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1840年的鸦片战争,其实就是一次近代史上真实意义上的“货币战争”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
18世纪后期,大清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中国物产丰富,向西方大量出口的生丝、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在高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济格局下,只进口了少量工业品如钟表、呢绒等,因此拥有巨额贸易顺差。
公元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正值康乾盛世的末期。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以不合天朝体制为由,拒绝了马戛尔尼提出的增开商埠、减免课税等要求。皇帝傲慢地声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此时清王朝统治者仍然满足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特别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商人接触,“滋扰生事”威胁其极权统治。懵然不知西方发生的惊天巨变。
清廷拒绝了英方“自由贸易”的要求,也拒绝接受英镑纸币结算,坚持用白银或黄金进行贸易结算。于是中国作为顺差大国,相当于出口商品,进口白银;即所谓夷船“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 《文献丛辑》第176辑,《福建巡抚常賫奏摺》) 中国自身产银虽少,但依靠进口白银,得以借此维持着银本位的金属货币体系。
欧洲人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近400年的时间里,从美洲获得了大量白银。据估计,从1545年发现美洲银矿到1800年,美洲总共生产出13.3万吨白银,其中75%(约10万吨)运到了欧洲,最终将3.2万吨白银送到了中国。如果加上直接从美洲运到中国的白银和日本对中国的白银出口,该期间中国通过世界贸易获得了4.8万吨白银。
清廷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庞大的顺差本可用来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利加入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潮流。以致这些白银基本上只进不出,直到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为止。
英国在与大清国的贸易中,自1820年代起,一直有高达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巨大贸易逆差而无法弥补。英国对大清朝的贸易事实上难以为继。
英国国库里的白银越来越少,此时即使不加印英镑,白银也会对英镑升值不已。
英国人找到了平衡对华贸易,换回硬通货白银的捷径:从乾隆、嘉庆时代起,就通过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印度和阿富汗种植罂粟提炼毒鸦片,就近销往中国,供天朝民众享用;一旦烟民上瘾,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19世纪30年代的末期,中国烟民估计近千万;只见“鸦片源源而来,白银滚滚而去”。1824年有1.2万多箱鸦片被运进中国(每箱130磅);1836年为3万箱;1838增至4万箱(约2500吨)。中国因输入鸦片导致白银外流每年600万两之巨,致使发生严重银荒,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战争前40年,1800年左右白银兑钱不到1 000文,而到了1821年至1838年间,白银兑钱从1 20...
查看详情>>与“1840年的鸦片战争,其实就是一次近代史上真实意义上的“货币战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