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辛弃疾著名的词《西江月》赏析,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在中国的词坛上,拥有一定的地位,他和北宋的苏轼,合称为"苏辛",分别代表北宋南宋词坛的的豪放派。而又因为辛弃疾写的词"色笑如花,肝肠如火",词风即绮丽,又放达,所以又有"词中之龙"的称谓。
辛弃疾的词,写的易懂,并不深奥,流畅如同瀑布而泻,例如这一首《西江月》:
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任福州安抚使的时候写的。当时辛弃疾在官场几度沉浮,因为辛弃疾的老家是金国占领的济南,都是辛弃疾一直认为自己的南宋人,他从小就对金国占领了南宋的领地感到不满,后来辛弃疾联合起义军耿京积极抗击金国,并且归顺了南宋。
辛弃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南宋滞留了几十年,一直到死。因为辛弃疾早年有金国的身份,所以即使归顺了南宋,一直得不到重用,被猜疑和弹劾,辛弃疾郁闷多年,便把委屈写在了词里,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首《西江月》的意义:
明天就是重阳九了,不知不觉竟然过了中秋。真是时光荏苒,光阴如电,人生的愁真是不断,唯有黄花不知忧愁,依然盛开。
在万象亭里喝了一些酒,九江阁上有点醉醺醺了,扶着头踉跄地走过,城里的乌鸦呼唤我,该回家了,这时候下着微微细雨,微风缓缓吹拂,我也该回去了。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惆怅,疏冷的情绪,这情绪的来源,可能就是因为辛弃疾,仕途不济吧。空有报国思想,却得不到重用,今天终于被任福州安抚使,但是走霉运走的多了,现在即使有点好运气,还是感觉没有希望,不知啥时候被贬。(事实上,辛弃疾在福州任安抚使不久,便被弹劾革职),辛弃疾的一生,因为出生于金国,和南宋当权派格格不入,没有融进那个圈子,所以几次沉浮,一生艰难。
现实生活中,很多混得不好的人,在努力让自己看得开。也不知道是因为看得透彻而不屑于世俗的成功,还是因为不成功而不得不看得开。辛弃疾走运的时候,做过安西安抚使,福州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等,不走运的时候,曾经在上饶,铅山闲居二十年。辛弃疾大起大落的人生,被弹劾七次,后来即使走运的时候,词里也弥漫了一种悲伤的情调。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会遇到人生的起伏,努力做个看得开的人吧,不要钻牛角尖,随遇而安,人生总会有意外带给你。
与“辛弃疾著名的词《西江月》赏析,描写了怎样的意境?”相关的文章
辛弃疾最有名的词《西江月》赏析,与苏轼的《西江月》有和不同?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说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墨客,那就不得不提苏轼和辛弃疾,两位都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后人把他们并称为“苏辛”,两人的作品几乎代表着宋词的最高水准。
苏轼与辛弃疾在年龄上虽然相差了近百岁,但是后人常常拿两人的作品做对比,很多人都认为,辛弃疾在文学造诣上要低于苏轼,他们觉得苏轼出自书香门第,诗、词、散文、书法样样精通,而辛弃疾只是一个武将出身,文学功底并没有苏轼那么扎实。
但是辛弃疾真的无法跟苏轼相比拟吗?我觉得未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两人各自的一首词,它们是两首同名词,都叫做《西江月》,因为词牌相同,所以两首词在格律和工整度上是比较一致的。
而且,两人在写《西江月》这首作品时,都处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辛弃疾则被罢官,闲居村野间。
我们先来看一下苏轼的这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这首词写于中秋节之际,词的上阙,苏轼在第一句中就感叹“人生几度秋凉”,后面也使用了风、叶、月等多个意象,来表达心中的愁苦。
虽然苏轼这首词写的非常有水平,但相比之下,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显然更胜一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作品的措辞上来看,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更接地气,他把一些看上去“土里土气”的事物,写出了不一样的美感,这一点是苏轼的《西江月》中不具备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蛙声”写入词中,这在古代文人之中是很少出现的,辛弃疾的这次尝试显然非常成功,引得后世争相模仿。
从意境上来看,辛弃疾的词同样不缺乏美感,仅仅开篇额14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就好像一幕电影中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一般,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从格局上来看,辛弃疾的《西江月》同样完胜,同样是抒发内心的不得志,辛弃疾的词中虽然找不到一句抒情的内容,但是却能做到一句一转折,反观苏轼的词,就略显苦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两首词的水准孰高孰低,可以说高下立判。但不管怎么说,两首词都称得上是千古名作。
苏轼虽然一生豁达乐观,但是通过这首词我们能发现,他有时候也会有一时伤愁之时,但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依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与“辛弃疾最有名的词《西江月》赏析,与苏轼的《西江月》有和不同?”相关的文章
辛弃疾的词精选10首中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词中难得的闲逸之作
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期间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即是其中一首,也是辛词中难得的闲逸之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意思是说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以及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中的微末形象,用天生好言语,刻画了辛弃疾的心理活动和心情变化。全词不用一个典故,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但读起来飘洒隽逸,和谐轻松,深入浅出,灵活生动,有乡土气息,有生活情味。
相信不少读者早已见惯了辛词中的借古喻今与感时忧国,但读这首词时却有一种别开生面之感。
明月、疏星、溪桥、茅店,入目所见,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画;鹊蚤、蝉鸣、蛙唱,入耳所闻,构成了一支悦耳的夏夜田野交响曲。
不仅境界迷人,而且洋溢着丰收在望的愉悦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最是妙极,就急寻避雨之处而言,先推出“茅店”,后补以“忽见”,这种恍惚惊喜之态立刻跃然纸上。就全篇而言,这两句乃是点睛之笔。
前六句纯作景语,看似孤立不连贯,至最后两句才点出夜行之人。返照全词,则无一不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见闻和感受,词脉由此畅通一体,浑然天成。
就全词来说,没有刻意的雕饰,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与“辛弃疾的词精选10首中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词中难得的闲逸之作”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