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顺治出家

发布时间:2020-07-09
1

顺治出家这一说靠谱吗?濒危状态的顺治皇帝当时竟然才二十四岁

顺治
顺治出家
顺治皇帝

顺治十四年(1657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

顺治十七年(1660年)皇贵妃董鄂氏病逝。

皇贵妃董鄂氏死后,顺治皇帝终日郁郁寡欢,万念俱灰,看破红尘,身体每况愈下。半年之后,顺治皇帝又不幸染上天花,很快也病逝了。

关于顺治皇帝之死,自清初以来一直一种像传奇小说一般的说法:大概意思是顺治皇帝因为宠妃董鄂氏突然病逝,忧伤过度,因此决定放弃九五之尊的地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

顺治皇帝之死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顺治皇帝的宠臣兼替顺治皇帝撰写遗诏的学士王熙,顺治皇帝死后在宫中守灵二十七天的内阁中书舍人张宸,和为顺治皇帝设道场说法的佛家国师玉林琇,分别记录了顺治皇帝从患病到病逝的整过程。

顺治十七年(1660年)年底,顺治帝感到身体不适,下令免去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庆贺礼,本来顺治皇帝应该亲自到太庙举行的除夕祭礼,但是最后只能派遣官员代为行祭。

顺治皇帝也预感到这次得病可能和以前大不相同,对自己的病情也很紧张。

皇上,该嗑药了

因此,顺治十八年(1661年)元旦后一天,顺治皇帝强打精神把宠爱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悯忠寺落发为僧;

第三天又多次派內侍到万善殿,传旨国师玉林琇为自己念经祈祷。

第四天早朝正式向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宣布顺治皇帝患病。尽管没有宣布患病的具体情况,但大臣们很快就知道了顺治皇帝患的是烈性传染病兼不治之症天花。

顺治皇帝得天花的消息使整个清朝的内外全部变得紧张兮兮的,宫禁中撤去了因为元旦节才刚挂上的各种喜庆之物,同时向全天下传谕: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接着,大赦天下,释放除了十恶不赦的死罪大罪外所有的罪犯,用来祝福顺治皇帝尽早康复。

但是顺治皇帝无法欺骗自己,他知道自己命在旦夕,对后事的安排已经迫在眉睫。

第六天半夜,他紧急命令内侍传谕学士王熙和麻勒吉,速到养心殿安排自己的后事和记载自己的遗嘱。三更时分,王熙和麻勒吉二人没有耽搁,立马跟随内侍赶到宫中,顺治皇帝向他们透了自己病情的真实情况,说自己“已患痘症,势将不起”,自己身体完全不行了,必须让你们过来速度撰写遗诏。

学士王熙从命,在顺治皇帝床前匆匆写下遗诏的第一段。

此时顺治帝已疲惫不堪。王熙担心这样下去皇帝可能支持不住,便赶紧说,为了不使圣体过于劳累,待他们将诏书全部拟就再行进呈。

已经进入濒危状态的顺治皇帝微微点头同意。这样,王熙和麻勒吉二人到乾清门西朝房内起草了顺治皇帝的遗诏,然后前前后后又进行了三次改动,直到第二天日出才算真正的定稿。

经过这样一天的折磨,第七日半夜,顺治皇帝病逝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

第八天,清王朝正式为顺治皇帝办丧。

第九天清晨,宣诏官到紫禁城金水桥下,向守候了一昼夜的王公勋贵、文武群臣宣读哀诏,要求百官各退回自己的衙门守制。

由于这是清王朝入关后举行的第一个皇帝大丧礼,因此清王朝极其重视也格外隆重。

头九日每天早晚,所有王公勋贵、文武官员都要到乾清门外哭丧;在治丧期的二十七天内,俱不准私自回家。

顺治皇帝的灵堂就设...

查看详情>>
2

都说顺治出家当僧人,原来只是孝庄太后不经意透露出来的话

孝庄太后
顺治
顺治出家

民间相传着这样一个流言,说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帝幼年登基,因为岁数太小,常常不被王公大臣们放在眼里,他的皇叔多尔衮更是一手把持了朝政,让他成为了一个被架空了的傀儡皇帝,他心中苦闷,因此自小就寄情于佛教。

后来他偶遇一女子董鄂氏,与她陷入了爱恋中,谁知此女子早早便夭折了,顺治帝悲痛欲绝,于是决心去五台山当和尚,皇室丢不起这个人,便谎称他突然病逝了。据说康熙帝继承大统后曾数次去五台山,目的就是为了探望自己的父亲,那么历史上的顺治帝真的是为了董鄂氏抛弃一切,看破红尘,跑去剃度当了和尚吗?

首先康熙去五台山是为拜访其父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实际上康熙是专门去那的喇嘛庙上香的,想借此机拉近西藏、蒙古之间的距离。既然这个不成立,那么顺治帝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根据历史记载加上推测,他应该是死于天花。

现代医疗发达,所以很多人可能觉得天花并不恐怖,但在落后的古代,天花算是一种不治之症,得了此病的人多数都无法康复。而且天花发作的症状很可怖,病人一开始会长出许多红色斑点,慢慢地就会出现皮肤溃烂的现象,直到受尽折磨死亡的那一刻,病人会面目全非,形同枯槁,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顺治帝死后,底下的人很快便将他的尸体火化了。

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天花传播给了其他人,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顺治帝死相恐怖,要是传了出去有损皇家的威严,是以他们才把顺治帝的真正死因给瞒了下来。

顺治帝太过年轻就驾崩了,百姓们陷入恐慌,议论纷纷,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孝庄太后这才故意放出消息,说顺治帝出家了。而顺治帝痴迷佛门的事人尽皆知,所以老百姓们很快就相信了,口口相传,甚至还把这事变得有鼻子有眼的,竟不知这只是皇家想要混淆视听而设下的一个陷阱。

不过近几年关于顺治帝的结局,有关人士又提出了第三种说法,说他在御驾亲征的过程中被郑成功的西洋武器击中,这才一命呜呼了,这个说法来自郑成功的后人,难免会有故意捏造,引人注意的嫌疑,而且缺乏证据,所以很难判断它的真伪。

查看详情>>
3

顺治的遗诏里就可以分析出,顺治当时有没有出家这方面的信息

顺治
顺治出家

皇帝生前一言九鼎,但是他离开宝座之后,就几乎一文不值——不管是他主动离开还是被人赶下来的,都不会有个好名声,就连所谓的“遗诏”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使是被“公认”的“亲笔遗诏”,也有九成九靠不住,特别是清朝皇帝的遗诏,大多数都变成了“疑诏”。比如性格很是倔强的顺治皇帝福临,就在遗诏中给自己罗列了十四桩大罪,把遗诏变成了罪己诏。这份遗诏是不是出自顺治本身暂且不论,但是公开的遗诏却透露了两个信息:顺治真的可能出家了,而且所谓“满汉一家”实际是个骗人的大忽悠谎言。

顺治遗诏第一句话就是检讨自己“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这就是说,他或者他的大臣们以“渐习汉俗”为过错、为耻辱。接下来他给自己定的第五条大罪就是太过重用汉官,只是大权旁落,满官无事可做:“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看见了吧?不管是不是出自顺治本人手笔,在清朝统治者眼里,说汉化写汉字穿汉服吃汉席都是罪过,让汉人当官掌权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但是顺治遗诏中有一句话说对了,那就是“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要不是有一帮自命清高且只热衷于内斗的文官蛀空了大明江山,八旗兵就是再多十倍,也进不了山海关,就更不要说以区区数十万(甚至可能也就十多万)人马席卷大明疆土了——其实八旗兵数量有限,打明军的还是明军。在文官压制下原本不堪一击的明军剃发易服后,忽然变得穷凶极恶勇悍残暴,很大程度是被文官欺压太甚而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顺治遗诏除了揭穿了“满汉一家”的谎言,还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他真的看破红尘出家了。遗诏中的原话是“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整个顺治遗诏,给自己列了十四条大罪,其中两条跟用汉人习汉俗有关,另外两条就是痛斥自己“不孝”。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一个问题来:如果是因病死亡,那么顺治只会留有遗憾而不能称之为罪过,因为生老病死不是他说得算的。

如果离开母亲而不能尽孝算是一种罪过,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他是自己做主离开的,也就是说,不是出家就是自杀。但是好像没有一种史料提出顺治是自己搞死了自己。于是我们就会怀疑:顺治认为自己习汉俗是第一大罪,第二第三大罪都是跟“永违膝下”有关,这说明他绝不是正常死亡。因为如果真是病得不行了,那么他就会抱怨上天不公,遗憾没有活够,甚至还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顺治很自责,认为自己的“离去”很对不起母亲。如果顺治遗诏是别人后写的,那必然是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完成的。如果顺治正常死亡,那么孝庄就会感到悲痛伤心,而不会让大臣们写上这充满恨意和指责的文字。但公布出来的遗诏大家都看到了,孝庄对顺治只有恨意而没有悲痛。

查看详情>>
4

顺治出家跟一位德国传教士有关,顺治为什么后来选择信仰佛教?

顺治
顺治出家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共有五百多位皇帝,有传奇色彩的不在少数,比如顺治皇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却无心朝政,而是一心想出家做和尚。

顺治虽然七岁就登基为帝,但是朝政大权却掌握在叔父多尔衮手中,顺治也乐得清闲自在。七年之后,多尔衮病逝,顺治开始亲政,大量的军国大事突如其来,弄得他头晕脑胀,群臣和皇族的矛盾纠纷,也让他伤透了脑筋。真想抛弃一切,找个安静的地方,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

有一天退朝之后,顺治心烦气躁,便微服出城散心。当路过一座大庙的山门时,有一首诗引起了顺治的注意,“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通读一遍之后,顺治虽然觉得用词不算文雅,但是道理却发人深思,细细品味一番,觉得山中僧人的生活倒是很不错。

第二天早朝,朝臣们等了很久,依然不见顺治上朝。当太监推开顺治寝宫后,发现龙床上叠得整整齐齐,却不见人。后来在书房中发现一张纸条压在茶杯下,上面写着四行字:我本西方一袈裟,为何生于帝王家?天下万事纷纷扰,不如空门补破衲。纸是皇宫的宣纸,字是顺治的手迹,很显然,顺治皇帝出家了。

顺治皇帝为什么出家?入关之前,顺治学习的是满族文化,在祭祀活动中崇拜的是自然的万物多神。入关之后,顺治虽是少年天子,朝政却被叔父掌控。而且多尔衮对顺治的教育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年少的顺治学习的依然是骑马、射箭等满族文化,对汉文化知之甚少。直到多尔衮去世,为了统治需要,顺治才开始学习汉文化。

在亲政的第一年,顺治认识了一位名叫汤若望的德国人,他是北京耶稣会传教士,在钦天监任职。汤若望在传授顺治一些日食、彗星、历法等天文地理知识外,还趁机向顺治传输耶稣教义。虽然顺治被其教义打动,但因为耶稣在中国缺乏土壤,顺治最终选择了相似的佛教,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块清净之地。

查看详情>>
5

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为何后面萌生出家到五台山的念头?

顺治
顺治出家
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登基,在位18年,在24岁之后便隐匿于世。人们常常讨论,24岁是帝王一生中最好的年纪,顺治帝如果在世,他为什么不继续执掌威秉?如果顺治帝在这年突然离世,那又是什么导致皇帝早崩?

一、令顺治十分痛苦的“摄政时期”

顺治登基时只有6岁,在位时间仅18年,却为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迷云。作为第一个入关的幼帝,年幼的他根本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执政。虽有天子之名,顺治却长期无法行皇帝之实。在他年幼的时候,朝政都由摄政王多尔衮掌管。而多尔衮统管旗人,又功高震主,当然不把顺治这个黄毛小子放在眼里。

当年皇太极猝然去世之后,多尔衮便有同豪格争夺位的想法。只不过孝庄最终出面,仰仗礼亲王代善和济亲王哈朗的支持,推举福临(顺治)即位。但多尔衮不甘心,还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的话,言辞间充满了抱怨与不满。

在多尔衮摄政时期,他的称号还由最初的“摄政王”变成了后来的“皇父摄政王”,有说法认为这也是源于孝庄皇太后跟多尔衮的“某种关系”。顺治帝皇帝做不成就罢了,身边竟然还平白无故地多了位专司遥控他的“父皇”,这足以令小天子龙颜大怒。可顺治年龄尚小,母亲又同“父皇”打得火热,没有人帮的小顺治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顺治七年冬(1650年),这位权倾一时的摄政王终于在北疆狩猎途中去世。关于多尔衮的死,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夢于喀喇城,年三十九。”官方措辞如此简单凝练,不免引旁人遐思。当时有书《北游录》对其进行了还原,大意是说,多尔衮因膝盖受伤引发感染,最终死于外境。不管多尔衮是怎么死的,顺治帝终于能初尝权力的味道了。

二、顺治亲政时期

1651年,顺治终于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亲政”。顺治不同于传统满人,他自由熟读四书五经,满脑子都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义理。他本人曾在宫里大穿汉式服装,也曾穿戴明式皇冠皇袍,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意思。

多尔衮等老皇族代表的是满族的利益,这些人生长在满洲,对汉人和中原文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而顺治帝不一样,他曾靠清算多尔衮和审理满洲贵族圈地案来树立自己的权威。顺治从小就跟着传教士汤若望学习算学、天文学,并对西方的数理知识特别感兴趣。在一众朝臣的帮助下,顺治帝终于坐稳了皇位。

孝庄太后为顺治安排了两任皇后,但这些满蒙族的大小姐都没有讨得皇帝的欢心。顺治帝后来喜欢上了鄂硕的女儿董鄂妃(但此时董鄂妃已是别人的妻子了),因董氏青年时曾跟随父亲南征,熟悉正统的士人文化,比起那些在深宫里呆久了的北方女人来说,董鄂妃一定是温润贤淑些的。

董鄂妃与皇帝的关系打得火热。皇帝迷董鄂妃几乎忘我,据说皇帝曾多次向孝庄提出废后,要将董氏立为正室。顺治还曾为董氏举行了一次大典,以示对她的敬重和珍爱。按照清朝惯例,只有皇帝册封皇后才能昭告天下。顺治皇帝这几番折腾,弄得孝庄相当不痛快。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少年,董妃因丧子过度悲痛而去世。顺治帝...

查看详情>>
6

顺治皇帝是借假死出家了吗?她死后顺治彻底崩溃

顺治
顺治出家
顺治皇帝

顺治帝为情所困是出家的诱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戏剧化的一生,他想要做些什么却是现实与想象中格格不入,种种的无奈积压之下,不说崩溃边缘,也差不多了。好不容易碰上红颜知己董鄂妃,还是红颜薄命早早死去,失去爱情寄托的顺治帝自然选择了出家这个信仰寄托了。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由关外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因此他虽然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庙号却是世祖。

在世人的眼里,顺治帝无疑是幸运的,清朝在入关前后最艰苦的几年是在摄政王多尔衮指挥下突飞猛进的。等顺治帝稍微大点以后,手握大权的多尔衮又突然猝死,顺治帝得以顺利亲政,可以说是白捡了一个偌大的天下。

但顺治帝所谓的幸运人生对他而言无疑是痛苦的。

顺治帝的皇位是大哥豪格与叔叔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妥协而来的。(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当时两方各有优势,因此选择了年幼的顺治帝福临继承皇位。

六岁的顺治帝登基以后不久明朝被李自成所灭,摄政王多尔衮因此趁机入关。入关以后多尔衮指挥下的清庭越来越强,先后灭了李自成之大顺和张献忠之大西还有南明的弘光与隆武政权。

多尔衮有了这些不世之功以后,越发肆无忌惮。当时身为傀儡的顺治帝的废立也就是在他的一念之间,为了稳住多尔衮,他的称号是一加再加,称之为皇父摄政王。甚至都传出顺治帝母亲孝庄太后下嫁于多尔衮之事。

这时期顺治帝的傀儡生涯可以说是既是提心吊胆又是耻辱的。

顺治七年,多尔衮猝死顺治帝得以顺利亲政。

大权在握以后,顺治帝以为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国度,结果是屡屡碰钉子。不得不说顺治帝可以说是清朝最有远见的皇帝,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他是大力重用汉人,颇有成效。却使当时的满洲贵族集团大为不满,因此引发了满汉矛盾,同时满洲贵族入关以后的迅速腐化,还有汉人之间的党争,也使顺治帝是一团糟。

而且南方因为剃发易服抵抗的是此起彼伏。

绕了一圈以后,顺治帝发现理想中的国度似乎渐行渐远,而自己也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多尔衮的阴影,只能活在雄才大略的多尔衮影子之下。

面对这种失败,年轻的顺治帝一方面继续不妥协的治国。(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一方面顺治十三年顺治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董鄂妃入宫,顺治十四年顺治帝又开始信仰佛教。

顺治帝对于董鄂妃的宠爱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当时能与顺治帝谈心的人不多,董鄂妃也是个才女,顺治帝与其聊的很是开心,顺治帝感觉到自己的爱情来了,对于董鄂妃也是宠爱至极,甚至董鄂妃生下一个儿子以后,顺治帝高兴之余向天下宣告“此乃朕之第一子”,忽略了前面几个包括以后的康熙在内的皇子。

董鄂妃可以说是顺治帝的爱情寄托,无奈生活中的最后寄托了。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失去了爱情寄托的顺治帝彻底崩溃,因此转而开始大力信仰佛教,以信仰为寄托,几次大闹着出家。

甚至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得天花病死以后,到了今天都有很多人都怀疑顺治帝是借假死出家了。

结合顺治帝这“幸运”的一生来看,当了七年傀儡,母亲有着下嫁的耻辱风波。亲政十年治国却是...

查看详情>>
7

是谁让顺治皇帝回心转意,让他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顺治
顺治出家
顺治皇帝

民国初年,一些清朝野史秽史在坊间盛为流传,其中就包括“太后出嫁、顺治出家”等传闻。

对于“顺治出家”一说,清史专家孟森曾专门撰文反驳,而其主要依据是顺治朝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是顺治遗诏的草拟人王熙的自撰《年谱》。

王熙(1628-1703),字子雍,顺天宛平人,明礼部尚书王崇简之子,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曾任日讲官、弘文院学士、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其《年谱》中,王熙详细记载了顺治病死前的基本情况:

“初六日,三鼓,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随勉强拭泪吞声,就御榻前书就诏书首段。

随奏明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详细拟就进呈,遂出至乾清门下西园屏内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至夜,圣驾宾天,血泣哀恸。

初八日,又同内阁拟上章皇帝尊谥,又同内阁拟今上皇帝即位年号,又为辅政大臣撰誓文。”

作为王熙年谱的辅证,时在宫中担任词臣的张宸也记载说:

“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宾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

先是初二日,上幸悯忠寺,观内吴良庸祝发。初四日,九卿大臣问安,始知上不豫。

初五日,又问安,见宫殿各门所悬神对联尽去。一中贵向各大臣耳语,甚仓惶。

初七日,释刑狱诸囚狱一空。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之后,张宸又详细记述了顺治的整个治丧过程。

作为顺治病逝前后的亲身经历者和亲眼目睹者,王熙与张宸均记载顺治死于天花而绝非出家,这无疑是极有说服力的。

当然,“顺治出家”的传说也确实是事出有因,如民国史学家陈垣即认为,“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而已。”

据其研究,如《憨璞语录》、《续指月录·玉林传》及《玉林年谱》、《北游集》等佛教典籍均记载:

从顺治十四年起,顺治与南北名僧木陈、玉林、憨璞聪、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顺治曾封玉林为“国师”,并请玉林为自己取法名“行痴”,号“痴道人”,且执弟子礼。

此外,顺治还请茆溪森为自己剃度,如《续指月录》中记载:“玉林到京,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此”。

如此看来,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关于顺治出家及火烧行森的情节由此演绎而出,只是真实的历史是,顺治虽然想剃度但最终未能实现,而行森也并未被烧死。

据说,顺治当时之所以想出家,一方面是想亲自为董鄂妃和爱子超度亡魂,另一方面,是厌倦了宫中的生活,即所谓的看破红尘。

但是,顺治的举动很快惊动了孝庄太后,后者一再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都没有动摇顺治的念头。于是,孝庄皇帝请来了高僧玉林琇。

据载,玉林琇曾与顺治有一番交谈,后者问他:“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是舍弃王位出家了吗?”

玉林琇冷静答道:“佛祖和禅宗是悟立佛道,而当今世间需要您护持佛法正义。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

玉林琇的一番规劝,终于让顺治皇帝回心转意,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不过他虽然不能出家,但仍心有不甘,于是让身边太监吴良辅作为替...

查看详情>>
8

顺治出家到底是真是假?顺治皇帝当时确实有出家的念头

顺治
顺治出家
顺治皇帝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也是清末朝廷中为数不多的清流之一,而他的日记中曾记载着这么一首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这首诗是他在北京西山所见,后人觉得,其诗风格实在如同顺治的口吻,因此有人断定,顺治当年因董鄂妃去世后,不再贪恋红尘,选择了出家,可是这事是真的吗?

顺治有出家的嫌弃,但是嫌疑并不是确定,皇太极病死后,多尔衮成为了当时最为有权力的一个人,后来基于多种原因,多尔衮没有登基为帝,而是立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为帝,史称“顺治”不过,虽然顺治登基为帝了,但是当时的朝廷大权都还在多尔衮的手里,可以说,那个时候的顺治完全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多尔衮死后,顺治将多尔衮的尸体扒出来鞭尸,由此我们可见他对多尔衮的恨意有多深,年少时多尔衮对他产了多大的心理阴影,亲政以后,顺治应该是疲惫的,他提倡满汉合流,但是这一举动受到了很多满清贵族的反对,为此,顺治不得不降下身份和他们讲道理,不过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事业上不顺,顺治的感情之路也非常坎坷,他有2个皇后,但是顺治与她们都感情不和。

后来,出现了一个改变顺治一生的人,董鄂妃,有史学家考证,董鄂妃当时是顺治的异母弟襄亲王的媳妇,因为时常出入皇宫,被顺治看见,后来与顺治产生了感情,虽然这些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件超出人伦的事,不过对于当时的清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不为过。

襄亲王死后,顺治将董鄂妃封为贤妃,随后,三千宠爱集一身,可以想象的是,当时的董鄂妃完全就是顺治的精神支柱,无论在朝廷中受到多少委屈,等他回到董鄂妃身边,一切都迎刃而解,后来,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一个儿子,顺治开心的大赦天下,要知道这可是长子才能享受的荣誉,而顺治更是在诏书中称此子为“第一子”可见顺治有多宠爱董鄂妃了。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悲痛欲绝,他不仅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而且还为她写下感人至深的《端敬皇后行状》足见顺治的一片真情,有人猜测,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哀大心死,由此遁入空门。

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确实有出家的念头,还让当时的茆溪森禅为他举行削发仪式,不过在孝庄太后的阻止下,顺治并没有出家成功,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自传里写到了顺治最后的情况,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子夜,顺治将一干大臣召到宫里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此后三次进览,三蒙钦定,在初七晚上,顺治就归天了。

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曾也写过“顺治病倒三日之后,于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间崩驾。”而当时孝庄为何要立年仅8岁的玄烨为皇帝?因为他已经得过天花,并且挺了过来,这也是其中一条原因,由此我们可见,最终顺治是因为天花而死,并非出家为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