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韩非子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0-07-07
1

韩非子的思想原来是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

韩非子
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法家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皆原于道德之意”。说明韩非思想源于道家,以老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道论与辩证法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寻求哲学基础,而且开拓了道家的形下之道。在《韩非子》一书中,无论是《解老》、《喻老》,还是《主道》、《扬权》、《外储说右下》、《八经·主道》、《南面》等,所阐述的都是“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本道》)。韩非以“法、术、势”皆源自对道家的政治解释,使道家的“无为”内涵从形而上滑落到形而下,关注政治与人生。韩非在《解老》、《喻老》、《主道》、《扬权》诸篇中,都吸取了道家的思想。韩非思想的根源来自于老子以及《郑长者》。

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大相反,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且归本于‘黄老之学’,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统治理论。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慎到、申不害、商鞅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份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韩非子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从思想上说,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从政治上说,商鞅是法家最杰出的人物。商鞅以其思想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天下统一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法家这两个...

查看详情>>
2

为什么说韩非子的思想无比激进?他的思想原来是把法跟道结合起来的

韩非子
韩非子的思想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庄子读《道德经》品出了小人物的逍遥人生,韩非读《道德经》道出了大人物的驭人心法。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

什么道家、法家,自古黄老刑名是一家。

提起道家,人们自然会想起无为,那么然后呢?

还有然后吗?当然。冯友兰先生说了实话:“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须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的进一步解读是:自己无为,让别人替己有为。

这句话很有嚼头,很有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味道。那么冯友兰先生是瞎猜的吗?非也。因为韩非说过这么一段话: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君主用“法术、赏罚、权衡”来进行管理,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在《道德经》里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圣人,第二种是百姓。

圣人是无为的,并将之一以贯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句话几乎没有歧义,“圣人以百姓的心为心”。

很美好是不是?此处俨然圣人已经“接地气”的跟百姓融为一体了,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让人变得更加的淳朴、天真,以达到“圣人皆孩之”的目的。圣人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变得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

当然了,其没必要太过紧张,因为返璞归真一直就是道家的终极理想。之所以老子提倡“返璞归真”,是因为他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争斗不休。

老子看到正是由于那些聪明人智巧日生、伪诈百出,想方设法的欺骗别人,才造成了天下贫富不均,百姓受到奴役,如牛马一样辛苦。正如《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所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百姓的“技巧”越多,歪门邪风就越增长,这里的“技巧”不是如今的技巧可以理解为投机取巧之意。纵观如今到处充满了尔虞我诈,有许多地方存在过多的繁杂陋俗、歪风邪气也是层出不穷。

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东周春秋时代的侯诸们之所以会点有人情味,主要是因为生产力不够,需要协作。就比好我们会总感慨小时候的浓浓人情味一样,你为以是爱,其实为因是生产力不够,人与人间之需要协作。

当生产力得到提高以后,如春秋末期冶铁技术的提升,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的同时,也催生了无情的战国时代。同样,现代随着科技进步,工商业发展,人情冷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人说人变的越来越坏了,实其也侧面说明力产生在不断提高。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感受到人情味变淡了。这件事,阿信活到现在才明白,但是老子从一开始就发现了,他发现随着人类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思想的开放,人心变得越来越不堪入目了。所以,他希望他希望时代、技术、思想能够倒退回去,让人类回到那个天真烂漫的时代,

人人如婴孩。这跟我们现在很多人渴望回到30年前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认为那时候人心淳朴,视投机者如仇敌。


因此,应该怎么办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又说: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查看详情>>
3

韩非子的思想为秦始皇指明了方向,最终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秦始皇
韩非子
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也称韩非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体,独成一家。

他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他的学说为秦始皇指明了方向,最终开创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1

大约公元前280年,韩非出生在韩国的都城新郑的贵族之家。

他年少时就发奋读书,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并独自一人周游列国,努力学习各大家的思想。

但是韩非天生就有个毛病,就是严重口吃。因为这个毛病,他经常被人取笑,几乎没享受过作为贵族应有的尊重。

然而,上天为他关闭了一扇门,却打开了另一扇门。

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思想。就像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上天为韩非打开的那扇门,就是他超乎常人的思维能力。

公元前253年,著名思想家荀子经过韩国去楚国。韩非由此结识了荀子,并拜他为师,跟随他去楚国学习。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思想家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韩非通过潜心读书与思考,认为治理国家最好的流派是法家。

但他所处的时代,儒家、墨家占据着主流,法家并不受青睐。荀子尊崇儒家,这注定了与崇尚法家的韩非要分道扬镳。

因此,不久后,韩非就回到了韩国。

2

此时的韩国,君主昏聩,内政混乱,外交疲软,国力孱弱。

随着秦国实力的日益强大,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野心路人皆知,离秦国最近的韩国,自然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韩非很想为国建功立业,他多次向韩国君主请求变法图强,可是韩王并不理会他。

不受君主重视,但韩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没法像苏秦、张仪那样口若悬河,用三寸不烂之舌征服别人,但他有一个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手中的那支笔。

韩非子的文章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文笔犀利,思路开阔。

比如在《韩非子·亡征》一文中,韩非就对前代治乱兴衰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国家可能灭亡的47条征兆。

这47条极宏观又极微观、恢宏博大又细致深入,可见其思维之全面与宽广,非常人可及。

同时,韩非又极其善用故事和寓言来说理,使得他的文章很容易为人接受。

也许你没读过《韩非子》,但人们耳熟能详很多成语,比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老马识途、一鸣惊人、讳疾忌医、曾子杀猪、吹毛求疵、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些全部出自《韩非子》,应该说,韩非为中国的成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每一个成语,都对应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韩非超凡智慧的体现。

《韩非子》中,还有《孤愤》、《五蠹》、《说难》等传世文章,一共十多万字,对于讲究语言精练的文言文来说,这真的算是鸿篇巨作了。

3

和很多思想家、作家一样,韩非的学说墙里开花墙外香。

他的著作尽管在本国不受重视,但传到秦国后,却赢得了秦王嬴政的高度赞扬。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秦始皇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之后,便赞不绝口,说我要是能见见这个人,跟他交流一下心得体会,就是死也无憾了。

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发兵攻打韩国,韩国于是准备派...

查看详情>>
4

他曾经试图将儒家推翻,韩非子的思想理念与儒家到底有什么不同?

韩非子
韩非子的思想

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独霸中原的一个关键点,自秦国开始,就已经实行了唯一的君王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民主社会体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他认为推广仁义都是在空谈,他的“法治思想”反对着“儒家思想”,君主应该采用手段统一自己的权利,将所有的权利统一起来,治理国家应该制定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也因为他的轻罪重罚思想,导致了后来因为滥用权利的暴政,秦始皇在政时非常的重视并且重用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并且推广实施韩非子的政治政策,不幸的是,韩非子在收到重用后,也遭到了同门师兄弟李斯的嫉妒羡慕,李斯与韩非子出师同门,因此密谋毒死了韩非子。

但是也不得不说韩非子的“法治”也成就了现在我们的中国,法家思想成为了法律的起源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治理了国家政权,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他也认为在追求利益的社会中是没有道德可言的,两千年的法治社会也和我们现在追求的法治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刚建立起的法律下还不是很成熟,很难做到人人平等,虽然说法治的思想跟本是“公平公正”。

因此,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有利也有弊!法律成为了当时统治国家的一种重要工具,不过秦国虽然因统一六国而强大,也因为了他的暴政走向了改朝换代。

韩非子有度里写了什么

历史中有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就是在秦朝时期,嬴政一统六国,虽然嬴政焚书坑儒被世人称之为暴君,但是不得不说嬴政能够一统六国其实力可赞,而这最大的因素就是在于嬴政所遵循的思想道路,那就是韩非子的“依法治国”的思想。

韩非子出生于战国末,创立了法家学派,并且他传扬主张法家思想,在他的思想虽然集合了儒家学派以及道家学派,但是还是有很多一部分是和儒家学派成对立意见的。韩非子是一名著名而又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韩非子·有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的大。

《韩非子·有度》这个意思其实是有法度,韩非子主张法治国家,有度之中又分别讲诉了几点,通过举列等手法来描述了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告知作为一代君主应该严格实行法治,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君子大臣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做错事,犯下罪过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不应该视若无睹,这样子,一个国家才会被治理的条条有序。君王应当贤明应当慧眼识人,重用有才能的人,那些贪官污吏往往在君王面前是一套而在百姓的面前又是一套。

《韩非子·有度》中的思想有一点提出是与儒学完全相反的,那就是韩非子认为就算是臣做错也受罚,君主不能为之避过,而法家恰恰相反,当然这种法治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来说更加的实用,这也是最后嬴政能够一统六国的根本原因。

韩非子的依法治国,在早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他忽略了软政治,在后期的时候,引起了很多的非议。所以说,政治上的决策不能完全是硬手段,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有怀柔政策,这样才可以长久的维持治安。

关于韩非子的资料介绍

韩非子原名韩非,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新郑。韩非子是韩...

查看详情>>