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元军兵临城下威胁宋朝统治,看看文天祥奋起抗元的故事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
查看详情>>与“元军兵临城下威胁宋朝统治,看看文天祥奋起抗元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抗元诠释了“国破则无家,家破则无人”的气节
1282年,被元朝大军逮捕的文天祥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从容的赴死了。中国历史上有文臣也有武将,人们总说武将的宿命就是战死沙场,这对于武将来将无疑是最好的归宿,那么文人呢?文人的归宿又该何去何从呢?南宋时期的文天祥,他是通过考取进士,然后进入朝堂之上,历史上对于文天祥的介绍就是,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相当有风骨的人,坚持抗元,誓死不降。
文天祥这样的一个大文人,多年的抗击元军,又怎么会不知道他自己只是在垂死挣扎罢了。当时中国的大势,没有一人,一支军队可以挡住南下的元军,文天祥也不行,忽必烈入驻中原对于元朝来讲也只是早晚的事情,文天祥很清楚自己的这样继续抗元的下场会是什么。但是对于文天线来说,他绝不止有抗击元军这一条死路的选择。元军南下,元朝的政治急需汉人来帮助元人稳固,甚至是需要汉人来帮助元朝稳固中原民心,去元朝做官是一条路,隐居也是一条路。但是这个说出“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大文人文天祥,却是没有选择任意一条可以安稳度过晚年的道路,毅然的走在了元朝的对立面,甚至被捕后无数人的劝降也都不管不顾,一心求死。
这就是文人风骨,是一种国破则无家,家破则无人的气节,是一种身为亡国之人,绝不苟活的坚定信念。文天祥真真正正的向无数人诠释了这个道理,自己的国家都亡了,自己又有什么理由苟活在世界上呢?这也是中国古代长久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有大家也才会有小家。而出身进士的文天祥更是很清楚的明白这一点,可以死、可以抗争,但是绝对不可能苟活、不可能生活在仇家的庇护下,但是宋朝就没有人投降吗?肯定是有的,但这又何尝没有反映出文天祥的文人风骨呢?在大敌当前、而自己又是孤军奋战的时候,可能意志不坚定的人早就放弃了吧!但是文天祥没有,甚至被俘虏多年,也是不改初心,坚持自己的原则。
中国的科举考试延续千年,文人也是朝堂之上的最大政治团体,哪怕是在近代,文人的风骨也是让人可敬可叹,例如在戊戌变法时期,为变法努力、献身的戊戌六君子,其中谭嗣同更是向天呐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句。文人风骨,若说武将的最好的归宿便是沙场,那么中国的文人的最好的归宿可能就是为实现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的想法而献身吧!
文天祥是可敬的,可敬在哪怕国家灭亡,也能够坚持本心,没有丝毫的放弃;可敬在独自一人,孤立无援,却能够展现出比某些武人还要坚强的毅力;可敬在面对极大地诱惑,却依然没有迷失自我,很清晰、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的本心;可敬在拥有即便走到末路,也不后悔的坚定决心;可敬在明知是刀山火海,也有着坚定地信念去走上一遭;可敬在独自一人,却向元军、向元军统帅展现出了南宋读书人的风骨气节。
固然文天祥被后人冠以很多的头衔,什么抗元名将、诗人……但是可能在文天祥看来,自己也只不过是一个背负着国仇家恨的顽强的亡国之人;只是一个坚持着自己内心、有着自己的气节风骨的读书人,只是一个拥有着无法实现复国...
查看详情>>与“文天祥抗元诠释了“国破则无家,家破则无人”的气节”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