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忽必烈为什么要行汉法?汉法包括哪些内容
说到大元,不得不说元世祖忽必烈,此人乃成吉思汗嫡子拖雷次子。很大程度上讲,元朝是由忽必烈创建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而忽必烈实行“汉法”而使蒙元帝国名正言顺地跻身于三代、秦汉隋唐等中原大一统王朝序列。世祖忽必烈及臣僚行“汉法”到底有何作用?那就聊一聊蒙元与“汉法”的事儿。
忽必烈为什么要行汉法
蒙古统治者对汉地的征服进行统治,可以有两种大的选择:蒙古旧俗与中原汉法。窝阔台汗灭金后,一个叫别迭的臣子提的建议就是蒙古旧俗方式,该建议甚是落后、奇葩,他建议屠杀金国汉人把整个中原变成牧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这也是蒙古旧俗游牧生产方式排斥农耕决定的,若不是名相耶律楚才面提反对意见,中原百姓那真是沉重的灾难。相反耶律楚才建议:在金国旧地设置十路课税所。不出半年,征收了大批的粮食和财务,窝阔台汗领悟到中原实行农耕颇有用场,开始有条件地保留中原农耕文明。这是蒙古国对汉地统治方式转变的开始,也是行“汉法”的开端。
忽必烈政治军事生涯的崛起始于其兄蒙哥汗,1251年六月。蒙哥登上蒙古国汗位。蒙哥汗即位继续对波斯和以南地区的征服,而漠南地区广大汉地就由其母弟忽必烈经略。忽必烈便总领漠南军国重事,成为他行“汉法”成功的开端。
汉法包括哪些内容
一,任用汉人,金莲川开府
总领漠南前后,忽必烈在延请四方文学之士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莲川幕府”的谋臣侍从集团。刘秉忠,赵枢,廉孟子,许衡,刘素,郭守敬等各色人才都是幕府重要的侍从,而且忽必烈对“金莲川幕府”及应召人员的态度是比较理智和可取的。这些侍从形形色色,所持主张及目的各异,有的希望获取赏赐荣华富贵,有的希望免除某类人劳役赋税,有的希望改善百姓生活一统乱局,有的则主张促使蒙古人逐渐汉化。
此时忽必烈,对这些人大抵礼贤下士,虚心学习,兼容并蓄,不明显地褒此薄彼,多听多问,择其有益二从。即使是个别不合作不友好者,也不发怒以失礼。一次,忽必烈召见被覆汉人赵复,问:“我欲取南宋,卿可导之乎?”赵复回答:“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忽必烈听后,却挺高兴,也不再强迫赵复在蒙古政权为官。如此看来忽必烈确有儒家强调的礼节气度。
二,平大理不滥杀
忽必烈总领漠南后的第一项重大军事任务。1252年七月从漠北出发,出征行前晚,宴席后,姚枢(汉人理学家)趁机讲宋太祖赵匡胤派曹彬攻南唐而未尝滥杀一人故事。忽必烈当时,似乎没有完全听明白。
第二天清晨上路了,忽必烈突然在马背上兴奋地冲姚枢喊:“汝昨日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这个改变了不得,比伯父窝阔台的领悟更进一步。
第二年冬,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包围大理城,进城之前曾派使者谕降不料使者有去无还。蒙古军攻城,不几日,大理国守军即溃败,进城之后发现谕降的使者尸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忽必烈震怒,几欲改变初衷下令屠城。开府侍从刘秉忠(元初极重要)、姚枢急忙劝谏:杀使者抵抗汗命是国主的罪责,不...
查看详情>>与“忽必烈为什么要行汉法?汉法包括哪些内容”相关的文章
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