成统一。正因如此,本人认为:诸葛亮发动北伐的心理动机,是要完成他和刘备多年来兴复汉室的这一宏伟心愿。而兴复汉室,则是为了完成统一。

(二)以攻为守之说的来源和谬误

关于诸葛亮发动北伐的动机,学界争论颇久,而以攻为守之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攻为守这一观点,最早是由晋人袁准提出的,即:

"诸葛亮,重人也,而骤用蜀兵,此知小国弱民难以久存也。……国家前有寿春之役,后有灭蜀之劳,百姓贫而仓廪虚,故小国之虑,在于时立功以自存,大国之虑,在于既胜而力竭。"

一千多年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对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完备的“以攻为守”论,即:

"夫公固有全局于胸中,知魏之不可旦夕亡,而后主之不可起一隅以光复也。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以攻为守,而不可示其意于人,故无以服魏延之心而贻之怨怒。"

这一说法形成后,便被后世诸多史学家所推崇。然而,在我看来,或许并非如此。诸葛亮北伐,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攻为守的效果,但这并非是他北伐的内心初衷和心理动机,也并非是他竭尽全力、矢志不渝地进行北伐的真正目的。

从本质上看,以攻为守只是一种战术方法或战术策略,而并非是一种战略考量。用以攻为守来简单概括诸葛亮北伐的动机,既与经典的军事理论相悖,也没有实例可循,而且也不符合当时魏蜀两国特别是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从军事理论上看,以攻为守并不符合军事常识。

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